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25600000022

第22章

摄智门第十。问权实二智摄智尽不。答摄智皆尽。经有一智二智三智四智五智乃至七十七智。皆二智摄。摄一智者。即如实智。如实智即是佛眼。佛眼无法不见。而无所见。无法不见。名权智。而无所见名为实智。问如实智但是照实相智。唯应是实智。云何有权智耶。答此明如实而知名如实智。故具二智也。次摄二智者。则一切智一切种智。但此二智凡有六门。一空有分二。一切智为空智。一切种智为有智。此则权实摄也。次以总别分二。总相知为一切智。别相知为一切种智。但总别三门。一以苦无常为总相。阴入界为别相。二以无生灭为总相。诸法差别为别相。三以略为总相。广为别相。如苦谛为总相。广分别苦有无量相为别相。三别中取初义。第二义犹是空有。第三义属后广略也。三者略说为一切智。广说为一切种智。如上释也。四者因为一切智。果为一切种智也。问二智俱是果门。云何分因果耶。答例如菩提涅槃为果及以果果。涅槃既是果果。即菩提亦得为因。此义论因果。今亦然矣。五者小乘名一切智。大乘名一切种智。此明小乘总相知十二入苦空无常。为一切智。大乘遍知一切法为一切种智。六者一切种智为空智。一切智为有智。以种名性。性即实相理为诸法根本。故名为种。一切智知一切法为有智也。次摄三智门者。三智多门。涅槃云。一者波若一切众生之慧。所谓下智也。二毗婆舍那谓二乘智即是中智也。三阇那佛菩萨智谓上智也。又云。波若别相。智别知诸法。毗婆舍那总相。智总知诸法。阇那为破相。破相者。波若知有。毗婆舍那照空。阇那舍于空有。即中道智也。又如波若三慧品说。二乘为一切智。菩萨道种智。佛一切种智。二乘名为一切智者。十二入摄一切法。二乘知十二苦空无常名一切智。论云。此但有一切智名。而无一切智用。犹如昼灯但有灯名而无灯用。问云何无用。答佛具知一切法别相。然后能知一切总相。故名一切智。二乘但总相。知一切不能一一别相而知。如涅槃云。二乘但知于苦。不能分别是苦有无量相。我于彼经。竟不说之。即二乘不能别知。故但有一切智名。而无一切智用也。道种慧者。菩萨知四种道。人天谓福乐道及三乘道。知佛道自度度他。余三道但度他也。佛名一切种智者。此一切种智。实异前一切种智。前一切种智。但知有法。今合知空有名一切种智。经云。知一相故名一切种智。又云。知一切法行类相貌。名一切种智也。此三智中。一一皆具照空有。皆有权实二智也。次地持论有三智。一清净智。断五住惑尽故云清净。即照第一义空智也。二一切智。即照有智也。三无碍智。无功用智。照一切法。无复功用故。云无碍。初是实智。后二为权。次摄大乘论有三智。一加行智。即进求上地心。二正体智。证如之智。谓实智也。三后得智。即寂而动。谓权智也。此三智即为次第。前有进求之智。次正得实观。后从实起用。地地中皆具此三智也。又四智摄入二智者。摄大乘论云。一切智一切种智无碍智无功用智。前二知空有。次一不从师。后一无有功用。即法花经云。佛智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也。前二别照空有。后二通空有也。次四无碍智。此有多门。今略举一义。知世谛为知法。知第一义为知义。此即二智。乐说及辞皆世谛智也。次明四智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后有。释此不同。婆沙云。我生已尽。是断集智。集因能生未来苦果。名之为生。无学断竟名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是修道智。梵名为净。无漏圣道。能除垢染。离障清净。名为梵行。无学圣人道行成满。名为已立。所作已辨。是证灭智。断惑证灭名为所作。无学证果功成。名为已辨。不受后有。是知苦智。后世苦报。名为后有。无学圣人。于此有不复更受。名不受后有。问经说四谛。先明苦集后明灭道。今何故前断集修道后证灭知苦。答四谛示欣厌门。先苦集后灭道。于欣厌门。逆观次第故。先果后因。四智是顺观门故。先因后果。故前集道。后明灭苦。又要除障。然后善成。故先断集后修道。后果中。先灭现在过患。后不受未来苦报。故前灭后苦。胜鬘涅槃释四智又异。今不述之。四智皆入大乘权智。是小乘之实智。次五智摄入二智者。一法住智。二泥洹智。三无诤智。四愿智。五边际智。依小乘。法住智者。知苦集相生诸法存立名法住智。知道及灭名泥洹智。又云。知苦集道名法住智。知于灭谛名泥洹智。令物不起诤为无诤智。愿知未来一切事。即便得知名为愿智。边际智者。报身最后名为边际。圣人修得自在智故。于报身延促自在名边际智。小乘前二智通利钝罗汉皆有。后三但利根罗汉有之。又前二通一切定皆能起。后三但第四禅起。前二通漏无漏。后三但有漏。前二三界身得起。后三但欲界三天下身起。前二以三界法为所缘境。无诤智者。但以欲界嗔心为境。大乘五智。一切处一切身五十二位皆得起。通漏无漏也。小乘五智。皆为大乘权智摄。大乘论五智。泥洹即是实相正法属实智。余四属权智。十一智摄入二智者。十智照四谛。是差别智。属权智摄。如实智照一实谛。即是实相。谓无差别智。故属实智也。又论云。十智在四眼。如实智为佛眼。若尔四眼中具二智。佛眼中亦具二智也。问菩提与萨婆若十智何智摄。答论云。菩提是十智。即是有智。即一切种智。萨波若为如实智。谓空智。亦是一切智。四十四智者。约十二因缘作之。如云老死苦老死集老死灭道。一一皆具四谛观也。七十七智者。生缘老生。不离生缘老死。初是正观智。次是审法智。又正观智简无因。审法智简异邪因。三世各二为六。此六是法住智。次一是泥洹智。法住为明生死因果增长故多。泥洹灭之智。三世合一。此皆小乘之义。皆属大乘权智摄之。若大乘泥洹智是实智。如上也。如此皆是无分别中善功分别。虽分别不动无分别。不同数论有所得释。既是名教。不得不知。问四十四及七十七同从老死起。有何异耶。答四十四观果由因。其观易成故。为钝根人也。观果由因者。初观老死是果。次明老死集者。观果由因也。七十七即观因生果。如云生缘老死。生是因。为老死之缘。不离生缘老死亦尔。观因生果。其事既难。故为利根人。四十四成论文云。在七方便中。七十七文不判位。众师云。在四现忍中也。问何故不从无明起耶。答寻末至本。此观易成。又四十四但得从果起。以具四谛故。若从无明起无复因。云何得具四谛耶。七十七不从无明起。但从老死起。其观易成也。问菩萨观十二因缘属何智耶。答菩萨无方。不可定判。释论云。菩萨为众生故。从果观十二因缘

常无常门第十一。略明四句。一境智俱常。唯大乘有之。小乘无也。以小乘凡圣之智皆无常故。但大乘境智俱常。凡有三义。一常智照实相境。如果德观照波若照实相波若。二常智照虚空常境。如大经云。一切常中虚空第一。今常智照此常境也。若以实相即是虚空。如释论中说。虚空非有非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即是实相。今且据事。以虚空为常。此二句示境智二义也。三者常智还自照智。即是反照智义也。次常照无常凡有二义。一照众生无常。二照应迹无常也。次无常照常凡为三句。一照虚空之常。二照实相境常。三照法身佛性常。但是照境非照智常。以因中未有常智故也。次无常照无常有二句。一照无常境。二者无常自照无常智。问无常智还照无常智。与常智知常智何异。答常智知常唯有一义。无常智知无常有二义。一者后念智。知前念智。二者一念智。即自能知。得并观者。具有二义。未能并者。但有前后相知也。常知于常。但有一念自知无前后知也。问北土论师云。初地已上即有常住法身。亦即有常智。是事云何。答须详此说意。为以证真之智为法身耶。取所证真如佛性为法身耶。若以能证之智为法身常者。是事不然。释论云。在菩萨心名为波若。在佛心反名萨波若。若是常者。则无明昧。不应有改反也。又涅槃经云。此常法称。要是如来。长寿品凡简三法常义。一者外道。二者小乘。三者菩萨。并无常住故。以佛性常为法身者。此犹是江南旧宗。非北方异说也。问有讲摄大乘师云。初地见真与佛地不异。是事云何。答若尔论何得云在菩萨心名波若在佛心反名萨婆若。既其改反。即知。有明昧不同。又论云。波若清净反名方便。则知。六地波若未净。又本以见真故断惑。初地见真与佛不异。则一切惑断。若不以见真断惑者。便应是有智断惑故。此说不然。如此皆是无分别中善巧分别。不尔者。浅学失于眉眼为无巧方便。今既欲释二智。即广解方便方便者。无差别差别智。故须善巧分别法门。然后无方无碍之用。后当广叙得失。未可惊同旧宗也。今据此门可有四句。一者语同意异。语同上来所辨。乃有常无常。问何故语同耶。答语出经论。经论共用。何得不同。而意异者。中论云。言语虽同。其心则异。今明。此是无分别中善巧分别。不二二义。故开常无常境智二义耳。既云不二二。即虽二不二。如大经云。我无我无有二相。常无常亦尔。经云。愚人谓二。智者了达。知其无二。复有愚者但谓不二。智人了知不二而二。何者愚人。不识常无常。不知境智。故是无明。无明故为愚。智人了知常无常。名为智者。是故名为语同意异也。二者语异意异。有所得人。不善分别。无所得大乘能善分别。故名语异。一者是无所得心善分别。二者有所得心不善分别。故名意异。三者语同意同者。语与诸佛菩萨方等经论同。意与诸佛菩萨无依正观亦同。故名语同意同。又语与有所得人语同。有所得人。复有少分得处。今意亦与彼同。故云语同意同。四语异意同。语虽异经论。而意符合道。亦得用之。又语异旧宗。而意同会佛旨。亦得用之。宜以斯四句总贯诸门。不应一向偏有去取。问何故明此四句。答有二种人。一始学大乘。谓必须一向与旧宗为异。则成谤法。所以然者。语出经论。宜共用之。但得与无得其心各别。不应以意异故令语亦异。二者学小乘人。玄与大乘异。强谓义同。是亦谤法。所以然者。小乘语意与大乘语意实不同。而强谓同。如学成实论者。谓无相灭谛与方等理均。故亦名谤法也。为此大小学人。宜开同异四句

得失门第十二。权实是圣人之观心。真俗为众圣之妙境。上已略明二慧。次广论真俗。真俗之本。若成权实之末。自正故开十二门详其得失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高甜先生

    高甜先生

    她上辈子一定毁灭过银河系,参加超模大赛,居然三个评委跟她有仇?然而这位模特经纪公司的老板“慧眼识珠”签了她,还要当她的“贴身经纪人”?并要求她两年内迈入西方顶尖时尚圈?!进行魔鬼式集训,被老板挑剔看不到性感二字,那她就只好……跳个广场舞再来了!逐梦之旅披荆斩棘、血泪横飞,她一路开挂,成就时尚荣耀。可是,高冷老板谈起恋爱来,甜到掉牙怎么办?在线等,急!此刻,她只想醉倒在方甜甜的酒窝里。
  • 半糖主义

    半糖主义

    猫街一家小小的甜品店,“半糖主义”,见证了帅气甜品师宇文宸的成长,也见证了他与夏半糖的相遇相知。四年一次的甜品盛宴,“甜蜜度厦甜品大赛”,实现了大家的梦想,也实现了甜蜜度夏的诺言。好了上面都是废话这本书其实是裹着糖衣的校园都市霸道总裁爱上我治愈言情小说内含各种各样甜品炮弹轰炸你的夏天吃货必看就这样。
  • 超能相师

    超能相师

    被老道士收养的江凡,为寻父亲勇闯都市,靠相师技能实力征服众人,协助警察破奇案,逆天写传奇。
  • 呆萌青梅,妖孽竹马太腹黑

    呆萌青梅,妖孽竹马太腹黑

    【全文免费】“顾依依,那个男人是谁?”韩逸晨一脸愤怒的说。“他是谁,关你什么事”顾依依淡定的说道,明显不知某人已经黑了脸。韩逸晨猛地把顾依依弄在怀里,吻了起来。【书友群:108728397】
  • 杏花林深时见你

    杏花林深时见你

    陆可卿万万没想到,自己偶然在林中救下的男人居然是传说中那个暴躁恐怖,阴晴不定的平王。确实挺恐怖的,因为一个大男人天天喊你——“卿卿,我腿又疼啦!”某卿:痛死你丫的“卿卿,我想喝水!”某卿:渴死你丫的“卿卿,我饿啦!”某卿:饿死你丫的“卿卿…我可以亲亲你吗?〃?〃”某卿:“滚!亲你妈去吧!”可这么一个无赖讨嫌的人,当陆可卿陷入泥潭时,却从天而来。一袭红衣,手拿凤冠霞帔,轻语道:“卿卿,我来娶你过门了。”那天,金光照耀在他身上,陆可卿看见了她的天神。既而羽帝崩,天京乱,平王观天下大势救国于危难。“卿卿,京城早已不太平了,作为皇亲我必须平定这场叛乱。你往江南去吧,花开之时我便来寻你。”可杏花再次开了,故人又何时归呢?陆可卿:杏花开了,你来了。林深:林深时见鹿,林深时见你。
  • 薄情冷帝也深情

    薄情冷帝也深情

    她为他付出了生命,他悲痛欲绝,从此没有所谓温柔,一脸冷漠,不近女色,遇见她,他把她霸占,把她当成了她,自欺欺人原来她还活着。单纯如她,她自以为他是真心爱他,于是欣然接受。他对她万般愧疚,把爱都加倍给了她。当她知道,这原来原来是一场骗局,她只是代替品,她撕心裂肺哭了。他尽力把她留在身边,他说她失忆了,彻底想把她变成她,原来他们是相爱的,原来……原来什么?她哭了,薄总,你不懂什么是爱就别招惹我,我不是你的代替品。他死活不愿意,不舍放手,最后还是在她威逼之下放手。她如释负重离开,却阵阵心痛,难道是爱了吗?她重拾记忆了,五年了,原来我也是爱你的。这次,换我追你,我,你还要吗?好吧,只要是你,我都要!
  • 伴魂之活见鬼

    伴魂之活见鬼

    我因为身中奇毒,被迫去昆仑山死亡谷寻找蓝雪莲。我突然发现,来谷中的人,不止是我们一伙,两伙,这些人,都疯了吗?当一伙正常人遇见一批批疯子时,为了活命,不得不跟着疯起来。血太岁里寄生着什么东西?明明是个小偷,如何就成了我的道士师傅?人死不可以复生,为什么在地狱之门前的丛林里,我和我的同伴屡屡见到那些明明死去的人?鬼话?磁场?最终,地狱之门打开,这不是传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面临的将会是什么……
  • 萌娘刀塔异闻录

    萌娘刀塔异闻录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言一之二三、.....
  • 繁星四水

    繁星四水

    [短篇][原创]很多年以后,你回头之时会发现,当年踩着你影子的那个人不在了。
  • 物理系超神

    物理系超神

    这是一个诡异的世界……夜夜笙歌的城市,角落里邪异肆虐。一派祥和的人间,实际上大厦将倾。绝望中,唐明觉醒挂件系统,收集气血,强化武功。为了活下去,也为了自己的家人。唐明要靠一介肉身,踏碎妖山怪海,物理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