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71700000010

第10章 三代女人的文学情结

尤今

住在纽顿圈的一座公寓里,夜半无人私语时,总有一扇窗口孤独地亮着,窗里的人,正精神奕奕而又快活无边的在稿纸上制造一出又一出人间的悲喜剧。

一、外祖母

我的外祖母,是一个很特殊的女人。

看照片,觉察不出她好看,可是,在我眼中,她一直是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她的魅力,来自她的气质,而这,又是由浓浓的书香熏陶出来的。

她不喜欢烫发,老是让直直的头发自自然然地垂着,脸上稀稀地涂着淡淡的水粉。她身子纤瘦,喜欢选用素净的布料裁剪高领短袖的唐式衣衫。走起路来,腰身挺直,精神抖擞的样子。平常说话,用词典雅,韵味绝佳。

外祖父曾是怡保的殷商,在他的事业如中天之日时,外祖母也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在那衣食无忧的日子里,她的最爱,不是打牌、不是逛街,而是看书,家里有个书橱,齐齐地放着各种名贵的线装书,还有,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值得一提的是:在那重男轻女的年代里,外祖母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每一个方块字,都是她奋力自学的。

后来,外祖父事业失败,家道中落。外祖母变卖名贵首饰,和外祖父共度人生萧瑟的冬季。

这时,我诞生了。

我见到的,不是群婢环绕、呼风唤雨的外祖母;而是那个忙完了琐碎家务后,又靠缝纫来补贴家用的外祖母。然而,在辉煌过尽而度着黯淡日子的外祖母,并没有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反之,她珍惜着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总是在万籁俱寂时,以冷水洗去一日的疲劳,独自进入她热爱的书城里,心甘情愿的成为悲喜不能自主的“文字傀儡”。

坦白地说,在那万事不懂的童稚时代里,我和外祖母,并不是很亲近的。总觉得她和左邻右舍的外祖母大不相同。别人的外祖母,会做各种各样美味的糕点,搂着孙女,一口一口的喂,我的外祖母,从不;别家的外祖母,会有月光底下搬张藤椅,给绕膝的孙儿讲各种各样趣味盎然的故事,我的外祖母,也不——她总是忙,忙完了家务,戴上老花眼镜,往桌前一坐,便变成了一尊凝固不动的石像。在那“之无未识”的年龄里,对于外祖母那种“老之将至而分秒必争”的凄凉心态,我又如何能够了解!

8岁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来,想起外祖母,脑中总会浮起一个以淡笔素描的形象:庄重、文雅、澹泊,然而,这个形象,恒远地坐在“画框”里,而我,仰着头看画,无可避免的有着疏离感。

渐渐的,长大了。

上了中学以后,外祖母在写信给母亲时,总不忘多夹一张信笺给我。

读外祖母信的那种感觉,十分新鲜、十分新奇。外祖母的字,笔划纤细,秀里秀气的,十足的“字如其人”。她从不老生常谈地劝我用功读书,也不老气横秋地嘱我孝顺父母;从第一封信开始,便兴致勃勃地和我说起她最近读了些什么好书,并条分缕析的向我陈述该书的优缺点,等等。我读信的欲望、回信的兴趣,就这样毫无防范的被她挑起了。我们这两个岁数相差了半个世纪的老与幼,就这样开始了长达10年的鱼雁往还。外祖母的经济能力不是很好,我的零用钱也不是很多,可是,在那捉襟见肘的日子,我们却常常把好书邮寄给对方。

有一回,在外祖母寄给我的信里,附着一张摺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摊开来一看,哟,外祖母写的一篇小说“黑白两兄弟”,居然变成了铅字,快快乐乐地躺在南洋商报的文艺报上!

长期的通信,让我得以能行无阻的进入外祖母内心深处的殿堂,我清清楚楚地看到浮在那儿的一个梦,一个很璀璨、但同时又很疲累的梦。这个梦,从外祖母的少女时代起,便已经幽幽地浮着了。可是,社会的束缚、家道的中落,实在都影响了她积极实现美梦的机会。现在,她第一篇作品以显著的版位见报了,只要日后勤于笔耕,成为作家,也许不再是一个虚浮无边的梦了。然而,遗憾的是:年届花甲的外祖母,这时身体的健康已坐在人生的“滑滑板”上,快速地往下溜、往下溜了。

终于,在我大学毕业前的一个月,她带着那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愿望,溘然长逝了。

二、母亲

母亲出世以后,便继承了源源流动在外祖母血液里那种读书的瘾。

她自小爱书,长大、长老了,依然还是爱书。

诞生于经济富裕的书香之家,秀外慧中的母亲,曾被视为“天之骄女”。

生命里最令她沮丧的是:日军蹂躏马来亚的铁蹄彻底粉碎了她升学的希望。才念到了中二,便在日军统治的阴影下仓惶辍学了。

之后,母亲开始了漫长一生无止无尽的自学历程。

对于她来说,书籍就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的重要。有一段时期,父亲失业,经济拮据,米缸粒米全无,可是,书架上的成排书籍依然自得自炫地闪着智慧的亮光。童年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坐在油渍斑斑的木桌旁,专注地执卷而读,神情肃穆一如庄严的塑像。如豆的灯光把母亲纤纤长长的身影裁剪得高高瘦瘦的,任意地贴在墙壁上;我呢,好像一只温驯的小猫,安心地靠在墙壁那个黑影上,快快乐乐地读我的安徒生童话。

母亲开始让笔杆结出美丽的“文字之花”,是父亲在怡保创办“迅报”时。每天晚上,在厨房里脱下了湿漉漉的围裙后,母亲便以文字为酵母,醉心地酿造一坛一坛文学的美酒。跃动在她眸子里那两朵快乐的小火花,把整所简陋的屋子都照亮了。

这个时期,是母亲在创作上的“丰收期”。

她写散文、也写小说——还是长篇连载的哪!此外,她也凭着深厚的语文基础,将许多优美的作品由英文翻译成中文。

那时,我尚未入学,正是属于凡事好奇,却又混混沌沌的年龄。母亲每天以笔“沙沙沙”地在纸上写些什么,我不懂。然而,她脸上那种近乎狂热的快乐,我却是懂得的。这样的一种被恬适笑意渗透五官的表情,好似铁打铜铸般,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等我开始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时,我的脸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表情。不讳言,写作所能带来的快乐是人世间任何活动都取代不了的。

爸爸那间曲高和寡的报社,只维持了短短两三年,便闭门大吉了。他赤手空拳地带着我们迁居新加坡,开始了人生另一段全然不同的生涯。

这时,母亲已有了四个稚龄孩子。最大的姐姐10岁,我8岁,两个弟弟,一个7岁,另一个才诞生3个月而已。那些琐琐碎碎永远看不见却又永远做不完的家务,终于使母亲放下了笔杆。每每忙至晚上,疲倦、疲劳、疲累、疲乏、齐齐上脸,手中拿着的书,往往只看了几页,便沉沉睡去,摊开着的书,不是狼狈地盖地脸上,便是尴尬地跌在地上。阅读,不再是浪漫而写意的事了;写作,更是成了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

数十年春秋岁月转瞬即逝,细心抚养的雏鸟一只一只健康的长大了,先后飞离了旧巢。母亲在晚年的安逸和闲暇里,每每想起了那个被湮远岁月埋葬了的梦,她的脸,便不由自主的流现出一丝恍惚、一丝遗憾、一丝惆怅……

三、我

在我身体里流窜的血液,有来自外祖母的,也有来自母亲的。

先天的遗传因子,加上后天的环境熏陶,对于阅读和写作,我已狂爱近痴。

如果说,文字是禾谷,我就是蝗虫;如果说文字是桑叶,我就是蚕;如果说文字是米,我就是蛀虫。

吃吃吃、吞吞吞、蛀蛀蛀。

不分昼夜、不论阴晴、不管场所,有书便看,一看便迷。上课时,偷偷摸摸地看;下课后,明目张胆地看。白天看得心神俱醉,晚上看得废寝忘食。

我简直就是一只靠书本来活命的蠹虫。

我吃我吞我蛀我的书,慢慢在我脑子里化成了丰实厚重的养分;当一笔在手时,我仿佛感觉有千军万马要从笔尖冲出来,啊,多时囚锢在我血管里的方块字,已不能安守本分了,它们要跳出来,在稿纸上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就在小学五年级那一年,我砌出了平生第一幅“文字之画”,题名为“我要做个小小童话家”,自此之后,创作的热诚,愈烧愈炽,由我砌成的文字之画,也越积越多。

成为作家,到了我这一代,不再是一个幽幽地浮在半空中的梦了。

回顾我留在“岁月的沙滩”上那一长串脚印,我的心,涌满了感谢。

我的外祖母诞生于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我的母亲成长于一个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中,她们所走的那条自修的学习道路,是漫长的、迂回的、艰苦的,处处布满荆棘,处处沾着眼泪。我呢,情况全然不同: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双亲全力的支持,使我能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进入我最为心爱的学系,在美丽的青春岁月里,汲取古今中外各家思想的精华。我所走的学习道路,可说是一条阳光普照的康庄大道。思想的领域被开拓了,文学的基础打稳了,提笔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对文学的爱恋,使我坚持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写作习惯。

在当记者期间,东奔西跑,忙得头顶袅袅地冒着烟气,我依然利用时间的缝隙来从事文艺创作。比如说,坐公共汽车由甲地到乙地去,耗时1分钟,我便以双腿垫着稿纸,在颠颠簸簸的情况下,写小说。晚上回家,洗过澡,便又继续钻入文艺创作的天地里。那时候,住在纽顿圈的一座公寓里,夜半无人私语时,总有一扇窗口孤独地亮着,窗里的人,正精神奕奕而又快活无边的在稿纸上制造一出又一出人间的悲喜剧。

在报馆工作期间,我曾有一年多的时间申请无薪假期,带着2岁的孩子随同夫婿到沙特阿拉伯去生活。这是我人生一段充满了挣扎与眼泪的日子。在那人烟稀少的荒荒大漠中,我曾患上扰人的胃痛症;在那寂寞得回想时连背脊也会发凉的年月里,我曾患上可怕的失眠症。惨惨地吞着这种那种药丸时,我觉得我生命之页所呈现的,是令人颤抖的苍白。然而,就算在咬着牙关把许许多多苦涩吞下去的当儿,我都不曾放下我的笔。失眠时,我睁着酸涩的双眼,写;胃痛时,我捂着起皱的胃囊,写。写作,实在已经成了我身体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回国后,继续在报馆里工作了一个短时期,我改行执教鞭。

孩子相继出世。

我原已不敷应用的时间,至此更是“捉襟见肘”了。

“穷则变,变则通”,我学会了从睡眠里偷时间。往往一家子梦会周公时,便是我蹑手蹑脚地“盗取时间”时。不是一小段小一段的偷的,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偷。偷呀偷的,偷得每天睡眠时间只剩下寥寥的4个小时。

知道实况的知己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而远近亲戚也都劝我多多保重。

然而,没有人知道,当我在那一大片偷来的时间里静静地埋首创作时,翻腾在心里那欢乐的浪花,比“保健丸”更管用哪!

我与写作,将终生结缘。

两代人的梦,外祖母的、母亲的,都等着我去圆。

我不能辜负她们。

不能。

不。

同类推荐
  • 尘嚣之上

    尘嚣之上

    《尘嚣之上》主要收录了无言岁月、雨、酒醉、但愿长醉不愿醒、陌生人、文字和呼吸、心如止水、再次翱翔、等待、淡淡的忧伤、蝴蝶落在手背上、流淌在纸上、撑起一片天、一串串,一行行、琴声悠扬、想不写你都不行等内容。
  • 水房子

    水房子

    其实,作为演练,我在大学就已开始(如果中学地区作文比赛获奖不算的话),那时候,母校有个《三原色》诗刊,一些圆园世纪愿园年代上学的青年人主办,记得有西北师大张子选,张中定等,我记不大清楚,我是诗社的成员之一,都是以文学青年的面目出现的,在师大算是很活跃。后来,毕业了,我偶尔看见书店里有卖《师大校友诗选》的,里面的名字,也有认得几个的,但与我的生活已经很远了。圆园世纪愿园年代后期到圆园世纪怨园年代末,兰州的诗人有一批坚持写作的,像著名的九叶派诗人唐祈先生,他的得意门生我们学校的韩霞(葛根图娅,蒙古族),还有商院的,党校的,兰州师专的等。后来,经济气候变了,人们不再热衷于写诗,走的走了,散的散了。
  • 我不能再谈那些遗忘(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不能再谈那些遗忘(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寻梦环游记》上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这话越嚼越筋道。35岁以后,我发现只有学会遗忘,才能活得轻松。当我准备遗忘这些的时候,发现这些故事,竟然已不能轻易提及。
  • 爱情这件事(套装共3册)

    爱情这件事(套装共3册)

    《遇见你,我原谅了生活所有的刁难》本书的主人公诺拉是一个无法走出房间的女孩,过着孤独而焦虑的生活,直到那一天,她遇到了邻居男孩卢克……诺拉有旷野恐惧症及强迫症,焦虑几乎是她的代名词。新来的邻居卢克在了解了诺拉的一切后,温柔体贴地顾虑着她的情绪,用她能够接受的方式一点点靠近她,在经过无数次挣扎与各种意外后,诺拉渐渐接受了卢克的靠近,也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两个年轻人在相互扶持中完成了心灵的共同成长。《我的孤独,只剩爱你》一生之中,一辈子之内,只有这个人,这个时刻与众不同。“我要是喜欢一个女孩,我会试图了解她,也让她了解我,我不会隐瞒我的缺陷,也不会无视她的缺点,我不会放大她的优势,也不会夸大我的长处……”“我会当她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来看待,她性格中的天真和单纯我会花力气去维持,她不擅长应对的环境我会想办法替她改善……”“只要是我喜欢。”那时候的张旭冉根本没有听懂,后来却享受了半生这种“喜欢”。《愿所有的姑娘都能嫁给爱情》18个姑娘,18份让人悸动的爱情。有人鼓起勇气去赌命中注定,有人拒绝妥协选择理想和爱情;有人从青涩懵懂走过匆匆那年,有人约定来世再要相伴到终点,好的爱情就是懂你如我。它可以独一无二、轰轰烈烈,它也可以如田园般简单而美好。亲爱的姑娘,愿有人能陪你颠沛流离,相偎相依。谨以此书献给不愿将就的你。
  •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圣明之光

    圣明之光

    传奇,有时会在不经意之间诞生。苏羽,为了追求他向往的天地,踏上了一段传奇之路……热血开启,谁与争锋!
  • 这毕竟是青春末日孤单

    这毕竟是青春末日孤单

    在这个时代,谁没有青春叛逆过,谁没有爱过,放弃过,多少过去都是曾经,多少曾经成了回忆,多少回忆毕竟是一个青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过去,不同的未来,在这个今天,我们有什么回忆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短短的这么几年,改变了多少人,一个十二岁的我,来到这里,开启我的不同常人的路,谁说这样可以站在山之巅,毕竟,也会摔倒……我遇到不同的人,毕竟还爱过,痛过,悔过,恨过,怜过,绝情过,最终,我们回不到曾经,这青春来自不易……(希望大家多多少少的关注下)
  • 走出大山的妖魔鬼怪

    走出大山的妖魔鬼怪

    传说中,三月初三是个大日子,相传女娲在这一天造人,王母在这一天开蟠桃会,黄帝与真武大帝在这一天诞生,同时鬼魂污秽也会在这一天里四处出没,但是现如今这个社会,已经很少有人在相信这个了,不过,信不信是一回事,当你遭遇到了一切以后,你就明白,什么叫所谓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对,不可能有雷同)
  • 先秦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

    先秦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

    本书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先秦思想入手,着重探讨了中国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问题,以求破解西方管理科学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实现管理科学由理性主义、心理性主义向伦理主义的转向。即实现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等假设向道德人假设的根本变革。最后得出了未来管理科学的中国转向这个结论。
  • 皇上臣劝你别冷

    皇上臣劝你别冷

    这是一个脱线臣与冰山皇上的故事,皇上啊,你这么冷,是找不到老婆的,就让我这个敬业的臣来教你谈恋爱吧,冰山皇帝,准备好谈一场恋爱了吗?强调,女主是女扮男装,不要想歪
  • 血族契约:撒旦米迦勒

    血族契约:撒旦米迦勒

    她愿想牢牢锁住他的心,再狠狠撕碎,可是,最后心被撕碎的,是她
  • 80年代后女孩

    80年代后女孩

    小资阶层、BOBO一族,都是时尚前沿一族,他们快乐、前卫、时尚、潮流;他们同样也反叛。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到80年代后女孩的影子,新新女孩有点小资也有点BOBO。
  • 系统刚刚我挨打的时候你在哪

    系统刚刚我挨打的时候你在哪

    这本是一个正经的江湖:有那爱剑如痴的老匹夫自称天下第一剑,也有那谪仙人爱酒爱钱爱美人,更有那把行侠仗义天天挂在嘴边的愣头青,有那孤身救主万人敌,有那女子也封万户侯,有那蛮夷慕汉土,有那枯骨封王侯,有那拒北夏日骤暴雪,离阳落雨九雷鸣,有的便是,一个盛世!然后,人间最真实的金牌老中医白开心,穿越到了这里...且看这位顶级绅士、网恋教父、非洲偷渡欧洲被遣返非洲难民协会会长,靠着一手“富贵一起走,危险我就苟”的不靠谱系统,能在这个盛世,搅出什么样的浪花!这本来是一个正经的江湖,也许吧。
  • 德莫尼索俱乐部

    德莫尼索俱乐部

    “什么?让我执教德莫尼索俱乐部?”德莫尼索(Demonismo),意大利语意思为恶魔。而一个东方小伙子的一次奇怪遭遇,致使了这家俱乐部的存在……
  • 爱恋来临:那年花开

    爱恋来临:那年花开

    她,羽家大小姐,受父母逼迫自力更生,来到贵族校园,遇上他,两人爱情张开————————————————————————————————————“我们永远在一起!好么!”他说。她摇摇头,哭着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