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眼的绿色中,我们的思绪难免飘远。然而,我要歌颂的还是这群绿色的“大觉山人”。
走进资溪,第一感觉便是路陡、山高、林密……
漫山遍野的翠竹,连绵起伏的原始森林,川流不息的小溪,仿佛处处弥漫着永恒的浓绿。伫立在大觉山顶,你会感觉这里的绿是那么幽远空旷;置身于峡谷漂流的皮艇上,你又会发现这种绿又是那样生动而活泼。在满眼的绿色中,我们的思绪难免飘远。然而,我要歌颂的还是这群绿色的“大觉山人”。
一
何先文是江西大觉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这位看上去斯文、浑身充满书卷气的中年汉子,口才和记忆力令参加大觉山笔会的20多名作家折服。在先期进行的资溪县情暨大觉山景区推介会上,他就资溪的历史文化及大觉山的旅游资源、品牌、前景一口气讲了近1个小时。唯恐遗漏,在餐桌上,在游览的间隙,他还把他所知晓的旅游区建设和发展的设想和打算,以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和盘托出。在他的心目中,大觉山现在还只是一个围着小肚兜、扎两条冲天小束辫的小女孩。在不远的日子里,将成为一名风姿绰约、神采迷人的纯情美少女。而这一切,只是地处崇山峻岭之中的资溪人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梦想之一。何先文作为徜徉在浓绿之中的12万资溪人中的一分子,对资溪旅游充满信心。何助理说起大觉山的基本概况、产品特色、未来愿景及相关传说典故真是滔滔不绝,绘声绘色。
资溪峦叠苍劲,峡溪迂曲萦回,素有“华夏翡翠,人类绿舟”的美誉,被世人称为“生态王国”。近年来,资溪把建设大觉山旅游区,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作为主攻方略,并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从而使全县人民共同富裕。这个思路令参会的作家们佩服。宣传、发掘、利用、保护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愉悦人的心灵的同时为地方创造财富,远比靠出卖仅有的地皮,或是追求“只见厂房不见人”的“招商手段”要强过十倍、百倍。仅凭此,人们便不能再用“山里人”的称谓与标签去评价新时代的资溪人,他们的梦想早已与绿色中国、绿色世界接轨。作为近邻,我由衷敬佩资溪人超前的意识。何先文先生用他几乎烂熟于心但同时又是朴实可信的语言对这一切进行了具体的、深层次的注释:打造四A级旅游景区,重新修复海拔1200多米的大觉寺,在大觉山主峰修建长100余米的太空步廊,在马头山自然风景区铺设全长10公里的架空单轨缆车道。将资溪建成赣东,乃至华夏东南隅具有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王国是资溪人共同的梦想,也是前来投资的广东客商李启明先生努力的目标,这个梦想和目标是充满绿色的。
二
顺着大觉山峡谷逆水而上,来到峡谷漂流的起点。在这里除了能见到一组用于休闲、候漂的木质亭楼回廊仿古建筑之外,矗立于峡谷之间的大坝也让人眼前一亮。这座仍在往上攀升的大坝陡峭雄伟,顺着大坝内设置的天梯可通向坝顶,其结构甚为巧妙。这里是通向大觉寺的唯一通道。站在坝上,只见高山之间一湖绿水,大觉山主峰及附近的莲花山在湖水中荡漾,在蓝天里飘移,谓之“天湖”并不为过。
后来,我才从何先文先生的介绍中得知,这天湖的高坝、候漂的仿古亭,乃至整个旅游区主要建筑的设计规划者是来自广东的余家毓先生。看上去稳重、矜持的余先生对事业、对生活充满激情。他不仅在旅游设施、品牌定位、相关建筑设计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对传统乐器也有浓厚兴趣。何先生告诉我们,余先生拉得一手娴熟的二胡,他苦练二胡8年,仍远不及余先生的技艺。何先生的话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位余先生不仅能拉二胡、唱京剧,同时乐感极好,舞劲十足,在东道主为我们安排的歌会上,他手舞足蹈、劲头十足,一腔一调,一板一眼,身、手、臂、眼,精、气、神表现得活灵活现。我由衷地佩服他对歌曲的旋律和词句蕴含的灵魂的理解。其间有情歌、颂歌,有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的民歌,他表现得惟妙惟肖,令场内掌声不断。最不可思议的是他打呼哨的声音是那么响亮和动人心魂,久久在歌厅里回旋、颤鸣,一个年近五旬的男人竟这样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青春气息,足以说明他的内心拥有一团永恒的绿。
三
莲花山大觉寺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大觉山中,被称为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朝拜胜地。寺外有“聪明泉”“双乳石”“吕洞宾读书岩”“神女石”“双乳峰”等多个景点,可是要登上大觉寺得爬上数千级台阶。我与参加笔会的近30名朋友穿林海、过小径、上坡顶,一路气喘吁吁、小心翼翼地攀爬着。台阶有的极窄、极陡,中间甚至只有一两块未完全稳固的石块垫脚,踩在上面不仅脚会打滑,身子也晃动。好在每上一个台阶,便有一层风景,有一股林间清新的空气,让人在喘气挥汗的同时精神清爽。我们去时,刚好下过雨,路好像是新修的,踩在上面泥还沾鞋。在过第一个山门的一条峡谷里,我们见到一群正在拓宽山路的村民,有男有女,大多是上了年岁的本地农民。他们腰间别着一把柴刀,手执一把锄头,在忙碌着。踩着蓬松的泥土,听着他们彼此间交流的乡音,看着不断向前延伸的新路,我觉得大觉山的村民也在进行着从身份到观念、到地位的质的改变。在他们的眼前那条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留下的不足一尺宽的羊肠小道,通过他们的双手转眼之间成为宽一米有余的“大道”。
在这条大道上同样吭唷唷地走着的是几位30多岁的农民,他们正挑着细沙、水泥到山巅的大觉寺去。那天天气挺热,但他们的脚步却沉实、飞快,这些类似泰山挑山工的村民走累了,便用一根拄手木棍支着扁担一头靠在山上歇一会儿。村民说,他们每天挑一两次东西上山,工钱在70~100元。问他们累不累,他们操着当地土话说:“习惯了,不觉得。”就在看风景的时候,转眼工夫,他们却在返程的路上超过了我们。见了我们还不忘给我们一个山民所特有的朴素的笑。
旅游公司的总经理、大觉山旅游项目的投资人李启明先生说,大觉山旅游不仅使资溪的知名度提升,同时也让当地大觉山村村民的收入有所提高。不少村民成为旅游公司的员工,他们积极参加景区的各项基础建设,配合公司做好各项服务,为大觉山旅游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山林多年的封闭,一些村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还有待更新。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根是绿色的,目光是绿色的,与所有“大觉山”经营者的心是相通的。
“大觉山人”是充满活力的,“大觉山人”的事业是青春的、绿色的。因此,大觉山乃至绿色的资溪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要想成功,就千万不能忽视任何事情……他必须对一切都下功夫,那也许还能有所收获。
——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