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61000000002

第2章

阿彌陀佛身金色

佛地論。佛。覺也。覺一切種智。復能覺有情。如睡夢覺。故名為佛。又具一切智。一切種智。出煩惱障。及所知障。覺了一切諸法性相。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華開。故稱為佛。又覺有三義。自覺。覺他。覺滿。

(按。智有三種。即自覺覺他覺滿同一義故。一切智圓。即羅漢界。種智圓。即菩薩界。一切種智圓。則法身充滿法界。即佛界也。又。入羅漢界。則煩惱障出。圓一切智。尚餘無明一所。留滯成知。入菩薩界。則所知障出。圓道種智。此智既從道種而流。則無明已破。所知不留。但破猶未盡。若入佛界。則破盡無明。寂智雙照。是名圓一切智一切種智。又。煩惱即是無明內障。無明即是煩惱外障。羅漢未全道種。但過內障。未過外障故。於眾生塵勞界內。畏其復為惑着。一出不敢復入。只能自覺。未能覺他有情。菩薩已全道種。能以種種助道因緣。對治無明惑着。故能徧入塵勞。無復為障。既能自覺。能覺他也佛則自他圓解。證究竟覺。全惑即智。全障即德。是為覺滿囗上三種智。分屬三人。欲人易解。故依別教漸次分別。若依頓教。念佛成佛。不經漸次。何以故。念佛即是佛之親種故。但得三昧開發。當念即入佛智。超過別教諸位菩薩也。於十地中。位在初地)。

阿彌陀。翻譯。釋云無量。即觀經所稱無量壽佛也。諸佛如來。智慧。功德。慈悲。攝化。神通。方便。及法身等。一切雖皆云無量。惟壽命之脩短。則各隨本願。彌陀住世願深。壽命亦稱無量。故號之曰阿彌陀。噫。有彌陀之住世。則釋迦可滅度矣。念佛者。應作本師替身觀(百)。

身金色。身有三義。即法身報身應身也。第法身一端。乃諸佛垂教之宗旨。念佛者若解其義。則根器自利。他日出生境界。與中下二根不同。此一要義。不可不詳。余為一一述之。法身者。即如來藏大涅槃體。生滅心滅。真如心現。即名法身。此身無土可來。無土可去。本法界身。周徧一切。何以故。葢心體本寂。故曰真如。取亦自心。離亦自心。余有偈曰。心惟自心取。即心成非相。非相宛轉生。故起眾生界。世界悉幻法。皆即自心造。離心心亦空。幻法憑誰立。本無眾生相。那有諸法生。諸法尚不生。世界緣誰起。此即妙真如。一路涅槃門。涅槃本如是。是即如來藏。十方諸如來。同此齊超越。同此證究竟。當知此妙真如。即徧具徧造之本智。一切如來平等之法身。念佛者。若達其義。則一念在佛。即成一念智。念念在佛。即成念念智。念到念無可念。念入無念。忽然念到心空解脫。萬境俱寂。當下瞥見彌陀現前。故知即是本性彌陀。淨土出生。故知即是唯心淨土。悟自他分別之等非。獲感應惟心之妙旨。然但是凡地脩行。一念甚微。若非仗彼果位之佛繫念。則此一念之力。果能破得無明重障乎。果能斷得歷劫煩惱乎。惟既達得真如妙際。繫念一佛。則彼果位之佛心。亦非定是他心。因地之念心。亦非定是我心。總之法身之圓滿也。又按華嚴。釋迦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皆於此身中普見。此即法性徧體之義。可證法身之充滿。經云。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羣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知釋迦之法身如是。即知一切諸佛之法身。亦知彌陀法身也。經云。一切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以上俱指法身言。大約法身有三義。一平等無分別義。二寂體徧周義。三真如性無動壞。一切能隨緣用義。故此法身。廣之原是法界。約之即是唯心。以法界心。具法界身。而即造於法界不思議之緣。故既法界緣顯。斯得法界身彰。若具若造。俱莫思議。不思議者。即是唯心。智者觀門。知我一心。具造法界。造亦唯心。具亦唯心。本不思議。以即空。即假。即中。立不思議三觀。方是顯法界之真路。達唯心之妙旨。然彼三觀。即是圓觀。云不思議。非是不可思議。直是不得思議。良由寂滅真心。非以思議得入。以不思議中。正是發觀智之真路處。今不思議念門。與彼觀門。無二無別。要須達得不思議。則彌陀法身不現而現。我念佛心。由本智顯。是名真實念法身佛。此一法身。惟佛與佛。斯證究竟。報身者。莊嚴功德所報之身。此身本由攝受眾生願力而起。故湧現為莊嚴功德之報身。亦是應化菩薩之身。所謂目廣如四大海。毫廣如五須彌。一身之中。各有八萬四千光明相好。則身量亦屬無邊。惟大菩薩。斯能見得。即所謂尊特身也。應身者。分身一切世界應化之身。或現丈六身。或現八尺身。其身惟隨眾生身量之大小而應之。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上圓光。及一身周圍之光。所現廣狹。亦是不齊。惟頂上肉髻所現一相。更號之曰無見頂。雖大菩薩。終莫窺其邊際。豈不即應化身。亦即見於無邊。此身四果弟子。及有宿緣眾生。皆得見之。即所謂應化身也。今此句中所指之身。即是功德莊嚴之報身。金色者。不壞之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觀經言佛報身。具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徧照十方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乃至光中所現化佛。不可具說。昔賢所謂人若念佛。即有一化如來住頂者。洵然慈悲大願。成就如是妙功德力。巍巍如是。是為尊特。倫。類也。言無復其類與等也。三字一束。通透上下關節處。其佛光明相好。各分八萬四千者。葢在眾生。具有八萬四千塵勞。身生八萬四千毛竅。故到成佛。亦各分有八萬四千光明相好也。又按觀經。彼佛圓光。大如百億大千佛剎。於圓光中。恒沙化佛。乃至俱有無數化菩薩。云何圓光若此其大。當知彼大圓光。乃是顯報身佛之總光。此相好中各現光明八萬四千者。即是顯應身佛之別光。若總若別。各各俱有化佛應現秘密妙門。莊嚴如是功德性海。豈容思議。

白毫宛轉五須彌

須彌。山名。山在四大部洲之中。起自大海衝過日月。高出三百三十六萬里。週圍之廣亦如之。又山四面之中腰。俱是天王宮殿。四大天王各據一面。各鎮一洲。故此四洲。分四天下。因此山之高廣。分也。今報身佛。兩眉中間之白毫相。右旋宛轉。大如五峙須彌。一相尚然。況八萬四千之全相乎。則其身之尊特何如。

按。釋迦應世之身。其長丈六。眉間白毫。八稜中空。白如珂雪。長一丈五尺。週圍五寸。右旋宛轉。如琉璃筒。從此放光。徧照無際。雖鐵圍山大幽暗處。隨光所到。一切皆闢。即此應身放光之毫相。可悟法界之性。唯一智境。知釋迦毫相如此之勝。則知彌陀白毫。亦八萬四千中之勝相矣。故經云。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然在初心。可準釋迦毫相之大小。先次現觀。則易成就。

按寶王論。釋迦報身佛。所現眉間白毫一相。向上右旋。圓濶三百六十萬里。此則僅與一峙須彌。相去無幾。彌陀毫相。如彼其大。釋迦毫相。如此其小。何釋迦之遜彼彌陀如是。噫佛則是同。非相遜也。特釋迦在娑婆。是穢土耳。土穢。則佛之淨光易隱。故身量之現。自不能大。彌陀在極樂。是淨土耳。土淨。則佛之淨光易顯。故身量之現。自不至小。今觀二佛毫相。則二土之優劣。亦可曉然。

紺目澄清四大海

紺即深青色之名。海即在須彌山四面者是。兩目長廣。如四大海之兩分。是即其毫與目。俱無等倫處。以上毫目二相。俱出十六觀經。

按目睛紺色而復澄清。色相之美。不待言矣。然佛清淨寶目。妙明智慧所報之目。十方洞視。無復障礙。雖在眾生心念中者。佛眼悉見。則其色相之美何須論。第從色相而言。亦是普利羣機處。菩薩見是色相。即得道種智圓。疾成功德報身。眾生或見丈六。或見八尺二相。亦得諸根猛利。成熟法器。疾證不退菩提道心。當知見是色相。即見佛心。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佛即分身世界之應身佛也。並在八萬四千光明中流光滿界。各現化佛。故曰光中。又化有二義。一自化應身。則曰化佛。二化他成佛。亦曰化佛。彌陀在因地時。已化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人同至成時。何況到今成佛已久。則分無數億應身化佛廣化世間。其化更弘。而其化他。甯有億數可量哉。

按此與下句二化字。與度眾生三字相呼接。又與末句咸令二字直貫。宜重化他一邊。

化菩薩眾亦無邊

亦字。承上光中來。一化佛應身均各有。化菩薩應身為隨侍。故曰化菩薩。盖此菩薩。雖即觀音勢至等所化應身。然亦須知三聖應身。俱同一體。何以故。諸佛一法身中。原無分別相故。亦惟三相既備。法體斯全。何以故。仍即一佛三身義故。又化有二義。同上。

四十八願度眾生

彌陀在因地時。號曰法藏比丘。誓有四十八願。謹出願文列后。願諸同志。留意細參。

眾生。眾緣和合而生之謂。盖眾生出生。本無自性。所生之性。皆由緣會。所會之緣。皆因業招。在人有三業。身業。口業。意業也。佛立四十八願。攝授眾生。令結淨緣。教以念佛見佛。謝彼塵業。勝緣一值。直往無礙。徑生淨土。徑入蓮胎。故知念佛一門。非同小緣。乃彌陀慈悲開度之大因緣也。

九品咸令登彼岸

九品。先分上中下三品。三品之中。又各分三品。是謂蓮華九品也。眾生出生其國。托胎蓮華之內。謂之蓮胎。與此土之投入母胎者不同。盖此則從愛染生。彼則從法化生。昔賢有願云。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願中上二句。即是托胎蓮華之意。但第三句無生二字意甚奧。余按之。即是菩薩通達無我法門也。盖眾生之生。本無自性。既無自性生。亦無自性死。出生入死。皆由諸緣為聚散。若離諸緣。畢竟無生。故圓覺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非漸次。此中當有一大悟處。若在此土修證未悟者。一到見佛。未有不悟。第彼土蓮開有遲速。則見佛非無早晚也。大抵上品之蓮。其開最速。中品次之。下品則遲矣。何以故。盖因此土眾生。有根器利鈍之不同。有功力淺深之不一。亦有生前從未念佛。迨到臨終苦逼。經善知識指點。方始憶念者。勇猛以疾亦得生蓮。是以蓮華之生則同。蓮華之開則不同也。若論往生一節。生時亦非無據。臨終必有瑞相現前。或見金蓮擁足。或見彌陀來迎。或滿眼光明。遍照無極。淨土聖境。一時俱現。或聞天樂。或聞妙香。此時定知決生淨土。乃至復有生前造罪。到臨終時。地獄惡相。顯現在前。猛火燄燄。乘虗來襲。忽化一陣清涼風。而送歸淨土者。此由悔罪猛利。一念心疾。能抵百年悠悠業力。觀經下品往生之輩類如此。但到此時靠著念佛。定須立起如山願力堅牢不動。決志求生。必令佛光從我照見。必令寶華從我擁起。則感應道交。自然瞥見本性彌陀。自淨土來。自淨土去。我於爾時。隨從佛後。乘寶蓮華。逕生其國。此即九品蓮華托胎之始。但在此時見佛。要知即是本性彌陀。何以故。一切眾生悉各具有如是自性功德故。雖非現成所有。亦非假緣作合。特不蒙彼佛感應。則不顯。當知自性功德。靡不徧造。靡不徧具。念佛即是造此功德性。見佛即是具此功德性也。又見彼佛真身。必華開后方見。見則未有不悟。此則但是感應道交。故性佛顯。譬如鴻爪印泥。鴻杳而印在泥。若知自性由印而顯。則一時佛現在前。非同假緣。故知即是自性佛迎自性眾生也。

咸令二字甚直截。佛以真如性海功德之力。成就如是九品蓮華。正為一切有情。令得咸生也。但得眾生。信有淨土。立願求生。加以念佛功力。助彼信力願力。無論根器利鈍。無論造有十惡五逆一切極重罪業。皆得帶業往生。何以故。一到見佛。則未有不開悟故。況能至心向佛。即是悔心猛利故。所以不能害其往生信願也。要知彼九品蓮。上攝利根上器。乃至一切菩薩。旁攝中下二根一切眾生。直是普利羣機處。蓮華九品。出十六觀經。

彼岸。即指淨土。亦名極樂。蓮有九品。攝念佛者所登之地。彼對此言。岸對海言。此土娑婆。是退地。出生入死。輪迴不息。一切悉苦。故又別名為苦海。眾生沉溺其際。愛河浩浩。慾浪滾滾。那時復有出劫之期。彼土極樂。是不退地。無生死。無輪迴。無諸男女愛染情慾。一切眾生。純以化生。衣食資具。均以法化。寶樓寶閣。園林池沼。一切俱是法性莊嚴之功德。因是法性。敷演法樂。念念具足法喜禪悅樂。增道損生樂。如是乃至第一義諦樂。非復此土所受人天諸樂。極樂如彼。娑婆如此。正是濟此苦海眾生所登之岸。眾生何不求生。又況生彼國已。雖復回轉生死界內。出入輪迴苦趣。開度娑婆一切情緣眷屬。亦永不退。是則所謂不退菩薩之乘權開化也。當此之時。或出娑婆。或回淨土。所願隨心。豈不快哉。噫彌陀出世。實關一切眾生無窮無盡不可思議之福量。眾生不信極樂。不信彌陀。則曷不信自性功德中之福量哉。中峰懷淨土詩云。六方佛出廣長舌。俱讚娑婆念佛人。須信九品蓮世界。無時不散劫壺春。又云。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當念只因情未瞥。無邊生死自羈留。又云。念佛須期念到頭。到頭和念一齊收。娑婆苦海風濤靜。穩泛蓮邦般若舟。願諸同志。勉旃勉旃。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亦翻曩謨。亦翻那摩。亦翻皈依。亦翻歸命。釋有三義。一求自度。二為他求度。三普為一切有情求圓度。發此圓度之心。即菩提心。依菩提心。稱南無佛。是今釋法。華嚴所謂最初一念發心之時。便成正覺。即是此意。

西方極樂世界。義已略出彼岸節。又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國名極樂。極樂去此十萬億。所隔甚遙。觀經云。到在彈指。又云。如一念頃。即生彼國。良以心無涯際。離遠近相。離去來相。一念即生。是即生於吾心所具之土也。故既託彼勝緣。得蒙感應。有何不到囗按此土娑婆。具有四土。一凡聖同居土。二方便有餘土。三實報莊嚴無障礙土。四常寂光淨土。又地獄餓鬼畜生阿脩羅人天六趣為凡。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趣為聖。凡濁聖淨。一隱一顯。受分段身。與聖同居。故曰凡聖同居。此土即是六趣眾生之界。證方便道。斷煩惱障。受法性身。尚餘無明一障未破。故曰方便有餘。此土即是聲聞緣覺等羅漢所居。受功德莊嚴法性報身。色心交澈。根塵互融。身土不二。無復障礙。即華嚴所謂因陀羅網世界也。此土圓位菩薩所居。故曰實報莊嚴無障礙土。離身無土。離土無身。身土一如。湛然常寂。是名常寂光淨土。此土惟佛所居。大抵析分則濁。圓融則淨。菩薩發菩提心。平等開度。已入圓位。佛則圓極。如上四土。極樂亦同。第凡聖同居一土。惟極樂為獨淨。所以淨者。他方佛土。六趣具足。彼國極樂同居一土。惟有天人二趣。地獄。餓鬼。畜生。脩羅。四趣則無。且一佛攝化。又無邪魔外道壞亂佛法。所以天人二趣。俱發菩提道心。純以蓮華化生。一一交接。悉是大乘清淨良伴。又天人二趣。交通往來。凡聖二途。聖應時現。與此娑婆佛惟曠劫一出世者。相去懸殊矣。又況彼土眾生。功德。智慧。二莊嚴相。同佛菩薩。是謂同居一土淨。則以上三土。益可曉矣。

導師。謂引導眾生。入佛知見。故佛稱導師。佛居西方淨土。接引此方濁土眾生。故復稱為接引導師。

與一切樂。名大慈心。拔一切苦。名大悲心。慈悲徧攝。與拔同時。名大慈大悲心。經云。阿彌陀佛。慈悲光明。徧照法界。普作覆護。不令墜墮。慈悲願力。徧周法界。普作攝受。不令漏失。陰入界身。徧同法界。普令了悟。不令退轉。念佛者。發圓度之心。念樂土之佛。則功德巍巍。莊嚴可徧法界矣。安有娑婆世界。不即打開淨土。安有願生淨土。而不即往覲彌陀也哉。噫因果一向頓圓。總不離乎當念。但在因地發此大心。實是廣己福量。而在果位證此大心。方是普利羣機。當念一著。宜防失足。戒之哉。一登極樂。入無生忍。即是眾生果圓之位。普願斯人。回頭猛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玩转于二次元

    玩转于二次元

    一本正常的综漫小说(大概吧),主角借助系统玩转二次元世界。《约会大作战》>>>《崩坏3》>>>???>>>???>>>……
  • 凤隐天下之倾世毒妃

    凤隐天下之倾世毒妃

    “锦儿,你是我的!是我的!是朕的女人。”“你疯了!你真的疯了!”“锦儿,留在这儿,留在我身边。”他近乎祈求的语气让她无法狠心离开。两年后,一个神秘组织出现在这片大陆上,她们专杀不忠的男人和抛弃妻子的男人,更传说这个组织的女杀手是当今皇上最疼爱的——锦妃!
  • 林族

    林族

    “真的就这样离开吗?”林明非闭上了双眼,一滴眼泪顺着犹若刀削般的面庞滑落而下。,但是林明非对这一切似乎毫无所觉,任由他滴落而下....“我要这路,再也挡不住我前进的脚步!”“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仰望的双眼!!”....
  • 暖婚之调教男神

    暖婚之调教男神

    “你好,我叫言君诺,言是言出必行的言。”“你好,我叫宁若凡,宁是宁折不屈的宁。”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看似波澜不惊,却暗藏激流。一个是唱演俱佳的全能偶像,万千少女眼中的国民男神一个是女承父业,心心念念只想拍尽天下美景的摄影师当‘言出必行’的大明星遇上‘宁折不屈’的摄影师当高冷狂傲遇上理性偏执,谁被谁驯服,谁被谁调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之绝世狂刀

    都市之绝世狂刀

    元宝,不是金元宝,也不是银元宝,而是一个少年的名字。元宝的师傅给了他一把菜刀,不是切菜的,也不是杀猪的,而是一把墨玉宝刀。看元宝把妹打架两不误,警花,御姐,小萝莉,还有神秘的女杀手。看元宝手握墨玉菜刀,横扫天下魑魅魍魉。站在巅峰,才能看尽天下。
  • 煞缘

    煞缘

    古来,风有细弱狂猛,雨有轻柔狂暴,更有雷鸣九天,火焚山野之旷;古来,木有撑天之高,兽有健硕之体,更有千年木则为灵,万载兽而成妖之说。遂古人疑兽木何以长寿,天地何以有威。以之为本,不断习纠,竟真有人以天地诸般神奇为灵而修神,虽不可与天地同寿,却也可控诸天之力,掌雷霆之威。亦有人以万物体魄之能为样而修体,更是端的神奇,竟可平步云间,以体抗天地之势。而随着修炼的加深,此间人虽不可长生,却也远超常人,更有闻言其间高深者更是命近千载。于是,有了神仙之说,有了长生之说。更是大大的刺激了凡人的修炼与探索之势。修真炼体之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数之不近。但长生之途遥遥无期,而天地之间又有诸多灾祸,兽中妖,木中灵也让人感受到了威胁,便让凡人慢慢更重视起了修炼中的力量力量的产生滋生着欲望的到来,修道的神图慢慢发生着变化,正邪也就此而生,分割而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齐天大圣笑传

    齐天大圣笑传

    不一样的西游记,不一样的孙悟空。看书毁童年,阅文品笑点。介意恶搞者慎入哟!友情提示:《免费看书,请勿投资》
  • 我在末日世界当城主

    我在末日世界当城主

    有着一样群人,他们的命运在无形中被限制了,前路是坎坷小道,后面是悬崖峭壁,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命运指引不同的人走向不同的人生。世界很美好,美好的另一面是阴冷的世界。林东愿意以他微小的力量改变这大千命运世界。努力改变的人终究会被命运所青睐,努力改变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抱怨。林东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是林东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平凡下的心,拥有对冒险生活的无限热爱。本书将从《行尸走肉第》最先开始,《生化危机》《名侦探柯南》《海贼王》《一拳超人》《遮天》《完美世界》《吞噬星空》等。最后回归到本源世界,打造不一样的末日体系。
  • 重生后我成了黑心莲

    重生后我成了黑心莲

    宫少:“我媳妇心地善良。”众人:那个拿着银针的不是宫夫人?宫少:“我媳妇软萌乖巧。”众人:软萌乖巧的人都是玩毒蛇毒蜘蛛长大的?宫少“我媳妇身娇体弱。”感情那个将他们揍的下不了床的宫夫人是假的?!众人猝……顾翩翩重生了,自此成了宫少的心肝宠。“房子是我的,钱是我的,而你……”顾翩翩看着某男,笑的张狂,“也是我的!”【年代、空间、腹黑心计、打脸虐渣、强势、甜!宠!苏!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