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31400000013

第13章 笔下有千年(2)

据统计,灵武广播站记者在短短的一年间,他们或骑车或步行走遍了全县14个乡镇和大部分自然村,采写了涉及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教卫生等方方面面的新闻稿件1000多篇,大部分被《宁夏日报》《银南报》和区内广播电台采用,作品多次获奖。灵武广播站的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获得过区内报刊、电台的优秀通讯员称号。

而在灵武广播站的基层放大站也依然活跃着一批敬业能干的机线员,杨锡文便是其中之一。

杨锡文所在的郭家桥公社毗邻吴忠市,这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水沟,从整个村庄贯穿而过。作为护线员的杨锡文,每天都要往返20公里以上沿着山水沟巡线。回忆起当年的感受,杨锡文说:“那时候真的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心里面只是想着要把广播的声音传给老百姓。我为啥对广播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我本身就是一个受益者,我靠听广播学科技搞起了养鸡,最早成为了村上为数不多的万元户,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为了能把群众最喜欢听、最想知道的事儿及时通过广播传播出去,杨锡文边工作、边学习新闻写作、自己还学播音,在全县公社一级率先办起了广播自办节目《农家顾问》,深受农民群众喜欢。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使郭家桥公社的广播进村入户率一直雄锯全县各公社之首。杨锡文说:的确是基层广播站锻炼了我、充实了我,如果没有那段经历,也就没有我今天的这么多荣誉。

这些年杨锡文笔耕不辍,他在区内外报纸杂志发表新闻稿件4000多篇,有300多篇获奖;其中《乡村土记者褒贬正民风》《四个儿媳抢公婆》《郭桥有个会说话的墙》先后获得西北五省报刊新闻奖和全国新闻奖。

灵武广播事业的发展,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人,造就了他们与时俱进干工作的激情和干事业的气质。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灵武山川广播进村入户率达90%以上,实现了“一根铁丝传万家”的美好愿望。到1987年,随着灵武广播电视局的挂牌成立,宣告了单一办广播的历史。在见证了历史的风霜雪雨中,灵武广播人,尤其是生活在最基层的老广播工作者,他们始终默默无闻于各自的岗位,坚守着一个圆圆的梦……

下部:蓬勃广电

广电人始终秉承着向上的精神——她的事业如同朝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1992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有消息在大街小巷不胫而走——咱们灵武要安有线电视啦!

这个期盼也许太久了,让广电人也体验到了一种激动和不安!接连几天,广播电视局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几十次,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灵武广播电视局退休职工张寿堂说:“我们全局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全部在一线上干活呢,白天拉线、架线,晚上三个人或五个人一组,拿着我们自己绘制的各片区住户分布图,挨家挨户地给群众做工作,主要是给他们讲有线电视的好处。”

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广电人的披星戴月迎来了9月28日有线电视网络第一期工程的竣工日,先期有1500户居民看上了画面清晰的12套有线电视节目。欣慰之余我们想得更多的是,灵武人也要办新闻,灵武人也要通过电视来展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发展成就。

伴随着灵武有线电视网络的延伸,《灵武新闻》于1993年7月1日正式开播了。

出同期画面:(李旭、张炎、张钧播音的《灵武新闻》)

灵武终于有了自己的电视新闻节目,这让眼睛一亮的灵武人在很长时间都兴奋不已!很快,反馈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新闻稿写得不错,制作效果不错,广播员的形象也不错呀!在赞许的声音中我们辨别出,观众给了我们太多的认可!

原灵武广播电视局局长文友樵说,第一次机器设备改造我们就上了BD康姆系列的摄像机和飞线,这在全区县级走在前列……

当我们走访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灵武广播站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张素彦时,她很是自豪地说:“事实上该冒尖的都冒尖了,我们的记者队伍中就有许多人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我们的电视播音员李旭、张炎、张钧也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潜质,他们已于早期就进入中央电视台和宁夏电视媒体等担纲重任,至今依然从事着播音工作。”

时至今日,《灵武新闻》在岁月的磨砺中走过了15年。这15年里,广电人如同一列肩负使命的火车,踏踏实实地越过了一个又一个界碑!——灵武无线电视台开通了、灵武调频广播电台开播了、灵武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成了……在一个个喜庆的日子里,广电人埋头苦干,收获着春华秋实。

原灵武广播电视局局长周福琦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的设备更新和改造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近几年来,广播电视局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取资金,依托项目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电事业朝着重装备、尖端、数字化的方向迈进。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广电人以与时俱进、自主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迅猛发展。

灵武广播电视局党支部书记李文说,广播电视事业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得益于我们这支队伍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我们相信,在灵武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广播电视局将会取得更大成绩。

如今,灵武广播电视台已成为深受当地群众关注,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公众媒体。优势资源的组合、宽视角播出平台的搭建,为宣传灵武、推介灵武、扩大灵武对外影响力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俱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风流意气浓。特别是近六年来,灵武广播电视局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推动了广播电视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从2005年年初开始,在灵武市委、政府的支持下,广播电视局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对采、编、播技术设备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现拥有索尼100P、190P、250P、BD康姆等型号专业摄像机13台,极速2000型非线性编辑线和DV非线性编辑线以及硬盘播出、磁盘阵列系统等先进设备;仅2007年共争取专项经费105万元,配置各类设备价值82万元,极大地提高了自办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质量,实现了与区市级电视台数字信号播出接轨。

灵武广播电视局克服各种困难,自加压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全区较早建成了300兆瓦临频传输城区有线电视网络,之后相继对城区HFC光电混合网进行改造,使有线电视前端和网络主干信号实现了光纤传输,特别是数子电视的整体平移,在全区各市县最早迈出了第一步,用户收看节目由过去的36套增至100多套,并且能收听到10套数据广播节目,极大地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目前,广播电视台节目每天播出时间达到18个小时,自办节目播出时间达到100分钟以上,先后开办了《灵武新闻》《灵州视点》《周四视频》《每周播报》《劳动就业》《平安灵武》《灵武旅游》《聚焦民风民俗》《大视野》等自办栏目。文艺节目有《电视剧场》《电影剧场》《O5影院》《少儿天地》《戏曲天地》等。

肩负正面报道重任,履行舆论监督使命。广电一班人顺应改革、立足基层、面向群众、贴近生活,紧跟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在办精、办活、扩充节目容量上下工夫,使栏目从改版形式、主题思想等方面更贴近观众,不断完善和丰富节目内容,为充实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相继策划推出并打响了《和谐灵武·中国百强奋进篇》《关注民生·城乡新貌建设篇》《激情宁东·国家能源基地崛起篇》《国际绒都·魅力羊绒强势篇》《品牌长枣·特色产业生态篇》《民风民俗·构建和谐灵武战略篇》等重大新闻体裁的宣传战役,受到市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采编记者队伍还聚焦主线,围绕中心,在彰显灵州古韵,打造和谐灵武,展示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中采编了一大批鲜活的优秀稿件。有20多名记者多次被国家、区、市级电视、报刊和其他新闻媒体评为“先进个人”“优秀记者”等称号。

今朝硕硕功与劳,明日新新略与韬。广播电视局在务实苦干中抢抓机遇,在激情奋进中跨越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灵武广播电视局局长马廷福说,回顾近几年我市广播电视所走过的路,如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同样经历了“爬坡过坎”,总体思路是抓机遇、求突破,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2003年筹资近600万,建设了面积为3400平方米的广电新闻宣传中心,从此有了自己的阵地;

2004年组建了灵武有线电视网络分公司,广电事业、产业并轨运行,同步发展,实现了台网分离;

2005年自筹资金300万元,利用闲置土地建设了30套总面积3200平方米的职工住宅;

2006年,实现电视发射塔搬迁,解决塔、台异地现状,并通过争取项目投入,建设了古窑子多路微波电视转发站,有效放大了市委的声音,延长了政府的手臂;

2007年中央无线电视覆盖工程在灵武落户,“村村通”工程惠及山川百姓。自办节目入驻宁东,灵武新闻网络的建成,使本地新闻走出灵武、走向全国;

2008年是灵武广播电视局在聚势发展中实现飞跃的一年。尤其在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提高广电服务水平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实践。广电人发扬“不言苦、不言败,小台也能办大事”的团队协作精神,克服资金短缺,人力紧张,技术设备紧缺等困难,实现了多方面的新突破。广电局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10件大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的报道方式,展示了我市干部群众大干快干的精神风貌,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创建中国百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了加快事业发展,从2003年来,我们累计完成事业投入达1200多万元,仅2008年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包括设备总投资首次突破400万元。

在新闻节目中,今年先后开办了“十件大事进行时”“民生关注你我他”“两基迎国检”“和睦家庭好婆媳”“乡村20纪实”“迎奥运、庆大庆”等板块,同时围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教育活动,开辟了“解放思想,成就伟业”“政风行风在线”“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访谈专栏。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庆祝自治区50大庆期间,组织精兵强将策划制作了《感动1978情满灵州大地》大型系列专题节目;圆满完成了第二届灵武国际羊绒节和第三届灵武长枣节的对内对外宣传任务;举全力配合了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在灵武》大型文艺晚会的成功演出。全年制作完成《魅力灵武灵性山河》《神韵灵州·国际精品羊绒之都》《辉煌广电30年》等数十部专题片,完成对外宣传200多条,有力地配合了各部门的宣传工作。

高高耸立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架,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如同广电人不屈的脊梁坚强挺立。广电人不求索取,甘于奉献,始终秉承着向上的精神——她的事业如同朝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广播电视局以巩固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为契机,先后结合我市山川特点,因地制宜,摸索实践出开路信号、有线电视、MMDS方式、MUDS方式、卫星个体接收5种电视覆盖方式解决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同时争取了价值150万元的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备,免费向山区乡镇群众发放,使当地群众由过去只能收看不足3套电视节目,现在可以收看到47套电视节目,覆盖全市人口的100%。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进程,组织8个放映队每年为群众放映数字电影1300多场次,观众人数达到60多万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的砥砺,日臻成熟的灵武广播电视局先后荣获宁夏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银川市广电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区第三届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灵武市有线广播电视台被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评为“乡村健康金话筒”活动优秀台站;灵武农村影视公共服务中心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2008年分别被全区广播电影电视系统,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授予“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灵武广电人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宣传思想工作重点和灵武市委、政府中心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加快事业发展步伐,以百尺竿头的精神风貌,蓬勃向上的辉煌业绩,在灵州大地上谱写出广播电视事业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此片于2008年12月19日广电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播出,并制作光盘数百份)

灵武长枣

(出儿歌画外音)

小朋友快快来,手拉手摘长枣;

枣儿甜枣儿脆,肚子里藏着ABC;

妈妈吃了好漂亮,爸爸吃了力气大;

爷爷奶奶来吃枣,哈哈笑笑永不老。

随便站在灵武某一处制高点向四周瞭望,猝然间会感到想象力的局促——因目光、嗅觉所及的是:绿漫山川,花果飘香。

我们有理由推测,早在1000年以前,若能驭云俯瞰,看到灵州城的景致一定是枣园连天碧,秋果盈枝头……

据《中国果树志·枣卷》及《宁夏林业志》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宁夏长枣就盛产于灵武,其广为栽培,数量占当地枣树总数的40%以上,这说明灵武长枣作为传统的鲜食果品树种,在宁夏地区栽培历史早已久远。

20世纪60年代,考古专家在对灵武沿山一带的明、清墓葬出土挖掘时就惊奇地发现了灵武长枣核。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明代方志及清《嘉庆灵州志迹》所述:乾嘉时灵州果枣之属包括桃、李、杏树种等有20种之多。同时,据史考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登基时,有大臣敬献当地鲜枣于皇帝,皇帝品后,称之为“枣中珍品”。由此可见,灵武长枣栽培大约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

灵武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有名的花果之乡,属北方水果优生带,其土壤、气候、地域等优越条件培育出了“灵武长枣”这一地方特色果品。为了能够把这一长期以来偏居一隅、鲜为人知的灵武长枣变成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宁夏农林科学院的高级农艺师喻菊芳教授,历时十年对灵武长枣品种选育、栽培、苗木繁育做研究的同时,对枣树的发展历史、发源地、树龄也进行了考证,旨在完善补充史料记载,使老祖宗留下的这一财富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红楼梦中人

    红楼梦中人

    在《红楼梦》美奂绝伦的场景中穿梭,看掠过大观园的微风以及在繁华中沉浮的男人,也怜惜着那倾城的红颜。
  •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留学是迈上成功巅峰的通途,亦可能是堕入欲望深渊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熏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已经不只是书斋里的精英,他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欲望的人、一个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个体,在大洋彼岸深陷于情与爱的踯躅、名与利的挣扎。当象牙塔里也漫入世事的波涛,他们,和你我没有什么两样,背负着为人的十字架,生命永远是不可承受的重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百多年之后,托尔斯泰的名言在一代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中被演绎。生活都能由你选择吗?幸福只要追求就能得到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们以自己的经历向您诠释这一切。
  • 哲人的灵感(下册)

    哲人的灵感(下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从零开始

    英雄联盟之从零开始

    他要的不是超神,不是五杀,他要的只是系统的那一声判定——Victory!dota路人王转战lol,青训被淘汰,但这不是结局!一个平民电竞之路,开启……相信我,那个不服输少年的微笑,会让你燃了整个联盟!
  • 留学生

    留学生

    小说记录了主人公易添及其一群情投意合的留学生朋友独特,有时甚而荒诞不经的成长、恋爱、留德历程。由于大多没有父母伴读,寂寞、虚无、叛逆成为他们在德国留学的日常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主题。他们在这种孤寂,近似隔绝的环境中慢慢磨练了自己,语言班学习、学籍登记、缴纳保险、租赁房屋、拼伙做饭、打临时工、参加各种派对、到申根国家旅行,一切的一切,他们必须亲自完成,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会因此而迅速自立并变得成熟、抗压,小部分则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而无法自拔,最终走向彻底的虚无、崩溃。
  • 初情似钰

    初情似钰

    年少时无意的帮助,却是她们之间情缘的开始。多年后回来无觅处,不想那人就在眼前。
  • 巫神之王

    巫神之王

    铁烈出身天荒星域中位部族白象部族,因为被人算计进入了专门供魂修学习的天苍魂院,结果他灵魂资质一塌胡涂,整整十年才只拥有一只魂兽。而当他十年后千辛万苦获得第二只魂兽时,受不了打击的他终于决定重走战士之路,他才发现他面前的路已经荆棘密布,乱石丛生。
  • 刚开始力量体系就崩了

    刚开始力量体系就崩了

    一觉醒来,全球异变,所有人都多了一个属性面板,生活变成了一场全球范围的超大型修仙游戏。陈安看了看自己家狗子的属性面板,再看了看自己的,他逐渐陷入了沉思。自己家狗子:攻击15、防御11、敏捷20、精神6,技能:猛扑陈安:攻击-100、防御-100、敏捷-100、精神10000,技能:三百六十度眼神波动炮“自己好像刚开始力量体系就崩了啊!”陈安疑惑的道。
  • 见烟尘

    见烟尘

    故事便是从这座城开始,几个家庭的琐碎,不同思想的交汇,都于这座城~烟城。天南地北汇聚于此。不同家庭,不同命运,短暂交集,各奔前程。感叹生活,无能为力。不知生活滋味,是无数人想要逃离的苦海,也是无数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 年华不及你有情

    年华不及你有情

    重生前,尹沐一直只把慕泽锡当哥哥,直到她临死之时才发现,那个男人爱她爱的多么深沉,却从未在她面前表露过,只因她那一句“哥哥”重生后,她决定要好好爱他,可是……谁能告诉她,眼前这个缠着她要亲亲抱抱的人是谁?“沐沐,我们要个宝宝吧”“嗯~嗯?!!!”某女在心里大喊:喂喂,我还小好不好?
  • 杀死一只无名鸟

    杀死一只无名鸟

    我飞了一米又一米,看到一米又一米阳光,碰到了一只又一只鸟。
  • 千年修恋:腹黑太子彪悍妃

    千年修恋:腹黑太子彪悍妃

    别人穿越都是因为各种意外她却是生生被人招魂招来的而且还是不小心招错了!千万头草泥马在梁梦心中奔腾而过她只想弱弱的问一句亲,能把我退回去不?
  • 我有一个电子竞技的梦

    我有一个电子竞技的梦

    让我们一起感恩时光,走进电子竞技时代,勇敢面对,去追寻未知的游戏领域,敢于奋斗,追求目标,对电子竞技的热血,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