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8400000012

第12章 知道要做什么(1)

不熟悉录像机的人会被录像机吓一大跳,它具有多项选择功能,加上五花八门的按键、控制旋钮、显示器以及各种操作方法,的确让人望而生畏。若不是知道如何使用录像机,还可以找到理由,毕竟这种电器的外观复杂,而且也看不到任何操作方法上的提示。但在使用一些看似简单的物品时,我们也会常常遇到麻烦,这就让人颇为沮丧。

我们在应对新情况时会感到困难,主要是由于情况中存在多种可能性。使用者面对不熟悉的物品时,会试图弄明白哪些部分可以操作,以及如何操作。如果可能的操作方法不止一种,麻烦就会出现,如果该物品只有一个部分可以操作,并且只有一种操作方法,就不会有任何困难。当然,如果设计者过于聪明,把所有的操作线索隐藏起来,使用者就会以为没有任何尝试的余地而束手无策。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某种物品时,如何知道该物品的使用方法?如果过去曾经使用过类似的物品,我们就会把旧知识套用在新物品上,不然就去找使用手册。在这两种情况中,我们所需要的是储存于头脑中的信息。获得操作信息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外部世界的知识,特别是从物品的设计中找到可供解释的信息。

物品的设计如何能显示出正确的操作方法?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应用第三章提到的原则。物品的自然限制和功能可见性可以反映该物品的可能用途、操作程序和功能。例如,空的容器是用来装东西的。功能可见性可以提示使用者某种物品应该如何移动,可以支撑何种部件,能否在其空隙中,上面或下面放入其他部件,应该从哪个方位抓取,哪些部件是活动的、哪些是固定的。功能可见性显示操作方法可能的范围,限制则会缩小这一范围。若将两合理的组合在设计之中,使用者一看便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即使面对的是一件从未使用过的物品。

常用限制的类别

为了更好地理解限制的作用,我曾经作过简单的实验——给应试者一些零件,清他们把这些零件组装在一起。应试者以前从未见过组装完好后物体的形状,我甚至不告诉他们应该组装成什么样的物体。其中的一个试验是;用儿童乐高玩具组装一部摩托车。

乐高玩具摩托车由13个零件组装而成,其中只有两个零件相像——是上面写着“警察”字样的长方形。还有一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但是上面没有字。另有3个零件尺寸和外形相似,但颜色不同。也就是说,有两组零件,每组各有3个可以换的方块,但这些方块具有不同的语意或文化解释。因此,摩托车的13个部件中,每个部件都因为结构、语意或文化上的限制而具有其独特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人们无须看说明书或寻求他人的帮助,就能把玩具摩托车成功的组装出来,尽管他们以前从未看见过组装过程。如果他们知道摩托车的外形和零件组合的文化限制,整个过程将会非常自然。

零件的功能可见性是决定组装方法的重要因素。乐高玩具上的圆柱和圆孔就表现出主要的组装规则。根据这些零件的大小和形状,你就能决定哪些应该拼在一起。其他类型的限制同样也在发挥着作用。总之这里有4种不同的限制——物理结构、语意、文化和逻辑,它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中出现,足以用来明晰正确的操作方法。

物理结构上的限制

物理结构上的局限将可能的操作方法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里。一根大木栓不可能插到一个小洞里;摩托车的挡风玻璃只能安装在一个地方,并且只有一个方向。物理结构限制的价值在于物品的外部特性决定了它的操作方法,使用者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如果设计者恰当的利用了这种限制,就能有效的控制可能的操作方法,至少可以将正确的操作方法突显出来。

如果使用者能够很容易的看出来并解释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就可增强这些因素的设计效果,因为使用者在进行尝试之前,就已经知道哪些操作行为是合理的,这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人们在安装乐果玩具摩托车的挡风玻璃时,有时会安错方向,其实设计者完全可以把正确的安装位置设计的更明显一些。常用的门钥匙必须竖着才能插进垂直的锁孔,但这样的设计仍旧使钥匙有两种可能的插入方向,如果钥匙不论顺着哪个方向插,都能把门打开,或是能明显突出正确的插入方法,这样的设计才能算是优秀的。设计优秀的汽车门钥匙无论是竖着还是横着插进去,都能把车门打开。如果设计很糟糕,就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小烦恼。假如遇到下雨的天气,你站在车门边,双手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还得设法弄明白车要是哪一边朝上才能把门打开时,设计上的小毛病就会让你苦不堪言。

语意上的限制

语意限制是指某种情况的含义来限制可能的操作方法。以安装玩具摩托车为例子,只有把骑车者安装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让他面朝着车前方,才有意义。挡风玻璃是为了保护骑车者的脸部,因此必须安装在位于他前面的某个部位。语意限制依靠的是我们对情况和外部世界的理解,这种知识可以提供非常有效,且很重要的操作线索。

文化上的限制

一些已经被人接受的文化惯例也可以用来限定物品的操作方法。例如,在物品上附加标示,就是为了让使用者阅读,玩具摩托车的零件中有几个方块上面标有“警察”字样,我们看见后便知道应该把哪一个朝上。文化限制决定了玩具车上3个灯的不同位置,尽管它们的结构完全相同。红灯通常用来表示“停”,因此要安装在车的尾部,在欧洲,车的前灯通常为白色或黄色,因此要把白灯或黄灯安装在摩托车的前部,如果这还是一辆警察用的摩托车,就要把蓝色的闪灯固定在车上部。

每种文化都有一套社交行为准则。因此,在我们熟悉的文化环境里,尽管在一家以前从未到过的餐厅,我们也知道应该说什么做什么,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陌生人在一起时,我们仍然能应付自如。但当我们置身于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原有的行为准则明显不适用,甚至会招来反感时,我们面对陌生人和场合就会感到不自在。在使用新机器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也大多根植于文化因素,因为我们暂时找不到一套广为接受的文化惯例来应对新机器。

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认为,文化行为准则以纲要的形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得到体现。纲要也就是知识结构,由一般规则和信息组成,主要用于解释情况,指导人们的行为。在一些固定的情况中,纲要会很具体。认知学家罗杰,希安可和鲍伯,艾布尔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遵循事先写好的剧本做事。社会学家欧文把规则行为的社会因素称为架构,并且展开了架构控制人类行为的过程,即使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情况或文化中。如果有人故意违反这一架构,那就自讨苦吃。

逻辑上的限定

以玩具摩托车为例。按照逻辑,所有的零件都要用上,组装好的摩托车应该完整。对很多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那三个车灯。运用文化限定理论,他们知道红色的应该装在车的尾部,黄色的是应该装在车前端的前灯,但总是搞不清蓝灯的位置。很多人都不知道蓝灯是闪灯,是装在上面的,因为他们脑子里没有这样的文化语意信息,但他们可以按照逻辑方法找到答案。只剩下一个零件,可以安装的地方也只剩下一处了,蓝灯装在哪里自然就知道了,这就是逻辑的限定作用。

图为乐高玩具

自然配置应用的就是逻辑限定。在这类情况中,物品组合部分与受其影响或对其有影响的事物之间并无物理或文化准则关系,而存在空间或功能上的逻辑关系。如果两个开关控制两个电灯,左边的开关控制左边那盏灯,右边的开关控制右边那盏灯。那如果两盏灯安装排列和开关排列不一样,自然绘图关系就被搅乱。如果用两个指示其反映系统中两个不同部分的工作状态,就能够建立指示器与系统相关不部件在空间或功能上的自然配置关系。真遗憾,自然配置原则并不没有被充分应用到设计中。

功能可见性和限制在日常用品中的应用

如果应用功能可见性和各种限制来设计日常用品,就可以很大程度的简化我们使用这些物品的经历。门和开关是非常有趣的例子,因为设计的很糟糕的门和开关经常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其实这些普遍的设计问题解决起来很简单,只需要正确的利用功能可见性和自然选配原则就好了。

门的问题

我在第一章中曾提到有一位可怜的朋友被困在邮局的两排门之间出不来,因为他看不到任何操作线索。当我们走近一扇门时,我们需要知道门应该从哪一边开,以及从什么部位把它打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知道应该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做。我们希望从门的设计中看到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一块平板,一个附加物,一个洞或是一块凹陷的部位,任何可以让我们去触摸,抓取、转动,以及可以把手伸进去的东西,通过这些,我们便可以知道应该在物品的什么部位进行操作。接下来就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了,我们必须确定是允许的操作,这就是要利用功能可见性和限制来作出判断。

各式各样的门会让人眼花缭乱。有些门在打开前,必须按下某个键,有些看起来好像根本打不开,因为上面没有按钮,没有金属配件,没有任何操作线索,也许要用脚踩一下门的踏板,又或是一种用语音控制的门要想打开,必须说一句神奇的暗语;有些门上贴又操作说明,例如拉、推、往一边滑动、往上举、按门铃、插卡、密码、微笑、转身、鞠躬、跳舞或是提出请求。如果像门这样简单的物品还需要附上使用说明——即便只用一个字来说明,那也表示这一设计很失败。

有些门的外表具有欺骗性。我曾经看见有些人试图用手去推自动门,当门突然向内打开时,他们踉跄的跌倒在地上。大部分地铁每到一个站,门会自动打开,但巴黎的地铁不是这样,我在巴黎的地铁上就曾经目睹有个人想下车却没能下去。地铁到站,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门边上,耐心的等待开门。门却没有开,过了一会,地铁就又启动了,往下一站开。门没有开是因为,在巴黎乘坐地铁时,你得自己开车门,你必须按一个钮,或是转动一个把手,或是往一边推车门,才能下车。

现在来看看那些不用锁上的门。这种门上的金属附件通常被固定住,诸如把手、金属板或是凹槽。设计得体的金属附件不仅使门容易打开,而且会显示正确的开门方法,这便是功能可见性的合理应用。假如有一扇需要推才能打开的门,显示这一操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门上最合适推的部位装一块金属板,如果这块金属板的大小合适,就能清晰无误的表明正确开门的动作。金属板同时还限制了可能的操作方式,看到门上的金属板,我们除了用手推,还能做什么?糟糕的是,有些设计错误的使用了这一简单附件,在一些本应该拉开的门上安装了金属板,或是在一些本应该推的门上同时安装了金属板和把手。

门的设计

如果在门的设计中滥用限制,就会造成严重后果。门上有一个水平推杆,清晰得显示了正确的操作动作。这种设计很合理,因为人在惊慌中逃离火灾现场时,会用力把门推开。但要是仔细观察这扇门,你就会问:应该推门的哪一侧?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改善这一设计的方法就是:在门上承受推力的地方涂点油漆,或是在上面装一块金属板,这样做就是有效的应用了文化限制。

总之,和用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在门上安装推杆,使用者会很容易明白这是一扇要推的门,在设计中应用文化限制,则可帮助使用者了解应该从哪个部位把门推开。

有些金属附件安装在门上,就会非常明显地表明只有往外拉才能将门打开,尽管往外拉的金属附件也能往里推,但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文化限制,使往外拉门成为正确的操作。不过在这一点上也会出现混乱现象,我就见过一些门将不同的操作信息混杂在一起,一种表示推门,另一种则表示拉门。人们在使用例子中的门时经常会感到困惑,即使对那些在大楼内上班,每天要出入这扇门好几次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往一侧滑动才能开启的推拉门设计起来好像比较困难,其实这有几种好的设计方法。例如,在门上留道垂直的狭缝,把手指伸进去就能将门滑开。垂直狭缝的位置不仅可以显示开门时的着力点,还可以说明用力的方向。另一种关键的操作提示信息就是门上的凹槽,凹槽必须足够大,可容手指伸入,并且上面没有遮盖物;门上的突出部位也可起到类似的作用,但它的上面不能有任何悬垂物,而且要易于用手抓。如果滑动门设计得合理,使用者把手放在凹槽内或突出部位上,用力往旁边一推,就能顺利地把门打开,而往外拉门,或是转动门上都不会将门打开。在意大利的某个会议厅,在巴黎的地铁上,在北欧风格的家具上,我曾地过一些高雅美观的滑动推拉门,这些门的设计都具备明确的操作方法信号。设计欠佳的滑动推拉门却也屡见不鲜。这些门上金属附件安装得极不合理,很容易夹着手指头。可见,滑动排拉门的设计确实是一个挑战。

有些门设计得很好,上面的金属福建安装得非常合适。新式汽车的车门外侧把手就是优秀设计中的一个实例。这种把手常被设计成一个凹槽,清楚表明了开车门时用力的方位和方式,使用者一看到就知道要把手指伸进去,然后往外拉。水平的凹槽引导使用者往外拉车门,垂直的凹槽引导使用者将车门往一旁滑动。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汽车内侧的门把手设计得却不尽完善,内侧和外侧的情况不同,设计者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结果是,人们从外面开车门很容易,从车内把门打开时,经常找不到门把手,即使找到了,也很难弄清楚如何使用。

真是不幸,那些设计最为糟糕的门经常出现在家中和办公室,而我们在这两个地方待的时间最长。在选择门上的金属附件时,我们通常只考虑安装的方便性或经济因素。而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似乎偏爱那些外观优雅,可以获奖的门,这就意味着要把门和门上的附件与室内布置融为一体。这种设计所造成的后果是人们根本看不到门在哪里,也分辨不清哪个是门把手,而如何把门打开则更是令人茫然。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橱柜上的门毛病很大,有时连门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从哪里、怎么开、是往上举、往里推还是往外拉。强调门的艺术美往往使设计师或购买的人忽视门门的易用性。

同类推荐
  • 摄影入门学习指导(中小学生特长技能学习指南)

    摄影入门学习指导(中小学生特长技能学习指南)

    培养青少年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自然界的万物及其运动变化,人的思想及所创造的一切等,都是兴趣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你深入进行钻研,在你面前就会展示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神秘画卷,你就会成为世间万物真正的上帝。为了引导青少年培养兴趣爱好,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丛书,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介绍了相应的广泛知识和趣味娱乐内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
  • 织染雕刻(下)

    织染雕刻(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5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画道精义

    画道精义

    《画道精义》是一部着力于中国画体系构建的理论作品。作者毕建勋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提炼精华,构建出中国画背后的哲学思想体系,统合“知行合一”“体用合一”“道艺合一”等概念,将“画道”视为一种修心养命的“践形”方式,体现中国画优秀的、特有的内在价值。本书是作者基于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而出,即首次将“画道”进行系统地梳理。“画道”是一种画学理论的创新,但画道的说法并非凭空而来,其基于中国画古代画论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画论传统中,一直都有“画道”这样的说法,但未见有对于画道内涵的深入论及及系统性的理论表述。本书极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学画者既可以把本书当作画道的理论简明,也可以把本书当作工具书使用。
  • 福建文人戏曲集

    福建文人戏曲集

    《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汇集了福建元明清三代文人的戏曲作品,以剧作家时代先后编排,每一剧作家先小传,次剧目编校说明。剧本前后题诗、序跋,《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照录。包括:陈以仁、林章、陈梦雷等剧作家。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热门推荐
  • 逸趣名人(上)

    逸趣名人(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 执子方圆

    执子方圆

    执手黑白,掌控玄黄,吾有一盘黑白棋,可吞天地日月星~
  • 某高中生的自白书

    某高中生的自白书

    累如狗的高中生活,会发生什么奇妙的故事?
  • 十二星座DNA:破解性格与命运的密码

    十二星座DNA:破解性格与命运的密码

    星座人尽皆知,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星座的解说!本书更深层的剖析出各个星座的性格特点,以及男性与女性在各个星座的不同之处,包括运程、性格特点、观念、缺点和优点等。同时也分别介绍了各血型人的星座特点,更深层,更具体,更接近事实!
  • 黎明之刃

    黎明之刃

    男主角伊班克斯因种种原因独自一人前往布兰德大陆最豪华的城市帝都阿尔萨斯闯荡。在帝都伊班克斯结识了暴力女尤莉娜和铁拳克拉克,因被误认为是三年前的“勇者”而被招入皇宫被授予“勇者之剑”,可令自己没想到的是自己却真的和两年前的那场事件有关……
  • 播种夫君

    播种夫君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那若种下个夫君,如何?~~~~~~~~~~~~~~~~~~~~~~~~~~~~~~~~~~~~~~~~~~~~~~~白卿涟重生到一身份是丫鬟,实则是老爷血脉的悲催女身上。老太太盯着她的肚子。“白家血脉稀薄,你去跟三姐夫生个娃,就还你自由身!”尴尬的身份,尴尬的情景,她唯有空间,种种花,种种毒。要如何化解这场灾难?
  • 亿万遗产:豪门娇妻要离婚

    亿万遗产:豪门娇妻要离婚

    突然变成豪门继承人,拥有5000亿的你会做些什么?什么???还嫁了给一个同样出身豪门的老公!!!!!!等等,这个老公怎么有点儿眼熟?她、要、离、婚!一定要离婚!!!但是老公追来了怎么办???为了和这个家伙离婚,她要变强!爽文,恶毒女配各种被打脸,不爽你来找我。豪门对豪门,先婚后爱。每天中午十二点稳定更新欢迎收藏~背景是架空的,时间也是2020年之后,所以高科技和势力什么的别较真,反正怎么爽怎么来喽~~
  • 穿越去考古

    穿越去考古

    人间界分为天元和地方。来自天元的夕洛,来自地方的黑蝴蝶,来自魔界的骨墨,三人进入天元踏寻天外来客的遗迹。
  • 重生之韩星

    重生之韩星

    重生了,且看一个音乐生重生到韩国当明星的故事。
  • 慕笙归来

    慕笙归来

    一句下意识讲的话,成了真……一个下意识的回答,成了真……万物皆有灵,世界那么大,却让他们遇见……都说冤有头债有主,可是他们的无冤无仇,却造就了一段美好的婚姻,一段感情有头无尾进行着。他的突然消失,是她崩溃的源头;他在婚礼上,对她说对不起。“安宇轩,你个混蛋!为什么要丢下我,你到底去了哪里!”“易小姐你好,我叫安宇轩,本名慕霆琛。”“安先生你好,我叫易冉,本名顾忆笙。”无论多远,我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面前。——慕霆琛即使你弃我离去,我也无法仇恨。——顾忆笙高冷男友vs腹黑女友(附:原是软萌女友,但是本仙写不出软萌的,只能苦哈哈的改成强势了,是真的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