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7200000012

第12章 人物星空(11)

徐迟小时候聪慧好学,特别喜欢音乐,且具文才,颇得父亲赞赏。12岁时,跳过初一、初二年级,直接考入南浔中学读初三。17岁时,徐迟考入东吴大学,一度因家境困难而失学。后又径直考入燕京大学三年级。聪慧可见一斑。徐迟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有诗稿存世,受家学影响,文学之梦一直在青年徐迟心中萦绕。他从19岁那年开始发表诗作,并发誓要“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而声名传诸于后世”。30年代,他的诗歌创作和翻译都获得成功,出版诗集《二十岁人》《明丽之歌》《最强音》,翻译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战争》、司汤达的《帕尔玛宫闱秘史》、爱伦堡的《巴黎的陷落》等。一颗文学新星已经升起。

抗战时期,徐迟关心国家命运,追求光明进步,曾在重庆郭沫若主编的《中原》季刊当编辑。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徐迟发表《颂歌》,颂扬毛泽东、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奋斗的宽阔胸怀。在国统区作家中,徐迟是第一个公开发表诗歌颂扬毛泽东的人。当9月1日毛泽东参加中苏文化协会的一个聚会时,他荣幸地见到了毛泽东,并据说是当时第一个和毛泽东握手的人。9月16日,毛泽东在红岩村接见了马思聪和徐迟二人。此后不久,毛泽东为徐迟题词“诗言志”。

新中国成立后,徐迟任英文版《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1961年举家迁到武汉。他长期从事文学创作、编辑、翻译和研究工作,时有新作问世,一直享有盛名。“文革”结束后,徐迟在报告文学创作和报告文学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对我国报告文学这种文学样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到了晚年,仍然激情不减,笔耕不辍。

徐迟的一生,展现了诗与梦相辉映的独特光彩。他追随时代前进步伐,激情洋溢,高歌迈进。他的朋友们回忆,他是圈内老人中最早使用电脑的人。朋友们都说,他缺少世故,是一个率真的人,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

十年了,我常常怀念这位老人。他平易近人的作风,他对生活充满激情,他始终以诗人纯洁的心感知时代前进的脉搏,这些都让人肃然起敬。相信他的诗和梦还会辐射出更多的光和热,给我们这个社会以更多的热情和智慧。有时不禁会想,先生火热的生命为什么竟选择了一个冷峻的日子离去,难道是去追寻他的诗和梦去了吗?愿他飞翔的灵魂给我这个未曾谋面的晚辈托一个梦,回答我无尽的猜想。

§§§第11节见证历史——访“沈崇事件”报道者李西成

1946年12月24日,两个驻北平美军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学生沈崇。这一强暴事件触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美爱国学生运动,全国先后有30多个城市的50余万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反对美国干涉中国的领土主权和随意欺侮中国人民。爱国学生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爱国和正义力量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打内战的反动政策,最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以及新中国早日诞生的进程。

我的恩师李西成就是“沈崇事件”及那场学生运动的报道者和见证人。曾有人著文,说李西成先生是“沈崇事件”的首次报道者。此说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作为一名当时的进步青年记者,李西成敏锐地抓住了这一事件的新闻价值并及时予以报道,随后仍热切关注由此引发的进步学生运动,发表了一系列观点正确、生动感人的长篇通讯,则是真确的事实。他的爱国热情、正义感、新闻敏感、写作功力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展现。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的作品今天读来仍有一种震撼力。作为记者,还有什么荣誉能比历史老人的微笑更让人欣慰的呢!

1999年岁末,我两次回到母校,就“沈崇事件”的报道和怎样做记者两方面的问题,专门采访了李西成先生。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担任《文汇报》驻天津特派记者的?

李先生:抗战胜利的时候,我正在西安工作,任西安《益世报》采访部主任。这是一份天主教报纸,社论非常反动,但一版左下角有个小专栏叫“七人座谈”,却常和社论打架。总编辑郭根和我都是“七人”成员,因而引起老板的不满。恰在这时,上海《文汇报》总主笔徐铸成给郭根来信,邀他到上海工作,郭又荐我同去,徐同意了。1945年11月,我和郭根同路到达上海。

我在《文汇报》开始时做编辑,编国际新闻,也编过地方新闻。不久,友人秦风川从天津发来电报,邀我前去帮助他创刊《民生导报》。我难以推却,就同徐铸成商量。徐同意我去天津,并建议我担任《文汇报》驻天津特派记者,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两相兼顾。

记者:您担任《文汇报》驻天津特派记者,为何关注北平的新闻?

李先生:北平是中国的故都,又是个文化名城,是全国注意的中心,是采访重大新闻的所在。而且北平离天津很近,交通也很方便。1946年我到天津,不久就兼顾了平津两地的采访报道工作。在报社时由孟秋江介绍我加入了国新社,所以我还兼着国新社天津小组组长。我住在天津,几乎每天清早都要去北平跑新闻,乘晚车赶回天津发专电。频繁奔波于平津之间,很辛苦的,不过那时年轻,干劲挺大。

记者:抗战胜利后的北平留给您什么样的印象?

李先生:我初到北平,就感受到这座故都名城被笼罩在一片阴霾、低沉的氛围之中:一些国民党“接收”(实为劫收)大员分别从天上、地下、海上涌入这个城市,他们忙着占房子、抢物资、运东西,你争我夺,不择手段;那些作恶多端的汉奸,忽然摇身一变,竟成了抗日有功人员,而老百姓面对的却是日甚一日的苛捐杂税,天天攀升的物价;当局公布《维持治安紧急办法》,说要逮捕“扰乱治安分子”,军警在街上联合布岗,气氛恐怖阴森,市民们惶惶不安。我感到愤懑、不平、茫然,以“金施”笔名写下了长篇通讯《故都阴霾》,新华社还曾择要转发。

记者:“沈崇事件”发生的时候您在北平吗?

李先生:不在。我是在天津听到此事的。抗战胜利后,美国以共同对日作战的同盟国身份参加国共两党调停工作,因而美军堂而皇之地留驻中国。实际上是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杀中国人。我初到天津,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到处是美军。美国士兵三五成群地溜达街头或开着吉普车横冲直撞,口里打着口哨,嚎叫着,还常常用纸球或摔炮,掷向在人行道上行走的女学生,有不幸被命中的,他们便纵情大笑。行人见此,莫不愤慨。我曾写过长篇通讯《天津美军如此这般》,刊发在《文汇报》通讯版上。

驻华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的暴行,更是引起全国人民的巨大震怒。1946年12月24日晚8时许,北大先修班女生沈崇到王府井南口平安电影院看电影途中,被两个美军士兵拉到东单练兵场小树林中强奸了。沈大呼救命,恰有一行人路过听到,迅即报告北平公安局内七分局,由值班警士通知中美警宪联络室,该室派人到出事地点察看,这时两名美军已逃去一人,另一名叫皮尔逊的被带到警察局讯问。事发次日(25日),北平一家民营的“亚光通讯社”于当日下午给各报发了新闻。而北平警察局长却打电话给国民党中央社,要求通知各报缓登。但当时有五家报纸即《新民报》《新生报》《世界日报》《经世日报》《北平日报》并没有理睬中央社的通知,而于26日把这一消息登了出来。

就在亚光通讯社发出这一消息的当晚,我还在天津。有人给我通了电话,告我详请。我旋即与北平《益世报》联系,问清原委,并经编辑部向北大学生会得到证实。于是,我当天晚上就给上海发去了专电。因此《文汇报》得以同上列五报同日登出这一新闻,比一般报纸早了一天。

记者:“沈崇事件”引发的爱国抗暴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李先生:抗议美军士兵暴行的游行示威从北大开始,时间是12月30日下午1时,然后汇合已进城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师生,后来又有朝阳、师大、中法、辅仁、铁院等院校的同学加入,约计5000余人。队伍行经协和医院(军调部所在地)时,国民党宪兵赶快关上大门,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发言人黄华则出现在阳台上,表示支持。游行队伍最后到达东交民巷美国领事馆前,宣读了抗议书,提出三项要求:一、惩办凶手;二、由美国政府道歉;三、美军撤出中国。抗暴运动还得到北大48名教授的支持,他们联名写信给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抗议美军暴行。

与此同时,天津学生也热血沸腾,纷纷响应。天津大中学生3000余人举行游行示威,向美军司令部和天津市政府递交了请愿书,要求美军撤离中国。很快,上海、重庆、广州等许多城市也都爆发了学生运动。

记者:这一时期的学生爱国抗暴运动,您一直进行追踪报道吗?

李先生:是的。平津学生示威游行,要求美军撤离中国的活动,我都作了持续报道。我频繁奔波于北平、天津之间,时时关注形势发展变化,整天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有时一天就得发几则专电。但是当记者哪有不吃苦的?累归累,心情却是兴奋的,欢悦的。

记者:这场运动大概持续了多长时间?

李先生:因美军强奸北大女生而引起的北平学生运动,迅速向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参加人数达50万左右,超过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规模。这标志着蒋管区人民革命斗争的新高涨。到1947年5月,学生运动更掀起了高潮,人们称为“学潮月”。

记者:您写的报道“五·一八”和“五·二〇”事件的长篇通讯我读过,当时的采访情景是否还记得?

李先生:当然记得。5月18日下午5时,由清华、北大、北洋三校同学组织的宣传队,分赴北平市区讲演,向市民解释反内战、反饥饿的意义,说明当前饥荒的主要原因是内战不停,因此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和平。我紧随在队伍的后面。不料队伍行至西单牌楼时,突然遭到军警70余人包围,喊打声大作,皮带飞舞,30余名同学在光天化日下被打,其中8人受伤,2人伤势严重。北大一女生被皮鞋猛踩下部,头发也被拔掉,鼻腔流血,重伤倒地,行人都为之落泪。当时有几个市民上前劝阻,也遭到痛打,刽子手们甚至声言谁劝阻将以刺刀穿腹。学生们列队返校,谁知在归途中又遭到另一批军警的围攻殴打。我采访了受伤的同学,他们表示:我们本身的伤痛算不了什么,我们痛苦的是由于内战而使更广大的人民没有饭吃,因此我们决不停止斗争,直到完全胜利为止。这使我很受感动。但次日中央社的电讯却说:北大清华的一群罢课学生在西单演讲时,与一部分因休假入城的军人发生冲突,结果互有受伤,云云,完全颠倒黑白。我则以亲眼目睹的事实如实作了报道,除发回专电外,还写了题为《“五·一八”惨案纪实》的通讯。

“五·一八”事件发生的第三天,即5月20日,北平各院校“反饥饿、反内战”的大游行爆发,参加游行的有清华、北大等十几所院校的学生约3万人。我们几名记者跟随队伍前进,又一次亲眼目睹了暴徒用砖石袭击学生,学生挽着臂膀奋然前行的悲壮场面。事后我又采访了清华学生会和燕大的几位教授,接着马上给报社发专电,又写了通讯《古城又一度风波——记北平学生大游行》。意想不到的是,这竟成为我给《文汇报》撰写的最后一篇通讯。通讯发表在5月24日,25日报纸就被迫停刊了。

记者:您当时发表作品用本名还是用笔名?

李先生:用笔名“金施”,发专电有时也用单字“金”。

记者:上海《文汇报》为什么被勒令停刊?

李先生:《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在宣传抗日救亡、动员民众捍卫国家主权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上海沦陷后《文汇报》宁为玉碎,绝不附逆,1939年5月自动停刊。抗战胜利后光荣复刊,风格不变,如实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千疮百孔、离彻底崩溃为期不远的现实,旗帜鲜明,形式活泼,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称赞,也引起了反动当局的忌恨。他们曾企图用重金收买报纸为其贴金,遭到总主笔徐铸成等人坚决拒绝。利诱不成,就用高压手段,采取了惯用的勒令停刊这一手。他们强加给报纸的罪名是“连续登载妨害军事之消息,及意图颠覆政府破坏公共秩序之言论与新闻”。我认为办报就要像《文汇报》这样,坚持真理,见证历史。

记者:做记者最起码的品格是什么?

李先生:服从真理,而不是服从权势。

记者:您是老报人,又从事过新闻教育,依您看,当今新闻界存在什么问题?

李先生:我已老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不足为据。现时的新闻有两类弊病:一类是专给领导看的,为其评功摆好;一类是专为老百姓看的,迎合低级趣味。讲成绩水分太大;搞批评隔靴搔痒;文风“新八股”,套话连篇,不知所云。

记者:应该怎样做记者?

李先生:怎样做,不好讲,但是,想升官发财的最好别做记者。现在有些记者把采访报道当作一种特权,以权谋私,动不动就张口向人家要钱,太不像话。有的人浮在上面,不深人采访,尽搞假大空新闻,成了官记者。还有的人热衷于滚到隐私堆里挖东西,那有什么意义?低级趣味!

年逾八旬的李西成先生虽然举手投足已现老态,但讲起话来仍然颇有锋芒,可见其思想的鲜明与视野的开阔。李先生是山西右玉杀虎口人,早年投身报界,抗战初期奔赴延安,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党的《奋斗日报》、西北通讯社当过记者,在天主教的西安《益世报》任过采访主任,皆以敢言著称。他曾三次被捕入狱,身陷囹圄,大节不亏。由于形势复杂,第二次被捕后就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文汇报》停刊,李西成到北平《益世报》任编辑主任、总编辑,为党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他曾利用职务之便,三次将清华大学的八位进步学生安排送往解放区,有一次为给学生筹措路费竟变卖了自己的结婚戒指。党组织也在关注着李西成。1948年隆冬的一天,杜任之通知李西成,要保护好《益世报》的财产,准备迎接北平解放。同时告知他组织上将和他正式取得联系,时间、地点、暗号一一说好。事情凑巧,那天正是傅作义部队大戒严,组织指派的人未到,关系也未接上。解放初期,李西成在《北京日报》总编室工作。为了建设家乡,1955年他与好友郭根一同回到山西大学(当时叫山西师范学院)。他编过校刊,教过写作课,业余时间研究《金瓶梅》,所写论文曾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重视和好评。80年代初,李西成负责筹建山西大学新闻专业,为培养一代青年记者呕心沥血。如今“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在中央级、省级、地市级新闻单位都已是业务骨干。先生为之感到欣慰。

1990年,李西成重新加入党组织。夙愿已偿,但一生的坎坷一言难尽。历史啊,真是太沉重了!

先生已不能出门,只在屋内活动。他送我至家门口,分手之际,嘴嗫嚅着,什么也没有说出来,那浑浊的眼睛闪过一丝光亮,让我久久难忘。

§§§第12节“《讲话》和我的艺术生涯”——人民艺术家力群访谈录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见到力群,你会首先想到这句话。

同类推荐
  • 石头的生命

    石头的生命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数十篇,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 文学概论新编

    文学概论新编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鉴赏论、文学发展论五章。
  • 当沉思穿越时空

    当沉思穿越时空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一本文集,收自1982年至2015年发表在省内外报刊的散文、随笔、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计111篇,另有4部电视片解说词和文学脚本。以体裁为单元,分三辑汇编,皆为作者业余兴之所至的篇什。内容以散文、随笔为主,散文多以描述乡情、亲情、友情、民情等为主调,随笔多以叙议文艺与人生、与生活、与社会风气、与思想观念等为主调。文章虽小,但贴近现实,注重思想倾向性与文字可读性的结合。
  •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系列:延龄草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系列:延龄草

    本书通过《鸟儿归来》、《鸟巢》、《桦林巡礼》、《蓝知更鸟》等8篇散文作品,描绘了森林中各种各样的鸟类。
  • 常备不懈: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军事演习

    常备不懈: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军事演习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热门推荐
  • 有我们的三年

    有我们的三年

    对于顾思喆来说这三年最遗憾的恐怕就是爱而不得了,而对于江烨来说何尝不是呢
  • 斗罗大陆之继承

    斗罗大陆之继承

    “你知道吗?继承者,可不是这么好当的哦。”且看拥有废柴武魂的林则如何叱咤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起大宋

    风起大宋

    大观四年,随着一声惨叫,一个少年在四个顽童的面前从天而降,从此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变数。这一年,蔡京离开了东京,高衙内还没学会调戏人妻,白山黑水中的壮汉孤傲的看着天空,耶律延禧不停的赶向下一个狩猎处,开封府里的皇宫中,到处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奇花异草和飞禽走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叫陛下,叫官家的时代,这个是一个文采飞扬的时代,这是一个钢铁产量超过整个欧洲的时代,这是华夏文明的鼎峰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纸黄贴便可倾家荡产,随手一划便可失去田地,盖世英雄被莫须有的话折磨至死的时代,一个华夏文明堕入黑暗之始的时代。变数有了,一切还会是一样的吗?一群(1937):464970199
  • 毒蛊心

    毒蛊心

    相传武林盟主曾有一女,十分宠爱,不舍女儿吃苦,不愿让她习武。却不想女儿不习正道去练蛊。武林盟主一气之下断绝父女关系……在女儿徒弟的努力下,真相大白于天下,一切都是阴谋,盟主悔不当初,但一切已不可挽回。
  • 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

    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

    最动人的青春成长,最实用的励志小说,献给残酷现实里,正和梦想死磕的人们,寻找答案的路上,你不孤独!本书讲述了一群大学生毕业前后的友情、爱情、就业以及为梦想奋斗的动人故事:他们是梦想家苏杨,花花公子马平志,诗人李庄明;她们是物质女白晶晶,小龙女陈菲儿,野蛮女张楚红。他们是三对狭路相逢的恋人,上演着三段或浪漫或动人的恋情。毕业就像是突如其来的终止符,将一切美好生活全部打散。就业、失业、相爱、离散、痛哭、迷惘、执念、手足无措、梦想奋斗……社会有多么现实,奋斗就有多么艰辛;奋斗有多么艰辛,梦想就有多么珍贵。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真实的人生。
  • 大佬你的马甲没了吧

    大佬你的马甲没了吧

    原本以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高中生。却不曾想:“天哪,她竟然是世界第一家族洛家的唯一的女孩!”“天哪,她竟然是凰曦阁阁主!”……马甲一个个被揭开:顶级黑客“X”、车神星尘、设计界神话“L”、音乐之神、几年前满分高考状元……她,本是一个无情无欲,心狠手辣的人。却不小心招惹了那个神秘妖孽,权倾天下的男人。生活从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曦儿,你爱我吗?” “嗯,很爱,如果没有你,或许我此生都不会拥有幸福。” 愿你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 遗失的那颗青梅

    遗失的那颗青梅

    青春期叛逆的懵懂爱情,最后还是演变成咫尺天涯,天各一方的分离局面。虐文。
  • 繁华尽意难殇

    繁华尽意难殇

    “我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问一遍,你真的愿意把你人的灵魂元神交予我?”一个手持魔离海之狼牙杖的婆婆看着地上的男子问道。“我愿意。”跪在地上的男子肯定的回答着,低着头,垂下的头发挡住了他的眼睛,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能看到尖尖的脸庞。“好!”婆婆走进男子的身边,用持杖的双手在他的头顶运气,只见地上的男子颤动的身体,双肩像是抵御了千金重量一般,丹田之上,一股暖流从脚底串到心脏,顿时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样,然后到达头顶。“啊!”男子仰天大吼一声,挡住他脸庞的头发慢慢滑下,可以看到那张脸,痛苦的表情依旧俊美,五官分明如雕刻般有棱有角,一双剑眉下是一双从满了多情的双眸,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下去,高挺的鼻子,薄厚适中的唇,虽少了点红,但依旧俊。婆婆一挥手杖,运功结束,婆婆嘴角透过一丝笑,翻过手掌,手心之上出现了一个跳耀着的元神,被婆婆紧紧握住。魅夜降临精彩待发
  • 帝女残绝:九霄魅世月

    帝女残绝:九霄魅世月

    她,清眸睁开,是邪非邪,是正非正,成神成魔全在她的一念之间,在这弱肉强食残酷的世界中像一个新星冉冉升起,一直达到使人无法仰止的地方;原以为一生到老的两人最终破除种种难关能否在一起,当那神秘重重的阴谋在一步步掰开的时候,逐渐苏醒的蓝月瑶带着千年前的伤痛看清世间的纷纷扰扰;知道一切的她却要灰飞烟灭;离开她心中的挚爱,离开她熟悉的朋友们,她会像千年前一样转世还是永远消失在天地间,或是与男主角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他是传说中最奇谋睿智,果敢狠辣的帝。传说,他曾让一个女子三千宠爱集一身,羡煞天下人;传说,他曾为她一袭红裙舞尽世间,只为她会心一笑;传说,他最终还是把她丢了…他真的错过了,让她落进万丈深渊…他终是守护护不了她??那个一笑艳惊天下人,风华绝代的她,他和她之间千年的心结能否解开,璀璨如她是否就这样陨落了???事实上,从她踏进历史的那一步起,就是一个无人能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