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41100000031

第31章 进攻战斗

进攻是赢得战争最直接的手段。美军认为,进攻是战争的决定性行动样式。进攻行动的目的是夺取、保持和利用主动权以决定性地击败敌人。中国古代的孙子亦称:“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又曰:“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本节通过美军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的城镇地进攻战斗来讲述进攻战斗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第二次费卢杰之战

(一)作战背景

费卢杰市位于伊拉克安巴尔省,在首都巴格达以西约69千米处,是连接巴格达、拉马迪和约旦的重要交通枢纽。2003年时全城总人口约为35万,大约95%的居民是逊尼派穆斯林。该市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3千米,幼发拉底河位于城西南方向,河上一南一北横跨两座大桥,北桥的东端与城区相连,西端是费卢杰综合医院;南桥与贯穿全城的一条高速公路(10号公路)相连;城内有纵横交叉的2条公路和横贯市区的铁路,东西主干道将该城分成南北两部分。城东是一片工业区;城北有一个火车站和一条铁路线;市中心是名为纳兹扎区的原费卢杰旧城;全城有超过200座清真寺,因此费卢杰又被称为“清真寺之城”。该市布局杂乱,街道密集狭窄,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互相混杂,房屋通常由砖块和石灰砌成,每间房子都有多个出入口,且相互之间紧密相连,是进行城市巷战的理想场所。在萨达姆统治时期,该市居民是萨达姆的坚定支持者,不少复兴社会党高官都在费卢杰起家;也因此费卢杰居民在萨达姆时期享有不少特权待遇,城内的基础设施也比很多其他伊拉克城市完善。在费卢杰城外还有专为复兴社会党高官度假而建的宫殿,名为“梦幻大陆”。

在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的最初,该城民众对美军是持支持态度的,但之后美军一连串的滥杀无辜的行为引起民众强烈不满,抵抗运动随之兴起,周边国家的反美势力乘机渗入,与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在城内集结,费卢杰逐渐成为反美武装的大本营和伊拉克抵抗运动的一面旗帜。

而美军在此的驻防部队频繁调换使得美军一直没有对费卢杰形成有效控制。

2004年3月24日,美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接替了第82空降师负责费卢杰的防务。在之后的10天内,美军遭到数次袭击,造成7名陆战队员死亡。3月31日,一向在费卢杰飞扬跋扈的美国黑水保安公司4名工作人员被反美武装射杀,随后被游街、碎尸,并将尸体悬挂在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北桥上示众(北桥因此也被称为黑水桥)。此举与1993年摩加迪沙美军被部落武装暴尸一样,引发了美国国内民众强烈不满。美国政府因此得到了一个极好的动武借口,他们认为一旦“平定”了逊尼派占据的费卢杰和镇压了什叶派领袖萨德尔,即可在伊拉克消灭有组织的抵抗。

4月4日晚,4000余名美海军陆战队和2个伊拉克营包围费卢杰开始了“警示行动”。4月5日,美军首先以少量特种部队进城,随后2500名陆战队员在坦克、装甲车辆的支援下入城,激战当即打响。战至4月28日,美军仅控制了25%的地区,而由于美军惨无人道的“兽军行为”——对平民不加识别的攻击造成了约600人的死亡,被费卢杰反美武装漂亮地打出一张宣传牌,通过网络、媒体等广泛报道,美军受到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加上伊拉克管理委员会、逊尼派政治人士的强烈反对及什叶派军阀萨德尔的麦赫迪军在纳杰夫、萨德尔城等地向美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并公开表示支持费卢杰的武装分子等因素。4月29日,美军在各种压力下撤回费卢杰郊区,把城市移交给当地的前伊拉克退伍士兵和前萨达姆政府官员组成的“费卢杰旅”。然而在此之后零星的冲突从未停止,至第二次费卢杰之战前,美军在此阵亡的人数已超过300人。

9月,由于“费卢杰旅”受到反美武装的严重渗透,该旅完全溃散,大部美式装备落入反美武装手中,费卢杰成了名副其实的“抵抗之都”。10月31日,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宣布:“和平解决费卢杰问题的大门正在逐渐关闭。伊拉克武装部队及美军将使用武力收回费卢杰。”

(二)作战准备

1.美军方面

实际上,美军从未放弃过用武力夺取费卢杰,在第一次费卢杰之战后不久就开始了情报搜集活动以为下次进攻做准备。军事斗争,情报先行,美军对情报工作向来极为重视,为达成美军所追求的“单向透明”,美军使用侦察卫星、侦察机、无人机、电子监听和特种兵抵近侦察和火力侦察,向城中投放60名伊拉克特种兵,利用伊拉克民族矛盾和宗教派系矛盾发展“线人”、收买“伊奸”等多种方法手段,基本掌握了城内地形和反美武装的防御部署。可以看到,美军对情报的重视程度,这是作战行动胜利的最有力保障,孙子曰:“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即是在讲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就是指在没有得到敌人军情的情况下不要盲目进攻,在情报的基础上有针对地部署才是取胜之道。

在此基础上美军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心在对费卢杰实施封锁的基础上,以城南和城东为佯攻方向,集中绝对优势力量从城西和城北两个方向实施两翼向心攻击,分割包围反美武装,层层推进、逐个围歼,夺取对费卢杰的控制权。曹操曾说:“因敌形而立胜。”就是指一定要根据所获的敌人情报来拟定作战方案。

在这个决心定下后,美军开始调集作战力量,共计有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部队、陆军第1骑兵师和陆军第1步兵师1.2万人及伊拉克部队约2500人。其作战部署为:攻击部队编成2个团战斗群;第1团战斗群由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1团3营、第5团3营、陆军第1骑兵师第3旅第7骑兵团2营编成,主要任务是清剿西半部的敌人;第7团战斗群由海军陆战队第2师第8团1营、第3陆战师第3团1营、陆军第1步兵师第2步兵团2营编成,主要任务是清剿东半部的敌人;伊拉克部队混编进2个团战斗群;第1骑兵师第2旅则担任后卫,以阻断反美武装可能的增援和逃脱。可以看到,美军吸取了第一次费卢杰之战失败的教训,集结了绝对优势兵力。其实第一次费卢杰之战美军的兵力也是占优势的,美、伊军约5000人,而反美武装才2000—3000人,将近2:1的比例,只是美军规定,必须在选定的方向上集中占压倒优势的兵力(3:1—6:1),第一次费卢杰之战明显没达到规定要求,所以这次大量增兵,和反美武装的对比基本达到了3:1.这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来了,当美军没能集结压倒性的优势之情况下,其官兵不会打仗,平时演训都是按照这个比例演练的,一旦得到的支援达不到,美军的战斗力就大大下降了。

最后,美军还吸取了上次被反美武装利用平民打出宣传牌的教训,展开了强力的宣传战,呼吁费卢杰的居民暂时离开城市,同时还采取断水、断电、断气等手段,硬软两手逼迫居民离开,使得在开战前大约75%的居民离开了城市。这种宣传战以及文化战、思想战、经济战等非硬杀伤战争手段也是美国人非常重视的,其能量其实远比美军表面的硬杀伤力更可怕。

2.反美武装方面

反美武装中的大部分人都有着“如果不能获胜,就要在战斗中成为烈士”的信念,然而正是这条信念决定了费卢杰之战必将以反美武装惨败而告终。在逊尼派武装力量看来,放弃自己的圣城就是对先知的亵渎。而在扎卡维等人眼里,针对美军大兵压境的现状,反美武装最好的战略是撤出费卢杰,可惜那些固执而又狂热的伊拉克人固然有为信念牺牲的精神却不懂得游击战争的真谛。毛泽东所说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就是游击战的最佳指导原则,留下来硬拼只是无谓的牺牲,应该保存有生力量,利用美军逼迫居民离城的契机,混在居民中潜出城外,把一座空城留给美军,当美军宣布胜利占领费卢杰时,抓住机会以多个战斗小组同时发动的形式袭击美军单兵或少量部队或在美军后勤保障部队营地制造爆炸事件等,打击美军的嚣张气焰,美军所谓的“占领了费卢杰”的宣布就会成为一个大笑话;或者,暂时避居他地活动,当费卢杰的美军大部队离开后再卷土杀回。正所谓,你可以在地面上占领这个城市,但你永远也不能占领这个城市的地下世界。

费卢杰城内的反美武装分为伊斯兰逊尼派、前政府官员、前军人、“基地”组织、国外雇佣军等多种势力,互相之间并无统属关系,而且互相间又多有矛盾,虽然面对外敌能一致对抗,但还是很难形成统一的指挥。在现代战争中没有统一的指挥就意味着没有凝聚的战斗力,可以说,美军的战斗力是各部队战力相加还能得到加成,1+1>2;反美武装其实是1+1<2.

“基地”组织的三号人物扎卡维以及加纳比、沙迪德等很多主要头目带了2000多人在美军开始进攻前就混在居民中离开了费卢杰,看来他们并不赞成这样自杀式的防御,而留下的2000多人都决心与城市共存亡。他们在城内构筑了大量的工事和阵地,在交通要道都设置路障、汽车炸弹和简易爆炸装置,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设置了炸弹和饵雷,狙击手布置在屋顶,城中主干道东西两侧的建筑物窗口都用混凝土和沙包封住,防御工事之间有大量的掩体、壕沟和地道相连接,并且还充分利用了清真寺这一宗教场所,把很多清真寺变成了狙击点、指挥中心和医务站,企图使美军在攻击时投鼠忌器。同时他们在城北库尔德人居住区实施重点防御;另外,他们还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实弹演习。

看起来准备工作做得不错,可是这样子的准备有用吗?至少,那些简易的街垒和房屋是挡不住美军的强大火力的;既然要抵抗,至少要实现防御工事完全地下化,地道不能仅仅与工事和掩体相连接,每个房屋都应该有地道相通,充分利用城市的下水通道,把整个城市都用地道连接起来,形成遍布全城蛛网式的地道体系,比如挖地道时不能直直地挖,要设置无数弯道、陷阱、阻绝壁、防火壁、隔离壁和多重的暗门,似乎反美武装没想到这点。按理“基地”组织在这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在阿富汗的地道设置就很有学问,让美军极为头痛,可能他们内部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争吵上。

(三)作战过程

1.声南击北

11月2日—11月6日,美空军、海军航空兵和炮兵对费卢杰城内的反美武装展开了高强度的空袭和炮击,这些打击行动的重点区域是费卢杰的城南。同时为配合空军行动,4日,美海军陆战队还对城东南部实施了佯攻,摧毁了一些反美武装的据点。5日,美军地面部队及伊拉克“伪军”在费卢杰城南大量集结,制造出要在城南大举进攻的架势。截止到6日,美军的这些攻击行动极大地削弱了反美武装的防御能力,并迫使其暴露了防御部署和很多火力点。同日,伊“伪军”亦在美空军支援下对城南的几个打击目标实施了攻击。

美军的这些行动使得反美武装产生误判,认为城南将是美军的主攻方向,因此他们将主力调到城南准备应对美军的进攻。而在伊“伪军”佯攻的6日,在空军和炮兵火力的强力掩护下,美军开始把原来部署在城南的部队秘密调往城北,并在8日前又多次发动数次佯攻以迷惑反美武装。

这个就是战后美军甚为自得的“声南击北”,对这个问题要有三点认识:

一、美军绝不是单纯依靠其优势的装备、技术来作战,如何欺骗敌方,美国人向来非常重视。必须看到,要是反美武装不向城南调动,美军的主攻方向就会摆在城南,所谓的“声东击西”并不是一定要声了东就必须击西,它可以是虚也可以是实,这个就是兵法里的“正奇”变化之道,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黄蓉在看了黄药师和全真七子交手后才悟到,原来“落英神剑掌”并不是她想的那样一定是“三虚一实、五虚一实”,可以招招都变为实招,就是这个道理。

二、对纵深这个词有了一定理解的人肯定会有疑问,费卢杰南北就3千米,3千米的距离部队调动起来是很快的,就算反美武装上了当,要调回去也不是什么问题。那么必须要知道,美国人让你进了城南后就不会让你回城北去,他会设一条隔离线,用他强大的火力实施战场遮断,同理,如果从城南进攻,就不会让你城北的部队过来支援,这个是所谓的“声南击北”战术的配套工程,这点目前我没看到过有任何的访谈录和文章谈及,这个其实是很基本的东西,所以前面说过的反美武装没有遍布全城的地道体系是他们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他们没法用美军看不到、拦不了的方式机动。

三、如前所言,这个看似简单的行动包含了“正奇”变化的深刻道理,但也不必就此高看美军,毕竟只是个小伎俩,中国人早就会了。只是必须从此看到,不要盲目地去学美军提出的什么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空地一体等光彩炫目的概念,美军真正拿手的战法是欺骗,是玩脑子,只能是在技术上追赶美军,在脑子上玩过美军,才能和他一较长短。

2.分割包围、向心突击

11月7日,为彻底孤立费卢杰反美武装,为主力行动创造条件,美军夺取了费卢杰城西两座大桥的控制权,同时伊“伪军”在美军协助下夺取了城西的费卢杰综合医院。这个医院在第一次费卢杰之战中是反美武装的重要宣传窗口,美军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总攻之前首先将其控制。至此,费卢杰城东有英军一个营警戒10号公路,城南有美骑兵第1师第2旅,城北是美军主攻部队,反美武装被彻底孤立、包围。同日,美军一个侦察排进入费卢杰实施了抵近侦察,为总攻做最后的准备。

11月8日上午7时起,美军飞机和火炮进行了长达12小时的火力突击。19时,代号为“幻影愤怒”的军事行动全面展开。在战斗打响前,美军切断了费卢杰全城的电力供应,美军装备了先进的夜视器材,已经不再像朝鲜战场时那样害怕夜战了,反而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主动开展夜战,这也是美军为什么19时发起总攻的原因。在以后的战斗中,美军也是经常利用夜暗条件积极作战,有便宜可占的事情,美国人比谁都积极。

美军首先从城西北角的乔兰区和东北角的阿斯卡里区发起攻击,目的就是要首先切断10公路,阻止反美武装对这条公路的利用。右翼第1团战斗群的任务是攻占乔兰区,率先发起攻击的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5团3营。一开始,这个3营就占领了西北角的一座八层楼房,并利用这个制高点设置重火力。

制高点嘛,不管是什么模式的战斗都是要优先占领的,但反美武装的战法不对。反美武装对建筑物的利用主要是在屋顶、屋内设置狙击手,在屋里藏枪手,利用建筑物抗击;在门后或墙上设诡雷,诱骗美军上当炸美军;在墙边挖蜘蛛洞,通过这个洞绕到攻击的美军侧后开火,等等。

美军呢,使用了“蝰蛇”定向式红外单兵交战和反击系统,可以迅速发现敌方狙击手并在1—10秒内反击,还使用了远程遥控机器人技术、隔墙探人技术、小型无人机等多种侦察手段。在上次费卢杰之战中发挥了作用的反美武装狙击手这次成了美军的活靶子。

美军还在巷战中使用非接触作战,这个战术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就被广泛使用了,该战术是指步兵遭遇了火力较为强大的目标后不进攻,而是后退保持距离,召唤远程火力来摧毁敌方的防御阵地或火力点,这就是所谓的“脱离战术”。在朝鲜战争中的李奇微应该是美军该战术的首先使用者,不过这绝不是美军首创。李奇微前700年,有个叫孛儿只斤·铁木真的人就是这么干的,再往前1000多年安息打罗马那会还有个名字叫做“帕提亚战术”,实际上大部分的游牧民族都会这招。顺便说一句,这个战术在篮球里叫“跑轰战术”,以前的国王队常用。

美军的这个战术有效解决了反美武装的防御工事,发现火力比较强就让飞机炸、大炮轰,让制高点上的重武器打,打完了步兵再上。说穿了,对付这招也很简单,一是不让美军脱离,用近战缠住美军,不过反美武装是做不到的,当年彭德怀开始也是这么做,后来打完第五次战役才发现车轮子肯定比人腿跑得快。二是,你美军脱离我也脱离,往地道里跑,等你美军炸完了,步兵上来了我再进入阵地打你,其实所有军队对付火力准备都是这么干的,一点都不稀奇,不过反美武装地道体系不行,也使不上。其实两种方法的要点都在于有极好的隐蔽能力。如果有蜘蛛网式的地道加上坚固的地下工事倒能让美军吃上几个亏,同时还得注意必须在100秒内撤出阵地或楼房,美军认为从召唤火力到第一波打击到达,如果在100秒内,目标将受毁灭性打击,200秒内只有50%的概率了,超过200秒,则不到10%,一定要在速度上胜过美军才行。说起来这招是现在美军用得最多的,不过这有个前提,就是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和制电磁权。如果无法完全掌握这“两权”,那就要注意,美军是很奸诈的,肯定会采用的一种作战方法就是把你骗出防空力量和战机的可控范围再打你,而不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直接摧毁你的防空力量和压制你的空军。

对付诡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美军也有招,直接让坦克把墙撞开或者直接把门炸掉、把墙炸个洞,这样再进入楼房。可见除了那个蜘蛛洞能达到对美军出其不意的攻击效果,有点用外,其他都没什么用。既然蜘蛛洞有用,为什么不用更高级的形式——挖地道呢?

对于这种高的楼房,自己守不住,丢了会被美军利用的,就炸毁它呗。当然,不是战前炸。房子里不光要有诡雷,更应该在楼层的夹壁里安上炸药,用少量的人员引诱美军,不能多,火力一多美军就召唤空军、炮兵了。在美军进屋清剿前就利用地道跑掉,诡雷会被美军先破坏点,没事,这个是起迷惑作用的,安美军的心,等美军进楼了,就遥控起爆,把整个楼和美军一起炸掉。后面的这种类似的高层建筑或有炸药或没炸药,虚虚实实,让美军搞不清楚,一见高楼就草木皆兵。一句话,决不让美军利用城里的制高点。顺便插一句话,所以未来武器有一个发展趋势是肯定的,就是对地下的攻击能力,现在美军很多炸弹就有这个能力,以后会越来越厉害。

不说了,一栋楼就说了那么多,照这么写,费卢杰几万幢建筑物呢,可以另写本书了。反正反美武装没什么新招出来,老的那些招式都被美军摸透了,都有针对性的部署和措施。既然你没招,战斗对美军来说就成了高危险性的实弹对抗演习了。

随着第5团3营的进攻,在城北外围美军第1团战斗群以陆军第1骑兵师第3旅第7团2营打头,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1团3营和伊“伪军”随后对铁路调度站发起了进攻。该站铁轨周围布有大量的地雷和简易爆炸物,在火炮和空中火力的支援下,美军工兵使用“M58地雷清除线电荷”装置(简称MCLC)进行了敌前排雷,以开辟前进的通路。该装置有一个火箭牵引器,牵引器后拖带一条长100多米的引线,引线上携带有1750磅的C4炸药。美军工程兵在烟幕弹和压制火力的掩护下,冒着武装分子零星的迫击炮弹,开着M113装甲牵引车将装置带进战区后发射火箭,火箭拖带着引线和炸药一起飞向雷场;当其落地后,工程兵便引爆炸药,清除目标区域的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一个MCLC便可清理长100米、宽14米的区域。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美军工兵随后驾驶着M9装甲战斗推土机冲入雷场,引爆残余的地雷。经过一晚的紧急排雷,美军于9日清晨清理出一条通路,坦克和装甲车得以由此拥入市区。

当美军坦克大量拥入市区后,反美武装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本来,按照美军作战条令明确规定陆军不应把坦克投入城市巷战,因为历史上历次城市巷战证明,坦克和装甲车辆在狭小的街区作战,不仅有劲使不上,而且极易遭受来自各个方向的致命打击。然而美军对他们的M1系列坦克尾部加装了用螺栓固定的新型装甲;同时,美军还在坦克、“悍马”车、“斯瑞克”轻型装甲车顶部机枪的位置,安装了透明的装甲机枪防弹护盾系统,以保证M1系列坦克车长开舱指挥和机枪手以准确的火力消灭敌人。本来反美武装的反坦克火力就比较薄弱,火箭弹、迫击炮弹、炸弹打上去只是挠痒痒,在加强的坦克装甲面前更是一筹莫展、毫无办法。整个作战期间美军只有2辆M1系列坦克被击伤,损失可谓微乎其微。

于是在战斗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美军坦克直接加大马力冲向反美武装的街垒,只见反美武装人员一片混乱,后面跟进的步兵乘机大量杀伤敌人。话说媒体整天说伊拉克的抵抗力量是游击队,可是这种打阵地战的游击队倒也真是少见,这样打仗哪有赢的可能啊。

战至11日,右翼美军基本控制了乔兰区。

左翼,美军第7团战斗群的任务是占领东部的阿斯卡里区。相比他们右翼的部队,左翼的进展比较迅速,那是因为第7团战斗群碰到比较难打的目标就围而不打,主力迅速向前发展,这样身后就留下了不少反美武装的火力点。这种战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就使用过,目的就是长驱直入,迅速向市中心发展以求与右翼的第1团战斗群会合。此时效果比伊战期间直扑巴格达要好,那时因为后方留有伊拉克军队,后方保障部队遭到了很多攻击,有了一些损失;而现在反美武装是被困在据点里动不了的,没有威胁美军的能力。

战至9日,美军就基本控制了阿斯卡里区,并且完成了对10号公路的封锁,这条公路反过来成为了美军的补给线。

3.向南进攻,清剿残敌

10日凌晨,第7团战斗群开始向市中心进攻。11日,两个团战斗群会合,美军完成了对费卢杰北部地区的控制,剩余的反美武装纷纷逃往城南。

这时,美军已经把费卢杰很多区的防务移交给了伊拉克“伪军”,我不得不再次提到地道。如果有遍布全城的地道体系,反美武装此时可以迅速向城北渗透,在美军身后开辟“第二战场”,完全有可能以一个突然袭击把北部各区的伊拉克“伪军”打个晕头转向,美军必会大受震动。不过没有,这种空想不提也罢。

11日起,美军对费卢杰南部地区发动最后的攻击,这时的反美武装终于学聪明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躲在房子里,等到美军进屋清剿再袭击美军,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露着个脑袋和美军打阵地战。美军搞不清房屋里的状况只能进屋清剿,这样就有了袭击美军的机会,美军总不能把所有房屋都炸了吧。只是游击、游击,是得动起来打的,这样虽然能造成美军更多的伤亡,可自己也跑不了,只是自杀式的攻击罢了;还有的人弄来伊拉克军装,冒充伊拉克“伪军”靠近美军后再突然袭击,因为以前那种诈降的战术不好使,美军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人只要感觉有危险就先给一枪再说,仅靠诈降无法靠近美军,冒充伊“伪军”后得到的袭击机会是大大增加了,可自己还是跑不了,也只是自杀式攻击。这些新的办法加大了美军的伤亡,可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局势,不过确实给美军的战斗行动带来了困难,战后有证据显示,美军大量使用了白磷弹,甚至还有芥子气、神经毒气和其他燃烧化学物质。也就是说,美军对于很多感到头疼的目标,为了减少自身的人员伤亡,使用了联合国公约禁用的武器。

然而反美武装终于找不到真正有效的手段,这是没有办法的,装备和技术悬殊,刚开始就讲了,只有化整为零离开费卢杰才是上策。13日晚,最后一个清真寺里的人终于选择了投降。16日,美军宣布完全占领了费卢杰,但零星的战斗还在进行,美军依然在付出人员伤亡的代价。直到12月23日,美军以3人阵亡的代价消灭了最后一股反美武装,这是第二次费卢杰之战的最后一战。截止到12月23日,美军总计阵亡82人,伤500多人,伊拉克“伪军”亡8人,伤43人;反美武装方面亡1200人,另有1000多人被俘。

(四)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小结

最终第二次费卢杰之战以美军完胜而告终,不过这不代表美军就是天下无敌的,他们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很多,值得我们研究。

1.军事评论家和分析家认为,第二次费卢杰之战标志着城市巷战开始进入非接触作战阶段。这里面有三点是必须要指出的,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这样的空地一体、全方位突击的全纵深非线性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特点之一。实际上,自有战争起,冷兵器战争、火药武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中,这样的全方位突击就一直存在,和信息化这三个字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之前讲过纵深这个概念,厚纵深的出现有一个原因就是要避免敌方对自己的全纵深打击,不要仅仅以为向后延伸的地域就是纵深,向上一直到太空,向下一直到地下、水下,以及我们看不见的光学、电磁等空间都在纵深之内。这是要讲的第一个,从理论上讲这种一体战的观念不是现在才有的,是战争存在起就有的。

第二个呢,美军的这种作战模式并不是联合作战的高级形式,它的层次很分明,先取得“制信息权”,再把握“制空权”,在破坏了敌方对战场情报获取的能力后再出动飞机,在空中力量基本摧毁或压制敌方后,地面部队才动的,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达成作战体系内各种力量的无缝衔接,其几个力量运用之间是有间隙的,在白起那节就讲过有间隙就可以利用。打个比方说,在面对俄军时,美军就不能像现在这样使用“脱离战术”,地面部队发现俄军后先退,呼叫远程火力来打,不行,会反过来被俄军揍。真正的高级形式的联合作战其各个力量是同时打击敌方,哪怕是强敌对抗,分出胜负也是在一个瞬间,这已经是一体战的一个发展方向,说穿了也没什么,就是协同的精准度要达到完全融合。

第三个呢,城市巷战和游击战的理论必须进一步发展。从数字统计可以看到,在与反美武装主力作战的11月8日到11月15日,美军的阵亡人数才38人;而之后的清剿残敌、小规模冲突的一个月内,美军阵亡44人,反而比大规模作战高。这个是必须要研究的,在正面对抗处于下风时,在美军还无法找到对付游击战的有效手段时,怎么使用精干、快速、小巧的作战力量与美军周旋。

这些都是从理论层面说的。

2.美军高技术装备在战场上的应用向来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凡事有利则有弊。美军现在对技术的依赖非常大,可以说离开了技术很多美军部队就不会打仗了。现在,实际上美军最重视的是“制信息权”,达成战场的“单向透明”,这样打仗很舒服,是每个指挥官都梦想的。19世纪美国人马汉提出了“海权论”,出版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921年意大利的杜黑又出版了《制空权》,明确提出了空权论,这两者的提出都引领了军事的发展,占领了当时的制高点。现在虽然还没有一本论述“制信息权”而成为经典名著的,但各国都认识到“制信息权”是现代战争中新的制高点。

所谓“制信息权”其实强调的是对战场的控制,作为一个作战体系来说,有所谓的“木桶理论”,那么美军最短的板在哪?就是对战场的控制,最强也是最短。美军指挥官现在已经依赖这样的技术来指挥控制,当出现战场屏蔽,他们的应对能力到底有多强?我认为,除了个别的天才,更多的人将不会打仗。这叫功能退化,当某个器官长期不使用后,慢慢地就自然退化了。当“单向透明”消失,“战场迷雾”重新出现,很多美军指挥官将很不适应,他们已经失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指挥控制的能力。想赢美军,这方面的能力一定要强于美军,把美军拖入到他们不适应的条件下作战。

那么,怎么拖他们进去?作为一个作战体系来说,有所谓的“结构破坏理论”。一个体系间会存在无数个节点,破坏其一个,就能影响其整个作战体系能力的发挥,甚至瘫痪其体系。就如一辆宝马,发动机是其最贵的零部件了,可卸掉一个轮胎,这辆宝马一样开不了。怎么拖美军进入“战场迷雾”,就是在某个局部形成对其指挥控制的破坏,以求对该部美军形成局部优势,进而把整个体系吃掉。这就要求必须有极好的隐蔽自己的能力和对美军局部信息权破坏控制的能力以及精通兵法能够拨开“战场迷雾”分析把握战局的能力。

这个是从指挥层面说。

3.从士兵的角度说。

在第二次费卢杰之战中,美空军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其协同水平是世界第一的,这是美军的骄傲,在这就不讲了。这里只讲地面部队。美军动用了他最精锐的地面部队,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两个王牌师骑1师、机步1师的部队。这两个兵种平时的训练要求不一样,在实战中的表现也不一样。第一个,美军在地面作战中还是层层推进的线性作战模式,地面部队全纵深作战的手段无外乎空降、机降,这和我解放军在战争时期拿手的穿插战法是一个道理,这也说明了全纵深作战并不是信息化的产物,向来如此而已。第二个,美海军陆战队士兵的整体素质是强于陆军的,本身选拔的标准就不同,在作战中陆战队的小分队配合作战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敢于也经常使用班排单位的兵力与反美武装作战;陆军的表现要差一点,更依赖于身后的支援火力,常常出现一堆士兵挤在一起,往前一起进,往后一起跑。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懦弱、训练水平低下、战术意识薄弱。在自然界只有弱小者才会挤在一起,凭借群体的力量来抵御外敌,捕食者都是单个行动或小队行动。第三个,那么陆战队是不是就很强?还是拿刚才的数字,清剿阶段,美军阵亡了44人,对手是乌合之众,依然造成了美军如此大的伤亡,可见其单兵作战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更加需要指出的是,美军总共阵亡的82人中,陆战队员为72人,可知在最后阶段作战中乌合之众一样有能力和美军单兵、班抗衡。这就是在美军作战准备中就讲过的那句话,离开了强大的火力优势,美军并不可怕。

至于什么封控不严,致使反美武装头目和大量武装人员逃脱等就不说了。

看完了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军,我们顺便也看下排名第二的俄军。

二、俄格之战

俄罗斯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的表现让世人大跌眼镜,特别是第一次,从此之后北约对俄罗斯小觑之心大起,乘老毛子生病之际对俄步步紧逼,组合拳一套接一套,大有“乘你病要你命”的架势。俄格之战就是恢复元气后的俄罗斯对北约势力的一次强势反击。

自苏联解体,格鲁吉亚独立后,其南奥塞梯自治州、阿布哈兹共和国亦跟着宣布独立,从它们的角度来说也无可厚非,你格鲁吉亚能独立,我们也一样能独立。难道尼姑的脑袋只能你摸,我就摸不得吗?对格鲁吉亚来说,这是分裂国家的严重行为,自然不能答应。多年来,几方武力冲突不断,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背后有俄罗斯撑腰,一直都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格鲁吉亚一直想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无奈实力不济。在进入21世纪后格鲁吉亚加快了倒向北约的步伐,迫切希望加入北约和欧盟,以借助外力对抗俄罗斯。只是北约也精明得很,始终不接受其请求,每次都以其国内局势动荡啊,还有领土问题没解决啊等冠冕堂皇的借口来驳回。肯定驳回啊,在那个时候北约在背后捣鼓,用各种手段来支持格鲁吉亚对抗俄罗斯才是正经的,让你格鲁吉亚成为正式成员国就不符合其利益了,你成了我的小伙计我就得明着为你出头,从幕后走到台前,这就不行了。

对于北约的态度,其实格鲁吉亚方面是没怎么搞清楚的,它们以为北约为其提供援助,帮助其训练军队,这样那样的支持和许诺,都表明北约是站在它们背后的有力支柱。狐狸敢嚣张那是因为背后有老虎,格鲁吉亚就认为它背后的老虎会帮忙。加上它们的萨卡什维利是个标准的西方狗腿子,只看西方主子的眼色行事,在得到西方主子的一些口头承诺后,不顾动用武力是完全不符合格鲁吉亚这么个弹丸小国、军事弱国的根本利益的事实,悍然决定用武力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

格军的企图和部署是:在南奥塞梯方向,在空军支援下,以第1步兵旅和第3、第4两个步兵旅的部分兵力,以茨欣瓦利为主要突击方向,之后向西北和东北发展进攻,占领南奥塞梯全境;同时以特种作战旅部分兵力进至扎瓦地区,切断罗格斯隧道,阻止俄军进入。在阿布哈兹方向,以第2、第5步兵旅和第3步兵旅部分兵力,以加利至苏呼米为主要突击方向;在科尔多河谷上游至苏呼米方向使用部分兵力切断克鲁霍尔斯基通道至苏呼米通道,阻止俄军进入;使用部分兵力在海军配合下对苏呼米实施登陆作战。在夺取苏呼米后,进而夺取阿布哈兹全境。

2008年8月7日午夜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突然发起攻击,而8月8日正是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2007年10月31日中国在联合国提出了《奥林匹克休战协议》,世界上有186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协议,格鲁吉亚也是其中之一。很明显格鲁吉亚选在这个时候开战是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趁着世界舆论的焦点以及各国政要都在北京,趁人不注意打个速战速决,在舆论和俄罗斯反应过来前解决战斗(梅德韦杰夫在休假,普京正在北京)。只不过这是以政治上的被动和失分换来的,首先“奥林匹克休战”这是个有着长期传统的“神圣休战”,历史上在这期间动武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受到了舆论的谴责;二来俄罗斯以此为契机,展开舆论和宣传攻势,大量报道格鲁吉亚违反维和协定、杀害无辜平民的做法;并强调俄军是在格鲁吉亚入侵、俄维和部队重大伤亡的前提下才被迫采取军事行动的,占领了道义上的制高点,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法偏袒格鲁吉亚,美国助理国务卿福瑞德和欧盟调查委员会被迫承认格鲁吉亚侵犯南奥塞梯是个错误,格鲁吉亚负有首要责任,悲摧的萨卡什维利就这么被西方主子给抛弃了。不得不说的是在开战前3小时,格鲁吉亚还和南奥塞梯方面达成了休战协议,这个欺骗手段在军事上是成功的,有效地迷惑了南奥塞梯当局,帮助格军达成了作战的突然性,可在政治上又是一大败笔,撕毁笔墨未干的协议必将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也会给对方以口实。

其实俄罗斯早有准备,在战争爆发前俄军就制定了“强制和平行动”的作战预案。7月13日至8月1日,俄军在北高加索黑海至里海地区进行了“高加索—2008”联合演习。而且演习一结束,参加演习的俄军部队就开始了“强制和平行动”的作战准备。在格鲁吉亚刚开始对南奥塞梯发起进攻后不久,俄军就展开了对格鲁吉亚军队的反击。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的情报系统继承了苏联时期的敏锐和高效,在战前已经获得了格鲁吉亚方面的相关情报,俄军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

然而对于俄军的备战工作,格鲁吉亚并不完全知晓,格鲁吉亚还一厢情愿地认为俄罗斯不会出兵;美国虽然有几颗侦察卫星以及高空无人侦察机等天天盯着北高加索一带,亦没发现俄军的集结调动。这些充分说明俄军的隐蔽、伪装能力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个是现代战争军队生存的最有力保证,其隐蔽伪装的相关措施是值得中国军队学习、借鉴的。

俄军的部署和决心:

地面作战力量:南奥塞梯集团由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第19近卫摩步师135团、503团和141独立坦克营及驻车臣的第42近卫摩步师部分兵力等编成,由第58集团军司令赫鲁廖夫中将指挥;阿布哈兹集团由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第131独立摩步旅和第7空降师等编成,由总参谋部战斗训练局局长沙马诺夫中将指挥。

空中作战力量:由空军第4空防集团军航空兵部队编成。

海上作战力量:由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机灵”号护卫舰等编成。

俄军决心夺取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地区,歼灭这两个地区的格军并摧毁格鲁吉亚的军事潜力。

8月7日,格鲁吉亚空军及炮兵部队对南奥塞梯境内目标实施了火力突击。8日2时,其第1步兵旅在第3步兵旅1个营、第4步兵旅2个营的配合下向茨欣瓦利发起进攻。其特种旅部分兵力进至罗格斯隧道,设置了雷障并组织设伏,准备阻击俄军从罗格斯隧道进入。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要阻止俄军进入南奥塞梯,那索性炸毁罗格斯隧道,仅凭特战部队就想完全控制罗格斯隧道,一是把俄军看得太低,二是把自己看得太高,实在是有点螳臂挡车的味道。

南奥塞梯地方武装(仅有装备轻武器的大约3000人)和俄军维和部队虽然坚决抵挡,但在优势格军尤其是格空军面前无力招架、伤亡惨重,俄军一辆步战车和一辆战斗侦察车被炸毁,剩余维和部队被包围于茨欣瓦利南郊。这让人说什么好呢,这么弱小的一支军队居然敢率先攻击俄军,实在是有点找死的味道,这恰恰给了俄罗斯军事进入南奥塞梯最好的借口。12时格军占领茨欣瓦利,14时格鲁吉亚方面再次投入2个营以保持进攻锐势。

8日凌晨,俄军就开始了反击,首先到达战场的是俄空军,其实在俄空军出动前,俄军地面部队已经开始行动,其空军的反应慢了很多。俄罗斯的空军在这次“五日战争”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反应慢就是其中之一,导致俄军维和部队在战争爆发后14个小时内没有得到空中支援,在格鲁吉亚空军的火力下被动挨打,造成较大的伤亡。

第二个还是反应慢,同时还有个空地协调问题,第4空防集团军没有在第一时间给第58集团军派出火力引导组,没有火力引导组怎么去建立空地协同?这在美军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第58集团军的2个先遣营在开进途中没有得到空中支援,被迫和设伏的格特种旅硬拼地面火力,造成了一些可以避免的损失。如果空军及时到位,夺取制空权,格特种旅是无法与俄空中火力抗衡的,只能撤出阻击阵地让俄军顺利通行。

第三个,是对制空权控制不到位。这场战争中面对仅仅10架左右苏—25战机的格鲁吉亚空军,俄第4空防集团军损失惨重,共有6架飞机被击落,包括3架强击机(1架苏—25SM、2架苏—25BM)、2架苏—24M轰炸机和1架图—22MZ远程超音速轰炸机。其中3架(2架苏—25BM和1架苏—24M)是因俄防空武器的失误而击落的。另外有4架苏—25损坏严重。(俄国防部只承认损失了4架飞机,格鲁吉亚方面则坚称击毁了21架俄军飞机。)这里有两点,一还是空地协同不到位,如果是1架,可能是失误,短短几天3架飞机被误击,这就是训练水平问题了,说明平时的空地联合训练不够,陆军防空兵对于协同的规定、信记号不熟悉,临阵操刀问题就出来了;二是俄空军对格鲁吉亚方面电子压制不到位,现代战争取得制空权的关键其实在于制电磁权,而电子压制不到位的原因是没有完全搞清楚格鲁吉亚防空阵地的部署以及其防空力量的强弱,情报没到位。当然也可能是电子压制不成功,格鲁吉亚抗电子干扰能力强于俄罗斯的预计。尤其是图—22战略轰炸机被击落,说明俄罗斯方面确实没搞清格鲁吉亚方面的防空导弹到底有些什么。俄罗斯的空军和美军比起来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虽然俄空军表现一般,但相比格军弱小的空中力量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在俄空军打击下,格军战机基本全部被毁,地面目标也遭到严重打击。

空军差了点,陆军表现就受到影响了,虽然俄军保持了较快的进展,8日下午俄军先头部队就抵达茨欣瓦利郊区,在向市区前进途中,因为没有空军的支援,再次遭到格军特种部队伏击,南奥塞梯集团总指挥赫鲁廖夫中将负伤被送去了医院,135团政治副团长阵亡。虽然没有空中支援是一方面原因,但把责任全部推到空军头上去就不对了。试想,如果设伏的格军兵力火力达到一定规模,俄军岂不是要吃大亏,先头的135团加强营很可能会失去战斗力,影响俄军后期作战。从地面部队本身来讲被伏击的原因是推进太快,先头部队孤立突出,给了格军战机。当然俄军迅速推进是有它的政治考虑的,就是想速战速决,最快速度最短时间结束战争,不给外部干涉势力介入的机会。

俄罗斯方面战略构想没有问题,战术实施有问题。表现在两点:一是侦察搜索不够,没有发现格军部署。这既有58集团军自身的侦察部队的原因,也有没善加利用南奥塞梯地方武装,没有建立与它们之间的有效沟通联系,信息共享不及时的原因。作为本地人,他们的情报来得比俄军快。二是轻敌。在尚未完全控制茨欣瓦利郊区的情况下,总指挥就急急忙忙带着作战参谋们来到最前沿了,与他同行的还有新闻记者。这个就有点把打仗当儿戏了,很有点当年的麦克阿瑟的味道,实在是太不把格军当人看了,这种赤裸裸的藐视任何人都不会容忍,结果格军特种部队就给了他一个教训。

当9日凌晨俄军主力抵达后,135团立即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茨欣瓦利的格军展开强攻,迫使格军撤出了茨欣瓦利,同时76空降师一部兵力在茨欣瓦利附近地域空降夺取了附近制高点及瓦利阿尼车站,切断了格军预备队前进的通道,断绝了茨欣瓦利格军的退路。503团在135团后超越503团对格军发起进攻;当晚,格军在俄军强势攻击下全面溃退,俄军进至茨欣瓦利南郊。这里可以看到135团是一梯队,负责突破格军前沿,并解救被围维和部队;503团是二梯队,负责向格军纵深发展进攻;76空降师负责穿插,夺取格军纵深后方要点,对格军实施分割。3个部队完成任务都十分出色,仅一天时间就击破当面兵力相当之强敌,表现出了俄陆军强劲的作战能力。要知道这是在先头部队遭到伏击,指挥官受伤离开战场,初战不利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当面之敌格军是按美军标准组建、装备,由美军军事顾问指导训练的,是美陆军的一个山寨版,萨卡什维利敢于动武,这支“美式”军队也是其资本之一,其第1旅和第4旅更是格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两次车臣之战后的俄罗斯陆军不可小觑,要让美军来打,这样的兵力美军绝对是不会如此大胆进攻的,其陆军肯定是等着空军和陆航部队把对方打个七七八八后再突击去收拾残敌,也许自己的损失会比俄军小,但速度肯定没俄军快,两支军队的这个不同点会在本节结束时再讲一下。

10日,格军集中3个机步营的兵力,组织对俄军进行反击,企图夺回茨欣瓦利。这个反击行动是在下午,而这时俄军后续部队已经进入南奥塞梯,计有“东方”、“西方”特种营2个车臣连、空降76师一部、空降98旅一部、第45独立侦察团特种分队、第42近卫摩步师一个团、693团一部等,已经形成了对南奥塞梯格军的兵力优势,并清剿了茨欣瓦利的格军残部。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格军的反击只是困兽之斗,毫无悬念地失败了,大部分部队直接就投降了,可见此时的格军已经失去斗志,这次反击只是勉强之举。剩余格军向哥里撤退,然而俄军的作战计划相当完备,早已明确了追击部队,格军在撤退一开始就遭到了俄军追击,瞬间溃不成军,残余格军基本全部被歼,俄军进至哥里,呈完全分割格鲁吉亚全国之势。

俄军的强大不必再提,这里只讲一个问题,按美军的作战思想,在对方集结兵力准备反击的时候,应在其兵力尚在集结中就发起空中和地面远程火力突击,打乱其作战部署,然后趁其混乱实施地面突击,一举击破之。格军反击是在下午,能见度好,俄军又握有制空权,按理应该能事先发现格军兵力调动集结的种种迹象才对。这个问题说明俄军可能存在三种情况,一、地面部队的侦察能力不够;二、地面部队侦察不够没关系,正常。可空中力量、包括空间力量应该能有所察觉才对啊,在战事中没有体现出来。那就说明还是前面提过的老问题——空地协同有问题,也许没有建立好沟通联络,也许空军根本没派无人机、侦察机去侦察。如果确实是这样子,和美军作战是要吃大亏的,哪怕你陆军训练水平强于美军,但你的战场情报获知的能力、联合作战的能力、协同的能力不及美军。要知道美军最强的就是信息系统,情报获知快,传输快,指挥控制快,总能先你一步,先手处处在别人那,这仗就没法打了。三、空军不给力,那还有陆航部队,一样可以派出侦察直升机啊。问题又出来了,1998年俄罗斯军队改革时把陆航部队划给空军了,可能它们当时认为会飞的都应该归空军管,这样一来陆航和陆军就完全不搭界了,本来陆军可以自己干的事就得和空军沟通、联络、协同,变成了跨军种,关系协调起来就复杂多了,对作战效能的影响就变大。而且空军飞歼击机、轰炸机的对飞直升机的不是很看得上,裁军时大量裁减了陆航部队的人,这些熟悉空地协同的专业骨干离开部队大大影响了俄空军和陆军之间的协同配合。

在阿布哈兹方向,俄军的行动速度比南奥塞梯方向更快,格军还没完全展开作战部署就遭到了俄军进攻。这边的格鲁吉亚人倒也老实,挨了打后立马乖乖地往家里逃,立即就全线撤退。这下阿布哈兹的地方武装就威风了,在俄军的掩护下大举进攻;9日其一部推进至格阿边境,另一部进入科尔多河谷上游,并于12日在俄军第7空降师配合下包围格鲁吉亚特种旅大部,完全夺取了科尔多河谷。俄军自己在格鲁吉亚境内急突猛进,反正格军在这个方向已经基本没有抵抗了。11日,格境内的祖格季季、谢纳基、波季港相继被占,而正在当日,格鲁吉亚的2000名维和人员才由美国人送回国,回不回来其实都一样,大势已去,让他们上战场也只有投降的份。

在这个方向的海上,俄军黑海舰队的特混编队于9日抵达格鲁吉亚海域,对格鲁吉亚实施全面海上封锁。10日,俄军对4艘格导弹艇开火并击沉1艘,这对外部干涉势力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北约海军只敢在远处游弋而不敢靠近。

其实这个时候俄军的战略目标已经基本达成,就算想灭了格鲁吉亚也只是举手之劳,只是俄罗斯的战略就是以战迫和,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只得向其西方主子求援。12日,法国总统萨科奇和梅德韦杰夫达成了和平协议,格方当然表示接受。随后,梅德韦杰夫宣布“强制和平行动”结束,俄军共阵亡74人,伤173人,失踪19人;格军死亡和失踪170人,受伤1800人,另有7000余人被俘,几乎所有的重装备和军事设施都损失殆尽,相当长时间内失去了战争能力。

最后讲一个小问题和一个大问题。

小问题就是关于俄军的T—72坦克。在本次战争中俄军参战部队中还是有大量的老式T—72坦克,看起来这种武器装备已经过时了,在使用俄制武器的国家和美国的交战历史中,T—72坦克被打得落花流水惨不忍睹。然而在俄格之战中T—72坦克却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强于那些和美国作战的国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得明白,只要一种武器系统能很好地结合在整个作战体系中作战时,其威力自然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而当其被对手从其作战体系中剥离时,再先进的兵器也是无力与敌方整个作战体系抗衡的。

大问题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美军和俄军采用两种不同作战方式的问题,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所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结束战争的时间。俄格之战打了5天,科索沃战争打了78天,海湾战争打了43天,至于拖了很久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因为中后期的作战对象、作战形式有所不同就不拿出来比较了。在科索沃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军其实和俄军在俄格之战中一样,完全具有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争的能力,反过来在俄格之战中俄军和美军一样也具有通过非接触打击摧毁格鲁吉亚军事能力后再进行地面战斗的能力。然而美军选择了尽可能地通过非对称、非接触作战来避免自己的伤亡,俄军选择了用最快的速度来结束战争。于是有人说:“俄军玩的是暴力美学,美军玩的是精致。”对于这两种方式,后面会从多个角度叙述,本章只讲一个方面。按照美军在其战争中向我们展示的作战方式,它能对俄罗斯这样打吗?它能对中国这样打吗?反过来,俄罗斯、中国、德国等其他军事强国能这样对打吗?回答当然是不能,原因很简单,战争的消耗太大,国民经济会吃不消。《孙子·作战篇》中就明确指出:“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又说:“故兵贵胜,不贵久。”这个问题先说到这,放一放,后面会详细讲。

按照防御战斗这一节的内容,反过来推就可知道进攻战斗的基本程序,无非是前哨战,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排除障碍开辟通路,突破,突贯,抗击反冲击,围歼,追击,等等,就不一一叙述了。

同类推荐
  • 108影响人类的重要战争

    108影响人类的重要战争

    远处的金戈铁马,近处的硝烟战火,不曾淡忘的烽火传奇,无法释怀的人间悲剧。本书按时间顺序,精选了影响世界的108个中外战争。从公元前14世纪末首次有史料证实的埃及——赫梯战争开始,到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时间跨度将近3500年。本书的108个战争囊括了人类有史以来有据可考的历次重大战争。其中对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次世界大战作了重点评介。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马恩河之战、凡尔登之战和日德兰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偷袭珍珠港、中途岛大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冲绳之战和柏林会战等重要战役。
  •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本书分析了南昌起义对我军建军思想、作战理论的形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对起义的背景、决策、过程、转移等事件作了重点描绘。
  • 战火穷途

    战火穷途

    战火,使他拿起屠刀!战争,改变命运。面对国家,他,该如何选择。友情,坚定的信念!叛变,虚伪的事实。他是战争之王,却也铁骨柔情
  •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九月骄阳下的上京电影旅游城。跑了两个月龙套的李南池蹲在巴掌大的水塘边怔怔发呆,他发誓再来这里,自己也能走出个人五人六出来......多年以后,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二战片质量保证”“史诗级战争片教父”“现代战争片王者”的头衔,在大屏幕上熠熠生辉......
  • 血肉洪流

    血肉洪流

    “别人穿越,拥有系统,进化,异能,各种技能,各种金手指,身边各种美女,各种装叉,各种开挂,每天打打丧尸变异兽,快活乐无边。而我,被某种力量拖拽到未来,面对的却是一场硬核战争,每时每刻都要用生命作赌注,每时每刻都有同伴在身边倒下..."未来的某日,未知的外星侵略者到来。人类引以为豪的次时代武器全面失效,大气电离层被扰乱,世界分崩离析。一个月内,数亿人死亡,超过十亿人选择投降,然后不知所踪。在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人类能否在这场不对等战争中,寻找到希望与真相?
热门推荐
  • 人生天途

    人生天途

    一个生命垂危的孤儿,路边孤苦行乞却被阴谋入狱。苦痛磨难没有让他倒下,单薄的他却越来越强大。权利和利益的诱惑威胁下,他没有放弃和堕落。他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准则,却在一个人改变着整个世界。
  • 易起走下去

    易起走下去

    当高冷校花遇上极品校草。结局会怎样。。。。。。
  • 所爱隔山海

    所爱隔山海

    在这场婚姻的游戏里,她以为他生性凉薄,城府极深,她穷其一生,也赢不了他。殊不知,在遇到她的那一刻,他就输了。输得彻底,输得心甘情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衣拂雪落归尘

    青衣拂雪落归尘

    女:本来就是个短命的,只是想简单的见色起个意,没想到却真把小命交代了。所以,我还是收回见色起意的想法,保命要紧。男:……
  • 网游之巫妖变

    网游之巫妖变

    死亡世界的巫妖,为追寻魔法的终极奥义抛弃原有的一切进入传说中的主物质位面。错入虚拟网游世界的他化身玩家,却依然执着地探索着成神的道路。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巫妖,一旦拥有人类的情感,又如何面对霸道的美女大小姐呢?
  • 吾爱孰是孰非

    吾爱孰是孰非

    爱情,有谁会懂得,又有谁苦苦去追寻呢……
  • 串起又散落的

    串起又散落的

    小致是一个独具天资的女孩,她超然若仙,她妙笔生花,她与自己的大学同学、救命恩人、初恋情人结成令众人羡慕的姻缘。生活就此拉开幸福的帷幕了吗?不是,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等待她的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古剑寒黯黯

    古剑寒黯黯

    一剑西来,千岩拱列,魔影纵横。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镜由心起,可得分明。我有一剑,斩尽世间妖鬼神魔。踏九洲,断四海,俯瞰苍穹,高呼:剑来!
  • 最终时代

    最终时代

    纵横六界,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恒大者则为“天道”。天意难违!然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