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0600000006

第6章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他在30岁时,有机会到洛阳去拜见老子,向他请教礼乐。

老子姓李,名聃,年纪比孔子大得多,在洛阳当西周王朝“守藏室之史”,掌管国家文物典籍。他见孔子来向他虚心求教,很喜欢,还真拿出老前辈的热心来,很认真地教导孔子。

孔子此行受益匪浅,他回到鲁国后对自己的弟子说,自己见了老子,就像见到真龙一样,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孔子会见老子那一年年底,郑国掌握国家大权的执政子产去世了。郑国人都流泪,好像亲人去世了似的。孔子一听到子产噩耗,也哭起来。他说:“子产是我所想念的人啊!”

孔子很钦佩子产,也跟他见过面,像尊敬老大哥那样尊敬子产。子产在思想上受孔子的影响很深。

郑国有一次遭到了火灾,别人请子产去求神,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近;我们要讲切近百姓利益的人道,不讲渺渺茫茫的天道。”

郑国有一年发生水灾,别人又请他去祭扫龙王爷,子产说:“我们求不着龙,龙也求不着我们。谁跟谁也不相干。”

子产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可以算是很了不起的。子产在讲天道、人道时的主要观点,其实就来自于孔子。孔子和子产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对待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他们都表现出了朴素的人本主义,都不迷信鬼神,提出人事才是可以掌控的。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大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继承和吸收前人天人思想的同时,从人道上突破了原始天命观的限制,以“天命”和“人道”作为联系天人之间的纽带,将“仁”作为实现贯通天人关系的途径,通过“修己”“安人”的修养功夫体悟天人和谐之境。

孔子主张向先贤那样遵循天道,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这种理论和实践,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就是“则天”。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意思是说,帝尧作为一代君王是多么伟大!他像崇山一样高高耸立着,上天是最高大的,帝尧就是在效法着上天!他像大地一样一望无际,民众无法用现有的词语来称道他!因此,他所成就的功业是如此崇高伟大,他所制订的礼仪制度是如此灿烂辉煌。

尧是我国传说时代的圣君。孔子在这里用极美好的语言称赞尧,尤其对他的礼仪制度愈加赞美,表达了他对古代先王的崇敬心情。孔子的“则天”就是效法尧那样遵循天道,这其实是孔子的功夫论,包括是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

孔子终其一生提倡和践行“则天”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孔子正是通过“则天”的不懈追求,加强个人修养,尽心治理国家,并达到了绝大多数人无法达到的思想境界。

孔子的“则天”其实就是儒家一贯倡导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虽是我国古代大多数哲学家所共同宣扬的基本观点,但在我国传统文化范围内,则大多数情况下指儒家的“天人合一”。因为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复杂,影响我国文化也最深远。

“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是历代儒家学者在探索“天”、“人”的关系中演变过来的。他们首先阐发了关于“天”的一系列思想,其次是与人相对应的“人”的思想,最后便形成了“天”“人”关系的和谐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中的“天”,被儒家学者赋予了各种意义,有自然之天、命运之天、意志之天、伦理之天、神圣之天、救赎之天、创造之天等。大凡宇宙万物之起源、人类社会之形成、政治制度之合法性、伦理道德之标准、人类未来之命运等,无不可以从儒家有关“天”的论述中得到最权威的解释。

因此可以说,“天”在儒家传统的思想体系里构成了一个最高的概念,折射着儒家有关“人”的地位、命运和价值取向的方方面面,因而它们相互关联的“天人合一”自然也就表达着儒家理论的丰富内涵。

“天”,作为儒家思想中最高的一个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自然之天、主宰之天和义理之天。

儒家的“天”表现于自然界时,即为自然之天,天人相分的天。荀子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天的意志成分,而赋予天以更多的自然物质因素;并认为人与自然有所区别,人类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

儒家的“天”具体地表现出一种不可知的神秘力量时,它可以左右人的命运,并含有超强的意志与力量,即成为主宰者。这一观点主要表现在儒家思想的初期,以孔子为代表。孔子曾经说“君子畏三命: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其中的天虽然带有一定的道德意味,但仍然是以一个令人可畏的主宰者的形象出现的。

儒家的“天”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客观的“理”,这一思想在先秦孟子那里就开始萌芽了。孟子最先把天与人的心性联系起来,以为尽心便能知性,知性就知天了,正如他所说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的天也就是往后宋明儒家所言的“理”。程颢发展成“心即是天”,程颐则说“性即理也”;朱熹所谓“天即理也”。到后来明代王阳明所倡“心即理”,这些无疑都是对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从不同角度的诠释。

以上这3种表现分属于儒家哲学不同的时期,然而又不能将其截然分开,毕竟它们只是一个概念的不同内涵而已。儒家诸子对天的理解虽人各有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人最高的理想是掌握宇宙间最高智慧,无不追求达到完美的“天人合一”之境。

儒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之境,高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儒家思想。儒家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均是天道、天性或理这一最高原则的天所一贯而成的。宋代大儒朱熹的“理一分殊”的观点就是对此精彩的描述。所有事物各有一理,而单说理却只有一个。

基于此,儒家认为,人于自然地位是平等的,无所谓贵贱,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人与自然亦有差别;人与自然可以感通,通过感通自然,人可以认识把握最高的规律。

儒家的普世情怀,是其伦理思想的起点和动力。正是因为儒家竭力追求“天人合一”,所以才将表达宇宙万物之“天”与表达生命与亲情的“人”自然统一起来了。如《周易》中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说,天是乾,它给人的启示是生命的起源和无限活力;天也自然涵蕴着地,地是生命的承载体,它通过其所承载的生命启示出天地道德涵义。总体意思是君子要懂得顺应天道,懂得承载包容。

我国儒家对于给予他们生命起源和养育之恩的体验和反思,比较容易从经济性、简易性和可靠性方面强化其伦理价值的普遍性,其特点被孟子精确地描述为一个“诚”字。孟子认为,“诚”是天之道,只有按天之道去想、去做,才是为人之道。

儒家传统的价值观的体验是关乎个体的人的,但其立意或动机最终追求的却是关乎天下苍生万物的,此二者之结合既有生命之情怀亦有宇宙普遍之道理,其精髓俱见于宇宙生成论、伦理学和人生论。张载曾这样描述过“天人合一”的伦理意义: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意思是说,天是我的父亲,地是我的母亲;我是个小小的生灵,在他们中间亲密相处。因此,充满宇宙之间的,是我的身体;指引宇宙运行的,是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兄弟姐妹;万物,是我的同伴。

张载在这里明确表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化生的,而且天还规定了人的本性,人类社会理想的伦理制度、人对自然万物所应当遵行的伦理原则以及人对自己生命态度。张载认为,如果不如此,人的生命伦理就不能体现出天命精神,个人就不能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人伦价值就没有普遍意义。

总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地万物秉承“天命”而生生不息,这其中自然又蕴涵着“人”,所以“人”活着也是在履行“天”命,“人”的伦理价值也是展示“天”的普世价值。人只要生活在天地宇宙间,只要有人的生命情怀,他就一定还有天地良心,他就一定有存在的价值。

[旁注]

子产(?~公元前522年),本名姬侨,字子产,又字子美,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他是郑穆公的孙子,春秋后期郑国人,与孔子同时,是孔子非常尊敬的人之一。公元前554年郑简公杀子孔后被立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论语》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著作之一。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散文。全书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成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4书作为教本立于学宫。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伏羲氏、周文王以及孔夫子3位古代的圣人合作的结果。它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是古代汉族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伦理制度 基于儒家思想所建立的制度。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儒家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阅读链接]

儒家注重天道,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天道酬勤”的思想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曾国藩一生以儒家思想进行自我修为,终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大儒。

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朗读了多少遍,还没有背下来。这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觉,一直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从头到尾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依靠自己的勤奋成为历史上的伟人。这是儒家“天道酬勤”精神激励的结果。

同类推荐
  • 边读边悟易经

    边读边悟易经

    《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同时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并不遥远。因为它还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锤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的智慧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品读《易经》,体悟《易经》,也完全可以用之来谋划和指导我们的事业和生活。
  •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探索,记录了浙江多年来走在前列的非遗保护历程和实践,是读者了解浙江非遗工作的一个窗口。全书主要分为四讲:第一讲为学法讲义,第二讲为论坛讲演,第三讲为会议讲话,第四讲为市县讲评。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马瑞芳说聊斋

    马瑞芳说聊斋

    《聊斋志异》谈狐说鬼,瑰丽迷人,这些神奇变幻的精灵们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寂寞的心弦,触发过多少人的神外之思。《聊斋志异》,一个花鬼狐妖的世界,一篇篇亦庄亦谐的故事。蒲松龄笔下的美女为什么总会爱上书生?远离人间的牛鬼蛇神为什么比君子更可爱?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热门推荐
  • 那年的樱花树下

    那年的樱花树下

    那年,他和她在樱花树下相遇,“岚儿,不要哭了,哥哥答应你,等我们长大后,哥哥娶你好不好?”小女孩擦了擦眼泪,对小男孩说:“嗯!轩哥哥,你一定要回来!”男孩眼里满是不舍“岚儿,我们拉钩钩,十二年后哥哥一定找到你娶你!”“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那时,她才3岁,他也只不过5岁而已。在那年的樱花树下,他和她许下最美的承诺……
  • 绝天龙帝

    绝天龙帝

    银河系主宰重生宇宙另一端!一朝觉醒!身负真龙血脉!武神记忆!这一世!为了重返地星救回女儿!身化神龙映照诸天万界,无敌寰宇!
  • 誓不二嫁:邪王拽妃

    誓不二嫁:邪王拽妃

    苏紫璃,金焱苏将军之遗孤!出名的无盐女!三王爷奉父皇之命娶此无盐女!新婚之夜,她等来的却是污言秽语!婚后她想低调,可占住了大家翘首以盼的位子,注定成为众矢之的!苏紫璃痛定思痛决定走人!“休书?你生是本王的人,死是本王的鬼!”一年后,一场大火把一具尸体摆在了三王爷的面前……
  • 一剑求魔

    一剑求魔

    主角平淡无奇,他一直在生死线上徘徊。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到了最后,他还是练成了绝世武功。战胜了邪魔。所谓,我不入魔,谁又能入魔。只有成了魔,也才能战胜魔。
  • 天道非常

    天道非常

    梦相随,泪无痕!天劫诅咒、造化弄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识!相知相爱、却要阴阳两隔。……懦者,蝇营苟且霸者,一手遮天说什么蝼蚁就该卑躬屈膝说什么弱者就该永不翻身不过是小人得志,王八当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经典故事丛书(上下五千年3)

    经典故事丛书(上下五千年3)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拿错了剧本的人生

    拿错了剧本的人生

    一个平凡的孩子,本该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因为某些原因变成一个永远不是正常人的人,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发现自己像是拿错出剧本的人生,他决定改变命运。却发现前途坎坷,时间渺茫。
  • 寻魔斩之

    寻魔斩之

    “我要的力量是究极的力量,是能够凌驾于一切力量之上的力量。”“有一个男人,他的人生很失败,因为他在死的那一秒才听到原本属于他的那声‘爸爸’。”“死是什么,是一片黑暗,是没有了思想,是无法拥有感情,是不可逾越的距离,是含着泪的遗憾最终也不会拥有……还是永远听不到的我爱你,和无法穿越时空的对不起。”“我说过,我是个认真不起来的神经病,可是我还说过,当一个人让我认真起来了,那他要么要享福了,要么,他就快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