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5500000004

第4章 大汉(3)

陈平等人铲平诸吕,迎接刘恒。刘恒开始犹豫不定,本身自己就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当皇帝,今天突然都城有人来说接他做皇帝,一时间有点摸不着头脑。刘恒问左右如何处理这件事。手下有个郎中令张武就说:陈平、周勃等人,刚刚杀了诸吕,平定京城,而这些人都是跟随高祖打天下的人,手里有兵权的,一开始高祖、吕后在世的时候,他们都惧怕,现在他们死了,而且现在又杀了诸吕,兵不厌诈,恐怕找您去没什么好事情,还是先不要去,等等再说吧。

另外一个人,中尉宋昌则说:高祖的天下是天意民愿,无法更改,天下是刘氏的,诸吕作乱,万民齐心铲平,也是为了保卫刘氏江山,现在高祖之子只有你跟淮南王,而你又比淮南王大,所以请你当皇帝是天下之心。面对不同意见,刘恒拿不定注意,没办法只有请求神灵了--占卜。卜人说上天有意让你要做皇帝的,于是刘恒才从代地出发来到长安。

大汉的建立是在秦朝的废墟上建立的,经过多年的战争,天下已经不是一个满目疮痍天下,各项工作都是百废待兴。

《汉书·食货志》上说"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刘邦老一辈人打下江山的时候,有鉴于秦"赋敛无度"、"戍徭无已"的教训,汉初施行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刘恒即位后继续沿袭这一制度--"扫除繁苛,与民休息。"

汉文帝刘恒体恤百姓,与民休息,并连续下诏令减轻民众负担。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三月,下诏令群臣对百姓中鳏寡孤独穷乏之人举行赈贷,并且各个地方上也要慰问老年人,"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发放这些物品的时候,各个地方官吏要亲自巡视,核实确保物品送到。

文帝三年春,刘恒下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农,天下之大本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文帝纪》)

汉文帝为了表示对百姓务农大力提倡,还亲自下地耕种,并减免当年一半的赋税。以后每年汉文帝都要下发一些劝课农桑的诏令。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诏派遣使者到各地慰问孝悌、力田、三老等乡官和廉吏。宣布免去当年田租之半。"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汉书·文帝纪》)十三年六月,下诏免收天下田租。

汉文帝刘恒上台执政,大力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体恤百姓,让大汉江山稳步发展。文帝也是一个善于纳谏之人,他曾经下诏说:"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文帝说到做到。

云中留守魏尚,屯兵十万,抵御匈奴,数有战功,一次向上报军功时,疏忽大意多报六人,被当朝收押治罪。恰值匈奴南下,文帝亲自慰问边将。一路走来,文帝大发感慨,对身旁的冯唐说:如果我手下要是有廉颇、李牧等人,那样再也不怕匈奴了。没想到冯唐却说:陛下虽得廉颇、李牧,亦不能用。文帝非常生气,怒视冯唐说:我为什么就不能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他说,因为你"赏轻罚重",如今魏尚只不过是错报了六个首级,就要治罪,廉颇、李牧来了也是一样的待遇、一样的下场,哪还有人为你卖命呢!文帝听后,赶紧虚心认错,派冯唐持节释放魏尚。

"文帝还主张倡俭抑奢。他在位23年,力行俭朴。平常穿的是粗布制作的袍子,脚上穿的是用木头皮革制成的鞋,睡的是莞草蒲叶编成的席子,处处"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有一次,他想造个露台,召来工匠估算,价值百金,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产业,便马上打消了营建的念头,对大家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文帝反对厚葬,他认为"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产,重服以伤生,吾其不取"。他死之前曾经下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无发民哭临宫殿中"。对自己的陵墓也要求从简,"治灞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秦的覆亡与文景之治》)

除了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8年间不断的"除田租税之半",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并除盗铸钱令,结果促使商业发达,财物流通,人民富裕,钱粮增多,国库充盈。

面对大商人们的囤积居奇,文帝采纳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提出的意见:"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号令民户为国家输送粮食到边境,能运到六百石的赐二等爵,逐级增加,运到四千石的赐第九等爵(五大夫),运到一万二千石的赐十八等爵(大庶长)。晁错又建议边塞粮食充足了,可以储备在郡县;郡县储足一年所需的粮食,即可免收田租。据史载:"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富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汉文帝不仅在农、商业上屡下诏书,与民休养,同时在法律方面也施行比较人性规定。在文帝时期"禁网疏阔","是以刑罚大省"。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者处死,轻者没入官府为奴,称为"收拏相坐律"。文帝即位初,于公元前179年颁"尽除收拏相坐律令"。

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五月,齐太仓县令淳于义因罪判刑,送往长安。淳于义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他大骂:"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生孩子不生男的,到了有事,没有一点用处!按照当时规定,儿子是可以顶替父母服刑的。淳于义小女儿缇萦感言伤心落泪,坚持随父到长安,上书文帝说:"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并对汉文帝叙述父亲的案例。"妾父当太仓令,齐国的人都说他清廉公正。现在不幸犯了国家法律,应当服刑。妾以为人死不可再生,肢体施刑无法再连接,犯罪的人虽想改过自新,也没有一点办法,感到非常悲伤。现在妾自愿由国家收为官婢,赎父的罪过,好让他获得自新的机会。"文帝看后,很可怜缇萦,就下旨废除汉代初年还保留的黥(刺面塗墨)、劓(割鼻)、刖(砍断脚趾)三种肉刑。"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我听说尧舜时无肉刑,以特异的服饰象征五刑,以示耻辱,老百姓都不犯法,真是天下大治!如今法律规定了多种肉刑,仍然不能制止犯罪,这是谁的过错呢?这难道不是因为我的德行浅薄教化不明吗?于是文帝顺势将黥、劓、刖这几种"肉刑",分别改为笞三百、五百。

为加强同匈奴的作战能力,文帝大力推进鼓励养马的政策,"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并在西北边境设立了三十六个牧马所,用官奴婢三万人从事牧养、繁殖战马。(《汉朝二十四帝》)

汉文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积蓄岁增,户口增殖"景象。

公元前157年,文帝去世,终年46岁,庙号太宗,尊谥孝文皇帝,葬霸陵。文帝临终时公布遗诏:"死者天地之理",不必过哀,不许"厚葬",不许动用车马和陈列兵器,治丧期尽量缩短;治丧期间,不得禁止百姓结婚、祭祀、饮酒和吃肉。

汉文帝去世后,太子刘启继位,此即历史上的汉景帝。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继承了父亲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的国力继续得到增强。

景帝继续实行薄赋劝农的政策。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正月,下诏准许民户由耕地缺少的地方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五月,下令民半出田租,实行三十而税一,从此成为汉朝定制,因而汉代农民的负担比前代明显减轻。七月,禁止官吏贪受财物,贱买贵卖。

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四月,下诏不受郡国贡献锦绣等奢侈物品,以省徭赋,"欲天下务农桑,谷有蓄积,以备灾害。"对官吏贪污渎罪者,治其罪。

后元三年正月,诏令郡国务劝农桑,多种树,禁止官吏采买黄金珠玉,否则以盗窃论罪。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当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之策,着手削除吴、楚、赵等国的部分封地时,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等7个刘姓诸侯王,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举兵反叛,这便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于高祖十二年受封,至此在诸王国中最强。"濞则招天下亡命者,益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许。"吴王刘濞处心积虑经营达四十年。文帝时,吴濞的儿子来到都城,实质上是做人质,同时也为了麻痹汉文帝以及朝中大臣们的猜忌。有一天,吴太子与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刘启(即景帝)下棋,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太子砸死。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更加骄横。晁错继贾谊之后,在他任太子家令时,也一再建议对吴国实行削地,文帝未予采纳。

由于吴王跋扈,景帝时,晁错又上《削藩策》,认为诸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景帝三年,用晁错之策,削楚王戊东海郡,削赵常山郡,削胶西六县。依次将削吴。于是吴王刘濞联合楚、胶西等国谋反。

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东进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拜窦婴为大将军,屯守荥阳,策应前方。周亚夫坚守不战,吴国粮草接济不上,无奈退兵,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大破吴军。吴王濞弃军逃至丹徒(今江苏丹徒),最后死于东越。楚王戊军败自杀。从乱起三个月即被迅速平定。

反叛平定后,吴、胶东、菑川、济南、赵等国除。朝廷乘平乱的余威,免除了各王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消减了王国官吏,改称王国的丞相为相。"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取消"诸侯皆赋",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及有关租税。此后,诸侯王已经不再具有同中央对抗的物质条件。经过景帝的改革,汉初推行的诸侯王国制,至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侯王在名义上是封君,实际上"唯得衣食租税"而已;但是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不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正说汉朝二十四帝》)

"七国之乱"后,景帝借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汉朝统一国家的形式得到进一步巩固。

为了使百姓都能有地可种,以提高农民生活,景帝及时地调配了人口和土地。他改变了当时不准百姓迁移的政策,允许百姓从土地少的地区迁移到土地多的地区,一能开发土地资源,二也能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景帝还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景帝也很节省,在位时他极少兴建宫殿楼阁。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劝农桑。"

公元前141年,景帝在位16年去世,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30里处),谥号"孝景皇帝"。

文、景时期,推行黄老"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使凋敝的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恢复,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富庶丰足的景象:"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准书》)

"文帝和景帝在位共36年,继续执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是西汉社会经济上升的时期。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者自倍,富厚如之"。"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增殖"。史书上甚至记载说:到了景帝后期,汉王朝国库里的钱多得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满了,粮食多得堆在露天,以至腐烂不能吃了。"汉兴,扫除顽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十六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史称"文景之治"。"(《中国通史》)

5.和亲休战,边疆平定

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大汉朝与匈奴开始施行和亲政策。此政策经过惠帝、文帝、景帝三朝后才有一个简短的结束期,汉武帝施行的强硬态度与果敢出击,大汉势力扶摇直上。汉武帝死后,继承者们懦弱无能,重新开始以和亲来巩固边疆。对于大汉"以和亲、图休战"的政策,后来者对此颇有非议。"和亲"可能被很多人视为一种"侮辱性的行为",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以牺牲一人的利益,短暂地赢得相对和平的不是办法的好办法。

公元前199年,刘邦从宗室中挑一女子,以公主身份嫁给冒顿单于,从此拉开了和亲政策的序幕。刘邦死后,惠帝(刘盈)即位,匈奴更加猖狂,冒顿单于致书吕后,要远游中原,娶吕后为妻。吕后大怒,要发兵击匈奴,丞相陈平劝谏,平息怒火,说当时高祖在的时候都不能打败匈奴,现在新皇帝刚刚即位,一切都处于磨合时期,怎么能够抵抗匈奴呢?这件事我们只能是忍了。当然,吕后不能嫁给单于,单于也不敢真来中原瞎逛。而是吕后写了一封书信,婉言谢绝,单于也是修书一封,勉强认错。此事不了了之。但仍然施行和亲之策。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凤凰传说

    三国之凤凰传说

    现代大学生太史宇,被涅槃的凤凰火烧死,意外来到了三国,虽然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但是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应该做点什么。可是太史宇却走偏了,经过了最初的努力之后,发现,原来这里也可以过得很轻松,原来平凡的活在三国也不错,可是天违人愿的故事。
  •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更何况是穿越?别人穿越都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测漏,美女江山尽入囊中,再不济也有漫天神仙指点,最差也送神器什么的。主角王焕,穿越之后没有虎躯,也没有王霸之气,而是穿越到汉末,变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重走人生路。作为一个艺术生,穿越重生在汉末,白手起家造豪车,招兵买马征战天下。
  • 倒腾元朝

    倒腾元朝

    落榜高中生跳楼后发现自己意外穿越去了元朝,拥有历史先知,了解现代技术的他能否利用好这一点并用自己能力改变甚至颠覆这段历史呢?
  •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这是一本关于身处中世纪的青年守护心中之人的书。为了她,他层层布算,但也难免伤痕累累。此间恋爱奋斗,阴谋诡计,斗智斗勇,攻城围城,幕幕上演。··················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封圣三国

    封圣三国

    掂量着手中的《遁甲天书》,韩远不知曾经背过的历史书,还有实际指导性么?这连自己都不正常的汉末,该怎么破?!
热门推荐
  • 敦煌美人书之媚媚

    敦煌美人书之媚媚

    唐时西域,敦煌古城,千幅黯哑的壁画,却隐藏着数段尘封于画笔中的生死虐爱,生死不弃,情欲交织,禁忌之恋,到如今,均已随风
  • 逆战末日

    逆战末日

    世界各地爆发未知病毒,受感染者将成为僵尸,袭击人类。幸存的人类只有团结一起,才能逆转末日。面对生存危机,亲情、友情、爱情,人性的闪光在末世的黑暗中愈发熠熠生辉。
  • 学园异战录

    学园异战录

    陈焱,一个生活在穷困集市的孩子,但是突然有一天父亲要他去上学,刷新了陈焱对整个世界的价值观。这是一本可能跟你们想象中的不一样的书,请做好心理准备。本书交流群:476833849
  • 遇见你:幸运的事

    遇见你:幸运的事

    我青春的开头有你参与,而你青春的开头我却未来得及。我自己在骗自己,骗了一整个青春。
  • 孩子,且行且珍惜

    孩子,且行且珍惜

    何青青和刘莲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以后,因同寝的关系,结识了标嘉姿和百里语,四人会展开怎么样的人生呢
  • 星海之彩

    星海之彩

    随想随记的草稿文,不定时更新。偏向奇幻与史诗。
  • EXO之我们恰好

    EXO之我们恰好

    她来到异国,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他们,原本以为不会再有瓜葛,怎奈缘分作怪。
  • 农家日常

    农家日常

    成池穿越耕读之家,从乡绅之子走到桃李天下。左手是老婆,右手是自家崽。放眼天下,都是我学生。这应该是乡野小子的奋斗史。
  • 关于我不断重生的异世界历史

    关于我不断重生的异世界历史

    为什么?别人的标配穿越能够在一条世界线上修成正果!诸神时期:光明圣殿的女神裹着浴巾在池边端坐着,“那家伙,居然看光了我的胴体!”琦恃:姐姐,我是无辜的,你明明有穿衣服的……龙历:居然要我去劫持新娘,还是上古龙族?!有没有搞错,在场的都是一巴掌就能拍死我的有没有!血精灵统治:大型逃婚现场,精灵女王:琦恃,无论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追回来。人类纪元:终于有个像样的时代了,嗯?剑圣世家的人到处追杀我……
  • 杂淡

    杂淡

    杨家师傅把块铁放进炉里,小徒弟拉风箱。呼哒,呼哒……,铁块烧红了,师傅用钳子夹出来,搁在砧子上。用小锤一点,“丁”,大徒弟就使大锤砸在师傅点的地方,“当”。丁——当,丁——当。铁块颜色发紫了,师傅把铁块放在炉里再烧。烧红了,夹出来,丁——当,丁——当,到了一件铁活快成形时,就不再需要大锤,凭师傅用小锤正面反面轻轻敲几下,丁丁丁丁…同仁堂药店的“先生”照方抓药,顾客坐在椅子上等,因为中药有很多味,一味一味地用戥子戥,包,颇费一点时间,隔日小巷石板路上则洒落的一地残渣……,漕河岸边那个民间老乐师二胡、琵琶、三弦都能弹拉,尤其擅长吹笛。他吹的都是古牌子,据说是一个老艺人传的谱,江南水乡的瞎子阿炳也是这老艺人的传人,二泉映月便在这暨阳湖旁留恋……,河南褝寺的方丈身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飘呀飘,帅呆了,一帮子年青和尚口齿清晰敲着木魚颂经,管你是善男善女还是浮浪子弟由不得点个赞……,那个凤凰山来的姑娘拿着个细瓷蓝边的七寸盘,一双刮得很光滑的竹筷。奏出或紧或慢、或强或弱的繁复的碎响,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河阳山歌在水乡传承了八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