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33900000002

第2章 齐学(1)

思想混合的趋势

从老子、孔子到荀卿、韩非,从前六世纪到前三世纪,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分化时期。这时期里的思想家都敢于创造,勇于立异;他们虽然称道尧舜,称述先王,终究遮不住他们的创造性,终究压不住他们的个性。

其实尧舜先王便是他们创作的一部分,所以韩非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孔氏有孔氏的尧舜,墨子·者有墨子·者的尧舜,其实都是创作的。

在这个自由创造的风气里,在这个战国对峙的时势里,中国的思想界确然放了三百多年的异彩,建立了许多独立的学派,遂使中国古代思想成为世界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时代。

但我们细看这三百多年的古代思想史,已觉得在这极盛的时代便有了一点由分而合的趋势。这三百多年的思想,大致可以分作两个时期,前期趋于分化,而后期便渐渐倾向折衷与混合。

前期的三大明星,老子站在极左,孔子代表中派而微倾向左派,墨子·代表右派,色彩都很鲜明。

老子提出那无为而无不为的天道观念,用那自然主义的宇宙观来破坏古来的宗教信仰,用那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来攻击当日的政治制度,用那无名和虚无的思想来抹煞当日的文化,这都是富于革命性的主张,故可以说是极左派。

孔子似乎受了左派思想的影响,故也赞叹无为,也信仰定命,也怀疑鬼神,也批评政治。

然而孔子毕竟是个富于历史见解的人,不能走这条极端破坏的路,所以他虽怀疑鬼神,而教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虽赞叹无为,虽信仰天命,而终身栖栖皇皇,知其不可而为之;虽批评政治,却不根本主张无治,只想改善政治;虽不满意于社会现状,却不根本反对文化,总希望变无道为有道。

老子要无名,孔子只想正名;老子要无知无欲,孔子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孔子却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故孔子的思想处处都可以说是微带左倾的中派。

墨子·的思想从民间的宗教信仰出发,极力拥护那“尊天事鬼”的宗教:一方面想稍稍洗刷那传统的天鬼宗教,用那极能感动人的“兼爱”观念来做这旧宗教的新信条;一方面极力攻击一切带有宗教革命的危险性的左倾思想。

他主张兼爱,说兼爱即是天志,这便是给旧宗教加上一个新意义。他要证明鬼的存在,这便是对怀疑鬼神的人作战。他要非命,因为“命”的观念正是左倾的自然主义的重要思想,人若信死生有命,便不必尊天事鬼了,故明鬼的墨子·教不能不非命。

墨子·的兼爱主义和乐利主义的人生哲学,和他的三表法的论理,都只是拥护那尊天明鬼的宗教的武器。故墨子·家的思想在当日是站在右派的立场的。

这是古代思想第一期的分野。后来老子一系的思想走上极端的个人主义,成了杨朱的为我,以至于许行、陈仲的特立独行,都是左派思想的发展。

孔子一系的思想演成“孝”的宗教,想用人类的父子天性来做人生行为的制裁,不必尊天明鬼而教人一举足,一出言,都不敢忘父母。同时他们又极力提倡教育,保存历史掌故,提倡礼义治国。这都是中派思想的本色。

直到孟轲,还是这样。孟轲说仁义,重教育,都是中派的遗风;而他信命,信性善,讲教育则注重个人的自得,谈政治则提倡人民的尊贵,这又都是左倾的中派的意味。

至于右派的墨子·者,在这发展的时期里,造成“巨子”的领袖制度,继续发展他们的名学,继续发挥兼爱的精神,养成任侠的风尚,并且在实际政治上做偃兵的运动,这都是直接墨子·教义的发展。

这三大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属于我们所谓古代思想史的前期。在这一期里,三系都保存他们的个别精神,各有特异的色彩,故孟轲在前四世纪还能说:“逃墨子·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他攻击杨子为我,又反对墨子·者的爱无差等说,都还可见三系的色彩。

但前四世纪以后,思想便有趋向混合的形势了。这时代的国际局势也渐渐趋向统一,西方的秦国已到了最强国的地位,关外的各国都感觉有被吞并的危险。国际上的竞争一天一天更激烈了,人才的需要也就一天一天更迫切了。

这时代需要的人才不外三种:军事家,内政人才,外交人才。这是廉颇、李牧、申不害、范睢、张仪、苏秦的时代,国家的需要在于实用的人才,思想界的倾向自然也走上功利的一条路上去。苏秦、张仪、范睢、蔡泽诸人造成游说的风气,游说是当时的外交手段的一种,游说的方法是只求达目的,不择手段的。

冷眼的哲学家眼见这个“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的世界,于是向来的左派的营垒里出来了一些哲人,彭蒙、田骈、庄周等,他们提倡一种“不谴是非”的名学,说“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说“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说“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说“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这一派的思想指出是非善恶都不是绝对的,都只是相对的,都是时时变迁的。这种名学颇能解放人的心思,破除门户的争执,同时也就供给了思想界大调和混合的基础。《庄子》书中说的: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莛是屋梁,楹是屋柱),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齐物论》)这种“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逻辑,便是思想大调和的基础。

这时代不但是游说辩士的时代,又是各国提倡变法的时代。商鞅的变法(前395年~338年),使秦国成为第一强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前307年~295年)也收了很大的效果。在变法已有功效的时代,便有一种变法的哲学起来。

如韩非说的“圣人不务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时移而治不易则乱”,便是变法的哲学。(《战国策》记赵武灵王变法的议论,——也见于《史记?赵世家》,和《史记?商君列传》里讨论变法的话,太相像了,大概同出于一个来源,都是后人用韩非的变法论来敷演编造的。)这种思想含有两个意义:一是承认历史演变的见解(“三代不同服,五帝不同教”);一是用实际上需要和利便来做选择的标准(“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苟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这两个意义都可以打破门户的成见和拘守的习惯。

历史既是变迁的,那么,一切思想也没有拘守的必要了,我们只须看时势的需要和实际的利便充分采来应时济用便是了。所以前三世纪的变法的思想也是造成古代思想的折衷调和的一个大势力。

当时的法治学说便是这个折衷调合的趋势的一种表示。前四世纪与前三世纪之间的“法家”便是三百年哲学思想的混合产物。

“法”的观念,从“模范”的意义演变为齐一人民的法度,这是墨子·家的贡献。法家注意正名责实,这便和孔门的正名主义和墨子·家的名学都有关系。

法家又以为法治成立之后便可以无为而治,这又是老子以下的无为主义的影响了。法家又有法律平等的观念,所谓“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所谓“顽器聋瞽可与察慧聪明同其治”,这里面便有墨子·家思想的大影响。

当时古封建社会的阶级虽然早已崩坏了,但若没有墨子·家“爱无差等”的精神,恐怕古来的阶级思想还不容易打破。(苟子说,“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可见儒家不赞成平等的思想。)故我们可以说,当时所谓“法家”其实只是古代思想的第一次折衷混合。其中人物,如慎到便是老庄一系的思想家,如尹文的正名便近于儒家,他们非攻偃兵,救世之斗,又近于墨子·家;又如韩非本是荀卿的弟子,而他的极端注重功用便近于墨子·,他的历史进化观念又像曾受庄子的思想影响,他的法治观念也是时代思潮的产儿。

故无论从思想方面或从人物方面,当日的法治运动正是古代思想调和折衷的结果。

以上略述古代思想由分而合的趋势。到了前四世纪与前三世纪之间,这个思想大混合的倾向已是很明显的了。

在那个时代,东方海上起来了一个更伟大的思想大混合,一面总集合古代民间和智识阶级的思想信仰,一面打开后来二千年中国思想的变局。这个大混合的思想集团,向来叫“阴阳家”,我们也可以叫它做“齐学”。

齐学的正统

战国的晚期,齐国成为学术思想的一个重镇。《史记》说:

宣王(齐宣王的年代颇有疑问。依《史记?六国表》,当西历纪元前342~324年。依《资治通鉴》,当前332~314年)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史记》四六)

《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里也说:

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史记》七四)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邹衍,后孟子。……邹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邹衍之术以纪文。

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

(同上)

《史记》记齐国的事,最杂乱无条理,大概是因为史料散失的缘故。

《孟子荀卿列传》更杂乱不易读。但“稷下”的先生们,似乎确有这么一回事;虽然不一定有“数百千人”的数目,大概当时曾有一番盛况,故留下“稷下先生”的传说(彭更问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此可见稷下“数百千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可以说,前四世纪的晚年,齐国因君主的提倡,招集了许多思想家,“不治而议论”,造成了稷下讲学的风气(稷下有种种解说:或说稷是城门,或说是山名)。稷下的先生们不全是齐人,但这种遗风便造成了“齐学”的历史背景。

司马迁说: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史记》一二九)班固引刘向、朱赣诸人之说,也道:

太公以齐地负海舄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凑。……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至今其土(士?)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汉书》二八)这个民族有迂缓阔达而好议论的风气,有足智的长处,又有夸大虚诈的短处。足智而好议论,故其人勇于思想,勇于想象,能发新奇的议论。迂远而夸大,故他们的想像力往往不受理智的制裁,遂容易造成许多怪异而不近情实的议论。

《庄子》里说,“齐谐者,志怪者也。”孟子驳咸丘蒙道:“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可见齐人的夸诞是当时人公认的。这便是“齐学”的民族的背景。

齐民族自古以来有“八神将”的崇拜,《史记?封禅书》说得很详细。八神将是一、天主二、地主三、兵主四、阴主五、阳主六、月主七、日主八、四时主这个宗教本是初民拜物拜自然的迷信,稍稍加上一点组织,便成了天地日月阴阳四时兵的系统了。试看天主祠在“天齐”,天齐是临淄的一个泉水,有五泉并出,民间以为这是天的脐眼,故尊为“天脐”。

这里还可见初民的迷信状态。拜天的脐眼,和拜“阴主、阳主”,同属于初民崇拜生殖器的迷信。由男女而推想到天地日月,以天配地,以日配月,都成了男女夫妇的关系。

再进一步,便是从男女的关系上推想出“阴”“阳”两种势力来。阴阳的信仰起于齐民族,后来经过齐鲁儒生和燕齐方士的改变和宣传,便成了中国中古思想的一个中心思想。这也是齐学的民族的背景。

梁启超先生曾说:

《仪礼》全书中无阴阳二字,其他三经(《诗》《书》《易》之卦辞爻辞)所有……“阴”字……皆用云覆日之义,……或覆蔽之引申义。……其“阳”字皆……以阳为日,……或用向日和暖之引申义。(《阴阳五行说之来历》,《饮冰室文集》卷六十七)他又指出,《老子》中只有“负阴而抱阳”一句;《彖传》《象传》里也只有一个阴字,一个阳字。他又说:

至《系辞》《说卦》《文言》诸传,则言之较多。诸传……中多有“子曰”字样,论体例应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同上)他的结论是:

春秋战国以前所谓“阴阳”,所谓“五行”,其语甚希见,其义极平淡。且此二事从未尝并为一谈。诸经及孔老墨子·孟荀韩诸大哲皆未尝齿及。

然则造此邪说以惑世诬民者,谁耶?其始盖起于燕齐方士,而其建设之,传播之,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日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同上)梁先生的结论是大致不错的。阴阳的崇拜是齐民族的古宗教的一部分。五行之说大概是古代民间常识里的一个观念。

古印度人有地、水、火、风,名为“四大”。古希腊人也认水、火、土、气为四种原质。五行是水火金木土,大概是中国民族所认为五种原质的。《墨子·经下》有“五行毋常胜,说在宜”一条,而《荀子?非十二子篇》批评子思、孟轲道:

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乃)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今所传子思、孟轲的文字中,没有谈五行的话。但当时人既说是“案往旧造说”,可见五行之说是民间旧说,初为知识阶级所轻视,后虽偶有邹鲁儒生提出五行之说,终为荀卿所讥弹。

但这个观念到了“齐学”大师的手里,和阴阳的观念结合成一个系统,用来解释宇宙,范围历史,整理常识,笼罩人生,从此便成了中古思想的绝大柱石了。

齐学的最伟大的建立者,自然要算邹衍。他的生平事实,古书记载甚少。《史记》所记,多不甚可信。如说“邹衍后孟子”,又说他是齐宣王时人,又说:

邹子重于齐;适梁,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拂)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史记》七四)他若是齐宣王、梁惠王同时的人,便不在孟子之后了,况且梁惠王死于前335年(此依《史记》,《通鉴》改为前319年),齐宣王死于前324年(此依《史记》,《通鉴》作前314),燕昭王在位年代为前311年至279年,而平原君第一次作相在前298年,死在251年(均依《史记》)。

《史记?平原君传》说邹衍过赵在信陵君破秦救赵(前257)之后,那时梁惠王已死七十八年了,齐宣王也已死六十七年了(《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也说邹衍过赵见平原君及公孙龙)。

《史记?封禅书》又说:“自齐威、宣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这便是把他更提到宣王以前的威王时代了。威王死于前333年,与梁惠王同时。邹衍若与梁惠王同时,决不能在前三世纪中叶见平原君。

《史记》所以有这样大矛盾者,一是因为《史记》往往采用战国策士信口开河的议论作史料;二是因为《史记》有后人妄加的部分;三是因为齐国有三个邹子,而邹衍的名声最大,故往往顶替了其余二邹子的事实,邹忌相齐威王,邹衍在其后,大概当齐宣王湣王的时代。

湣王(《史记》,当前323~284年。依《通鉴》,当前313~284年)与燕昭王同时,邹衍此时去齐往燕(《战国策》二九记燕昭王师事郭隗,而“邹衍自齐往”),也是可能的事。

平原君此时已做赵相(前298),故他见平原君也是可能的事,但决不能在信陵君救赵(前257年)之后。他和孟子先后同时,而年岁稍晚。他的年代约当前350~280年。(此是我修正《古代哲学史》页304的旧说)《史记》说: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跨越三千多年之后,依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继续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使那些可以称之为人类精粹的众多专家、学者为之叹服。《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密切结合现代人的实际需要,根据笔者的理解,逐一分析和诠释了《易经》六十四卦中所蕴涵的人生智慧。理解《易经》,你将拥有如下高贵的品质:谦恭、热忱、宽恕、公正、稳健、坚定、进取、温雅、欢欣、真诚、深思、创造。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热门推荐
  • 仙王之回归

    仙王之回归

    一名帅气男士遭一和尚用砖头砸头,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欢迎收看《仙王之回归》
  • 我的九尾狐之心

    我的九尾狐之心

    九尾红狐桃夭是一只妖力强大的妖兽无奈遇上拿着诛魔剑的道士森莫寒,被其封印不说还用自己强大的灵魂救治了一个刚出生就失心的家族孙子辈的独苗森陌,爷爷要靠着自己飞升成仙,孙子又霸占自己的九转玲珑丹心,这狐族怎么能忍?!桃夭的男朋友得知一切,一心要救回爱妻......随着森陌长大,事情也慢慢变得微妙无比
  • 袱秀刀

    袱秀刀

    以源为界,过十亿汪洋,有一世界。此界战事不断,生死早已变得轻淡。干戈之间,一把袱秀刀却渐渐为众人所知……
  • 服装材料与应用

    服装材料与应用

    服装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不仅诠释着服装的风格和特征,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和造型的表现效果。本书阐述了服装材料的纤维和纱线、织物组织结构及染整等基本理论知识,并以常用服装为载体,对服装面料和辅料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服装材料,合理有效地将材料运用于服装设计中。本书在以文字内容为主的同时配有大量服装材料和实例图片,直观性和针对性强,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比翼落

    比翼落

    父亲驰骋沙场,却因皇帝猜疑,马革裹尸。她拼死逃脱,想要为父报仇。她不能颠覆了国,王朝的朝夕更替只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伤害,但却能给百姓一个更好的皇帝。可是却遇到那个一眼一生的人,所有的轨迹都在变化,她以为能永远,可以红颜易老、誓言易毁……
  • 皇室爱情之风铃摇

    皇室爱情之风铃摇

    三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男人,三份用生命去演绎的至真至纯的爱,面对这样截然不同的三份情,她究竟该如何选择。
  • 心不设防

    心不设防

    她真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狠角色,一开口就是什么法什么法的,还说“别和一名律师争论物品归属权的问题”,简直是会走路的《六法全书》,即问即答!他第一次在女人面前败下阵来,倒也很服气,甚至对这个端庄严谨又倔强的大律师很有兴趣──虽然每次跟她相遇的时机总不太对,气氛也很糟糕,虽然她总是习惯乘机给他来一堂机会教育、法律常识,但她从不知道,看她说得振振有词的模样是他的乐趣,跟她唇枪舌剑是他工作了一整天的休闲娱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让开,影后她锦鲤出道

    让开,影后她锦鲤出道

    鹿星葵一直很倒霉。她努力的想退出娱乐圈,偏偏各路前辈争着抢着要给她介绍资源。她努力的作死败坏人缘,狗仔、媒体、营销号就像瞎了一样看不见。她努力的坏别人好事,可别人不是发财就是升官,一个个全都踏破门槛来感谢她。她努力的想败家,直到某天一看银行卡余额,叹气,余额怎么只增不减呢?鹿星葵泪流满面:“好倒霉啊,小丑竟是我自己!”众人:这叫倒霉?老凡尔赛了!-有天,鹿星葵被人调戏时,率先护她的人竟是她处心积虑想要扳倒的死对头。她问出心中疑惑:“你步步为营这么久,难道不是觊觎鹿氏家业?”他说:“我步步为营一心觊觎你,没功夫觊觎你家业。”他还说:“鹿星葵,我想要你一辈子。”
  • 危机与希望

    危机与希望

    在24世纪人类发现了A8星球,东联盟与西联盟明争暗斗,A8星球的暗黑帝国早已经想占据地球这机会来了,就此一场场给人类带来了噩梦就此开始,宇宙战争,个人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化危机的出现等等出现考验着人类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