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5700000074

第74章 谁来教育“教育”

“教育是通向人间天堂的康庄大道。如果儿童失去关爱,不能及时得到理想的教育,他们的灵魂就将失落。”

——夸美纽斯大主教

谈论这个话题之前,请允许我先提个问题:在您读中小学的时候,或者,您已有子女在中小学就读或就读过的话,请问:

您或子女曾在中小学文法课或数学课上,和老师讨论过什么是人格变态的问题吗?没有?那么,要不要实行死刑的问题呢?也没有?那总统和匡王哪个大?什么叫工会?什么是人格?什么是绿色和平?

是的,是的,不用你说,我也准知道您或您的子女不可能有此经历。因为我本人及孩了从未有此经历。我们所有课堂、所有学校乃至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历史,都不作这样的讨论。所以我问您也是白问,或者说,明知故问。

是的。我就是明知故问来着。但这并非是想捉弄您。只因我还没从刚刚看过的那个电影中清醒过来。或者说,我愿意永远停留在那个由轻松的音乐、富有人情味的画面、谈笑风生而童趣十足的课堂,以及大量有趣而决非不值得关注的话题织就的世界里。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本能地想向您提那些个愚蠢的问题,并企图获得一个肯定的答复,以平衡自己的失落和某种莫明其妙的危机感。

这当然也是徒劳的。且不说我们和那部电影中的民族是两个许多方面的反差极大的民族。就是从一些起码的教育理念、思维习惯或文化传统来看,我们的一个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哪怕仅仅是想要和同学私下讨论某个问题,尤其是课本上不存在的、涉及性或某些敏感的问题,本身就是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史别说正儿八经地和老师进行什么讨论了!

但那部名为《小学老师》的法国电影里,老师就真的在语法课上暂时丢下那些“复合式、现在时”,和一群不过三四年级的娃娃们正经八百地讨论起偶然涉及的那些“可怕”的话题来。而且,那胖老师根本不呆在那象征白己威严的讲台上,而是一屁股坐在同学的课桌上,两只大皮靴则搁到走道对面的课桌上,就在一个小女生的眼皮下晃悠着。那颗硕大的脑袋亦扭摆作秀地摇晃着:哦,先把他们一条胳膊砍掉,过一个星期再砍一条腿,直到最后把脑袋砍下来?这主意不坏!这么说你是赞成死刑的?那么哪些同学不赞成死刑呢?说说你的理由……哈哈,观察得真够细致的。工会可不就是一帮成天打着花花绿绿旗帜在大街上喊口号的家伙吗?当然,准确地说,应该是,工会是维护劳功者权益的组织,它不同于一般的政党……

如果您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多少要为您感到几分遗憾。或许,也值得庆幸,因为肯定某些看过的家长会大为恼怒,担扰这样的“无法无天”出现在我们的讲台上。幸好这是不可能的事。只是类似这般有趣而开眼界的片了我们还播过些。比如热门于一时的美国影片《成长的烦恼》。学生与老师那种近乎兄弟式的亲密关系,课堂卜吃东西、跷二郎腿、和老帅抬杠,向区教育督导投诉老师侵权,为与学业风马牛不相干的竞选问题而面红耳赤,都是比比皆是的镜头。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电影。但电影的情节虽是虚构的,细节却往往真实地流露着生活的本质。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西方人的课堂,他们讲究什么人道,什么平等,什么个人权益,什么言论自由;别说老师与同学,就是家长与子女,也得讲什么人格,谈什么尊重;如果你打骂孩子,他们可能报警;如果你把十岁以下孩子单独关在家里,法庭可能刘你判罚;他们……

得了,得了!该允许我来反问一句了:难道他们讲究那些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哪怕是假想一下)像他们那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自在与轻松呢?他们的教学质量因此而下降或不如我们了吗?他们的学生因此而学业受损、人格劣化、精神残次了吗?他们的人才结构、科学水平、经济发展、种族素质因此而受到拖累了吗?

如果没有,容我进一步问一下:既然这样,我们的教育,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仍如千年前的老塾师般板着面孔,扯着嗓子,有时甚至舞着教鞭(我亲耳听家长向电台投诉说,老师爱用教鞭刷头,甚至打断过教鞭),使课堂充满沉闷气氛,使所有学生以至家长都围绕着学校(实质是分数)的指挥棒转,“小脚并并拢,小手放两旁”,活得像个痛苦不堪的屎壳郎,永远也望不到尽头般,年复一年推着那远重于身心负荷能力的大粪球,在那简直是永无尽头的高坡上爬啊,爬……

这就是教育吗?或者说,教育必是如此一副令人憎厌的面目吗?

曾经不止一次发生过这样的事,某些外国友人参观我们的学校、幼儿园,一个个惊诧得合不拢嘴。不,不是因为校舍或教具比西方落后,也不是因为学生或娃娃的表现比洋孩子蠢。使他们深感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在我们看来既合情合理,且令人鼓舞的“良好的教学秩序”:为什么要学生坐得这么端正?为什么让孩子把双手背在身后?为什么见不到师生脸上的笑容?为什么孩了们做着同样的游戏,动作也如此划一?为什么这些孩子一个也没向教师提出过异议?为什么回答的问题总和课文差不多?为什么整堂课也没人上厕所、要喝水的,他们的生理功能也天生与我们不同吗?

这么一大堆“为什么”在我们是不难回答的。但要真正让那些打小也像《小学老师》那样过来的洋人们所理解,恐怕就不是几点唾沫星子应付得了的。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洋人参观的,皆是我们的样板学校、典范班级!或许可怜的校长和老师们事先还作了精心准备。幸运的是他们只需应付那么一两个课时。而那些洋人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毕竟只是走马观花。如果他们竟不幸获知许多学生每天仅作业就要做到上一二点,而每错一道数学题罚做五十道,每错一个字罚抄一百遍:如果他们听到那打断教鞭的老师“告诉你父母,我不怕!我还要这么打”之得意,或者那些亲切温柔的“你真没出息”、“我看你没治了”、“告诉你家长,领你到脑科医院测智商去”、“明天你不用再来上课了”等“职业敬语”;如果他们看到每次考试后全班、全年级乃至全校公布的“排行榜”——我的天,真不知那班婆婆妈妈挑三剔四惯会小题大作的洋大人,会不会当场昏厥过去!

幸好,我说过了,幸好他们不可能得知这一切。甚至不可能想象得出,一个中国学生究竟是如何完成他那长达十来年的苦役的。

是的,苦投!当我使用这词时,确也犹像过。但是,当我看到自已或别人的孩了如何应付他的学业,当我看到报纸上某些千捂百盖仍不幸泄露的“信息”时,我的感觉是,用“苦役”形容我们的某种高烧不退的“教育病”,实际上仍是太温和了。例如:

“春节前,浙江省连续发生了中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压力,用榔头将母亲打死,以及两名中学生将一同学乱刀砍死等多起事件;河南省一学生家长因其子未被评为三好学生,竟带人打了班主任;江西省几名初三学生因惧怕升学考试离家出走……”

这些不幸事看似一件也没发生在我身边,不过是因为评论这事的是我们本省的报纸罢了。其实多年来,此类事任何地方都屡见不鲜,且越演越烈。比如我所厕身的这座城吧,就刚发生过某重点小学一位六年级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在家中上吊死亡的惨案。虽然事后又有媒体报道称,该校否认此学生是自杀,说警方已发现疑点,正在深入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何,至少我觉得意义不那么大。因为无论如何,我心深处仍难以消除这学生之死与学校或家长的不当压力有关之疑团。

顺便说一句,在报道该小学生死亡的“豆腐块”后,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标题也寒气逼人的短评:《孩子,你不该这么做》,对当下近乎疯狂的“教育”及某些家长之畸形变态甚至残酷之压力轻描淡写,却将板子重重打在再也无力承受种种高压、不得不以死解脱的幼弱心灵上。这似乎是整个社会对该事件的态度。

这且不说它了。这不幸少年之死,多少还为某些报纸“客观”了一下,虽然此后再不见有只字的后续报道。我想说的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生理上和人格上是否真有不同?我无从比较,但从上述例子已不难看出,我们的孩了无论生理或心理承受力都不可能特别发达。既如此,何以我们却要他们承受西方孩子决计无法承受的苦役?

而我们的孩子屎壳郎般埋首咬牙、苦苦推滚的,到底是个什么宝贝粪球?

——分数,分数,还足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那颗依旧痴迷不已的所谓的望子成龙之心!

望子成龙原是人之天性中不可或缺的良好禀赋之一,是社会机体由低级向高级之新陈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然而,正所谓物极必反,当这种心态被某种欲望推至极端时,至少就个体而言,它就成了一种可怕的病态,甚至是可憎的残忍。

极端的望了成龙者几乎百分之百是未成龙者。失落感驱策着他们把自己的失败从子女身上挽回。弱小的心灵负荷的几乎已不是自己的权益和社会义务,而是父母的发家梦或明星欲。沥血赛场,苦读寒窗,年复一年,甚至终其一生为填平他们父母的欲壑而推着沉重的粪球——一旦他们的梦想破灭,便又从自己的后辈身上谋求重温——很少有人会认为这有什么奇怪或值得说上几句的。一切都天经地义。甚至不太可能会有谁在某一个早晨睁开眼睛后问自己一句:难道非如此循环下去不可吗?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望子成龙,不过是望己成龙而已。其极端者无异于精神虐待,且不仅是他虎,也是在自虐,因为孩子本是父母生命之延续体呵。或许这仍属可以理解的范畴,只不过,每当我细心聆听那被“望”着的一颗颗孱弱而疲惫的心灵之呻吟,总不免为之隐隐心酸。

幸运的是,物极必反的种种恶果引起社会各界以至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震惊与关注。《青少年教育问题惊动江泽民》一文这样写道:

“中共中央总书记汀泽民等高层领导对这些事件非常重视,于二月初就教育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在上二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以及社论《不要”逼子成龙“行行出状元》;《光明日报》亦连续配发了三篇评论文章教育部长陈至立主持会议时强调,要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明确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讲话说,这些事件表面看是偶发的刑事案件,但从深层次看,实际上是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的一种反映。他批评各方面重知识教育,严重轻视思想政治、品德、纪律和法律教育。狭隘的教育价值观,陈旧的人才观和简单的教育方法,给学生造成很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不但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反而使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使身心受到严重伤害”!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当然不是。但现实操作为何屡屡导致如此恶果呢?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种下了什么,竟得到这枚苦果?

原因其实不必由我来絮叨,是个明理人都知根知底。但令我不可思议的是,当从上到下,减轻学生负担的声势和行动风声滚滚,孩子们的脸上刚刚浮现出一丝犹带疑识的笑容之际,竟从相当多的望子成龙者,即我们的家长们那里,发出了有些甚至是怒气冲冲的咆哮。真是“孩子一欢笑,人人就发愁”哪!他们居然抗议学校给孩子的时间太多了!居然还有人抗议作业太少:“弄得小孩子天天看电视!”

我的天!怎么从没有家长抱怨自已的时间太多,而看电视也是罪吗?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标志,电视已经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沦谈它的娱乐性还是实用性,对成人都几乎一日不可或缺。劳作之余、节假日,我们尽可以泡一壶香茶,嗑一点瓜了,跷起那二郎腿,笃笃而悠悠地泡在那迷人的声光色前;哈哈开怀或唏嘘挥泪,破口大骂或拍断大腿。总之我们爱看什么就看什么,爱怎么看就怎么看。享用电视、调节神经原是我们天经地义的权利和需要嘛,何来什么该不该的问题!至于孩子嘛,谈什么业余不业余、调节不调节的,还是多做点作业要紧……

是什么使我们对理应在精神、人格上更受呵护的孩子的权益和精神需求漠视到这种地步?

与此同时,与减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师家教急剧升温,呈严重供不应求之势。尤以初、高中为最。有些老师节假日也全无休息。有些老帅每晚都排了家教课,常常还要“翻台”,一个班接一个班地上——

理所当然的“减负”,为何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呼应?

因为应试教育的皮鞭犹在人们头顶呼呼作响!因为高考为指挥棒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耀武扬威!因为只要重点与一般、名牌与普通的差异还存在,攀比之心和似是而实未必然的“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等“集体无意识”,便将水远在我们心头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还因为分数、升学率、办班、补课,这一切的一切,切切乎关系着每个教师的评级、职称、工资、住房、创收等一切的一切。所以时下的老师本身也都成了分数的奴隶。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算珠、砝码、摇钱树或“产品”。他们在课堂上的角色时而是填鸭夫,时而是魔术师,时而是声情并茂的父母,时而竟又是车工、刨工,甚而声色俱厉之狱警;惟独不再是“红烛”,不再是“兄弟”、“姐妹”,不再是让他们私下里笑掉牙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然而上述这一切,实际上还仅是表面上的泡沫,本质还深藏于潮涌的底层。因而眼下这种“减负”运动,尽管闹腾得轰轰烈烈,却终将流于形式。

治标不治本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人文精神在教育上的缺席!实际上,缺乏人文精神或曰人道主义关怀,决非教育界或现代人才面临的麻烦。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理念中,普通人的权利一向是不值一提的。如果要有,那便是三纲五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类。顶多再有个“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便是人间天堂了。至于心理健康、精神需求之类,想那个,不是奢求便简直是吃饱了撑的。所幸的是我们终于进入了现代社会,终于开始谈论法制,谈论民主,谈论我们的种种权利,谈论我们的娱乐、休闲、心理保健问题了。

然而无论我们怎么谈,孩子们的权益和精神关怀却天经地义提不上筷子!小孩子家家,也有个啥子心理问题,也有个啥子娱乐问题,居然还有个啥子精神需求?这不是奢谈,也是胡搅蛮缠。在家听父母,出门听老师,这就是你的权利;白天连轴上课,晚上加班作业,这就是你的需求!饭来张口,可以,衣来伸手,应当。不然怎叫小皇帝?至于精神上,只要金榜能题名,哪怕当乞丐!想放松,要娱乐,门都没有!除非你门门来个一百分,这还要看看你的钢琴弹得怎么样、美术学得好不好冉说。说到底,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读博士、博士后,做总裁、董事长;给老子争口气,给祖宗贴点金,这才是你们惟一的权利!这才是老了为你好、为你的前途着想之根本目的!

同时,在我们的义化传统中,教肓向来就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工具,而不是一种指向人、并以人为本的关爱与服务。教育之目的,口头上说得也不错,是要教书育人,实际结果却往往又只教而不育;而育人的目的,又只停留于“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上,忽略了国家之基石乃一个个活生生而具体的“人”;而国家富强之根本,原是要使“人”活得更幸福、过得更人道!因而,忽略了人义关怀和培养健全人格之根本的教育,导致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观念的扭曲。在他们眼里,学生或孩子首先不是一个尊严的“人”,而是个不雕不成器的“玉”,有时甚至是“不可雕也”的“木”,顶多也只是所谓的“祖国的花朵”;独独想不起,他原是一个活生生而心灵稚嫩、易受伤害的“人”!

不,这决非只是语词上的差异,而是本质上的分野。玉不琢当然不会成器,花不浇自然不会盛开。但学生毕竟不是玉,不是花!任何人,教师或家长,如果不抛弃这种习以为常的雕玉或浇花的偏执和自大,就决不可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尊重与关爱。而这种尊重与关爱,甚至是合担的教育之根本日的和惟一归宿。

因而没有这样一种前提的教育,就只能足本末倒置的教育。你可能雕琢出玉来(未必是美玉),浇灌出花来(或竟是病梅),但却很可能扼杀了“人”!而接受教育者之本来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成玉,成花,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本可能玉一样莹洁、花一般美丽,但首先是幸福而尊严的、精神愉悦而人格健全的“人”吗?

说到底,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服务,而服务就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上帝”。相对于人的尊严来,知知乃至种种教育手段之本身,都是次要而从属的。

因而,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苦役?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的服务对象继续成为推着“分”球拼命喘息的屎壳郎?

诚然,在我们这个民族,历来有悬梁刺股、囊萤积雪之传统。即使在学习条件大人改善的今大,我仍不认为这是应该唾弃的。学业本身、知识本身是压不死人的。不当的方法、严苛的期望才可能置人于死地。学习也好,工作也罢,刻苦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但这应该是发自学生自身而决非外力强加的精神。而历来的教育则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有“天赋人权”,要你“悬梁”,你就得“悬梁”;要你“刺股”,你就得“刺股”!

故而,看官,谢谢你听我啰嗦这么久。但我仍想请您允许我再问您最后一个小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或假定又成为了现在的被教育者,即学生;或者,你有幸摊上了个今天要您悬梁、明天逼您刺股且无法无天的冷面上司,天天工作十来个小时,晚上还家常便饭般赶报告、写总结,总之无一日可能不加班的话,您会觉得这合理吗?您会觉得自己可怜吗?或者,您一点儿也不觉得那上司有那么点儿残忍,有那么点儿不人道?不觉得这局面也有那么点儿不对劲,有那么点儿不合逻辑吗?

如果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我的真正意思谅你已明白:无论就个人还是国家而言,都永远是至关紧要的教育,至少在眼下还远远称不上理想。“减负”像一派新美的月色,却又“疑是地卜霜”。那么,是否该好好“教育”一下我们的教育?那么,又由谁来教育它呢?说了这半天,我已觉口于舌燥,该您来说点啥或做点啥了……

同类推荐
  •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yànguòliúshēng):谚语。比喻人离开了或者死了,应留个好名声。常与“人过留名”连用。出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
  • 游学在台湾

    游学在台湾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学在台湾的学生的视角,生动有趣地记录了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台湾大学课堂上的妙趣横生,教授风采,作业、讲座等学习生活,也有课余生活吃穿、游玩、追星、做志愿者的丰富的生活体验;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游刃游余地流畅自如娓娓道来,对于台湾的老荣民,对于乡情,对于两岸同胞、同根的和平的期许都有情真意切的触觉。有感性的文字,也有理性思考,是大陆生在台湾交流以来比较全面记录游学在台湾生活的第一本书。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不愿说谢谢的人

    不愿说谢谢的人

    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青年来说,成长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学校里整齐划一的“被”接受同一种安排,继而在走上社会之后分道扬镳,开始了种种苦闷和挫折。一个思想丰富、内心滚烫的中国青年王老板,在社会威严的震慑下,那颗格格不入的心,开始了自己与自己的交谈。在妄想中意淫,在围观中发泄,在混沌中自省——有时很拧巴,没事瞎琢磨,偶尔也文艺,经常特愤怒,总是爱回忆,最爱胡扯淡。他的玩世不恭,他的阴阳怪气,他的嬉笑怒骂,却总会着调地出现那么几个片段,勾起你内心最真实的呐喊,让你痛,让你过瘾。
  • 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

    女娲氏是五氏之四,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她和伏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大地经过三皇的辛勤努力,中华世界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生活依然艰难。这时,伟大的各种神祇人物,应运而生。就在三皇之后,又经过漫长的若干年代,出现了下列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氏的“氏”的原意也是神祇,但神性比“皇”更少些,可列入第三个级别神祇。女娲氏;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苗条。
热门推荐
  • 白露知黎明

    白露知黎明

    她:孤注一掷,本想脱开爱的枷锁,却不知脱开的只是人的自由,心里却是经年的荒芜苍凉他:本以为的难堪羞愧却不知已经变质,每当决定时出现的困扰不甘,始终的那一个声音叫喊不是,不是,不是这个样子 可是很多年过去,自己不知道自己心中是爱还是怨恨
  • 都市逍遥

    都市逍遥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看易天这位绝世高手如何在都市纵横花海,逍遥都市!
  • 马如龙探案

    马如龙探案

    民国探案短篇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醉红颜:丫鬟喜临门

    醉红颜:丫鬟喜临门

    陆家庶女陆芯薇,为了替家族抵债,被迫嫁给“体弱多病”的夫君。新婚之夜却被告知新娘不是自己,嫁进傅家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她做一个丫鬟。一次次的无端受辱,她都咬牙挺过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活下去!她用聪明才智导演了一场场追风逐利的好戏。傅家人开始对她刮目相看……
  • 女扮男装:太子很傲娇

    女扮男装:太子很傲娇

    传闻夜国太子嗜血残忍,却长着一张倾国倾城的绝美容颜,就像是盛开在黄泉路上的彼岸花,勾人心魄。
  • 吾归之路

    吾归之路

    我从未想过自己的结局会是这样,我以为自己哪怕再不幸也不会如此预不可料。本文中二病时期看了灵魂摆渡写下文的文。虽然不好但是我觉得有点纪念意义。发出来想着做个纪念吧
  • 倾世剑姬

    倾世剑姬

    (女性视角下的玄幻世界,不一样的体验!)圣域,武道汇聚之地,万族林立,天骄辈起出,有凝气成剑的大能,有翻山倒海的至尊,有无恶不作的魔头……这是一个没有金手指的宅男,在穿越成小女孩后,怎么在异界活下来的故事。
  • 美人丞相:皇上,请淡定

    美人丞相:皇上,请淡定

    一场睡梦之中的穿越。从一个不得宠的丞相庶子,空有一身美貌却被人嗤笑。到言辞狠厉,只想报复报复丞相父亲的侍郎知府,审个案能够惹来顶级杀手。收个杀手做侍卫,救灾百姓身先士卒。成绩卓绝,一朝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身在高处,心里不禁起了丝涟漪,被人陷害无所谓,被贬无所谓,落井下石更无所谓,也许能够学学苏轼吧。繁荣一地,偶尔插插江湖琐事,入冥教,她都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让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偶尔戏戏美女,或是捉弄捉弄身边美男,她是那么的淡定。她根本就不知道身边的人早已经为她倾心,而她依旧我行我素,淡漠如她。异国使臣来了,皇帝谋人却让她‘男扮女装’,迎接贵宾。当她再一次站在权力的顶峰,盛极一时,亲爱的娘亲却告诉她,她不是她的女儿,她只是她报复的一颗棋子。云依依不愿意相信,但也必须相信,眼睛一闭,倒在了大殿之前。而他们才知道他是她!沉睡醒来她忘记了一切,只知道自己从现在醒来,一切又将如何发展。她是否应该朝命定的方向走去,还是逃脱命运。半年失忆醒来,不入庙堂,入江湖,一场命运的相逢再一次展开。人生本就是一场阴谋,上天就是那个主谋人。PS:本文比较长,慢热型,希望喜欢的读者能够静下心来看哦。
  • 空冥魔人录

    空冥魔人录

    一个来自异域的男子,受领主所托,来大陆完成一个任务,却因此陷入了人生的迷途,在一群人的帮助下,他不辱使命,坚定地重新回到了以前...
  • 一个孩子两个妈

    一个孩子两个妈

    《一个孩子两个妈》由黄非红著,主要内容:妈妈得知儿子在学校惹祸,匆匆赶到学校,竟然被老师告知已经有个妈妈来过了。大为意外的妈妈很快认定冒充自己的女人正是老公公司的美女会计,而且推断出这件事是老公和美女会计为取代自己玩弄的阴谋诡计。可是当她冲到老公公司大吵大闹时,却接到了老师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儿子向妈妈道出了这件闹剧的真相……《一个孩子两个妈》适合青少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