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56600000007

第7章 历史篇(7)

5.编号117605的文物是一个黄铜圆盒,直径13.8厘米,高5.4厘米。这个黄铜圆盒是劳费尔于1908年在西安府为菲尔德博物馆购买的。该盒仅在盒盖上刻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装饰(见第4组照片的第1幅)。盒盖中部是一个大圆圈,在其平坦的浮雕图上镌刻有阿拉伯铭文,阳文。圆圈外部是一围阿拉伯风格的花纹。这围花纹图案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一朵花瓣舒展的花以及鸟头和螺旋形连接的图案所隔开。从图案和造型来看,圆盒大概是晚明时期的制品。圆盒盒盖盖面中心的阿拉伯铭文由四个阿拉伯名字所组成,它们分别是:Muhammad(穆罕默德)、Mahmud(马茂德)、Hamid(哈米德)、Ahmed(阿赫迈德)。根据劳费尔和西方的伊斯兰教学者的猜测,这四个名字大概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不同称呼。

6.最后介绍的是一组青铜花瓶,共三个,分别编号是120982(高16.5厘米),117603(14.1厘米),117604(17.3厘米)。这三个青铜花瓶估计都是晚明时期的制品。每个花瓶都铸有一对造型优雅的弧形环柄。其中两个花瓶的瓶颈部分镂刻有一圈整齐的花状装饰图案(见第四组照片的第2幅)。左边的花瓶刻有subhan allah(一切荣耀归主)的阿拉伯铭文;中间的那个花瓶是muhammad(穆罕默德);右边的那个则刻有wal-hamdu lillah(万赞归主)的阿拉伯铭文。像这样的阿拉伯文警句和经文的刻文在伊斯兰世界的铜制器皿中是很常见的。

从上述介绍的一些明代(这里暂且算它们制作于明代)回回社会中的清真青铜器皿情况来观察,我们可以得知,经过一、二百年的居住和生活,从中亚、波斯以及阿拉伯半岛等其他伊斯兰世界地区于元代移居中国内地的穆斯林虽然在语言、服饰等一些生活习惯上因不得不适应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而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外,他们仍然顽强地保持和发扬着自己前辈移植进来的伊斯兰文化遗产和传统。这可以从当时回回社会中使用的青铜器皿上镌刻的阿拉伯铭文和阿拉伯花卉图案上清楚地看出。以阿拉伯铭文的内容来分析,它们属于伊斯兰教信仰中最基本的信条,比如“清真言”,它和见证言是一个穆斯林一生中背诵和念诵最多的话语。还有比如像真主的尊名和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名等都是伊斯兰世界中身为穆斯林所必须具备和掌握的宗教知识。此外,这些青铜器皿的阿拉伯铭文反映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履行伊斯兰教的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这是穆斯林遵循伊斯兰教必不可少的人生实践。虽然中国距离伊斯兰世界中心十分遥远,为千山万水所阻隔,但久居东土的回回穆斯林仍然以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宗教实践来要求自己、磨砺自己。这些镂刻有伊斯兰教基本内容的青铜器皿诸如香炉、花瓶和铜盘等物件本身可以揭示了穆斯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他们在强大的中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中仍然坚持力行着拜主、赞圣以及“斋、课、朝”等基本的伊斯兰教活动。

明代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是定居东土的回回穆斯林努力使中亚、波斯和阿拉伯的伊斯兰文化适应于中国文化和环境的关键历史时期。由于回回生活在中国,他们必然在日常生活和与非穆斯林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耳濡目染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由此,他们必然要吸纳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精华部分。同时,他们还必须维护伊斯兰教传统和人生实践,坚持自己作为穆斯林的民族和宗教认同感。 在这样的不同文化的交流、吸纳和互补的长期历史进程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回回在保存自己基本的宗教信仰和与这种信仰密切联系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他们吸收了中国文化中与伊斯兰教义不相冲突的文化元素,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起来。这样发展和生成的中国伊斯兰文化是对世界伊斯兰文化来说是一个可贵的贡献。诚如一些外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结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中国伊斯兰青铜器皿、陶器和瓷器、中国伊斯兰书法和工艺品、印章、玉器和首饰等不少精品都为奥斯曼帝国哈里发和埃及国王所喜爱和珍藏。结合中国庙宇建筑风格的中国清真寺建筑和气势都为来访的伊斯兰教国家的贵宾和宗教人士们赞叹和欣赏。世人见证了中国穆斯林在强大的中华文化氛围中发展和创造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历久而不衰并且开放出独特的光辉异彩而对中国回回穆斯林具有的首创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感到由衷的尊敬和钦佩。

另一个有趣现象是回回社会中的伊斯兰青铜器皿对中国封建王朝权力和威严象征的龙的图案的处理。一些中国穆斯林学者习惯将龙的象征完全归之于中国文化的表现,并把它看作是与伊斯兰教格格不入的东西而一概弃之斥之。其实,龙的象征是一个很复杂的世界文化现象和历史现象。在波斯文化和突厥文化中也有龙这样象征物的痕迹和遗迹。受波斯文化影响很深的阿巴斯王朝和伊儿汗王朝等,以及受突厥文化影响的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文化中都有反映象龙这样象征物的绘画、雕刻和浮雕等艺术作品。中国穆斯林先民中的大多数是来自于受波斯和突厥文化影响的中亚和波斯地区。因此,当他们移居到中国生活后,他们所带来的波斯和突厥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时,中国穆斯林对龙的象征态度是比较暧昧的。从清真寺建筑、伊斯兰青铜器皿中表现的龙的图案以及清真寺收藏的龙牌等可以反映出这一点。但尽管如此,反对偶像崇拜的基本伊斯兰教义仍然在中国穆斯林的生活中发挥出关键作用。虽然,我们有时能看见一些古老的历史清真寺建筑外观有龙等动物的图案,但清真寺礼拜殿内是绝对看不见它们的一丝痕迹的。我们注意到上述介绍的明代伊斯兰青铜器皿中,有的有龙的图案,而有的则无。根据历史环境和事实,我们可以观察到,那些有龙的图案的青铜器皿大概多半是用于献给皇帝和宫廷的礼物的。而在穆斯林生活中供自己的宗教和日常生活使用的青铜器皿则大多无龙的象征图案,而代之以清一色的阿拉伯铭文和阿拉伯风格的花纹和造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在一般情况下,中国的回回穆斯林是基本按照这样的准则去做的。由此可见,在对非穆斯林社会交往时,特别是与中国封建王朝和皇室交往时,龙的象征是默许使用的,而在纯属穆斯林社会的生活中,特别是宗教生活中,龙则是尽量被摈弃的。明代伊斯兰青铜器皿的文化特色清楚地再现了中国穆斯林的这一灵活的指导原则:既要坚持不违背伊斯兰教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同时又要讲究保存自己和如何生存的策略。凭着这项原则,中国穆斯林在强大的汉民族文化的氛围中才能不断生存和发展,并培育了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它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是见证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伊斯兰文化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的灿烂瑰宝。

原文刊载于《回族研究》2000年,第2期。

论十八世纪初的云南格兰岱教案本文是作者的博士论文Concord and Conflict: the Hui Communities of Yunnan Society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和谐与冲突:云南社会中回民社团的历史透视,斯德哥尔摩:国际书社出版,1996年)第6章的后半部分。这次发表时,作者作了一些修正。在修改时,吴云贵、金宜久和李兴华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谨致谢意。

一、对资料所作的一点评论

迄今为止,东西方的学者还没对发生于十八世纪初云南的格兰岱(the Qalandars)教案进行深入的研究西方传教士和探险家所记录的有关云南伊斯兰教的资料并未提到格兰岱事件。被西方学者一向认为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原始资料,由奥隆(d"Ollone, 1909)、维希尔(Vissieres, 1909)和考狄尔(Cordier, 1927)撰写的法文文献和其他同类书刊也未触及格兰岱事件。在西方的有关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文章中,也未谈及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中国的学术界,李士厚、纳国昌等先生都不同程度地论及格兰岱事件。台湾学者林长宽先生也曾在Journal, Institute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穆斯林少数民族事务研究所杂志)的有关论述云南回族著名学者的文章中简略地提及该事件。报道云南格兰岱教案的《清真指南》是历史上中国回族学者所撰述的最重要的伊斯兰教学术著作之一。学术界和回族宗教界都将此书看作是对伊斯兰教教义、教法和《古兰经》精神忠实于原文的清晰、真切的解释和阐述。回汉学者都将它视作是记录云南回族社团宗教生活的最早文献。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一直在中国穆斯林中从事传教工作的美国传教士伊萨克·梅益盛(Isaac Mason)称赞《清真指南》是中国穆斯林在宗教实践上的“完美向导”。梅益盛(Mason):“Notes of the Moslem Literatures in China”(中国穆斯林文献笔记),载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皇家亚洲学会中国华北分会杂志》),上海,1925年,第56卷,第181页。《清真指南》的作者马注本人是圣裔有关马注圣裔的身份,见《清真指南》,1683年第一次刻版印刷,1885年成都重印,1989年青海人民出版社重印,郭璟、孙滔、马忠校注,第26、436-7、446-7页;《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中的“赛典赤赡思丁家谱”也有记载。见该书(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2册,第44页。,也是格兰岱事件的当事者之一。

马注的《清真指南》于10年的辛勤写作后大体完成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此后,他怀揣手稿作了一次历时21年多、经历大半个中国的游历。其间,他和所游之地的回族学者、绅士等就伊斯兰教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和心得。他还曾试图将此手稿呈送给康熙皇帝阅览,因在此之前,康熙帝狩于蠡城,登清真阁,看见阿文的《古兰经》并想了解其意时,竟发现无人能以汉语解释它。马注在游历期间还将《清真指南》手稿让一些著名回族学者披览,他们纷纷给予评论,有的甚至作序。在马注结束游历返回故乡后,他继续研读伊斯兰教经典,访问云南各地回民村庄,作宗教现状的调查。1710年,武定的几个穆斯林将格兰岱的活动报告马注,并要求他出面请求官府取缔“左道”。作为受到回民广泛尊敬的圣裔,他同意出面干预地方社团的事务。亲自调查了格兰岱情况后,他撰写了题为“左道通晓”一章附入扩充过的手稿付梓。本文介绍的有关格兰岱的情况主要根据《清真指南》的这一章。可惜,我们手头没有来自格兰岱方面对此事的记述。由于没有正反两方面材料加以比较,“左道通晓”这一章对事件的描述所持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很可能会受到怀疑,因为马注作为正统伊斯兰教的坚定维护者控告格兰岱是“邪教”,并在中国官府的支持下予以严禁和惩罚,其立场是非常鲜明的。然而,这位当时在宗教知识上享有盛誉,又为穆斯林及其后代视为品格高尚的回族学者对这个事件的记述至少反映了当时正统派穆斯林与苏非神秘主义派格兰岱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清真指南》一书中所记载的这次事件,使我们看到了地处边远地区的云南穆斯林社团中正统派与苏非派在历史上的一次较量,是有价值的。

二、格兰岱的发展及传入云南的途径

在伊斯兰教文献中,格兰岱在马注的《清真指南》著作中的其他部分中两次提到这一派别时使用了另一个词“革烂得”(参见第366页),由于马注在写作《清真指南》一书及前后修改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最后的修改补充稿与第一稿相隔二十多年,因此作者有理由认为“格兰岱”与“革烂得”是同音异译,这样的情况在马注的同书中的其他词语中也出现过,比如“伊玛尼”(信仰,第391页),但在其他地方则用“以妈纳”(比如,第395页、397页、400页)等。此外,马注在谈到“格兰岱”和“革烂得”时,都提到了他们从印度传进来,经过陕西到云南,因此,更证实了他们是“Qalandar”或“Kalandar”的不同汉字的异译。一词是从波斯语kalandar衍变而来的,意思是“丑恶,厌弃的人”,或“置于门后用来栓门的木棒”……在突厥语中,它的意思演变为“厌弃俗世而像漂泊者一样四处流浪的托钵僧;一个谴责尘世所有的一切,并找到真理的人,一个哲学家”。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新版《伊斯兰教百科全书》),第4卷,第472页,莱顿(Leiden):布累尔(Brill),1978年。至于格兰岱的其他意思,根据瑞典突厥学家古纳·雅林(Gunnar Jarring)引用的维吾尔文资料而定义为“放弃财产的人”。古纳·雅林(Gunnar Jarring):“Darvishes and Qalandar”(托钵僧和格兰岱),Scripta Minora(《少数语种文献》)1985—1986年,第2卷,第24页;斯德哥尔摩。

伊斯兰教世界中突厥语资料描述的格兰岱特性是“把胡子、眉毛和头发剃、刮的干干净净,戴着棕毛编织的圆锥形帽子和一块黄色或黑色的围巾,拿着一个手鼓和一面旗”的人新版《伊斯兰教百科全书》(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前引书。;他们穿戴着马鬃织成的蓑衣,衣服刚好遮盖到臀部;头上戴的是毡帽,其边缘嵌着一臂之长的马鬃。他们还戴着耳环、手镯以及在生殖器上穿环。同上,第4卷,第472页。

《大英百科全书》是这样界定“格兰岱”的: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开启的禅

    开启的禅

    世间纯朴而简单的真谛,人生清澈而明净的观察,乱世安顿身心的最好读物,献给都市忙碌一族的生活禅。你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假如,你仅仅是个过客呢?你以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相。假如,你仅仅是被眼睛和心欺骗了呢?你以为,自己的需要都是合理的。假如,你仅仅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呢?放空自我,放下判断,只是静静地倾听和感悟——大山深处,老禅师给他的小香炉讲故事……
  •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当代博古通今的大德净空法师于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四十多年,提出“佛教”乃“佛教教育”的正名之说,即他所认为的佛教也是孔教(孔子教育)。本书为净空法师几十年来弘经演教、启迪人类智慧的基础性的妙语菁华要录,包括佛教常识、修行、养生、礼佛仪式等内容。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星云大师为方外之人,冷静观察,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有很多的感悟,本书从心之得失到人生得失的判断,涉及财富观、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哲辩思语,以使读者在工作、生活的同时在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热门推荐
  • 医见倾心:绝色战王妃

    医见倾心:绝色战王妃

    穿越成丑女?一针排毒,惊艳四座!姐妹联手要害她命?反手就借刀杀人,打得对方脸变猪头,见她就绕道走!太子要退她婚?退就退!可怎么隔天太子就不举名扬天下?渣男王爷占了她的身子想不负责?哪有那么便宜,要么自杀谢罪,要么自宫请罪!怎么渣男王爷却突然找上门,“女人,仗着本王未婚妻的名号为所欲为,还要本王自宫请罪?好,本王给你机会亲自动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腐草为萤之花向晚

    腐草为萤之花向晚

    邪教成员?可以,但是师父你干嘛教养我又不来看我?出任务杀人?可以,但是师父你圈养了我十几年我干嘛不可以跑呢?啊,我跑都跑了,师父你干嘛要处心积虑地陷害我?猫捉老鼠很好玩?那师父你干嘛护我,抱我,吻我?师父你到底想干嘛啊……纵观全局,欢脱的背后,更是云波诡谲,风起云涌。是背叛,是多年前隐藏的真相,是心碎了无痕,分道扬镳……这是一个集爱情亲情友情于一体,以晚涯爱情为主线的正剧向故事。有虐有甜,整体风格为欢喜幽默,祝大家食用愉快~\(≧▽≦)/~还有,记得啦,你们在评论区留下痕迹,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下)

    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简单省时一碗汤

    简单省时一碗汤

    《美食天下(第2辑):简单省时一碗汤》教你做出简单美味汤。无论您是上班族,还是宅家族,只要按着书中讲解下手操作,无需昂贵食材,无需费时费力,即使是新手的您,也可以得心应手地做好属于自己的爱心靓汤啦!
  • 从地狱之歌开始轮回

    从地狱之歌开始轮回

    轮回彼岸,何人生,何人死。当少年一觉醒来,过去的生活不复存在。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命运的轮盘开始转动,少年能否打破禁锢,在不一样的人生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无限流,后期会有原创世界。原创单女主,不拆原作CP。)(已进入的世界:HELLSING-黑礁-生化危机-死神)
  • 千封情书的故事

    千封情书的故事

    “你可不可以相信我,求你了!”“沈千梦我夜辰叶这是最后一次被你伤透了心”“你为什么不肯相信我,难道那一千封情书还证明不了我对你的真心吗?”
  • 南风何以知我意

    南风何以知我意

    只因为在七岁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何初南便爱上了小她一岁的顾擎寒,这一爱便是飞蛾扑火、赴汤蹈火。只因为在六岁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顾擎寒便在心里发誓要把何初南放在心尖上,可是十二年后,他失信了,他伤的她心灰意冷,他伤的她遍体鳞伤,他伤的她心无波澜。“初南,跟我回去,做你一直想要做的顾太太,嗯?”“怎么办?可是我不想做顾太太了!”
  • 再见终是陌生人

    再见终是陌生人

    【渣男必须虐】“她现在更需要我。”当她和腹中的骨肉在生死边缘的时刻,她深爱的丈夫却抛下她,选择了另外一个女人…………。【离开渣男,重新开始,这是一个不狗血的狗血短篇,嘿嘿。】
  • 巅峰通灵师

    巅峰通灵师

    在这片通灵大陆上,万物皆有灵。有些人,天生就拥有灵力,这样的人,被人们称为通灵师。陈胜天,原本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因为不凡的命运,他注定会成为通灵大陆上叱咤风云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