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000000006

第6章 人生是一场修行

拥有未必就是充盈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爱情。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不想丢掉我们手中的东西,却又想要拿起更多的东西。拿得起就得放得下,只有放得下,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握住,才能抓住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佛教总是讲布施,过去说布施更多的是精神的布施,当然这也非常重要,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是精神的布施。但是现在所有的人都更关注一件事情,那就是物质,所以我们佛家必须学会与时俱进,来通过物质去布施,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发起过一些慈善活动,比如“温暖玉树一雪中送炭”。那是玉树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玉树的灾民都住在救灾帐篷里,很冷,我们就号召大家为玉树灾民送温暖,每一户送一吨煤,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的春节。后来是“情系盈江一爱心书包”,给盈江地震灾区的学生送书包和学习用具。短短的时间里,在大家的爱心传递下,四万多个灾区学生背上了新书包。确实,对于一个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一个书包不算什么;但对于刚刚经历过大灾难,本身家庭就不算富足的孩子来说,一个书包、一个铅笔盒,也许就可以扫去他们心中的阴霾,让笑容重新在他们的脸上绽放。后来我们又做了一个叫“慈爱轮椅”的活动,我们将一万辆轮椅送到了一万户家中有残疾人的贫困家庭,在那一刻,我们看到了这个轮椅带给他们的希望。

一个有追求的人,或许一生都要奔波在路上,无论是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忙碌,还是为了心灵的解脱而探索,都是为了获得。可我们想过没有,我们真需要两套以上的住房吗?真的需要很多辆车吗?这种数量的增加,是否就是我们心底所渴望的极乐?外物带来的只是虚假的荣耀,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坦然。我并不觉得一个富豪就一定会比一个穷人过得快乐。如果某种得到会伴随着心理上的不安,还不如失去的好。拥有并不一定就是幸福,失去的未必就是不快乐。很多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从结果来看,却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一生碌碌、不可终日相比,这种一直走下去的态度是我最为推崇的。时间有着永恒的执着魔力,它会洗涤荡尽世间所有的虚无,只有经受住时间的洗礼,不改本色,人生才会历久弥香。

别把心底的美好榨干

人生再多的幸运,再多的不幸,都是曾经,都是过去,一如窗外的雨,淋过,湿过,走了,远了。曾经的美好留于心底,曾经的悲伤置于脑后,不恋,不恨。学会忘记,懂得放弃,人生总是从告别中走向明天。悄悄告诉自己,没事的,一切皆如此,漫漫人生,淡然对待,一切也都会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

如果不忘记许多,

人生将无法再继续。

有人说:“师父,看到您的时候我就忘记了伤痛和苦恼。”我说:“这是对的,人的一生太短暂,有太多不能承受的东西,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太多的苦乐悲欢,有着太多的幸与不幸。人生就是一次长途跋涉,能够遇到什么,是无法预料的,唯有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才可以抵抗住世间的种种风波与诱惑。学会忘记,才能懂得放弃。世间之事,无论是美若琉璃,还是清风苦雨,都不可能成为人生的常态,告别过去,才能更好地安于当下。

人生本就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曾经的过往,就如同车窗外的风雨,不能因为惧怕被淋湿,就拒绝前行。昨天的悔恨不能解决今天或者明天的任何问题。淡然地面对曾经的失意和窘迫,不要把明日黄花当作眼前的美景,也不要让流逝在身后的云烟占据心头。

昨日的坎坷和风雨,不恨;过去的成功和美好,不恋。漫漫人生本就如此,只要淡然面对,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得到过,失去过,仿徨过,无奈过,用淡忘的智慧让自己洒脱一点,就会看到更加美好的风光。告别经历过的坎坷和苦难,不要掩面叹息,也不必伤感挂怀,不然,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昨天。

忘记花开的喜悦,忘记花落的叹息。安静,超然。

生命无常,内心柔韧

有些事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要发生;有些人不论我们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所有事、所有人,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愿意也好,不喜欢也罢,该来的都会来,该到的都会到,没有选择,没有逃避。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就是相处,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一切,用善良感染生活、感染人生。

不管是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接受吧!

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微笑!

也许人生从来都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有丝毫改变,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都会毫不停留地发生。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境遇十之八九都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挫折、困境和失败,其实这些都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也是人生当中一种必然的存在,并且人都是在种种考验中从成长奔向成熟的。

接受,并不是甘于认命,而是主动以平和的心态承担起来,为将来的改变做好准备。一味地逃避,不仅会误人误己,还会失去磨炼自己的机会。很多不能让人满意的人或者事,在以不可改变的状态降临之时,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一种磨炼。我们要学会与磨炼相处,并且渐渐习惯。

在那些大灾难中,很多勇于接受的人们,他们没有嗔恨,没有恐惧,只是默默地为明天的生活做着准备,并且以善良而又向上的心态感染着别人,照亮了人生。

佛说的“无常”是指事物不会因为个体的喜欢或者不喜欢而有丝毫改变。圆满本就是一个不断接受、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面对这些的时候,就应该勇敢地接纳,如同大海接受河流来充实自己一样。做好自己,欢喜必会源源不尽。

只笑自己看不穿

与我们相处最多的人其实是自己,可是多少人能正确认识自己呢?只有知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如果我们常常以诚恳、虚心的态度听听身边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去改变,人生一定会简单、灿烂。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在了解佛之前,

人,必须先了解自己。

佛曰:“天地并生,物我为一。”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很少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难有“自知之明”。

对于自我认知的缺乏,更多来自人们的自卑或者自负的心理暗示,缺少了对自己的审视、发现和反省的机会,甚至时常被自己所蒙蔽。

在不断地躬身自省当中,人可以不断地修正自我,可以不断地充实自我。以真诚而又谦虚的心态,仔细聆听身边的人对“自我”的看法,感受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更多需要改进之处。坦然面对自身的种种不足,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改正,就可以通透地明白自我的意义,履行自我的责任,更好地改善自我,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只有知道了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才能避免内心世界的膨胀和萎缩,才能得到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进一步提升。

正确地认识自我,不仅是一种卓然的能力,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世间为何多苦恼?只因不识自我。

真正的悲哀是对自己的放纵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路上奔跑,一直在追逐那仿佛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很累很辛苦。但只要我们稍微停下来回头看看,也许会发现当初的目标早已在身后了,而且引诱我们的是不断升级的欲望。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连着一个,永远都不可能满足。而真正可悲的是:人们永远都会为自己的欲望找到借口。

人生是只能出发一次的旅程,

我们其实一直在路上。

如果只能携带两件行李,

我愿是无畏与无执。

如果只能有一个牵挂,

那一定是众生。

在我的理解当中,人的一生就好像一盏酥油灯,欲望则是灯光。当灯火燃烧得太过剧烈之时,酥油就会枯竭。人的欲望,可谓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比如说人口渴了要喝水,肚子饿了要吃饭,这些都是欲望,能禁止得了吗?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禁止,因为这些都是正欲。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正欲,才能奋发图强,才能推动事业和生活的发展,不过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无欲则刚”。当人们在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之后,通常都不会停下脚步,而是被各种诱因所迷惑,变得不知满足,并且轻易地就能为放纵的欲望找到借口,这是非常可悲的。

层出不穷的欲望就是一片光怪陆离的茫茫苦海,无边无际之后才是彼岸。被过分的欲望所折磨的人,注定是不快乐的。放弃对某种欲望的追求,才能脱离苦海,才能离开滋生烦恼的土壤。

若能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时停下追逐的脚步回头看看,就能很好地驾驭它们。

有所求,并求之有度,才不会迷失自我。

人生需要放手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放手的。曾经以为不能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瞬间的一块跳板;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一切就变得更精彩。人在跳板上,最痛苦的不是跳下的那一刻,而是跳下之前,心里的挣扎、犹豫、无助无法向别人倾诉,闭上眼睛,鼓起勇气,跳了,就过去了。

生命当中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也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勇于放手。

永不放弃的坚守确实顽强,但明智的放手也并不代表懦弱,而是洞察万物规律和自身条件之后的理性选择,也是另外一种坚守。放手和坚守一样,对一个生命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

当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探索之时,会遇到岔道,若是在岔道前有太多的犹豫和不舍,则会停滞不前。很多看起来不能放手的东西,只不过是生命中的一个瞬间,是一个过渡。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放手的勇气,对曾经迷恋的果实放手,才能体验到豁达人生的独有境界。

一个人站在过渡的跳板上,在犹豫是不是该放弃之时,才是最痛苦的。因为你始终在分析利害,权衡得失。在决定是不是跳过“放手的跳板”之时,其实并没有那么艰难,只需要鼓起勇气,闭上眼睛,轻轻一跃。放手不是深渊,而是一尺之水,一带而过。对于内心的修行而言,这简简单单的一带而过就是一次飞跃。

固执地认为不能放手的东西,未必真的不能放手,不能放下的仅仅是我们内心中的挣扎和犹豫。当我们放下手中那片瑰丽的云彩之时,得到的将是蔚蓝的天空。放手是解开心灵枷锁的钥匙,经历过一次,便是一次人生的升华。放手,是大智慧,需要大勇气。

接受无常的考验

人生最大的勇气不是不惧怕死亡,而是坚强地活着,勇敢地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和考验!谁也没有能力去改写历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当下,接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种种考验。时间会毫不留情地把一切毫无痕迹地带走,留给我们的只是回忆!我们无法留住自己想要的,赶走不喜欢的,我们只有学会珍惜、满足和面对。

不分别过去,

不执着未来,

不戏论现在。

舅舅是个修行的人,给我讲过很多修行者和菩萨的故事,并且要我不多想过去,不担心未来,要我学会把握住当下。后来我遇到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很多都是被过去的种种所困扰,对未来很迷茫。对此,我总是笑而不语,等他们说完,我会问他们:你打算怎么办?

人生长夜,宇宙黑暗,三界火宅,众苦煎迫。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过去预知未来,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把握住当下。人这一生,最大的勇气不是无惧死亡,而是坚强而又坚韧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考验。过去的已经过去,来不及懊悔和挽留,时间会把一切都带走。未来还没有到来,我们无法预知,更不能强求。

活在当下的人们可以缅怀过去,却始终要和过去分别;可以憧憬未来,却不能执着于未来,因为只有当下才是最真实的,又是最难以把握的,看似唾手可得,却又稍纵即逝。

“活在当下”不仅是一句禅语,更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无悔、无忧的平和。不对未来“高瞻远瞩”地做无谓的猜测,不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做无意义的担忧;不把过去的痛苦和苦涩再品尝一次,而把过去当作昨日留下的幻影,能让我们在当下的压力和考验中更加自在。

珍惜过往,满足当下,面对未来。美好和幸福会在触手可及之处等你。

看远、看透与看淡

看远,才能览物于胸,只看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看透,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也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没有追求,而是平和与宁静,坦然和安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淡泊就在其中。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年老时看淡!

上师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与世无争才是大境界、大智慧。可总有人觉得“等我有了金钱、地位”之后也可以做到与世无争,现在的我正在努力拼搏,还放不下,其实这是错误的。名利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关口,肆意追逐者众,淡泊对待者少。那些绞尽脑汁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人,他们的一生注定都无法摆脱担忧和惊惧、浮躁与烦恼。普通人虽然难以拥有上师那样的大境界,但可以活得坦然平和。

面对名缰利锁,年轻人更需要往远处看,看过山外的山、天外的天,就不会那么急功近利地抱定功利之心,自己才能活得更加自在宽博。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人到中年就会看得更加通透,懂得顺势而为,变得温良恭谦、仁厚大度。到了老年则应该看淡,甘于寂寞,不求闻达。

淡泊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心境,更是超脱尘世的豁达,是领悟人生、参透世界之后的一种从容,是辛苦修行之后的大彻大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让自己不再虚伪,也不需要圆滑,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达到平静宁和的境界。面对万事万物,坦然安详,才不会被俗世繁华中的浮躁和纷扰所诱惑,才可以心境清明,不染尘埃。

即便置身风雨也要内心明媚

当我们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有些东西并不合理,但是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是必须依靠。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地向前。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悦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

人生是一匹马,

轻快而健壮。

人,要像骑手那样大胆而细心。

人生并非完美,众生每日德业兼修,就是在力求尽善尽美。在逐渐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明白人生和自我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要学会与之相处。

一切苦痛皆源自执着,但无执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做到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行。无执之人,不会有一定要放弃什么或者战胜什么的想法,他们能够与世间的一切和平相处。很多事物的存在是不是合理,都无须介怀,只有学会驾驭生活,才不会随波逐流。

剔透的美玉,需要经过自然界长期而又持久的孕育,同样,只有被不断雕琢与磨砺,心才会更加纯净。领悟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对待我们所受的苦,明白苦难存在的意义,从而不再自怜自卑、怨天尤人。

驾驭自己,驾驭生活,即便面对重重艰难,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前行,这如同鸟儿若不能牢牢控制翅膀,就飞不上高空。哪怕生活波涛汹涌,也应牢牢驾驭,满怀信心地走下去。真正掌握了、驾驭了,才会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就算置身风雨,内心也必是一片明媚;反之,就算晴空万里,内心也早就湿透了。

宽容是佛性的光辉

选择将什么装进自己心里,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心里装着别人的错误,就会用放大镜到处挑毛病,一再地折磨他人,也无利于自己;心里装着善良、宽容、感恩,生命就会充满阳光,他人的一切不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瓦解冰消。所以,人生是苦是乐,关键看你喜欢与什么相伴。

小时候,智慧的姨妈曾经说:“天之所以无边无际,是因为宽;地之所以承载万物,是因为容。”这是宽容给我比较早的印象。我的上师曾经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佛是宽容的,佛法也是宽容的,人人都可以学习,哪怕根本不是用佛教的名义,也可以学习。对此,我深信不疑。

天是宽容的,地是宽容的,佛也是宽容的。放大别人的缺陷和错误,不能以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人,这不仅无利于自己,也是在折磨他人。宽容,本身是一种美丽而祥和的境界,容忍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大度。

只看到别人的错误,除了证明自己的狭隘之外,并没有任何益处。内心充满宽容的光辉,用善良的目光去对待他人的不足,不仅仅可以收获他人的感恩,更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容忍那些不足的、不完美的,对那些自己认为不好的人和事宽容,会让胸襟变得宽广,可以让心灵充满阳光,一切狭隘的、短视的东西都会消失,人性中的弱点也会在宽广的胸怀中得到净化。

人,并不完美,人生也不总是喜悦。是用挑剔的眼神死死盯着别人的缺陷,还是以宽容的心态理解他人的短处,是对自我心灵的一次检验。人生的美好与否,关键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

宽容是智慧的体现,是佛性的光辉。

强大的自我是一切修持的根本

这一生,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对我们负责,所以,我们一定要将自己修炼得强大。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出好的决定。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不要随意附和别人,大胆地承担失败的后果。其实,凡事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只要我们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我们就应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掌加油!

我们不应贪执犹如闪电般的此生安乐,

否则到自己衰老时就会后悔没有修持善法。

以上师的言教去依教奉行,将来就会获得安乐。

若我们现在没有精进修持,就跟疯狂的人没有多大的差别,这真是非常遗憾。

法王如意宝的话不仅教导世人要精进修行,还给人们指明了人生方向。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才是最可靠的,别人的天空我们也撑不起。把自己修炼得强大,即使微不足道,我们的人生也不会变得苍白单调。我们不是人生的观众,切莫在别人的世界里旅行。

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就是人生最好的编导,相信自己可以自由地安排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最辉煌的灿烂。此外,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即便是面对失意和挫折,也不要盲目附和别人,要始终保持心灵和精神上的独立。我们要有主见和信念,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坚持格守这种需要,胜而不骄,败亦不馁。无论成功或者是失败,都要勇敢地承担。

始终如一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足够强大,失意便不可怕,挫折也不会让人忧伤。精神上的强大,可以让我们面带微笑,步履坚定,生命不同凡响。

当失意和苦难如烟尘一般飘散之时,你会豁然发现,不论是人还是事,只要认认真真做过了,一切都不会太难。也许我们的人生并不宏大,微如草芥,但只要生机勃勃,总有一天可以冲破顽石,自由生长。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即便是写满了悲欢离合的人生之旅,没有江河的奔腾,也可以一点一滴汇集起来,水滴石穿。

努力奋斗就是自我修行

人生一定要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与其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不如磨炼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只有努力了才可能拥有,就算是最终没能实现梦想,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往往最美的不是成功的那一刻,而是那段努力奋斗的过程。

人生就是从生到死的一个存在过程,这种看法虽然没有错,但也不是完全正确,人生是以生为初始,却不是以死为终结。人归于净土之后,还可以留下很多东西,还可以继续影响他人,比如说我们的精神。

面对纷纭的事物,面对飞逝的时光,人们往往会生出无助、迷茫甚至壮志难酬的负面情绪。与其这样感慨,还不如抓住宝贵光阴,凭努力积极进取。

努力是把人生从理想化为现实的关键。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只有努力磨炼自己,才能让生命更加富足。努力,是一种面对人生的精神状态,不论我们的人生是平凡的还是伟大的,不论我们的生活是失意的还是苦闷的,如果连努力实现想法的愿望都没有了,纵然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生命难得完美,总会有各种遗憾,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也不是一无所得,因为在追求生命完美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成熟,收获了坚韧和理智,这是仅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努力,可以把不满变成进取,把失败化为坚强,可以把一时的失意酝酿成前行的动力。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某种高度,也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某种成就,但我们却可以用努力来证明自己并没有被惊涛骇浪吞没,而是一直在抗争,一直发出不屈的呐喊。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二整个人生旅途,最亮丽的风景不是实现梦想获得成功时那一刻的闪光,而是努力奋斗过程中留下的那一道道风华。

随性而存,知命无忧

我们少年时渴望成年的自由,中年时却怀念童年的纯真。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满足自己的现状,而又无力去改变。不管这个世界给了我们怎样的深奥和滋味,但每一天也都要真实地度过。内心的反抗、言行的顺从、纠结的矛盾与明智的决定,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追求人生的完美而自我挽救。人生有穷达,知命则无忧。

时间的威严就在于从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做丝毫的停留,它从不为我们的成功而微笑,更不为我们的失败而叹息,只是匆匆地走过。在时光悄无声息地流逝中,我们也被无形的大手推着向前,从渴望成年的少年,到了回想童年的中年。我们的人生就在这时光中颠簸、踌躇,在高峰低谷、山高水长中挣扎、取舍。人们的内心极力想要反抗这个世界带来的风雨,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渐渐顺从。很多时候,常人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存在,不得不在纠结和理智中做出选择、做出决定。

今天经历的一切,必然成为明天的回忆。当青丝被时光染白,当岁月在我们的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我们也就渐渐醒悟了,原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并不完美的人生更加完美。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是徒劳的,但我们依然在做,因为这是唯一的自我挽救。

不再纠结于有穷尽的人生,知命则无忧。

执着是一种负担

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这是很多人纠结的难题。该得到的,不要错过;该失去的,洒脱地放弃。过多的在乎会将人生的乐趣减半,看淡了,一切也就释然了。执着其实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苦楚,计较太多,得失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得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放弃,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我们以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

在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而是和得失无关被你紧握在手中的美好。

人生中的得失是让很多人纠结的难题。世界上有无数的牢笼,而真正让我们困于其中的正是自己的心,以得失为牢把自己羁绊住了。

在意得越多,越会被外界的浮光掠影所迷惑,以至于乱了心神,把得与失编织成一团乱麻,让自己走不出来。得失很简单,该得到的就要抓住,该失去的就应该潇洒地放手。总是在患得患失之间徘徊,反而让人成了得失的俘虏,生活也会被得失的权衡所占据。看淡一些,做到“心无增减,得失随缘”,一切也就释然了。

人生路上,失去从来就不是穷途末路,而是该转弯了。过分地执着于得失,只能让我们背负起难以承受的包袱,带着这些上路,再强壮的人也很难走得太远。能够做到断、舍、离,生命的空间会更加宽阔。

看淡得失,并非是麻木不仁,也不是以消极的态度遁世而出,而是以豁达、洒脱的心态面向更加宽广的生活。不管怎样的生活,都值得原谅,我们终将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只有把桨朝后划,船才会往前行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华。向前看是梦想,是目标;向后看是结果,是修正。有多少事,如果当初回头看看,就会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头一看,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回头,身后其实也写着前进的路。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布袋和尚的一首诗。几句简单而又直白的生活话语,就把佛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上师也曾经对我说起过同样的道理,也是用了很浅显的例子。

上师问:“水盆中有什么?”

我答:“水盆中有月亮。”

上师说:“既然水中有明月,又何必抬头看天空?”

梦想与目标确实是在前方,但有很多人和事,需要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回头多看几眼。境地不同、时间不同,回顾曾经走过的路途,别是一番滋味。反思让人沉淀,让人变得更加厚重,是一种让人觉醒的最佳途径,修行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调整方向,休整身心。

只有把桨朝后划,船才会往前行。人生当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回首。回头看,不是放弃前进,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前行。因为在我们身后,也写着前进的路。慢即是快,退则是进!

给灵魂照镜子,给心灵做体检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站不到远处去审视自己,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战胜自己。成就往往喜欢眷顾那些虚怀若谷并能时常审视自己的人。审视自己,就是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打量自己、纠正自己、反思自己,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所以,请时常审视自己,调整心态,努力做好当下!

一只眼睛观察世界,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世上最大的险阻从来都不是高山险峰,而是自我。阿育王最终皈依佛门,能够从一个暴君、一个征服者化为虔诚的佛门弟子,源于他见到了自己曾被权欲所蒙蔽的佛心。正确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是修行之人每天必备的功课。

自我审视,就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把自己全面铺开,从灵魂深处做一次检查,看到自己的本源和本性,看到自己的虚妄、卑劣,并且勇敢地将之抛弃,用挑剔的眼光重新定义自己,给自我一次照镜子的机会,审视自我的言行,审视自我的心态……在审视中一次次打量自己,纠正自己。

每一次自我审视,都是一次心灵的体检,都是一次自我沉淀的积累。在审视的过程中,堆积在心灵上的尘埃会被扫除,心境更加清澈通透。失意时审视自我,会发现灵魂上的沉沦;昂扬时审视自我,会看到人性中的骄狂。

不放纵自己,去除掉沉渣,才能生出更加透明的结晶。

不受伤不足以谈成长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将所有的遗憾一一弥补,这样的人生该多完美呀!可是没有经历过失去的遗憾,又怎么懂得珍惜呢?许多事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懂,也只有经历过许多的人才明白该以一颗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不要计较这一路走来的苦与痛,要感恩昨天的经历,追逐明天的幸福。

很多人提及逝去的时光,总会想起许许多多曾经的遗憾,并且期待可以回到过去,将曾经的经历再经历一次,以修正不足,达到完美的境地。这种想法是痴妄的,与其这样想,不如去考虑未来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形再次出现。而且过去的那些你现在觉得不堪的经历未必就没有价值,反而正是因为有了它,今日的你才得以知晓自己的过失与短板在何处。

很多人和事,只有失去了,只有遗憾了,才会懂得其宝贵之处。所以不必刻意强求如何弥补,只要它的存在能够让我们为鉴,让我们成长,这就足够了。

生活的真谛,就是不断吐故纳新、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再执着于昨天经历的苦痛和哀伤,不仅仅是大胸怀,也是大境界,是修养心灵之后得来的坦然,是佛性对人性的滋养。

所以,对昨日经历的种种应心怀感恩,而不是常执痴怨。感恩昨天的风和雨,感恩曾经的坎坷和磨难,这一切让今天的我们变得成熟,让我们体验到了最真切的成长。

同类推荐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无声息的歌唱

    无声息的歌唱

    为什么用木头做成鱼的形状,在诵经时敲打呢?唐朝李白的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是指哪一种法器?大钟、木鱼、蒲团、纸箔等,有何利众的功用?星云大师借物抒怀,以拟人化的手法,深情为佛教里二十种常见的法物器具代言,并搭配百余幅彩色人文照,并辅以法器简介,是一本富含文学之美的佛教普及读物。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热门推荐
  • 正逝去的青春

    正逝去的青春

    青春是每个人会哭会笑或傻或天真每一想到无数的记忆涌现那是我们最庆幸经历也因为失去而痛苦的青春
  • 妖孽医仙

    妖孽医仙

    一代仙医陨落,附身懦弱学生。会修真,会飞行,会医术,一手伏羲九针,纵横繁华大都市。阎王让你三更死,我能保你活百年。“卧槽,碉堡了,有胆你试试?”阎王爷不屑的看着凡间的杨凡!开了个QQ群:464911022,有什么建议进来提出来哟
  • 野哭:弘光列传

    野哭:弘光列传

    这是一部扎实的史传叙事作品。作者以南明弘光朝短短一年历史为叙事对象,描写了明末上至皇朝政体的崩解下至整个知识分子(文官阶层)的思想觉醒的状貌。涉及当时明、清、大顺三朝鼎立的非常历史时段下的国情民情、文臣武将、新兴的士绅阶层的种种表现,有史据有观点,是一部力求将历史研究引入当代思想文化动态中进行梳理的有分量的作品。
  • 轮回溺红尘1

    轮回溺红尘1

    “两世姻缘相携,汝若走过这桥,造成的结果无人可知。”红色长裙,娇俏的脸上满是血污。一双充满戾气的眸子透满了悲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吾还会如此傻吗?”她没有犹豫,直直向桥对岸走去,一切都开始变得萎靡......
  • 天玄九逍

    天玄九逍

    九玄难,血与汗。大道行,剑痕落。路,在脚下,烽火无边,剑斩天地。
  • 打开心灵的锁—小故事大道理

    打开心灵的锁—小故事大道理

    只要善于领悟和发现,任何人都是一本书,都是绝对的经典。人和人没有什么不同,你以别人为榜样,别人也以你为参照物。生活中无需太多新奇的故事,有那么一两个能打动你的心就足够了,平凡的地方有太多太多的真理,也许用一生的时间都数不清。我们的步伐太忙碌,出生、上学、毕业、工作、结婚、赚钱、孩子、事业,环环相加,忙得失了思考的时间,甚至是思考的能力。要做自我的欣赏者,让人生的舞台充满艺术的气息,和谐、融洽。因为人生就是我们伟大、壮美的事业。
  • 续白话聊斋故事(下)

    续白话聊斋故事(下)

    关于聊斋故事类的书,也有不少,我以前也看过很多,觉得很不过瘾,自己又看得懂文言,为何不自己来编写一部《白话聊斋故事》呢,便开始动手了。既然要写,都要写得和前人有点不一样,那本书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首先,采用流畅生动的现代语言,除了表现原作品的精彩,还体现出了现代语言的美感。其次,我也参考了各种已出本书了的,有关聊斋故事书的选编情况,自己再把《聊斋志异》通读一遍,尽量做到不遗漏优秀编目,把最精彩的聊斋故事,呈现给大家。再次,本书极尊重原著,而又富有个人特色,把故事写得娓娓动人,富有韵味,显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显出原著的韵味。改编《聊斋志异》的书很多,希望本书能脱颖而出,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欢。
  • 长腿叔叔

    长腿叔叔

    简·韦伯斯特(Jean Webster,1876-1916),美国人。1976年出生于纽约州的佛雷多尼亚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家庭中,父亲从事出版工作,母亲是马克·吐温的侄女。在校期间,她就常常在巴萨女子大学校友杂志和地方新闻刊物投稿,并利用课余时间到孤儿院和感化院做社会服条。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成为她日后写作《长腿叔叔》的最佳素材。1912年,韦伯斯特出版小说《长腿叔叔》。在她众多作品中,《长腿叔叔》最受读者喜爱,此书后业被拍成电影,由当时最受欢迎的女明星担任女主角,使小说的影响更加深入。幸运女神忽然降临在孤女茱蒂身上,因为她写的一篇文章,孤儿院的一位匿名理事愿意资助她上大学,并培育她成为作家。
  • 宝贝,谁敢娶你!

    宝贝,谁敢娶你!

    第一次,薄先生发怒!林以凉被架着送去了他身边。薄先生生气?那找她何用?他们明明是不相干的两人,抓错人了吧?第二次,薄先生发烧!几个黑社会打扮的人深夜闯进她的寝室,众目睽睽之下将她带走,送到了昏迷不醒的他身边。薄先生生病,不找医生找她干嘛?但是看在他病重,长得还挺好看的份上,她没有挟持“人质”离开。反倒是陪睡了一个晚上。第三次,薄先生不肯吃饭!这个是个人喜好,她能管么?!第四次,薄先生想生孩子……***——我们结婚吧。给我生个孩子。——玩笑开大了吧,薄先生想要孩子,多的是女人往你床上挤。——我只要你生的孩子。目前来说,他是她第一个动心的人。如果他的语气再深情点,如果他的眼神没有那么冰冷,她也许就答应了。——给你一个星期考虑。——不用了,我不会嫁给一个不爱我的人。——不爱你?他凝着她笑了。她忽然有种错觉,他不是不爱,而是藏得太深了。可是怎么可能?盗窃,错恋,豪门地下情,失业,闺蜜被送出国……他没有推波助澜,只是袖手旁观。他等着她往他铸好的牢笼里跳。***每夜将她抱在怀里,梦里有个声音在耳边:“阿凉,阿凉……”她一直不解,他对造孩子有严格的要求,独特的时间和地点。却在得知她生不了孩子时,他说:“生不了孩子,球球怎么办……”难道,他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球球……阿凉,球球,他的生命里,究竟哪个才是不能触及的存在。一场事故结束了她的一切。包括生命。当她再一次站在他面前,她说,好巧,你和我都是活了两世的人,你比我幸运,回到了时间的过去,如果我可以,我一定是那个先离开的人。薄先生,你不再值得爱了。
  • 我的朋友叫作者

    我的朋友叫作者

    因为一次意外事故我发现自己回到了过去那么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让我来改写这个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