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4300000023

第23章 志开眼界,大丈夫志在四方(2)

曾国藩之所以能有所作为,就在于他能不停地磨砺自己的志向,日日反省,天天自新。他有强烈的洗心革面的愿望,他是自己的猛烈抨击者,同时这也是他在乱世之中的保身之道。他所取得的伟大功业,不在于他的道德,也不在于他的文章,而在于他对自己肉体和心灵的永无休止的洗涤和更新,在于他对功名的淡泊,对成就的谦虚,对己身过错的严与狠。

曾国藩在得到翰林的职位后,又一次改名励志,他将名字“子诚”改为“国藩”。在他为自励所做的五旬箴言中,第一句就是要立志,他要荷道以躬;要与之以言,就是要以一己之身,担当中国的道统。他认为,在人生的进程中,不论遭遇何种危险困难,只要有矢志不渝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

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名字所含的深意,曾国藩抓住可以利用的时光,奋发苦读。许多人进入仕途以后,便把书本当作自家书房里的装饰品,同时自己要么整天酒肉穿肠,要么整日得过且过。像曾国藩这样的人,进入翰林院任侍郎后还拼命读书,并自立课程十二条全力攻读,这实在是少见。他对自己的修身箴言,后人读来获益良多,我们若能身体力行,必定获益无穷。

一个位居高官的人,还能自己规定功课,这种自律精神不仅在古人中很少见到,就是今人也很难做到。这种立志有恒、勇于进取的精神,是曾国藩成功的基本条件。

所以,人无论地位高低,处境如何,遭遇几许,都要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立志可以使人有所追求,生活有了方向,人才会变得充实。既然立志就要去坚守,否则立而不守,又有何作用呢?

4.眼界开阔求通变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算人有几生几世也无法看透。但人站得高,便看得远!望见的路就多。路多希望就多!选择就多!人生也会因此豁然开朗。

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对人有益,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逐渐认识到:中国各方面都需要进行彻底改革,否则难以图存。然而,前进的路上却障碍重重,封闭固守的社会、骄傲自大的士大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使得任何变革都显得寸步难行,有识之士因此往往有心无力。

咸丰未年,冯桂芬写了一部书,进一步对学习西方,革除中国政治传统上许多积弊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而又系统的方案与依据。曾国藩看后很受启发,他称赞这部书是“名儒之论”。但在感慨、兴奋之余,曾国藩认为其中的许多方案难以实行,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下,进行如此重大的改革有些艰难。但是,外患的险峻形势逼迫清政府要做出必要的改变。

同治九年(1870年),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一套选拔学生留学美国的计划:

初次试办,以四年为期,每年选派30名12-14岁的聪颖幼童前往美国读书。

预定每人留学15年,学成之后,回到中国服务。此举为的是中国今后自己有富国强兵的人才,不再需要外援。曾国藩对他的建议非常赞同,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奏请清政府选派幼童赴美留学。

但派遣幼童留洋活动“亦为古来未有之事”。因此,许多人都不赞同这一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日本、朝鲜等国向中国派遣过留学生,而中国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却是一个先例,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虽然曾国藩认为派遣幼童留洋是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知识的最好机会,但是建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许多保守派官僚的强烈反对。曾国藩没有退却,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向清政府陈请,最后得到了允许。于是,他积极地行动起来,为留学事宜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他与李鸿章等酌定留学章程十二条等,并且详细地规定了招募学生、施教步骤、管理及经费等相关事宜。

曾国藩对留洋的幼童寄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期望。他在写给幼童的监管官员陈兰彬的信中表达了对这些幼童的“鼓舞”之情,还提到了对学习的一些要求,希望这些学生能学到西方知识的精髓,学以致用,来日报国。由此可见,曾国藩仍以“职责”来教育留洋学生,这也反映了他对待学习与钻研的态度,表达了他一心想让国家变强的殷切希望。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去世。他虽然没有看到此项计划的真正实现,但在李鸿章、容闳、丁日昌等人的努力下,在次年夏天,第一批留美学生30人由容闳、陈兰彬等人率领,漂洋过海到达了美国,开始了学习外国知识的生涯。同治十四年(1875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也选派了30名留学生赴欧洲学习。无论是幼童赴美留学还是船政局派遣学生留欧,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幼童赴美留学主要是侧重学习语言,那么船政局派遣留欧学生的活动则更侧重于学习技术。

在当时,随着新科技在中国的不断传播与渗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新科技的重要作用。因此,当时派遣留学生的活动是一种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体现。

这一举措也体现了曾国藩当时的先知之明,用心良苦。

当这批漂洋过海的留学生回国后,他们逐渐被当作人才而受到了重用,特别被赐予“官学生”或者“官生”的身份,跻身于《大清会典》规定的官绅之列,这对于那些所谓的“正途出身”之人是一大冲击。不仅如此,留学生活动也是对科举制度的一次重大挑战,它为中国近代社会向“民主”与“科学”的迈进开辟了一条通道。

曾国藩主导的这一系列的活动,为落后的中国开辟出了一条通往世界的道路,也是中国人睁开眼看世界的一种途径,使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有了新的开端,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知变为有知。世界是一个整体,关上国门,外面的世界依旧会发展变化。而只有洞察这种变化,才能做到基本的自保。

在这群留洋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詹天佑、邝荣广、蔡绍基、唐绍仪等著名的专业人才,这些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的学子,把西方的新思想、新理论源源不断地介绍到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曾国藩的创始之举,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位文治武功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洞察世事的改革家,他倡导洋务、积极主张学习西学、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这一系列创举为国家奋发图强起到了推进作用。

从古至今,不做“井底之蛙”都是明智之选。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这种开阔眼界、提升自我意识的做法,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都应该具备这样的学习意识。

5.委拒命旨,以磨心智

与人沟通时,“硬”的方式可以有“软”的表达。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听者感受你的一片坦诚,便可使其最大限度地理解你的拒绝。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头脑清醒的人,自然明白自己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官场上往往派系纷争,勾心斗角,要想混迹其中,与领导、上司关系的处理至关重要。曾国藩对此有过切身的体会,自己居丧期间向清廷要官,几乎断送了一生的前程。经过这件事后,他对与上司相处有了自己的把握。

对于能决定他生死之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态度,曾国藩大体有四招:一、逆来顺受;二、以死忠孝;三、无奈的时候,“缓”与“拖”;四、有所欲求的时候,委婉而言。利用这几招,曾国藩在朝廷对他任用又怀疑、支持又削弱的夹缝中站稳脚跟,并能获得实惠,步步高升。尽量减少直言诟病,任何时候都不洋洋自得,婉转而低调,是他悟出的保身之道。

当曾国藩对朝廷有所请求时,一般说来,他都尽量避免正面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旁敲侧击,迂回转折,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采用这种方式,他不仅可以得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又可以保住皇室的体面。

1857年,曾国藩在九江劳师后,上了《附陈近日军情请催各省协饷片》

的奏折。奏折的实际意图是想把借调给别人的军队调回自己部署,但考虑到军权话题的敏感,怕给人以贪权的印象而未做直接要求。四点陈述中只反复提及被借调部队的优点,句旬都是指挥者的口吻,让皇帝自然意识到这两支部队原属于谁麾下。

曾国藩的请求自有他的道理。自从1855年10月曾国藩派遣罗泽南从江西分军前往武昌外围增援胡林翼后,不久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用兵江西,开辟了江西根据地,曾国藩的湘军一再受到沉重打击,不得不退守南昌。曾国藩孤守危城,一心盼望骆秉章、胡林翼派兵前来,以解江西之急。他尤其希望胡林翼能指挥湘、楚军及早攻占武昌,然后水陆东下,与自己会师于浔阳江上。现在胡林翼终于占领武昌,而攻占武昌的主力是湘军水陆师,其中李续宾统率的湘军是胡林翼奏调去的;杨岳斌统率的水师,是曾国藩派去武昌外围增援胡林翼的。

因此,曾国藩认为:清政府应将杨、李所部湘军水师拨还给自己。

清政府采纳了曾国藩的建议,将李续宾、杨岳斌部水师拨还给了他。令曾国藩更为欣慰的是,由于胡林翼长期在湖北发展、扩编水陆师,使得湘军水陆师军容甚盛,兵力更加强大。

由此可见,在与上级的沟通中,曲线表达意思比直言相告更容易获得好的效果。曾国藩就是采用间接的方式,向皇帝和清政府表达他的愿望和要求,最终如愿以偿的。

清政府派遣曾国藩与胡林翼分兵四路进攻太平军,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天京。1858年底至第二年初,在和太平军的战斗中,清军取得了连续性胜利。

曾国藩率部已进驻安庆20余里外的高桥,多隆阿军于4月进至桐城外围,李续宾军进驻桐城的青草塥,作为两路策应。正当湘军摆开阵势进攻桐城、安庆时,清廷下旨,要求曾国藩领军东援江南大营,曾国藩极不愿意。

曾国藩认为,根据战争经验,军队必须以上游为立脚的根本,而攻取安庆是尤为关键的一战,这一战关系到淮南地区的整个局势,也是以后收复金陵的前提和根本。江南大营正是因未占据上游而失败,如果现在离开安庆而去增援苏常,就等于重蹈覆辙。同时,他又根据当时的形势,进一步分析不能东援的理由:江南大营以苏常为根本,苏常已失,这个“根本”已不存在;湘军以两湖为根本,湘军东援,就远离根本,处于无可依托的困境;更为紧迫的是,太平军在东线获胜,夺取苏常后,势必西征,争夺上游。因此,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巩固好江楚三省防线,以迎战西征的太平军。

因此,在曾国藩看来,朝廷要求东援,在战略上是错误的。但是清廷催促很紧,在清廷看来,复苏保浙更重于攻取安庆,这是战争全局的关键所在。

朝廷的旨意不可违抗,而战略错误不能明知故犯,若最终失败的话,朝廷还是会怪罪自己,追究自己的责任的。所以尽管与朝廷有不同意见,但曾国藩不愿意一开始就顶着不干,给朝廷留下不好的印象。

曾国藩采取的方法是:在认识上耐心加以疏导,照顾到朝廷的尊严,在部署时加以敷衍。这样,做到既不放弃原则,又不给清廷留下桀骜不驯的印象,此后的事实证实了这一方针的正确性。

在处理君臣关系上,曾国藩认为忠者不必有超过别人的才智,而只需要竭尽自己的心思就可以了;殷勤不必有超过别人的精神,竭尽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对君王能推心置腹,忠心到了,智慧也随着产生了;能苦劳筋骨以对付大的困难,勤到了,真也就产生了。曾国藩认为,古代称得上“忠勤”

的贤人不乏其人。如果能出去担负艰巨的任务,应当厉行“忠勤”二字,弥补自己的缺点与遗憾。“忠”应该积累于年日,从不妄说开始;“勤”也应该年日积累,从不安逸开始。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朝臣,忠君思想是曾国藩约束自己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方面,他不可能超越这一根本性的规范。但在遵从这一规范的前提下,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处世智慧。

由此联想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堪比古代战争,每个人都忙碌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为立足于社会而努力,但又不能仅仅为了工作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对于领导布置的错误任务,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保全对方的面子,让事情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和谐的氛围里达到自己的目的。

6.志当存高远,日益求精进

给自己的人生立个志愿,以此激励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有志者事竟成”,此乃人生一大乐事。

立志只是成功的首要步骤,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每天是否真的有进步。曾国藩对志向于人的作用体会很深,并能推己及人。在他写给弟弟们的家书中,曾国藩不只一次强调这一点,如他在信中提及九弟与人伴读的事情,原文如下:

四位老弟足下,自七月发信后,未接诸弟信,乡间寄信,较省城寄信百倍之难,故余亦不望。然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表,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抵御,阻止——译者注)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益于我哉?

去年温甫欲读书省城,我以为离却家门局促之地,而与省城诸胜己者处,其长进当不可限量,乃两年以来,看书亦不甚多,至于诗文,则绝无长进,是不得归咎于地方之促也。

去年余为择师丁君叙忠,看以丁君处太远,不能从,余意中遂无他师可从。今年弟自择罗罗山改文,而嗣后杳无消息,是又不得归咎于无良友也。

日月逝矣,再过数年,则满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余受父教而余不能教弟成名,此余所深愧者;他人与余交,多有受余益者,而独诸弟不能受余之益,此又余所深恨者也!今寄霞仙信一封,诸弟可抄存信稿而细玩之,此余数年来学思之力,略具大端。六弟前嘱余将所作诗抄录寄回,余往年皆未存稿,近存稿者,不过百余首耳,实无暇抄写,待明年将全本付回可也。国藩草。(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信中大意是说:伴读的想法很好,但是要选择合适的人。这样才能共同受益,相互长进。他还主张若能自己立志,那么前途无量。借助别人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辅助方式,环境和他人的影响都是次要的,关键还在于自己。有什么样的志向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使要成为圣贤也不是没有可能。且时光飞逝,一晃三十而立,各位弟弟还是早些立下志向为好,每日有所长进才会终有所成。

曾国藩在信中除了提点弟弟立志学习外,还为自己不能使弟弟们多受教益而感到惭愧,认为自己未能做到身为兄长的责任。

除此之外,曾国藩还把自己对于读书的心得都传教于兄弟,对他们都抱有很大的希望,他曾经在家书中这样写道:

同类推荐
  • 每天努力一点点

    每天努力一点点

    “努力即是成功的开端”,是一个最简单也最为通行的人生行动法则。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渴求早日把“成功”两字贴在自己的人生簿上,那么就应当毫无保留地去努力——用心思考行动计划、用力做稳心中目标。这正如美国著名行动大师杜勒姆所说:“天下没有不努力的成功,要么是不劳而获,要么是不期而遇。但它们都不是你真正的成功地图。相信自己的努力,就等于相信自己付出之后必有回报。因此,多一次努力,就多一次逼近成功的堡垒。”
  • 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方法

    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方法

    成功和精彩,不是某些特定人士的独享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拥有的,只要你拥有了成功的方法,成功就触手可及。本书讲述播种梦想、树立目标、把握机遇、发掘优点、打造形象、借助外力、练就口才、正确思考、充实才学、挑战失败等操作性极强的方法,为我们步入成就的殿堂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 一生要交的10种朋友,一生要防的10种人

    一生要交的10种朋友,一生要防的10种人

    在本书上篇中,详细介绍了人生必交的10种朋友对人生的意义,为大家找到这些朋友提供了众多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与每种朋友交往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下篇则为诸多需防之人详细刻画了面貌,揭露他们的一系列“罪证”与伎俩,同时,也从诸多史实、寓言和故事中汲取真经,告诉你前辈们或别人防范和对付他们的方法、技巧。另外,本书以精美的语句结合生动具体的事例,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加深对处理朋友关系的方法的了解,而且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方法,并总结出自己的交际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避开对自己不利的小人。
  • 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感恩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感恩故事

    本套丛书的故事精选白世界各地流传最广、最经典的故事,故事是孩子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最有价值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友谊、亲情、合作、感恩、机智、冒险、勇敢、承担、责任等。
  • 定力

    定力

    本书将为读者提供训练和提升定力的途径。其内容涉及坚定的信念诞生强大的人生;不浮躁,沉住气才能成大器;雄心若磐,伟大是熬出来的;打拼职场,只有埋头才能出头;人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学会爱,更要学会坚守;拒绝诱惑,别让婚姻败给流年等。
热门推荐
  • 修仙之全能掌门

    修仙之全能掌门

    孤儿黄炎玩网游意外重生异世,闭关全门修炼提升技能,下山历练激斗宿敌山洞斗蛇得宝物,霸气归来一统千羽门,驱除尸毒斗僵尸凶魂解救天下苍生,踏仙途称雄。
  • 帝王倾城:女装伤不起

    帝王倾城:女装伤不起

    一场意外,让21世纪的冷血杀手安禹玖穿越到辽郢国倾城郡主身上,却发现倾城郡主一直是男扮女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和一个名叫伍逸的男子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场宴会,皇帝竟让丞相的嫡子给他当驸马,最后入遨进来的竟是个女人!这世界究竟怎么了!?在全城瘟疫时,那个自称神医的人居然是……一向镇定、淡淡然的安禹玖有些破功。后来的逼宫大戏、鬼影迷踪、青楼女子等,一个个谜团缠绕着他,让他缓不过气。在这乱世之中,谁欺骗了谁、谁爱上了谁、谁是谁的谁,来看看安禹玖怎么解决吧!
  • 君倾天下之涅槃重生

    君倾天下之涅槃重生

    她,冷酷无情的铁血杀手,艳丽的容颜让人为之倾心。她,天生废柴,半边脸的胎记让人为之恐惧,也因如此,她是被人欺负的对象。一场意外,当她成了她,一代强者凌驾于废柴之躯,谱写的又是那一段传奇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天降小福星

    重生天降小福星

    (1v1)无男二老代家几代单传得来一个闺女,来了一个小福星人在家中坐,财从天上来。女主运气很好但不逆天,像空间之类的金手指是没有的。而且文章不会太虐,毕竟亲闺女嘛(本文纯属想象所以有关背景啥的见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厉鬼的温柔

    厉鬼的温柔

    天啊,好烦啊,自己只不过医术了得一点点,长得水水的一咪咪,居然传言说自己是仙女下凡,谁得到她就财富永享不尽,搞得被一大堆男人追得灰头土脸,三天两头搬家玩玩,什么时候才能平平静静的过日子啊?好吧,那找一个震得住你们的男人总可以吧,楚凛,传言中如厉鬼似的男人,冷硬嗜血,残佞狂妄,害怕了吧。就是温柔呵护自己的男人,舍弃无数后宫佳丽的男人,就是传说中的厉鬼,呵呵,那婚后甜蜜幸福的日子……呃……什么,这一切其实都是她的妄想?那个还不愿放过她的男人,暗地里仍在邪恶的谋划着……
  • 原来暗恋那么甜

    原来暗恋那么甜

    不是说暗恋吗?这妥妥的明恋啊!很甜,很轻松的一部沙雕文。
  • 一路彷徨

    一路彷徨

    情场失意就要让人生辉煌,热血兄弟谱写多彩人生。主人公大学毕业被迫与初恋女友分手,失恋的打击激发出他傲游职场、搏击商场的决心。波诡云谲的职场是强者的舞台,风云变幻的商海是弄潮儿的乐园,主人公白手起家,在朋友的帮助下和弟弟创办了蓝海计算机科技公司,利用丰富的人脉关系迅速发展壮大,随后把公司交给弟弟,自己一心一意追求职场的辉煌,一路辉煌、一路彷徨,路在何方,何去何从……
  • 卿赠余生

    卿赠余生

    记者:陆少爷……陆御宸:请叫我林太太。记者:……陆御宸:我是入赘到我家太太的。帝都第一首富竟然主动入赘到林家!!!林挽表示:没办法,老公非要入赘。一朝重生,林挽重回18岁,这一世,她要虐渣男,虐姐妹,最最最重要的是,抱住某个人的大腿。(重生宠文绝对不虐前面几十章写的校园后面才写的是步入社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