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1800000018

第18章 附录一(1)

张中晓与胡风———张中晓书信整理后记

1

1950年3月,一个身居绍兴乡间入世未深的青年写信给胡风,表达了他对胡风的敬仰之情和对当时文学状况的看法。他就是张中晓。由此开始的张中晓与胡风的交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深。后因胡风的介绍,张中晓与当时在上海的负责编辑《文汇报·文学界》的梅林有了联系,为梅林以及当时正在筹建中的新文艺出版社社长刘雪苇所看重,并终于在1951年底进入新文艺出版社工作。到1955年,张中晓因为与胡风关系上的密切和大量通信被作为“罪证”而成为胡风案中受到打击最深者之一。

从《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第一批材料”在《人民日报》发表时,“材料”的提供者舒芜在他的文章中说,“我在解放以前,是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不知他这里所指的“集团”中是否包括张中晓?但可以肯定,在五十年代初期,在舒芜、林默涵所说的“胡风小集团”里应当还不包括张中晓。舒芜所说的“集团”成员中肯定包括他所了解的与胡风关系较为密切的阿垅、路翎、绿原等人,但他即使知道胡风的朋友中又多了一个叫张中晓的人,他也不会认为这个张中晓像前面提到的几位那么重要。相反,在张中晓致胡风的书信里,倒是很赞赏舒芜并为他的《论主观》受到批评抱不平的。在“第二批材料”、尤其是“第三批材料”发表时,张中晓已经被视为“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重要的“骨干分子”,“第三批材料”的最后一段按语说:“还是这个张中晓,他的反革命感觉是很灵的,较之我们革命队伍里的好些人,包括一部分共产党员在内,阶级觉悟的高低,政治嗅觉的灵钝,是大相悬殊。……”他为定案者的关注甚至超过了阿垅、路翎等人。

2

1950年1月至3月,胡风相继发表了他的总名为《时间开始了》的长诗:《欢乐颂》《光荣赞》《青春曲》《英雄谱》(即《安魂曲》)、《胜利颂》(即《又一个欢乐颂》)。尽管,这些激情高昂的诗篇当时在胡风的一位评论家朋友看来是“音调不降低八度,就无法朗诵”,但这些作品和胡风的其他作品一样,还是遭到了气势猛烈的批评。

此时,在绍兴东关,年轻的张中晓为他所尊敬的文学理论家、诗人胡风遭受到的指摘愤而不平,他给胡风写了第一封信。

谁能预想到这对张中晓一生带来的影响?

抗战期间,继《七月》和《七月诗丛》之后,胡风在重庆创办《希望》期刊,身在绍兴的张中晓正是从《七月》和《希望》丛刊中认识了胡风,也从胡风的友人们所编的《蚂蚁》《呼吸》等丛刊中了解了鲁藜、天蓝、亦门(即阿垅)等诗人、作家,胡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编辑思想上,都强调尊重作者的主体性,强调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创作,反对特加的政治概念和创作上的公式化。胡风以及在文学观念上接近的友人们的作品和思想,对当时还不到二十岁的张中晓显然是颇有影响力的。

四十年代末期,在香港的“左翼”文学界人士对胡风文艺思想大加批判。到五十年代,对胡风的批判已愈加升级。胡风实际上已没有机会发表评论性文章,而他的诗文无论是写新人物还是旧人物,无论是写伟人还是平凡者,一经发表,总是引来一片批判声。张中晓对此颇为反感。这种反感,虽然也有因为文学观点上的不赞成,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厌恶那一类批评者一出场就是一副“指导家”的姿态。

“《希望》的读者”张中晓向胡风发出的信立即收到了回信。在以后的近两年时间里,他们有了较多的书信往来。胡风对张中晓的信几乎每封必复,这曾经让张中晓感到占用了胡风太多的时间而内疚。他曾在信中对胡风说,不必每封必复。然而,他给胡风的信却是写得十分的勤,有时,晚上写完信,半夜又想起什么事,再接着写,或者是前面刚寄出一信,又有话想说,立即又寄一信。

张中晓对胡风的信赖和敬重之情是不同寻常的,这当然包括在文学观点上的认同,但更重要的还是对胡风坚持文学信念不随波逐流的人格的尊敬。反对教条主义和公式主义而处境孤立的胡风在张中晓心中显然树立起一个崇高的精神形象。

在绍兴的乡村,虽然,有几个共同爱好的青年组成了一个文学社,但实际上,能够达到思想交流程度的是很有限的。张中晓是寂寞的。自从他和胡风建立书信联系之后,胡风对于他,不仅是一个谈论文学问题的理论家,还是一个可以袒露心胸的长者。他谈自己的文学见解,他更向胡风倾述他的精神感受以及苦闷与爱憎。而胡风对这个年轻朋友从未以师长自居,这两个相差近三十岁当时并未相识的人一开始通信就完全没有陌生感,就像是两个无话不谈的朋友。

3

张中晓在当时书信中流露的是解放前和刚解放这一时段,较为郁闷而颇为偏激的心情。他由生活于乡村中文化偏低的环境而产生的憎厌情绪,后来被认为是对新中国的仇恨。然而,张中晓的信尽管被加以罪名,但事实上,他的信中并不能找到对新中国及政府的攻击之词,更没有所谓颠覆政府的意图。他的情绪和思想的产生多是由客观的环境而引发。绍兴乡村本来就是一个封建文化深厚的地方,而他生活的大家庭当时还有着各种生活中的矛盾,这常常加重他对处境的厌恶。而他又患严重的肺结核病,这就使他备受精神和疾病的双重压力。他因拒绝吃那些乡村中流行的颇有些邪乎的补品而受到斥责;他亲眼看到因为是地主的女儿就备受侮辱……生活中各样伤害人的事,都能引起他的许多感触,然而,即使他厌恶他所处的环境,他却是无奈的。他因此感发的一些带有偏激的情绪或想法,居然都成了有政治图谋的“证据”。

书信表达的心情常常都是即时性的,因此也是丰富的。从张中晓的信中可以读出他的善感的特点,也能看到他的胸怀。他从一位老人的推磨声中听到生活的沉重的声音,他从国家遭受的苦难中感到自己的事其实都很微小,这些细节中的张中晓也还是这个张中晓,他在述说这些具体的生活事实时表达的感情是颇令人感动的。

二十岁的张中晓在给胡风的信中已经显示出他在文学上的感受力和思考力,在他的书信中,也可以读到他的独到的见解。他对于胡风的敬仰之情,与其说是认同胡风的文艺理论,不如说是感佩胡风的文学精神。这如同他崇敬鲁迅是一个战士有相同之处。他在信中也不时表露过,他对于胡风的理论著作有很多地方还不能全部理解,甚至还有读不懂的部分,对其他的中外著作也常有不解之处,他因此常求教于胡风。他对于作品和文坛上的事表示的看法,既有他的文学见解,更有他对于作家文品和尊严的认识。他还年轻,阅历也还不够深厚。他具有战士的勇气,却还不具备成熟的战士所需要的思想和精神的涵养。他对于执著于文学追求的人在现实中的无奈还缺少理解。他在给一些报刊表示他的意见的文稿中的文辞,表现了他的幼稚和思想上及处世上的浅薄。然而,张中晓性格上的弱点以及他的思想和文学修养上的不足,并不能说明对他的迫害和众多的诽谤就可以有借口和什么理由。弱点和不成熟本来都是可以在他自身不断的充实中改变的。

4

1951年中期,随着身体状况的相对好转,张中晓希望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他认为自己也许可以去试试做一个历史或语文教师。但却因为他的“固执着个人生活方式”而使求职愿望受挫。胡风认为他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做紧张的工作,建议他写写短文换些稿酬以应生活之需。此后,由胡风引荐,张中晓与上海的梅林、刘雪苇、王元化、罗洛、耿庸有了联系,他的第一篇评论也由梅林发表于《文汇报·文学界》,却立即引来了批评。1951年底,由梅林、王元化等推荐,张中晓从绍兴来到上海进入新文艺出版社工作。此时,胡风虽然家在上海,但实际上很多的时间是在北京,主要是被叫去听取对他的文艺思想的批评。这期间,张中晓常去胡风夫人梅志处,了解胡风在北京的情况。1953年8月,胡风一家迁居北京,张中晓与胡风继续书信往来。较之一年多前,此时,张中晓有了相当良好的工作环境,健康状况已大有好转,心情也大有改变。他的书信内容与以前也大为不同,所谈的多是具体工作环境情况,很少有偏激的情绪表露。一年多的工作经历时间虽不算长,但张中晓已经成熟和理智了许多。

同类推荐
  • 邓稼先:温文尔雅的坚守

    邓稼先:温文尔雅的坚守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发展为核心,将邓稼先堪称传奇的一生一一铺展开,以期让读者了解一个立体、真实的邓稼先。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3)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不只是简·奥斯汀:重现改变英国文学的七位传奇女作家

    不只是简·奥斯汀:重现改变英国文学的七位传奇女作家

    你应该至少读过一部简·奥斯汀的作品,很可能也读过《简·爱》。如果你是个情绪多变的少年,可能还读过《呼啸山庄》。在《不只是简·奥斯汀》一书中,谢莉·德威斯将历史、传记及批评分析编织成一个个热情洋溢的故事,让英国女性文学史上令人惊叹却常常被遗忘的宝贵财富重见天日。此书集中讲述了与简·奥斯汀或夏洛蒂·勃朗特等人同时代的七位传奇女作家的生平故事及其开创性成就。在这部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英国女性文学史中,作者真实细致地还原了18—19世纪女性的生活以及文学发展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她一步步逼近事实的真相:这些女性在世时都曾名声大噪——其中包括侦探小说和现代奇幻小说的开山鼻祖——为何社会竟会将她们遗忘?
  • 重建的世界

    重建的世界

    亨利·基辛格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外交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本书为基辛格的处女作,部分为政治传记,部分为外交史,既有基于历史文献的严谨历史叙事,也有基于其理论的客观分析和评论,集中研究了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世界各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所做的努力,尤其关注外交的局限性和国际稳定的要素。该书所阐发的“均势外交”思想奠定了基辛格战略思维的基础,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重建的世界》看似一部讲述欧洲历史的著作,但基辛格在书中亦描绘了均势外交的基本原则,而我们也不难在他日后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时采取的政策当中发现这些原则。本书清晰地表明了基辛格的观点:国际和平最好不是由法律或者国际组织来确保,而是要依靠分散权力以克制强势者的野心来实现。
  • 独裁良相——张居正

    独裁良相——张居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独裁良相:张居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张居正的人生故事。
热门推荐
  • 修罗天帝传

    修罗天帝传

    【新书《我的抖音连接万界》正在qq阅读火热连载,各位兄弟来看看哈。】万年前,苍云界最强天帝君寒,因触及神域阴谋,被神域强者联合天道诛杀,含恨陨落。万载沉睡,一缕天帝之魂,却悄然转世重生。血战诸天,剑灭众神,这一世,他如修罗回归,乾坤颤栗!
  • 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

    厉始再次见到钟如一是在大学礼堂里,此时的他是大三的学生会会长,是主持这场新生晚会的主持人,钟如一是新生代表。厉始站在舞台的一侧,看着那个侃侃而谈的女孩,她的形象瞬间就和自己脑海中的那个小女孩贴合在一起。站在舞台一侧的厉始嘴角微扬,你回来了,我的女孩。对于钟如一来说,厉始这个学校的风云人物更像是一个麻烦精。传说厉始为人绅士,又不喜欢女人这种生物。传说厉始能力非凡,但最使人注意的就是非凡的长相。传说厉始.......但是钟如一只看到了摘掉眼镜的厉始那双勾人的凤眼,和粘人的性格。
  • 邪王嗜宠妻绝色逆天妃

    邪王嗜宠妻绝色逆天妃

    她,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却死于深爱之手,一朝穿越,成为苍穹大陆世人皆知的废材,且看她如何完美逆袭,惊变天下。他,苍穹大陆世人追崇的夜王殿下,妖孽的容颜,卓绝的天赋,异秉的智慧,却独独对她嗜宠如骨。某日,某绝色女子的闺房传来惊叫声“即墨夜祺,你到底下不下去!”某妖孽一脸委屈,“娘子,为夫把最后仅剩的清白都给你了,你这是要不负责任吗!!!”且看他与她如何携手天涯,宠绝天下!
  •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第一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也许这就是青春

    也许这就是青春

    有些人一直在向前“奔跑”,却忘了最初的梦想……
  • 古玩之先声夺人

    古玩之先声夺人

    古玩商人赵琦,激动地发现自己重生了!前世他后知后觉,别人赚得盆满钵盈,他只能血本无归,别人捡漏得宝,他却马虎大意,破家荡产,穷困潦倒!重活一世,他要步步为先,收罗珍藏,走上人生巅峰!额,好像有些不容易?一步一步来吧……
  • 他是龙

    他是龙

    他是龙,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美女金钱无所不爱。…………………………………………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仙葫魔境

    仙葫魔境

    宋朝元年,山月道人捡到一个胸口有八卦图案的婴儿,16年后宋元为了求得仙术治好自己心脉问题,并查明自己身世,开始求道。偶遇妖狐境,被下禁制,莫名收一个名叫莫莫的妖狐丫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