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2800000002

第2章

18旧以为今古同重。李命三以为古不如今。其说是也。六艺皆孔子作,礼亦为孔子所传,本同一源,纤毫悉合。以今礼说六艺,首尾贯通,无待勉强。又秦汉皆今学,诸子博士莫非此派。义证详多,今学所长也。《古书》《毛诗》本以立异,意主释经,今礼即由经文推出,欲树别义,必背经文,古学受制于经之事也。明著之条,苦不能变,则于其细微枝节处变之。而辅以异例、异说以求自别。然其改变,不过十中之二三,所改既于经嫌强合,又与不变之条每相龃龉,此《古书》《毛诗》之所以不如今学也。至于《周礼》出于羼补,《王制》纲领贯串,节目详明,实可举行,而经传载记、子、纬、史、志,符合师说,不可胜计。[长寿李命三《王制集说》可考]《周礼》其为《佚礼》原文者无足谕,其专条不惟纲领不能寻,且与本书亦相矛盾。即如封建、爵禄之类,全不能行,且诸书并无一明文确证。《周礼》本依托《王制》以行,若提出今学明条,更无以自立。至于《诗》《书》经文,全同今学。古学乃以《周礼》推说《诗》《书》,自张门户。而经文与师说明说今欲变之,亦如《周礼》之变《王制》。故杜、贾、谢、卫诸家先录经文旧说,不能骤改,取可以通融之条简略注之。至于《马传》,更加礼说;郑君继起,乃稍明备。然所加与经不符,勉强衍说,臆撰无征。[以《尚书》五服马、郑注考之,其义自见]今经专条,则避难不说,此其短也。今本《毛传》略存训诂,礼制缺略,此谢、卫开宗之本,杜子春说《周礼》与之略同。说者不识此意,以为古学简略。按秦传记莫如《两戴》,西汉之作则伏、董、韩、刘,莫不详明,何尝似此简陋?今欲解经悉合古说,岂不大难?至《孝经》《论语》,不过意取备对,与今学相配,彼时未成家矣。盖是非本有一定,今学既为正宗,而谓别派亦精确详审与之相比,固非情理所有。若能精思果力,再补义例,突过前贤,亦势所能。若谓足敌今学,则恐终难,愿与治今、古者共勉之。

19旧以今学无异说,古多异说。周宇仁以为今多古少。其说是也。今学弟子人多,数经不同,又历年久远,不能不有异义。曾子与子游裼袭异同,儒家分为五派,此其验也。古学本只《周礼》,乃多与《诗》《书》不同,何况今学?旧说过拘《王制》,凡有异说皆归古学。今于哀、平以前不立古学名目,则凡异说统归今派,不必拘定《王制》,以六艺为断,为得其实也。

20旧说以《周礼》《毛诗》《左传》《古书》为一派相传。新繁杨静亭以为《毛诗》在后。是也。《左传》建国立官,多仍今义,而《周礼》则故与相反,此二书不同之证。古文以其传于刘歆,遂自为古,非也。《古书》《毛传》则经无明文,徒取《周礼》古制之专条,推以说之;二书今学名条,反致不敢直用。盖欲取之以为说,则适与今同,无以自成门户。凡所主张皆古学专条,此述者之事,不能自由之苦衷也。其始虽欲立异,门户尚未分明;其后门户既改,从违不得不严,反于今学不敢袭用。此四书有明文、无明文,用今学、不用今学之分。所以古学之中又自有异同也。

21旧以今、古学皆有经。富顺王复东疑其说。今按:前说误也。经为孔子所传,凡经皆今学,即《孝经》《论语》《左传》《国语》亦然,则固无古经矣。《周礼》本为传记,今蒙经名,然其原本今学,不过刘歆所改数条乃为异耳,不得为经。《书》《诗》与《易》,更无论矣。今定凡经皆为今学,古之所以不如今,以其出于附会羼改也。

22旧以古学汉初有传授。刘介卿以为始于刘歆。其说是也。古学以《周礼》为主,虽《左传》早出,非古学。古学始《周礼》,《汉书·河间献王传》有得《周礼》之文,出于校补。刘歆颂莽功德云“发得周礼,以明因监”,可知《周礼》出于歆手,以为新室制作。其书晚出,故专条西汉无一引用,《移博士书》亦不援以自助。孔氏《书》有经无说。毛公本传子夏。东汉以后之《古书》《毛传》非西汉之旧。《费易》亦后来以配古学,实失其实,西汉无古学可知。虽叔孙通定礼有与《左传》相同之处,此乃今学,实非古学专书。古文家所指之张丞相、贾子、孔氏、太史公、毛公皆实为今学,得此考定,然后今、古之说乃明。

23旧以今学于古学有因革,于孔子前已立古名,孔子损益,乃为今学,则先古后今矣。不知古学至东汉乃成,虽《左传》出于先秦,然其书兼传六艺,据《王制》立说,由刘歆立古学,援《左传》以为助,与《礼记》无异。歆所详《周礼》本于《佚礼》,是古全由今学生,非古在今前也。旧误以周制为古学,故致颠倒,实在周制本不可考。《左传》全用六艺师说,虽间有为古文家所点窜,然其大纲不能有异,凡异处谓其生于今学可也。不得以古前今后,失先后之实。

24旧以传古学者亦有弟子。此说非也。弟子本不止一说,然皆传孔学,自当同为今派。《左传》经说亦为弟子,孔子教授多在著述以后,弟子亦无闻古学先归之事。《周礼》《书》、《诗》事从后起者,更不待论矣。

25《诗》之鲁、齐、韩三家,旧以鲁纯今学,齐、韩皆参用古学。按其时尚无古学,何缘参之?盖多互文见义耳。《公羊》之与《穀梁》,本同此例。今以《穀梁》《鲁诗》为鲁学,《公羊》《齐》、《韩诗》为齐学,不尊鲁而薄齐,特以此示异同之例。齐学同祖孔子,特文义参差,后人不明此义,强为分别耳。今以韩附于齐,只分二派,以乡土说之。至于古学,当时未成,东汉以后亦非乡土所拘,不入乡土之例,示区别焉。

26旧以孔子前子书归入古学。华阳范玉宾以为非。今按:范说是也。子书多春秋以后处士托名,管、晏未必自撰,半由后儒掇拾。又子书多采古书,如《管子》之《弟子职》及《地员》等篇,非《管子》书,或集《管子》者之采入,抑或汉以来乃附入,其中实多今学专家之语。今当逐书细考,不能据人据时以为断。至于兵谋、纵横等书,本不入派,如其中有为今、古学所同者,摘钞备证可也。

27旧用古说,以为五经皆为焚书,有佚。康长素非之。今按:康说是也。博士以《尚书》为备,歆愤其语,遂以为五经皆有佚缺,然后古文可贵。《易》有《连山》《归藏》,《书》有《百篇序》,《诗》有赋、比、兴、笙诗,《春秋》有邹、夹,《礼》有《佚礼》,托之壁墓,尊为蝌蚪,群仍其误,以为经缺,千年不悟。近来诸儒讲西汉之学,牟、邵诸家乃证经全之说,信而有征。文详各经凡例,足相发明。

28旧以《春秋》为孔作,《诗》《书》、《易》《礼》则为文王、为国史、为周公之遗,以四经与《春秋》不类。使孔但作《春秋》,则四经当为旧制,必有异同。今一贯同原,知无新旧之异。六经垂教,不能参差;四代同文,必由一人手定可知。歆《移书》犹以经归孔子;以后报怨,援周公以与孔子为敌,遂以《易》为文王、周公作,《春秋》为鲁史,《仪礼》出于周公,《书》为历代史笔,《诗》国史所存,挦掇仲尼,致使洁身而去。东汉以后,虽曰治经,实则全祖歆说。

29旧以史册为古学。华阳张盟孙以为不然。是也。古学托始《左传》,其书实以今礼为本,非据史册为说。[其据史册为说者皆异例,非异礼也。须辨之。]既不能加古名,安能指史册与《左传》同类?谓古学家祖之,则可;遂以史册为古学,不可也。凡属史册,今不以归二派,旧例今、古同者亦附焉。

30旧专据《王制》以为今学,凡节目小异者遂归入古学。胡敬亭以为文异义同。其说是也。盖当时拘泥《王制》《穀梁》鲁学为今学专门,凡文不见二书者,不敢据为己有。又以《左传》为古学,其文与鲁学小异者,皆以为古学。《周礼》《国语》多同孔语,故以为孔子实传古学。刘歆以前,如张苍、贾谊、毛公皆传古学,代有授受。及细考之,乃知《左》《国》全为今学,其书早行,未经刘歆羼乱。《周礼》亦惟专条乃为刘歆语,其与《戴记》同者皆为今学。实古学之所以立者,全在今《周礼》羼改数条,歆以前实无此等议论。今学广大,不能仅据《王制》明文,有言有不言,要之皆其所统。由此观之,则西汉以上无不为今学者。《周礼》古文之学实至东汉中叶乃盛行。所指师传,皆为伪托。如《祭法》庙制、祭仪与《国语》同,而《荀子》亦有此说。《祭法》有祧、有明堂,《王制》无之,孔子之言祧,言明堂者不一而足,此不能尽屏为异说也。盖事理繁博,诸经每详一端;细节门目,必须参合,乃能全备。犬纲之封国、职官、选举、学校,群书皆同,而细节文多互见。即以庙制言,大纲之七庙,祀天神、人鬼莫不同,而祭期则小异。《诗》与《王制》详四时,《祭法》有日、月、岁、终,《孝经》只春、秋二祭,《公羊》则言禘、祫,说各相歧。必合通乃为全义。言大纲者则参互者传记之细节。《王制》虽大纲略备,然事理非一书能详,其大纲同,而节目不无小异。治《孝经》《国语》者亦然。又汉去春秋久,《王制》为先师之本,《公羊》传严、颜二本,犹自不同。考《白虎通》有《王度记》,《王度》当为《王制》副篇。《王度》有记,则《王制》有记可知。举一家之本,以尽括今学,势所不能。今欲举《王制》括群经,则以大纲为主。如以《王制》说《公羊传》,传文不同者,则以尊卑异仪,差互见义,略举示例。文异义同诸例之至群经亦同,然后《王制》广大。足以包括群经,不致小有异同,辄屏为异说。如《礼记》孔子礼说与《王制》多异,固有依托;然其说多与六艺合,则不能不以为孔子说。必有此例,然后《王制》足以包之。[如《曾子问》《檀弓》所言礼制多与《王制》不同之类]然此为专治《王制》言之。若各举一经以合《王制》,宜专明本经,不关异说。若再牵涉,徒滋烦扰。师说参差,莫如《戴记》,今即以治《戴记》之法治《王制》,参观以求,思过半矣。

31治经须有次第,亦有年限,今略定为此说,以待治经者之采择焉。《王制》以后世史书推之,其言爵禄,则职官志也;其言封建九州、五服,则地理志也;其言兴学选举,则选举志也;其言巡狩、吉凶诸事,则礼乐志也;其言国用财富,则食货志也;其言司马所掌,则兵志也;其言司寇所掌,则刑法志也;其言四夷,则外夷诸传也。大约宏纲巨领,皆具于此,宜为一王大法。今立此纲,凡治经者,先须从此入手。此书已通,然后治《诗》。《诗》之东西通畿、大伯、二卿、四岳、两卒正,此陈九州风俗以待治也。[《尚书》之周公篇与末四岳横说与此同]《大雅》王事应《三颂》,《小雅》应《国风》,移风易俗,所谓平治之具也。此一代一王之法。《三颂》者通其书于三统也,如《尚书》之四代。洽《诗》以后,可以治《尚书》。《尚书》专明三统,《帝典》规模全与《王制》相合,俨然一代之制。以下二十七篇则《帝典》细节。三代之文甚略,以《帝典》推之,列序三代,即《诗》三统之意。《书》中又分礼制、行事二门。礼制专言制度,如《立政》言选举、官人之法,《禹贡》言九州、五服之制,《吕刑》言司寇之事,《禹誓》《费誓》言司马出征之事,《文侯之命》言加命之事,《顾命》言继位之礼,《洪范》言阴阳五行之事,为全书大例。此数篇以制度为主,朝庭典制,故文从字顺。《商盘》《周诰》则多述时事,告下之文,故不易读。言时事者近于国风,言制度者近于雅、颂。《诗》《书》已明,然后习礼乐。《仪礼》者,《王制》司徒所掌六礼之节文,异说甚少,全为仪注之事,治之甚易。乐者,《王制》大乐所掌之实事,言止一端,易于循求。礼乐已明,然后治《官礼》。[据《周礼》删去伪羼之条,易今名以别之。]《官礼》者即《佚礼》原文,立官与《王制》冢宰三公相同,《曲礼》六大、五官、六府、六工即其旧目。《王制》于诸官举其大纲,此为专书加详,二书重规叠矩。《王制》已明,此书迎刃而解。然后可治《春秋》。《春秋》者举《王制》之意衍为行事,制度纲目全同《王制》。《王制》如宫室图样,《春秋》则营造已成者。群经已明,《春秋》易治。然后治《戴记》《左》、《国》。《戴记》者群经传记。《王制》为大宗,又分类附各经,则说已大明,不嫌繁难矣。《左》《国》虽主《春秋》,群经传说皆见于本经,更以类相从,事最易举。统计以三年学《王制》,《诗》《书》、《礼》《乐》、《官礼》《春秋》《礼记》《左》、《国》,一年治一经,十二年而群经皆通。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通一经;今之学者终身不能一经,皆由失此秘钥故也。

同类推荐
  • 老残游记续集

    老残游记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存存斋医话稿

    存存斋医话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闽县乡土志

    闽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方草木状

    南方草木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简单的钥匙

    简单的钥匙

    这是一部真实描述当代大学生跳楼自杀后的场景,死者在死之前留下了一把锘铁合金钥匙,也在一张纸条上留下了……
  • 寒江影

    寒江影

    江南美,风景旧曾谙......河山大好,引得英雄尽折腰。这是一个暗流涌动下的太平盛世,建文四年,大闵燕王朱谛以靖难为名,打着清君侧之大旗,掀起了大闵王朝皇权的更迭。朱谛即位以后,设内阁,征孟古,郑荷下西洋,解缙修大典。国安民乐,而随之锦衣卫被恢复,北镇抚司专管诏狱;而为了制衡分权,东厂随之而生,两派明争暗斗。江湖又传言说沅末大韩皇帝陈酉谅曾在某处设有宝库,黄金宝玉,数不胜数。平静许久的江湖,由此开始动荡......旭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皆知清江寒光影,不识扁舟摆渡人。这江湖上波光粼粼,涛声澎湃,一叶孤舟,谁人能够平渡?
  • 邪魅王爷下堂妻

    邪魅王爷下堂妻

    他是堂堂阴毒凶狠翊王爷,他心底有他想要保护的女人。她是府内最不受宠的女儿,虽不说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那也算是略懂一二,只因自私父亲的一句话,她嫁给了他,因为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他拿她当做自己的复仇工具,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计划。可他不知道,他的心里已经住下了这个女人。几年后,他找到了她,她却莞尔一笑,藕臂一打,笑道“这位公子,我认识你吗?”一句话,将他打入地狱,万劫不复。
  • 天下无骗

    天下无骗

    彩票、创业、就业、促销、教育、金融和留学中存在怎样的陷阱,日常生活中哪些防范措施容易被忽略,作者以典型案例说法,举一反三,以唤起广大人民众应有的警觉,提高个人的防骗能力,使骗子的伎俩不攻自破。
  •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

    这是由易演化的八部世界:艮震巽兑,乾坤坎离。艮部如山,肉身无双;震部如雷,神识不灭;巽部如风,骨骼清奇;兑部如泽,道行诡异;乾部为天,意境超然;坤部为地,腑气厚积;坎部为海,永流不竭;离部为火,只为涅槃。补天秘闻,天龙秘辛,以及上古不解之谜……八相世界,光怪陆离!人境之内,气士修血肉,气师修筋骨,气宗修脏腑。人境之外,……八部儿郎个个龙行虎步,八部少女个个风姿卓越。当五行来袭,八部不再安稳,天地间只剩下那横空出世的少年。他,叫录押。注:天龙是指修士追求的长生态;八部是指八个部族,是为天龙八部,这就是书名!
  • 联合体

    联合体

    如果人类拥有心灵感应,世界将会怎么样。不远的未来,人类世界已经没有了国家概念,只有由共同人组成的共同体和由普通人组成的联合体。人类在共同体的进攻下,已经危在旦夕,自由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人性已经彻底沦丧。人类将何去何从,人类未来的道路究竟是臣服于共同体或者一如过去千年继续保持自由?我只是想写一本纯粹的科幻+架空历史小说。
  • 最好的青春和你

    最好的青春和你

    “死丫头,又是你!”“目中无人的家伙,你以为我想看见你啊!”……这两个人会撞出什么火花呢
  • 圣选之徒

    圣选之徒

    杀一人为罪,毁一城为雄,屠一国为尊灭一族群可为圣否?繁华终是泡沫,力量方得始终。不屈为神佛圈养之牛羊,欲跳出棋局化身执子之人!寻小我?为大我?随被唾弃之人,踏足遥遥寻找真我之路肩扛种族气运,孤独前行……
  • 七国战姬

    七国战姬

    本书又名《女权与战国》、《姐姐们的战争》。穿越到女尊的战国世界,为了生存,余象先拥有过很多身份。比如名震平京都的草(hua)根(kui);也比如东出诸侯各国,行纵横之道的战忽公子;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时停数千年的男性气运终于迎来了他伟大的继承人。雄鸡一唱天下白。这是一部真男人的奋斗史!它为后世男性争取男女平等,提供了“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思想论据!
  • 浮生若梦意难平

    浮生若梦意难平

    你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说从今以后,到底意难平。……………………………………………………已有十余万字存稿,坑品保证,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