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68400000028

第28章 走向成熟的曹岩小说——序曹岩《棕色雪天》(1)

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二届的学员,在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两年期间,曹岩只给我看过一部题为《苦命果》的中篇手稿。其中颇有一些新奇独特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难忘,譬如“我的花园一地胖乎乎的太阳花”之类。而总体看来,这部稿子写得还很不成熟,很不完整,我大概提了一些比较尖锐的近乎。“推倒重来”的意见之后,就把这部稿子给“毙”了。

两年当中,也不知道曹岩还写过些什么别的稿子,反正至少是没见到她发表作品。所以,尽管有一度她的善良和勇敢的表现令我诧异和感动,但是坦率地说,关于她的小说创作的前景,我从来没有作过任何乐观的预测和推想。

在这样一种对于曹岩的大概认识的背景之下,突然读到她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89年12月号上的中篇小说《棕色雪天》就不能不让我狠吃了一惊。这吃惊不是“吃惊”于她发表了一部中篇,丽是“吃惊”于《棕色雪天》的出色——《棕色雪天》确实是一部近年来出自部队女作者之手的不曾常见的有意味的耐得阅读的小说。我甚至在较长的一段时闻内都一直很难把它和曹岩联系起来加以思考:这是曹岩写的吗?这里面荡溢着的机智幽默和灵气是属于曹岩的吗?曹岩她是怎样把三重时空打碎而又纠结得如此浑然整一呢?她又是怎样寻找到和把握住这种不温不火的“调子”而将这一切叙述得从容、潇洒、风趣和机巧呢?更让人感到兴味的是,曹岩究竟是怎样从《苦命果》走到了《棕色雪天》?在她艰难跋涉过的小说道路上又出现过怎样的风景呢?

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来考察一下曹岩小说走向成熟的过程了。为了给她的第一个小说集子作序,我阅读了她的主要作品,觉得比较能代表她的水准而又能大致反映她的创作发展轨迹的是三部中篇小说,按照写作时间为序,它们是《小学旧事》、《阡陌人树》和《棕色雪天》。

《小学旧事》是一部写得比较平实的作品,它的基本内容是作者对小学时代的旧友和往事的回忆的片断连缀。这一段岁月对作者来说大体是平淡的,即便有一些小小的悲欢苦乐和不怎么刺目的美或丑的事物,经过二十年光阴之河的冲刷,也都变得遥远和淡泊了。作者在忆及它们的时候,心境是宁静的平和的,没有了热血沸腾的冲动,也没有了刻骨铭心的眷恋,有的只是过来人的几分理解,几分宽容,几分怅然。就像在某一个秋凉如水的夜晚,当你仰望着在薄云后面缓缓移动的冷冷的月轮,而陷入一种往事的漫忆之中时,情感深处就像周身的肌肤一样,会不时地感到一阵阵微微的寒意,一种温暖的孤独感,和一种世事如烟般的凄清情调。(虽然作品讲述的是童少年时期的人事,可我们却难以从中感受到多少金色的童趣和快乐的童心,相反,却能嗅出一丝凄然甚至苍凉的气息。这固然和“文化革命”的作品时代背景有关,但我认为主要是由作者忆及它们时的“秋夜望月”般的心境所导致的。)

“秋夜望月”忆旧可以使人心静如水,亦可使人的思维清澈如水,透辟见底,使你所回忆的物象棚栩如生,历历如在目前。而这也正是《小学旧事》这部回忆性作品的一大特色。我之所以把《小学旧事》称为“回忆性作品”是我基本上把它判定为作者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而且,阅读经验告诉我,作品中的那些情境、那些细节、那些心绪和感觉,主要的都不是出自杜撰和虚构,而是源于一种亲自经历,一种切身体验。也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不能不感叹作者对六岁左右往后所经验的人事景境有着如此清晰准确的记忆,哪怕是过了二十年,哪怕是当时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笑话、一声叹息,都能复现得维妙维肖,让人有如耳闻目睹。

当然,这样一种准确的记忆和复现,仅仅归劝子“秋夜望月”般的心境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多的是反映了作者的一种禀赋,一种小说家的良好素质。这就是那种对自身经历和人生体验的天然的感受能力、吸收能力、储存能力和复现能力。小说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回忆,—种怀旧,一种重温旧梦。恰恰在这一点上,曹岩是得天独厚的,《小学旧事》也正是得益于此。它基本上是一段记忆的茸自然然的流布,老老实实的叙述,从小往丈依时序写来,碰到谁写谁,有什么事说什么事(当然都是一些印象深刻,对心灵有所触动的人和事)。从客观效果看,也许可以把它看作一组人物素描:班主任和女儿芸芸、体育老师和杨桂开、四头、刘祖华,还有老校工和音乐老师,一个一个实实在在,可信可感……这大概也就是我所说的《小学旧事》比较“平实”的“实”。

至于《小学旧事》的“平”,则在于它结构上没有什么经营,语言也还缺乏特色,甚至也还谈不到意境的营造,和深层寓意(或日思想性)的追求。这个“平”是和“实”连在一起的,或者说为“实”所累,即拘泥于真实的记忆而牺牲了想象的飞腾。——我在前面强调复现记忆的重要性当然是以不排斥想象为前提的。众所周知,没有想象的纯记忆恐怕是难以产生创造的,就像是我们要把一部回忆录称作是创作一样将会显得十分勉强。没有想象的文学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一点勿容赘述。——《小学旧事》当然还是一部小说,只是想象力还不够开展,因而创造性就显得比较稀薄,因而也就显得比较“平”。

我的猜测大致不错的话,《小学旧事》可能是作者的中篇处女作。它虽然立起来了(亦可以理解为够到发表水平线了),但也是刚刚能立起来而已。就像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雏鹰,虽然是能起立了,能行走了,甚至还能拍打翅膀作欲飞状了,但究竟还不能一飞冲天,翱翔于真艺术的大境界之中。

《阡陌人树》的情景就大不相同了。我不知道它和《小学旧事》真正的创作时间的间距有多长,但我惊异于两部作品之间进步的跨度之大。可以说《阡陌人树》这部作品是开始“飞”起来了。刊物发表时把它作为头条推出不是没有道理的。

《阡陌人树》的前身其实就是《苦命果》,我可以依稀读出它往日的面影。但曹岩告诉我,这部稿子改得最苦了,前后做过两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直至改得“面目全非”。我想曹岩在这里苦苦努力的就是一项工作——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这个时期,她的艺术创造的最大障碍恰恰来自她的一种优势,即准确清晰丰富得过于沉重的那份对往事的记忆。她必须挣脱“实事”的压迫,尽情展开想象的也就是创造的双翼。为此她搏斗得好苦,她的辛苦没有白费。

毛茸茸、水淋淋、原汤原汁的生活实感是进行艺术想象和创造的前提与基础。如不然,我在前面提出的“出色记忆是一个小说家的优秀素质”就纯粹成了白扯。曹岩在《阡陌人树》中对五岁甚至更早的童年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记忆表现得比《小学旧事》还要卓越。但更为卓越的是,在这里她没有仅仅停留在或满足于对往事的客观记叙之中,而是加进了浓郁的主观色彩。作品第一节的轻灵而酣畅的笔墨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五岁的“我”眼中的姑妈“晨妆图”——这

里有画面:“朦胧张开眼,阳光如水般涌来。眯着眼睃向窗前,姑妈正沐在光中,齐腰的长发散在一侧。窗外那棵苦命果尖圆的叶子尖园的影子活活泼泼洒了一身。姑妈袅袅启动木梳,每梳动一下,着光的一面,便有一道遭光晕在齿间滑动,扑朔迷离。逆光的一面则如帷幕般厚重。”

这里有音乐:“每篦一次都举到眼前细细地看,并总有什么东西要用手择下,同时将手指顺着篦齿轻轻滑过,就有一串乐声叮咚作响。这时我就闭了眼听着,就觉得有什么好东西浸入心中,使人愈发痴迷。一篦,一串叮咚,一串叮咚,结一个幻想。仿佛心在成长。”

还有一些如梦如幻的感觉;“苦命果在姑妈身上摇曳起伏,使姑妈有一种飘动的感觉。银叉插入发髻后,远看去,活脱一只银色大蝴蝶似落非落似飞不飞的若隐善现地追随在姑妈漆黑的发上。这时那古老的发式,便使姑妈的背影端正地生出光辉来”……

作者从梳头到篦头到盘发髻,再到两种发髻的介绍,再到五枚银叉不同叉法的交待,写实的部分是实到家了,也细到家了,不厌其烦,不遗余力。极尽工笔之能事,足够以开一个“×发式”之讲座。如果仅此而已,那必定要失之于琐屑和枯燥。所幸的是有了如前所述的写意手法的加入,有了想象和夸张,有了情绪和心意的流贯,这才使梳头这一繁琐的日常举动成了一种真正优美的艺术创造,从而烘托出了一片有音画诗效果的动人意境。

追求意境的努力在作品中到处顽强地凸显出来,它也包括对语言的遣词造句和对一种环境的刻意为之。比如作品的开篇:

“正是深秋。”

“云斑斑驳驳写在远夭。白鸽灰鸽一点两点剪行着写意。无风。几乎无风。偶有禾落尽叶的技桠不知为何簌簌轻响。于是便有一两朵金黄旋着飘行而下,于是世界又多一份惆怅一份失落一份离情一份斑驳。”

“秋总斑驳。”

而且,由于这部作品所涵盖的时间跨度长达近三十年,作者对材料的取舍也颇为讲究,该“详”处尽情泼墨,该“略”处则毫不犹豫地省略,以写意手法大块“留白”,巧妙地进行着大时空的转换,造成了一种情节推进和结构布局上起伏徐疾的节奏感。等等这些,都是为《小学旧事》所不及的。然而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作品有厂一个总体象征,一个明晰的寓意走向,正是因了这个象征的笼照和这个走向的提挈,整部作品才显得“形散神一不散”,始终被一种思情所凝聚,井能使人在掩卷之后生发出超越了作品的人物和故事之上的关于人生的一份感叹一份沉思一份怅惘。

《阡陌人树》的象征物就是那棵树,那棵苦命果树。它长在“我”和姑妈的窗前,“秋天的时候,它真的结了一树的红果。可是叶已落尽,那红果在放射形的枝桠上赤裸裸地暗红暗红,给人一种触目惊心的震憾。”冬天,“只剩下精瘦的枝桠在雪中孤零零的放射,将那仍聚在枝头的一簇簇红果,衬得如血一样鲜艳夺目。”它从头至尾反复出现,姑妈每见到它都颤颤惊惊:“……人家荒郊野外遇见一棵躲都躲不及,这可好,整日守着……”——这真是一语成谶。它和姑妈的命运之间确有一种神秘的深刻联系,它暗示着姑妈凄苦的一生:它秋天结果,而姑妈是秋天出生的;它叶落果红,只有断了全身的血脉果才红,而姑妈命中注定克夫克子,只有远走它乡,离开亲人才能保全亲人……姑妈在“我”家献出了她的青壮年,晚年回到乡下老家,很快就双目失明,直到患上不治之症,最后凄迷而木然地死去。她笃信命运的安排,从不怀疑,更不反抗,坚韧地默默地承受巨大的苦难。就象作品结尾那个梦所点破的,她的一生就是在一条泥泞的阡陌上向着一棵苦难之树(结局)踽踽独行,直至终了。这仅仅是一个传统文化或封建迷信造成的悲剧吗?

不。作品显然还有一层隐在的悲剧意味。它具体表现在“我”和姑妈的关系结构上。她是“我”的姑妈,也是“我”的保姆,还是“我”的“母亲”——这是因为她撇开了亲生子女而无法泯灭一个母亲的天性,自然而然就把她的母爱“移情”于“我”。而“我”在感情上把她认作母亲,也是出于儿童对母爱的渴望的天性(妈妈因工作忙无暇顾及“我”),同样是一种“移情”。“我”和姑妈都在潜意识里认可了这种母女感情,不是骨肉却胜似骨肉。因此,“我”对姑妈种种许诺的真诚是无可置疑的,这是一种童心的纯真的美好,与谎言和虚伪绝对无缘。一一假若世界由母爱和童心来处理,那该怎样充满了亲爱啊!

同类推荐
  •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我以为妈妈是港湾、是依靠、是最后的壁垒;却发现,她也曾是别人的孩子,也渴求关爱和宠溺。我以为爸爸是头顶的天,是身后的树,能永远用最有力的手臂给我支撑;却发现他也会变老,老得需要我去呵护和照顾……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
  • 月光旋梯

    月光旋梯

    本书是诗集。是邓叶艳的诗歌作品集,作品辑录了诗人2005年到2011年的11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余味不尽的想象空间。
  • 师陀散文选集

    师陀散文选集

    本书收入作者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43篇,表现了小说手法的散文风采。
  •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不期而遇的诗意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不期而遇的诗意

    本书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人,颇有新意,形象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侨乡的文化遗产,真实记录旅美华人的生存状态,巧妙地规避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文化的碰撞处,出奇制胜,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天地。这是他多年散文的合集。
热门推荐
  • 吴王宠妃

    吴王宠妃

    拍戏吗?连个灯都没有?做梦吗?哎呦~好疼!不是吧?穿越这种事不是只发生在小说里?我信你个鬼,一定是还没有睡醒......我是谁?魏叔婉?谁啊?当朝丞相之女。敢问当朝丞相名讳是?魏徵。魏徵?魏征?......不会是唐朝那个吧?传说中威风八面斩龙王,可历史里记载死的时候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唐皇送来还被媳妇儿拒绝了的那个?要不要这么苦命啊,穿也穿的像样点啊?好不容易混上个官二代还这么惨的说?众爱卿看朕众多子弟孰贤?侍中魏徵对曰:臣愚暗,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一纸赐婚,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娶征女焉。这、这、这、这就赐婚了?吴王?就是那日给我这块玉的人,可是吴王是谁啊?我这点可怜的历史知识,也就认识个李世民。这没谈恋爱就嫁了?不行,好歹也要先了解一番才是。吴王李元轨少多才艺,七岁出口成章,箭无虚发,深受高祖赏识,堪称奇才,八岁封蜀王,十六岁被封吴王,谨慎自守,与物无忤,为人不妄。还是个大孝子呢,高祖驾崩每至忌辰,辄数日不食。这吹的天上有地上无的,这么出名怎么本姑娘没听说过?
  • 他与他的那个她

    他与他的那个她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某呆萌少女这样说。“得了吧你,你一天天的都和我腻歪在一起怎么好好学习呀?”某帅气少年这样说。“那你的意思是?分手喽?”某呆萌少女撇了一眼帅气少年说。“没有,没有。咱家的意思是我们以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高三一年,大学四年会发生什么呢?谁也不知道。他们会考上同一所大学吗?他们会有怎么样的人生?敬请期待!
  • 穿越之正妻难下堂

    穿越之正妻难下堂

    两淮盐,天下咸。穿成盐商夫人,却发现自己丈夫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小妾:娇柔妩媚的扬州瘦马,名动一方的昆曲花旦,还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小家碧玉。她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新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通过直白、坦诚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第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书中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 此情自可成追忆

    此情自可成追忆

    本书是宋词余韵与现代美文的一次经典合璧。古典的情思与意蕴在现代的场景下显现出别样的韵味。作者用新锐灵动的手法和唯美细腻的笔法,将我们心中的江南情结和古典情思,在古今交换的情场、情景中,进行了淋漓细致的勾画。他用诗词一样华丽唯美的语言,引导着你去作一次浪漫的旅行,引导着你去探寻梦中的江南,直抵内心最温暖的殿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罗大陆之键盘先生

    斗罗大陆之键盘先生

    夜半——宇宙的睡梦正浓呢!独醒的我,可是梦中的人物?
  • 魔逆三国

    魔逆三国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神魔乱舞。普通青年潇羿穿越成为诸葛三兄弟中最默默无闻的诸葛均开始了他的逆袭之路。法宝神器,奇门遁甲,仙术阵法,三国诸雄各展奇能。展开一副波澜壮阔的神话史诗。五族争霸,百家争鸣,一个神话三国就此拉开序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罗武尊

    修罗武尊

    叶风偶然醒来,竟发现自己穿越异世,魂入他体。机缘巧合,叶风被崖上野松挂起,幸得一命,并遇上太古美女云曦。在美女的指导下,叶风修功法,炼神体,战妖霸,杀邪魔。一路上探寻奇景宝藏,追求至高仙体,杀戮妖魔怪兽,开辟异界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