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25600000002

第2章

立名第三。三门分别。前辨立名。次辨绝名。后辨借名。立名者不真不俗。亦是中道。亦名无所有。亦名正法。亦名无住。此非真非俗无名。今假为立名。此名以无名之所立名。如提罗波夷真不食油强为食油。二谛亦尔。以其真表不真俗表不俗。假言真俗。以其假言。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净名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即无本。故云。若能若所。皆以无住为本。大品云。般若犹如大地。出生万物。波若正法无住。此三眼目之异名。若就用中。辨二谛反覆得立名。俗为真立名。世为第一立名。如言由世故第一。真俗亦如是。真应对世。第一对第二。而今真对俗。世对第一。非正相待义。圣人未必以对立名。故经云。法无有彼此。离相待故。次明相待者。真俗当体受名。世与第一。用中褒贬为称也。第二辨绝名。常途相传。世谛不绝名。引成论文。劫初时物未有名。圣人立名字。如瓶衣等物故。世谛不绝名。真谛与佛果三师不同。光宅云。此二皆不绝名。真谛有真如实际之名。佛果有常乐我净之名。但绝粗名不绝细名。庄严云。此二皆绝名。佛果出于二谛外。是故绝名。真谛本来自虚。忘四句绝百非故绝名。开善云。真谛绝名。佛果不绝名。真谛之理绝四句百非。故是绝名。佛果此世谛。所以不绝名。若佛智冥如绝名。今明。一往为论何为不得。然非理实说。今问。若劫初物作名铭者。以真谛无名。假名铭者与真何异。又问。火名为当即火离火。若使此火名即火。呼火即烧口。若使火名离火。何故不得水耶。故知。非即离体有名。若在口中不在火上。是即火绝名。且复从来蛇床虎杖世谛绝名。复问。人是何物。人头手等何意呼人耶。强为立名。岂非皆绝。次难佛果有三家。今先难初家。若使言真谛与佛果但绝粗名不绝细名者。今难。本以绝故妙。若不绝即不妙。难第二家。真谛与佛果俱绝名者。今难。若以名求真不得真者。此名便有文尔无理。真谛有文无理。如私陀言涅槃。佛果有理无文。如犊子存焉。难第三家。佛果不绝真谛绝名。同前二家所见。不具辨也。今明。以四句辨之。一者俱绝。二者俱不绝。三者真绝俗不绝。四者俗绝真不绝。所言二谛俱绝者。二谛皆如。奈得皆不绝。二谛俱不绝者。得是如相名为如来。得是二如相所以皆不绝。又言。如来常依二谛说法。大论云。如瓶衣等法。世界悉檀即有。第一义悉檀即无。真如实际等。于第一义悉檀即有。世界悉檀即无。此名字互有互无。故知。二种俱绝俱不绝。三者真绝俗不绝。此文即多。经云。以世谛法故说。非第一义。四俗绝真不绝。如言生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非不生亦不可说。四句皆不可说。即是世谛绝名。今更作一种方言。世谛即绝实不绝假。真谛即绝假复绝实。何者众生计有为有。计无为无。此之有无。是断常二见。即是性实。今破有故言不有。破无故言不无。所以明。佛说假有假无为世谛。此假有不名有。此假无不名无。问此假有何物有。明此假有不名实有。假无亦是不名实无。是即此假有假无名为世谛。所以其不名实有实无。故言绝。而此不有。为成假有。不无为成假无。此即是不绝假义。若言二谛俱绝者。真谛绝四句。离百非。世谛亦绝四句离百非。然此义从来所无。唯今家有也。言二谛皆绝四句离百非者。俗不定俗。俗名真俗。真不定真。真名俗真。真俗假俗。俗真假真。假俗即百是不能是。百非不能非。假真亦尔。何者假俗即是是不能是。百是亦不能是。非非不能非。百非亦不非。假真即非是不能是。百是亦不是。是非不能非。百非亦不非。是故皆离四句。绝百非也。虽二谛皆离四句绝百非。然二谛俱绝尔大异。何者俗谛绝即绝实。真谛绝即绝假。俗谛绝实者。是是即是实是。非非即是性非。以俗谛绝实故。是是不能是。百是亦不是。非非不能非。百非不能非也。真谛绝假者。非是是与假是非非与假非。真谛绝性假故。非但是是不能是。非是亦不是。非但非非不能非。是非亦不非。是是与非是。一切不能是。非非与是非。一切不能非。真谛双绝世谛绝实。此即渐舍明二谛皆绝义。俗谛绝实真谛绝假实。第二次就平道明二谛俱绝义。俗不定俗。由真故俗。真不定真。由俗故真。由真故俗。俗是假俗也。由假俗故真。真是假真。既云假俗。即四句皆绝。假俗非俗。假俗非不俗。假俗非亦俗亦不俗。假俗非非俗非不俗。假真亦尔。第三论借名。就借与不借故。是绝不绝耳。若二谛俱绝。即是两种皆借名。二俱不绝。即相与不借。今亦次还辨前三家所说。彼三家同明。世谛有物有名以名召物。即得来故不借名。真谛佛果。解有三家。今先难世谛不绝。若世谛有物即有名者。劫初时便应有名。不须圣人为立名耶。若物本无名。何异真谛本无名后为真立名。问是假借名者后为物立名。何故非借名耶。汝若以名求真。去真远矣。我亦以名求物。去物远矣。又问。今世谛以名求物物得应名者。今且问。以瓶名为在瓶上为在口中。具如先难。若在瓶上何处有名。若在口中瓶即无名。岂非是绝名。此即与真何异。若言真本无名就世谛借者。今世谛中。若有真名可言其借。而今世谛中。无有法名真如绝离可得言借。且复经言。第一义谛有名有实。何时道无名。经又云。一切诸法。但有假名。但有名无实故言绝。但有名字故谓为借。若有名但假设。何意空就有借名而有不就空借名也。故若言真谛无名就世谛借名。其义不可。今问。若以名求真去真远者。此真名为表真理不耶。若使此名表理。依名得理。何谓真理绝名名即无用。此名既其不得理。此名终此浪说。可谓有理而无文。常途解真谛佛果有三家。光宅二种俱不绝妙名。即不须借。庄严云。二种俱绝。所以须借。若是开善明。佛果是世谛。有名故不须借。真谛无名。所以须借。此三解依前而难之。此不复重出。望前可见。今明。借此假之异名。然此经论所无。大小乘经。不载此说。恐不应借语。而今言借者。只是随他意语耳。今明。借此假之异名。今二谛既有四句。辨绝不绝义。今借与不借。准此可知。若二俱绝。即二谛俱不借。二谛不绝。即二俱借。若一绝一不绝。即一借一不借。若言二谛俱绝而论其借义。明真不可说名。二谛之名。无法可说。二谛俱绝故不明借。今以非真假言真。非俗可言俗。俗待真故说。俗从真借名。真待俗故说。真从俗借名。所以二谛俱不绝。假论借名。然此借名亦是不借。今以真不自真。由俗故说。真不自故。所以须他。故言借。若不借者。明若由真故说真。可得是借。由真故俗。那得是借也。故言此俗亦是不借也。横论借名如此。若竖论。真从不真以借名。俗从不俗以借名。又问言。若从不真借名。只应真名不真。那得名为真。俗亦如是。答今明。真不真一。亦不得借。异亦不得借。因缘假名字故言借。借是待之异名。若不待不真不得说真。由不真故真。由真故不真。真不真因缘假说。故言借

有无第四。今先辨假有。后辨假无。常途所明。凡有三种假名。一者因成假。以四微成柱。五阴成人。故言因成。二者相续假。前念自灭续成后念。两念接连。故言相续假。三者相待假。如君臣父子大小。名字不定。皆相随待故言相待假。若入道所捉三乘不同。声闻用因成。缘觉用相续。菩萨用相待。而成论三藏为宗。多明因成。以入道。所以然者。凡有二义。一者因成是世谛体。续待为用。若体已空。用即自遣。二者因成多重数。观行自浅至深。初捉五根以空众生。次捉四大四微以折法。所以多捉因成。若是续待二假。即无此重故不用。今明。正大品中三假为宗。一者法二者受三名。解三假不同。今所用者。以四微成根大并法假。众生假人。此是受假。一切名皆是名假。名假本通。就名假中。取能成义为法假。所成义为受假。不如他家法假为体余二为用。故大品云。波若及五阴为法假。菩萨为受假。一切名字为名假。内法如此。外法可知。四微四大为法假。世界为受假。一切名字为名假。今明。相待为本者。欲明大士观行。凡有三义。一者相待假通。无非是待。因续二假未必尽假。二者相待假。无有实法。遣病即净。因续二假。即有实法。遣病有余。三者相待假无碍。长既待短。短还待长。因续二假。即成义有碍。唯以四微成大。不以大成四微。唯得续前不得续后。故用相待假。若是声闻因成为体。续待为用。体空用自去。今观相待体本来不生今亦无灭。因续用去。从来有通别相待。通是开避相待。别是相集相待。如人瓶衣柱。是通相待。长短方圆等是别相待。问若相待空因续自去者。观相待时观何物相待。岂非先有因成后有续待。答不然。小乘观行。先有法体折法入空。故但见于空不见不空。今大乘观相待者。不立法体。诸法本来不生。今即无灭。初念为无碍道。后念为解脱道。是故经言。不但见空。亦见佛性不空。问曰。非有非无而有而无为疏假为是密假。答曰。此是疏假。何故尔。以其两来就有无二法辨故是疏假。若辨密假。非有非不有而有而不有。以其就一法明义。是即两法为疏。一法故密。今何故辨此疏密。疏密者。为明经中两种百非两种对治。若言苦乐无我等。此是疏对治。若言实不实众生非众生安非安等密对治。若言如来涅槃非有非无。此是疏百非。若言非因非不因非果非不果。此是密义辨非。此明假有疏密。问前言非有非无。何物非有非无耶。答前非有非无。非性有无。为成世谛如义。问后明非有非不有。何物有不有耶。答今如是假有不有故。言非有非不有。言非有者。非不有有。言非不有者。非有不有。此既坏假成真谛如。问有不有是何物。答诸法本从无生。皆以阿字为本。是即诸法皆归阿字一无生门。故经言。四十二字皆归阿字也

二谛体第五。常解不同。有五家。初家明。有为体空为用。何故尔明世谛是有。行者折有入空。无有因空入有。故有是其本。空为其末。第二家云。以空为体。有是其用。何以故明。空为理本。古今常定。有是世间法。皆从空而生。故空为其本。有是其用。第三云。二谛各自有体。以世谛假有是世谛体假有即空无相是真谛体故。言二谛各有体。第四云。二谛虽是一体。以义约之为异。若以有来约之。即名俗谛。以空约之。名为真谛。而今此二谛唯一。约用有二。第五云。二谛以中道为体。故云。不二而二二谛理明。二而不二中道义立。彼家有时亦作体用相即。今皆不然。问第一解。若言以有为体空为用者。可以有为理空为用不。体是理之异名。既言有为体。是即有为理。然皆见理得道。今若以有为理。即见有得道。今圣人皆见空断结。明知。空是理。问第二解。空为体有为用者。是即成一谛。何谓二谛。汝今指空当体。是即但空是谛有非谛。若空有俱谛。何得偏用一空为体。故不然。问第三解。假有是世谛体假有即空为真谛体。若二谛各有体。即应成两理。有自有为理。空自空为理。硕反。何得辨其相即。问第四解。二谛唯一体以义约之为异者。今何以二谛唯是一体。是何物体。为当一有体为当一空体。何处离此空有别有一体。而言以空有约之故二谛之别。问第五解。二谛同中道为体者。今问。汝言若用中道为体。为是二谛摄为是二谛外物。彼解云。终是一无名无相。还是二谛摄。此是开善所用。摄山高丽朗大师。本是辽东城人。从北土远习罗什师义。来入南土。住钟山草堂寺。值隐士周颙。周颙因就师学。次梁武帝。敬信三宝。闻大师来。遣僧正智寂十师。往山受学。梁武天子。得师意舍本成论。依大乘作章疏。开善亦闻此义。得语不得意。今意有第三谛。彼无第三谛。彼以理为谛。今以教为谛。彼以二谛为天然之理。今明。唯一实谛方便说二。如唯一乘方便说三。故言异。虽复有五解。不出四句之计。初一有句。第二无句。第三第四亦有亦无句。第五解非有非无。既束为四句。是横计。何得扶道。问何处经文中道为二谛体也。答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因缘生法是俗谛。即是空是真谛。亦是中道义是体。华严云。一切有无法。了达非有非无。故有无为二谛。非有非无为体。经云。非有非无假说有无。涅槃经云。随顺众生说有二谛。故以教门为谛。仁王经云。有谛无谛中道第一义谛。故知。有第三谛。问教谛为是一体为是异体。答如前言。中道为体故是一体。若约用为论。亦得假为二体。但非正义。问若言一体者。与他家一体何异。答他家定一定异定亦一亦异。今明。约第一重故作此语。至第二第三第四重。不可言一。不可言异。问于谛为是一体为是异体。答约二妄情为二体。尔终无有两物。如眼病空华异空无华故。以一中道为体问假有假无为二谛。非有非无为中道也。答一往开中假义故。假非中中非假也。究竟而言。假亦是中。故涅槃经文。有无即是非有非无。亦得中为假。一切言说皆是假故。问何物是体假用假。何为体中用中耶。答假有假无是用假。非有非无是体假。有无是用中。非有非无是体中。复言。有无非有非无皆是用中用假。非二非不二。方是体假体中。合有四假四中。方是圆假圆中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笑盗墓2

    笑盗墓2

    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邢候簋被盗,录象看不到人,就好像瞬间自动消失了一般,整个英国警方都一筹莫展的境地,无奈之下只有请中国大使馆帮忙。少祖成功打入了疑似偷盗邢候簋的寻龙冥使的队伍中,和他们一起进入了邢候墓中,同时也看到了邢候簋的奇怪变化,这一切,让他难以抉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无上恶魔之神

    无上恶魔之神

    万年之前,人类从地球上突然消失。不知在那方宇宙的某个世界,一群数量达到七十亿的人类突然出现。魔兽,妖兽,恶魔,无穷种族纷纷出现。羸弱的人族创造武道,欲与恶魔之道抵抗,万年以来,人类皆是战败。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一个神物降临人族一位少年身上,給人类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地狱。他身化恶魔,成为恶魔之神,給人类带来光明,同时他也是人类的恶魔。QQ群聊:557615788如果你喜欢,可以加群,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宠傲妃

    倾宠傲妃

    21世纪的特工穿越成郡主!认回郡主身份...认师傅...闯雾林...集齐四宝器...与他一起傲看天下!(宠文,小虐。男强女强。)
  • 平生不晚

    平生不晚

    准毕业生闻冬在好友的鼓励下勇敢地向同校教授孟平深告白,暗恋三年却换来铩羽而归。本以为远走高飞开始电台主播的新生活就能抛掉过去,谁知道孟平深竟然卷土重来,又一次打破她平静的生活。与此同时,电台明星主播程宋对她青睐有加,后台强硬的同事沈心悦对她怀恨在心,这年头,当个电台主播也不省心,叫人还怎么认真地谈恋爱?!
  • 狼乐园

    狼乐园

    主角成功复仇回到都市却遭到意外来到死亡空间穿梭万世,看他如何,制霸世界,成为最亮的那个仔。
  • 都市首富赘婿

    都市首富赘婿

    平凡的何遇在父亲的关系下当上了叶家的上门女婿。有一天,地位不高的他在逛街时救下了一个老头,没想到他竟然因此成了首富……
  • 穿越未来的你

    穿越未来的你

    依以晨,一个普通的学生。某一天在校园闲逛,居然穿越了……只好努力适应未来的世界,但仍在寻找事情的真相……
  • 柚见花开

    柚见花开

    一个女生与同学之间的青春故事有矛盾也有欢乐有挫折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 医手遮天:夫人快到碗里来

    医手遮天:夫人快到碗里来

    风静兮觉得自己死这一回简直是捡着宝了,尽管死得早,死后遇大佬!譬如传闻中的鬼手神医顾千寻,奈何桥头见之难忘的孟婆孟书瑶,只手可遮天笑谈红尘的鬼君司冥……part.1风静兮一脸星星眼:“听说司冥很好调戏?”顾千寻伸手摸了摸下巴:“嗯,是很好调戏,不过可惜,你调戏不了他。”风静兮:“why??”顾千寻:“因为他是个基佬。”part.2风静兮苦大仇深:“你喜欢孟婆?”顾同学立马举手投降:“这同我会喜欢司冥的机率是一样的。”风静兮:“可问题是司冥喜欢你!依我看咱们就应该把他掰直了!”顾千寻摊手,而后一脸无辜:“仅凭夫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