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81200000099

第99章 喜鹊临门

《长河吟》?王宝玉嘟囔了一句,立刻想起了在电视剧上看到的一个情节,东吴周瑜受伤躺在担架上,诸葛亮坐在山坡,弹奏的正是这首二人都很熟悉的《长河吟》,周瑜因此将这个气死他的诸葛亮,当成了知己,说出了那句极其无奈的千古名句:“既生瑜何生亮。”

“先生,好好习练乐谱,将来必然派上大用场。”王宝玉提醒道。

“宝玉,我身无金银等物,你便将我的琴拿去吧?”诸葛亮点点头,讪讪的说道。

王宝玉没有客气,拿起诸葛亮的这柄古琴,当然和水镜先生赠予的这个不是一个重量级,但也能值不少钱的样子。

回到了自己的小屋,秋夜,月朗星稀,虫鸣阵阵,小屋的院子里,王宝玉弹起了那首《长相忆》,悠扬的在卧龙岗上空飘荡,缠绵悱恻的琴声,令闻着心酸,听者落泪。

诸葛亮听到了王宝玉的琴声,连夜挑灯查看曲谱,却没有发现这个旋律,又觉得此曲的哀婉胜过《凤求凰》,并不适合他,所以,最终也没有向王宝玉讨教此曲。

接下来,足足又等了半个月,依然不见刘备到来。

诸葛亮有了红袖,爱不释手,天天都要抚上半日,不知疲倦,所以倒也消磨了苦闷时光。

黄月英也常来听曲,因为王宝玉告诉她,这是音乐胎教,有利于腹中孩儿的健康生长。黄月英腹中胎儿活跃淘气,经常在母亲肚子里动来动去,犹如翻跟斗一般,即使健壮如黄月英也有些吃不消,故而每天睡眠时间较平日多了两个时辰。

说来也怪,这孩子素来喜爱音乐,也就是有音乐细胞,听到诸葛亮爸爸弹琴就很是老实,听到高兴处还会和着曲子打拍子,当然这都是黄月英说的,诸葛亮不信,王宝玉也不信,这也太扯了,胎儿会打拍子,不是神仙投胎就是魔王转世。

王宝玉没有两口子的闲情雅致,每天坐到门口等刘备骑马而来,等得几乎都要失去了信心,心中也开始怀疑一件事儿,难道说,三顾茅庐的事情是杜撰出来的,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

仔细想想也有可能,《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至于上面的《出师表》一文,兴许也是诸葛亮为了标榜自己,故意写上去的。

如果真是这样,又该如何让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呢?王宝玉一时间很茫然,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毕竟自己能做的都做了,难道自己一辈子就都要留在三国吗?

就在王宝玉为此苦恼不已之时,这天上午,一阵唧唧咋咋的叫声,不停的从小桥边上的一株杉树上传来。

“这烂鸟,吵吵嚷嚷真够烦人的。”坐在小院里的王宝玉,正在心烦,忍不住骂了一声。

“宝玉,此乃喜鹊,非烂鸟,不可乱说。”火丫提醒了一句。

喜鹊临门?难道说有喜事发生?王宝玉不由一愣,连忙起身到那棵树下查看,果然看见两只从头到尾巴都是黑色,只有肚皮翅膀是白色的喜鹊在欢快的名叫着,而且两只喜鹊你一声我一声,鸟脸上充满了兴奋。

“喜鹊,你们来这里,是想告诉我们有贵客来访吗?”王宝玉冲着喜鹊大喊了一声。

两只喜鹊的声音停了下来,看似点了点头,随即又叫着飞走了。

“宝玉,在跟喜鹊谈话吗?”火丫也凑过来问道。

“别多管闲事。”王宝玉不耐烦的说了一句,就在这时,一名仆人匆忙沿着小路跑了过来,着急说道:“大事不好,适才遇到三个骑马的将军,正在打听卧龙先生。”

王宝玉心里一咯噔,忙一把拉住了他,问道:“其中可否有一名白脸的将军?”

“白脸、红脸和黑脸都有,只是那个黑脸的,长得甚是凶恶。”仆人道,“宝玉,我等都速速躲避吧!”

王宝玉哈哈大笑,心情无比的激动和畅快,这一天终于来了,刘备、关羽和张飞,终于一起来请诸葛亮了。

“因何发笑?且容我去报告先生和夫人。”仆人十分不解的看着王宝玉。

“好好,速去!”王宝玉背起手得意的吩咐,突然想到什么,又连忙招手将仆人叫回来,小声说道:“你只需要告诉所有仆人,千万不要说孔明先生在家即可。”

“我岂能让先生受人迫害?”仆人把胸脯拍得山响,还以为这三个人就是来砸摊子找事的呢。

在这里,没有仆人不知道王宝玉就是黄月英的弟弟,偷着鄙视尚可,当面顶撞却是不敢,这名仆人说完便颠颠的去照办了。

“火丫,你快去告诉夫人,刘备来了,让她千万莫说先生在家。”王宝玉又对身边的火丫安排道。

“可否告诉夫人备下酒菜?”火丫自然知道刘备的名字,愣愣的问道。

“什么酒菜,连水都不用预备。”

“这岂是待客之道?”

“找揍啊,别墨迹,快点去办。”

“夫人平日最是讲究礼仪,如若这番,她日必定怪我损她清誉。”火丫撇嘴道。

王宝玉踮脚看看远处,刘备三人应该很快就来了,于是拉下脸说道:“再废话,我便砸了按摩房……”

嗖的一声,火丫一溜烟的跑去通风报信了。其实王宝玉还有一句没有说完,那就是看你如何赚取钱铢,王宝玉也没停留在此,直奔诸葛亮的住所而去。

一进门,诸葛亮就笑着说道:“宝玉,我适才听闻有喜鹊声声,便用马前课推算一下,速喜!定有贵客来访。”

这话可是带着些卖弄的意思,王宝玉没工夫跟诸葛亮闲扯,明说道:“我刚才得到消息,刘备已经来了。”

“什么?刘皇叔来了,且容我更衣迎接。”诸葛亮顿时惊慌失措,差点弄翻了砚台。

王宝玉一阵皱眉,说道:“先生,你便坐在这里,什么都不要动。”

“那还了得,不妥!不妥!”

“你还想不想受到刘备的高度重视?你还想不想如同管仲乐毅一样,出将入相?”王宝玉问道。

“想!”诸葛亮着急之下,脱口应道,野心暴露出来。

同类推荐
  •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张元彪,一个刚出大学的工地技术猿,本应好好搬砖,却因为一个闪电来到明朝末年的通州,一登场就赶上了崇祯二年后金入关。时也命也运也,且看张元彪在这乱世奋斗,从流民到将军,开一个正儿八经的太平。书友峮:56766879
  • 唐朝好岳父

    唐朝好岳父

    开皇元年,隋朝初立,舒安带着一个坑爹系统穿越而来。有一位好友叫做长孙晟,有一个义女取名叫做长孙无垢,贞观元年,这一年的舒安已经六十岁!备注:轻松流向,看一个六十岁的老妖如何在初唐年间越活越年轻!
  • 地平线上的大汉帝国

    地平线上的大汉帝国

    重生东汉末年,励志做一个“四有”青年:有武功保护自身,有美女做家室,有贤臣辅助做明君,有大军扫荡天下。地平线太阳升起的地方,便是大汉帝国的疆土。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 晚明之江山无尽

    晚明之江山无尽

    公元1644年,是个奇特的年份。那一年,老千“猪吃狼”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明亡清兴的悲催时代,成为太子朱慈烺……那一年,刚刚打下北京城,坐了龙椅的大顺皇帝李自成陛下在山海关大败,不得不放弃京师,一路西逃......那一年,野猪皮的后代,威风凛凛的睿亲王爷多尔衮率领八旗子弟兵进入了朝思暮想的大明帝都;同一天,留守在南京的大明文武百官也在燕子矶拥立福王监国,开启了苟延残喘的南明朝廷......
热门推荐
  • 念长安故里

    念长安故里

    长安城外站着一个人,他在等那个骗了他一生的人回来。他记得那个人说过:既来之则安之……可是我等的故里还在长安城外傅长安,我念故里回来了……你还真是傻傻地在这。
  • 上帝之手

    上帝之手

    异能者是一群无比强大、无法无天的NB人群,他们可以XXOO美女,可以随意杀戮看着不顺眼的人……难道没有人可以修理他们?当然有!传说中,有一个叫上帝之手的年轻人专门屠戮邪恶的异能者……
  • 浴血狐魅:邪王误惹我

    浴血狐魅:邪王误惹我

    介绍不写了,直接小剧场。“哎哎哎,卿离轩,你干嘛。”以九倾看着放在自己胸上的咸猪手,心中感叹:不是不近女色,不是高冷王爷吗,这怎么还扑上来了?“九倾倾,人家是为了你来的。”呕呕,这变态王爷,他能不能不要这样娘。
  • 我的主子走丢了

    我的主子走丢了

    我应该是一个被抛弃的器灵,我拥有强大的灵魂力,但是却无人可以支配我,强大的我如果再找不到主子...我将面临毁灭
  • 八野杂诗

    八野杂诗

    对世俗的参透,对人生的失望,简洁的语言,透露出脑海中的那个她
  • 法术无极

    法术无极

    本书讲述:少年许阳,在修炼“法术”的道路上,因为一些遭遇,机遇,奇遇,巧遇,艳遇,引发的一系列的神话奇谭。强者无数。拟星辰为沙砾,拟日月为掌珠,举手投足之间,天翻地覆。红颜无数。大大咧咧的女儿国公主,声如天籁的美人鱼,一笑留芳的花仙子,千娇百媚,瑰姿艳逸。灵宠无数。自称生肖替补者的黑驴,啃铁食金的神话虫王,一睡万年的熊猫,坑兽萌宠,诙谐作战。阴谋、谜团、激战、情爱……精彩纷呈,敬候阅览。
  • 非诗辨妄

    非诗辨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这就是理想的生活

    这就是理想的生活

    李佳明莫名的被一把吉他带到了另外一个和地球相似的平行世界。看他用一把吉他如何成为巨星,然后低调的离开娱乐圈,回归田园搭建一个与世无争的乐土。
  • 余生不负相思忆

    余生不负相思忆

    当流星划过天空的时候,当铁树开花的那一刻你说,我和你还会见面吗?我想,应该会把……因为,你并没有消失;景瑜,如果我再向你告白一次你会答应吗?景瑜,我至始至终都只喜欢你。我爱你,景瑜,所以你还爱我吗?
  •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1947至1950年是美国与中国外交关系最为关键的年代,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政局发展,一直是美国思索的外交主要议题之一。基于共同的反共理念,美国当然希望国民政府能稳定中国政情,以便对抗苏联在东亚的扩张。但事与愿违,国共在战后的对抗过程中,国民党虽然最初胜券在握,但最后却败退台湾。这种诡谲多端,甚至始料未及的中国政局,深深困扰着杜鲁门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探究这个时期杜鲁门政府是如何制定对华政策,以面对风云莫测的中国政局的,是一项颇具意义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存在着外交与军事上的考量,前者以国务院为主导,后者则以国防部与其所属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为咨询对象。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集中在探究美国军方,尤其是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究竟以何种角度协助杜鲁门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的。探究军事单位在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和传统上以国务院的角度为切入点,是有所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