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9900000005

第5章 云水篇(1)

动人心弦的身教

二○○三年六月,年近八十的星云大师,准时坐在斋堂和全山大众一起过堂。他以无言身教,彰显并重申传统的佛门规矩。

板声响起,如同往常,大众排好班鱼贯进入斋堂。远远的看见师父一人端坐在西单第一排第一个位置;和我们一样穿着黑色海青、咖啡色七衣,年近八十岁的师父挺直的端坐着。所有的人都被震摄住了!搭着红祖衣、坐在台上的定和尚一时有些惶恐不安。

大众依序坐下来,虽然一如往昔合掌唱供养偈,虽然行堂仍是一一快速打菜,但是相信这一餐,每一个人吃着饭,心中应有不同的起伏思绪。

我心头担忧和感动交集,师父有糖尿病,现又值胆囊结石开刀前的调养期,饮食上须遵照医师的嘱咐,大众过堂的食物适合师父吗?为了提醒全山僧众须贯彻过堂用餐的制度,师父领先表率,以身作则,可谓用心良苦。

不知为什么,师父端坐长条桌前的身影,令我想到佛陀,为了保护祖国迦毘罗卫国和释迦族的安危,佛陀曾四次静坐路中央,阻止琉璃王带领的军队前进;护国心切,艳阳下端坐的佛陀身影,令人思之动容!

佛陀以“亲族之荫,更胜余荫”,向琉璃王表明自己爱国的立场。一向热切护教护法的师父,今日静默的端坐斋堂,不也是向弟子们表明维系传统过堂制度的决心?

不知为什么,师父端坐长条桌前的身影,也让我想起东晋道安大师,他曾因弟子法遇教众不严,寄去木杖一根。法遇一见木杖,即明师意,他伏地请维那师行杖三下,作为自己领众不力的忏悔。

今日师父端坐斋堂,宛如那根无言的木杖,重重敲击心田,恩师不语,其剀切咐嘱的深意,我们能不明白领受吗?

应是禀性具深厚善根,加上自幼即受丛林的严格规范,师父自律严谨,无论是治学、修业或弘法,常自我期许发挥生命的极致。他也殷殷以此课徒,但是,慈悲智慧具足又深谙人性的师父,不以权威、专制和疾言厉色来教育徒众,辅以言教的,是更多感人的身教。

如师父记着小时候念的“短衣短裤上学校,从不迟到一分钟”,而养成守时的习惯,直至现在,任何活动、任何集会,师父一定是准时到临,也准时结束。在他身教下,重视时间、不迟到,也成了佛光山的家风。

如师父一再告诫弟子,决不能教训信徒,他一生就是和颜悦色对待每一位信徒。还有,从师父订下的佛光山门规、宗旨、精神……,及其言说、著作中所有待人处事之原则等等,皆可印证师父的言行一致;其身教映照平日之言教,更是清楚历历,令人感动!

为了彰显制度、服膺制度,师父屡屡开示大众,须拥护、巩固领导中心──现任住持定和尚。今日他也以“退居老和尚”的身份,和大众坐在一起;师父对弟子的提携和成就,可见一斑。

宽厚孝顺的定和尚,上台前、下台后,除了向供奉正中的弥勒菩萨问讯,也必定向坐在西单的师父问讯。走出斋堂后,也会在外面等着师父,送师父回传灯楼。于此,我们看到了佛门的师徒之爱与庄严温馨的伦理。

师父吃饭一向速战速决,第一天,定和尚看见师父用完餐,就告知维那“结斋”,所以,那一餐应有不少人是在匆促中把饭菜塞进肚子。细心的师父发现了,而有所指示吧,往后几天结斋时间已和平日差不多。有一次,我坐的位置在师父后面不远,当我端起汤碗,准备喝汤时,忍不住眼睛斜斜瞄过去,师父已用完餐,正静静定定的等候着大众。

总是第一个来到云居楼斋堂的师父,以身教告诉弟子们,闻板声即起,绝不拖拉;与大众一起合掌唱供养偈、结斋偈的师父,以身教告诉弟子们,五堂功课不缺,钟板齐全,始谓“丛林”,大众莫坏了规矩;用完餐,拄着拐杖,步履沉稳、庄严的、缓缓的和大众一起走出斋堂的师父,以身教告诉弟子们,他亦是众中之一,独木不成林,僧众须和合啊!

身着黑色海青、咖啡色七衣的师父,于过堂,以无言、以肃穆、以崇高、以温煦,为弟子们上了一堂永世难忘的课!

菩萨禅者

有位师兄说了一个故事:有人用仪器测验不同的人对突发事故的反应。一般人突然被惊吓,心电图上呈现急遽的曲线,久久平复之后,第二次被惊吓,曲线仍上陡,几次之后曲线已趋平缓,不再起作用,如同放羊的孩子一再喊“狼来了”,最后大家已无动于衷。

第二个测验的是瑜伽行者,由于甚深禅定,他心如止水,任何刺激都无法吹起波澜。第三位接受测验的是禅师,面对刺激,他和凡人一样会有急遽的反应,但马上就平息,第二次刺激来了,曲线又上升再下沉,几次刺激,禅师的心依然上上下下。

听着这则故事,我不禁想起一位好友旻桦,她一生奉献于儿童文学,学佛茹素二十几年,是位身未出家,心早已出家的可爱优婆夷。娇小典雅的旻桦,平时彷佛一朵温柔娴静的白莲花,但是一谈起有趣的事,或看见好文章、好图画、好山好水,她马上逬出热情的光芒,眉开眼笑,吐出一串串银铃似的话语。遇到虚伪不实、争名夺利之事,她也会义正辞严发出愤愤不平之声。

她是一潭清澈的湖水,风来会漩起涟漪,扁石子斜斜丢下,亦会弹出一朵朵小浪花。

听着这则故事,我也想起《六祖坛经》里,有僧人举出卧轮禅师之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惠能大师回答:“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思想能断吗?对境心不起,与木石何异?外在事物全然无动于心,就能解脱开悟吗?无思想、无感情的人,又怎能有大智慧、大慈悲?

禅宗里有以“十牛图”来说明修行证悟的层次。开始学佛,寻求解除痛苦、迷惑之道时,好比牧童水阔山遥拨草“寻牛”一般,然后“见迹”觅着些许讯息,再经过见牛、得牛、牧牛……人牛俱忘,终于“返本还源”,原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一切森罗万象不拒于心外,也不纳于心内,从此终日不离一切事,但已不被诸境惑,是个真正的“自在人”。

走到此犹不够,最后必须“入廛垂手”,脱俗而不厌俗,入俗却不着相,以大悲心走入世间,度化众生,才算圆满的修行。如同星云大师说的:

一位禅者,如果眼见不到芸芸众生愁苦的面容,耳听不到众生希求的声音,心感受不到众生的忧悲苦恼,脚踏不到天地的冷暖,身不在法界万象中,就不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菩萨禅者!

美丽的思维

早课诵着《华严经》的《净行品》,每次都为大乘菩萨如花般美丽的思惟而感动。

一开始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如何才能净化身口意三业,文殊菩萨于是说了“一百四十愿行”;既然是“愿行”,当然一百四十条,愿愿都是为了众生!

无论生活或修行,遇着顺境,当下都想到众生,而给予美好的祝福和期许;遇着逆境,则有“另类思考”,转化心情,柳暗花明豁然又见新天地。

当居家,父母妻儿团聚、生活富裕,享受天伦之乐时,要珍惜现有福报,了解因缘法,才能同时享有世俗之乐及真实究竟的法乐。早晨起床,穿妥衣服,应想到衣物蔽体,我们才免入禽兽之伦;具足惭耻之心,检点自己的善根,不也是如此吗?

水是最洁净柔软的东西,刷牙、洗脸、洗澡,不只洗净我们的身体,更愿佛法似水,让心灵无垢染,而达到内外光洁的境地。大小便能排除体内秽物,好比心中贪瞋痴三毒,亦应日日蠲除。

饮食饱满,如具足一切善法;饮食缺乏,正好空空无烦恼。享受美食,希望众生也能“满足其愿,心无羡欲”“大悲所熏,心意柔软”;吃得粗糙,世间物本来不可爱、不可贪呀!

还有,行走弯曲路,希望每一个人能“舍不正道,永除恶见”;行走平坦直路,当然希冀每一个人“其心正直,无谄无诳”了。泉水涌出,祈愿众生能智能增长,拥有无尽的善根;看到桥梁,祈愿能如它不择贫富,广度一切众生。

身边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看见欢乐人,可以像他一样“常得安乐”,并且“乐供养佛”;遇见苦恼人,须引以为鉴,祈能“获根本智”,灭除所有苦恼。长得庄严的人,是前生虔诚礼佛之果报,所以众生应“于佛菩萨,常生净信”;丑陋的人可能曾经犯法犯戒,因此“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举凡自然景色里的山河沼泽、花草树木,社会上的长者、大臣、沙门,或生病的人、健康的人、报恩人、背恩人等等,乃至出家修行,禅坐、诵经、礼佛等等,如此所遇的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每一境,都是那么用心,念念系着“当愿众生……”

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向西域僧请受菩萨戒时,西域僧听说他已读诵理解《华严经》,惊叹道:“若有人能读诵《净行》一品,其人已具足菩萨戒,不须再求受菩萨戒。”

菩萨清净的戒体,是来自美丽的思惟;这是多么伟大,又多么平实的修行啊!

修地道区敬请止步

每次看到“修地道区敬请止步”这八个字,而我能大方坦然的走进去时,心中就有掩不住的喜悦。尤其,当有信徒或游客伫足禁止牌前面,好奇的伸颈往里探,我却堂而皇之勇往直前时,更有着“特权”身份的荣耀。

佛光山是人间佛教的道场,星云大师为了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各种建筑无一不为信徒考虑,如殿堂庄严辉煌,客堂明亮宽敞,食宿上虽不如五星级饭店的豪华,总也让信徒有宾至如归的舒适待遇。

高水平的现代化设备,是为广大信众而建立的。一般人绝不知道一跨进去“修地道区?敬请止步”之后,竟是迥然不同的世界!

不对外开放的修道区,是佛光山早期的建筑。里头花木自然生长,不太特意修饰;水泥地上不乏长长的龟裂痕迹;不知粉刷过多少回合的墙壁,除了裂痕,更有一片片油漆脱落的斑驳图案,若有兴致细观,将会发现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水墨画,或自由命题的抽象画呢。

没有冷气设备,没有柔软的床铺,每间寮房是清一色的格局,和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张木板床的基本配备,而且它们也和整栋建筑一样,已磨出老迈的岁月沧桑。在这简单朴素的大庭院里,却是除了鸟叫蝉鸣,没有多余的音声;除了落叶,干净得找不到任何垃圾。

记得十多年前,我初来山上,那时还是在家众,住在妙慧楼,每天除了到东禅楼的出版社上班,偶而也会四处逛逛。当时已萌生出家意念的我,很好奇白天在各堂口出现的法师,天黑之后都消失于何处?

后来有人告诉我,从西净望过去,那一片树林后面即是。于是那隐约露出的橙黄屋檐,系住了我未来的梦:多希望我也能住在里面!

出了家,佛学院毕业后一直调派在外面,两年前回到山上,才有机会住进这有着橙黄屋瓦、古典建筑的大慈庵。难以想象,一墙之隔,竟能截断外面的繁华热闹;一墙之隔,竟摒息了世俗的往来应酬。

佛陀的堂弟跋提王子出家后,有一次,他在树林里禅坐时忽然喊道:“快乐呀!快乐呀!”旁人问他为什么快乐?他说过去在皇宫里,锦衣玉食又有侍卫保护着,但总担心被人刺杀,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现在出了家,一无所有,不用害怕别人的追杀,觉得非常快乐。

是的,这简单而宁静的院落,承载修道者的身心,我们因憩息沉潜而补足每一天的弘法力量,也因一无所有而安心自在!

不眠之夜

横跨半个地球,来到另一个国家。由于时差,加上环境及工作形态的适应,生理一时调整不过来,几乎有一星期的日子,我夜夜处在失眠状态中。

过去我常自喻为古代人,喜欢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所以出了家,佛学院晚上十点就寝,清晨四点半起床的作息,于我完全无适应上的困难。也因平时无熬夜的习惯,突然要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刻活动,竟有些不知所措,甚至精神恍惚错乱。

白天的阅读、绞脑汁,至晚上十点已是两眼酸涩,昏沉欲睡,但是身体躺进被窝里,眼睛才一闭上,钻进的不是迷人的睡神,而是白天咀嚼的文句、眼见耳闻的人事,哪怕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竟都一窝蜂的往幽深的黑洞里猛钻猛挤;像恶作剧的顽皮小精灵,一个个在脑袋里手舞足蹈,大跳迪斯科。

我下逐客令,告诉它们我累了,它们依然死皮赖脸,任我三番两次申诫,仍嚣张的我行我素。我拿出过去惯用的“法宝”──心中缓缓默念“唵─嘛─呢─叭─弥─吽”,这六字大明咒的法力,竟也无法驱逐可恶小精灵,召来可爱睡神!

翻来覆去,几次离开床铺,想看看书或找别的事情做,但寒冷的空气又把我逼回被窝里,如此折腾三、四小时,最后干脆起身,裹着棉被,盘起腿来打坐;既然此夜注定与睡眠无缘,正好用功。

调整气息,先默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然后随着一呼一吸间,意念告诉自己:放空、放空……

如小鹿乱撞、焦虑躁动的心,逐渐沉殿安静下来,与睡眠博斗的蒙昧昏暗灵台,也慢慢的变得澄澈清明。心中不觉念道:“一念不觉,无明障碍,一念妄动,生灭流转……须知正当暗时,原来是明;正当动时,本自寂静……”

当观照身心一切空寂时,原先的暗动转为明静了。

不知过了多久,隐约感觉周遭氤氲的变化,睁开眼,微曦已薄透窗帘。我重新躺下去,不再执着睡眠,却在无念中获得两小时的清眠!

再醒来时,原先轰然欲裂的脑门已安抚平息,浮躁的心绪亦沉稳轻安。

静中养成,动中磨炼,平常醒着时,身体在生存生活的机制里忙碌时,在人我是非的漩涡中滚动时,心中的灵台是否也能如此清亮?

你家的事

两位信徒站在走廊,用客家话叽叽喳喳谈个不停。一位法师路过,他听不懂客家话,随口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呀?”

熟识的信徒故意捉弄:“在说你的坏话!”

法师依旧脚不停、头没回,只轻松笑道:“那是你家的事。”

直至现在,那位法师洒脱的身影及这句“你家的事”,一直令我印象深刻。

初入佛门,听到“倒下的酱油瓶不要扶”这句话,有些疑惑和不以为然;如此岂不是自扫门前雪,只是自私又消极的自了汉?

再闻“要从无心来,且向无心去;无心无觅处,莫觅无心处。”“无心”尚且莫觅,何况“有心”?修行要修得无心、无我,但是学院里老师又常常教导,事事要用心、有心。究竟我要有心还是无心?

疑惑、矛盾是必然的过程。很快的,厘清佛门语言所蕴含的深意,及个中扞格、差异的微妙之处。当然,观念容易厘清,落实修行就不易了。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免让肉体受伤之外,对自己的道德、品味、能力等等,都希望能获得肯定和赞美。若受到指责、批评、毁谤、詈骂……,就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而烦闷、而自卑自怜自艾。

有自信,作得了主的“无位真人”,只当是“声音”飘过,那真是他家的事呢!

何况,有些人天生就如具攻击性格的阿修罗,以恶口、数落别人为乐,有幸成为他炮弹轰炸的对象,当做帮自己消除业障吧;能给对方快乐,又为自己消灾,一举两得,岂不快哉!

人类也真是莫名其妙的动物,大众的事、公益的事,应挺身插手时,往往像缩头乌龟,三缄其口,但是遇到谁跟谁吵架了、某名人和某明星如何、谁被老板训话了、谁的先生如何、谁家小孩怎样……,马上兴致勃勃的交头接耳,甚至高谈阔论。

这些和进德修业、解除烦恼、了生死有关吗?不都是别人家的事?不都是是非、恩怨、五味杂陈的瓶子吗?干卿底事?

“见了就做”,认真的提起、承担,是“有心”;“做了就放下”,不执着、不把持,水过无痕的潇洒,就是“无心”。慈悲关怀、真诚付出,是有心;孤独沉潜、清冷修行,是无心。护教护法是有心、不争不辩是无心……

同类推荐
  • 人生高起点——远离心理误区

    人生高起点——远离心理误区

    《远离心理误区》是一本讲解心理健康的通俗读物,适合普通大众以及心理学爱好者阅读,通过阅读《远离心理误区》可以消除常见的心理误区,如克服自卑、力戒依赖、战胜懦弱、战胜沮丧、化解焦虑、抛弃嫉妒、远离猜疑、战胜自负等。相信本书将使读者对心理学的了解更深入一些,更科学一些!
  •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人情、懂世故,别人就容易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满足你,你的愿望就容易实现。《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以生动真实的事例及故事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社会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社交技巧,希望《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能带给你一个全新的做人、做事理念,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人情世故的尺度,从而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你心想事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风雨无阻。
  • 这辈子,不能总这样

    这辈子,不能总这样

    本书内容包括:设立目标,人生的高度因目标而定;信心百倍,自信能让你劈荆斩棘;勇往直前,别让恐惧成为你的绊脚石;积极进取,勿让消极心态毁了你;自立自强,自助者天亦助之门等。
  • 实用广告文案写作

    实用广告文案写作

    本书总结出近百种广告文案写作技巧与方法,是目前同类书中最多的,充分反映了广告文案写作的最新成就。在编写体例上主要采取了技法和精彩实例加简评,“专家提示”和“实践练习”相辅相成,通过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来大大增强其对广告文案的实际写作能力。
  • 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

    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

    本书结合女性的心理特点、性格等不同文献来为女性诠释不同的说话技巧,内容包括能说会道、随机应变、愉人悦己、巧于说服、赞扬批评、玲珑口才、职场攀升、巧言慧语等。
热门推荐
  • 书穿奥特曼之海神降临

    书穿奥特曼之海神降临

    柔情似水化为万丈深渊,海神还是海神,但波塞冬却是凡人黎明。黎明:爱过,恨过,你可懂我?
  • 盘古传说之逆天

    盘古传说之逆天

    一次偶然遇险,盘古发现自己正身处于一个逆天的阴谋当中,而自己只是一颗种子。且看盘古如何活命,如何修炼,如何逆天。盘古灭世,只为斩断世间邪恶。待到开天辟地,重铸人间,恶性尽去,只留善性。
  • 豪门首席太腹黑

    豪门首席太腹黑

    一纸婚约,将她和他捆绑在一起,他有数不胜数的红颜知己需要‘夜夜谈心’,她却甘愿做他身后的‘闲妻凉母’。“我要你为我生个孩子!”他居高临下冷冷命令,强行把她拖上床尽妻子的义务。她怀胎三月,他宠她爱她,承诺给她一切,却在她生下孩子后冷冷抛下一句,“你可以滚了!”
  • 邪帝有点坏

    邪帝有点坏

    她是众人闻风丧胆的邪帝,世人皆以为邪帝是一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大帅哥,可是,谁知,传闻中的邪帝尽是一位女子。“规矩,本帝就是规矩,男人,呵,本帝不稀罕。”
  • 三国之霸王铁骑

    三国之霸王铁骑

    当霸王铁蹄遇到虎豹军团,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韩信对决诸葛亮,会是怎样的大战!霸王、吕布谁强谁弱?铁与血的较量,智与慧的碰撞!两个时代的霸主,跨时空的较量!且看三国之霸王铁骑!
  • 重生之读档重生

    重生之读档重生

    读档,玩家的特权。重生,成人的童话。当一个突然之间万念俱灰的人在生命最后一刻触及到这个童话时,他从此的生命将怎样璀璨?希望我写的开心,你看的愉快。
  • 丁程鑫,那年初夏,他们爱过

    丁程鑫,那年初夏,他们爱过

    丁程鑫,那年初夏,他们见面了,她是活泼的女孩,在那里,他曾说过,他会宠她一辈子……
  • 轮回遗民

    轮回遗民

    纪元劫起活人难,生死两茫茫!每个纪元劫起都有遗民,而遗民又开启了一个新纪元,轮回不断,何时能破?谁人来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荷叶田田青照水

    荷叶田田青照水

    叶阿田不堪被屠夫爹卖给同村的鸡贩。夜逃,至一荒僻老庙,苦求收留。那照水僧人,除了念经,便是练字。虽木讷迂腐,却极具正义。既留,衣食茶饭无不供应,但唯一事倒请阿田。“师父但说无妨。”“施主,贫僧庙小,庙里只贫僧一人。姑娘若愿为贫僧生下一子,日后能继承衣钵,贫僧就无憾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