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06000000006

第6章 古代名词

(一)唐·五代词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愿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1900年敦煌鸣沙山藏经洞被打开,尘封了千年之久的二万多卷珍贵文献重见天日。从这批文献中清理出唐五代词曲数百首,被称为敦煌曲子词或敦煌歌辞。

敦煌曲子词大都是民间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民生疾苦、边塞征戍、羁旅愁怀、离情别绪、男女爱情等等。体式上还没有成熟,在字数、句法、协韵等方面还比较自由,没有定型。艺术风格上与文人词有很大不同,它具有清新质朴和俚俗稚拙于一身,可以说,敦煌曲子词带着词体文学初创阶段的优点和不足,在中国词学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开篇。

这首词写的是妇思征夫,本来这种题材的词的主题是比较伤感的,但这首词却巧妙的让一只喜鹊充当了解烦的角色,并用拟人化的手法,成功的将少妇和喜鹊各自的心理刻画的活灵活现。上片写少妇埋怨喜鹊谎报喜讯,便把它抓住关进笼中;下片写喜鹊埋怨少妇误解了自己的好心,但愿她丈夫早日归来,以证明报喜无误,从而把自己放出金笼。可以说,这首词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对喜鹊的描画,词人通过喜鹊的自白说出了少妇的心声,将其思念刻画的极为生动。就整篇词作而言气氛也是轻松欢快,读来妙趣横生,充满喜剧色彩。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青年时在蜀中、长江、黄河流域的名山大川云游,后入京为供奉翰林,因权贵谗毁,不到两年便离开长安,漫游江湖。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志愿,曾为永王李倖幕僚,因倖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后死于安徽当涂。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恢弘瑰丽,语言明快流畅,清新自然。诗歌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称“诗仙”,杜甫写诗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是一首登高怀远词。上片起首写景,平展的树林烟雾迷濛浓密如织,深秋的寒山一片碧绿让人伤心。接下来写人,在那被暮色笼罩的高楼上,有人已在独自惆怅。下片写词人端坐在玉石的台阶上,看着归巢的鸟儿急急飞翔。连鸟儿都有归宿,而哪里是我的归程?眼中只见那长亭接着短亭连绵不尽。这首词词境开阔,词格高浑,感情蕴藉,语言凝练。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张志和(约730~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唐肃宗诏令改为志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贬官,遇赦后退隐江湖,自号“烟波钩徒”。

张志和的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其词今仅存《渔歌子》五首,这五首词影响极大,这里所选的是五首中的第一首,此词是千古传诵的名作,清人刘熙载称:“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披蓑戴笠的渔翁,在青山绿水间悠然垂钓。画面优美,诗意盎然,抒写了远离尘世,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自由放达的生活情趣,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它表达出作者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值得细细品味。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世本为太原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后任左拾遗等职。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任过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及刑部尚书等职。曾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繁富,内容广泛,诗风平易,通俗流畅。对当时新兴的词曲,颇为喜爱,作品亦多;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互相唱和之风,正是从他和刘禹锡开始的。

江南风光旖旎,美景无限,凡游过江南的人们无不惊叹她的温柔、婉丽。自古文人骚客歌咏江南风光者不计其数,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传谓最多的恐怕就是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了。这首词是词人晚年居住洛阳时所填,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白居易早年曾旅居江南,入仕后又曾做过苏杭二州刺史,对江南风物十分熟悉,体味深刻,感情深厚。全诗以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句子开头,开门见山的为江南叫好,毫不掩饰的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句写为什么江南好,为什么最喜欢江南,一个“火”,一个“蓝”将江南的无限美完全的表达了出来。最后一句以反问的形式来让读者肯定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绝美的图画。词虽短小,却有景、有情、有理,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语近情遥,耐人寻味,历来为人推崇。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作者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少负才名,屡试不第;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助教。当时诗名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词多写闺情,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首列温词66首,尊为“花间派”创始人。

这是一首闺情词,描写了金闺女子晨起梳妆的情状,表达了闺中人独处的空虚、孤寂之感。词中依次对女主人公醒来、起床、梳妆、更衣进行描写,在这里并无一字言情,但在对动作和服饰的描写中,处处显示了她虽身处华贵优裕的环境中,内心深处却有着难言的哀怨柔情。如“懒”、“迟”二字,表现出她娇慵怅惘的情态,暗示她寂寞无聊的处境,最后以鹧鸪成双反衬空闺独守。全词设色浓烈,语言华美,抒发的情感却是孤寂凄清,所谓“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词作。

这首词上片赞美江南美好的春光,蓝天碧水,画船听雨,别有一番风情韵味。下片由赞扬江南人物之美,引起无限乡愁。全词写景言情,纯用白描手法;词情衰婉,尽在不言之中。

这首词在艺术刻画上是由浅入深,层层挖掘。对于江南美的描绘,上片侧重于景,下片侧重于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通过描写江南的两种典型的景,来说明江南美的形象;“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通过江南的人美,来说明江南美的神。“人人尽说江南好”一句作为本词的开首语,为本词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接着对江南美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江南,江南景美人更美,叫人如何能不喜爱呢?一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顺然而出,将江南美推向了高潮。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煜善属文,工书画,洞晓音律,精于诗词。词作传世的有30多首,前期多写宫廷生活和艳情,归宋后词风一变,多抒亡国之痛,感慨深沉,词境始大,在词史上地位突出。

这首词是作者被俘居汴京时所作,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深痛巨哀,词从景、情、人几方面的巨大变异,抒写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对往昔生活的眷恋。词以问句领起,对良辰美景伤怀,实则哀叹亡国之痛何时了结。上片后两句饱含着历尽仓桑的哀痛之情。下片“雕栏玉砌”象征昔日王国,“应犹在”,“朱颜改”,包蕴着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伤痛。结尾两句以水喻愁,春天江面宽,喻愁之多;春江水深,喻愁之深;江水向东流,喻愁之永恒,这样就使愁有了载体,变得形象可感。这是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词作。

李煜亡国后被囚禁在一座深院里,过着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词写的就是词人在这种境遇下的孤独和寂寞。上片描写冷落凄清的环境。清秋萧瑟,深夜寂寥,院门紧锁,一弯残月照着深院梧桐,烘托了词人愁苦的心情。下片通过比喻,把去国之愁化作一团乱麻,用“剪”、“理”等具体动作,来描写无法排遣的离愁,抽象的感情在这儿显得具体可感。短短小令,道尽了亡国之君无比凄凉的心境。赢得了后世词家的交口称赞。

浣溪沙

蓼岸风多桔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作者孙光宪(?~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县附近)人。晚唐时为陵州判官。仕荆南,官至御史中丞。后归宋,为黄州刺史。《花涧集》中收录了他61首词,纵观其词,内容丰富,风格俊朗,为五代词坛上一大家。

这首词上片描写南国秋江风光,江天一色,孤帆闪光烁,境界开阔。下片融情于景,通过对征鸿、流水、忆潇湘的描述,抒发对故人的怀念,既一往情深,又深而不露。全词造语自然直白,言浅意深,构思独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作者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南唐李昇时为秘书郎。保大四年(946)自中书侍郎拜平章事;元宗李伕时为宰相。有辞学,多伎艺;其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有《阳春集》传世。

这首词抒写的是盘旋郁结的闲情和年年无法排遣的春愁,表现的是一种孤寂惆怅的情感。闲情的内容难以确定,它是一种莫名的惆怅,一种难言的失落,尤其在万物萌动的春天,更是缠绵悱恻,令人愈发怅然失意。上片的“日日花前常病酒”,是说流连花前,耽于酒中,依然惆怅难消。下片起首一句“河畔青芜堤上柳”是用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上柳绿,来衬托“年年”有“新愁”。一个人伫立桥头,任晚风拂满衣袖,直到新月挂上枝头,行人都已归去,四周万籁俱寂。没有了尘嚣与世纷,心灵得到净化,静穆中,惆怅与失落也被暂时淡忘了。

(二)宋词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迫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原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他是北宋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进士出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西夏不敢来犯,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词作不多,但风格豪健,词境开阔。

这是一首思乡词。词上片描绘了艳丽阔远的秋景结合深沉真挚的乡情,充分体现了词人开阔博大的胸襟,和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同时,下片词所抒发的思乡之情显得既柔婉细腻又刚硬有骨,感情真挚并无丝毫低靡之风。整首词气度非凡、意境开阔,抒写碧天黄地秋水的大手笔与描绘羁旅乡愁的细腻手法浑煞一体,于粗犷中见细致,于博大中见柔情,实为此类词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词作品。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时,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受命抗击西夏。次年四月,他被调知耀州,在西北边塞生活长达四年之久,亲身感受了边境士兵生活的疾苦。

这首词反映的是边境士兵艰苦的边塞生活,表达了边患未除,功业未就以及长期戍边的士兵们的思乡苦闷的复杂心理,抒发了作者对北宋朝廷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上片着重描绘秋日边塞的风光景物,写景从大处落墨,又紧扣边塞风光之“异”。雁去衡阳,边声四起,千障孤城,长烟落日,勾勒出一派荒凉、苍莽的景观。下片着重抒情,既表现了将士御敌守边,建功立业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边地之苦和思乡之情。在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柳永(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仕途坎坷,寄情乐章,多与乐工伎女为友。作品广为流传,时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善作慢词,音律谐婉,词意妥帖,形容尽致,语浅情深,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有《乐章集》。

这是一首离情词。词的上片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对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首三句交代时代和环境,渲染别离的氛围,那离别的地点、时令、环境无一不令词人感到离别的伤感。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满腹话语竟又不知从何处说起。词人想到此次分别而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如此广阔的世界上弥漫着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不难想像。

下片设想别后相思。起首二句,点出自己在清秋时节离别的心境。接下来二句烘托人物形单影只,前途渺茫之感,进一步渲染了离情。最后指出纵然有良辰美景,也提不起兴致来欣赏,内心深处涌起千般伤感万种柔情,又能向谁诉说?更加体现了两人的情真意切,离别的愁苦无法释怀。词以问句结束,留下无穷意味,让读者去体会。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神宗朝曾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封荆国公。熙宁九年(1076)罢相后退居金陵,号半山老人,死后谥“文”,追封舒王。王安石在文学艺术方面相当有造诣,他的诗文在当时独有一席之地,雄踞一代。

王安石并不以词闻名,但是这首词却名高一时,苏东坡见到这首词之后,惊叹道:“此老真野狐精。”足见王安石这首词的优点。这首词上片写金陵壮丽的景色。金陵乃是六朝金粉之地,龙盘虎踞之区。作者抓住秋日里的金陵特色,写澄江、写翠峰、写征帆去棹,写彩舟,写酒旗,字字逼真,夕阳斜下,此处风光,生气勃勃,静中含动,动里藏静。可使读者登高眺远,虽未至金陵而身已在其中了。秋空辽阔,千里长江蜿蜒东去,连绵翠嶂矗立如箭,一切都历历在目。触景生情,念今怀古,则势所不免而情境使然。词下片承上片之境,怀古伤今。想当年的陈后主淫奢麋侈,张丽华新歌嘹亮、韩擒虎气焰高涨,景阳一井,辱尽家门,而此类事情都以随长江流水滚滚东去,只剩那衰草寒烟凝碧凝绿。结尾三句寓意深刻的历史教训于典型事例之中,以微见著,冷峭警拔,隔水寒沙,一曲《后庭花》,便荡尽了亡国遗恨。事境相敌,不失为做家老手。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七岁能文,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仁宗庆历间,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词风承南唐,受冯延巳影响颇深。有《珠玉词》,收词130多首,在宋初词坛上是地位重要的一家。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光阴流逝的伤感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上片写对酒听歌,触发对往事的追忆,眼前西下的夕阳,又引发对岁月流逝,一去不返的喟叹。下片写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惋惜却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承接上句“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的天气里,词人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消逝,那翩翩归来的燕子还是令人欣慰的,这一句回应上文“几时回”。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透露出生活的哲理:虽然无法阻止美好事物的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再现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有所慰藉的同时又不觉产生一丝惆怅。全词抓住眼前景物所引起的怅惘,运用淡雅自然的语言和工巧含蓄的手法,抒发了一个宝贵仕人的闲愁,创造了情致闲雅的意境。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偏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因赞助张浚北伐,被劾落职。晚年因病退居芜湖。张孝祥生于南宋前期,面对外族入侵,山河破碎,将爱国感情寓托于词。词风以雄放清逸为主,追踪苏轼。亦不乏婉丽之作。有《于湖词》。

这首词写于作者被罢北归途中。词人经过洞庭湖,被景色的壮丽开阔所吸引,同时也借此表明心志。

此词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中秋时节,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波涛宛如玉镜琼田,与天上银河共同分映着明月清辉。于是作者对此情景,不禁感叹自己操履高洁而多年来不为世俗所察,徒使忠信见谤,只有眼前这秋月孤光或能洞鉴。但作者并未悲观,他感到眼前天地空阔,气象清泠,适足以驰荡心志,于是他豪饮湖上,发为奇想,欲以江水为酒浆,北斗为酒杯,天地万象为宾客,表现出神游天地驱遣造化的惊人意度和豪逸情致,去追求那摆落尘心、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全词画面开阔,气势奔放,逸兴遄飞,生动展现了作者在大自然面前心灵得到净化陶冶的过程,词品与人品和谐统一。清旷的词风与苏轼词相近。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者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朝进士,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共修《新唐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这是宋词中歌咏春天的名作。此词上片写景,描绘了绚丽的春日景色。下片抒情,慨叹春光易逝、浮生若梦,流露出一种伤春惜时、流连光景的及时行乐思想。

此词虽为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伤感之作,词风也基本承袭晚唐、五代,但已脱去轻薄与浮艳,情景交融,词风清丽自然。词以“风光好”领起,继写春风碧波,绿杨红杏,渲染出一派盎然的春意。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广为传诵,特别是其中的“闹”字,更是使境界全出。有了这一“闹”字,不但使人想到红杏盛开于枝头,而且可以使人联想到蜂飞蝶舞的喧闹场景,生动而传神地写出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令人耳目一新,真可谓一语传世,卓绝千古。

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人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作者张昇(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陕西韩城)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为楚丘主簿。累官度支员外郎、御史中丞、参加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卒年八十六岁,谥康节。《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这首词描绘六朝故都秋景,抒发吊古伤今的情怀。开篇从大处着眼,极其开阔。秋日里的所有的风情景物,都是那么的清疏俊爽,水天相连,澄澈莹碧。上片结句落实到“竹篱茅舍”,衬托出一片隐逸闲散的情怀。放眼长江,水面上“客帆高挂”,仍然是熙熙攘攘;长江两岸“酒旗低亚”,繁华不减当年。这首吊古词通过肃杀的色调与季节的变迁,暗喻时代的交替,王朝的兴废,杂感慨于风景描写之中,隐含着词人对时局、政局的关切。

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拜参知政事。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散文家和诗人,也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其散文、诗、词均卓然有成,词风疏隽深婉兼而有之。卒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诗文集》和《六一词》。

古人多以山水表示离情别意,而此词以女主人公特地将双眉画成远山模样来表现离恨,用意新巧奇警。“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透露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苦闷,曲折深沉地表现了下层歌女的痛苦生活,字里行间包含着词人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才情卓绝,学识渊博,诗文书画均有很高成就。词风豪放旷达,于词坛别开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谥文忠。有《东坡乐府》。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之作。上片想象奇逸,意境清远,呈现浓厚的浪漫色彩。首句破空而来,对月发问,继而写“欲乘风归去”,至“高处不胜寒”意思一转,“起舞”二句,由幻想回到现实,以入世否定出世,只是一转。层层转折中,反映了词人遁世与入世的矛盾。下片诗情与哲理交融,统成妙章。首三句由服人转入怀人之思。“不应”二句一转,继续对月发问,接下来三句推进一层,写法上亦月亦人,从月之圆缺联系到人之聚合,又是一转。结尾二句以月作作结,表祝愿,遥应开头。

词的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成为人们遥述思念的千古绝唱。词人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空间的阻隔,让彼此分离的人通过对明月共同的爱结合在一起,这样美好的祝愿谁人不想拥有呢?全词层层转进,结构严谨又跌宕有致,表现了词人不为失意而忧,不因离别而苦的旷达态度。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词作。

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悼亡词。词人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深的忆念。开篇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生与死双方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于是,便出现了“不思量,自难忘”的直接抒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结果。下片转入正题写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整首词真情郁抑、沉痛悲凉,这一句却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幽梦”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随即,词笔由喜转悲。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只有泪水涌流。梦境之虚幻,使词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结尾三句是梦醒以后的感叹,腋荒郊,松冈孤坟,一片凄凉,永久的痛苦和遗恨,荡气回肠,全词紧扣“记梦”,将现实和梦境相贯穿,分合顿挫、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使情感表达婉转真挚。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词作。

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上片以写景为主,首三句凌空下笔,将江山与人物对举,概括出宇宙无穷,人生无恒之意,暗点“怀古”的词意。接着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白浪如雪,撞击峭壁,令人心惊神骇,为周瑜出场作了极好的铺垫。下片可分两段。从“遥想”到“灰飞烟灭”,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对敌的雄姿,抒写词人赞佩与向往之情。从“故国神游”到结尾是又一层。这五句既表现出词人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词人对人生所持的虚无态度。就全篇而言,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间如梦”,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瑰丽雄奇的自然风光,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三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这首词高旷豪迈的风格。其宏大的境界,是前所未有的,堪称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钢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作者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进士。曾官太学博士、私书正字兼国史院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善诗文,词风以婉约为主,凄婉动人。有《淮海词》。

秦观因卷八新旧党争,宦海沉浮,历尽坎坷。这首词通过感旧,表达昔盛今衰之感。开篇三句自成一段,写目之所见,以引起回忆。从“金谷俊游”到“飞盖妨花”是第二段,这是全词的重点,写当年畅游洛阳时难以忘怀的生活。洛阳的往事是那样令人神往,词人游赏洛阳的名胜古迹,与友人彻夜豪饮,其中不乏供人回味无穷的旖旎小片段。豪饮之时,则意气飞动,神采焕发。洛阳旧日的生活现状写得形象逼真,气氛浓烈,精美绝伦,极富诗情画意。从而就更加衬托出“重来是事堪嗟”的凄凉落寞了。从“兰苑未空”到结尾为第三段,笔锋陡转,极写当今之悲慨,是全词主旨之所在。悲慨的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行人渐老”,岁月无情流逝;二是“重来”洛阳,物是人非,满目凄凉,“是事堪嗟”;三是虽然“归心”依旧,却身世“无奈”,只得随同“流水”,飘零“天涯”。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岁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词作。

这首词是秦观的代表作之一。苏东坡对此十分赞赏,并因此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这是一首描写离情的词,离情别绪中兼寓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失意之感。上片以写景为主,从微云抹山写入,然后以斜阳、寒鸦,景中寓有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情;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又有景物点缀其间,结之以灯火昏黄,使全词色彩黯然,柔情无限。

在秦观《淮海词》中,长调就当推这首《满庭芳》为冠了。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词作。

这是一首咏题之作,它紧紧围绕着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创造出一个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表现出被迫分居两地的牛郎、织女真诚不渝的爱情,并以丰富的想像,形象地反映出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复杂心情,同时也体现出秦观理想的恋爱观。上片以两个对句起头,既写七夕景色,又景中见情,暗含离恨。离三句写双星渡银河相会。四、五句说一年中双星虽仅一次相聚,却胜过尘世间的约会无数,表明了词人对这一神话故事爱情意义的认识。下片两对句写双星的短暂相会,“忍顾”一句表现其无限依恋。一个“忍”字,千回百转,无限辛酸,把难舍难分的情景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然而,词人笔锋再次陡然转变,迸发出全词最高亢的音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其中交织着种种欢乐和悲哀,只觉得意味深长,咀嚼不尽。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作者李之仪(生卒年不详),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历官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能文,擅尺牍,亦工词,语言通俗明白,小令尤清婉峭沖。有秦观遗风。有《姑溪词》。

这首词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及对情人的无尽相思。词写相思之情,本属最平常的题材,但这首词却写得很有特色,原因在于构思比较新巧。词人以江水比喻恋情,滔滔不绝,天长地久,以源远流长的长江连接相思的双方,空间距离之辽远、彼此思念之绵长,尽在不言之中。没有花前月下的缠绵悱恻,将双方的情感融入滔滔江水,情意是那么的清醇、真挚。只要两人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恋情便永远不会衰竭。这首词另一特点是语言朴素,抒情直率,有鲜明的民歌风味,且以谈语写情语,更加反映出感情的真挚。富有民歌清新隽永之意味。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作者贺铸(1052~1125),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生于卫州(今河南汲县)。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自号庆湖遗老。工于填词,语言清丽,词风婉约豪放兼而有之。著有《东山词》。

这首词看似追恋理想中的美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那种怅惘凄愁的心灵怨歌,其实是抒写词人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失意的苦闷愁思。

全词由两个相互表里的层次组成:表层次揭示美人离词人渐渐远去,乃至完全消逝过程中词人情感的浪折起伏;纵深层次则显现词人造求政治理想终不可得而幻灭的苦痛心灵。对美人缠绵往复的情感经历了三个阶段:目送美人远去的惆怅(首二句),眷恋美人幽寂的感伤(上片后部分),设想美人迟暮的凄苦(下片首二句)。结处化情入景,用“怨而不怒”的委婉笔调,将难言的凄苦化解成笼天罩地的迷汙秋怨(下片后部分)。这一连串的情感演化,还只是词人表层次的心绪纠葛。最令人目眩神迷的是表层次背后的纵深结构,它也由三个层次组成:政治理想难以实施的怅惘,制止理想不可追求的哀怨,政治理想即将幻灭的苦痛。值得一提的是词末四句先用“试问闲愁都几许”设问,接着连用三个意象,比喻愁绪茫茫,无边无际。“烟草”是原野草色,用“一川”形容,有一览无尽之状;“风絮”是飞扬的柳絮,用“满城”形容,给人以无穷无尽之感,“梅雨”是连绵不断的阴雨,连用三个比喻,把不可捉摸的抽象的感情,转化为可见、可体味的实景,真可谓妙绝!

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作者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元丰初,献《汴都赋》,受神宗赏识,任大学正,后为漂水(今属江苏)令。徽宗朝,官徽猷阁待制,大晟府的提举官。他妙解音律,能自度曲,创制新声;内容多写艳情羁愁,艺术上精工富丽;词作结构缜密,曲折有致,音律谐婉,深受词家推崇,誉为“集大成”的词人。著有《清真集》。

这首词写旖旎风流的恋情。上片烘托室内气氛,渲染室内的安恬静谧、纯净闲雅;下片“低声问”三字直贯篇终,极写对恋人的温柔体贴和婉言劝留。这首词在场景的布置与细节的选择上构思极为别致,词人没有选取离别相思之类的场面,也没有选取别后重逢惊喜的一刹那,而只是通过“并刀”、“吴盐”、“新橙”“锦幄”、“兽香”这样一些比较简单的道具布置出一个安恬静谧的环境,然后再通过“破新橙”、“坐调笙”和“低声问”的动作以及“不如休去”的对话,表现爱恋与体贴之情。这样,就洗脱了脂腻粉浓的低俗气味,境界较为高雅。这首词的精彩部分主要是靠动作和对话表现出来的。如果没有下片“低声问,向谁行宿”诸句,就不可能含蓄婉转地表现出旖旎风流与温柔体贴的恋情。正因为这首词是靠动作和对话来表情达意的,所以它的话言也有其新的特点,即提炼口语,如话家常,纯用白描,到口即消。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作者宋徽宗赵佶(1082~1135),神宗赵顼之子。在位时任用奸佞,崇信道教,朝政腐败,穷奢极侈,以致国破家亡,身死异国。然赵佶擅长诗词,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传位于赵恒(钦宗)。靖康二年(1127)与钦宗同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

靖康二年宋徽宗赵佶被金兵所俘,北宋灭亡。这首诗即是作于被俘期间。

上片借美丽的杏花易凋零,不经风雨,抒发国破家亡之愁情和思故国之情;下片借“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抒发离情无所凭寄之苦,最后写到对故国的思念只能在梦里实现,可是现在梦也不做了,暗示了复国无望。整首诗写得轻灵、自然、真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离家亡国之痛。

鹧鸪天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作者周紫芝(生卒年不详),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中(1131~1161)举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秩满奉祠归庐山。工诗词,其词风格能寓雄健于清丽,无刻意雕琢的痕迹,时有隽语,为一时传诵。有《竹坡词》。

这是一首写秋夜相思离别之情的词。上片由物及人,由景及情,情景交融,由内至外,由外复内,内外交融。视觉、听觉、情感三者并用,在表现艺术上极富于变化。起首两句写残灯欲灭,天气已是凉意袭人。孤灯残烛下,男主人公深夜无眠,寂寞孤栖,满怀愁思。第三、四句写雨打梧桐,那声音就像词人相思离别的痛苦叹息之声。离愁本来是存在着的、潜伏着的,由于雨打梧桐声反而更浓了。下片“调宝瑟”三句,由今宵的悲苦折回到昔日的欢会。当时,他们一个调弦抚瑟,使音调谐和;一个拨动炉香,使室中芳暖,二人共唱鹧鸪词。而后词笔一转,又回到“如今风雨西楼夜”的凄凉境界。未见伊人,未闻其歌,自感秋夜之凄凉,身心之孤独,“泪”因此而“垂”。全词词笔缓引急转,大起大落,对比鲜明,感情强烈。整首词情景相生,清丽婉曲,匠心独具。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者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调叶县尉。后历官国子监教授、校书郎、国史编修。后因事获罪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诗见长,是江西诗派的宗师。词与当时秦观齐名,实际成就不及秦观。有《山谷词》。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与追求。词人对春天无限留恋,因爱恋至深,无知的春天在词人眼中竟成为有血有肉、有性灵的春姑娘。上片将春天拟人化,表现出寻觅不到春归何处的惆怅;下片将黄鹂拟人化,问黄鹂春归何处,春鹂鸣啭一阵,无人能解,便径自飞过蔷薇去了,怜春之情委婉道出。这首词虽然是一首惜春词,但词始终洋溢着一种乐观情怀,而不见伤春气息。其深婉含蓄与清逸峻拔之处,为其他词人所少见。全词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构思新颖,饬有情致。

念奴娇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妲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堉?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黄庭坚作品。

这首词抒写了作者金秋之夜赏月、饮酒、听笛的逸兴豪情。上片写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画月景之美,开头三句描绘开阔壮丽的远景,衬托出词人开朗与快意的情怀,末二句从月光转到美酒,为过渡到下片做好准备;下片抒情,写出月下宴游的乐趣,头三句交代的是时间、地点、人物,接下来词人借畅饮寻欢暗中反映贬谪万里之外的困顿,最后六句表达的是词人旷达的心情及内心的抑郁不平。作者于哲宗绍圣年间被贬黔州,后移戎州。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说本词是在戎州时作。虽远谪西南,但词中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作者对此词颇为得意,自称“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

临江仙·信州作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作者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宋神宗时进士,曾官著作郎,后遭贬谪,回乡隐居,自号归来子。少时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词风亦受苏轼影响。

这首词是作者被以“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贬到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词中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此词上片描写谪居生活情形,写出自己寂寞凄清的心境;下片写思归之情,借杜鹃苦啼,写人彻夜不眠,最后点出欲归之意。这首词善于运用前人成句,切合词旨,稍加点化,天衣无缝,无形中增添了艺术的效果。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作者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薇,人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高宗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触犯秦桧,被罢职。近人辑有《紫薇词》一卷,存词20余首。

这是一首离情词。词的构思非常新颖。词以“江楼月”这个特殊意象为中心。明月总是与相思、离别、欢聚联系在一起,人们埋怨月有“南北东西”之行踪不定,人有天涯海角漂泊流离;渴望月圆人也圆。然而,圆月之时又是短暂的,就与人世间少欢聚多离别一样。上片抓住月影随人的特点,埋怨对方不如月之日日相随;下片抓住月亮暂满还亏的另一特点。表达了期待团圆的渴望。作者借喻之多边,正反设比,又借词之分片,互为对比,可谓平中出奇。明人沈际飞评这首词说:“语语无饰,似女子口授,不由笔写者。情语不在艳而在真此也。”这首词艺术上妙用比喻和叠句,构思灵巧,感情真挚,洋溢着浓浓的民歌风味。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驾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著有《岳忠武王集》。

岳飞的文学作品饱含爱国激情,尤以这首《满江红》为代表。全词壮怀激烈,斗志昂扬,风格粗犷,基调激越,一气呵成,有排山倒海之势,一腔报国热血现出英雄本色。

词的上片着重抒情。当词人凭栏仰望时,内心的磊落不平之气喷薄而出,化为冲冠的怒发,化为锐利的长啸。回顾三十年生涯,北伐志向始终未得实现,祖国的“八千里”大好河山依旧沦陷金人之手,词人为之悲切!

下片主要言志。一片壮怀,词人直抒报国的远大志向,“收拾旧山河”使南北重为一家。如此爱国气势,一读之下,胸中血气翻涌。

点绛唇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处凭栏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作者魏夫人(生卒年不详),名玩,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魏泰之姊,曾布之妻,曾巩之嫂。徽宗时曾布为相,她被封鲁国夫人,故以魏夫人称之。魏夫人博涉群书,工诗,存词十四首,有《鲁国夫人词》。

这是一首表现人生聚散匆匆的憾恨之情的词。上片写清风、明月、画船,这些本来应该是赏心悦目的。但是,词人所面对的却是难堪的别离。所以,“人归后”,在孤独中消磨光阴的词人只能以酒消愁,百无聊赖。周围的景物虽清新秀丽,纠缠主人公的愁思却拂之不去。下片就转为直接的愁绪抒发。“此恨年年有”,扩展了时间与空间,将今日所遭受的别离之苦与曾经所遭受的及即将要忍受的折磨联系了起来。以“淡烟疏柳”之景语与“隐隐芜城漏”的声响做结,将人生不如意时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整首词用语恰当,语意清新,含蓄隽永,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者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以布衣(即平民)负重名,高宗绍兴初出仕,任秘书省正字、兵部郎中。后因与主战派交往,被免官。秦桧当政时惧祸应召,任鸿胪少卿。桧死,被废黜。有词集《樵歌》三卷。

这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楼眺远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词。词人登上金陵西楼,俯视辽阔长江,隔岸是沦于异族铁蹄下的大好河山,是词人当年过潇洒自在生活的故乡。万里夕阳染红了大地与江水,仿佛是背井离乡逃难的百姓日夜流淌的血泪。即使是江南,也有因金兵入侵而留下来的残破的扬州城。词人的词风已经由前期的清新飘逸转变为沉重悲凉。上片写景,十分壮阔;下片直抒胸臆,表达了亡国之痛和渴望收复中原的时代心声。虽是小令,然气魄宏大;语言浅显,而感慨深沉。陈廷焯评价这首词“慷慨激烈,发欲上指”,正说明朱敦儒这时候的词已经融入了抗金的洪流。

水龙吟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朱敦儒词作。

南渡以前,朱孰儒很少写长调。南渡以后,他内心的情感澎湃起伏,有时非波澜壮阔的长调不足以表达,这首《水龙吟》就是词人此种情绪的抒发。上片写江南的吴山、水府、神女,本来是一幕幕赏心悦目的风光,然此时的“北客”再也没有了早年悠闲自得地浏览景色的时间与心情,所引发的都是流离逃难、国破家亡的感受。上片结尾四句“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词人追忆当年宁静的隐居生涯与友人,对照眼前的动荡颠簸,恍如南柯一梦。下片直抒胸怀,写对兵乱未定、国事未宁的忧虑,写自己“奇谋报国”、不被所用的忧愤。词人拿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作比,深切流露出对国事的关切和亟欲有所作为的心态。但面对现实,词人内心充满悲愁,结尾几句分明将词人的真实感受表达了出来,极具震撼力。

千秋岁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苹风起。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蜜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作都谢逸(?~1113),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有《溪堂词》,在词六十多首。

这首词写的是一种“幽恨”与“蜜意”,这种情意是那样绵长、执著,直至无人可以叙写,无法可以解脱。歌,不能消除;舞,不能驱散。特别是酒阑人散之后,在一钩淡月天如水”的画境中,更加使人感到空虚和寂寞。情寓景中,耐人咀嚼。《蓼园词选》评论说:“笔墨潇洒,自饶一种幽俊之致。”

雨中花

夜寒浸东倾不定,更奈舻声催紧。

堤树胧明孤月上,暗淡移船影。

旧事十年愁未醒,渐老可禁离恨。

今夜谁知风露里,目断云空尽。

作者毛滂(1060~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有《东堂集》,存词二百余首。

这首词抒写受冷落时的凄苦与四处飘零的伤感。上阕借水浸冷月、咿呀舻声、迷蒙孤月、暗淡船影,写仕途坎坷、流落江湖的悲凉。下阙叹老嗟恨,无限伤心,今夜风露,又添不尽凄凉,愁绪表达得极其含蓄蕴藉。这首词应作于离京赴外任途中。毛滂在京师曾上十首谀词,奉承蔡京,指望能得重用。岂知最终仍不免离京去国,内心的凄苦怨恨可想而知。

南柯子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

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

我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田为,字不伐。精通音乐,政和末,得徽宗宰臣蔡攸欢心,任大晟府典乐存词六首。

这首词写凄凉情思。分别之后,总是醉入梦乡,梦因愁醒。清明暮春时节,更加愁苦无告。然词人却擅长借助景物说话。“多情”的是词人。但他却隐身于景物之后。柳絮纷飞,春将凋残;栏边苔生,人去寂寞,这“满身花雨”、依旧“归来”、独自徘徊的帘燕,成了词人的替身,在诉说孤寂无奈的愁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家教育和文艺熏陶,且早有才名;18岁和大学生赵明诚结婚。靖康之变,南渡避难;建炎三年(1129)丈夫病逝,流寓浙江金华一带,过着漂泊的生活。她是宋代词坛上杰出的女词人,著有《漱玉词》。

李清照少女时代活泼好动,很喜欢户外活动,这首词写的就是有关于她少女时的某个生活场景。词的篇幅不大,然而词人用其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心境和情趣,但却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反映了超出女性词的士大夫情趣,同时也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率真、大胆和爱好大自然的本性。

“常记”两句似乎起得比较平淡,但是却又和谐、自然,好像面对着一位知心好友娓娓地讲述,使人觉得作者可能已忘记了她在填词,而不过是平常地叙事。可就是在这无意之中,读者早就被词人引入了她所创造的词境。“沉醉”二字表明了作者心底的欢愉。她流连忘返以至于“不知归路”,显然这次游赏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接下来的“兴尽”两句,把这种意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兴尽方才回舟,那兴未尽就定不想回舟了。“误入”一句,从结构上看,与前面的“不知归路”形成呼应;从行文上看,自然流畅,丝毫无斧凿之迹。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词作。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婚后不久,词中抒发了词人因丈夫出外求学而产生的相思和别情。看似疏淡的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几片飘落的花瓣,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中滋味沁入人心。而就文学手法而讲,这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才下”与“却上”对仗,“眉头”与“心头”重字,表现手法十分巧妙,语句结构也十分工整,艺术感染力极强。

这首词悲秋与离愁浑然一体,风景与人事有机交融,形貌与心曲相得益彰,吐属自然,绝无矫饰。语言则清新活泼,爽朗跳脱,体现了李清照词语浅意深的特色。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暧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作。

这首词为李清照晚年的名作之一。词中通过残秋黄昏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写了家破人亡之后的孤寂处境和凄苦心境。丧夫之痛和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交织,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起首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大胆新奇,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效果。似泣如诉,笼罩着全词,在写法上也是独创。在这种凄凉的境况下,又是“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环境层层压迫,外力重重摧折;正是诗人历遭劫难、备受痛苦的形象写照。“雁过也”三句更进而把苦难与离乱结合起来,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身世。下片是在上片愁闷无法排遣后的触景生情。首三句写庭院景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只是“满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接着写室内“永昼”难度的孤寂。“梧桐”三句内外并举,物我相呼。结尾一句,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词人孤寂的心境,她越想安宁就越得不到安宁,越想摆脱越无法摆脱,不由地使她思绪万千,心潮翻滚。全词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形象地再现了词人南渡后寂苦无依,走投无路的处境和百计难解,欲说还休的国难家愁,低沉的调子中微露愤激的情感。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栏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作者朱淑真(生卒年不详),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精通音律,擅长诗词,多幽愤之言。今传《断肠词》一卷,存词31首。

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婚后思念意中人的痛苦心情,其痛苦来自封建社会无法知主婚姻,以致造成爱情和婚姻的不幸。

起首两句写对仲春景象的感受。可能是因为春已过半,而意中人仍未归来,所以才引起词人的伤春伤别之情。接下来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情态,最后只能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这句写得奇特新颖。下片进一步借景抒情。春光无限,风和日丽,可这一切都不属于因忧伤孤寂而无心赏玩的女主人公,白白地为莺燕所享受。写鸟比人强,这是多么的残酷和凄苦。结尾二句与首二句相照应,同时也含蓄地点出愁怨的根源。女主人公思念的人还在芳草天涯外,相思却不得相见,怎能不“断肠”呢?全词到此结束,言尽而意未穷,读来荡气回肠,情思缱绻,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思妇凝眸远方、忧伤不能自己的情景。

蝶恋花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词作。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人以丰富的想像力贴切的拟人手法,先借垂柳以系春,但春已去,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绪。接着写随风飘舞的飞絮似乎是去探看春的归处,这注定是无结果的追寻,无人知道春到哪里去了,暗示了光明易逝,青春难在的意思。“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一句写由春天已逝,夏天马上就要来到,看到这样的情景,使词人想到自己的青春,也将像这早春一样,愁绪便如潮水一样涌了过来,最后写主人公无可奈何送春。全词带有凄恻的情味,委婉多姿,细腻动人。

忆秦蛾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他的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号称“南宋四大家”。其词风清逸淡远,尤以田园诗著称。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这是一首闺怨词。范成大共写过五首《忆秦娥》,都是写少妇思念远人的,前四首写一天中朝、昼、暮、夜时的心绪,第五首写惊蛰日的情思。它们都是闺情词中的佳作,这首是其中的第四首。上片描写春天月夜景色。静谧的月夜,情调非常温馨。女主人公深夜不眠,独在月下痴情思念。下片写回到楼内闺房的情景。首句的“催”和“咽”以及上片的“风”都是以动衬静,但多了暗暗的愁恨。“灯花结”,在“暗溪”的氛围中为之一振,于是有了后面梦到江南的慰藉,以夜月实景起,以春梦虚境止。静谧和温馨掩盖了淡淡的离愁,的确别有一番风味。这首词写得轻灵缥缈,感情的浓淡,动静的结合都恰到好处,是范大成婉约词中的上乘之作。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力主抗金,晚年退居乡里。诗词内容丰富,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饱含着一颗爱国的心,力主收回失地,但却被主权的投降派所迫,使词人的后期完全被闲置,根本不可能云实现统一的大业,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内心充满愤恨,一恨侵略者,更恨那些只求偏安一隅的投降派,无奈之余,只有隐居,以求自我安慰。

词的上片向人们展示了一位远离红尘的隐士的形象,看似闲然自得,其实不然,词的下片,就道出了这位隐士“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向世人表明,隐士不隐,词人志不在此,如此表述,更具震撼!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爱情婚姻是一幕悲剧,一对彼此恩爱的夫妻,偏被无情的拆散,数年后再想见已是各自隔墙相望,不能相聚。词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想念数年的前妻唐琬,眼看她“人比黄花瘦”但又不能过去与之话衷肠,只有作此词以解心中的孤寂,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回忆以前美满的婚姻生活,夫妻琴瑟和鸣,但又被恶东风无情的分开,使得两人“几年离索”连用三个“错”,含着热泪喊出,一字更比一字愁。下片写现实看到的,她憔悴了,消瘦了,真想再叙前缘,可怜连封信都难再托了,残酷的现实把词人彻底击垮,“莫!莫!莫!”可是言犹未尽,意犹未了,究竟是莫再想,还是莫相思、莫怨恨?

全词节奏紧促,声情凄紧,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意味。这首词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催人泪下、别开生面的作品。

六州歌头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现,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作者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今河南许昌)人,韩维四世孙。词与辛弃疾等唱和,风格亦近之,有《南涧诗余》。

这是一首咏物怀人词。词的上片首先是词人睹物思人,回忆当时两人愉快的时光,那时也是“春将半”的桃花时节,两位有情人在桃花盛开的春光下相互凝望,含情脉脉,说不尽的浓情,怎奈两人缘分不够,词人虽钟情于她,却寻访无着,惟有“恨依依”。下片忽然一句“共携手处”起首。跳跃性的将读者包括词人自己带入与情人相聚的美好时光,美中不足的是“春迟”,笔锋一转,美好的时光太短暂,有情人不能共婵娟,开始了“消瘦损”、“泪空垂”的境地。词人再用“旧日”叹惜人不如燕。继而以“人自老”三句感叹人生短暂;“前度刘郎”三句表示自己命运不济,好梦难再的悲哀。最后借武陵人深深叹惜那永不再有的欢乐。全诗以桃花始,以桃花终,处处紧扣桃花形神,借用桃花故事,由此生发出一段情事,一段叹喟,语言妩媚秀丽,情意婉曲缠绵,哀婉动人。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作者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钱塘人。为吴越王钱俶次子,随父归宋,授右屯卫将军。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重要作家,在宋初诗坛上举足轻重,诗风趋于清丽,其词风与诗风相近。

晚年时的钱惟演仕途极为不顺,甚至到了被赶出朝廷的境地,对于对仕途存有浓厚兴趣的钱惟演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愁闷之余只有借杜康,再写上几首词来慰藉一下受伤的心。这首《木兰花》正是在这样的境况孕育而生的。词的上片写城里城外春光一片,好不热闹,但心中充满惆怅的词人看了煞是碍眼,反问到“绿杨芳草几时休?”对美好事物的排斥,足见词人心中的不快是如何的深。词的下片写词人感到年事渐老,心中的情怀已慢慢消散,而满腹的愁苦也只有靠高举“芳尊”来加以解脱。

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作者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慕荣华富贵,终身未娶。喜欢种梅养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死后,宋仁宗赠谥号为“和靖先生”。

这首词的内容就如其词牌名一样,写的就是男女双方的相思情愫。词的上片写一对情人就将别离,但两岸的青山却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别离情,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不忍别离。下片写这对情人泪眼迷惘,虽然他们的“罗带同心结未成”,但“江边潮已平”。山水在这首词里并不是词人着力刻画的对象,而是起比兴和暗示作用,这些手法的运用,汲取了民歌的风韵,读来朗朗上口,另有一番风味。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作者严蕊(生卒年不详),字幼芳,南宋天台(今浙江天台县)艺妓。色艺皆冠一时,作诗词有断语,善逢迎,声名远扬。

说它是一首好词,还不如说它是一封饱含词人希望的申诉书,其中的缘由待细细说来。词的上片头一句表明词人并非自爱风尘的立场,接着词人认为自己命里有此一劫沦为娼妓,可能是因为前世造孽,但其中隐含的不相信命运,及对旧社会的娼妓制度的不满由此而生,所以词人在“东君主”身上看到了希望,一个“赖”字,一方面无情的揭示了由社会弱女子处于被动的境地,就连自己的人身自由也不得控制,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女词人对据有权力的人所寄托的希望,说明是委婉含蓄,感人至深,谁又忍心不去帮助如此一个弱女子呢?词的下片进一步表明了女词人希望“从良”的心愿早也是去,晚也是去,还不如今日就离开这风尘世界。而词的最后两句表明了女词人希望成为一个平常女子,追求俭朴而自由的生活的向往。女词人在这里仍然是不改其含蓄婉转的词风。祈求的口吻一出,令人我见犹怜。但女词人在词中表现的安定,更是让人敬佩。

通过整首词,写得是自然、空灵且情真意切,其中既有对现实不幸生活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忽虚忽实,忽柔忽刚。其中滋味,自有你我体味。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词风慷慨悲壮,奋发激越有《稼轩长短句》、《稼轩甲乙丙丁集》、《稼轩词》。

这是一首借怀春、惜春来抒怀的词。词的上片只写怀春惜春之情,起首即以一句反问,嗟叹春来又将归去的无可奈何,因为春已不胜风雨。接着词人又表达自己“惜春怕花开早”,可事实却是“落红无数”,无可挽回的春天能否停下离去的脚步,然而春比竟要离去,她无话可语,心中虽有“怨”气,最终也只有留下几片飞絮“算只有殷勤”。对于春天的离去,词人往复几回合,表现出词人心中复杂的情感,为什么?因为词人心中的春不仅仅是简单的季节,而是他所魂牵梦求的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而这最终被投降派的朝廷白白断送了,拱手送走了词人心中的“春”。词的下片被词人巧妙的转写美人失宠之事,其中蛾眉遭妒,杨玉环、赵飞燕的惑主难久,她们的最终命运也都是化作一缕尘土,其实词人是用寄托之法,慨叹自己的遭遇,词人“闲愁最苦”,最苦的是身世如同当时的国势,英雄失路,难展襟抱。

这首词可谓是婉约词中的佳作,词人以比兴的手法,表达了深沉的国事身世之悲切,词中有人,词外有意,全词以婉约之词摧刚为柔,一波三折,艺术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作品。

词人登高远望,一目“千里清秋”,山河秀丽,哪有尽头,这样豪迈的心情,这样的大好河山,对下文要抒发的忧愤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遥望北方的远山,山的那头就是词人沦陷的北方故乡,面对自己的故乡却只能远远的看着,敢问谁人能不愁不恨。接下来的七句,词人将心中的怨恨,无人理解的满腹牢骚,“栏杆拍遍”,倾泻而出。词人心中的孤寂和郁郁不平读者分明能看到、听到、感受到。下片词人用了三个前人的典故委婉的说明了自己的志向,他只愿向率师北伐的桓温学习,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南宋小朝廷的一味求和政策破灭了词人的志向,他只有“惜流平”“忧愁风雨”“揾英雄泪”,无可奈何之感,知者难求的悲哀,孤独寂寞的惆怅,在这几句词中抒发的一览无遗。

辛弃疾的这首登临游览之作,从词境来讲是写的言简意深,且用词精炼,一气呵成;从意境来讲,它充分发现了词人渴望报国却又壮志不得酬的复杂思绪,同时也无情的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腐败无能的可气、可叹、可悲之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作品。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又尽显豪迈情怀,一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知有多少人借以抒怀,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词上片写词人立于京口北固亭之中,面对万里秀美如画的大好河山,追忆孙权和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两位英雄已去,如今再难寻觅像他们一样的英雄。孙权以弱制强,使东吴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足,然而他的丰功伟绩早已被风雨冲刷干净。南朝宋武帝刘裕历经千辛万苦,从京口起兵,“金戈铁马”,挥戈北代,“气吞万里如虎”,收复了大片失地。而今的南宋统治者呢?只是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并无半点起点之意,一味割地求和,与前面两位英雄形成鲜明对比。词的下片放眼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利一事,欲告诫南宋朝廷不可轻举妄动,要做好充分准备再途大业,免得落得个“仓皇北顾”狼狈南逃的下场。当年还有刘义隆,现如今到处是一片和平景象,朝廷根本无法再北伐,放弃了很多良机,然而词人本人“尚能饭”,可却无人能识,满腹的无奈与忧愤也只有借词抒发了。

这首宋词佳作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且用典贴切自然,值得深究。

水龙吟

闹花深处楼台,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作者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孝宗隆兴时上《中兴五论》,主张北伐。光宗绍熙四年(1193),举进士第一,授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到官而卒。词风粗豪,近似辛弃疾。有《龙州词》。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咏怀词。上片以对春日美景的描绘起首,春天来了,“闹花”二字把春天花儿尽相开放的景象描写的既夸张又恰到好处,并由此来层层展开,铺陈春天景色的秀丽迷人,一世都是那么的怡人。至“迟日”一句起开始由景及人,美丽的春景使人正感到舒适,“淡云阁雨,轻寒轻暖”,到这儿,笔锋一转,一个“恨”字打断了春日的美景,词人“恨”自己还未欣赏尽春日的美景,就被大雁北国的一声哀鸣打乱。紧接着下片就写词人由此顿生寂寞和“凭高念远”之思。这个“念”字正是全词的文眼。以下词人写的都是“昔日的春光快乐,人们骑着马儿,四处游玩,春天的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的“风流云散”又将词人拉回了现实,词人现在所“念”的却是“翠绡封泪,几多幽怨?”词人心中的哀怨无以言表,只能是流下几行泪水。正在词人因愁思绪时,又是一年“疏烟淡月”,又听到了杜鹃的哀叫声,这样的景物,不觉让沉郁悲凉之感,所谓“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正是词人处境的最好写照。

唐多令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作者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生平以功业自许。词风豪放似稼轩,惜未得其沉郁。有《龙洲词》。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词前面的几句序言,点明了词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和什么人,为什么写下这首词,对整首词作了一个大致的交代,也让读者更能明白词人写这首词的意图所在。词上片重在写景。汀洲上长满芦苇,浅浅江流蜿蜒如带,从寒冷的沙滩上流过,到处是一派凄凉的景象。“二十年”句包含无限昔是今非的感慨,包括时事与个人两方面的变化。接下来是季节与时间落笔,象征着国家与个人都已进入中秋时节,晚景无多,无限凄凉。下片重在抒情,描写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下片二句化用唐人崔颢《黄鹤楼》诗意,对故人、故事深表怀念。“旧江山、浑是新愁”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只要半壁河山未收复,旧江山触目皆能引发新愁。最后三句词人紧扣中秋,意在抒发如今心境的衰变。这首词含蓄委婉,极其耐人寻味。

点绛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屡试不第,一生未入仕途。词人襟怀脱俗,精于音律,其词善以谐婉的音节、清劲的笔致、含蓄深远的表现手法,创造清幽冷隽的意境,以健笔写柔情,变驰骤为疏宕,在婉约词中独开清空一体。有《白石词》。其17首词附有旁谱,对研究宋代词乐极有价值。

词人路过吴淞,所见所闻所感写下这首借物抒怀词。词开篇“燕雁无心”写的就是词人自己无心人间,想同燕雁一般在太湖西畔随云逍遥。正在云里雾中,笔锋一转,忽然“数峰清苦”,正酝酿一场黄昏雨。到这儿,总算明白燕雁无心是被如此凄风苦雨逼的,乃无可奈何之举。下片推出自己崇尚的古人陆龟蒙,这是“燕雁无心”的典型。只可惜词人并不能向陆龟蒙那样完全超脱,因为已是今非昔比,环境不同,人的处境选择当然也不同。凭栏怀古,面对暮色苍茫中随风飘舞的参差残柳,又不知何以为怀。这首词外旷达,内忧惧,始终掩饰不住内心的凄凉、孤苦、落寞、哀伤。

卜算子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作者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福建县名)人。是宋末江湖派重要作家,能诗擅词,词风与陆游、辛弃疾相近,有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著有《后村长短句》。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词。全首词从天公是否惜花为线索,构思极为别致。上片开篇用两句描写了花的无限娇美,而后一句“道是天公不惜花”,假如说天公不爱惜花,那么花儿为何这样“百种千般巧”,其实天公是惜花的。下片写早晨看见树头花杂繁茂,傍晚再看却是花是稀少,一句“道是天公果惜花”,假如说天公果然爱惜花,那花儿为什么却还“雨洗风吹了”,原来天公不惜花。词人是一个有才情,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却屡遭迫害,壮志难酬。在这首词中,词人明说天公是否惜花,实是用比兴的手法,含蓄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反遭压抑的凄苦情怀。词中的花儿美丽异常,却又遭风雨的摧残以至凋榭,活生生是词人境遇的写照。

江城子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酲?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作者卢祖皋(生卒年不详),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人。有《蒲江词》。

这是一首咏春抒怀词。上片写临安春景,站在“画楼”之上,卷起“帘幕”看“新晴”,这时因是早春,所以天气是乍暖还寒,但毕竟又是春天,所以也只是轻寒。眼前所见尽是“坠粉飘香”的一派春色,这些只能是日日换起词人心中的惆怅。词人为何而愁,原因是“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词下片进一步写词人的愁绪,年华易逝而自感飘零,自己陶醉于春色之中,却又是无人可对,知音难觅。“何处觅箫声”一句,用萧史弄玉吹箫成仙的典故,表面上明写男女情事,实际上感叹身世不遇。歇拍三句,再度转折笔墨,回忆过去载酒买花声情歌楼的“年少事”,叹而今已全无当年的“旧心情”,抚今忆昔,自然不免凄动于中。

齐天乐

碧云缺处无多雨,愁与去帆俱远。倒苇沙闲,枯兰溆冷,寥落寒江秋晚。楼阴纵览。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怕挹西风,袖罗香自去年减。风流江左久客,旧游得意处,珠帘曾卷。载酒春情,吹箫夜约,犹忆玉娇香怨。尘栖故苑。叹璧月空檐,梦云飞观。送绝征鸿,楚峰烟数点。

作者高观国(生卒年不详),字宾王,号竹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史达祖同为吟社之友,一时并称,其词绍清真之余绪,风致绮丽,情调缠绵,工而入逸,婉而多讽,亦长咏物,自成一家。有《竹屋痴语》。

这是一首羁旅他乡思旧怀人的词。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楼阴纵览”。作为客体的自然景色是正值秋晚的寥落寒江图。作者从天际写到江面,再由江面写到沙滩,一片冷落景象。面对这景象,作为主体的作者也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他“怕挹西风”,怕见衰景,然而又确在凭栏,词云“愁与去帆俱远”,是高楼眺望,而颇有“过尽千帆皆不是”之感。“袖罗”句中“去年”一语,与前面之“去帆”呼应,又引起下片“旧游”之遥忆。下片回忆旧时客居江左的风流情事,与今日之寥落恰成对比。而今,料想故苑惟有尘灰栖息,人事皆非,纵有明月如璧,也是高檐空悬。歇拍云目送征鸿远去,惟余楚峰遥遥,数点如烟。真是望彼美于遥天,对苍茫而独立,好不令人凄怆!全词措辞造语尤见用力,如说沙溆,则以闲、冷、倒苇、枯兰修饰之。风本无形,而曰能“挹”,化虚为实。愁词多写雨景,此则曰碧云缺处无多雨;叙相思多说腰瘦带减,此则深进一层说“袖罗香自去年减”,皆迥绝常境,语不犹人,可见追琢锤炼之功。前人云竹屋词要是不经人道语,读此词信然。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唯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作者黄孝迈(生卒年不详),字德夫,号雪舟,工词,词风清丽慎密,有《雪舟长短句》。

本词抒写伤春怀人之情,寄寓着国事日非,无人可以告语之叹。上片写客居他乡而逢清明,感到寂寞孤独。上片以主起,有声有形,扣合清明节令。“欲共”三句构思奇巧,极力渲染地欠可语的孤寂情怀,意境鲜明。歇拍三句则直抒胸臆,申足前意。下片用移情、以景托情、直接抒情等手段抒发对恋人的极度相思之情。清词丽句如珍珠成串,令人赏心悦目。开头三句用称情手法,酒尊能泣,青山不语,皆由人的感觉而生。“翠玉楼前,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几句以清静漾的云光水影烘托自己恍惚的心境,清妙绝伦,洵为佳句。以下则再次直抒胸臆,但并不直白浅露,反而觉得含蓄多味。

西江月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作者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补太学生,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因亲老请为濂溪书院山长。宋亡,托方外以终,其词风格遒上,沉痛悲挪。有《须溪词》。

欣赏这首词必须与当时词人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联系,当时南宋被亡已有一段时间,亡国的悲痛在大多数人心中已慢慢的淡化消失,而词人却难忘丧国之耻,心中悲痛依然。词上片写七夕来临,人们一如既往的欢度佳节。天上是天气变化如故,人间是儿女依旧欢庆七夕,人们都在试着新衣服,一片祥和盛景,宛若人间天。上片更深沉的是词人看到众人皆昏,不思国恨家仇,故国恢复无望,反却平添了独醒着的词人的无限忧愁。面对如此现实,词人心事重重,所以“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词人的怨恨可谓是不露声色,但又略带讽意,最后词人将满腹的感慨佳作梦境和典故,含蓄委婉的道出心中的忧伤,这样才最断人肠。

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妲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作者王清惠(生卒年不详),南宋度宗昭仪(女官)。恭帝德佑二年(1276)临安沦陷,与三宫一同被俘至元大都。驻宿于夷上驿时,她面对昔日蒙受君王宠爱,今日竟成虏囚的巨变,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这首《满江红》,将其题于驿壁之上。

作为南宋皇帝的服仪,如今被俘于元朝廷,忆当年之荣华富贵于一身,看今朝沦为阶下囚,其中滋味非一般人能感同深受,尤其是作为一名有才情的女子又曾受君王临幸,在受到如此“礼遇”之后心中的感慨就如惊涛骇浪,一发不可收失,这首词就作于这样的情况下。上片起句“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女词人以太液荷花自比,说自己经过山河巨变,已花容憔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曾记得”后面五句,是词人由今日的凄凉,引起她对昔日的荣华以及欢乐生活的回忆。这几句极写旧时宫廷生活的美好,反衬今日处境的悲凉。“忽一声”,比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揭天来”,比喻元兵的凶猛来势。“繁华歇”,则高度概括了南宋灭亡,皇帝与后妃大臣被虏北上的历史巨变。

下片直抒胸臆,写江山巨变,感慨国破家亡。“龙虎散,风云灭”表明南宋朝廷已土崩瓦解,大势已去,面对这种局面,词人只能痛心疾首,仰天啼哭。然后,词人又转到写自己北行途中的苦况。最后两句,词人由上句“月”引发联想,幻想去月宫里,同嫦娥仙子做伴,去过超脱尘世、永远清静的生活,表现了词人不屈服元朝统治者的坚贞气节。

这首词不仅于词那么简单,它还向我们讲诉一段真实的历史事件,如能于历史背景相结合,将能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词的意境。

高阳台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东风节序暄妍。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屡卜佳期,无凭却怨金钱。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

作者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入元,至元中为庆元路(今浙江鄞县)学正。其词多伤时感事之言,善托物寓意。有《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

王沂孙作为宋朝遗民但却官拜为元朝的学正,其中矛盾并不难理解,一般文人墨客在改朝换代后一般不仕或隐居,以表心志,王沂孙却在元朝为官,也非出自他的本意,但在当时,别人未必能理解,王沂孙可能因此颇受非议,又一清明时节,王沂孙作此词一则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人之情,再则表明自己不愿居官于此的心迹。

开篇三句,点明卷幕时节,“残萼梅酸”等象征景象。接下来二句写词人独立一人立于雕栏,而谁又能怜惜我在此职任所上虚度年华。表明词人应征上伍,而自己做这样不得亡,毫无价值的事没有谁能理解他的苦衷。每天都在巴望着清明早日到来,因为词人料想家人会在那时寄信来,可事实并非如此,“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下片前五句写家人一定也在想念等待自己,词人的那个她既不描写,也不照镜,而是掩户占卜词人旧期。结尾几句写词人希望还有人能寄信与他,记得他,招他归隐,他一定趁着东风,立马整顿归船。哪怕此时已是杨花飘雪,春已过半,但毕竟还能赶一个残春。

望江南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作者金德淑(生卒年不详),南宋宫人,曾和王清惠同奉宫中。

作这首词时,宋亡已有十年,说它是一首送别词,还不如说它是写给亡宋的一篇挽词。金淑德曾是南宋的宫人,宋亡后和宋皇帝、皇后王妃一道被俘北上,如今十年已过,友人汪元量得以南归,词人感慨之余作了此词,以作为其送行时的赠词。

春天就像睡着了,如今又醒了,点明又一个春天来了,燕山上的白雪未化,白雪积满万里长之上,就如同披上了孝带。词人虽写春天来临,但笔墨却着重写积雪,这与词人心境有关,那皑皑白雪就如积在词人心中的亡国之痛,久久不能融化,而那长城之上的孝带寄托着词人对亡宋的哀思。起笔造境,沉痛万分。最后两句写元大都城内的灯光已是将尽未尽,阑珊几盏,稀疏冷落的灯火,突出了夜色浓浓,一股暗淡凄寂的气氛生发了出来,此时的词人独立长久站立于玉楼之上,想着南方故土,不变的是那颗不灭的爱国丹心,全词到此也戛然而止。这首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第一是境界重、拙、大。主题写哀悼亡国,此之谓重;其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其内容包括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此之谓大。第二是具有高度象征性。词为悼南宋而作,所以词人用的雪山、缟带、玉楼这些意象,无不为哀悼国亡之最好象征。

阮郎归

一帘疏雨细于尘,春寒愁杀人。桐花庭院近清明,新烟浮旧城。寻蝶梦,怯莺声,柳丝如妾情。丙丁帖子画教成,妆台求晚晴。

作者王同祖(生卒年不详),字与之,号花洲,金华(今属浙江)人。王同祖是南宋后期的江湖诗人,《南宋群贤小集》中有其《学诗初稿》一卷,词仅存三首。

这是一首颇具民歌风情的闺中小令。词人用女主人公的口吻用近似于江南小曲的形式,将这首小令“唱”了出来。清明寒食时节,细雨连阴,那雨细的就像灰尘一样,烟雨蒙蒙,飘着细雨的春寒逼煞人。所有的人们都在为清明寒食节在做准备,节后钻取的新火充满了整座旧城。背景介绍完后,就直接写女主人公希望能寻得好梦,可又担心黄莺的叫声惊起了美梦,她的心思就如那柳丝一样,希望能天晴寒轻,于是,拜于梳妆台的“丙丁帖子”画前,祈求老天能成全自己的愿望。词人画了一位天真、纯情,既美又可爱的女性,于巧妙中见真意,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词作。

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作者王清惠,号冲华,度宗昭仪(宫中女官名)。临安沦陷后被俘往大都,后自请为女道士。存词一首。

王清惠被掳北上,在驿站墙壁上题此词,抒写亡国哀痛。她留恋旧日宫中富贵华美的生活,痛惜故国沦丧,己身被迫流离。词中写出了北行途中的艰辛困苦和担惊受怕,也表明自己宁愿隐居避世、绝不靦颜事敌的心志。上片以花喻人,贴切工整。下片赋笔直书,凄苦悲切。写出了亲身经历宫廷生活巨变的后妃的独特感受。

(三)金词鹧鸪天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人间乞巧楼?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作者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原冯翊(今陕大荔)籍,著有《竹溪集》,不传。词存见《中州乐府》,仅五阕。少与辛弃疾同学齐名。性疏旷而多才,词风松秀劲挺。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作。在此类词中,当属秦观的《鹊桥仙》最为精辟,其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成为人们尽相传唱的千古名句,那这首党怀英的咏七夕有何特别之处,使它在咏夕词中占有一席之地呢?这首词的用语构词就有胜人之处,全词清丽优雅,词境极佳,如最后一句“且尽新凉睡美休”就与辛弃疾的“好个天凉晚来秋”极相近,是为词中佳作。这首词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其视角的新警,此词的切入点可谓特残冷峭,词人从“巧”根本不必乞的角度,分析出世人为织女而愁而苦乃是多余之事的与常人思维逆反的结论。词人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看待织女牛郎七夕之会,在他认为之所以会有此结局,主要是因为他们太“巧”,太聪慧了。既然如此,人们又何必要去“乞巧”呢,这不但是多余,而且会惹祸。因为有“才”就意味着不自由,这不仅仅是对于“无才便是德”的女子而言,对于思子也是一样,所以不“才”方能自全,不“巧”而愚始称大智。词的“天外事”三句就是规劝人们不用去想入非非,作虚幻之祈求和祝愿,更无须为“凌波”之天人担忧,视野应转回人间,正视眼前。这是种很曲深的慨然之思。“且尽新凉睡美休”,与辛稼轩的“好个天凉晚来秋”的词心词境极相类。

青杏儿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作者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晚号闲闲,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这首词实乃一首白描抒怀之作,如果说坦诚直率是为人品格中一种美的德性,那么对于词作而言,能直率坦诚的直抒胸臆,则具有了激活枯缩的情思,平衡失调心境的审美意义。这首词全以疏快明朗的近乎口语的文字写出。风雨之摧残百花是必然的,愁也属常情,很正常很自然。问题在于:你愁白了头有何用?花就不谢了吗?所以愁应该,但不必忘“我”地自戕。花开花落,原是不可逆转的事,惜花葬花却须葬进自己生活地信念。“酒”的功能,赵秉文于此表现得特为直率。结篇处“有花也好,无花也好”云云,则是上片“劝君”句又深压一层,彻透之至。前人说此词“无复笔墨痕迹可寻”,正是因为他不矫饰地挥墨淋漓,如是想即如是说的美趣所致。

(四)元代词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马致远(1250~1324),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曾参加大都的元贞书会,被推为“曲状元”。后曾出任浙江行省务提举官。晚年退出官场,隐居杭州郊外。著有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官秋》、《青衫泪》等七种。散曲有今人辑录的《东篱乐府》一卷,计小令一百〇四首,套数十七篇。内容大多感慨世情,抒写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愤激不平中夹杂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扩大了散曲的题材,提高了散曲的意境,对散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作品风格豪放俊逸,语言本色流畅而又兼具诗词的骚雅,为后世文人所推重。

这首词是元朝天涯羁旅压卷之作,也因其经典的词境和意境而成为至今仍为寻常百姓人家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是为经典之作。

其经典之处就在于作者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飘”和“瘦马”这九种景物错落有致的罗列在了残阳余晖下,这人样是物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却生发出一种莫名的、神奇的魔力,把它们奇妙的连接,构成一幅凄清悲凉图景,还未发一语,已是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再加入游子孤独身影,更觉得羁旅之苦顿生,浑然天成。

如此经典之作,也难怪王国维称其为“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五)明代词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廷杖削籍,远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猝死贬所。天启朝追谥“文宪”。著有《升庵词》。慎为明中叶文学大家,命运蹭蹬,老境凄凉。其词藻丽其外,凄咽于内。

这首词恐怕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它被毛宗风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之后,名声大噪,凡是读过这部经典名著的人都会在翻开首页时看到这首经典名词。读过此词,人们不仅要问,杨慎是在什么情况、什么意境下有如此感悟,写下了这首贯穿古今,大彻大悟之作。要知道答案,首先应对杨慎的身世做一大致的了解。杨慎的人生感受可谓太多太深。他以宦家子弟,高中魁首,着实春风得意过好一阵;可谁料想,七十二岁的生命却有三十五年在边境戍地虚耗度过。太复杂了倒会转成简单,看透了人生,一切都可抛撇。当然,这种“透”是经历过痛彻入骨,心力交瘁后的自救境界,“转头空”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无非是愤慨已臻没火气而已。在时空的悟解中,“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杨慎愈老,经历的愈多,愈深悟这一点。他靠着它,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所以,淡语、轻松语、超脱语,不是人人说得来,说得好,说得深刻的。淡语深刻,绝非文字技巧能获致,但又非凭借举重若轻,漫不经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如果你也能什么事都付笑谈中,那么你也不枉为高人了。

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作者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苏州吴县人。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试应天第一,次年会试以科场案下狱,谪为吏,遂弃科举业,纵酒佯狂,放浪形骸以终。工诗,与文徵明等合称“吴中四才子”,尤以书画名世,词亦流丽清婉富韵致。著存《唐伯虎全集》。

这是一首闺怨词,历代以来,以闺怨为题材的词作如汗牛充栋,然愈是平常题材则新意愈难出,唐寅的这首《一剪梅》可谓是别出心裁,极具机杼。空间,既无情地拉开着恋者的距离,而空间的阻隔又必然在一次次“雨打梨花”、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尤加速着时光的消失。上片的“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是无处不令“我”回思往时的温馨;下片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则写尽朝暮之间无时不在翘首企盼所恋者的归来,重续欢情。词人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循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子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前面提到唐寅的这首词非常有特色,它特色在哪儿?其一这首词的词句之清国流转堪称别具一格,上下两片四处重叠的词句将痴心女子的痴情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淋漓的表现出来;其二该词用自然明畅的吟哦动人的表现出空间阻隔给痴情女子幽婉的心态所带来的灼痛之深,读后令人不由神伤,真无愧唐寅“才子”的美称。

(六)清代词卜算子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作者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幼即多才慧,有“乳虎”之名。咸丰二年(1852)权知富安场盐课大使,七年(1857)以母逝去官,挈家居东台,后猝死于吴江垂虹桥舟中。其词清警沉挚,清虚不失含蓄,凄紧中见浑圆,著有《水云楼词》二卷补遗一卷。

读完此词,全身被深深的愁绪所包围。上片写景,凄凉的暮春景色。小院里阴雨绵绵,莫落之地连燕子也不曾到这儿来,在小院的一角被风吹落的花瓣聚集在那儿,那儿就是春天归宿的地方。上片写景,无一处不显示出一种孤寂、落寞、阴森、了无生机,为下片写词人的愁绪定下了感情基调。下片抒发愁情,词人挥泪别春风,把酒浇柳絮,只怕是借酒浇愁愁更愁。词人告诉飞落的柳絮,既使它化为浮萍也还是愁肠满腹,所以希望它们“莫向天涯去”,因为到时更是“西出阳关无故人”,无限愁绪又会平添几分孤寂,况且漂泊多苦,前途无望,际遇难免,迟化不如早化,早化或还略胜迟化,可省却跋涉,遭人摆布之苦。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宰相明珠之子,受业于徐乾学。善诗文,尤工于词,清秀隽永,流播海内。有《通志堂集》。

这是一首颇具创新意境的思乡词。上片起着“山一程,水一程”,在“一程”又“一程”的重叠中,用空间的阻隔距离来展现离家愈来愈远的状态,心有千万个不愿,可偏偏“身向榆关那畔行”,行进方向与词人的心绪是逆反的,“夜深千帐灯”,晚上宿营有千盏灯亮着,多么壮观的景象,然而在词人眼中却不尽然,白日行军千辛万苦,可为何夜深了还是灯火通明,那是因为难以入睡,思念家乡和亲人。下片直接生发思乡之情。风雪“一更”又“一更”,词人用时间的推移来展现空间阻隔的无限乡情,“聒碎乡心梦不成”,是指乡心聒碎梦难成,难以入眠,那风声、雪声叩击入心窝,在乡园没有这样的声音,进一步点明了词意。这首《长相思》以具体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绵长心境,允称即小见大之佳作。

点绛唇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作者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他是“阳羡派”的创始人,清代一些人对他的词评价很高,称其“沉雄俊爽”,甚至有人说“古今无敌手”。

这是一首描写北方大地秋意的写景兼怀古的词作。词起首刻画了太行山的景象,在词人眼里,秋日晴天下的太行山一个个山峰就像一个个女人的发髻,其山势犹如蝌蚪,点缀连绵不断排列在天边。稻田里的稗草经霜变白,厚厚地覆盖着地面。这里是战国时代赵、魏、韩、燕等国的故地,许多威武雄壮的历史往事一一浮现在词人胸中。此刻站在临茲驿站外,看悲风怒吼,卷起满地黄叶在中原大地上飞走。在此悲壮、友伟的北方大地,秋意浓浓,给词人和读者留下的恐怕不仅仅是震撼了。这首小词雄健有力,辽阔苍凉,应为词中佳作。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作者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讬,晚号小长芦钓师,又别署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明大学士朱国祚之曾孙。长于经义研考,诗与王士祯并称“南朱并王”。词名尤著,为“浙派”宗师,有《眉匠词》、《静志居琴趣》、《江湖载酒集》、《茶烟阁体物词》、《蕃锦集》等。又辑编《词综》三十四卷。其词以清空淳雅为审美旨归,宗尚南宋姜夔、张炎一派。一生词创作成就以“江湖载酒”时期为高,《琴趣》情爱之写亦多佳构。

这是一首思往事的词,忆的是朱彝尊少年时初相恋的往事。在这首仅只二十七字的小令中,写尽微妙之心理活动,而且从白天写到通宵。词共两个层次,一是视觉表现,二是听觉和视觉表现,而诸种感觉集中起来实皆心态感知而已。“青蛾”句之妙,在于将“我”之“看”藏掩于“青蛾”与“越山”的映合中,你说我在看她?哪里!我在看山。我看山吗?那山焉有此“青蛾”美?我何尝要看山!历来诗人们以青蛾与山黛互拟,而在该词中,词人却运以饱餐秀色的技术处理。时时似在看山,实则时时在看她。“听秋雨”是不眠时听觉感知,“轻衾各自寒”是通过肤觉表现不眠通宵的。失眠者被必寒,时间感受由此推移而出。“共眠一舸”却“各自寒”,乃可望而不可即发展到可感知而不可即。白天犹得“见”,夜深唯能“听”,用一颗火热的心在冷被窝里听。“各自寒”,意味着他俩已进入了“目成”阶段,心相默契。所以,当“各自寒”之时,秋雨打篷声其实也已听不到,各自心中都听到的是对方的呼唤。

浣溪沙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处灯。芭蕉叶上几秋声。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犹是说聪明。

作者吴藻(1799~1850),字氾香,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先世徽籍,父业商,嫁同邑黄姓商人,终身抑郁无欢。道光十七年(1837)三十九岁移居嘉兴南涛,筑“香南雪北庐”,与古城野水为伴,皈依禅宗以终。著有《花帘词》、《香南雪北词》两种。南湖之居昔为万鄂、吴锡麒卜宅处,魏谦升《序》谓:吴锡麒亡后,“或虑坛坫无人,词学中绝,不谓继起者乃在闺阁之间”。所论洵非虚誉,唯吴藻词绝非“浙派”所能限,其词豪宕悲慨,几欲与须眉争雄。

在封建时代,女性面对的纲常压力远较男性为重为酷烈,而愈是有自省、自强意识的女子则所受到的精神制约愈益严重,愈是敏感的人也就愈沉痛。吴藻作为一名有自省、有强意识的敏感、有才情的女性,在当时她所要承受的来自各方的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她勇敢的走了过来,但因此而付出的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本会。这首词可以说就是女词人心结的真实写照。这阕小令从微观角度抒露着其心声。词情似略萧飒,然而愤激语意显然无隐蔽,愤激也是种抗争。值得玩味的是她的愤情实际上却又以调侃、自嘲的语气出之,于是愤火转为冷焰,对压抑势力无异于投去了冷峻的一瞥。然而,这又毕竟是痛苦的,试想,“强笑”代哭,“忘情”销愁,绝顶聪颖的人得装糊涂,是怎样的情味?末句是沉痛的:你太聪明了!你太灵慧了!但吴藻心态中的基石仍是倔强的,“十年心事十年灯”,冷漠对待心所厌恨之事,坚持“十年”就是无声斗争和抗压。试问“十年心”之心是怎样的一颗激烈心!需从《骚》中去体察、辨识。“一卷《离骚》”必须与“十年心”共读,阅读时下片三句应于上片三句来回参照,始能发现小令实不“小”。

菩萨蛮·北固题壁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作者郭崁(1767~1831),字祥伯,号频伽,晚号复翁,又因一眉白如雪,故称白眉生。江苏吴江人,后迁居浙江嘉善魏塘。诸生。长期客游江淮间为塾师。著有《雪芬馆词》四种,又有《词话》、《词品》论词著作多种。其词风格清灵圆转,自然轻捷,为“浙派”后期持新变审美观的名家。

这首小词平淡而富机趣,轻捷流利中见人生哲理,可为尝鼎一脔。词人从“流”与“留”一对矛盾上盘转写来,别有所感。“山”为“留”一方,人生之阻力意象;“江”为“流”之大势,合乎“天”意。“船”为“侬”之载体,顺“江”而“流”。在词人看来,“留”总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而脱羁而去的“流”是永恒的、绝对的。郭崁不是哲学家,其填词并非为作哲理思辨。此中感受乃其负才遭厄,深刻地得之人生体验,而倔强性格,坚持一己心性则终不为坎坷际遇所屈。所以,类似理性演绎,实系抒情表现,貌似轻快,内里愤懑,末两句一“笑”、一反诘之问足见风骨。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作品选集)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作品选集)

    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杨朔用铺天盖地的征尘,反衬默默无闻的人力车司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用火红的木棉来象征充满希望的明天;用戈壁滩上吹过的阵阵春风,象征勤劳勇敢的劳动者们创造出来的光明前景;用五颜六色的迎春花,代表团结一致的各民族同胞,把民族的团结与国家的兴旺发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越到老秋,越是红得可爱的香山红叶来代表老而弥坚的导游……那些或短小精悍或意义深远的句子,不仅不会令人感到乏味,还会令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本书精选了包括鲁迅、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石评梅以及布拉克、海明威、卡耐基、培根等二十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作家们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亲人的琐事,写自己对亲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真切感人,从而能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 故居

    故居

    《北仑作家文丛(第2辑):故居》主要内容包括:可爱的孩子、我们都是薛宝钗、敬爱劳模、河边一村、烈士墓、搓麻将、橘树林边、大学生活、我的初恋、快乐往事、古桂花树、遥远的芳邻、花事、故居、故国情思、清明随笔等。
  • 流云散记

    流云散记

    本书是已故著名文史学家孟超先生的作品集,书中包含了孟超先生在解放前发表于各类进步报刊上的说文论史的文章共计49篇,包括对历史人物如李隆基、秦桧、武则天、杨玉环、黄天霸、贝多芬等人的解读;对京剧《珠帘寨》《四郎探母》《鸿鸾禧》等的评论;对当时时事的论说;对外国文学作品如《大雷雨》等的分析。
  • 食有鱼

    食有鱼

    美食作家古清生半生为了行走,而行走为了美食。走遍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只为找到原汁原味的正宗乡土美食。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既在食府酒店,更在市井民间,而同一道菜的不同做法更是千姿百态。
热门推荐
  • 怪咖王爷等我来撩

    怪咖王爷等我来撩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落。作为新一代的宅男女神,柳依依在家直播时,被楼上一对吵架的小情侣打扰,她从阳台上探出头去,一个自由落体的平底锅不偏不倚地砸在她头上,在一片混沌的世界里,她遇到一位年画娃娃,他告诉她只要她能在另一个空间让那位冷面王爷对着任何一个女子说声“我爱你。”她就能再度回到原来的世界。这有何难,撩人不是她的老本行嘛!看着那些王爷迷的下场,柳依依深感生命不易,且行且珍惜,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柳依依决定另辟蹊径,增肥二十斤,女扮男装混进王爷府当小厮。
  • 夜半歌笙

    夜半歌笙

    她明媚是喜欢苏辰,可是他早已有了心上人,好吧,明媚只能什么也不说,突然有一天他来撩火了,好吧,你说撩就能撩,我不给点颜色你看看你就不知道什么是明媚,于是,可明媚还是拿他苏辰一点办法都没有啊,他说过他不喜欢她,她信了,他说他对不起他明媚她也原谅了,可是她的心却渐渐控制不住了。
  • 末世录之一异界

    末世录之一异界

    我拼命的想抓住最后一个人的手,可似乎上天不给我这个机会。幸存的我翻遍这座山,却最后连同伴的尸首都没有找到,剩下的只有一张和他们的合照。我相信他们还在,也许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我一定会找到他们!!我最爱的女人最好的兄弟
  • 蛇界公主驾到

    蛇界公主驾到

    她,高贵慧黠的蛇界公主魅灵,因为私访年兽而差点酿成天地浩劫,被贬往人间历劫修行。只有功德圆满后,方可返回蛇界。一个被宠坏了的蛇界公主如何适应平凡?本性敏感多疑的她最终会学会相信别人吗?为了修满功德,她遇上了一群痴情人,也懂得了许多……
  • 斗罗大陆之却邪斗罗

    斗罗大陆之却邪斗罗

    十年荣耀,一如既往。看我如何在斗罗中重振斗神之威,让却邪战矛响彻整个斗罗。一个和叶秋一样的网络高手到了斗罗大陆又会如何?
  • 华娱之梦

    华娱之梦

    好春光,不如梦一场,梦里青草香。千禧年初春,林木落脚到了四九城外的村子里。然后一切都开始变得像是一场梦一样。一场如梦似幻的华娱之梦!---------ps:已完本240W同类型《华娱》,欢迎开杀,信誉保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女配男神等等我

    快穿女配男神等等我

    a国最高级白鸽死在了营救任务中。因为强烈求生欲望被软萌系统绑定。为了去见那个人,白鸽开始了…啊呸任务,弱系少年,沙雕网友,电竞大神这些人确定都是他?算了算了,任务要紧。
  • 我想要你的梦和人生

    我想要你的梦和人生

    日月更替,誓言不变。“你只属于我,好吗?”甜虐文的开始~
  • 隐婚之墨少的杀手妻

    隐婚之墨少的杀手妻

    一场婚约将本该错过的两个人重新绑在一起。他的占有欲让他一次次的去了解她,也一次次的沦陷…她因为一次任务的失败和他有了关系纽带…---墨翊,墨家大少,传说拥有天人之姿,却在她面前一次次露出自己的狼狈。尹雪陌本该是快乐无忧的千金小姐,却以为一场认为的车祸,失去爱她的母亲,当这两个人的命运碰撞在一起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