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02500000005

第5章 元明清时期的河西教育(1206年至1840年)(1)

§§§第一节元代的河西教育

一、学校设置较普遍,数量较多

元朝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206年,铁木真建国,1227年,蒙古灭西夏,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窝阔台灭金,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完成了统一大业。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新建政权,增强国力,有效地辖制广大疆域内的各民族,特别是具有先进封建文化传统的汉民族,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学习先进的治国之道,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加强国内各方面的联系,采取了一系列推行“汉化”教育的文教政策,尊孔崇儒,兴学设教,重才养士,促进民族大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调动了社会办学和求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的大发展。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置甘肃行省,统辖河西及宁夏等地,省会设在甘州(今张掖)。

元代统治者对地方官学颇为重视,先后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元始祖中统二年(1261年)八月颁布诏令:“诸路学校久废,无以作成人才,今拟选博学洽闻之士以教之,凡诸生进修者,仍选高业儒生教授,严加教诲,务实成才,以备他日选擢之用。”至元六年(1269年)设提举学校及教授官。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三月,命各路各县学内设小学,选请老成之士教之,或自愿招师或自从父兄者听便。凡师儒之命于朝廷者,日教授,路、府、上中州置之。命于礼部及行省及宣慰司者日学正、山长、学录、教谕,路、州、县及书院置之。元朝颁布的一系列行政法令,对推行“汉化”、崇儒敦教、重视地方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王坼《续文献通考·学校考》记载:按《元世祖纪》大司农司所上诸路学校之数,至元二十三年,二万一百六十所;二十五年,.二万四千四百余所;二十八年,二万一千三百所。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当时地方学校设置的普遍化。

二、学校的管理及教育内容

元代地方行政分路、府、州、县四级,各级官府均设置官学,教授《四书》、《五经》,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朱熹的注疏。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五月,在甘肃行省治所甘州(今张掖)置甘肃儒学提举司(从五品),管理所属路、府、州、县学校。路学设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府学及上中州学各设教授一员,下州学设学正一员,县学设教谕一员。当时各地方官学学习的内容,除《诗》、《书》、《礼》、《易》、《春秋》外,必须先修《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从此《四书》、《五经》并列,同为各级官学必习教材。元灭西夏,西凉府改州,设州学,有教师2人,其中学正1人,教谕1人,授业学生30人,收录蒙汉子弟就学。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在甘州城东北隅“立尚书行省学庙”(学与庙合,办学兼祀孔)。社学初建于元代。社是乡村组织,元代五十家为社,每社置学校一所。河西社学,由于灾情不断,农民生活艰苦,四处流浪,故时兴时废,名存实亡。

§§§第二节明代的河西教育

一、儒学建立较早

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化作用。他把教育看作是“王政之本”,一再强调“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谕中书省臣:“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宣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①洪武二十六年(1394年)置陕西行都司于甘肃镇(今张掖),统辖黄河以西和青海、西宁、乐都等一镇、四道、十二卫、三所之官兵人民。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改儒学提举司为陕西行都司学,这时设于甘州城东北角的元代尚书行省学庙遭兵燹,只得改设于城东南隅(原孔庙)。

明代地方官学,有府学、州学、县学,统名为儒学,同时又有都司儒学,行都司儒学,卫儒学,以教武官子弟。府学一般设教授一人,训导4人;州学设学正1人,训导3人;县学设教谕1人,训导2人,掌教诲所属生员。儒学生徒生员也有所规定,洪武时规定:府学生员额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宣德年间(1426—1435年)广增学额。成化年间(1465—1487年间)对卫学生员也有规定:四卫以上军生80人,三卫以上军生60人,二卫、一卫军生40人。地方儒学的教学内容也有所规定。洪武二年(1369年)规定,府学、州学、县学诸生专治一经,以礼、乐、射、书、数设科分教。洪武三年五月又颁布了射箭的礼仪于地方学校,规定诸生于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在公廨或闲地练习。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又重新规定了儒学的教学内容,改变了设科分教的做法,而规定生员要同时学习礼、射、书、数四科。

明代河西儒学的建立较早,在洪武时代各府、州、县相继建立儒学。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在军事重镇甘州始建儒学,招收将士子弟读诗书礼乐。其后又建立卫学、所学。正统二年(1437年)兵部右侍郎徐唏镇守凉州时,设凉州卫学,学额20人。正统五年(1440年)都指挥杨斌建立山丹卫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按御史朱徽改建社学为高台所学。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巡按都御史杨博,巡回河西,考校诸生,发现多数不通句读,并发现甘肃镇(今张掖)建立一百八十多年只考中了2个进士,11个举人,于是奏准朝廷,令巡按御史兼理河西学政,使河西各儒学的教学渐有起色。

二、书院、义学、社学、私塾有新的发展

明朝在河西地区的私学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授识字和基本知识的蒙学(启蒙教育),或称小学、乡校、村校,或由宗族设立的义学,或富有之家的私塾。另一类私学是为年龄大的、程度高的学生研究学问或准备科举的学校,私设经馆属此类,教师多为饱学之士。明初甘州中卫刘宽精通经史、天文、历算、医学,设立经馆,吸引了很多学生。

书院源于唐代官方藏书、校书的机构,宋以后演变为讲学、供祀、藏书、考课之地。明代书院的创建多为官办,上至藩王,下至地方官,都可以办书院。明成化以后逐步兴起,至嘉靖年间(1522—1566年)最为兴盛,万历(1573-1619年)以后,渐次衰落。嘉靖年间,在甘州创建甘泉书院,在城东北角。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都御史王浩对书院进行了扩建增大。以后河西各府州县都建立书院。书院学生的来源,有的是秀才,有的是义学和私塾的较优的童生。府书院一般专供秀才学习,县立书院则不论秀才、童生均可接纳。书院的藏书有经、史、子、集,而以经、史居多,图书主要有官府用公款购买、筹集,也有用私人的捐田、捐款购置。书院订有学规,规定诸生修身、养性、治学、处事、接物的准则,如甘州各书院订有《课程五则》,“一躬行宜重也”,“一经义宜讲也”,“一史事宜稽也”,“一事务宜通也”,“一功课宜严也”。山长、监院即依此要求学生。

明成化五年(1469年),镇夷堡(含高台县)创建社学1所,学舍设在先师庙内,有前后堂,二斋二门,社学收民间15岁以下幼童,学习冠、婚、丧、祭之礼及经史、历算,并兼读《御制大诰》和本朝律令。这是目前见于史籍记载,是河西也是甘肃最早的一所社学。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孝宗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河西社学由当地乡绅捐资和群众筹资兴办,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多设在人数集中的堡、寨,如武威的十三里堡、河东堡、四十里堡、丰乐堡、高沟堡、三岔堡、双城堡、昌隆堡、边家寨、冯良寨等都曾办过社学。15岁以下幼童,农闲时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等,家境好而学习优者,可入书院深造儒学,称为童生。

明朝科举制度完备细密,科目只设进士一科,规定“三年大比”制度,考试采用八股文体,答卷密封编号,分“郡试”(中者为秀才),“乡试”(中者为举人),“会试”(中者参加殿试),“殿试”(中者为进士)。各地严格按此程序选贡。

明代,河西走廊儒学、书院、义学、社学、私塾都有所发展,由于“陕甘合闱”乡试地点设于西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盘缠无法解决,河西生员应试者甚少,考中者更少,明代张掖考中进士3人,文举人13人,武举人13人,武威考中进士1人,文举人8人,武举人4人。

§§§第三节清代的河西教育

一、各州府县普遍建立儒学

同类推荐
  •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反自然的社会

    反自然的社会

    人类在解释人类社会本身时,总是尽力通过既论证其永久性,又论证其优势的说理,来阐述人类关系的构成。本书正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反自然使人的社会予以确立。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热门推荐
  • 魏晋生活录

    魏晋生活录

    如果世界上真得有桃花源,而你又误入了。你是宁愿选择里面地祥和而舍弃现代地繁荣,还是放下平和地日子回到浊世?这就是一个现代女子误入桃花源地故事,非穿越,不种田。如果古代人能生存到21世纪,那么他们地世界又将是怎样?
  • 单学霸穿成女配

    单学霸穿成女配

    女配为了爱情失去理智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我们的学霸徐表示很不理解,两腿退的男人满大街都是,为什么为了一棵歪脖子树要死不活的呢?当理智学霸穿到劣迹斑斑的花样作死的小女配身上,又能擦除什么样的火花呢?
  • 身体中的秘密

    身体中的秘密

    一男子某天发现自己体内的莫名系统,逐渐走上人生巅峰。
  • 牧天歌

    牧天歌

    长生谣,牧天歌,万古征途,几渡红尘葬仙骨!悠悠岁月,永生几何?世人成仙为那般,何时剑舞伴红颜;醉想人间卧在天,一生宿命一痴缠。自少年踏上回归之路,向整个天地发出不屈怒吼时,从此少年的脚步便再也没有停歇,一往无前,主天地沉浮,举手投足,换日月新天,霸绝九天十地,横扫万古无敌!这苍穹之巅,唯我独尊!
  • 巅峰王侯

    巅峰王侯

    校花到系花,系花到班花、班花到学妹,学妹到老乡,目标一次次的降低,一次次的表白,却惨遭拒绝的屌丝楚天,因缘际会,融合了来自平行空间的王者记忆,此后屌丝逆袭,情剩变情圣!
  • 灰姑娘拥有不一样的命运

    灰姑娘拥有不一样的命运

    她,被家人丢弃在孤儿院,因为她是女孩,不愿认她,可孤儿院只愿养他十八年………他也是一样,只不过那时候的他已是九岁,他的家被一场不明的大火给烧的什么都没有了,邻居送他来到孤儿院………这时候的她、他一个是八岁,一个是九岁,他在被领走之前,他和她约定,将来他要娶她为妻,一生只爱她一个人………可他真的做到了吗?
  • 愿你的路上布满星光

    愿你的路上布满星光

    身为高中数学老师的马何一在学生眼里是一位严厉至极的老师,在同事眼里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同样身为语文老师的杨子涵不论在学生还是同事面前都是一位温文尔雅,美丽大方的人!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下,他改变了她,她也改变了他!
  • 明月与星辰同在

    明月与星辰同在

    16岁的路明月是路家的小公主。20岁的路明月是娱乐圈里的颜值天花板。
  • 南派三叔推荐:天行健(合集)

    南派三叔推荐:天行健(合集)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武侯率领的帝国军攻下了共和军的最后一座城池——高鹫城。作为前锋营百夫长的我(楚休红),因为第一个劈开了城门,而被武侯器重,赐予一把名为“百辟”的宝刀。但灾难随之降临,还沉浸在胜利狂欢中的帝国军,突然遭到了一群蛇人的袭击。这些蛇人怎么会突然出现?他们来自哪里?在蛇人的营地里,有伏羲和女娲的形象,这一切能否解开蛇人的谜团?重重封锁之下,我和另外七人乘坐飞行机逃离了高鹫城,其中一位就是我心仪的人,但迎接我们的命运却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 珠心池

    珠心池

    珠心现,只因他的呼唤:珠心落,只因他的一句话。珠碎,早已掏尽心肺,却不知阴谋阳谋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