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3000000016

第16章

苦谛聚中想阴品第七十七

问曰。何法为想。答曰。取假法相故名为想。所以者何。如经中说有人少想有人多想。有人无量想无所有想。而实无此多少等诸法。故知想者取假法相。是想多在颠倒中说。如说无常中常想颠倒。苦中乐想颠倒。无我中我想颠倒。不净中净想颠倒。亦于信解观一切入等中说。又以想三种差别取缘。谓怨亲中。人于是缘中次生三受。受生三毒。故想有过。想有过故佛说应断。如说眼见色莫取想。故知取假法相是名为想。问曰。取假法为想。此义不然。所以者何。此想能断烦恼。如经中说。善修无常想故。能断一切欲染色染及无色染。一切戏掉我慢无明。故知非但取假法想。取假法想则不应能断诸烦恼。答曰。此实智慧以想名说。如说受者于一切得解脱。亦说以意断诸烦恼。又如说以不黑不白业能尽诸业。亦说信能渡河一心渡海。精进除苦慧能清净。而实以慧得渡。不以信等。如是智慧以想名说。又经中说。以慧为刀。如说圣弟子以智慧刃断诸烦恼故。知慧能断结非是想也。又三十七圣道品中不说想名。故不断结。又经中说知者见者能得漏尽。非不知见者。又三无漏根中说。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皆以知为名。又佛说慧为慧品解脱知见品。又说无禅不智无智不禅。又次第经说。持净戒者则心不悔。乃至摄心得如实知。又法智等皆以慧为名。又三学中慧学最胜。亦说智慧具足解脱知见具足。又七净中说知见净。又佛说正知一切法故。名无上智慧。想无如是说。又理应用慧断诸烦恼。不是想也。所以者何。如大因缘经说若义入修多罗。不违法相随顺比尼。是义应取。又说于正义中置随义语。于正语中置随语义。故经虽说无常想等。能断诸结理应是慧。又说无明是烦恼根。离无明故慧得解脱。故以慧断诸烦恼。问曰。汝言诸想取假法相。以何为相。答曰。有人以假法为相。假法有五。一过去。二未来。三名字。四者相。五者人。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人因五阴成。相无成因故非假名。问曰。今相义云何。答曰。缘即是相。何以知之。如说师子兽王立河此岸取彼岸相截流而渡。若不相当则还此岸至死不舍。是经中以树木等为相。又说比丘示相。是中亦以衣等为相。又说世尊现如是相。又说宰人因王食故取所嗜相。又说明旦是日出相。又说三相。所谓摄相发相舍相。是中即以摄等为相。随念何法心系在缘是名摄相。又诸天退时先五相现。是中即以五法为相。故知不以假法为相。亦非行阴所摄。又舍利弗取富楼那面貌等相。又经中说眼见色不取相。又法印中说。若比丘自见断色声等相。我未说是人得清净知见。以此故知。缘即是相非假法也。问曰。缘非是相。所以者何。无相三昧亦有缘故。又说见色已不取相。若缘是相。云何取色而不取相。答曰。相有二种。有过相无过相。遮过相故说见色不取相。无相者缘亦有过。后灭谛中当广说。谓灭三心故名无相。初入行者非一切相尽是过也。若取摄相发舍相等是则无过。又涅槃名无法故不应为难。如说若取法相不能为污。取假名相则生烦恼。所以者何。取怨亲等差别相故生忧喜等。从此能生贪恚等过。故知取假法相。是名为想也。

苦谛聚受论中受相品第七十八

问曰云何为受。答曰。苦乐不苦不乐。问曰。何谓为苦。何谓为乐。云何名为不苦不乐。答曰。若增益身心是名为乐损减身心是名为苦。与二相违名不苦不乐。问曰。此三受无决定相。所以者何。如即一事。或增身心。或为损减。或俱相违。答曰。是缘不定非受不定。所以者何。如即一火。或时生乐或时生苦。或时能生不苦不乐。从缘生受是则决定。即此一事以随时故。或为乐因或为苦因。或为不苦不乐因。问曰。以何时故此缘能为苦乐等因。答曰。随能遮苦。于是时中则生乐相。如人为寒所恼。尔时热触能生乐相。问曰。是热触过增还能为苦。非复是乐。故知乐受亦无。答曰。世俗名相故有乐受。非真实义。随是人喜热触时亦为增益。又遮先苦。尔时是中则生乐相。若离先苦。是热触则不能为乐。故非实有。问曰。汝言但以名相故有乐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经中佛自说三受。若实无乐。云何说三。又说色若定苦众生于中不生贪著。又说何等为色中味。所谓因色能生喜乐。又说乐受生时乐。住时乐。坏时苦。苦受生时苦。住时苦。坏时乐。不苦不乐受不知苦不知乐。又乐受是福报。苦受是罪报。若实无乐受。罪福但有苦果。而实不然。又欲界中亦有乐受。若实无乐受。色无色界不应有受。而实不然。又说乐受中贪使。若无乐受贪何处使。不可说苦受中贪使。故知实有乐受。答曰。若实有乐受应说其相何者为乐。而实不可说。当知但以苦差别中名为乐相。一切世界从大地狱上至有顶。皆是苦相。为多苦所恼。于小苦中生此乐相。如人为热苦所恼。则以冷触为乐。是故诸经。作如是说无所妨也。问曰。亦可说世间一切皆乐。于微乐中而生苦相。若不尔者。亦不得言于微苦中生乐想也。答曰。苦受相粗故不可以微乐为苦。又乐虽微亦非恼相。所以者何。不见有人受微乐故。举手大呼。又受转微故名寂灭相。犹如上地转转寂灭。是故说微乐中生苦相者。但有是语。凡夫愚人于微苦中。妄生乐相。则有道理。

行苦品第七十九

诸受皆苦。所以者何。衣食等物。皆是苦因非乐因也。何以知之。现见衣食过增。则苦亦增。故名苦因。又手痛等苦可以相示。乐相不然。又衣食等物皆为疗病。如人不渴饮不生乐。又人为苦所恼。于异苦中而生乐相。如人畏死以刑罚为乐。又鞭杖刀槊诸苦因缘。皆是决定。乐因不然。又一切所须究竟苦故。当知先有后时乃觉。如屐渐尽。又于女色等中先生乐相。后还憎恶。故知以邪忆想生此乐相。离邪忆想还见其过。又女色等皆是干消病等苦因。故非乐也。又离欲时皆舍此缘。若实是乐何故舍耶。又人随生乐处。后即此事还生苦心。故知非乐。又身为苦田非乐田也。如野田中嘉苗难殖而秽草易生。如是身田众苦易集。而虚乐难生。又人于苦中先起乐倒。后生贪著。乐若少实不名为倒。如常我净少实亦无乐亦如是俱颠倒故。又人于辛苦中而生乐心。如担重易肩故知无乐。又经中佛说当观乐是苦。观苦如箭入心。不苦不乐当观无常念生念灭。若定有乐不应观苦。当知凡夫于苦取乐。是故佛说随凡夫人生乐相处。汝当观苦。又此三受皆苦谛摄。若实是乐。苦谛云何摄。又苦为真实乐相虚妄。何以知之。以观苦心能断诸结。非乐心也。故知皆苦。又一切万物皆是苦因。犹如怨贼。怨贼二种或即能为苦。或初虽软善后则害人。万物亦尔。或初便生善或后反为害。故知皆苦。又众生得欲无厌如饮醎水。不足故苦。又无所求欲乃名为乐。求故名苦。不见世间有无求者。故知无乐。又一切众生身苦心苦常随逐。故知身为苦。又身如狱常有羁锁。何以知之。以灭此身乃名解脱羁锁故苦。又一切物渐渐次第。皆可鄙恶。如地狱等身冬夏等时小儿等根知寒暑等相待后皆憎恶。当知皆苦。又身多怨贼。谓毒蛇箧五拔刀贼。诈亲善贼及空聚落坏聚落贼。大河此岸种种诸苦皆常随逐。故知皆苦。又知众生身诸苦随逐。谓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违愿等苦。常与相随故。故身为众苦之聚。又以有身故则有我所及贪著等诸衰恼集。故知身为众苦因缘。又亦五道众生行四威仪。皆无有乐。所以者何。如经中说。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若色生时当知即是老病死等诸衰恼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又身常匆务。以身口意造作众事。造作众事皆名为苦。又诸贤圣以身尽为悦。若实为乐。云何失乐而生欢悦。故知皆苦也。

坏苦品第八十

问曰。汝虽以多因缘明苦。而人犹贪乐。随得所欲以为乐。答曰。是先已答。凡夫倒故于苦取乐。又痴惑所害云何可信。虽得所欲亦应观苦。所以者何。是皆无常坏时生苦。如经中佛说天人爱色乐色贪色。是色坏时生大忧苦。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坏败故当知亦苦。又人受虚妄乐便生贪著。以贪著因缘生守护等过。故当观乐甚于苦也。又乐为苦门。以贪乐故从三毒起不善业。堕地狱等受诸苦恼。当知皆以乐为根本。又一切合会皆别离相。离所爱时深受诸苦。不由不爱。故知乐者甚过于苦。又乐具之生。皆为欺诳众生令堕诸苦如食野禽为鱼沈饵。皆以取故。乐物亦然。故应观苦。又于乐受中得少味。故获无量过。犹如鱼兽所味至寡其患甚多。故应观苦。又乐受是烦恼生处。所以者何。以贪身故则欲所须。欲因缘故恚等烦恼次第而生。又乐受是生死根本。所以者何。因乐生爱。如经中说。爱为苦本。又一切众生有所造作无不为乐。故名苦本。又乐受难舍甚于桎梏。又生死中贪乐所缚。所以者何。以贪乐故不脱生死。又此乐受常能生苦。求时欲苦失时忆苦。得时无厌如海吞流。是亦为苦。又乐受是不疲倦因。所以者何。众生求乐因时。虽经险难以为乐。故心不懈倦。是故智者应当观苦。又乐受名起诸业因。所以者何。以贪乐故能起善业。为现乐故起不善业。亦是一切受身之因。所以者何。取乐生爱。爱故受身。又乐受与涅槃相违。所以者何。众生贪著生死乐。故不乐泥洹。又未离欲者。爱此乐受。爱因生苦。故知乐受是众苦本。又经中说二求难断。一谓得求。二谓命求。求随意诸欲。是名得求。求得寿命受此诸欲。是名命求。此二求皆以乐受为本。是故智者难断应断。谓能如实观乐受相。又乐受味亦能染污。未得离欲。大智人心以难断故甚于苦受。又乐受味是贪等因。若无乐受则无所贪。又乐受味真智能断。所以者何。世间诸智要取上地味。能舍下地。故知乐受甚过于苦。又众生心缚在生处。乃至畜生亦贪惜身。当知皆以乐受味故。是故应观乐受为苦。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十二星宿

    十二星宿

    讲叙在浩瀚的宇宙里黄道带的十二星座的扑朔迷离,爱恨情仇的故事。他们是星球里的主人翁,都被宿命安排下演绎出一段段黏稠的爱情悲剧,那些数以十计的世纪,那些逝去的人潮,这是个深的过去,过去总是够了!他们说道:“在我们爱情下升起比地球更重的分量,我们跨越一个个日子,划割一个个伤痕。我们在时间里走路,而我们灿烂的躯体迈着不可名状的脚步,在寓言里留下痕迹……我们都有许下了海誓山盟,可以用我们的生命去守信,宿命却归根结蒂的去炫耀自己的至高无上权限,我们不停的去违抗着它,我们都用生命去换取,刻下了生死不渝的墓志铭……
  • 诸天之盖世人皇

    诸天之盖世人皇

    新书已发,《全民诸天:我能一键满级》!欢迎大家收藏投资!重生蛮荒,妖族雄霸大地,以人类为食秉承后羿之名,得造化神器诸天造化塔穿越万千世界,纳诸天造化于一身《大宋武侠》中,他反掌镇压四方,定鼎河山!《风云》中,他炼化四大圣兽,觉醒四象之力!《遮天》中,一力镇压各大禁区,护佑人族!蛮荒世界中,射落九日,带领人族雄霸天地!
  • 我给天道打补丁

    我给天道打补丁

    补胎、补鞋、补屏幕。补锡、补漆、补衣服。陈双都干过。如今被人坑到异世,让他补天道。陈双表示:求放过!我真的不会啊!!!798906942Q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
  • 爱在旅途:没有预约的旅程

    爱在旅途:没有预约的旅程

    国内首本旅行情感小说。每一个人都渴望一次旅行,不管是对自由的向往,还是为了逃避学习、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内心中的某种好奇。走出去,你不但可以欣赏到沿途的美丽风景,还可以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或是结交到新的朋友,也有可能因此邂逅一段爱情。它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加的勇敢和独立,让你的生活更加幸福甜蜜。
  • 天使爱过你

    天使爱过你

    离家出走的贵族小姐方沁在快餐店打工,邂逅了身份神秘已失忆的流浪汉“利”,之后方沁莫名被两股恶势力追杀,利舍身相救并全程保护方沁安全。两人在逃亡的过程中相爱,但方沁却发现利突然变得冷漠,身体也大不如前,而且利的神秘身份一直是困扰方沁的心结。一场恐怖袭击让两人从此失去了联系。十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风波,他们再次相遇。他是著名医院最年轻的胸外科主任、流连花丛的“三不”男人,而不再是她记忆中那个一心一意呵护她的爱人,他无法记起他们的过去。然而命运却仍把他们交织在一起——为了挽救一个小生命,必须创造一个新生命。前路迷茫,如同他们曾经拥有的爱情一般,消逝,抑或新生?
  • 异邪录之通天

    异邪录之通天

    三朋两友,共赴江湖路;蚍蜉撼树,唯敬不自量
  • 播音主持艺术11

    播音主持艺术11

    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在发言中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对于继承弘扬人民广播优良传统,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理论,培养优秀的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新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继续发扬延安广播播音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再创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新辉煌。
  • 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

    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

    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并没有就法律谈法律,而是采撷生活中的真实法律事例,用生动的笔触和精彩的语言,描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遇到的法律关系,并给予深入的解析,让人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哪儿?去哪儿了?怎么办?使法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是老百姓掌握法律知识的读本,大众维权的利器。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封冥

    封冥

    不屈天命者,乃命外之人。敢于战天者,方能逆天改命。本书如何,看过三章你便知。点开本书,看秦决,楚衍宁,梵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