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41300000060

第60章 明朝(3)

占城王从大象身上下来,对郑和说道:“贵使不必过谦,今日天朝船队来此,寡人不胜喜悦。”郑和取过金银珠宝,送与占城王。占城王则拿来象牙、犀牛角、奇南香,赏赐郑和。老百姓见两国和好,非常高兴,有的展示歌喉,有的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郑和来到旧港之时,受到海盗陈祖义的注意。陈祖义知道明朝海船中有很多财宝,想发动袭击,将财宝据为己有。当地人施进卿很关心明朝使团,将此事对郑和说了。郑和对部下笑道:“我这次带来两万士兵,怎会惧怕几个盗贼?”

他传下命令,让船队故意分散,引诱海盗攻击。他还让将士们准备好刀枪、火药,严阵以待。

到了夜晚,海盗们乘坐几十艘小船,对明朝船队发动攻击。郑和命人打了一炮,明朝大船纷纷出动,把海盗围了起来。陈祖义非常惊恐,奋力冲杀。可是,郑和的大船在海上占尽优势,无论盗贼如何拼杀,就是冲不出包围圈。

有的明朝士卒往敌船上投掷火把,海盗船着起火来。陈祖义的部队更加混乱,全面溃散,陈祖义也被明军所擒。

西洋各国通过与郑和的交往,了解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情况。各国的政治家为明朝的强盛而惊叹,或派使节去中国,或亲自拜见明成祖。有些国家早与中国断了来往,看到中国这样富有,也与明朝恢复了外交关系。

郑和及其部下到外国出使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西洋各国的风俗习惯,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他们还带回外国的长颈鹿、斑马、鸵鸟等珍禽异兽,供皇室观赏。

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了欧洲、亚洲的三十多个国家。他的航行路线很长,甚至非洲东岸的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曼八撒(今肯尼亚的蒙马萨港)也留下他的足迹。郑和的航海是个壮举,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八十七年。

郑和的航海行为,得到明成祖和明仁宗的有力支持。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大臣们都认为航海没什么好处,不如不去。郑和死后,明宣宗不再派人出海,实行锁国政策。中国很少与外国交往,终于成为国际潮流的落伍者。

■况钟治理苏州

明成祖死后,其子朱高炽即位,就是明仁宗。1425年,明仁宗又传位给明宣宗。1426年,宣宗之叔、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在乐安(今山东广饶)建立割据政权。宣宗极为震怒,率大军击败叛军,将乐安团团围住。

宣宗不忍骨肉相残,接连下了几道诏书,劝汉王投降。朱高煦本想顽抗到底,但他的妻儿都跪倒在地,求他顺应天意。汉王无奈,出城投降。宽厚的宣宗没有杀掉叔叔,将他全家囚禁在北京城内的逍遥城。

一日,明宣宗想念叔叔,到逍遥城探视。朱高煦一脚将皇帝勾倒在地。明宣宗怒气不息,用一口铜缸将叔叔扣住,将煤炭置于缸上,放火点燃。朱高煦被活活烧死,几个儿子也被杀掉。

明宣宗平定内乱后,体恤灾民,提倡廉政。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安定,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清官能臣脱颖而出。

公元1430年,明宣宗对大臣们说:“苏州本是富庶之地,可是现在却成为难治之地。朕想找一个治理苏州的能人,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一些大臣说:“礼部郎中况钟清正廉明,办事干练,如果让他治理苏州,一定能改变那里的风气!”明宣宗大喜,立即拜况钟为苏州知府。皇帝为况钟等八位知府饯行时,给他们每人一道诏书,说道:“你们如果发现犯法官员,可将他们直接送往京城。”

7月,况钟来到苏州,召见府中小吏。小吏将案卷呈上,看他如何断案。况钟假装糊涂,总是向小吏们请教。小吏以为况钟好糊弄,对他不再设防,私下里还取笑这位知府。况钟暗暗记下小吏们的意见,并调查他们的劣迹。

一个月后,况钟升堂理事。他把各县的长老请来,公布皇帝诏书,然后指出小吏们的违法之事。小吏们还要狡辩,况钟取出记录册,将小吏教自己犯错之罪公诸于众。况钟立即传令,将六名罪大恶极的小吏处死,再将十二名罪行较轻的小吏免职。

在况钟的整顿下,苏州的官场风气得到扭转,小吏们的行为有所收敛。百姓们听说新知府奉公守法,都到官府告状。况钟在上任的前八个月内,处理了一千五百多个案件,所作出的判断非常公正。百姓们对况钟佩服得五体投地,都称他为“况青天”。

况钟听说苏州官吏滥施酷刑,使百姓痛苦不堪。于是,他在用刑时特别谨慎,酌情减免了一千四百多人的刑罚。苏州的赋税极重,天下皆知。况钟经过仔细调研,与浙江巡抚周忱联合上书,请求减免苏州七十余万石皇粮。这个提议得到批准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许多苏州人离乡背井,在外谋生,得知赋税减免后,立即返回家乡。

1441年,况钟在苏州已当了十年知府,苏州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百姓生活富足。这时,况钟的继母逝世,根据朝廷体制,他必须回原籍守孝三年。况钟离任后,苏州小吏又开始胡作非为,欺压百姓。老百姓更加思念况钟,作歌唱道:

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恩;

回去后,愿复来,养田叟。

有人把这首歌写在纸上,在苏州各处庙宇、街巷张贴。一时间,苏州各地都在传唱这首歌,人人皆呼“况青天”。后来,顾荣等三万多人给朝廷写信,要求再派况钟到苏州。明宣宗终于接受了这一请求。

1442年初,况钟回到苏州。他雷厉风行地惩治了一批贪赃的小吏,苏州官场又恢复了清廉正直的风气。

■土木堡之战

明英宗即位后,封宦官王振为司礼太监,代替他批阅奏折。王振是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蔚音yù)人,本是一个教官。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榜了,于是进宫当了宦官。明英宗当太子的时候,王振陪同他读书,有时还教他学问。太子称他为“王先生”。

公元1441年10月,明英宗在宫中设宴,请大臣们饮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英宗派侍从去看王振在干些什么。侍从拜见王振,王振大为恼怒,说道:“我尽心辅佐皇上,有如周公辅成王。皇帝大宴群臣,为什么不请我?”

这名侍从回到宴会上,说了王振的情况。明英宗叹道:“都是朕不好,使王先生受了委屈。快请王先生来这里吃酒!”王振来到东华门,发现专供皇帝通过的中门开了。守门人说:“皇帝命我们打开此门,让您通过!”王振在宴会上出现时,文武百官躬身下拜。

从此以后,王振在朝中越来越专横。大臣们如果得罪了他,不是丢官罢职,就是发配充军。权贵们争着巴结王振,称他为“翁父”。明太祖曾在宫门立有一块铁牌,上面写道:“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王振对这块铁牌看不顺眼,竟将它毁掉。

1449年,蒙古瓦剌部派出使团,到北京参见明英宗。这一使团只有两千人,却谎称三千人,想让明朝给予他们更多的赏赐。王振知道此事后,只按两千人的规格赏赐,并将瓦剌卖马的价格削减五分之一。

使者回去禀报酋长也先,引起了瓦剌贵族的愤怒。这年7月,也先率数万军队进攻大同。消息传到北京,明英宗想带兵亲征,赶走敌兵。王振对英宗的主张全力支持。二人率领五十万大军直逼大同,但因为准备不足,粮草供应不上,许多士兵活活饿死。

随行的大臣们都对英宗说:“现在军队没有粮草,怎么打仗?不如回转北京,再作打算!”王振非常生气,骂道:“我军攻打蒙古,如泰山压卵,哪有不胜之理?你们竟敢扰乱军心!”他命令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在草地上跪了一天。

不久,大军进入大同东北的阳和(今山西阳高)。王振看到这里到处都是尸体,终于害怕起来。原来,大同总督、西宁侯宋瑛在此处与敌军交战,明军全军覆没,宋瑛战死。王振改变主意,劝英宗回转北京,英宗答应了。

阳和离蔚州不远,王振想显示自己的威风,劝英宗移兵蔚州。英宗对王振言听计从,自然采纳他的意见。明军走了四十里路,王振又认为大军进驻蔚州,会破坏家乡的田地。于是,他又改变路线,让军队向北京撤退。

明军在路上遇到瓦剌部队,结果吃了败仗,只得向东撤退,一直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大臣们见这里无险可守,建议退到怀来。由于王振的几千车财宝还没到,他不肯去怀来,还把大臣们训斥了一顿。

这时,也先率领瓦剌军来到,将土木堡围困起来,并控制了四周的河流。士兵们没有水喝,叫苦连天。王振命士兵们打井,可是土木堡地势太高,士兵们挖了两丈多深,仍然挖不到水源。

过了三天,军队极其饥渴,毫无斗志。第四天,也先派使者见英宗,要与他讲和。英宗大喜,命士兵出城取水,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冲出城去。这时,也先带领军队对明军展开袭击。明军毫无防备,四散奔逃。

护卫将军樊忠非常愤怒,他见到王振,骂道:“你这个误国奸贼,把我们害得好惨!”说完,他手举铁锤,将王振打死,然后保护英宗突围。可是瓦剌军队非常勇猛,樊忠终于被杀。在这场战斗中,明朝数百名官员死于沙场。

战争结束后,明英宗盘腿坐在草丛中喘气,被敌人所擒。也先之弟赛刊王见英宗的衣着与众不同,怀疑他是皇帝,立即向也先报告。

也先找来两个到北京出使过的士兵,让他们辨认俘虏。这两名士兵一见英宗,立即说道:“他是明朝皇帝,不要放过他!”也先大喜,说道:“想不到我军竟将明朝皇帝俘获。我曾祷告上天,希望恢复元朝天下,看来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

■于谦反对南迁

公元1149年9月,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孙太后、钱皇后非常惊慌,从宫中搜集一些财宝,用八匹马送到敌营,想赎回皇帝。也先见到财宝,笑嘻嘻地收下。他认为英宗奇货可居,无论如何不肯释放他。

没过多久,前线的败兵陆续回到京城。因为无人管理,他们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老百姓非常害怕。为了稳定局势,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音yù)召集群臣,共商抗敌大计。孙太后也列席会议。

翰林侍讲徐珵(音chéng)说道:“瓦剌军队人马众多,士气旺盛,我们只有十万老弱残兵。如果我军坚持作战,岂不是以卵击石?臣夜观天象,发现北京有一场大难,只有把都城迁到南方,才能躲开灾难。”

兵部侍郎于谦不同意他的意见,大声斥责道:“平时觉得你不错,想不到一遇危难,就说出这样的误国之言!京城是大明天下的根本,如果轻易放弃,国家就保不住了。难道你忘了南宋的教训吗?今后谁再提南迁的事,就该斩首!”

孙太后认为于谦的话很有道理,说道:“来人,快把误国之臣徐珵赶走,不要让他破坏大会!”徐珵被太监们赶出宫门,狼狈不堪地离去。过了几日,孙太后传下诏书,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封郕王为监国(代理皇帝职权)。

郕王统领京城兵马之后,立即封于谦为兵部尚书。于谦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为官清正,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他曾作《咏石灰》以明心志: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宦官王振专权之时,于谦担任山西、河南两府的巡抚。由于王振权势炙手,各地官员进京时都给他送礼,于谦却从不巴结他。有一年于谦又要进京述职,他的属下说道:“您没有金银财宝,向老百姓要点土特产也成啊!得罪了王振可不是闹着玩的!”

于谦甩动两只袖子,说道:“我此次进京,只带清风。”他还写了一首诗,名叫《入京》。诗中叹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告诉人们:他此次入京,只带两袖清风,免得老百姓私下里议论。这就是成语“两袖清风”的由来。

郕王担任监国后,大臣们要求清除弄权的宦官。一日,郕王在金殿议事,大臣们给他宣读奏章,要求查抄王振的家产。他们对权宦误国深有体会,说到动情处放声痛哭,哭声一直传到午门外。郕王深受感动,派宦官马顺查抄王振的财产。

大家都说:“马顺是王振的同党,这事怎能让他去办!”宦官金英觉得大臣们多事,呵斥他们。大臣们挥拳要打金英,金英吓得逃往内宫。马顺不知好歹,说道:“你们对郕王不敬,到底想干什么?还不给我退下!”

大臣们气极了,将马顺揪住,活活打死。小宦官毛贵、王长随平时与王振串通一气,也被打死。于谦想制止大家,可是大臣们群情激奋,谁的话也不听。于谦的衣襟和袖子都被他们撕碎了。

郕王非常害怕,准备逃往内宫。于谦扯住他的衣服,说道:“皇上之所以被擒,全怪王振误国。不处置王家,怎么平息众怒?陛下如果宣布王振之罪,大臣们的气也就消了。”于是,郕王公布了王振的误国之罪,派人查抄王宅。

吏部尚书王直佩服于谦的胆略,拉住他的手说:“今日扫除奸贼,全仗您的从容不迫、临乱不惊。驱除贼寇的事应当由您承担!像我这样的老头子,又有什么用呢?”

过了几日,于谦对孙太后说:“现在皇帝在敌人手中,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为了稳定局势,应当让郕王继承皇位。孟子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希望太后作出明智的选择。”孙太后权衡利弊,终于采纳了于谦的意见。

不久,郕王即位,他就是明景帝。景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英宗之子朱见深仍为太子。孙太后扶立景帝,彻底挫败了也先利用明英宗要挟明朝的图谋。

■北京保卫战

明景帝登基以后,于谦对他说道:“行军打仗之时,粮草非常重要。现在城邑一旦攻破,军粮会落入敌人之手。您应该传下一道旨意,给官员、士兵预支半年的粮饷,而且要本人亲自领取。这样能保证我军有充足的军粮。”明景帝照他的话做了。

公元1149年10月,也先进驻大同城外。大同守将郭登向敌军交纳金银,到夜晚却派军队偷袭敌营,想救出英宗。可是,偷袭行动被敌人察觉,明军无功而返。于是,瓦剌军放弃大同,向东进攻。他们攻克居庸关、紫荆关,进驻北京德胜门外。激烈的北京保卫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此时各路军队已到北京,京城内外共有二十二万人马。于谦召集众将商议,石亨说:“敌兵势大,咱们应该把军队调进城里,把城门紧紧关闭。也先攻不下京城,一定会退兵。”

于谦不同意他的意见,说道:“你这个办法不妥。也先连连得胜,如果我们紧守城池,会使百姓失去信心。咱们应当主动出击,挫伤敌人的锐气。”他命令众将出城驻守,自己带领一支人马,在德胜门外列阵。

城外防线布置好了,于谦传下命令,将北京各个城门关闭。于谦又下达命令,说道:“如果将领贪生怕死,带头后退的,斩将官;如果士兵不听指挥后退的,后队有斩前队之权!”将士们见于谦这样勇敢,都愿意努力杀敌。

也先派人与明景帝议和,索要亿万财富。明景帝派礼部侍郎王复、鸿胪寺卿赵荣出城探望英宗。王、赵来到敌营,毫不畏惧。明英宗怕二人遇害,对他们悄悄地说:“也先非常野蛮,你们快走吧。”二人才返回城中。

过了几日,也先率一万骑兵进攻德胜门。当时,天下着大雪,寒冷彻骨。于谦让石亨带领军队埋伏在民房里,并调来火枪营助战。明军的小股部队与瓦剌军交战后,假装战败。也先中计,在后面紧紧追赶。

瓦剌军进入埋伏圈后,石亨率军队从民房中杀出,将敌人包围起来。也先急忙向外冲杀,但明军甚是勇猛,将瓦剌军死死缠住。这时,明军火枪营加入战斗,发射炮弹、火箭。瓦剌军阵脚大乱,四散奔逃。在战斗中,也先的弟弟孛罗被炮火打死。

同类推荐
  • 若以游戏的方式打开中国历史

    若以游戏的方式打开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听起来很难懂。但只要你换个视角去理解他,会不会容易些呢?我,卑微的作者以游戏的方式来打开中国历史。因为需要,可能会有些夸张。请见谅。
  • 天都遗迹

    天都遗迹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红旗飘飘——红军与海原长征西征文献摘编;旧闻拾遗——沧桑岁月往事并不如烟的见证;风雨履痕——荣辱历劫无怨无悔的人生之路;天都访古——海原古代地理文化考述;金石览胜——海原钟铭碑刻宗教文化展示。
  • 楼兰公主之国殇

    楼兰公主之国殇

    新朝年间,匈奴借新朝无暇顾及西域之际,大举进犯西域。西域诸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灭国之祸,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西域第一美人——楼兰公主伽丽丝的身上……
  • 史记精编

    史记精编

    《史记精编图文版》有着丰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值得后人去发现和体会,并且考虑到青少年朋友常常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详,对这本年代久远而文字生涩的作品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特此将其白话本选编为书,以期方便阅读。在内容上,我们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中选取了,我们认为更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故事和篇章,并配以相关图片来丰富和延伸阅读体验。希望通过这本书激发青少年朋友阅读《史记》全文的兴趣,因为相对其他文言文,这部著作不仅志趣尤高,而且语言平简。
  • 重返清朝当皇帝

    重返清朝当皇帝

    (新书,请多多支持)有一个叫王杰的人,在华夏国2100年的穿越实验中,遇到了一个不速之客——虫洞,最后糊里糊涂的穿越到了清朝,还带着一个牛逼的系统,他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热门推荐
  • 倾城魅骨银

    倾城魅骨银

    亿万年的轮回后,今生今世。她是超越六界的存在,却依然无法逆转命运。不能守护她爱的和爱她的人。他是她爱了亿万年的男人,为了他。她逆天改命。不惜与天道为敌,承受了无数次的轮回之痛,命运,让他们历经坎坷。却也将他们送到彼此的身边。他是她今生今世的双生魂侣,无心无情的他。为了她,不惜一切代价。以六界天下为棋盘,只为助她登顶回归,可面对如此相爱的他们二人,他,又该何去何从……
  • 好心先生

    好心先生

    林如鱼,三十岁大龄独身女青年,自从在答应开启相亲之路之后就有些不顺利,遇到各路奇葩不说,还有总人想要害她,麻烦不断什么时候才能转运?生活或许不如意,但还好,林如鱼还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先生,沈默言这一点她不幸中的万幸。
  • 我的MOD管理器

    我的MOD管理器

    MOD,游戏模组,也称作游戏的一种增强或修改程序。任吒偶然得到了一款名为超现实MOD管理器的系统,可以对现实进行修改。于是,世界便有了妖魔鬼怪,魑魅魍魉。
  • 丹道一尊

    丹道一尊

    郑芸一个平凡的人,因为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人生,小子想拜我为师吗?师傅什么是丹到,丹到就是心到,心想丹则成,眼看丹事。
  • 一纸成婚:腹黑老公别乱来

    一纸成婚:腹黑老公别乱来

    她自认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根儿红苗子正的三好女青年,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反对共产党,努力生活,积极向上,但偏偏命运就是喜欢跟她开玩笑……叫了十几年爸爸的人忽然要置她于死地;一直以为早已不在人世的妈妈竟然是某富商的妻子;那个全a市赫赫有名的权少口口声声要让她做自己的未婚妻!“做我的女人,从今以后,但凡你要,但凡我有,我都给你!”顾铭臣将她压在浴室冰冷的墙壁上,如古井寒潭般的黑眸欲念从生。慕清欢战战兢兢:“那啥,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成吗?”顾铭臣笑的腹黑:“我喜欢你不喜欢我这一点。”
  • 精神小伙之爱

    精神小伙之爱

    社会精神小伙沈经冰与女主苏玛丽的爱情故事
  • 护生宠世

    护生宠世

    他,为她,甘愿用命许她一世繁华。她,为她,放弃世界的宠爱
  • 燕尾蝶

    燕尾蝶

    北纬39度,破碎的燕尾破蛹而出,带着绮丽的翅膀,飞向废墟去扑火,笑容泛黄,暧昧如作,黑白的琴键上残留着你手指的温度,你的脸上有上帝留下……燕尾蝶振动翅膀,在左脸颊上。时间苍老又怎样,世界毁灭又怎样,请相信,我会一同陪你,去做这场破碎而又华丽的梦,所以我想,直到死亡,才能够将我们分开。
  • 无敌从召唤武魂开始

    无敌从召唤武魂开始

    叮,恭喜宿主召唤出九天玄女!叮,恭喜宿主召唤出女娲!订,恭喜宿主召唤出嫦娥!一朝穿越,被逼入赘,娶一个貌若天仙的老婆?还要被抢家族继承权?不怕不怕,万界神女召唤系统帮你忙!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召唤不到的神女,仙女,魔女,妖女!(PS:新书发布,各种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