登陆注册
27558500000008

第8章 对书如晤(1)

1、俞平伯心中的“杭州梦”

丙戌清明后两日,由杭州归至南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俞平伯、钟敬文、郁达夫诸老有关杭州的描叙和情思。那描叙大抵是工笔的,那情思却往往是写意的。工笔的文和写意的情,让八十年后游观杭州的我,不禁重重叠叠地感慨起“沧桑”这一条“人间正道”来。

一九二五年三月,俞平伯先生在《清河坊》中,曾经表示了对伦敦、纽约等“欧美名都的忙空气”的排斥,以及对杭州以清河坊为代表的“闹热中的闲散”和“闲散中的闹热”的欣赏;三年后,钟敬文先生在致广州友人的信中,也还在嘉许着杭州的朴素、宁静和柔婉,称道着“这里虽然是浙江的省会,并且境地邻近所谓东方有名闻的商场的上海,但工商业却不见怎样发达,马路的努力开辟,也正是一年来的事……”可是到了一九三五年,郁达夫先生在《花坞》中,已经清晰地感受到了“有钱有势”这种社会功利对杭州民风的侵袭,不仅“花坞的住民变作了狡猾的商人”,而且连“庵里的尼媪,和退院的老僧,也不像从前的恬淡了,建筑物和器具之类,并且处处还受着了欧洲的下劣趣味的恶化”。

尽管如此,当年秋冬间,郁先生还是与胡秋原、温源宁、老龙夫妇等友好同游,尝着了西溪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而我于清明当日,也曾与友生们行走西溪,却只是处处见着了雕琢的斧痕和人工的拙劣,恰如七十年前温源宁对西湖的批评:“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

此行既闻《杭州杂志》创刊,则不能无作,乃创意作此“说文解人”专栏,大抵凭文解读现代文士与杭州之笔墨因缘、人生际会,或可为湖山增色之一助,料此亦杂志不可或缺之典欤?

俞平伯先生的《湖楼小撷》、《芝田留梦记》、《清河坊》和《城站》,依次写于一九二四年四月,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一九二五年三月,一九二五年十月,都收录在《燕知草》(上海开明书店,一九三〇年六月)中。也就是说杭州最可人的春秋两季,俞先生都曾用文字为之剪影。尽管他在《湖楼小撷》之“楼头一瞬”中,曾为自己入住杭州将近五年,对于西湖“惜墨如金”而暗唤惭愧。

至于第六个年头,俞先生笔下终于有了《芝田留梦记》,并在文章中自命为“江南之子”来:“在杭州小住,便忽忽六年矣。城市的喧阗,湖山的清丽,或可以说尽情领略过了。其间也有无数的悲欢离合,如微尘一般的跳跃着在。在这一意义上,可以称我为杭州人的了。最后的一年,索性移家湖上,也看六七度的圆月。至于朝晖暮霭,日日相逢,却不可数计……”

瞧他眼中的湖山,那是身在西湖之孤山俞楼才有的视角:

从右看去,葛岭兀然南向。点翠的底子渲染上丹紫黑黄的异彩,俨如一块织锦屏风。楼阁数重停峙山半,绝顶上停停当当立着一座怪俏皮,怪玲珑,怪端正的初阳台,仿佛是件小摆设,只消一个手指头就可以挑得起来的。岭麓西迄于西泠。迤西及北,门巷人家繁密整齐……

瞧他心里的城站(老杭州人对杭州城火车站的习惯性简称),该是一个还乡青年的情怯罢?

城站无疑是一座迎候我的大门,距她的寓又这样的近;所以一到了站,欢笑便在我怀中了。无论在那一条的街巷,那一家的铺户,只要我凝神注想,都可以看见她的淡淡的影儿,我的渺渺的旧踪迹。觉得前人所谓“不怨桥长,行近伊家土亦香”,这个意境也是有的。

瞧他笔下的街市,又分明注想着多少对人情往事的怀念!

这儿名说是谈清河坊,实则包括北自羊坝头,南至清河坊这一条长街,中间的段落各有专名,不烦枚举……杭州的热闹街市不止一条,何以独取清河坊呢?我因它逼窄得好,竟铺石板不修马路亦好;认它为typical杭州街。我们雅步街头,则矻磴矻磴地石板怪响,而大嚷“欠来!欠来!”的洋车,或前或后冲过来了……我们雅步街头,虽时时留意来往的车子,然终不失为雅步。

typical的意思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如此说来,清河坊就是作者心目中杭州街市的象征了,尽管它同他处的老杭州街道,以及街道两旁的店铺一样,同样给人以“狭陋”的和“逼窄”的观感。

由《湖楼小撷》而《城站》而《清河坊》,杭州何幸,赢得青年俞平伯一而再、再而三的佳文美墨?

我注意到,作者其时正当二十五六之龄,恰是情真意挚的年岁。他精细地写了入住初居湖楼后的第一个春晨,“耳际再不闻沉厉的厂笛和慌忙的校钟,惟有聒碎妙闲的鸟声一片,密接着恋枕依衾的甜梦”(《湖楼小撷》)。我发现,他对繁闹洋场的强烈厌倦,“在上海作客的苦趣,形形色色,微尘般的压迫我;而杭州的清暇恬适的梦境悠悠然幻现于眼前了”(《城站》);我看到,他对杭州氛围的嘉许:“我在伦敦、纽约虽住得不久,却已嗅得欧美名都的忙空气;若以此例彼,则藐乎小矣。杭州清河坊的闹热,无事忙耳。他们越忙,我越觉得他们是真闲散。忙且如此,不忙可知——非闲散而何”?(《清河坊》)

然则与其说作者当日是在怀念昔日曾住的杭州,还不如说是在表达初到北京的不适应。他在《城站》里曾经遗憾地嘟囔道:“到北京将近一年,杭州非复我的家乡了。”试看《燕知草》一集中,有多少文字是“写于北京”、“作于北京”的?

你看,当时北京的大街在他眼里是“破烂的”,北京的胡同在他笔下是“荒寒的”,北京的秋叶在他心中是“打抖”的,北京小贩的市声在他耳畔是“尖厉的”,北京人的寒暄则是“车骨碌”的……

另一方面,就《清河坊》来说,与其说作者当日是身在北京,念在杭州,毋宁说他是怀念与妻子许宝驯及其女友在清河坊踩马路的种种美好旧光阴。

我以为,也许正因为有了“我俩和娴小姐同走这条街的次数最多,她们常因配置些零星而去,我则瞎跑而已……在这狭长的长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的生动情节,才终于建构了如此浓厚的情结:“若我们未曾在那边徘徊,未曾在那边笑语;或者即有徘徊笑语的微痕而不曾想到去珍惜它们,则莫说区区清河坊,即十百倍的胜迹亦久不在话下了。”

难怪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知俞氏甚深的朱自清先生于清华园寓所灯下,在《燕知草》序中说:

杭州是历史上的名都,西湖更为古今中外所称道;画意诗情,差不多俯拾即是。所以这本书若可以说有多少的诗味,那也是很自然的……但“杭州城里”,在我们看,除了吴山,竟没有一毫可留恋的地方。像清河坊、城站,终日是喧阗的市声,想起来只会头晕罢了;居然也能引出平伯那样怅惘的文字来,乍看真有些不可思议似的。

其实也并不奇。你若细味全书,便知他处处在写杭州,而所着眼的处处不是杭州。不错,他惦着杭州;但为什么与众不同地那样粘着地惦记着?他在《清河坊》中也曾约略说起;这正因杭州而外,他意中还有几个人在——大半因了这几个人,杭州才觉可爱的。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徜徉其间,那才真有味;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他依恋杭州的根源在此,他写这本书的感兴,其实也在此。

在文中,朱先生还指实了俞先生的“意中人”,那是“几乎只是和平伯有着几重亲的H君的一家人——平伯夫人也在内;就这几个人,给他一种温暖浓郁的氛围气”,甚至连那《塔砖歌》与《陀罗尼经歌》,看上去好像在发挥着“历史癖与考据癖”,其实,“也还是以H君为中心的”。

实际上,除了“好静的”但“平日兴致极好的”(《西湖的六月十八夜》)H君和他的一家小儿女外,还有杭州家中堂会席间邂逅的C君呢,这女士可是“曾颠倒过我的梦魂”(《芝田留梦记》)的可人儿呢。

青年俞平伯,原是多情的骚客呢,多愁善感的“江南之子”呢。何况,“江南二月最可怜,家家芳草当门前;当门前,离离欲齐行客肩……朝朝中酒年年病,人到来年忆此年”(《江南二月》);何况,“明日的人儿等着呢,今日的你怎能不去!”(《清河坊》)何况,“追挽已逝的流光,珍重当前之欢乐,两无着落,以究竟将无所得也”……(《燕知草·自序》)

那么,能说俞平伯的杭州情结,不是眷恋人情之结么?而眷恋人情,或即追挽自己将泯的童心和未尽的春梦,也未可知呢。如此说来,多情的俞平伯之于《红楼梦》读而研,研而读,引曹雪芹为前尘知己,实在是大有因缘的呀。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对于《红楼梦辨》的作者,或者也当作如是观。

2、“红楼书梦”

对于俞平伯来说,在其清暇恬适的杭州梦境里,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旧书梦”。不过,这个“旧书梦”虽然造就了他斐然的学术声名,可也曾演绎了他人生的梦魇。

俞平伯始读《红楼梦》,是在一九一二年,大约十二三岁的辰光。据说一九二〇年,他与新潮社同人傅斯年同船前往英国,一路上就曾剧谈此书。淋漓的兴味,竟至将漫长海轮的寂寞和疲劳消解了不少。可他从学术上来研究此书,却是从杭州开始的。

一九二一年八月,俞平伯在杭州完成了《〈石头记〉底风格与作者的态度》一文。当年八月八日,他致顾颉刚函中还表达了应该“办一研究《红楼梦》的月刊”的想法。原来他在杭州的旧书摊上,买到了一部百年古书——清嘉庆十年刊《红楼复梦》,又在城站一家书铺购得六册《读〈红楼梦〉杂记》,这些为他的《红楼梦》版本校勘和考证工作提供了条件。为此,他用了三四个月的功,完成了三卷十七篇的《红楼梦辨》,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在一九二三年四月出版。

钱大宇先生在《俞平伯与杭州》一文中议论说:“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真正的起步工作是在杭州进行的,在杭州购得的两种书无疑对他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不妨说,这也是杭州书摊给了他的机缘。”

三十年后,即一九五四年九月以后,中国文艺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严厉批判。由此到翌年五月,国内主要报刊发表的各种批判文章和座谈纪要多达一百三十余篇,这其中还没有包括毛泽东那封信和俞先生本人的检讨。据杜渐先生在《访俞平伯谈散文》中说:“俞老成了批判的对象”,可他“挨批了那么久,毛泽东那封信他从没看过,直到‘文革’时报上发表了这封信,俞老才恍然大悟。”由此,则当年“政治批判”的荒唐性大略可知。

又据蒋和森先生《记俞平伯》:“当时的报刊上,俞平伯的名字几乎随手一翻便可见到,真是看得很熟了。”当他于一九五六年秋,调到俞先生所在的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组工作以后,才发现他“很少发言,说起话来也好像有点结结巴巴的,似乎不擅辞令。他看上去像个老夫子,穿一身中式布衣布鞋;身材较矮,但脑袋却很大。白发萧疏,神态豁然,一副平和冲淡的样子。除了那副眼镜和沉静的目光透露出一股书卷气以外,实在看不出他还有秦淮荡舟的名士风流”。

根据当时官方的说法,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是为了批判“古典文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而针对胡适的批判,主要是为了肃清“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一九六〇年三月十六日,以群在遵命而写的《建国十年来的文艺思想斗争》中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建国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对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及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学术思想的批判,则除了解决如何正确地对待中国人民的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对我国文化艺术的曲解和贬低,以及对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诬蔑和虚无主义态度之外,还开始接触到了文艺工作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时期的世界观改造问题——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据说,直到一九八六年一月,也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俞平伯举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六十五周年纪念会时,他才破了自己立下的“家里家外不讲《红》”的规矩,开始发表自己的新心得。当年底,香港三联书店和中华文化促进中心还曾联合邀请他赴港“谈《红》”,颇为轰动。而此前他用于遮挡的妙语常常是:“毛泽东那封信还在,我怎么讲《红楼梦》呢?”

这三十二年不“讲《红》”的老例,想想都叫人痛心。

无独有偶。周汝昌在回忆他当年求学于燕京大学期间的顾随老师时也说,当全国掀起批判俞平伯、胡适的“运动”以后,顾先生也是从此“再也不提《红楼(梦)》一字”,而他“把《红楼梦》分以十大方面来深细论析赏会”的写作计划也遽告中止,“我向他请讨已经写成的部分,亦置而不答——我一直无法知道已写成了多少,皆作何语,只能怅然‘想像’。”并随后附注云:“‘文革’抄没先师手稿书物,皆堆于楼道空处,无人管理,经过之人随手取去作废纸使用,或加撕扯……”

以世界之大,反例亦曾有之。牟小东在俞平伯去世之后所写的一篇悼念文章中说:“我是在平伯先生受到批判之后,才开始阅读他有关红学研究的着作而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认为平伯先生的研究着重从《红楼梦》这部作品本身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深刻的艺术辨析,探索了《红楼梦》的内蕴……”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俞平伯自然更是在劫难逃。

对此朱寨在《俞平老的书生气》中记述道:“刚被揪出的那天,也曾让他跟其他人一样去扫院子。他拿着扫帚不知怎样使用,像追赶小鸡一样,拿着扫帚追赶那些飞飘的树叶纸片。不论监管人员怎样训斥,怎样示范,都不管用。因此,只让他单独留在楼上,擦抹那些桌椅。他做起来倒是非常认真。他颤微着碎步,拿着抹布,在那些桌椅间蹀躞不停……他擦抹桌椅并不挨着次序,都是这抹一下,那擦一把,像在画布上涂彩抹改。抹布也很少洗。经他反复抹过的桌面,反而留下一道道污痕。”在那荒谬时代,他的“书生气”,还有更绝色的一幕:

惩罚性的劳动使人疲惫不堪。但不让去劳动,在楼上静候听命,更加难受。这意味着,不是要拉出去示众,就是要有人来批斗……(一天)经过反复踢打折磨,最后非让他自己承认是“反动权威”不可。但他承认“反动”,却不承认“权威”。他坚持说:“我不是权威,我不够。”他说得非常诚恳,完全是出于虚心,却被看作是“顽固”(朱寨《俞平老的书生气》)。

“文革”一开始,他就被铁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外地来京串联的红卫兵,凡是到文学研究所去的,总要“参观”一下大名鼎鼎的俞平伯。有一次,来参观的红卫兵严辞质问俞老:“你是不是反动学术权威?”俞老诚惶诚恐地回答:“反动则有之,权威则不敢。”小将们顿时大怒:“你还不是权威,你还敢翻案!”俞老遭到痛斥以后,才多少明白一点,谦逊哪怕真诚,也得看看对象(石越《忆俞老平伯二三事》)。

对此,当时陪跪一旁的朱寨,后来满怀敬意地议论道:“谦虚原来不是随声附和,不是俯仰顺从,不是好好先生,而是理性的顽强”,他说自己由此对于“书生气”有了新的理解,原来正是这种“书生气”,在延续着人类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文革”初,俞平伯家里的书籍和资料全部被抄没。朱寨回忆说:“即使处于生死攸关的逆境,他对知识的崇敬追求之心也丝毫未懈。他对书籍有一种酷爱。当时一切书籍都被查封,他在打扫房间时,见到什么有字的纸片,他都珍惜地拣起来阅读揣摩。在什么也不能阅读的时候,他便默诵思考。”

同类推荐
  • 不捞衣衫只捞人

    不捞衣衫只捞人

    宁波市中心的甬江上有座有名的桥,桥身吊在铁架上面,样子很别致,叫灵桥。从前的灵桥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大铁桥,而是一座普通的木桥,桥头还有座小庙,叫“三圣经”。庙里的菩萨非常特别当中是个县官,左边是个手里捧着一只箱子的商人,右边是个补鞋匠。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的布局?
  • 名家雅谈:文化名家谈情感

    名家雅谈:文化名家谈情感

    本书选辑了3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初恋》、《恋歌》、《假如你想结婚的话》、《一切有命,莫勉强》、《拾玉镯》、《角落》、《情是根》、《爱的履历》等文章。
  • 常用成语纠错480例

    常用成语纠错480例

    成语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以其约定俗成、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用对了,彰显文采;用错了,贻笑大方。本书按拼音字母排序,汇集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网络中常用的、容易用错的成语,并对其出处、本意、错例以及错误原因进行了分析解释,以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 吃酒!吃酒!

    吃酒!吃酒!

    本书精选7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一百多篇。在这本书里,我们跟随着梁实秋、周作人、丰子恺、叶圣陶、汪曾祺的笔触,享受一场美食的盛宴,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书中众多名家笔下的吃喝“名品”,让人垂涎欲滴;品味出的意境和情趣,让人思绪万千。这种把名贵菜肴和家常便饭的做法与食法融为一体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在阅读中品味文化,也领略到了食客在吃喝中的才艺和风采。
  • 康震品李白

    康震品李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康震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白,一个伟大的李白,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李白。在这个诗歌文化逐渐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向这位永恒的“诗仙”致敬!
热门推荐
  • 神国道火

    神国道火

    修士隐于凡俗之间,修道学院立于人迹罕至之处。人活一世,匆匆百岁,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生老病死?神创世以来,无数亿万年,神迹常现,神恩常在,万物得沐神恩,竞相繁荣,众心归一。然而,万年前的那场天地浩劫,大地巨震,气候巨变,孽毒流行,世间生命在那场浩劫之后,十不存一。万年的恢复,世间稍有起色,而今又瘟疫肆虐,妖孽丛生。百姓惶惑,不禁要问:这一切到底为什么?我们的神呢?您不关心我们了吗?您怎么啦?您去了哪里?请跟随余六月的神奇人生,我们来看个究竟。
  • 我与时间I血泪双生

    我与时间I血泪双生

    世界给我呈现出最后的一面,世界给我呈现出最坏的一面。
  • 宦妃倾城:九千岁驾到

    宦妃倾城:九千岁驾到

    浩淼漠土,盛世行宫,曰玄武行宫,传言行宫主人,残暴嗜血、专横狂狷,诸方枭雄莫不俯首称臣,他是纵横大漠的狼,目空一切,痴守大漠十八年,以锦绣铺路,以金玉做阶,雕梁画柱,建一座不世的盛世宫殿,只为等一人、囚一人。传言那人,是大夏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阉——东厂九千岁,她阴狠毒辣,自私狡诈,陷害忠良无恶不作,娈童宠妾无数,权势滔天之下,杀人放狗,指鹿为马,无人敢言半句。施醉卿:“前生我活的太清醒,却半生颠覆,为他手染罪恶,换来一场空负,这一世我,我不为情爱、不为正大光明而活,只为惬意,我手染献血,不求救赎,只愿有一人,能与我同坠地狱。”《卿国宠妃》《空间攻略:无良农女发迹史》求支持
  • 守护甜心之魔幽神雪

    守护甜心之魔幽神雪

    她,变了,以前那个嘻嘻哈哈,喜欢搞笑的女孩儿,变了,变得万众瞩目,变得完美无缺,曾经那个重视友情的她,早就不存在了,现在的她,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力量,拥有比天仙还要精致的容貌,没错,她是神,是恶魔,是天使,是公主……朋友,欺骗了她,爱人,欺骗了她,家人,依然在欺骗她,本来如纸一般脆弱的女孩儿,变得如顽石一般坚强,她不再逃避,不再犹豫,她所经历的事,谁会知道?她所承受的痛苦,谁能领会?恶魔会微笑,天使也会流泪。就这样,彻底失忆,忘记真城璃茉,忘记月凌紫薇,雨阡幽雪,复出江湖。
  • 天界来信之改变人生

    天界来信之改变人生

    收到了一封天界的短信,便开始斩妖除魔,刷怪升级了的日常生活。
  • 墨家科技

    墨家科技

    班大师穿越现代!我可是大秦帝国墨家荣誉长老,墨家机关大师,反秦带头人,荆天明的好爷爷班大师。什么!我华夏大街上跑的车居然是万国牌的!不急,看我利用机关鸟飞行的原理制造超省油又安全的新能源汽车!什么!我华夏在地球居然不是最强的!莫慌,看我根据墨家原理结合现代科技弄出的机关机器人吊打联邦!
  • 我懂你在等我

    我懂你在等我

    一声王爷开始,奶狗和狼狗一起的人格,“你是属于我的,就不允许别人靠近一点点~”霸道,太霸道,她明明就看了那个小哥哥一眼”唔~要抱抱……嗯~软软的……”王爷你的节操呢?这么奶是怎么回事?还是认识的王爷么?不过……好~可爱,有点造不住了呢……后来……一声九爷~我们的故事结束……
  • 兜兜转转还是遇见

    兜兜转转还是遇见

    温沂可,我一直在等你可是,一直没等到你现在,给我一个答案好吗叶陌辰。我们没有开始过以前没有,现在也不可能有青春的回忆,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句号能留下念想留下继续做梦的空间就好
  • 假梦

    假梦

    有人不择手段只为一个千年,可有人却一直想要忘记。命运弄人,有些人、有些事注定是有缘无份。时间或许不能改变所有,但一定能模糊一切。他被别人误导了命运,对不该的人有了不该的情愫。当他知道一切后、会如何选择?又会怎样面对另一个人儿?被命数逼迫的他、会不会再走一次极端,摒弃一切桎梏也要做自己想做的?面对强大的势力,他从何选择?是妥协?还是反抗?他凭一人之力可以改变亘古的法则吗?他的特殊身份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 基因定制系统

    基因定制系统

    “劣汰优胜,适者生存,这就是进化的奥秘……”一场车祸,一次拯救,让平凡的于麟穿梭于各个世界,走入自我进化的历程。他将继续自己十几年来的平凡,将故事苟到结束?还是,像那天车驶来的那刻一样,站出来改写悲剧的世界?“故事当然要越精彩越好,比起变成虫子苟活,我更愿意当龙。”于麟在一片白光中踏入了下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