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12500000007

第7章

衍与空等品第二十四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衍与空等。如是,如是,实与空等。”

“譬如虚空,亦不可知东,亦不知西,亦不知南,亦不知北,亦不知四维、上下。须菩提,如来衍者,亦无有东西南北,亦无四维、上下。”

“须菩提,譬如虚空,无长无短,无方无圆,如来衍者亦如是。譬如虚空,亦不青黄,亦不赤白,亦不红缥,如来衍者亦如是。是故,须菩提,衍与空等,是故名为衍。譬如虚空,不过去,不当来,亦不现在,如来衍者亦如是,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不长亦不大,不增亦不减,如来衍者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著亦不断,如来衍者亦如是。譬如虚空不生亦不灭,亦不住亦无异,是故名为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善亦不不善,亦不言亦不语,衍亦如是不语亦不善恶,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见亦不闻,亦不有亦不识;衍者,亦不闻亦不见,亦不有亦不识,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不思亦不觉亦不作证,亦不弃亦不念,衍亦如是。譬如虚空,亦不淫法亦不无淫,摩诃衍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属欲界,亦不属形界,亦不属无形界,衍亦如是亦不属三界,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初发意,亦不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亦不十住意,衍亦如是亦无十住意,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无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非弟子地,亦非辟支佛地,亦非阿惟三佛地,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非形色亦不非形色,亦非碍亦不非碍,亦非应亦不非应,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有常亦不无常,亦非苦亦非乐,亦非我亦不非我,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非空亦不非空,亦不相亦非不相,亦不愿亦非不愿,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灭净亦不不灭净,亦非寂亦不非寂,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明亦不冥,衍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可见亦非不见,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无行亦无不行,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以是故,须菩提,摩诃衍与空等。”

“如须菩提言,虚空覆护不可计阿僧祇人,摩诃衍亦如是。须菩提,众生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虚空无有绪,摩诃衍亦无有绪,当作是念,当作是知。须菩提,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人仰摩诃衍。何以故?须菩提,众生、摩诃衍、虚空俱无所有故。众生无有限量,虚空亦无有限量,摩诃衍亦不可限量。是故,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望摩诃衍。”

“须菩提,虚空、摩诃衍、众生俱不可得见。须菩提,如众生无有限,虚空无有限,当作是知,摩诃衍亦无有限。众生无有绪,法性亦无有绪;如法性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如虚空无有绪,摩诃衍亦无有绪;如摩诃衍无有绪,无量无限亦无有绪;如无限无有绪,不可计亦无有绪。以是须菩提,不可计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法性、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有量、不可计皆不可得见。”

“须菩提,如众生无绪,当知如来亦无绪;如佛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如虚空无有绪,当知摩诃衍亦无绪;如衍无绪,阿僧祇无有绪;如阿僧祇无绪,当知无量无限亦无绪;如无限无有绪,当知一切众生亦无有绪。如是,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佛、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量无限、一切诸法皆不可见。”

“复次,须菩提,吾我绪乃至知见绪、真际绪、如真际绪,当如是知诸法绪。是故,须菩提,无央数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诸法皆不可见。”

“须菩提,吾我众生绪及知见不可思议体,如不可思议当知五阴绪、诸法绪。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望摩诃衍。何以故?所谓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

“须菩提,如吾我绪、知见绪,眼、耳、鼻、舌、身、意亦无有绪;如六情无有绪,当知诸法亦无有绪。如是,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所谓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

“须菩提,如吾我无绪,及知见亦无有绪,当作是知,六波罗蜜亦无有绪;如般若波罗蜜无绪,当知诸法亦无有绪。须菩提,是故无央数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

“须菩提,以吾我无绪,内外空无绪,及有无空亦复无绪;如有无空无端绪,诸法亦无端绪。以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众生皆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

“须菩提,吾我众生及知见无端绪,及三十七品、十八法亦无端绪,如十八法无端绪。须菩提,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人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诸法皆不可见故。”

“须菩提,吾我无端绪,种性已办及诸法无有绪,是故不可计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

“须菩提,须陀洹无有绪,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上至佛萨云若及诸法无有绪,以是故一切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譬如泥洹性为一切众生而作覆护,是故摩诃衍为一切众生而作覆护。”

“须菩提,所言摩诃衍,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何以故?诸法不动摇故。诸法亦不去,亦不来,亦无有住处。何以故?五阴性、五阴相、五阴事、五阴如,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识法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四大性如事相、识性空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如、真际、不可思议性,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六波罗蜜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三十七品、十八法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道及佛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有为无为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

“须菩提,如汝所言,摩诃衍亦不见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者,名与三世等,是故为摩诃衍。须菩提,如汝所言审谛无异。何以故?过去世非世空,当来世非世空,现在世非世空,三世等等者空,摩诃衍、衍自空,菩萨、菩萨自空。”

“须菩提,空者亦非数,亦非多,亦非少,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与三世等,无偶无只,无淫怒痴亦不离淫怒痴,亦不恚亦不可见,善恶亦不可见,有常无常及与吾我亦不可见,苦乐我非我亦不可见,三界亦不可见,度三界亦不可见。何以故?其形事不可见故。过去色以过去色自空,当来色以当来色自空,今现在色以现在色自空,痛、想、行、识亦尔。过去色空不可见,过去空空不可见,现在五阴色空尚不可见,何况当来过去五阴空而可见者?空亦不见五阴,五阴亦不见空。假令空能见五阴者,五阴亦当见空。”

“须菩提,过去六波罗蜜亦不见,当来六波罗蜜亦不见,现在六波罗蜜亦不见,三世等六波罗蜜亦不见,等亦不见,三世等亦复不见等,等不见等故三世不见,过去、当来、今现在三十七品、十八法亦不见,三世等亦不见。”

“须菩提,等亦不见,三十七品及十八法、过去、当来、今现在等亦不于三世不可见,于三世中亦不见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何况于三世等而可见者?”

“复次,须菩提,过去凡人、当来凡人、现在凡人亦不可见,三世等凡人亦不可见。何以故?众生本不可见故。过去、当来、今现在弟子、缘觉、菩萨、如来亦不可见,三世等弟子、缘觉、菩萨、如来众生本不可见故。”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当了三世事,当具足萨云若,是为菩萨摩诃萨三世等学摩诃衍。菩萨摩诃萨已住其中者,便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出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菩萨摩诃萨从摩诃衍中学,自致具足萨云若慧。过去十方诸菩萨,皆从是摩诃衍得成逮萨云若慧;当来十方诸菩萨,亦当从是摩诃衍中学得成逮萨云若;今现在十方无央数不可计诸菩萨摩诃萨,亦皆从是摩诃衍得成具足萨云若。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皆当从是衍中学成萨云若;已逮者、未逮者、甫当逮者,皆当从是摩诃衍中学具足萨云若慧。”

合聚品第二十五

于是,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唯,世尊,世尊使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乃说摩诃衍教为?”

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须菩提说摩诃衍教,将无离般若波罗蜜耶?”

佛言:“不也,须菩提,汝所说摩诃衍教者,顺从无违,不失般若波罗蜜教也。何以故?须菩提,诸所可有一切善法,及诸声闻、辟支佛法上至佛法,皆共合集于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善法及声闻、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皆共合在般若波罗蜜中?”

佛告须菩提:“所谓六波罗蜜、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品道、三脱门、四无碍慧、大慈大悲、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无所望法、常等行,须菩提,是为善法、三十七品、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是为合聚般若波罗蜜中。须菩提,所谓摩诃衍、六波罗蜜、五阴、十二衰、十八性、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三脱门、善法、漏法、有为法、无为法、苦集尽道法、欲界、形界、无形界、内空、外空、所有空、无所有空、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佛十八法,如是如来所说法、教、律,法性及如、真际、不可思议性、泥洹,一切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无有形亦不可见,亦无有对一相,一相者所谓无有相。以是故,须菩提,汝所说摩诃衍教与般若波罗蜜,其义顺从不相违错。所以者何?摩诃衍与般若波罗蜜无别无异,摩诃衍与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复不别。摩诃衍则佛法,佛法则摩诃衍,是事一,无有二,亦不相违背。须菩提,以是故说摩诃衍教者,则为说般若波罗蜜。”

不可得三际品第二十六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无有端绪,无有边际,亦无有底;色、痛、想、行、识,亦无有端绪,亦无有边际。当知菩萨亦复如是。欲言色是菩萨乎?非也。痛、想、行、识是菩萨耶?非也。”

须菩提言:“世尊,我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当教何谁?”

须菩提言:“所谓菩萨,菩萨但字耳。世尊,譬如自言‘我有无之法不生’,云何色、痛、想、行、识不生?世尊,不生者,为非色亦非痛、想、行、识,尚无所生,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亦不离于生处。见菩萨行道作是说者,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不悔、不怯,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问须菩提:“若使菩萨前后边际、中央际不可得,何以故色与菩萨俱无有边?云何色、痛、想、行、识为非菩萨?云何言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言菩萨但有字耳?何以故言我有无之法不生,五阴何以生?何以故言不生者为非五阴?云何言无生当教谁说般若波罗蜜?云何言不见有离生行菩萨道者?何以故言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用众生始终端绪不可得故,菩萨前后中央际不可得见。舍利弗,以众生空故,菩萨端绪亦不可得见;用众生寂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用五阴无有边际,用五阴空,用五阴寂,用五阴不真故,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以六波罗蜜无有底、无有边际故。何以故?舍利弗,空及五阴、菩萨等无异,是三事一无有二。是故,舍利弗,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以六波罗蜜空寂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何以故?舍利弗,空本际亦不可见,末际亦不可得见,中际亦不可得见,空与菩萨俱亦不可得见。舍利弗,空、菩萨、端绪一无有二,是故菩萨端绪不可见;内空、外空及有无空边际不可见,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

“复次,舍利弗,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皆无有端绪,佛法空,佛法寂,佛法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从六波罗蜜至佛十八法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不可见。”

“复次,舍利弗,诸三昧门、陀邻尼门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

“复次,舍利弗,法性及如、真际、不可思议性皆无有端绪,空寂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

“复次,舍利弗,声闻、辟支佛、如来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道、萨云若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何以故?舍利弗,空始终端绪中边皆不可得见,故菩萨亦不可得见。舍利弗,空、五阴、菩萨是三事皆一,无有二法,是故菩萨端绪不可见。如舍利弗所问,五阴无有底故,当知菩萨亦无有底。”

须菩提言:“五阴如虚空,虚空亦无边、亦无际、亦不可量、亦无有底,但以名字为虚空耳。舍利弗,色空无有边际,痛想行识、识空无有边际亦不可得见。是故,舍利弗,虚空底、五阴底、菩萨底亦不可得见。十二衰、十二因缘、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诸法端绪、菩萨端绪皆不可得见,皆无有边际故。”

须菩提言:“舍利弗,所问五阴是菩萨耶?不可得见亦无边、亦无际、亦不可量、亦无有底,但以名字为虚空耳。舍利弗,色空无有边际,痛想行识、识空无有边际亦不可得见。是故,舍利弗,虚空底、五阴底、菩萨底亦不可得见。十二衰、十二因缘、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诸法端绪、菩萨端绪,皆不可得见,皆无有边际故。”

须菩提言:“舍利弗所问五阴是菩萨耶?不可得见,是故五阴与菩萨皆不可得见。舍利弗,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空,内外空、内外空自空,乃至有无空、有无空自空,三十七品、三十七品自空,乃至佛十八法、十八法自空,如及真际、不思议性、陀邻尼三昧门、萨云若、道事、声闻、缘觉、佛、佛义各各自空。舍利弗,如来五阴空,亦不有亦不可见。以是故,舍利弗,是故菩萨五阴不可得见。舍利弗所问,何以故菩萨不可见、不可得?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舍利弗:“色不见色,色亦不见痛,痛亦不见色,痛亦不见行,行亦不见痛,痛亦不见想,想亦不见痛,想亦不见识,识亦不见想,色、痛、想、行、识亦如是。眼眼亦不有亦不可见,至意意亦不有亦不可见,眼识、意识亦不有亦不可见,眼触至意意触至因缘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至六波罗蜜亦不有亦不可见,内空、外空至所有空、无所有空、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不有亦不可得见,从须陀洹法至罗汉法亦不有亦不可见,十住亦不有亦不可见,道法、萨云若法亦不有亦不可见,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及佛亦不有亦不可见,至教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舍利弗,以诸法无所有不可见,菩萨不可见,以是故无所教。”

须菩提语舍利弗:“如所问,何以故但以字为菩萨者?字法但以名字假号为菩萨耳,以是故但字为菩萨也。色、痛、想、行、识亦复假号有字耳,诸有名者亦无色、痛、想、行、识。何以故?空无有真名故。若使空者非是菩萨,是故言但以字为菩萨耳。

“复次,舍利弗,六波罗蜜者但字耳,六波罗蜜亦非字,字亦非六波罗蜜。何以故?字、菩萨、诸波罗蜜俱等不可见故,是以菩萨但以假号为字耳。舍利弗,内外空、有无空亦但以字著耳,字亦非空,空亦非字。何以故?字空、内外空乃至有无空俱不可见故。舍利弗,是故但以字为菩萨耳。舍利弗,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假名与字耳,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复如是,乃至萨云若普皆如是。”

“如是,舍利弗所问,何以故名为吾我至本无所生?从本已来至于吾我,亦不可得见,当那得生?从有生、有命至于知见,常不可见,当那得生?从有名以来五阴不可见知,当那得生?从六情至十二因缘起亦不可见,何况有生?六波罗蜜亦不可见,何况有生?从内外空及有无空常不可见,何况有生?从有名以来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亦不可见,当从何生?从有名以来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不可见,当从何生?从有名已来声闻、辟支佛及佛亦不可见,当从何生?舍利弗,是故名为吾我,诸法皆不生故。”

“复次,舍利弗,如所问诸法有无之事,无有作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所有无有作者?”

须菩提言:“五阴所有无有作者,六情内外至于十二缘起所有亦无作者,六波罗蜜所有亦无作者。以是因缘,舍利弗,诸法亦不有亦不无。复次,舍利弗,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无能坏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诸法无有常无能坏者?”

答言:“五阴无有常无能坏者。何以故?无常无所有消尽,是故诸法无常无能坏者。乃至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已记法、未记法无常无能坏者。舍利弗,无常无所有消尽,以是故诸法无常无能坏者。舍利弗,诸法亦不聚亦不散。”

舍利弗言:“何等不聚?何等不散?”

须菩提言:“五阴不聚不散。何以故?性自尔。乃至善法、恶法、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亦不聚亦不散。何以故?性自尔。以是故,诸法亦不有亦不无。舍利弗,所问五阴无所生者,用五阴六衰无有作者,不见有作者故。诸法皆无有作者,以是故无所生。”

“舍利弗,所问无所生非五阴者,以五阴性自空故,不生亦不灭亦不住,乃至有为性性空故。性自空者,亦不起亦不灭亦不住,是故无所生非五阴。”

“舍利弗,所问无所生为谁说般若波罗蜜者,若无所生为非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非无所生,无所生、般若波罗蜜一法无有二,是故言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所问亦不离五阴生行菩萨道者,无所生则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则是无所生,无所生则是五阴,五阴则是无所生,而不别是法亦不二。舍利弗,是故亦不离生行菩萨道也。

“舍利弗,所问云何闻是不恐不怖为行般若波罗蜜者,菩萨摩诃萨见诸法皆空如梦、如幻、如炎、如响、如影、如化,以是故菩萨闻是教不恐不怖。”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观,是时亦不见色,亦不入色,亦不生色,亦不住色,亦不言是色;痛、想、行、识亦不见识,亦不入识,亦不生识,亦不住识,亦不言是识;眼、耳、鼻、舌、身、意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六波罗蜜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内外空至有无空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

“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至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色,乃至萨云若亦无所见。”

“世尊,不生色者为非色,亦不生痛、想、行、识者为非识,不生六衰者为非六衰,不生六波罗蜜者为非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至无所生一法无二。不生内外空为非空,不生有无空为非空,有无空及无所生一法耳无二。”

“世尊,三十七品不生为非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不生为非十八法,无所生及佛十八法一法无二。”

“世尊,无所生一法耳,亦非二,亦非三,亦非四,亦非五,亦不若干数,是故佛法、无所生法一法无二。”

“世尊,如及不思议性不生者,为非如,为非不思议性,不生道者为非道,不生萨云若者为非萨云若,无所生、萨云若一法无二。”

“世尊,无所生亦不一无有若干数,是故不生。萨云若者为非萨云若,灭色者为非色,灭色者是一法无有二。”

“世尊,灭者一无有二,是故灭色者为非色,灭痛、想、行、识者为非识,是故生识者为非识,内空、外空至有无空及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如是。”

“世尊,是为灭非若干也,从识至萨云若亦如是,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同类推荐
  • 真仙秘传火候法

    真仙秘传火候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受新岁经

    佛说受新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产后十八论

    产后十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苗宫夜合花

    苗宫夜合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再造登神之门

    再造登神之门

    身负神秘力量的少年,在不断探索自身中经历了人生百态,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那时已经牺牲了太多太多…
  • 终于爱上你

    终于爱上你

    即将踏入幸福的婚姻殿堂却横遭灾难殒命,是因欠下了前世的夙怨深情?她倾城绝色,心似菩提,更为心爱男子不顾生死。他却诀别诗一首,狠斩情缘;冷眼看她戴凤冠着霞帔,恨嫁残暴太子爷,说···长嫂如母?被情所伤,她封心锁爱,只求一隅宁静却屡遭设计暗算,伤心、伤情、伤命,竟是心爱人一手策划,争夺皇权的棋子?伫于权利之巅,拥有超绝智慧,他自诩冷硬无情,伤她毁她。哪知,一朝心动,自此独爱霸宠于她,不惜那金銮龙椅,发兵赴死血染皇城,终得她倾心,却又判她凌迟死刑?心念成灰,她流尽血泪,刻下:今生不复相见,绝我永世无心无爱······带着腹中孩儿,割腕了情!———————————新婚夜,她怒扯红头纱,目光冰冷:“我已非处子!太子殿下千金之体,恕我无颜伺奉!”他揪住她的衣领,逼视着她的眼睛,咬牙怒道:“你以为本王不知?你以为我会在乎?!不管你跟过谁,爱过谁,从现在开始,你是属于我的东西!敢寻死,我会让你在乎的人,统统陪葬,包括···他!!听清楚了?!!”一夜秋风,桃花落;情断愁肠,雨雪霏······当旧情和前缘摊于眼前,得知抛弃、处死,都只为博她红颜一笑,她又会作何抉择?
  • 网球王子之演奏者

    网球王子之演奏者

    青学的怪物,这个名称由谁来打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热血沸腾的挑战来了,是纯爷们的就迎战吧。啪啪啪跟着音乐摇滚吧。滚吧,滚吧,滚吧,滚吧。
  • 莲叶

    莲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尊后

    尊后

    初见,你迎着月光一身洁白,摇着折扇,你说我就像那夹竹桃般娇艳纯真,再见,却已物是人非。既然不爱,为何还要走进我的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丢了心,失了魂。原来这一切都是你精心策划的阴谋,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天真无邪。我定要你血债血偿!
  • 万剑帝君

    万剑帝君

    普通学员夏凰,被养父收养神秘训练,获冰火双流,得神剑,入宗门,学奇艺,大战宗门天才,力斗帝国帝王,剑斩域外群魔!一人一剑,君临万剑!
  • 我家男神风华绝代

    我家男神风华绝代

    “你想手撕白莲花虐渣男吗?你想成为白富美吗?你想包养小白脸逆袭人生巅峰吗?叮!女配逆袭系统已开启,请宿主10086做好准备。”意外死亡,白洛稀里糊涂地绑定了女配逆袭系统,从此穿梭于各个位面替女配们完成心愿。但是每个位面都有个男神等她来攻略是什么鬼?还有男配一号二号你们不是暗恋女主的吗?来纠缠本宝宝干什么?当某男黑着一张脸将白洛壁咚时,白洛在内心是奔溃的:“男神,听我解释,我真的没有勾引小白脸……”高冷校草√霸道总裁√冰山王爷√恶魔教主√冷面杀手√……我们的口号是:“搞事,搞事,搞事。”(宠文,男女身心干净1v1)
  • 戮道仙途

    戮道仙途

    灵泉中有一把生锈的黑铁剑立志要超越通天四仙剑。瓜藤上一个鲜嫩的黄葫芦想要装下整片汪洋大海。有个破破烂烂的青铜鼎能炼仙丹。山里有一位整日抠唆脚丫子的放牛老农是大神仙。地上有个美人儿整日就想谋杀亲夫……这个独立的天地大樊笼里,有人寻自在,有人乐高歌,有人想做天下第一仙,有人想鲸吞河山……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赢启平凡,也不平凡。他是太子,家世显赫。遭遇变故,身世更是迷云重重,为了追寻答案,他成为修仙界的小草根,且看他如何凭一人之力,潇洒一把剑,砍翻整个弱肉强食的天地。这是一个与天争运,与人争命的杀戮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休要无礼

    休要无礼

    闺蜜硬是在婚礼上塞给她一个完美的相亲对象,让她措手不及,还莫名其妙的把他带回了家。竟然还匪夷所思的穿越了???自从他借故住在她家之后,两人的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可是事情发展到后来,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而他,到底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