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2800000002

第2章 让自己成为矛盾

倘若魔鬼弃我而去,我担忧我的天使也会振翼而飞。

--德裔奥地利作家里尔克陈可美是江苏一个中等城市的电视台英语节目主持人。她长得小巧、美丽,在她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她算是一个名人。然而,就在四个月前,她却不声不响地辞去电视台的工作,并哭着哀求她的丈夫,要求她丈夫允许她出家做尼姑去。陈可美的丈夫叫于纪元,是位成功的实业家,他在当地的影响要比陈可美大得多。他见太太提出这么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奇怪要求,感到十分诧异。他先是找太太进行沟通,询问太太为什么突然辞职,为什么产生要当尼姑的念头。陈可美在丈夫面前一言不发,只是一阵一阵地哭泣。一个原本外向活泼的人,为何突然变得如此消极悲观?于纪元对太太的变化感到既不理解又恐慌不安,平时比较关注心理学的于纪元首先想到的是让太太看心理医生,因为他怀疑太太是患上了精神障碍。

抑郁症源于夸大了的罪恶感当陈可美的丈夫于纪元将陈可美带到我面前时,我一眼便看出陈可美是一个十分抑郁的人。我先是听了于纪元的介绍,了解了陈可美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让于纪元暂时离开治疗室,将陈可美单独留下来。

我问陈可美是否有了抑郁情绪体验之后才想到辞职,才想到去当尼姑。她回答是的。我再问她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难题,让她如此沮丧和绝望。她拒绝承认自己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只是反复强调她可能得了抑郁症。

自己将自己往抑郁症上扯,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RolloMay认为,为疾病命名对患者有一种难以想像的安慰作用,通过命名,患者卸下诱发疾病的某些事件的包袱,而将所有的问题归因于自己的疾病,又将疾病全盘交给他们认为神通广大的医生。对于患者这种心理,医生必须及时予以合理地揭示,从而将治疗的重心放在帮助患者寻求解决生活难题的途径上。假如医生不是这样做,反而错误地不怀好意地利用患者这一病态的防卫,那么,整个治疗便变成对患者有害的治疗。在此,我不得不承认,"诊断"这个词在现代心理治疗中常常被错误地利用了。"诊断"(原文diagnose)来源于拉丁语"dia-gigonoskein",原意为"彻底弄清"。这说明古代的医生非常重视将"暗中作祟的魔鬼揪出来",而不像现代的治疗者遵循一种"定义疾病--对应治疗"的机械模式。我们就拿陈可美的情况来说吧,她的临床症状告诉我们,她是一名混合着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像所有的抑郁症患者一样,她整天感到压抑、不开心、沮丧,她对诸事都失去了应有的兴趣。然而,这些仅仅是她对生活难题做出的反应,并不是疾病的本质。她希望我能肯定她是抑郁症患者,完全出于一种心理防卫,其真正的动机在于她想用疾病掩盖生活难题,然后用复杂的治疗形式代替解决生活难题的过程。那么,陈可美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当然是她个人意志力丧失的必然结果。当一个人失去了个人意志力之后,他一定会失去面对生活难题的能力。

陈可美遇到的生活难题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的反复劝导下,陈可美最后还是向我道出真情。

陈可美对我说,半年前,她在上海参加一个行业会议时认识了徐州的一位男士,她当时只是觉得这位男士人很好,与她的兴趣相投。后来,她和那位男士一直在网上聊天,有时也会通通电话。然而,两个多月过后,她发现自己喜欢上这位男士了,一天不和他在网上见面就感到孤独难耐,而如果在网上和他频繁见面,她又担心自己在这种病态的爱中越陷越深。

"我一直都对丈夫很忠诚,我从来都没有背叛他的念头,我对他非常满意,但我为什么会对那个男人产生这种感情呢?!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女人,我太坏了,太卑鄙了,所以我想去死。"这是陈可美对我所表达的观点。她还说,她因为做了这种卑鄙的事所以不配做电视节目主持人了。

两个小时左右的约谈使我终于明白了,陈可美的抑郁症是由负罪感引发的。她无限地夸大了她的错误,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审判台上进行无情地审判,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人的原始生命力的残酷压制,而任何压制和消灭原始生命力的企图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么,陈可美为什么会这样无情地惩罚自己呢?这将是我下一步要弄清的问题。

如果你不能做你精神的主人,你一定会沦为别人精神的奴隶人对事件的反应模式是由他的观念决定的,而人的观念往往是他独特的成长经历留下的"痕迹"。

我打算从陈可美的成长经历中寻找到她为什么要用疾病的方式逃避生活难题这一问题的答案。我和陈可美的第二次约见,主要是谈她的成长历程。

"你的家庭--我是指原生家庭是一个很民主的家庭还是一个不太民主的家庭?"我问。

"我认为我的家庭很民主,比一般家庭要民主得多。我父母一般情况下不会强迫我干什么或不干什么,他们也很少责备我,更不用说打我骂我了。"陈可美说。

"这么说你的童年和少年是很愉快的了,没有经历过让你感到伤心难忘的事?"我问。

"是的,是这样。我可以肯定地说,我的抑郁症与童年的经历无关。"陈可美说。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我问。

"我父亲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他很爱我和妈妈,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平时很少发火。而我妈妈是一个十分贤惠的女人,她相当温柔,懂得忍让,与人与世都无争;她非常勤劳,把我爸爸和我照顾得很好。"陈可美说。

"你父母是不是常常用完美的标准要求你?"我问。"没有呀,真的没有,他们对我要求很松!"陈可美说。"那么你能不能说清楚你的抑郁症和什么有关?"我问。

"就是那件事。我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坏,明明有丈夫,却喜欢上另一个男人呢?"陈可美说。

看来陈可美的抑郁症的确与童年的经历没有直接关系,她病态的负罪感也不存在教育不当的原因。剩下的,我只有在她的个性系统中寻找原因了。为此,我先约见了她的丈夫于纪元。

"于先生,你觉得你太太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问。"完美主义。她干什么都要追求完美。"于纪元说。"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她事事都追求完美吗?"我说。

"好,你看她是不是完美主义。她睡觉本来就很晚,但她睡觉前一定要把房间里的东西排列整齐。人家是早晨清扫房间,她是早上、晚上都清扫房间。还有,她原来并不是电视台的正式主持人,而是业余主持人。她为了进电视台,专门去了美国进修英语。从美国回来后,她的口语水平的确提高得很快,最后被电视台聘为正式主持人。其实,我根本不在乎她是不是正式的,她是硬给自己加压。上个月,她对我说,她还要参加清华大学CEO(总裁)高级研修班。你说,她参加这玩意儿干嘛,难道她也想当总裁?"于纪元说。

"你觉得她的完美主义心理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表现出来的?"我问。

"刚结婚时还好,后来越来越严重了。"于纪元说。"你是否觉得她在你面前更加追求完美?"我问。"是,是这样。"于纪元说。

"她很顺服你吗?"我问。

"非常顺服,她从来不和我唱反调,我说什么她都听。她好像总是在揣度我的心思,我心里想什么,她都能猜到,没等我去做,她便替我做了。"于纪元说。

"她对别人也很顺服吗?"我问。

"不不不,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一般不会听别人的。"于纪元说。

……

我终于明白了,陈可美对丈夫的顺从完全出于对丈夫的恐惧,这种恐惧是一种怕被遗弃的恐惧。为了不让丈夫嫌弃自己,甚至遗弃自己,她尽可能顺服丈夫的意志,并尽可能使自己表现出完美的一面。而她并不明白,当她努力这样做的时候,她个人的意志却逐渐消失了,她逐渐失去精神的独立性,而成为丈夫精神的仆人。因此,在她发生感情轻微出轨的时候,她便以主人的角色来审判仆人。陈可美内心的声音是:"你这个仆人真不合格,怎么能不忠于主子呢?既然你不忠于主子,你便不配做主子的仆人,那么你去死吧,去做尼姑吧!"我的这种分析很快被证明是客观的,完全符合陈可美的实际情况。

陈可美在第三次约见我的时候,向我承认说,她本来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她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诗人,像白朗宁夫人那样。为此,她读了大量的作品,也写了不少诗文。但是,这几年,她觉得她距离自己的这个理想越来越远,原因是想做一个完美太太的努力占据了她绝大多数时间,而且让她疲倦不堪。她想做一个完美太太的原因是她觉得丈夫太成功了,而且越来越成功,如果她做得不完美,就会有被丈夫抛弃的危险。她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花在为丈夫服务上,正像丈夫的秘书和仆人一样。这样一心一意地顺服丈夫,帮助丈夫,一方面使她内心感到平衡了一点,安全了一点,但另一方面又让她有一种压抑感、失落感。多年来,她正是在这种又想服务好丈夫、做一个完完全全的贤妻良母与又想实现自我愿望的内心冲突中生活。发生情感轻度越轨正是她摆脱压抑情绪和内心冲突的结果。听了陈可美的讲述,我内心当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陈可美如此追求完美,如此惧怕被丈夫遗弃?我认为,弄清这一点,对下一步的辅导工作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丢掉了自己的意志,那么父母一定是偷窃我们意志的人一个心灵成熟的人一定有为自己做主的愿望、权利和能力,也就是说他们的抉择可能受限于外在因素,但绝不会受限于内在因素。举一个例子,有强迫洗手病症的人并不能自由地抉择他们何时该洗手,何时不该洗手。当他们内心一有洗手冲动时,他们就非洗手不可,不洗手不行,他们内心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能力。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有一个原因是最最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们的态度。

就拿陈可美来说吧,我在与她第四次、第五次约谈时才了解到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真相。陈可美后来告诉我说,她是在一个管教十分严格的家庭里长大的,她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人,虽然她父母性格都不错,但父母在她身上寄托的希望太多太多。她父亲希望她将来能成为一名大作家,甚至希望她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而她母亲则希望她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淑女,一个像自己一样的贤妻良母。由于她父母在她身上寄托的希望太大太多,她从小就感受到她活得很累,很不自由。在她上初中的时候,她父亲就要求她大量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世界名著,母亲就让她学习做各种家务。当她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的时候,父母就显得特别高兴,就会给她很多表扬和赞美。久而久之,她好像酒徒成瘾一样非常喜欢父母的表扬和赞美,离不开父母的赞美和表扬。这样一来,父母的赞美便驱使她不断做父母希望她做的事,而她不断做父母希望她做的事的结果就是不断获得表扬和赞美。在父母的眼里,她成为一个标准的乖孩子,听话的孩子。而在努力使自己成为乖孩子的同时,她也逐渐放弃了为自己做主的权利,转而追求一种逃避被批评和受责备的完美主义。完美主义的真正动机并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用追求完美逃避被人伤害,被人责备。

自我责备实际上是惧怕受人责备的替代。如果一个人不惧怕受人责备,那么,他一定不会轻易责备自己。惧怕受人责备与自我责备永远是统一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非常在乎别人对我的态度,哪怕是一点一点批评,一点一点否定,我都会感到十分痛苦,十分受伤害。我还有一种心态,那就是不允许自己犯一点点错误,不允许自己失败,我一旦做错事或将事情给弄砸了,我就会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有时甚至想自杀。"上面这段话是陈可美对我说的话。我们不难看出,她是多么地追求完美,多么地缺乏抉择的自由度,以至于使她变成了一个失去自由的人,一个学会了不断对自己实施暴行的人。而将陈可美变成这个样子的不是陈可美自己,而是她的父母。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内在对自我的限制往往来自于父母的错误教育。一个心灵健康的父亲或母亲,不仅自身可以享受自由,有内在抉择的能力,而且也会让自己的儿女享受充分的自由,给儿女充分抉择的权利。这样,他们的儿女便会逐渐成长为一个内在自由的积极的人,而不容易被自身的观念所困住。不仅如此,他们还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这种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让他们在最大的范畴内容人容物,避免焦虑发生。相反,一个内在缺乏自由的父亲或母亲则喜欢剥夺儿女的自由,全盘操纵和支配儿女,最终将儿女变成丧失自由意志的人。人一旦丧失自由意志,心灵就变得像僵尸一样,完全不能行动,只能保持一种永恒不变的观念或行为。"我很纯洁,所以我不能有任何不洁的念头。我现在有了不洁的念头,所以我已经不纯洁了。我不纯洁了,我就不是我了,我就应该死。我应该死,但死很可怕,所以我又不能死。我不能死,我就会很痛苦。"这就是内在丧失抉择能力的人的僵尸式思维模式。

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一类特殊人群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我关注这个问题的热情不亚于罗洛梅关注艺术家与神经病的热情。我所关注的人群即"乖孩子"这个人群。我关注的结果使我看到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所喜欢的乖孩子比那些看上去让人头痛的孩子更容易患精神类疾病。为什么乖孩子更容易患精神类疾病呢?我研究的结果证明,乖孩子大多都缺乏独立的人格,他们是一群缺乏主见的人。另外,相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乖孩子的胆子更小,做事更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而在成功者的诸多要素里面,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都是不可缺少的。还有,乖孩子总是缺少性格的丰富性,思维的广阔性,他们一般都喜欢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这可能使他们在日后逐渐丧失了灵活机动的能力,不能适应复杂环境和大的生活变故。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因为乖孩子一直是在表扬声和顺境里长大的,所以,他们的受挫折能力非常低,一旦他们日后遇到大的挫折,可能一下子失去应对的能力,从而出现内心世界的"全盘崩溃"。所以,作为父母和老师,永远不要一味地加工乖孩子,加工有独立个性的孩子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当年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做柏拉图的学生时就是一个很不听话的学生,他经常和柏拉图唱反调,以至两个人产生了很大的观念分歧。柏拉图称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来的倔强的小公牛"。尽管亚里士多德是个不听话的学生,但是柏拉图爱他的程度却胜过爱任何一个学生。一次,有人问柏拉图:"雅典学院到底有些什么?"柏拉图回答说:"有一群人的肉体,还有亚里士多德的大脑。"正是柏拉图对有个性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和宽容造就了亚里士多德,同时也是亚里士多德的"不乖"造就了他成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承认个性,尊重个性,造就个性,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父母不允许子女犯错误而要求子女在各方面都要做得尽善尽美的做法实际上是偷窃了子女的自由意志,而这种教育是最危险最可怕的教育。

一个矛盾的人才是完美的人我对陈可美的最后几次咨询,重点是帮助她"激活她的思维"。所谓"激活她的思维",就是要让她的思维能够流动起来,学会从多元化的角度看待对与错、美与丑、功与过,学会认识人性的另一面--阴暗面。

在咨询过程中,我首先给陈可美安排了一个实验。我让她呆在一个黑房子里,然后让她点亮一枝蜡烛。半个小时之后,我让她从黑房子里走出来,谈一下刚才一个人在黑房子里的感觉。陈可美对我说,她刚走进黑房子时,有点害怕,因为房间里几乎没有一点儿光亮。点亮蜡烛后,她感觉到稍微好一点。然而,当她转过身时,她看到墙上不断晃动着自己的影子时,她又产生了恐惧心理。后来,她就被这种不舒服的情绪笼罩了,一直在关注自己的阴影。

我的这个实验是根据心理学家荣格的自传中的一段叙述设计的,目的是让陈可美明白这么一个道理:所有的阴影都是光明制造出来的,若消失了光明,阴影就不存在了;若想消灭阴影,实际上光明也要被消灭。

"你说你看到自己的阴影会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你关注了你的阴影,并且将你的阴影定义为不受欢迎的部分。而当你去欣赏你的阴影,觉得她神秘可爱,并且能明白它与光亮的关系时,你绝不会有半点恐惧感。"我对陈可美说。

"你是想告诉我,人要接受自己的光明面,还要接受自己的阴暗面,是吗?"陈可美问我。

"对,是这样。因为阴阳永远都是共生共灭的,相互统一的。世界上永远不会存在没有缺点只有优点的人,也不会存在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人。"我说。

"这不是矛盾的吗?又要接受光明,又要接受阴暗?"陈可美问。

"宇宙的存在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在矛盾中。接受了这一事实,人的内心就不再有矛盾冲突了。你要明白这么一个道理:我们内心的矛盾是我们要消灭生活中的矛盾的企图造成的。如果我们内心里有消灭矛盾的企图,我们的内心便永远充满了矛盾冲突,永远焦虑不宁。"我说。

"但是我好像理解了这个道理,却做不到接受不好的事、不好的人!"陈可美说。

"这是因为你接受了不完整的教育。你的父母不允许你自然自由地表达自己人性的多样性,你的老师和你处的社会也教你要变成片面的人。你为了取悦父母、老师和社会,逐渐学会了压抑你的阴暗面,只表现你的光明面。这样,你便失去了自己的完整性,变成了片面的人。心灵健康的人就是可以同时服务双重目的的人,他们不会掩饰他们人格中的阴暗面,同时又能保持他们人格中的光明面。心灵不健康的人要么只能看到完美无缺的英雄,要么只能看到彻头彻尾的恶棍。而心灵健康的人能在英雄身上看到恶棍的阴影,同是也能在恶棍身上找到英雄的痕迹。"我说。

通过几次有效的沟通,陈可美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开始用新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情感越轨,看待自我的优缺点,看待丈夫的成功。她开始尝试同她的阴暗面和谐相处。而当她开始调整她的观念的时候,她的抑郁情绪也随之烟消雾散了,她彻底打消了做尼姑的念头。

同类推荐
  • 我知道没有人值得我羡慕

    我知道没有人值得我羡慕

    每天,基本上潜行在大都市的五脏六腑,用卑微的姿态伸出触觉,任凭时间无可救药地流逝。每天,基本上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早上出去、晚上归来,苦逼的青年就变成了麻木的中年,悲惨的老年仿佛可以预见。你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不忍短暂的一生沦为四季的衍生品。每天,基本上火急火燎,东奔西跑;或者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你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心里想着:呀,我这是在干嘛?你的心里有纠结,有悲催,有迷惑,有惆怅,有向往。你坐而言却没有起而行,归根结底,你是叶公好龙。
  • 现在,发现你的销售优势

    现在,发现你的销售优势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销售自已的形象优势、销售自已的感情优势、销售自已的大脑优势、销售自已的人品优势等。
  • FBI教你超级读心术

    FBI教你超级读心术

    人心里的话不一定会说出来,说出来的不一定是心里话。无处不在的小反应、小动作,把最不容易被人察觉到的不同表情、不同动作所表达的含义,逐一分类讲解,让你瞬间看透人心,让周围的人和事尽在你的掌控之中。
  • 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

    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

    一句“你幸福吗?”竟让现代人凝噎语塞。我们常常感叹,现代生活中幸福感降低了。其实我们不知道,幸福一直就在我们的身旁,只是我们总是因为物欲和妄想而把幸福挡在了心门之外。《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通过“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欣赏自己”、“自我觉醒”、“自我鼓励”等六十个角度,向读者介绍如何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如何打开心门,静静等待幸福的到来。仁空法师通过《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启发大众:幸福不是空谈出来的,是体会出来的;幸福既是眼下的问题,也是未来的目标。读者也会在仁空法师的引导下,放下种种虚妄、剥去层层烦恼,寻到暗藏在心底的幸福种子。
  • 微动作:心理专家教你看穿行为背后的秘密

    微动作:心理专家教你看穿行为背后的秘密

    本书从身体小动作、个人小习惯等方面入手,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微小动作,以科学态度、通俗的语言进行解析,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藏在微动作背后的真相,轻轻松松做到知人知面又知心,掌握人际交往的主控权,少走弯路,迈向成功和幸福。
热门推荐
  • 神帝宠娇爷

    神帝宠娇爷

    “男人,小爷看上你是你的荣幸。”“哼,本尊不是断袖.”一月后。“阿姝我们何时成婚啊?”“呵,男人。”
  • 熙雪珏沉

    熙雪珏沉

    如今春秋过了千载,连孩童都知道的战神刑天,却无人知晓弑神剑的下落,正当人们也要把这个故事当做神话来讲的时候,公元723年,开元10年,长安城内富甲一方的黄氏剑器商人黄裕突然以一百万两黄金的价格出售一柄宝剑,他称,这柄剑便是传说中的弑神剑。一时轰动京城长安上下。
  • 一名少年的故事

    一名少年的故事

    冬日里的一把熊熊烈火,燃尽了家中最后的灯油。站在舞台后的男子,玩弄着自己剧场的提线木偶。你明明看得到真相,却让自己不去深想。在舞台中扮演唯一的可笑小丑,只知道整日嬉笑打闹。向你注入所有企盼愿望的我,被冻住了所有的炽热希望。请不要说我说谎,答案你早应知晓。若说罗生是死后通向地狱的门,那我早在故事之初,就已踏入。悲伤与绝望,都是自找……后随而至的生涩温柔,我已能触碰得到。愧疚与懊悔请你丢掉。我不是说了吗?祸福一体,亦好亦坏。即使冬日的剧场以悲剧落幕。只要……你的心意我能收到,就好……
  • 嘻哈戏命师

    嘻哈戏命师

    卡特以杀手的身份游走于这所名为英伦的城市,这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现实往往比小说更荒诞不经,卡特在这些故事中穿针引线,由畜生逐渐变为了人……
  • 冷酷总裁的患难青梅

    冷酷总裁的患难青梅

    她是一个孤儿,八岁时来到这个家里。之后,生命里有了他——同样是孤儿的十岁男孩,一直以为,只要坚守,就会得到想要的幸福,然而幸福对于她,却是奢侈品。二十几年的守护,换来的是一次次的伤害和遗弃,二十几年的青春,换来的是他迎娶别人的回报,二十几年的坚持,换来的是愤恨跟厌恶,最后,付出的一切只换回埋怨跟嘲讽。算了吧,是该离开了,爱他,就让他向更高的地方飞去,只要他幸福就够了,何必在乎给他幸福的人是谁?于是送上微笑,送上祝福,挥一挥衣袖,开始新的征程,只是未来的生命中,不再有他,那个叫寒宇奇的男人,那个她曾经最爱的男人。
  • 颜控记

    颜控记

    缘分奇妙之处在于我们不会想到今日之后明日之事,她如此平凡,他从不上心,但偏偏她的每一个变化都有他的见证,若没有这份牵绊,他想,她永远进不了他的世界...
  • 假如这不是先秦

    假如这不是先秦

    彻底颠覆以往所有历史书的模式、口吻、角度,提供给我们充满无限遐想的历史画面,打开了历史的另一个世界——原来历史背后隐藏着这样的重重玄机。对历史进行大胆的重构,假设当时的繁荣一直延续,中国历史将会被改写成哪一般模样。
  • 王俊凯之许你一世倾城

    王俊凯之许你一世倾城

    “喂,喂!你你给我站住~”上官颜汐不顾形象朝前面的大叫着。小凯听见了叫喊声便回过头,看见了一个还穿着拖鞋的邋遢女生朝他跑过来,皱了下眉头。冷冷的问道:“有事?”“装什么装啊,快点交出来”颜汐因为生气脸都青了“看你长的还算人模狗样的,想不到居然能干出这种下三滥的事来”此时王俊凯的脸已经黑到了极点。
  • Uncle Vanya

    Uncle Vany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与EXO的玻璃之恋

    与EXO的玻璃之恋

    冰樱,女主女演员,因为父母死亡而被别人粉丝欺负,个性大大咧咧、天真、善良,会跆拳道,但从来不打粉丝,不管是别人的粉丝,还是自己的粉丝,哪怕是黑粉她也不打,因为之前在S.M公司当过练习生,后来被好闺蜜郑秀晶带回S.M公司成为唱跳形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