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78700000007

第7章 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初探

农村社区教育同城市社区教育一样,不同于广义的一般教育,也不同于狭义的学校教育,它是一种浩繁而复杂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系统教育。如何使这一社会大环境条件下的教育持续、有序、有效地展开,除结合农村经济社会的特点,研究其教育的内涵、实质、模式和基本特点之外,还必须研究其运行的规律、特点与方式。本文只是从象山县乡镇社区教育的实践这一角度,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教育运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长期以来,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产生开始,就始终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在教育的原始社会化阶段,由于生产资料公有,生产力低下,每一社会成员都是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共同生产,同享所得。而教养下一代的任务,也只是依靠集体,在劳动和生活中进行,没有学校,也没有教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始终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按自身的规律运转而发展。

经过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才从社会中分离出来,成了独立的事业,即有了专门从事教育的职能机构(学校)和人(教师)。从此,教育的计划性、目的性大大加强,教育质量也得到保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教育规模和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内容更加充实,教育产生的效果,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推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兴科举、崇仕途、鄙薄工商,加上小农经济的闭关自守,结果,造成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严重对立,使教育逐渐陷入了与社会隔绝的、封闭运行的走向,渐渐地,教育只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事,社会的其他部门、其他人对承担教育职能的观念淡薄了。因此,教育的偏离性,就导致了教育运行发展的曲折性与艰难性。

但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会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也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反作用。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它们之间都是发生作用的。历史上无数有识之士,或一些教育家、学者,考察了教育与社会各因素相互制约作用的内在联系之后,在促进教育与社会的结合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从孔子的率弟子周游列国,考察社会,结合社会实际教育弟子,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都作了教育走向社会的有益探索,都培养出了一批有作为的人才。中国共产党是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结合的,从党成立之日起,就把教育视为整个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并采取多种形式,把教育同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当时的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农村、山区。学校是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举办的。实行的都是生产自助,谈不上有什么教育投入,师生都自觉投入生产劳动,打粮种菜,修建校舍,农忙时还和当地人民一起春种、秋收。小学多设在祠堂、大院里,桌椅都是老百姓支援的旧桌椅,有的还用石桌石凳代替,没有学习用具,就以地为纸,以树枝当笔,刻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疯狂扫荡,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封锁包围解放区。学校在大生产运动的推动下,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自助,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学习费用和用品都是自己动手解决的,教学的组织和时间都与生产相适应,教学内容都与生产相结合,不仅缓解了根据地的困难,支持了抗日战争,还发展了教育事业,培养出大批革命战争中需要的人才。当时的学校教育还与社会政治斗争结合,师生要参加社会各革命团体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参加地方的红色戒严、苏维埃政权建设工作,向群众宣传反对宗教迷信,宣传反对“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买卖婚姻、嫖娼聚赌,宣传卫生知识,传播科学、农业和工艺知识。在解放战争时期,又担负着各解放区的宣传“土改”任务,讲“土改”政策,参加农民对恶霸地主的说理和诉苦斗争,了解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和社会上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既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服务,又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改造世界观,培养革命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继承和发扬了解放区的教育传统,进一步重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除全日制学校外,教育向工农开门,大力发展冬学识字教育,常年民校教育。冬学学习,以生产组织为单位,采取“就地取材”、“以民教民”的方法。冬学结合中心工作有条件的就转为民校,没条件的就转为读报组,集中转为民校的就成为“农村文化合作组”,分散成读报组的就成为“生产文化互助组”,达到点式民校、网式学习小组。1958年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国家办学和群众集体办学、全日制和半日制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社会办学积极性很高,民办小学大发展,公办小学大部分转为民办小学。以象山县为例,全县311所小学中,民办小学达243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3.6%。此外,还办起了渔业中学20所,农中109所,参加各类文化学习的农渔民占农渔民总数的84.3%。同时,学校走向社会,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全县有17个学区种植水稻、旱地作物95.8亩,农渔林、畜牧场839处,小型工厂622个。这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尽管在当时来说,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劳动过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但对培养人的劳动观,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1964年,为贯彻“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方针,全县又办起各种形式的耕读中小学。耕读小学有半日制、巡回制、一揽制及早晚班制等学习形式,学生坚持半耕半读,教师实行“以民教民”,半耕半教,资金自筹,自编教材,勤工俭学,学用结合。课程设语、算、周会(政治)、农常,全年学习8个月,节假日、农忙假,每周学6个半天,每半天3课时,早、午、晚班每周各学6次,每次2课时。耕读中学,多为小学毕业的贫下中农子女,学生入学除书费外,均无负担。学制三年,开设政、语、数理化、农知和军体等课,教学时间按“学习在校、食宿在家、劳动在队”的原则,全年保证680课时,其余时间,除校内必须参加的集体劳动和活动外,均回家参加生产劳动。上课时间安排:农闲读半天,雨雪读全天,小忙中、晚学,时数不减少。这种因时因地制宜的办学形式,即是学校教育的外延,提高了初等教育的普及率、巩固率,也使教育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出现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迅速得到了发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象山县也不例外。1983年我县开始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全县先后办起了职业技术学校、水产技术学校和农业中学,完中设置职高班,初中实行“二加一”和“三加一”的分流教学。至1994年,职业技术教育在经历了起步、发展、巩固三个阶段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已先后设置了农学、林果、畜牧、幼师、建筑、财会、养殖、捕捞、轻纺、机械、外经贸、宾服等37个专业64个班,在校生2952人,比1983年增加了50倍,职业教育的招生数已占高中段招生数的59.2%,比1983年增加了52个百分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已为县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成人教育在开展扫除文盲、实用技术培训和加强阵地建设上也取得了新成果。普教、职教、成教的统筹已初步形成新的格局。1986年,乡镇中小学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分期分批实行小学五年、初中三年义务教育,到1994年为止,全县19个乡镇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84%,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5%,小学毕业升初中率达95.68%,初中毕业升高中率为45.42%。学校内部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指引下,也在逐步进行改革;捐资办学,社会支教活动也初见成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在石浦镇实践经验的推动下,正在全县范围内有效地推开。社会淡化教育的观念也在改变,农村教育在走向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已迈出大步,步履艰难曲折,成绩还是巨大的。

但是,从教育与社会结合的长期若即若离的运行发展规律看,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式,还是处于与社会脱离的一个“孤岛”。学校所有制属于国家,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不仅直接办学校,而且直接管理学校,成了事实上的办学主体,而学校仅仅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单位处于完全服从的客观地位,教育运行的轨道,基本上还是垂直、封闭式的,即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下一级学校的目标是升入上一级学校,学校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管理的手段,多为考虑升学需要,而同社会产生有效的横向联系不紧密。社会参与教育的观念十分淡薄,社会也不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只能适应升学的需要,而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层次、多规格需求的可能。这种单一僵化的管理模式和教育运行的机制,已经为学校教育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导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也因管理体制的封闭造成教育改革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生机,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加大力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教育运行的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只有开展社区教育,把教育放到社会大背景中来构建,使学校教育成为社区教育的组成部分,与社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全社会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职能,建立起教育社会一体化的农村教育新体制,以农村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运行机制,沿着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的运行道路,同步发展,同步前进,才能使教育立于不败之地。

二、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建立和意义

农村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要摆脱目前的教育现状和直线封闭的运行机制,只有依据党的十四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开展社区教育,建立社区教育的管理新体制,才能使农村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何谓“机制”?机制一词,源出于机械学,指的是机器装置及机械作用过程的原理。简言之,机制就是统一体的各组成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使用、相互促进的一种调节方式或运行程序。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就是指社区内组成的各种教育力量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按照一定的轨迹正常运行的诸要素的合理组合及其相互制约的运行程序与方式。从农村社区教育初步实践中看,现阶段,农村社区教育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机制,保证农村社区教育有序有效地运行呢?

1.建立县、镇(乡)两级社区教育委员会,形成权威的决策协调的运行机制中心,保证社区教育运行的诸要素进行有效控制与协调。县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一般由县政府、县人大、政协、政法、宣传、教育、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的有关领导及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主要对全县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系统起中心决策作用,对各乡镇社区教育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指导与协调。运行决策的主要内容要按照社区教育发展的方向,确定体现其发展趋势的目标、计划、措施和实施步骤。镇(乡)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一般由乡镇政府、工业、农(渔)业、商业、文卫、部队、公安、学校、街道等单位的领导组成,主要负责对本乡镇社区教育的运行目标、任务、步骤作出决策,并组织实施,保证社区教育持续、稳定而正常运转。

2.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互相参与、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协调机制,形成社区内的教育合力,使社区教育的行为按决策确定的方向、目标运行与发展。其机制主要是要求社区内各成员单位或部门要以教育为本,树立互相配合、长期合作的意识,按照县、镇(乡)、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县、镇(乡)社区教育工作暂行规定以及有关的规章制度把自己承担的社区教育任务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为发展教育提供人、财、物及教育资源,监督教育,参与教育管理。要求教育向社会开放,发挥学校的优势,为各成员单位服务,为发展社区经济培养人才作贡献。

3.建立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中心,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互相配合、双向服务的联动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教育新格局,净化、优化育人环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协调一致,发挥社区教育育人的整体效能。主要形式是以学校为主,举办家长学校,组建班、校、镇家长委员会以及制定巩固与发展“三结合”教育的有关章程、工作职责与条例。以象山石浦镇为例,制定的规章制度有《象山县石浦镇业余家长学校办学纲要》、《象山县石浦镇业余家长学校的性质、任务与办学原则》、《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学生家长守则》、《象山县石浦镇“合格家长”评选细则》、《象山县石浦镇家长委员会章程》、《象山县石浦镇家长委员会部门工作职责条例》、《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家委会的任务与分工》、《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家委会的考核内容与评分》等。这些章程、条例和规定,作为“三结合”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镇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全镇社区教育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运转。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旨在提高家长的素质,优化、净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起到“抓一代人促两代人”的社会效益,而且学校在为家庭、社会服务的活动中也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是来自社会各层面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通过他们把各界团结在学校周围,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讨论,听取学校报告,协助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奖励、表彰活动,反馈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建议,帮助学校建立学工、学农、学军基地,动员社会各界在财力、物力上支持学校,帮助挖掘社会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教育,促进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建立普教、职教、成教和农科教结合的统筹机制,形成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路子。从象山农村教育的情况看,小学布局需要适当调整,解决某些乡镇小学设点过多、过散、规模过小等问题,以更好地适应初中段的义务教育,应把完小、村校的办学责任真正落实到村,使其办好管好,要继续搞好小学教育的整体化实验教育,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教育要改变“离农”教育,积极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要通过各种办学形式,创造条件,对应、历届初中毕业生进行长短期职业培训,使之学得一技之长,为走向社会打基础。普通高中教育,要继续从过去单一的为高考服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到既为高校输送尽可能多的合格新生,又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合格的劳动者。要完善高中段的招生制度,逐步推行推荐、保送和定向分配相结合的制度,使初中教育由升学竞争转向办学竞争。要加快发展职教、成教、幼教和特殊教育,除继续办好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外,要继续深化成职教办学体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要实行政府宏观指导和学校自主办学结合,以自主办学为主;在办学形式上,主要实行政府办学和社会共同办学相结合,以自主办学为主,充分发挥部门、企业、社团和个人办学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模式的办学新局面,走出一条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上挂、横联、下辐射”的“产教结合”的具有农村教育特色的新路子。成人教育主要是积极创办好乡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企业职工进行上岗培训,组织农村学文化、学政治、学技术,积极扫除青壮年农民文盲。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除办好县一级示范性幼儿园和特殊学校外,应创造条件,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农科教结合,是科教兴农的有效形式,主要把实施《燎原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对规划、项目、师资、设备、经费实行统筹,发挥最佳综合的效益。实行内“三教”和外“三教”结合,其本质是使教育在社会背景下与经济结合,朝着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机制运行,使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巩固和发展。

5.建立监督、评估激励机制,形成社区教育整体发展的推动力。其主要是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例会制度、工作制度,贯彻社区教育评估细则以及定期的总结、检查、评比、监督等制度,保证社区在与其他社会实体的双向运行中,步调一致,提高运行效率。评估是一种激励手段,是对运行系统各环节的运行状态按项目进行考察,发挥社区各成员单位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评估在形式上,一般可分为自评、线评、互评;从内容上可分为,单项性评估、综合性评估。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可以及时肯定被评单位的成绩,指出不足,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共同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监督主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依靠与服务”的双向关系,组织监督机构和社会有关部门,对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学校办学方向、目标、办学质量进行社会检验和督查。监督检查一般可分为自查、互查、抽查,可以进行定期检查,也可以进行不定期检查,通过比较、分析和鉴别,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教训,约束社区各成员单位履行既定的义务和应尽的责任、形成社区教育运行中的内驱力和凝聚力,保证社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上述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五种要素,是相互联系、互为制约、互为作用,融决策、执行、保证机制于一体,形成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体系,使整个社区教育按照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一体化的方向和目标运转,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把教育纳入社区大系统,建立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既使教育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又使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分依靠教育。同时,教育与社会结合运行发展,提高了社区全员的整体素质,又不断地推动着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使整个社区得到发展。

把教育纳入社区大系统,建立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可以改变把教育仅仅看成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事为全社会的事,让全社会人人关心教育,参与教育,为教育最大限度地提供人、财、物和教育实验基地,使教育功能在社会各种组织中充分得到发挥,也使学校在同社会的结合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把教育纳入社区大系统,建立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机制,可以改变各种教育领域相互孤立、隔绝开来的状况,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按照各自的作用和承担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体化的体系,形成社会全方位育人大环境,以“大教育”的观念,把教育贯穿到人的一生;使普教、职教、成教之间和农、科、教之间得到更好统筹,进一步加强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渗透和综合,充分体现学校的多功能作用,发挥学校的智力、技术、设备、场地的优势,为社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服务。

把教育纳入社区大系统,建立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机制,可以推动教育内部深化改革,使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结构等更好地与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更好地贯彻落实“百年大讲、教育为本”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活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达到同育新人、共建文明的目的。

三、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性质和特点

有什么性质的教育体制,就有什么性质的运行机制。农村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恰当有效的运行机制,而社区教育机制的正常运行,又不断强化着社区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一般而言,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机制有如下基本特点。

1.统一性。开展社区教育是复杂的全方位工程,要使学校和社会各方构成的这一有机整体,在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运行过程中发生整体效应,就需要社区各成员单位,从教育的全局出发,正确处理“依靠与服务”关系,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统一性的基础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实现教育社会一体化的运行格局。从农村社区教育实践中看,由于受垂直、封闭式传统教育的影响,或工作中某些环节的失当,在社区教育的运行中,也出现了种种矛盾。表现在教育与社会结合方面,要求学校教育打破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独立格局,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而社会则应主动参与教育,了解学校、支持学校,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但在社区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的成员单位往往缺乏“大教育”观,在思想上、行动上表现出不统一,对支教不关心、不热心、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给社区教育运行带来困难。在学校、家庭、社会结合方面,应该按照各自不同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为造就一代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致力办好家长学校或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家庭社会活动,提高家长素质,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主动为社会服务,而家庭、社会参与学校教育,不仅开辟了对学生教育的有效途径,拓宽了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教育一致起来,使学生在家有人管,在校有人教,在社会有人抓,形成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社会环境,促进社区育人环境的日益优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但在“三位一体”的教育中,也往往产生家庭、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局面。诸如家庭中的污言秽语,家长的不轨行为,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都影响着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和社区教育的发展。因此,统一性是社区教育运行机制要求,要保持运行机制各要素的统一,必须在社区教育的进程中,着力做好全社会的思想、宣传、组织工作,使全体成员树立高度的全局观念。

2.协调性。社区教育是学校和社会各界自愿形成的一个社会协调组织,为增强社区教育的凝聚力和同心力,其机制运行过程,就具有协调社区各单位之间的性质。社区教育工作,内容广泛,综合性强,涉及社区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只有通过运行机制协调各种力量积极参与教育,才能组成合力,使社区教育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例如,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乡镇社教委的教育组或社会环境管理组就要通过与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协调,帮助学校建立学工、学农、学军基地,并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司法、公安、部队、英模和优秀厂长等到学校作报告,介绍事迹。社会各单位,因共建文明、职工培训等需要学校配合的,也需要通过乡镇社教委组织机制的协调,发挥学校智力、场地、设备优势,为社会各界服务。这种协调社会力量为学校教育服务和发挥学校的整体功能为社会服务的做法,不仅使教育增加了广度和深度,也使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推力。

实践证明,运用机制协调社区教育,其目的在于调动社区内各种力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社区教育始终处于统一的动态之中。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对立就会有协调,协调指统一而言,通过协调,从不统一到统一,从产生矛盾到解决矛盾,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开展社区教育就是从协调中求统一、求发展的。象山石浦镇的社区教育,在深化“三结合”教育的基础上之所以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和健全了完善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协调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网络。从组织上镇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水产、交通、商业、工厂、学校、街道、行政村建立了分会。为了使社区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社教委下又设了“一办(办公室)六组(宣传、教育、家庭、社会环境管理、军民共建、财务)”,每组都有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分工参加,工作职责都十分明确。在工作上还制定了镇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镇社区教育的目标和规模以及各种工作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社区教育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3.制约性。制约性指的是机制运行中相互制约和彼此作用的过程。运行机制各要素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制约、互为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教育与经济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经济不发达,教育发展就受到限制,同样,教育落后,就会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教育和经济紧密结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同步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两个文明建设。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各机制要素和要素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着的。社区各方的大教育意识,参与教育的程度,制约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动力和办学效益,而学校自己是否主动适应社会,将教育功能扩大到社会各个领域,为提高社会全员素质服务,也制约着社会各方参与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教育地方化、社会化的进程。只有教育和社会各方融合,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中结成合力,才能保证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

但是,学校与社区成员之间建立的运行机制,与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运行机制,普教、职教、成教和农科教结合的机制以及与之相应建立的评估、监督机制,又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同时又都是与社区教育委员会这一组织机制的运作密切相关联的。从象山乡镇社区教育的实践情况看,社区教育委员会以及与之相应的社教委办,作为政府与社会,学校与社会的纽带已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它通过对社区教育的决策,总体规划,对社区各种教育力量、教育因素、教育资源进行协调、统筹与发掘,正在运行过程中发挥着整体的功能,并通过行政、政策等调节手段,强化各种规章制度,使运转机制整合为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整体,保证社区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例如在普教、职教、成教和农科教结合方面,在开展社区教育前,进展缓慢,尤其是农科教三者配合不力,缺乏具体的政策措施。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还是教育部门“独家经营”;“先培训,后就业”政策尚未完全落实;科教扶贫试点遇到不少困难,产生教育效益和经济分离现象;成教缺乏基地,多数乡镇成教中心都是多室合一或借教室上课,影响了培训任务的完成。开展社区教育后,社区教育委员会,作为乡镇政府的协调机构,及时排除运行中产生的障碍与困难,通过行政调节手段,计划调节手段以及各项政策的导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使内“三教”和外“三教”的结合与统筹,达到融合、综合与渗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运行整体。

4.动变性。指的是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动态性和可变性。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机制是在农村社区教育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一建立,就产生相对的稳定性,使社区教育的功能充分得以体现。但是社区教育的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功能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的,作为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必须随着体制的不断完善而完善。因此,机制的动变性是社区教育机制在运行中的一大特点。社区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有教育功能、教育投资功能、管理功能、监督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功能、经济功能和咨询功能等。这些围绕提高社区成员素质的功能的完善,都是通过不断完善的运行方式而实现的。石浦镇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开始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基础上建立与完善起来的。全镇实行“三结合”教育后,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学校走向社会,出现了教育依靠社会支持,社会参与教育管理,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的横向运行形式,但是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入与发展,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青少年“三结合”教育的形式已不能替代社区教育的全部内容。社区教育不仅负有对青少年教育的责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育人新格局,同时,还要对社区内全体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提高全体成员素质为目的的全方位教育。因此,全镇在开展社区教育中,不仅“三结合”教育机制本身在原有基础上需要不断深化与完善,还要建立起“三教”统筹,社会参与教育,教育为社会服务等功能机制,并使之不断深化与完善,从不完善到完善,从前步到深化,是动变发展过程。社区教育发展、运行越完善,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不断完善,促使社区教育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来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四、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运行与发展

1.强化社区成员参与教育的意识,树立大教育观,是农村社区教育机制运行的基础与前提。社区教育是个新的教育活动,当其优越性和社会效益尚未充分显示之前,往往不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与理解,加上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产生认识上的种种误区是难免的。因此,社区教育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始终做好社区各成员意识的认同工作,增强社区全员对教育的依靠与参与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教育委员会应通过各种会议、新闻媒介或一定范围内的全员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使从领导到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明确开展社区教育与发展社区经济的关系,懂得“教育兴,经济兴;教育衰,经济衰”的道理。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入,还应通过试点单位现身说法,典型人和事的介绍及社区教育成果展览,外地参观学习报告会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和经验,使宣传社区教育的工作贯穿到社区教育的全过程,使整个社区教育扎根在地区群众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和内聚力。

2.领导重视、政府统筹,是农村社区教育赖以运行的关键。社区教育是大教育,从确定目标到统一规划,从决策选择到贯彻实施,没有政府的通盘筹划,宏观调控,很难使社区内的教育社会一体化的运筹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政府统筹,首先是从“科教兴县”的全局出发,作出决策,把社区教育纳入乡镇政府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与规划之中,并根据社区各单位各自的优势,制定出社区发展依靠教育和教育为社区经济服务的通盘计划和工作的指导方针,以保证社区教育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其次是由政府领导出面,组成由乡镇党政主抓教育的领导、乡镇教委办、有关学校、地区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具有一定权威性、代表性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并抽调干部落实社区教育专职人员起草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保证社区教育始终处于有序的运转之中。第三是在社区教育运行过程中,实行必要的调控,调控主要指行政领导亲自过问,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社区教育发展情况,并根据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决策或出台相关的政策与规定,制约和促使社区成员单位履行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保证社区教育纵横相通,功能完善,灵活运行。

3.乡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是乡镇政府贯彻执行社区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社会协调组织,是逐步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桥梁与纽带,必须通过组织、宣传、沟通、协调、指导等途径与方式发挥自己在社区教育整体运作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除始终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外,还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坚持例会等各种工作制度,经常总结交流社区教育的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通过探讨研究,定出措施,扎扎实实地帮助解决。②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的联系制度,因人因地制宜,分工联系学校、部队、街道、行政村及企事业等单位,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商讨对策。③利用区域的优势和文化背景特色,帮助学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德育资源基地。同时,通过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和家长学校、家委会、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为辖区企事业单位和驻地部队服务,发挥好社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④组织协调社区公安、司法、文化、工商行政管理、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发挥各自的职能,拓宽教育时空,优化净化育人环境,积极做好转化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和管理工作。⑤发挥社区各种力量的优势,支持学校办学,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⑥组织社区各成员单位为学校师生做好事、办实事,开展尊师重教活动。⑦建立教育培训基地(中心),综合实施各种教育,随时为社区提供需要的教育与训练,把幼教、普教、职教和成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职前教育和职后上岗培训结合起来,把干部教育、国民素质教育以及老年教育统一起来,加强各教育之间的联系、渗透和综合,逐步建立起终身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一体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4.教育行政部门是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职能部门,在社区教育中应起到“中心”或“枢纽”作用,按照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部署,积极主动地指导和配合社区教育委员会做好工作。社区教育的形式突破了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使学校开始以相对独立的实体直接与社会建立联系,出现了学校办学的开放性、多样性,改变了封闭状态下的学校管理模式。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树立大教育观的基础上逐步转变管理体制,从管理上的垂直封闭型转变到综合服务管理型上来,真正成为政府对社区教育进行宏观统筹和微观搞活的职能部门。在开展社区教育中,应与社区教育委员会一起,组织协调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唤起社会参与教育的意识,调动蕴藏在社区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家庭的力量关注学校,参与教育,支持教育,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教育质量作贡献。对学校,不能认为搞社区教育是社会支援学校,只强调社会为教育服务,尽管学校对社会服务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但在政策许可下,以其社会各方不具备的智力优势和空间条件,面向社会,尽可能地直接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只有坚持学校和社会双向服务的原则,才能使教育与社会结合,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在教育改革中产生,也必须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学校内部的改革尤为重要。现阶段,农村教育改革正在日益深入。从象山县的情况看,1986年开始,实行“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调动了基层组织与广大群众办学的积极性,解决了农村办学中的许多困难。中等教育结构,经过10多年的改革与调整,已逐步朝着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相适应的方向发展。“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也在优化着学校育人的外部环境。这些已有的改革成果,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社区教育的开展,要求教育综合改革的任务很多,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的教育思想、教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经费的筹措等这些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与方向,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决定着教学质量、教育水平的诸多问题,步履仍很艰巨,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站在社会大教育的高度,认真研究,作出决策,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解决,促使地区的社区教育深入持久地向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一体化方向发展。

5.建立必要的监督、检查制度,推动社区教育的运行与发展。为了使社区教育有秩序、有效地推进,除了建立机构、制订计划、完善制度、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作出工作部署以外,社区教育委员会,还需要在工作进程中,组织一定的力量,实行必要的监督与检查。监督检查的目的,在于保证社区教育在教育与社会双向服务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协调运转。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在开展社区教育中,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社区教育计划的实现完成,社会参与、支持教育的意识与功能的发挥;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办学质量以及为社会服务的效益;各类教育统筹中的经验与问题;机制运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等等。监督检查的方式一般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正反经验;督促检查、帮助与指导结合,召开经验交流会,定期进行总结、评比与表彰;组织专人配合督导机构进行督导评估;利用监督机制进行依法监督等。监督检查与帮助指导是动力机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不能割裂开来。监督检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帮助、指导、推动工作,单纯地监督检查而缺少帮助指导的工作定式,实际上失去了监督检查的意义。

1995年10月

同类推荐
  • 绝境

    绝境

    为了总结近年来的文学成就,见证固原的文学历史,编辑出版一套“文学固原丛书”,则是固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铸就的全景式的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该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丰富文化固原建设增添光彩。
  • 36岁,人生半熟

    36岁,人生半熟

    《36岁,人生半熟》是一个人即将步入中年时的自我反思和发现。27篇随笔篇幅短小而论述入里,有作者寻找自生生命方向之际的刹那体悟,亦是其人生哲学的阶段阐述。质朴静美的文字,以简单包容复杂,以天真启示世故,流泻“人生半熟”之美。面对众多困扰时代众人的谜题,始终坚持本心,选择将障碍看作生活的历练,珍惜生命中的已拥有,逃离不必要的欲望,努力去过自己选择的理想生活。如此,才会在一地鸡毛的真实中,“最珍惜的还是那一点天真”;如此,也才能“心中常得静水流深,如茫茫在外有家,如大雨倾盆而下时,有个着落处”。
  • 感动的力量

    感动的力量

    CCTV《感动中国》十年回顾,幕后团队首次出镜,揭秘《感动中国》如何诞生,筹备之初经历哪些波折;历年感动人物如何选出,评选标准是什么;推选委员会由哪些人组成,每年评选有何内幕;那些网上呼声很高的候选人物,为何最终落选;那些曾经感动中国的人物,如今有何变化;节目组近距离接触100多位感动人物时,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节目成功背后有什么奥秘,制作和传播方面有何独特理念;金庸、成龙、张艺谋、韩红等名人明星,与《感动中国》又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刘凯编著的《感动中国》巧妙结构,将制作团队和感动人物两个群体,围绕《感动中国》节目展开故事,处处表达“感动”和“尊重”的主题。
  • 宝珠

    宝珠

    《宝珠》辑选了古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故事,及现代流传的回回采宝的民间传说故事26篇,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追朔回回先民的活动足迹,多角度地体察回回民族的独特气质。
  • 机智老爸机灵儿

    机智老爸机灵儿

    爸爸课实用读本《机智老爸机灵儿》主要呈现的是一个作家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在表现形式上,刻意选用较自由的手记体,似小说,似散文,似随笔。初看似乎杂乱,但在这似那似中,充分展示出其独具的文学才华以及极富参考价值的教育思考。幽默机智当然是《机智老爸机灵儿》的最大特点之一。不管从何页开始,读者获得的最鲜明印象都是:这家伙,挺机智,很幽默。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位老爸总可以“机智”起来或“幽默”一嘴,使事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也“机灵”起来,长此以往,“少爷”想不是“机灵儿”都不成了。
热门推荐
  •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和改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群众得实惠比较多的良好态势。
  • 大归元

    大归元

    一则预言,两族恩怨。雄剑玉匣,有刀红名。苦寻灵犀,永生超脱。终如星月一梦,万境成空。星月入梦,一日清晨,命运的阳光落下,少年拨雾而出,澈明见日。群:884501784
  • EXO他是我的白开水

    EXO他是我的白开水

    我,一个没有任何东西的女孩。我,一个被赶出家门的庶女。他,一个很阳光的男孩。他,一个所有女生都爱慕着的男孩。他,一个爱上了庶女的男孩。他,一个偶尔耍耍脾气的男孩。其实,我也只想逃避那份爱情。其实,我也只想再次遇见他。其实,我们都累了。其实,我们都玩够了。我望眼欲穿看我看不到的你我侧耳倾听听我听不到的你看到曾看不见的画面听到听不见的声线再见,我的青春。再见,我的时光。再见,我的爱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眼校园

    魔眼校园

    一首所有80后耳熟能详的动听歌曲,引发出了一个恐怖血腥的故事。看似平静美好的校园,隐藏着无数的阴谋和秘密。你,其实并不是你。校园的外面,真实的世界也早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那副模样……唯一真实的,只有你我共同度过的那一段,忧伤又美丽的青春岁月……
  • 魔纹使徒

    魔纹使徒

    凛音生日那天眼睁睁看着父母双亡,下定决心踏上艰难的道路去寻找父母死亡的真相……等等,我妈给我留的魔纹竟然是实力处于顶端的人族强者?再等等,我妈给我留的笔记已经涵盖了所有前沿知识?嗯?怎么这些大人物都跟我妈沾亲带故?所以您那么厉害到底为什么会死?这是一个少女想知道自己父母为什么会死却越探索越纳闷的故事……
  • 和谐合作

    和谐合作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和谐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和谐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 英雄联盟,放逐之锋

    英雄联盟,放逐之锋

    本书是以lol为大背景为基础,亚索和瑞雯的故事为主线的小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家教王子

    我的家教王子

    她,一个天真开朗的女生;他,一个帅气阳光的男生。他们的相遇,是老师与学生的身份;他们的相识,是哥哥与妹妹的关系。她,是个笨笨女。他,是个天才男。从相遇至相知,从相知至相识,从相识至相爱,若有情、必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