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3600000044

第44章 参考文献(2)

Lawlor,Clark. Consumption and Literature:The Making of the Romantic Disease.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7.

Leary,Ralph M. Uncertainty in Harold Pinter’s Play:Playing with the Responses of the Spec-tators. Dis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1984.

Lorber,Judith and Lisa Jean Moor. Gender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of Illness. New York:The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ing Group,Inc.,2002.

Lupton,Deborah. Medicine as Culture:Illness, Disease and the Body in Western Societies. London:SAGE Publication Ltd.,2003.

Merritt,Susan Hollis. Pinter in Play:Critical Strategies and the Plays of Harold Pinter. 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0.

Myers,David G.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McGraw-Hill,1992.

Myers,Kimberly R. Illness in the Academy:A Collection of Pathographies by Academic. West Lafayette:Purdue University Press,2007.

Peacock, D. Keith. Harold Pinter and the New British Theatre. London: Greenwood Press,1997.

Pinter,Harold. Harold Pinter Complete Works(1-4).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1.

—. Harold Pinter:Collected Screenplays Three. London:Faber and Faber,2000.

—. Harold Pinter:Various Voices:Prose,Poetry,Politics. London:Faber and Faber,1998.—. Poems and Prose:1949—1977. New York:Grove Press,1978.

Prentice,Penelope. The Pinter Ethic:The Erotic Aesthetic. 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Inc.,2000.

—. Harold Pinter:Life,Work and Criticism. Friderieton:York Press Ltd.,1999.

Prosser,Allan David.“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The Body Politics of Trauma in Pinter’s The Dwarfs,The Room,A Slight Ache,and The Homecoming. Diss. Simon Fraser University,2005.

Raby,Peter,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arold Pinter.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Regal,Martin S. Harold Pinter:A Question of Timing. Hampshire:Macmillan Press,1995. Sakellaridou,Elizabeth. Pinter’s Female Portrait. London:Macmillan Press,1988.

Santirojprapai,Anthony D. Brutal Spaces 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 Late Plays of Harold Pin-ter,1980-1996. Diss. Saint Louis University,2008.

Silverstein,Marc. Harold Pinter and the Language of Culture Power. Lewisburg: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1993.

Simpson,J. A.,J. A. H. Murray and E. S. C. Weiner,eds.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 Oxford:Clarendon,2004.

Sontag, Susan.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New York:Penguin Groups,2002.

Strunk,Volker. Harold Pinter,towards a Poetics of His Plays. New York:P. Lang,1989.

Sugarman,Susan. Freud on the Psychology of Ordinary Mental Life. Maryland:The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ing Group,2010.

Taylor,Russell John. Harold Pinter. Harlow:Longmans Green and Co.,1969.

—.“A Pinter Power Struggle”. The Best plays and Players:1963-1968. Ed. Peter Robert. London:Methuen,1988.

The Holy Bible. The Authorized King James Version. The Salt Lake City:Deseret Book Company,1859.

Trussler,Simon. New Theatre Voices of the Seventies. London:Eyre Methuen,1981.

Wandor,Michelen. Postwar British Drama:Look Back in Gender. London:Routledge,2001.

Williams,Raymond. 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安托南·阿尔托,《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桂裕芳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巫漪云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彼得·琼斯编,《意象派诗选》,裘小龙译。漓江出版社,1986。

柏拉图,《蒂迈欧篇》,陈村富编:《古希腊名著精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陈宏薇,《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邓中良,《品品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多米尼科·斯垂德菲尔德,《洗脑术:思想控制的荒唐史》,张孝铮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迈克尔·比迪斯,《疾病改变历史》,陈仲丹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高春常,《世界的祛魅:西方宗教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古斯塔夫·弗莱塔克,《论戏剧情节》,张玉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邓中良,“解放的面具———品特接受欧文诗歌奖在授奖仪式上发表的演讲”,《书城》, 2005(11):34。

哈罗德·品特,《归于尘土》,华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赫伯特·马尔库赛,“当代工业社会的攻击性”,伯幼、任荣译,《哲学译丛》,1978 ( 6 ):17-23。

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疾病的文化史》,秦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洪霞,《和平之途———当代世界移民问题与种族关系》。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蒋孟引,《英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群众出版社,1988。

金元浦,“本文中心论的衰落———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史的一次重大转折”,《学术论丛》,1992(4):67-72。

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李裴,《小说结构审美》。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李银河,《女性主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林石编,《疾病的隐喻》。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刘新民,李建民,《变态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罗明洲,《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张大庆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

米歇尔·福柯,《作者是什么?》,王潮编:《后现代主义的突破:外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

孟繁华,《叙事的艺术》。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诺思洛普·弗莱,《神力的语言———“圣经文学”研究续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赛万提斯·萨维德拉,《堂吉诃德》,屠孟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舍斯塔科夫,《美学范畴论———系统研究和历史研究尝试》。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舒伟洁,《恍惚的世界:200 部电影中的精神疾病案例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谭光辉,《症状的症状:疾病隐喻与中国现代小说》。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6。

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王燕,“论品特戏剧里的疾病”,《当代外国文学》,2(2008):72-79。

王晓路,《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维克多·雨果,《克伦威尔序言》,选自《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桑竹影,南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 解释篇》,方书春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杨文华,《西方戏剧导论》。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5。

易红郡,“英国的种族问题与种族教育”,《教育史研究》,2004(1):72-75。

余凤高,《疾病阅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张寅德,《叙述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赵维森,《隐喻文化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周宁,《西方戏剧理论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同类推荐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千古五言之祖:<古诗十九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文苑撷英

    文苑撷英

    大学的功能内涵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元11世纪,在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初,大学没有今天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功能,它似乎仅仅是一个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地方,人才培养的目的很微弱。
  •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李耀宇是许多历史细节唯一健在的见证人。书中虽然没有透露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内幕、没有描述革命过程的奇峰险壑和波澜壮阔,却忠实记录了中国革命中许多稚拙平帝的一面、革命领袖即使在战争年代也从不缺少的普通人的一面,以及他们在平凡中显现的伟大的卓越的一面。对这些细节的解读,仍然引人入胜。品味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的真实。
  • 守望最初的月亮

    守望最初的月亮

    在诗境中美丽着——读王玉婷诗集《守望最初的月亮》在我认识的女诗人中,王玉婷是个例外。《守望最初的月亮》,宁静、素朴而诗品独高。大多的女性诗人,爱情是其诗歌的主调。而在她的诗集中,爱情只是窗前的风,去了就去了,很少在诗中回旋。根植在她思想深处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触觉的浸润,更有诗人对现实嬗变、人生跌宕的感悟。简约、率真、入境、随心。
热门推荐
  • 决策问题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决策问题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本书系统评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问题管理方法及问题系统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决策问题的普遍特征,在综合人与计算机对决策问题处理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探讨更具智能性的决策问题管理和分析的一般方法。
  • 冤家是怎样炼成的

    冤家是怎样炼成的

    颜承武先生,这是我给你生的儿子,不用太感谢我。落款是:孩子娘。啥?这孩子是我的?那——孩子的娘是谁?
  • 神毒凰妃

    神毒凰妃

    萧如凰,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抢到了枚戒指,双眼一闭,一口酒都还没灌进嘴里,竟然就狗血的穿越了!凤眸一眯,打扰她喝酒不说,竟然还叫她傻瓜!我咔,看劳资不灭你祖宗十八代!一身诡异医术,那空前绝后的纵雷术,一个不开心,劈你个屁股开花!一手银针,她能治人也能毒人,秉着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规则,彻底搅乱了这异世!墨北绝,体弱太子,典型药罐子一枚。她嗜酒成性,他嗜爱成痴,如此佳人一对,世人眼瞎直鼓掌。怎知,这两人才是在这乱世隐藏最深的人,伸手搅一搅这天下,风起云涌!战乱的大陆,他卸下全部伪装,许她一世安宁。夺皇位,争天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酒谈笑间,骄如凰,世无双!
  • 应用文写作实务

    应用文写作实务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结构、心理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通过设计文种模板进行写作实训来实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最佳功效。全书注重写作实训的技巧性和应用性,是一本普及型的应用文写作教程。全书囊括9类文书,58个文种,配有155道强化实训和拓展实训题。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层次各专业公共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供中等专业学生以及社会读者阅读。
  • 无名收创集文录

    无名收创集文录

    封尘无忧个人收藏及自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 父亲的雪

    父亲的雪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 如何阅读小说:从塞万提斯到卡尔维诺

    如何阅读小说:从塞万提斯到卡尔维诺

    安德烈·布林克选取了从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小说的15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以小说的语言和叙事方法为线索,作了全新的解读,既有小说这一体裁产生之初的《堂吉诃德》和18、19世纪的所谓“经典小说”,也有20世纪现代派小说,其中包括《爱玛》《包法利夫人》《诉讼》《百年孤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寒冬夜行人》。在对15部小说的个案分析中,布林克旁征博引,对20世纪西方重要思想家的观点都有比较精到的引证和阐析。在对十五部小说的个案分析中,布林克旁征博引,对20世纪西方重要思想家的观点都有比较精到的引证和阐析。海德格尔、索绪尔、维特根斯坦、福柯、拉康、巴特、德里达等人的语言理论思想,都恰当好处地被加以运用。《如何阅读小说:从塞万提斯到卡尔维诺》的作者安德烈·布林克本身就是小说家,所以谈起小说来不仅热情洋溢,而且慧眼独具,见解不凡。
  • 死亡之光之黑玫瑰公爵的葬礼

    死亡之光之黑玫瑰公爵的葬礼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五年级学生,却在一次误打误撞的机会下和班花,班草,班级宣委等人成为了自始至终永不离弃的好伙伴,因为都酷爱嫌疑冒险小说,而组建了死亡之光冒险队,从此,四个人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将会发生什么呢,他们谁也不会知道,但是,他们只知道,只有永无止境的冒险,永无止境的战斗,到达世界的巅峰,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是月光下的传奇冒险队,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想象的无敌能力,队长寒冰,副队黑夜,参谋涟漪,守护者炎焰和灵木。他们的传奇故事,无法想象……
  • 吴王史

    吴王史

    一个平凡的外卖小哥以外穿越到吴王身上,吴王后宫佳丽三千,还有四大美女之首——西施,他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故事……『本文架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