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3600000040

第40章 疾病与荒诞诗学(5)

拉卡普拉( Dominick Lacapra)在通过对一些创伤作家的写作动因的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他认为:“创伤是破坏性的经历,它使自我沉默,创造了存在的空洞……无法发泄的创伤将产生可怕的效果,人们沉湎于过去,在痛苦的记忆中徘徊,未来被埋葬在悲伤中。”[72]创伤作家书写创伤是因为:“通过对创伤的描写,一个人区分开了过去和未来,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意识自己活在当下,从而打开了未来之路。”[73]拉卡普拉的研究印证了弗洛伊德创伤理论的正确性,弗洛伊德认为过去的恐怖经历或是痛苦历程埋藏于人们的潜意识中,由于长期得不到发泄,多年以后会成为病人挥之不去的噩梦,病人会长期执着于这些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形成创伤性神经病( Trauma Neuroses)。[74]对于这种病人,弗洛伊德采取的方法是对他们进行催眠疏导,在催眠过程中通过暗示让他们的情感在梦境中流泄,从而摆脱缠绕。那么对于创伤作家而言,他的写作本身就相当于一种催眠疏导,如此说来,品特的写作也包含着自我宣泄的成分。

虽然,品特在他早期作品中力图避免涉及政治及宗教等敏感主题,然而品特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却是贯穿始终的。在年轻之时,品特拒绝服兵役,成为名作家后,又多次点名批评西方政府,并以诗歌作为武器,控诉北约入侵伊拉克的罪行及表达对当地人民的同情。这种不满并非无故而生,其实产生于特别的社会历史语境及作家的自我身份意识。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是残酷的,据估计,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人数约6 千万,物质损失超过4 万亿美元。战争打断了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后刚刚转入复苏的经济发展进程,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造就了无数贫困的家庭。不仅如此,战争不但毁坏了人们的物质家园,也撕裂了人们之间信任的纽带,绝大多数人对战争无比的厌恶,渴望长久的和平。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和平与民主,战争将世界分成了两大阵营,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铁幕横贯欧洲大陆,铁幕的一边是代表着资本主义的北约集团,另一边是代表着社会主义的华沙集团。世界和平时刻处于战争的阴影之中。为了对付华约,西方国家一方面在扩军备战方面是不遗余力,另一方面,他们还意图在思想上拑制西方国家的人民,他们极力渲染共产主义的危险,丑化共产主义的形象,误导人民的思想。

品特的一生几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而犹太人加上移民的身份,以及他的平民家庭出生,使得他自始至终自觉地站在了弱小的一边,以他者自居。所谓的他者,“就是处于二元对立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从族群上来说,少数族裔是他者;从人种上来说,有色人种是他者;从文化归属上来说,异质文化、非西方文化是他者……。”[75]福柯则认为:“属于人的自我的生活空间的工作细节、一切特异性都在强大的理性主流话语中不断********,不断被驱逐、囚禁,成为令人侧目的他者。”从品特的创作及生活行为来看,他始终将自己视为********的群体中的一员,将自己认同于他者。他在早年创作时期,始终小心翼翼,注意与政治保持距离。即使在成名之后,他也对自己的行为心有余悸,时常在前进和后退之间徘徊。例如,在1985年,品特已经发表了《送行酒》等政治剧,他的政治立场已经逐渐公众化,但是有一次,当记者尼克·海恩( Nick Hain )问他是否在戏剧之外也进行政治干预时,他这样说:“喔,是的。但是同时,想要做到使自己的观点客观化有些困难。如果你已成为了公众人物,你必须仔细检查你的动机。危险是你已经成为了自我宣传的人,自我看重,华而不实。”[76]德比赛尔( Derbyshire)认为品特出现这种立场倒退的原因是因为“品特害怕落入权力的陷阱”。[77]无论地位如何变化,品特始终持有弱者的心态。虽则,作家的良知和名人的责任使得他发表了一系列的激进言论,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从青年时期开始,品特莫不是站在主流话语的对立面,以边缘群体自居,为弱者呼吁,为不平呐喊,显然,他在身份上始终将自己认同为他者。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投射,这样一来,品特戏剧中为何出现种类繁多的生理疾病、心理疾病和损伤性疾病就可以理解了,他要用疾病的形式宣泄自己作为他者的体验,表达他对世界的担心和忧虑,承担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和展示作家的人文主义情怀。通过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形形色色的病人的描写,品特描绘出了他眼中的不和谐世界,表达了自己对现行存在的深刻体验,表达了对社会弱者的深切同情。通过疾病的描写,品特展示了患上痼疾的病态社会,宣泄了对丑恶世界的不满和愤慨。

注 释

[1].Perry Claude Dill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nch Theater of the Absurd in the Plays of Edward Al-bee and Harold Pinter. Diss. University of Arkansas,1968,p. 271.

[2].Martin Esslin.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London:Penguin Books,1978,p. 22.

[3].Martin Esslin.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London:Penguin Books,1978,p. 260.

[4].Harold Pinter.“Writing for Myself”. Harold Pinter:Plays Two.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1, p. 8.

[5].邓中良,《品品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第149页。

[6].彼得·琼斯编,《意象派诗选》,裘小龙译。漓江出版社,1986,第82页。

[7].Harold Pinter.“Writing for the Theatre”. Harold Pinter:Various Voices:Prose,Poetry,Politics.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8,p. 18.

[8].Harold Pinter.“Writing for the Theatre”. Harold Pinter:Various Voices:Prose,Poetry,Politics.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8,p. 261.

[9].Harold Pinter.“The Birthday Party”. Harold Pinter:Plays One.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1, p. 3.

[10].Harold Pinter.“The Birthday Party”. Harold Pinter:Plays One.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1, p. 3.

[11].Michael Billington. The Life and Work of Harold Pinter.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6,p. 10.

[12].Martin Esslin.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London:Penguin Books,1978,p. 261.

[13].Marisa D’Orazio Esposito. Creative Possibilities:Harold Pinter and His Characters. Diss. Kent Uni-versity,1982,p. 2.

[14]. Peter Hall.“Direct the Plays of Harold Pinter”.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arold Pinter. Ed. Peter Rab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 154.

[15].Martin Esslin. Pinter,the Playwright. London:Methuen,1982,p. 70.

[16].Michael Billington. The Life and Work of Harold Pinter.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6,p. 69.

[17].Martin Esslin. Pinter,a study of His Play. London:Eyre Methuen,1977,p. 84

[18].Michael Billington. The Life and Work of Harold Pinter.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6,p. 79.

[19].转引自邓中良,《品品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第20页。

[20].同上。

[21].Harold Pinter.“On The Birthday Party:Letter to the Editor of the Play’s the Thing, October 1958”. Harold Pinter:Various Voices:Prose, Poetry, Politics. London:Faber and Faber, 1998, p. 15.

[22].Ralph M. Leary. Uncertainty in Harold Pinter’s Play: Playing with the Responses of the Spectators. Dis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1984,p. 42.

[23].Anthony Ublmann.“Beckett and Philosophy”. A Companion to Samuel Becket. Ed. S. E. Gontarski. Wiley-Blackewll,2010,p. 87.

[24].Lois Gordon.“Samuel Becket and Waiting for Goddot”. A Companion to Samuel Becket. Ed. S. E. Gontarski. New York:Wiley-Blackwell,2010,p. 32.

[25].Martin Esslin.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London:Penguin Books,1978,p. 50.

[26]. Susan Sontag.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New York:Penguin Groups,2002, p. 3.

同类推荐
  •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专著,是比较文学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对于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等相关学科都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探讨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热点讨论之中,该书中有相当长的篇幅是与另一位学者刘小枫就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位置展开的对话讨论。收入书中的相关文章在著名的“文化研究”网站连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先后发表有关此书的访谈。
  • 大师讲堂:梁启超讲清代学术

    大师讲堂:梁启超讲清代学术

    本书是有关清代学术的第一部专著。它系统评述了明末至梁启超以来200多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就有清一代的哲学、经学、史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全面论列,把每一时代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探讨起因,分析点,剖析衰落之根源,并对各个时代、各学科的代表人物及著作详尽阐述。《儒家哲学》是1927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讲义,其中全面论述了儒家哲学的内涵、沿革、代表人物和研究方法。
  • 北大学子美文·博雅之思

    北大学子美文·博雅之思

    本书是《清华学子美文丛书》中的一本,共收录40余位作者的近50篇作品。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情意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多维多味的心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之感,给人以情的启迪和美的陶冶。书中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当代高等学府学子的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深层次的人生感悟。
  • 走宁夏

    走宁夏

    在中华大地的西北边陲,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里,鄂尔多斯台地与绿色盆地共存,浩浩大漠与滔滔黄河同在,水乡景色与边塞风光交相辉映,西夏文化、阿拉伯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放异彩……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塞上明珠”的宁夏。
  • 笑笑生谈

    笑笑生谈

    从民国武术说起,聊聊杜月笙、太极拳、男风、名妓。充分展现了各时代的社会情况。
热门推荐
  • 我在科技时代练金身

    我在科技时代练金身

    少林俗家弟子李越,重生星际时代,武学没落,基因返祖,以金刚不坏之身横行星空。
  • 首席迷情:腹黑娇妻狠不乖

    首席迷情:腹黑娇妻狠不乖

    一纸诉讼,她一直老实巴交的父亲被莫名告上法庭,那个男人告诉她,要么她进监狱,要么就是她的父亲,二选一的选择题,她选择了自己,成了一个无辜的替罪羊。十年的青春葬送在监狱,出狱之后发现老父已死,她不甘,她不愤,悄然接近他的身边,她夺走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心……他说,我愿用下半辈子偿还你的十年。她说,你可笑的下半辈子,能换我一个家吗?他说,我给你一个家。
  • 我们把月亮忘记了

    我们把月亮忘记了

    《我们把月亮忘记了》为王跃文作品中摘录的精彩文字集结,主题包括官事、世俗、社会、历史、日常、写作、修养、骗子共8章。其中,每章下面收集若干精彩段落,每段文字前面提炼一个关键词。文字幽默风趣,富于较强的感染力。
  • 没有没有

    没有没有

    没有没有?什么都有?没有什么是没有可能的!
  • 都市逆天邪龙

    都市逆天邪龙

    七月的江城,残阳如血!已经是傍晚五点钟,西方那轮火红的残阳久久舍不得落下去。天气依旧燥热,江城市中心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下班的白领们一个个快步行走丝毫不愿在这天地间多待上一刻。
  • 大庆十里

    大庆十里

    一捧春雪心所系,一踏江湖无人惜,凡心无度,高手归寂君子成疑。初出茅庐,不见霜茶,入道入魔入凡尘,好似始于下山游戏。老头儿烟丝袅袅,不断不续,若即若离。桥上抚猫惜汉楚,凤麟读者望不离。提笔从来不惜墨,烟坠坠,心惶惶,恐不达意。扪心自问身由己,念初心,大庆十里,春风得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端

    仙端

    一梦千秋,桃花旨坠飞升上神踏入仙境一梦不醒一醒梦空悲愁叹忧。还要从《仙端》神奇的网络游戏,神秘的游戏世界颠簸的命运讲起——徐瑶梦颓废了整整四年只因为一部游戏《仙端》打败天下好汉成为女中龙凤,游戏里的仙王现实中的堕落者。
  • 智力加油大派对

    智力加油大派对

    我们青少年处于兴趣爱好非常浓厚的阶段,同时也处于提高智力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各科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影响到今后职业选择和能力发展。总之,兴趣是智力的火种,是求知的源泉,是成长的动力,我们青少年应该把智力、知识和兴趣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自己处于最佳的成长中。
  • 我修我之道

    我修我之道

    何明的前世因抑郁症自杀,醒来成为异世的一个街头乞儿。因缘际会踏入修真之路,但命运未曾眷顾重生之人。本以为修仙便可逍遥天地,但前路却坎坷重重;本以为不谈情爱便不会受伤,但感情之事岂是能由自己主宰;本以为我不去惹事便能平安一世,但事情会来找你你又怎能逃脱。凭什么我要任人宰割,凭什么我的道便是邪魔,我的路我自己走,我的道我自会修,正心,明己,既然前世有性格决定命运一说,今生我亦有我修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