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41300000015

第15章 西汉(3)

人们还歌颂曹参说:“萧何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对管理国家非常有益;曹参当了丞相,遵守萧何的法令而不擅自变动。曹参无为而治,使老百姓得到安宁,享受着舒心的日子。”

曹参做了三年丞相而死。公元前189年,惠帝封陈平为左丞相,王陵为右丞相,周勃为太尉。

汉惠帝和张皇后一直没生儿子。后宫有位美人生下一子,吕后就将美人毒死,硬说这个孩子是皇后之子,将他立为太子。公元前188年,惠帝逝世。吕后想独掌大权,杀掉所有开国功臣,张皇后一再劝谏她,她才没这样做。

为惠帝办丧事的时候,吕后装模作样地哭泣,眼里一滴眼泪都没有。

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对丞相陈平说:“太后为皇上痛哭,却没有眼泪,这是因为她对您这些开国功臣很害怕。您为了自保,就应当请太后的子侄执掌政权,那样太后才能心满意足。”陈平听从张辟疆之言,奏请加封吕氏皇亲。吕后非常高兴,再哭泣的时候也有眼泪了。

■周勃安刘

惠帝的丧事办完以后,吕后立太子为帝,独掌大权。她为了夺取刘氏天下,想封吕氏皇亲为王,咨询众位大臣。右丞相王陵非常气愤,说道:“当年高祖皇帝与群臣立下盟约,非刘氏者不得封王。如果太后立吕氏皇亲为王,实在是蔑视高祖皇帝!”

吕后对王陵非常不满,又问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陈平、周勃都说:“高祖夺取天下,封刘氏宗亲为王,非常合理。现在太后临朝称制,想封吕氏皇亲为王,也是应该的!”吕后又高兴起来。散朝之后,王陵痛斥陈平、周勃:“你们居然违背誓言,对得起九泉之下的高祖爷吗?”

陈平、周勃说道:“在太后面前据理力争,我们不如你。至于保全刘氏江山社稷,你不如我们。”

不久,王陵辞去丞相职务。吕后立即批准,封郦食其为左丞相,陈平为右丞相,大封吕氏皇亲为王。公元前184年,五岁的少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想除掉吕后,为母报仇。吕后大怒,将少帝废了,立常山王刘弘为帝。

吕后非常信任两个侄儿,一个是梁王吕产,一个是赵王吕禄。吕后封梁王吕产为丞相,管理南军,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管理北军。这样,朝中大权都掌握在吕氏手中。

吕后还召朱虚侯刘章入京,负责守卫京师,还让吕禄把女儿嫁给他。一天,吕后召开宴会,命刘章监酒。刘章对吕后说:“臣是带兵守卫京城的,请让臣用军法监酒。”吕后同意了。

席间,吕后的一个侄子喝多了,想偷偷溜走。刘章本来就恨吕氏专权,就将他杀死,然后提着他的头对吕后说:“此人逃席,臣已按军法将他斩首,以儆效尤!”吕氏众人都被吓醒了酒。刘章深知吕氏众人有篡权的野心,因此做好了消灭他们的准备。

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吕产、吕禄惟恐发生变乱,不去参加吕后的丧事,整天待在军营中。

刘章的胞兄是齐王刘襄,镇守一方。刘章写信给他,要他带兵攻打长安。刘襄见信后,联合琅琊王刘泽,带兵向关中进兵。吕产得知消息,赶快加封颍阴侯灌婴为大将军,让他抵挡刘襄的军队。灌婴平时和吕产关系很好,但他的心是向着刘家的,所以到了荥阳就与刘襄联合起来,静观形势的变化。

陈平、周勃已经没有兵权,他们知道吕禄和郦寄的关系最好,就将郦寄的父亲郦商抓起来,让郦寄劝吕禄交权。周勃、郦寄来到北军大营,郦寄对吕禄说:“现在太后归天,皇帝又是个小孩子,齐王因为怕您造反才起兵。如果您把兵权交给太尉,就能躲开这些明争暗斗,到赵国去享清闲。”

吕禄被郦寄的话所打动,就把北军之权交给太尉周勃。周勃接受了上将军的大印,对北军将士们说:“现在吕氏想篡夺刘家的权力,你们到底站在谁的一边?支持刘家的左袒(露出左臂),支持吕家的右袒(露出右臂)。”周勃的话音刚落,众将士一齐脱去左边衣袖,表示忠于刘家。

周勃得到北军支持后,命令朱虚侯刘章率领一千精兵去未央宫防备吕产。这时,吕产起兵造反,已占领了长乐宫,自己带领一部分士兵来到未央宫外。守门士兵已接到陈平的命令,不放吕产进宫。吕产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在宫门外踱步。

这时,刘章带兵赶到,就与吕产等人打了起来。吕产兵败逃走,被刘章追上杀死。刘章赶到长乐宫,吕产的家人吕更始以为刘章是自己人,急忙出宫迎接。刘章一剑将他杀死,夺取了南军兵权。

周勃等人控制了长安以后,抄斩了吕氏满门。他们经过商议,将汉高祖之子代王刘恒迎到长安,立为皇帝。刘恒就是汉文帝。

■周亚夫治军

汉文帝即位以后,有人诬告绛侯周勃造反。文帝大怒,将周勃抓入大牢。有狱卒在文牍的背面写上“以公主为证”字样,点拨周勃,周勃终于醒悟。原来,周勃的大儿媳是文帝之女,位居公主之位。于是,周勃长子周胜之只得跪求公主。

公主哀求祖母薄太后。薄太后是个明白人,对文帝说:“当年周勃手握玉玺、统率北军之时,仍然立你为帝。如今身居小县,无兵无权,岂能造反?”文帝听从母亲之言,不再追究此案。结果周勃因无罪而被释。

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率领六万军队,侵扰上郡(治所在今山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了不少士兵、百姓。

汉文帝非常着急,组织一支军队,然后兵分三路抵挡。为了保障京城的安全,文帝命令三支军队在长安近郊防守: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勃之子、条侯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一日,汉文帝觉得士兵太辛苦了,就亲自去军营慰劳他们。他先到灞上,将军刘礼在门外接驾。文帝的御驾进入大营,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人敢阻拦。汉文帝对将士们好言抚慰一阵,就带人离去。将士们兴高采烈地欢送。汉文帝来到棘门,营中官兵也是同样地对待他。

汉文帝一行又来到细柳军营。细柳营的将士们可跟前两座军营不同,他们身上的甲胄非常整齐,弓上弦,刀出鞘,仿佛敌人马上就要到了。

文帝的随行官员来到营门外,可营门并不打开,士兵们不让他进去。随行官员说:“你们这些人太不懂事了。皇上马上就要来到,你们还不赶紧接驾?”守营士兵说:“我们可不曾听说皇帝来到此地。现在将军没有下达大开营门的命令,我们若私自开门,可有杀头的大罪。”文帝亲自来到营前,士兵们仍然不肯开门。

汉文帝没有办法,只得派使者带着符节进营见周亚夫,说皇上要来慰劳营中的将士。周亚夫见了符节,赶紧命人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驾进入军营。

文帝的人马刚进营门,守营的军官义对皇帝的随从官员说:“我家将军曾有命令,军营中任何车马不许奔驰。”汉文帝慌忙说道:“赶紧放松缰绳,缓慢前进。”文帝到了中军大营,才见到周亚夫。

周亚夫顶盔戴甲,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手施礼道:“臣穿着盔甲,不能向君王下拜,请让臣以军中之礼对待陛下。”

汉文帝毫无怪罪之意,用手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汉文帝派人向全军抚慰,又将美酒赏赐将士。天子完成慰问仪式后,与周亚夫告别:“寡人此次来到细柳,只为抚慰将士,别无他意。条侯不必挂心,还是管理部队要紧。”汉文帝的车驾出了军营,缓缓离去。

在回转长安的路上,随从官员们说:“这个周亚夫,太不像话了!他自恃其父有功于国,竟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如此傲慢。皇上,您回京后,可不能饶了他!”

汉文帝却说:“你们真是糊涂,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的将士们,在营中驻守如同儿戏,如果对他们实施突然袭击,他们必然沦为俘虏。而周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没过多久,汉文帝就提升周亚夫,让他管理皇宫和京城的军队。

■七国之乱

汉文帝死后,其子刘启继位,就是汉景帝。汉景帝非常信任大臣晁错,封他为御史大夫。晁错非常聪明,景帝对他言听计从,人们都称晁错为“智囊”。当时,国内的许多同姓诸侯发展起来了,他们不肯接受天子的约束,俨然成为独立王国。

晁错给汉景帝上了一道《削藩策》,文章写道:

“陛下做太子时,曾因下棋争执而打死了吴太子,吴王刘濞(音bì)因此怀恨在心,不来朝见天子。吴王挖掘铜矿铸钱,煮海水取盐,整天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您如果不早点削减诸侯国的土地,总有一天会出现大祸。

有人认为,削减诸侯的封地,他们就会兴兵造反,岂不是国家之祸?那时候天子将如何对待?这话确有几分道理。可是,各路诸侯兵强马壮,早就打定了造反的主意。你削藩,他们要反,不削藩他们也要反。早一点削藩,危害会小一些,晚一点削藩,危害就大一些。”

汉景帝听从了晁错的意见。他借口楚王刘戊不孝,在母亲去世时仍大摆宴席,削去了楚国的东海郡。另外,又将赵王的一个郡、胶西王的六个县,吴王的两个郡削去。晁错的父亲跑到京城,当着晁错的面骂道:“你硬要疏远人家骨肉,削诸侯土地,实在是太招人恨了。”

晁错说:“我为了巩固汉室江山,只能如此。”晁错的老父亲伤心地说:“这一下子,刘氏倒是安定了,我们晁氏可危险了!”他回到老家,悬梁自尽。

吴王刘濞听说要削他的两个郡,非常生气,就写信给二十多个诸侯王,说道:“奸臣晁错迷惑皇上,要削减咱们的地盘,这对汉室天下非常不利。咱们必须起来造反,迫使皇帝把晁错杀掉。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咱们的利益。”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楚王、胶西王、赵王、济南王、菑川王、胶东王起兵响应。这场叛乱被人们称为“吴楚七国之乱”。

叛军一路攻城略地,连连得胜。汉景帝非常害怕,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咐:国家如果发生变乱,就用周亚夫为将。他召来周亚夫,拜他为太尉,命他率领三十六员猛将,以及大批兵马,抵挡七国之兵。

大军离开京师后,大臣袁盎对景帝说:“现在七国起兵造反,并无夺取江山之意,而是意在‘清君侧’,即除掉天子身边的小人晁错。陛下若杀掉晁错,则七国之兵不战自退。”

在此之前,晁错曾劝汉景帝御驾亲征,由自己镇守京城,引起了景帝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景帝听了袁盎的话,便有了斩晁错之意。他说道:“若能使七国退兵,朕又何惜一人!”

在汉景帝与袁盎谈话之后,丞相陶青等人又联名上奏章,劝景帝杀晁错以谢天下。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将晁错本人以及一家老小腰斩于市。然后,汉景帝又派袁盎去见吴王,劝他退兵。

袁盎到了吴国大营,却被吴王扣留,多亏有人相救,才逃出虎口。再说周亚夫,他听从赵涉之计,从武关进兵。由于大大出乎吴王的意料,所以行军速度很快。

周亚夫将吴楚联军的粮道截断,并在昌邑城南建筑坚固的工事,阻止吴楚联军继续北进。吴军见难以北进,就转而攻打睢阳。睢阳守将是景帝之弟梁王刘武,可周亚夫不去救援,他说:“我一定要等到吴、楚粮尽,才对他们进行致命一击。现在援梁,只能浪费兵力。”

吴楚联军在睢阳打了两个月,终于断粮,士兵饿得受不了,纷纷逃散。周亚夫这才攻打叛军。吴楚联军连吃败仗,楚王自尽,吴王率领几千人马渡过长江,来到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

周亚夫以千金之赏,要吴王之命。东越人不想得罪汉朝,杀死吴王,将首级献给周亚夫。吴、楚既已失败,各国军队失去斗志,都被周亚夫消灭。七国之乱被平定后,老百姓的生活又恢复了安宁。

文帝、景帝时期,国家安定,富足,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那时候,钱库里的钱数不胜数,串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露到外面来,有的粮食已经霉烂。人们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独尊儒术

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就是汉武帝。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写了一道诏书,命令各郡县推荐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人才。不久,各地推荐的“人才”来到长安。

汉武帝对这些才子提出问题,进行“策问”。可是交上来的答卷却大都平淡无奇,只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儒生董仲舒的卷子见解独特,堪称一时之冠。汉武帝生怕自己遗漏人才,就在大殿召见众才子,进行口试。众多才子尽管高谈阔论,但所说的观点不过是老生常谈。而汉武帝通过董仲舒的言谈,又发现他学问广博,措辞文雅,决非一般才子可比。

主持策问的丞相卫绾对汉武帝说:“这些读书人表面看起来好像很有才华,其实都不怎么样。在回答问题时,他们大谈特谈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的道理,这些观点对国家没有好处,只会造成混乱。先帝爷在世的时候,这些书呆子到各诸侯国中游说,混淆视听,终于酿成七国之乱。现在您一定不能相信他们。”

汉武帝也觉得大多数才子并无可取之处,就一个也不录用。

不久,汉武帝又召集各地人才,进行了第二次策问。答题的各地才子中,又有董仲舒。汉武帝问道:“自古以来,曾出现了很多明王圣主,也出现了不少昏君暴君。尧、舜、禹统治的时候,百姓安乐,很少有人触犯刑律。而桀、纣之时,天下大乱,万民受苦。朕自即位以来,就想效法尧、舜,做一个明君。你们能不能根据古往今来的历史,找出一条兴邦之道来呢?”

董仲舒在试卷中写道:“臣是儒家弟子,深信孔夫子的学说。孔子修订《春秋》,弘扬“大一统”的学说,很多人读了都很服气。统一是天地之间的常理,为什么不加以提倡呢?可是现在的人们都提倡百家之说,到处流传着互相矛盾、莫衷一是的思想。这使得官员不能令行禁止,百姓也不知怎样做方合天子心意。臣以为若想国泰民安,必须统一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凡与儒家学说不同的观点,一概视为邪说,将它们全部禁绝,不许百姓谈论。大力提倡儒家理论,使孔夫子的学说深入人心,让百姓变得忠于天子,通晓仁义。这样治国,必能取消思想分歧,使官员的命令更加明确,使百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汉武帝雄心勃勃,觉得七国之乱是由于权力太分散,如果巩固中央集权,就会消分国内的战乱。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非常有益,所以令汉武帝非常满意。

于是,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意见,将儒家以外的所有学说都加以限制。这一下,皇家法度的尊严得到维护,帝王的权力更为集中。为了按照儒家学说培养治国之才,汉武帝还听从董仲舒的意见,在京城设立太学,系统地传授儒家经典。

汉武帝认为董仲舒是难得的人才,还想重用他。可是,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崇信道家学说,不喜欢儒生。汉武帝只得封董仲舒为江都相,让他辅佐皇兄江都王刘非。

江都王自恃皇帝的宠信,一向骄横浮躁。董仲舒到了江都,就对他宣讲儒家的忠孝仁义,指出他的不良作风。董仲舒还说:“孔夫人的门人不喜欢谈齐桓公等五霸之君,因为这五位霸主喜欢使用权谋,把仁义看得一文不值。虽然五霸都是贤明之君,但若与夏禹、商汤、周文王相比,犹如石头比美玉。”

江都王接受了董仲舒的教导,愿意躬行仁义。后来,江都王的行为收敛了许多,并且更加尊重董仲舒的意见。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即位之初,有一些匈奴人投降汉朝。他们说,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各国对匈奴十分不满,有一个大月氏(音zhī)国曾和匈奴发生战争,失败后西迁。

同类推荐
  • 火柴世界

    火柴世界

    这是一个世界,或许对你而言只是一个故事,一个疯狂梦呓者,但对我而言,她一直住在我脑海,等我带她出来。
  • 大明1617

    大明1617

    一个现代商人回到明末的山西能做什么?他将成为晋商领袖?他将富可敌国?他将掌握人心,成立理事会,最终将大明变成一个庞大的股份制公司?他将成立商团,用利益驱使士兵,最终获得无上权力?
  • 睦宋

    睦宋

    敢与皇帝抢女人,是作死吗?敢与赵匡胤谈条件,是作妖吗?······请看一个九岁穿越者的别样人生······
  • 重生红楼梦

    重生红楼梦

    李士非穿越成了贾环,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国府。看他如何在众多纨绔中厮混,在众多美女中自持,文斗,武斗,政斗。军事的,政治的,生活得。。。。
  • 明朝小家教

    明朝小家教

    简介:为了养活妹妹,秦断成了嘉靖年间的一名家教,结果一不小心让自己成了大明朝的全民校长: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秦断当了一名包工头,结果明朝的房地产业除了他再没谁了。有人说他是后党,有人说他是佞巨,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其实就是个穿越来的小苦逼。他无意改变什么,只想做个混吃等死的富家翁,但一切却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
热门推荐
  • 一无所有,就是拼的理由

    一无所有,就是拼的理由

    本书写给那些独自闯荡和拼搏的年轻人,用温暖的文字,讲述最真实的故事,记录在奋斗途中遇到的爱情的苦、事业的难以及当时的绝望之境,帮助他们解开困惑,化解心中的迷茫,让他们相信年轻时看似一无所有,其实拥有一切,比如梦想,比如时间,比如信念,比如爱情……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年轻时受的苦痛最终都会变成光,照亮未来的路。
  • 星尘星

    星尘星

    你知不知道,夜晚的天空中,会有什么那,除了星星和月亮还会有你啊!因为我心底里的这一片夜空之中,写满了你写满了星辰。你就是我心中最亮的星尘
  • 奈风,吹乱我心弦

    奈风,吹乱我心弦

    五年前,他离她而去,不辞而别....五年后,他回来了,找回了她,但他们之间早以出现了致命的裂痕。在这五年里,出现了一个真正爱她的人。他,等了她十年十年不娶,只为等她哪怕等到天荒地老他也不曾放弃......
  • 半泽直树(全4册)

    半泽直树(全4册)

    1.欢迎来到人生修罗场!你敢大声说出自己很爱钱吗?一本关于钱和梦想的现实小说。2.江户川乱步奖、吉川英治奖、直木奖获奖,继东野圭吾之后又一个三冠王——池井户润的作品。3.首次授权中文简体版权!作者池井户润为中文版倾情做序!4.豆瓣评分9.2、近16w人参评的风靡亚洲的现象级日剧——《半泽直树》的原作小说系列第一本!翻开第1页,你觉得这是一本青春成长小说。翻到第40页,你会感觉这是一本狗血职场小说。翻到第250页,你会觉得这是一本推理小说。翻到第300本,你会觉得这是一套升级打怪的热血小说。翻完第1本,你会觉得——这就是现实!翻完第2本,你会觉得——太特么现实了!!翻完第3本,你会觉得——这就是我,一直被虐,一直不死心!翻完第4本,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人生……
  • 邪王妃太惹火

    邪王妃太惹火

    她,特工界的传说,一手强传出神入化的医术。一朝穿越,洛家的废物。废物,一朝获得最强传承他是神秘莫测的邪王,唯独追着她不放,她跑他追。
  • 婴儿早期智力开发

    婴儿早期智力开发

    早期智力开发就是在孩子具备某种能力之前的适当时期(比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年龄略为提前)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感官刺激,促进大脑的发育,以加速儿童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也就是早期给感官以合理的刺激使它们增加反应的敏感性,启发婴幼儿的潜在智力,包括发展小儿感知觉能力、动作及语言能力,培养小儿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力及良好情绪和意志等。
  • 虐心爱恋

    虐心爱恋

    明明是主角,却只能做一个小小的配角;明明所有的都应该是属于自己的,却只能眼看着这些在别人的手上。程雨凡在沈妍面前,永远都只是一个配角,徐昊飞的出现,让她有了做主角的念头。哪怕他们再怎么喜欢对方,程雨凡也一定要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场虐心的爱恋,最终该何去何从……
  • 倾心错之明国往事

    倾心错之明国往事

    明成祖(朱棣)与二宠妃昭献贵妃(夏妱嫆)、昭懿贵妃(张永珍),三者之间的爱恨纠缠,以宫斗争宠为主线,经历战争,内斗,流亡等,描绘了一场集王朝的崛起,夏氏母家的兴衰,爱情的消逝为主体的爱情悲剧。
  • 史上第一联盟

    史上第一联盟

    我是一个代理人,但是我代理的不只是人。让我来数数,有盖伦、赵信、阿狸,对了我还有一个宠物叫做孙悟空。他们都带着自己的目的来到我这里。这些人,不对,这些怪物究竟是如何虐到我不想活的?此书为无下限恶搞,谨慎阅读,毁了三观我可概不负责。喜欢本书的可以加Q群:190666092
  • 王蒙说—人行天地

    王蒙说—人行天地

    王蒙的经历和身份得天独厚。他对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和广博世界的把握与表现,其实正是对生活可能性的一种探求。本书分人行篇和天地篇。前者写人,文豪、政治家、艺术家,栩栩如生。作为官员和文人的王蒙,交往甚广,常能写出人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后者是游历天地的大文化散文,有别于通常泛游的文字,作家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及文化底蕴融于其中,使文章熠熠生辉。如此分主题地编选王蒙的散文随笔集,于作家也是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