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2800000017

第17章

程林曰:沉者就下之性,滑者流衍之象,故沉滑者,中有水也。面肿曰风,风郁于经则热,故面跗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内经》曰:诸有水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颈脉人迎脉也,水邪干土,则颈脉动,水之本在肾,水之标在肺,故时时咳也。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此属水胀,如按水囊者,必随手而起。今风水搏于手足, 属肌肉之间,按而散之,猝不能聚,故陷下而不起也。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注】此承上条风水,详申其证,以明其治也。风水之病,外风内水也。脉浮恶风者风也,身重肿者水也。汗出表虚,故用防己黄 汤,固表以散风水也。若腹痛,加芍药、甘草以调中也。

防己黄 汤方(见湿病中)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塞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按】脾胀之“脾”字,当是“肺”字,是传写之讹。发汗即愈之下,当有前条“越婢加术汤主之”七字。

【注】此又详申风水、皮水、黄汗、肺胀四证之治法也。太阳病,谓头痛发热恶风也。

脉浮而紧,似伤寒也,伤寒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面目浮肿,其人不渴,非伤寒也,乃风水也,发汗汗出即愈也。若愈后而恶寒者,此为过于发汗,极虚得之,当补表阳,自可愈也,有是证渴而不恶寒,似传里也,但跗浮肿,其腹如鼓,乃皮水也。有是证胸中窒反聚痛,不能食,暮躁不得卧,似里实也;但身肿而冷,麻木如痹,此为欲作黄汗也。痛在骨节,似伤寒也,但其状如水肿,咳喘不渴,此为肺胀也。以上四证,皆初病皮毛,状类伤寒,故均以越婢加术汤主之,发汗即愈也。若渴而下利,小便数者,则津液已夺,故不可发汗也。

【集注】赵良曰:脾胀恐是“肺”字之误。《灵枢经》云:肺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也。

魏荔彤曰:其状如肿者,按其手足,未至陷而不起,故曰如肿,似肿而实非肿也。

尤怡曰:太阳有寒则脉紧,骨疼有湿则脉濡,身重有风则脉浮、体酸,此明辨也。今得伤寒脉,而骨节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即非伤寒,乃风水外胜也。风水在表而非里,故不渴,风固当汗,水在表者,亦宜汗,故曰:汗出即愈。然必气盛而实者,汗之乃愈,不然则其表益虚,风水虽解,而恶寒转增矣,故曰: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若其渴而不恶寒者,则非病风而独病水,不在皮外,而在皮中,视风水为较深矣,其证身肿而冷,状如周痹。周痹者,寒湿痹其阳也,皮水为水气淫于肤也。胸中窒不能食者,寒袭于外,而气窒于中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者,热为寒郁,而寒甚于暮也,寒湿外淫,必流关节,故曰: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其咳而喘不渴者,水寒伤肺,气攻于表,有如肿病,而实同皮水,故曰:发汗则愈。然而诸病若渴而下利,小便数者,则不可谓水气当汗概发之也。仲景叮咛之意。岂非虑人之津液先亡也哉!或问:风水外证骨节疼,此云骨节反不痛,身体反重而酸;皮水不渴,此云渴何也?曰:风与水合而成病,其流注关节者,则为骨节疼痛;其浸淫肌体者,则骨节不疼,而身体酸肿,由所伤之处不同故也。皮水不渴者,非言皮水本不渴也,谓腹如鼓而不渴者,病方外盛而未入里,犹可发其汗也,此所谓渴而不恶寒者,所以别于风水之不渴而恶风也。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恶风加附子。

【注】此又承上条风水,互详其证而变其治也。风水之邪,全在表而不在里,故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也。初本无汗,身无大热,续自汗出而不恶风寒,表不虚也,故用越婢汤以发之。若恶风甚者,表阳虚也,前方加附子一枚,以补其在表之阳也。

越婢汤方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注】此承皮水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皮水之病,是水气相搏,在皮肤之中,故四肢聂聂 动也,以防己茯苓汤补卫通荣,祛散皮水也。

【集注】沈明宗曰:此邪在皮肤而肿也。风入于卫,阳气虚滞,则四肢肿。经谓结阳者肿四肢,即皮水也。皮毛受风气虚而肿,所谓水气在皮肤中,邪正相搏,风虚内鼓,故四肢聂聂而动,是因表虚也,盖三焦之气,同入膀胱,而行决渎,今水不行,则当使小便利而病得除。故防己、茯苓除湿而利水,以黄 补卫而实表,表实则邪不能容,甘草安土而制水邪,桂枝以和荣卫,又行阳化气而实四末,俾风从外出,水从内泄矣。

防己茯苓汤方防己(三两)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按】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岂有里水而用麻黄之理?阅者自知,是传写之讹。

【注】皮水表虚有汗者,防己茯苓汤固所宜也。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术汤。无热者,则当用甘草麻黄汤发其汗,使水外从皮去也。

越婢加术汤方于越婢汤中加术四两。

甘草麻黄汤方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按】“厥而”二字,当是衍文。

【注】水在皮肤,浸淫日久,必然腐溃而出水也,当以蒲灰散敷之,以燥水也。

蒲灰散方(见消渴中)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按】为气水之“气”字,当是“风”字,若是“气”字,则无发汗之理,且通篇并无气水之病。

【注】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也,今脉不沉小而浮,浮者为风,非少****也。若无水虚胀者,为风水也,风水发其汗即已。风水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汗之;脉浮者,宜杏子汤汗之。

麻黄附子汤方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炮,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集解】沈明宗曰:麻黄附子汤,今人置之不讲,余特举而明之。麻黄、附子通阳开窍,治水妙剂。今人惟用肾气汤、丸壅补其内,致阳气不宣,转补转壅,邪无出路,水肿日增,咳血而死者,不知凡几矣。

杏子汤方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上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得汗止服。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

【注】此承黄汗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黄汗属湿,故身体肿;属风,故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者,谓面目浮肿也。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谓汗出粘黄也。脉自沉者,谓从水得之也。究其得之之由,以汗出入冷水中浴,则 怆之寒内入,遏郁汗液于肌腠,从土蒸化而出,故色黄也。宜黄 、桂枝解肌邪,以固卫气;白芍、苦酒止汗液,以摄营气。营卫调和,其病已矣。

【集注】程林曰:汗出则元府开,入水浴则 怆之水寒,藏留于腠理皮肤之中,则身肿发热也。汗出沾衣如柏汁,则津液内竭,是以汗出而渴也。身肿虽状如风水,但风水之脉不沉,汗不黄,口不渴,为异耳!李升玺曰:按汗出浴水,亦是偶举一端言之耳。大约黄汗由脾、胃湿久生热,积热成黄,湿热交蒸而汗出矣。

魏荔彤曰:黄汗者,汗出之色黄而身不黄,与发黄之证不同也。

尤怡曰:黄汗之病,与风水相似。但风水脉浮,而黄汗脉沉;风水恶风,而黄汗不恶风为异。其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则黄汗之所独也。风水为风气外合水气,黄汗为水气外合热气,热被水遏,互郁交蒸,汗液则黄。用黄 、桂枝,芍药三味,行阳以益阴,则荣气和而卫气周,盖欲使荣卫大行,而邪气毕达耳。

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方黄 (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方解】服后心烦者,以苦酒止汗太急也。盖汗出于心,急止之,则不得出,故心烦也,至六七日乃解者,正复而邪自退也。

【集解】魏荔彤曰:古人称醋为苦酒,非另有所谓苦酒也。美酒醯,即人家所制社醋,即镇江红醋是也。又醋之劣者,即白酒醋,各处皆是,总以社醋入药。

尤怡曰:苦酒阻者,欲行而未得遽行,久积药力乃自行耳,故曰:服至六七日乃解。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 汤主之。

【按】此承黄汗详申其证也。但文义未属,必是错简,不释。

桂枝加黄 汤方桂枝 芍药(各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 (二两)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跗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按】此条文义不属,不释。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按】此条必有脱简,不释。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则为水,紧则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流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瘥,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瘥,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按】此条文义不属,不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待到花开鸟啼时

    待到花开鸟啼时

    混沌初开,天地初成,世间第一位神明诞生了,无情无欲,看破生死,清冷的性子仿佛万年积雪而她是世间唯一的神药紫净琉璃,初到天庭,便惹上了这座大冰山,从此开始了一段难忘的爱恨情仇。待到花开鸟啼时,月下逢君心已知……
  • 方寸唐人

    方寸唐人

    这个世界,远不是眼睛能看头的。隐藏在平凡世俗中,那些不一样,与世无争的方寸中人,他们存在吗?大唐初建,繁荣昌盛,却,此时的江湖上,血雨腥风,一场波及甚大,事关于江湖人存亡大事,正悄然发生。
  • 御魔组

    御魔组

    他寄人篱下,他暗恋的班花被兄弟抢先告白,废柴,没人在乎他,这就是胡一鸣!可谁说废柴就不能拉风,就不能成为耀眼的新星。一个人人仰望的天才在他最难堪的时候开豪车接走了他。一个太阳般耀眼的女孩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安慰收留了他。一封来自名仕贵族学校的信,把他的人生彻底颠覆。一个神秘的组织,一批最精英最奇葩的人演绎着最奇妙的青春,最热血的人生,狩猎隐于繁华之下的人形生物,拯救世界!
  • 奴颜娇

    奴颜娇

    她,邪魅如妖,一袭红衣如倩女幽魂,一念之下背叛原主,只为助那个华衣倾世,眉眼温润如三世桃花的男子颠覆皇朝。谁知皇城上,眸中再无温润,薄唇讥诮,百般追杀只为向她夺取雪灵芝,为他最深爱的女子续命。她本就无情,那么芸芸众生,沧海人道,她便逍遥于红尘紫陌间,美男坏绕,琴瑟笙歌。她不怕负了天下,只求一世逍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改变后的世界

    改变后的世界

    主角夏尔,感觉非常无聊,因此,在睡前想了一句【要是世界能够变得更有趣点就好了。】当夏尔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家竟然被毁掉了!同时,身后还出现了一名巨大机器人!危机!危机!危机!谁来救救我!
  • 暗枳

    暗枳

    即使身处深渊也依然向往着阳光很高兴在对的时间遇见你这是我的小确幸也是我们幸福的开始
  • 斗破苍穹之炎帝主宰

    斗破苍穹之炎帝主宰

    大千世界,炎帝萧炎!自那卑微的下位面飞升至这广阔的大千世界!炎帝!这个下位面——斗气大陆!不可逾越的一代斗帝!大千万火,吾为大主宰!一丝幽幽火焰,万物化为虚无!这大千世界注定掩盖不了炎帝的光辉,前有不少天帝,今有炎帝武祖,后有少年牧尘!且看那大千世界之边的无尽火域。让域外邪族分外忌惮的势力。又见那神一般的男子,单枪匹马闯进冰灵族!寻找伊人轮回碎片!实现上天碧落下黄泉的诺言!炎帝萧炎!武祖林动!少年牧尘!【请各位看过斗破的,林动在《武动乾坤》,牧尘在《大主宰》免得书友们看不懂。】ps:吾为炎帝第二部。第一部写的乱。这一步认真写。
  • 大山生气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大山生气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所谓的理财,就是管理钱财。管理钱财的第一步,则是认识被管理的“钱”。为什么需要钱?可以用钱来做什么?钱是万能的吗?本书用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集卡行为来引导孩子认识“钱”,进而理解“钱”的“交换”功能和价值,并进一步让父母透过这个故事和孩子讨论以下三个理财重点:1.要如何决定物品交换的价值?又要如何决定钱的价值?2.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许多东西,但是不能买感情,更不能取代或替换友情和亲情,所以不能单纯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和交换所有物品。3.引导孩子在有限的资源下学习取舍,学会如何使用钱来产生最大的效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