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6700000069

第69章 宦海往事——打破“一朝天子一朝臣”规律的“官场不倒翁”(3)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生于至大四年(1311),其家庭为一耕读传家的正统地主家庭,浙江百乘以后就成为文化教育十分发达、才杰俊秀迭出的地方,素有“千山千水千秀才”之称。刘基的祖先原是丰沛人氏,在宋为官,后随南宋南迁,落脚浙江青田,到刘基的祖父这一代,还做南宋的太学上舍,并且博学多智,通晓天文地理,为人正直仗义,曾经组织过反元起义。刘基出身于这样一个较有名望的家族,自小耳濡目染,树立了建功立业的大志,也造就了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

幼年时,刘基聪慧异常,极有心计。传言里中一牧童丢失主人之牛,上下寻之不见。若牛真的丢失,牧童命将不保。刘基三尺黄口小儿之躯,从容与言,让牧童寻得一牛尾,插入浅溪之中,然后禀牛的主人,说牛已钻入河底,驱之不出,灾祸便可免除。牧童依刘基之言做了,主人不信,到河边一看,果见一牛尾斜露出水面,拽之不出。侧耳听之,河底似有牛的叫声,无奈,只得不问牧童的过错。从此以后,乡人到处传颂,说刘家出了个才智双全的神童。其父刘爚见儿子极有才气,更是延师择教,悉心培养而不惜资财。刘基入馆之后,并不十分用心,但所学书本,过目成诵,且能善解老师之意。凡教过他的先生,都以有这样一个才华出众的弟子而自豪。一次,小伙伴们谈及将来志向,刘基竟以天下太平作为成年后的追求,以致他的启蒙老师、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郑复初曾不无称赞地对其父刘爚说:“尊祖上积德行善,致有如此一个非凡的儿子。听其言语,观其行动,据我多年经验,不是夸口,此子长成之后,必为辅佐真主之人。贵府上几代人的功名,将来都要应验在他一人身是了。”刘父听了以后,心中很是高兴,从此更加用心诱导,为他讲述天下形势,创造条件,让他阅读大量书籍,培养他辨别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当时天下纷战、战乱不息的局势,刘父还让儿子浏览诸如《孙子兵法》、《百战韬略》等一类军事著作,以便有朝一日能够辅佐君主,平息战乱,救民于水火之中。

无至顺年(公元1333年),刘基23岁。经过了几番科场筛选,他少年得志,中了进士。依照登科授官的旧例,刘基在中了进士后马上被有司除为江苏高安县丞。这样,刘基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打下了极为宽厚扎实的知识功底,为他以后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里驰聘纵横作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但刘基的青年时期是十分坎坷曲折的。他在出任江西高安县丞期间,元朝的政局十分动荡。一方面是统治者横征暴敛,醉生梦死;一方面是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地燃起。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或是心怀观望,寻找时机以图起事,或是干脆投入起义军中,极少有人为元朝的统治者卖命。刘基也是这样,他虽在做一个辅佐县令的小官,但他并不是死心塌地地为元朝着想,而是十分注意搜集风土人情,了解社会时事。当然,身在元朝吏籍之中,他也不能不例行公事,做一些应付门面的事,但他决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而是以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良心去申张正义。在当高安县丞时,他曾受命复审过一桩人命案,初审裁定者是一个极有权势的蒙古贵族,但原告一直不服,连连上诉,经过勘查,刘基认为初审有误,应定为蓄意谋杀。经过刘基的努力争取,终于使冤情大白。这件事为普通百姓所赞扬,但却为当权者所不容,不久,刘基就因别人的诬陷而另调他任。刘基实在看不惯官场的贪赃枉法、阿谀奉承,一气之下,弃官回家,于至元六年(1340)回到青田老家,做起隐士来。

鉴于刘基名声太大,有口皆碑,故三年之后,有人极力向元建议,起用刘基,以彰朝廷用贤之德,使天下归心。获准后,刘基被任命为浙江行省儒学副提举,主管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刘基走马上行后,便以身作则,整顿学风,教育部属要耿正廉明,不受任何干扰,为朝廷选贤任能。其结果自然是得罪了许多人,很多人弹劾他超越职责范围多管事。死心塌地效忠于元蒙朝廷的刘基又一次愤然辞官。

至正十一年(1351)前后,叛军方国珍兄弟时降时反,占据着温州、台州、庆元等路,在海上出没无常,很难剿灭,也更加深了沿海一带百姓的灾难。元朝官吏自己无能,就又想起刘基是一人才,便把他任命为浙东元帅府都事,让他想法剿灭方国珍。刘基两次辞官,本不愿再去与贪官污吏为伍,但又想只是剿灭匪寇,也就勉强应允。一到任上,刘基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方国珍兄弟反降无常,目的无非是为了向朝廷要挟,索取高官厚禄。刘基反对招安的政策,坚决主张消灭。他分析了当时的情况,主张实行分化瓦解之策,即只拿方国珍兄弟,余者不问,此布告一出,方国珍的军心立刻不稳。原来,方国珍多行不义,其部下多是被他胁迫,本不愿为他卖命,见了布告,就想离之而去。方国珍十分惊慌,便托人给刘基送去了许多财物,请求他改变策略,刘基坚决不从。方国珍无法,只好转而贿赂别的高级官员,没想到一举成功,方国珍再次接受了招安。这也罢了,气人的是刘基挨了一顿训斥,说他是擅作威福,伤了朝廷爱民好仁之心。刘基这次真的心灰意冷了,他对元朝彻底失去了信心,他再也不愿在官场混下去,哪怕是借此为民做些好事他也不干了。至正十八年(1358),他第三次辞官,又回到了青田老家。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刘基虽然隐居青田老家,但盛名在外,终于等到了“英雄用武之地”。原来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的势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他接受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建议,避开了蒙古人的锋芒,迅速壮大起来。朱元璋十分注意军队的纪律,建立了良好的威望,而且每到一处,十分重视访求当地的贤达,罗致帐下,以为己所用。占据处州以后,朱元璋访得刘基正在青田老家隐居,便专使往请。刘基虽也早已听说朱元璋的名声,但毕竟缺乏了解,再加上他二十年做官的坎坷经历,似乎不愿再出山了,所以,他拒绝了朱元璋的第一次邀请。朱元璋并未气馁,再派总制孙炎前往邀请,朱元璋备以聘礼书信,极言求贤若渴之情,再加上孙炎对朱元璋的雄才大略、鸿鹄之志的一番描述,刘基终于被感动。于是,刘基说:“我过去曾经辞官在西湖闲住,见西北方向有异样云气,我曾说那是天子之气,十年之后应当在金陵。现在朱氏创业兴旺,又礼贤下士,应天顺人,恐怕将有大成。”就这样,刘基经过朱元璋的部将胡大海和朱元璋的三次邀请,终于应聘。刘基在见朱元璋之前,就已经对天下大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针对朱元璋的情况,思考了十八条建议。在见到朱元璋之后,他立刻提出了他的所谓“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听了,兴奋不已,认为刘基未到军中,就已把天下大势看透,实在是不世之才,立即下令修建礼贤馆,把他待为上宾,引为心腹知己。

当时,朱元璋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两支军队的势力都比朱元璋强大,而且想合力消灭朱元璋。因此,朱元璋的军队虽生气勃勃,但仍处在东西夹击的危险境地中。怎样对付张士诚和陈友谅,就成了朱元璋的当务之急。如果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朱元璋就可能继续发展,弄不好,就会象包饺子一样被张、陈两支军队吃掉。就这个问题,朱元璋虚心请教了刘基,朱元璋说:“我为天下麻烦先生,把您请了出来,真是委屈您了,希望先生不要抛弃我!如果您有什么指教,请直言不讳,我一定虚心接受。”

刘基说:“明公占据了金陵,甚得地势之便,但东南有张土诚,西北有陈友谅,多次骚扰侵凌明公。如此看来,要想取得天下,当务之急,先除此二人!”朱元璋正在考虑这一问题,却十分犯难,不知如何是好,就皱着眉头对刘基说:“这两人势力强大,怎样才能剿灭呢·”

刘基说:“抵御敌人,应当权衡缓急,用兵应当有先后次序,如今应当先对付陈友谅,后收拾张士诚。”朱元璋说:“张士诚弱小而陈友谅强大,诸将多认为应当先除弱者,剪除陈友谅的羽翼,而且先弱后强,是用兵的常法,先生何故舍弱而图强呢·”

刘基说:“如今之势,不可拘泥于兵法。张士诚只是一自守汉罢了,他胸无大志,只求自安,不愿多事,如果你集中力量攻击陈友谅,他也不会乘虚攻金陵,不敢轻举妄动。而陈友谅劫主称帝,没有一时一刻忘记金陵,且占据长江上游,可以顺流而下。他野心勃勃,企图扫荡群雄,因此他才是目前最主要的敌人。如果你集中兵力对付张士诚,陈友谅趁虚而入,明公还有退路吗·如果先灭陈友谅,则张士诚的存亡全操于我手,还有何惧呢·先灭陈,后扫张,继而西攻陕西,北上大都,天下岂不可定了吗·”

此后,朱元璋就按照刘基定下的这一策略,平定了天下,建立了明朝。

刘基在明朝的开国中立有三件大功:一是指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即摆脱韩林儿而自树一帜,以收揽人心,威服天下;二是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即先攻陈友谅,后灭张士诚;三是在各个战役中屡出奇计。难能可贵的是,开国以后,他能坚持自己的一贯主张,要求“以仁治天下”。朱元璋在登基之后面对满目疮痍的世界感到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就向刘基请教,刘基说:“生民之道,在于宽仁。”对于吏治的腐败,他深恶痛绝,建议朱元璋严加治理。他还仍然保持着刚正不阿的性格。晚年,刘基尽量洁身远引,在家过着隐居的生活,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刘基几次辞官又几次出山,历经两朝仍有作为。这主要还得归于其自身的本事,正是应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自己有本事自然没有改朝换代的风险,中国古代还是比较重人才的,所谓得一士而得国昌失一士而国亡的事屡见不鲜,做官做得稳,不如做官做得好。

同类推荐
  • 封神吕布

    封神吕布

    武艺超群的吕布认为乱世中可以凭武力征服天下,他一身的武艺成就了他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曹操的阶下囚。由于政治素养先天不足,最终被自己的心腹捆绑送到曹操大营,头落白门楼。
  • 宦海弄潮

    宦海弄潮

    一起枕边人与结拜弟兄精心炮制的车祸一次绝望中做出的无奈抉择一个好人的消亡一代枭雄的崛起跨越千年,从矜贫救厄的慈善家,到不择手段的陈亲王,命运的洗礼,亦是攀登的阶梯波诡云谲的宦海,处尊居显的权臣,笑里藏刀的皇亲,算无遗策的谋士人生在世,如处荆棘,不做天上鹰,便为笼中雀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宁可万骨枯,终成一将功
  • 花都之樱

    花都之樱

    中部以北,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如此往复交替,极北,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覆盖着地表,严寒阻断了生命在此的繁衍,听说南方一年四季都是温润的天气,冬天也只落雨,要是有机会,南方的都城建邺,去那里生活,在那里的城楼上喝酒看花,人生漫漫,在南部度过,也不失有趣,只此,何必它求。
  • 逆袭的秦二世

    逆袭的秦二世

    穿越到秦二世胡亥的身上,开局就是“指鹿为马”。哎?说好逆袭的呢?我们的主角居然就这样脚底抹油,溜了……
  • 魏晋原来是这样

    魏晋原来是这样

    《历史中国》是有史以来最全的中国断代史,每卷从50个角度观照该段历史,用50篇专题文章,深度阐述历史知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融合了当前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每卷末附录该时间段的详细年谱,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历史中国》是一部中国历史精品之作、“中国人都能看懂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热门推荐
  • 宁初阳的修仙手札

    宁初阳的修仙手札

    无CP,无穿越,升级流。一句话:古代本土少女修仙记。生逢乱世,一朝家变。平凡少女能否在乱世之中生存?几经生死,绝处逢生。但怎料苍天无眼,变故再生!原以为,孤独等死便是最后的结局。不曾想,这条命,阎王难收!因缘际会踏入仙途,既然老天爷拿不走我的命,从此,我命由我不由天!修大道,求长生,穿梭在茫茫天地间,寻药夺宝,自由又逍遥~想打劫?想报仇?想要我的命?好的,问题不大,放马过来,姐姐教你重新做人!
  • 阴阳女皇:一品女驸马

    阴阳女皇:一品女驸马

    楚辞活了十五年才知道自己原来不是男的……她爹骗她说是为了保护她,她忍了……她娘骗她说是因为她不是她亲娘,她也忍了……她叔叔堂姐堂弟骗她说是因为不想被诛连,她还是忍了……可几年前就看过她身子的三皇子装作什么不知道的样子还骗她娶他妹妹,这还能忍?!战死沙场,这大概是最完美的结局了……他大婚之日,她城破战死……再次醒来,阴阳血脉?千辞公主?这又是什么情况?一朝蜕变,风华无双,女皇天下!
  • 安星的你好

    安星的你好

    我们只是再对时间遇到了不该遇到的人。我们只是在对的时间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其实我们都只是希望尚好的青春刚刚好有你其实我们都只是用几年或者十几年来换一个心底永久的记忆。在这个即将完结的夏天。我爱的你们。往后也请你们好好的。痛哭也好。傻笑也罢。我想我许多年以后。还会拿着旧相册。还会怀念那一年的兵荒马乱。
  • 我能抽取全世界

    我能抽取全世界

    得到一个强大的系统,只要这个世界上有的,都可以随时抽取。金钱,美食招招手就得到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彼得·潘

    彼得·潘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所有的孩子很快都知道他们将要长大成人。温迪是这样知道的:她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在花园里玩,她摘了一朵花,拿在手里,朝妈妈跑去。我琢磨,她那个小样儿一定是怪讨人喜欢的,因为,达林太太把手按着胸口,大声说:“要是你老是这么大该多好呵!”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可是,打那以后,温迪就明白了,她终归是要长大的。人一过两岁就总会知道这一点的。两岁,是个结束,也是个起点。
  • 十诵律

    十诵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迷雾里的眼睛

    迷雾里的眼睛

    世界上存在许多事和物,这都不是我们能够用自身的力量来改变的事物,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头脑和智慧,是可以学习的……续《仙尊当废材也是一流的》同一世界体系,但不同的世界和时间。
  • 情定三国

    情定三国

    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别人拍了那么多戏都没事,而我第一次拍戏就遭遇到十年难得一见的境况,为什么要等到我被吊在山崖边拍慢动作的时候那钢丝才给我断了!老天啊,为什么一定要是我啊!
  • 青春是一首没有旋律的骊歌

    青春是一首没有旋律的骊歌

    她叫慕苛兹。如果妹妹不是妹妹、妈妈不是妈妈、包括,原本属于她的爱情,也因为要守护她的妹妹而放手。她……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