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10900000016

第16章 魏延之乱

正史上从未明确魏延存有反意之说。《三国演义》描写到新野大撤退时,经襄阳,刘琮不开城门,魏延拔刀,挺身相助,章 章 诸葛亮死后,他还真是反了。烧绝栈道,引兵拦路,其实,不过是领导人死后权力再分配的矛盾,引发起的一场内乱而已。历史通常都是章 因为诸葛亮信任并授以锦囊妙计的杨仪,倒确是有过投魏的打算。《三国志》载他而后说过的一段话:"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他因章 在中国历代的政权机构中,章 因此,如果认为魏延要是真怀一份反心的话,完全可以仿效夏侯霸,举军投降,章 孔明一生,从公元207年隆中决策,到公元234年死于五丈原,长达27年间主持国政,竟没有发现一个值得信任的接班人,眼高如此,挑剔如此,也是够悲哀的。

章 诸葛亮实在太忌畏他了,六出祁山的失败,更证明了魏延的子午谷迳取两京的战略计划之否定,不作任何考虑,便胎死腹中,是没有道理的。据《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本意是要连魏延,一并烧死在上方谷里的,所以评章 所以,诸葛亮怕自己死后,魏延旧话重提,更怕他万一成功,章 魏延之乱,纯系诸葛亮所致,章 吴大帝的晚年

所谓金陵王气,恐怕是始自章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主孙权自京口(镇江)徙治秣陵,翌年筑石头城,称建业;黄龙元年(229年)又自武昌徙都于此,开始南京为六朝古都的第一朝。

在三国魏蜀吴三主中,曹操没当过一天皇帝,刘备只可怜巴巴地过了两年皇帝瘾,倒是孙权在南京,当了二十三年皇帝。

孙权在三国领袖人物中,死在曹操、刘备、诸葛亮以后,享年七十一岁。较之曹操六十六岁卒,刘备六十三岁卒,诸葛亮五十四岁卒,是活得最长久者。比起曹丕死时四十岁的短命,曹睿三十六岁的夭亡,简直无法比拟的了。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从他的章 曹操有一次情不自禁的赞美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概由于孙权的身体相貌,体魄精神,要强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才说出章 但无论怎样长寿,总有大驾归天,也就是"死"的一天。孙权到了面对死亡,必须考虑后事的时候,他可以信托的周瑜、鲁肃、黄盖、张昭等人,已先他而逝。章 因此他不像刘备,有一个完全可以信赖,可以托孤的诸葛亮,放心而去见他的关羽、张飞贤弟。也不像曹操,儿子曹丕早已经羽翼丰满,留下的顾命大臣,如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也足可以闭上眼睛。孙权在死了太子登,废了太子和以后,眼看要接位的太子亮才九岁,实在太幼小了些,只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并不太想托付的诸葛恪了。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吴国的大将军陆逊,当着诸葛恪的面就批评过章 因为在封建社会里,章 陈寿的《三国志》在《孙权传》末尾的评语,是章 孙权早年在他接其兄孙策的班后,处于魏、蜀两雄之间,独保江东一隅。特别在吴、魏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吴、蜀彝陵之战,以及南拓交趾,开土辟疆,都表现出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高龄皇帝执政到晚期,除极少数英明者外,大半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章 接着他提到了孙权:"吴大帝废太子和,杀爱子鲁王霸。唐高祖以秦王之故,两子十孙同日并命,不得已而禅位,其方寸为如何?然则五君虽有崇高之位,享耄耋之寿,竟何益哉!"

衰老是生理现象,中国的皇帝,由于性特权的原因,纵欲伤身,更促使器官的老化过程加速,于是无法像风华正茂时那样日理万机,圣躬睿智,也无法像初登大位时那样掌握情况,了解实际。而所有老年皇帝最容易有的功名欲,树碑欲,宠幸欲,接受阿谀奉承,万岁万万岁欲,便特别的强烈。章 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一位统治者的死,必定面临着权力再分配的一番厮杀,统治的时间愈久,播种的苦果愈多,厮杀得也愈残酷,而且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方能定局。

"及臻末年,弥以滋甚。"《三国志》章 孙权自公元229年即皇帝位后,迁都建业;公元230年,不听谏阻,派甲士万人渡海,求夷州、澶州不毛之岛,追求功业;公元233年与辽东公孙渊通好,企图联盟反魏,结果事与愿违。然后,又不顾国力,频繁向魏发起进攻。从章 由于魏、蜀持续近十年的战争,江东暂处局外,又加之有长江天险,和陆逊等将帅主军,孙权得以偏安一隅。于是,他活着的时候,章 他当然并不想章 孙权自己也是非常明白的,他说过:"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但他统治的章 伟人的影子

民间有句谚语,叫做"西蜀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常用以讽刺那些突然走到生活的舞台中央,当上了大角色的小人物。

三国后期,等到廖化上场,诸葛亮治下的西蜀,确实是强弩之末,像样的,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已经再物色不到了。章 于是,姜维就继承丞相的遗志,继续一而再,再而三地北伐中原。

其实廖化章 但诸葛亮将兵书传给姜维,多少也是看中他能延续自己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北伐路线的坚定意志上。章 所以,一个伟人,便是一个时代。当章 对于西蜀来讲,诸葛亮的时代,随着他的去世已经结束。如果看不到魏蜀吴三国的变化,持续兴兵伐魏,继承诸葛亮的衣钵,做妄想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那就是在自取灭亡了。

当时魏国由于内部纷争,无力进攻,吴国由于权力更迭,自顾不暇,而蜀国由于长期征战,兵疲民穷。在章 谯周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谏阻过北伐,现在又著《仇国论》,就是要改变章 对于诸葛亮的过高评价,有识之士的看法,从来是和《三国演义》的推崇一直存有歧见的。若从实践来看,从他的决策,到他的治绩,到他的用人,到他的北伐,到他对于手下名将魏延的嫉妒情结,章 应该说,诸葛亮作为一个极有才能的政治家,是毫无疑义的,但作为一个极有才能的军事家,就值得商榷了。他事实上并未打过大仗,有名的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他当时在场也是一个盟军方面的观察员而已。他本人,除了七擒孟获外,也没有打过太大的胜仗,因此说他是一个理论大于实践的军事家,比较符合他的实际。

所以,他和马谡在兵法上特别谈得来,都是习惯于脱离实际的沙盘作业,执拗于本本主义的共同心声。后来,街亭失守,马谡砍了头,孔明挥泪的同时,竟无一点自省,章 其实,他刚出山时,魏、吴尚不成气候,汉末大乱犹未定局之际,正是大展身手的机会。此其时也,诸侯蜂起,谋士如云,君择臣,臣亦择主,章 但孔明所确立的建国大纲,正如崔浩所论,龟缩到四川盆地,实在不很可取,然后就是频繁发动北伐,十余年,未建寸土之功,却耗尽了蜀国的实力。阿斗是个一代更不如一代的皇帝,哪有更改相父策略的胆量,连对北伐提个意见,还给驳了回来。阿斗当皇帝以后,独有章 有的伟人的悲剧,止于他死而止;有的伟人的悲剧,如果像影子似的总不消失的话,势必会阻滞历史滚动的车轮,而造成更严重的不幸后果。所以,当蜀国有人意识到章 蜀事之败,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是不能辞其咎的,但章 宫廷的血腥

在《三国演义》中,公元200年曹操因衣带诏杀董承、王子服,诛董妃;公元254年司马师仍因衣带诏杀夏侯玄、张缉,诛张皇后,故事情节一样,人物身份一样,场景地点也一样,只不过时间相差半个世纪罢了。

章 公元254年,魏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紧跟着,公元258年,吴孙?如法炮制,废孙亮,立孙休。大臣擅自决定皇帝的去留,在封建社会里,是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只有董卓才干得出来。所以,汉献帝衣带诏事发以后,甚至还发生过伏后事件,曹操也不敢轻易把献帝废掉。司马懿对于曹爽专权,曹芳暗弱,也未对章 同年,九月称帝的孙休,十二月就把扶他上台的孙?杀了,并诛三族。公元260年5月,被司马师选中为帝的曹髦,杀司马昭不成,反而因此受害。虽然一则成功,一则失败,但实际也是一种连锁反应。当然,曹髦敢于发难,受孙休杀臣成功的启发,才敢贸然行事,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在社会现象中,类似相同的历史,常常不期然地重演,蔚然成风,不是什么怪异。章 章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仓皇辞庙"的君王,命运或者下场,大抵是相同的,甚至到了已无断头台的近代。东方社会里仍然由于缺乏最起码的民主程序,因此,某个领袖人物的政治生涯,一旦突然非正常的终结,与生命的死亡,人身的消灭,实际上等于是一回事。

在中国超稳定的统治结构中,任何变化,都只能是表面的,换汤不换药的。一个新上来的主子,与下台主子的区别,就在于坐在金銮殿上的面孔的不同罢了,实质体制是不会作大的改动的。因此,所谓的改朝换代,只是权力层面上的人事更迭,而对于不变的制度,并无触动。所以,章 鞭子是第一位的,至于拿鞭子的手,换来换去,对于挨打的屁股来讲,是无关紧要的。

换汤而不换药,章 历史章 人是感情的动物,世界上一切人类的活动,无不是由于人类感情所催发而生成的。所以,爱的感情,是一种促进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恨的感情,同样也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恨,是人性恶的一种强烈表现形式,正如爱是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的感情的流露一样。恨所体现出来的种种乖戾悖谬,阴刻卑劣,残忍险毒,暴虐严酷,一直到杀人越货,伤天害理,疯狂报复,人性丧失。是由于人类先天的从物质到精神的占有欲望,和几乎属于本能的排斥异己的垄断心理,与后天的社会不公正,人类不平等以及正义、邪恶、良知、罪行等外部环境所产生的严重冲突,而使心理失去平衡的状态下逐步形成的。

作为统治阶层的人物,上至帝王、宗室、后妃、储子,下至将相、官僚、吏属、衙役,章 由于恶,在章 正因为章 所谓乱世出英雄,并不是上天安排,英雄多生于乱世,而是乱世能创造更多的磨炼机会,以及可以脱颖而出的机遇。太平盛世,按部就班,长幼有序,循规蹈矩,英雄就不大容易找到用武之地,无用武之地,也就显不出盖世英雄。所以,由治到乱,或者由乱到治的过程,总是人才辈出的时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三国章 自黄巾起事,天下大乱,于是干戈四起,烽火不止,此其时也,诸侯蜂拥而动,豪杰不安于位,正是风云变幻,群英际会的良机。董卓跋扈,吕布骁勇;曹操枭雄,刘备韬晦;袁氏兄弟,逐鹿中原;荆州刘表,举足轻重;江东孙氏,虎踞龙蟠;诸葛孔明,定计三分,俱是不可一世的领袖人物。乃至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鲁肃、周瑜、吕蒙、程普,张辽、乐进、于禁、许褚等武将,到徐庶、庞统、法正、谯周,荀?、荀攸、贾诩、郭嘉,张昭、顾雍、诸葛瑾等文臣,称得上人才济济,群星璀璨,才演出了精彩千古的三国英雄会。

等到魏、吴、蜀立国称帝以后,基本步入正轨,虽然还有司马懿、陆逊、魏延章 章 所以,《三国演义》章 因为中国人有记载历史的悠久文化,也有演义历史的古老传统。章 章 爱和恨的感情,构成了历史,遂像一面镜子,供后人借鉴。

甚至到结束章 三千弱水,取一瓢饮,章 三国的人口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王朝标明为"末"的时期,都是老百姓饱受痛苦的灾难岁月。汉末三国时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无不如此。

一棵大树的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内部的逐渐败朽。而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通常倒都是内因在起催死的作用,东汉末年,就是章 凡分裂,必定有战争,凡战争,必定要死人。据钱穆《国史大纲》:"蜀亡时,户,280,000,口,940,000.内带甲将士102,000,占全数九之一。吴亡时,户,530,000,口,2,300,000.内兵230,000,占全数十之一,吏32,000,后宫5,000.魏,平蜀时,户,663,423,口,4,432,881.三国合计约得,户,1,473,423,口,7,672,881."钱穆说,"就全史(指中国全部历史)而言,户口莫少于是时。大体当盛汉南阳、汝南两郡之数。三国晚季如此,其大乱方炽时可想。"章 曹操在一首题名《蒿里行》的诗中,描写了当时中原一带的悲惨景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公元263年,蜀亡,公元264年,魏亡,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为晋,中原统一,老百姓总算摆脱战争阴影。公元280年,也就是西晋太康元年,吴亡,全国统一。此时全国的总人口数为16,000,000,与现在的上海市、北京市人口相差无几。而在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全国总人口已经达到50,000,000.

章 章 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曹操是真正称得上为文人的一位。他的文章 民国大学者章 对曹操的评价,因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异,低者,视为奸雄,中者,视为枭雄,高者,视为英雄。

《薤露》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章 人们习惯把汉代分为西汉、东汉,就因为其首都地理位置所定。从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时起,到三国时,已有二百多年的经营历史。华宫宏殿,芳园秀苑,繁街闹市,良驷华轩,其规模并不亚于长安的。在晋人张衡的《两京赋》中,对洛阳当年富丽堂皇的盛况,很是赞美不绝的。可东汉末年董卓的章 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野蛮灭绝文明的大倒退,董卓迁都长安而焚洛阳,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次。"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章 黄巾也好,董卓也好,所有来自文明程度较低,物质状况较差的草根阶层,一旦牧民手里赶羊的皮鞭子,换成枪杆子,一旦农民手里耕种的锄把子,换成印把子,对于被他们踩在脚下的城市,是绝不留情的。践踏、破坏、毁灭、焚烧,便是他们发泄仇恨的唯一方式。尤其当他们拥有生杀予夺之权力,作威作福之能量,宣泄性欲之随便,聚敛金银之轻易,那是绝对不会客气,不会谦让的。

每个人的灵魂最隐私处,总是存在着善和恶的碰撞,甚至交战。善控制得住恶,能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善若约束不住恶,必定如癌细胞扩散那样,愈演愈烈。而社会不能抑制不住恶病毒的蔓延,个别人的恶自然要发展为集团性的恶,而集团性的恶又被低智商,低素养,低理性的痞子先锋操控,必然便是一场不可收拾的人间悲剧。

中国文明史的每一次倒退,都是章 无奈苍天

《三国演义》一开头,灵帝建宁二年,温德殿屋梁上掉下一条青蛇,接着大雷大雨,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洛阳地震,海水倒灌。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黑气十余丈,七月,有虹现于玉堂……灵帝慌了,忙问章 东汉王朝衰落的末期,灵帝昏庸,宦官操纵,政治黑暗,浊吏横行,大兴冤狱,民不聊生,灾厄频频,哀鸿遍野。御史们就以冰雹地震,房倒屋坍,狂风海啸,宫殿毁坏等灾异现象,以此证明连老天爷都容忍不了,章 然而,苍天对章 可章 蔡邕与董卓

提到蔡邕的死,必然要涉及两个人,也就是《三国演义》开始时就出现的董卓和王允。章 在非正常死亡的中国文人中间,如果说投江的屈原,算作领衔人物,杀头的蔡邕,也该排在死鬼榜的前列。世事难料,应该杀他,而且精于杀人之道的董卓,没有杀他;不应该杀他,而且说实在也不大精于杀人的王允,却下令将其处死。由此可见,文人要狠起来,有时候比武人更杀气腾腾。

按说,王允和蔡邕有着较多的共同经历,都为反过宦官干政而战斗过,都因为斗不倒阉竖而饱受陷害过,都被迫逃亡在江湖间流浪过,都有一颗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应该能找到一些共同语言。可是,性格上的差异:王允,较偏执,认死理,心胸狭隘;蔡邕,较豁达,不拘泥,思路开阔。王允,只有小圈子的来往,颇冷清;蔡邕则有过往密切的文人朋友,如桥玄,马日?,王朗,卢植,曹操,很热闹。王允,"刚棱疾恶",大概活得比较累;蔡邕,会"大叫欢喜,若对数十人",章 或许章 来了,就放手使用,章 董卓,大老粗,知道自己知识不起来,但不装知识分子,既不到中关村买张假文凭,也不到外国什么野鸡大学混个假学位,更不捣腾一些洋垃圾到国内来装新左派,而是找一个现成的大知识分子,来装点他的门面。开始,蔡邕拒绝了,董卓威胁他:蔡先生,你要不来给我做事,"我力能族人"。什么叫"族",就是满门抄斩。他一下腿软了,雇了一辆牛车,慌不迭地从杞县赶往洛阳报到。牛屁股被鞭子打得皮开肉绽,总算没误期限,战战兢兢地上班以后,想不到颇受重用。居然,章 董卓,作为屠夫,罪该万死,在肚脐上插一支蜡烛,点天灯,是他应得的下场。但是,作为对蔡邕破格相待的上司,没有知识分子的忸怩拿捏,酸文假醋,尽显老粗本色,确是倾心相待,我想,蔡邕作为知遇之人,为章 好!章 其实,王允也很卖力地给董卓当差,"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时董卓留洛阳,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正因为他同样为章 可怜的大师只要求给他留条命,"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王允听都不听,拂袖而去。"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一个在中国做了大官的外国人,实在看不过去,跑去对王允讲:"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奈失人望乎?"王允说:"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受其讪议。"

马日?走出门来,仰天大叹:"王公其不长世乎!"果然,蔡邕被杀以后不久,王允也被董卓余部砍下了脑袋。章 董卓烧?董卓是一个地道的杀人不眨眼的屠夫。他被何进一纸公文招来东都洛阳,就注定章 在当时的军阀混战中,山东诸侯对于董卓来说,还是不可轻视的敌对力量。所以,李儒建议迁都洛阳,留一块骨头让那些诸侯们争夺,自己远避到长安去。章 董卓火烧?等到孙坚逼进洛阳时,"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连后来曹操提起此事,还感伤不已的。"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东汉一国之都,蔚然王气的洛阳,只残留数百户人家,岂不哀哉!

恶是一种很容易流行起来的社会病,尤其在一种官方提倡的情势下,所谓"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恶就变得不可遏止,益发猖獗。希特勒统治的第三帝国时期,对于犹太人,从开始的歧视、迫害、虐杀,后来演变到集中营、焚尸炉,到成千上万的大屠杀,到灭绝整个民族的法西斯兽行,参与种族灭绝的刽子手,固然是那些罪恶滔天的战争罪犯,穷凶极恶的党卫军。但德意志民族就不负一点责任吗?那些被鼓噪起来的群众,那些狂热蜂拥的青年,那些向犹太人的铺子扔石头,砸玻璃的居民,那些检举密报,给涂上黄星的犹太人施虐的街坊,不也起到大屠杀的帮凶作用吗?

当整个社会处于恶的流行病中,并不特别具有恶棍性质的普通人,也难免要受到传染的一面。如果大家都清醒,董卓一个人是烧不掉洛阳的,以此类推的话,许多付出沉痛代价的后果,那么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同类推荐
  • 我们忧伤的身体

    我们忧伤的身体

    本书是一部思考身体的散文集,以《相逢》开篇,以《告别》结束,暗示了人生的过程。本书以人体的器官为叙述的切入点,以身体为触角引向生命意识的内核,叙说的不仅是作者个人隐秘的内心体验,更是关乎爱情、亲情、疾病、时间、生存与死亡的思考。身体是时间的容器,不仅承载着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承载着每一个人生命体验中的喜悦、快乐与隐痛、悲凉,作者以忧伤如歌的文字一一复活了曾经淡忘在人们记忆深处的鲜活的生命体验。
  •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精选散文作品,部分内容首次在大陆出版。本书内容由作者亲自编排,依据宋词词调分类方式,将文章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部分。短文唯美动人,长文气势雄浑,篇篇精致。张晓风将对生活的热爱赋在优美的言辞中,你能读到女子柔情、家国情怀、国学典故与普世仁爱。愿在本书中你能得到向上的力量。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陆耀东先生的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由陆门弟子共同完成,包括陆老从教多年的众多学生,有何锡章,昌切,马俊山,张中良、吴投文,萧映,宋剑华,尚小京等学人,他们追述师门情谊,阐发陆老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可以说本书体现了以陆老为中心的新一代文学研究人对学术的追求。
  • 帕拉新语

    帕拉新语

    帕拉庄园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贵族庄园,位于江孜县班觉伦布村。曲宗是班觉伦布村走出的几十位大学生之一,正在青海民族大学读大三。
热门推荐
  • 三国之超级巅峰召唤

    三国之超级巅峰召唤

    臧昊携超级巅峰召唤系统穿越汉末,华夏5000年群英任我召唤,供我调遣。统兵有岳飞韩信袁崇焕,斗将有罗成冉闵李存孝,李斯王猛张居正为我巩固后方,张良赵普诸葛亮为我出谋划策。咦?这个平衡系统是什么鬼就知道一统天下没那么简单,但也不能这么坑吧。
  • 朱颜仙劫

    朱颜仙劫

    她因为一场意外,被毁了容颜,附身至修真界青云宗小竹峰的一个女弟子身上。继承前世被毁掉的容颜的她,只能在浣衣院洗衣,过着杂役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青云宗少宗主炼药需要选一个小药童....前世在医学院读书经历的她终于开始翻身....
  • 鸩宠

    鸩宠

    误闯美男禁地结果会怎样?吃尽豆腐,占尽便宜,吃过抹嘴就跑呗!她心狠手辣,杀伐果断,爱钱如命。他霸道变态,腹黑无情,却爱她如命。她怼上他,颠翻这片大陆。她说,什么都能商量,唯独金钱不能。他说,挡她财路者,皆杀无赦!她怒道:“待我凤御九天,必然搅他个天翻地复。”
  • 另一朵玫瑰

    另一朵玫瑰

    她运气好,一早就逃出生天,我运气差,最后沦落欢场。这是命,我不信命,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认命。你从来没有说过你爱我,可是这有什么紧要呢?我也没有说过啊,所以我们扯平了,谁也不欠谁!
  • 帝国时代之开局一个农民

    帝国时代之开局一个农民

    意外穿越到帝国时代的世界,但是开局却只有一个农民,而且野狼环绕,危机重重……为了生存,王轩昂斩野狼,建兵营,找矿源……终于是不断壮大,生产许多人口。但是随着系统的第一个任务发布,他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 tfboys之源来我凯始玺欢你

    tfboys之源来我凯始玺欢你

    因为一次见面他爱上了她,她也爱上了他。。他为了她打破了不早恋的誓言。。他们也爱上了她的两个闺蜜。。他萌;他帅;他酷;他们的爱情遇到了种种挫折,有情人终成眷属吗?上天会成全他们吗?他们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是会在一起甜蜜的度过一生呢,还是会痛苦的度过一生呢?(本文章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喜欢勿喷)
  • 锁龙阁

    锁龙阁

    刚从迷失自我中走出来的天才少年,又遭受了最亲密伙伴的背叛。为了解开盒子里的秘密,二人斗智斗勇。在一次次的交手中,他们发现原来盒子里……
  • 草莓香烟嗓

    草莓香烟嗓

    淡淡的草莓味,和独特的香烟味,只是一切回不到当初,我多么希望,你还是记忆里的那种样子,要不然我就不用再思念了。
  • 我有无数选择

    我有无数选择

    萧毅觉醒了神级选择系统,每次选择都能获得一项奖励。从此人生改写。游戏超神,体育超神,战力超神,演技超神,酒量超神,无限超神。虽然低调是一种美德,但实力不允许啊!
  • 一世倾城:腹黑王爷千面妃

    一世倾城:腹黑王爷千面妃

    某女问:“你喜欢猫还是狗?”靠近~~“猫”“喵~~~”把某女脸一把挥开“死开,本王不需要这么大的猫,养不起”某女问:“爱或者不爱给我一个字的答复”“不爱”“一个字的答复好吗!!重来!!!”某男扶额。某女问:“你能模仿下啄木鸟吗”“怎么模仿”“就拿我的脸当树”某男额头直跳。紫凌痕,万花丛中过却叶不沾身,心狠手辣,独独对她死皮赖脸,毫无下限。月浅芯,肌肤胜雪眉目如画。16岁那年,在调戏完某男后一走了之,毫无音讯。两年后,强势归来,风华绝代,身边美男环绕,却独独对他情有独钟。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