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23900000052

第52章 鉴真(3)

江淮一带的佛教历来十分兴盛,但与化教各宗相比,律宗却流行不畅。为改变这一局面,先有道岸律师大弘律法,鉴真早年即奉其为师。后来又有义威在这里弘传律学。鉴真继承两位先贤遗风,在道岸、义威二人之后在江淮一带大弘律学,对江淮佛教的发展变化起了极大的作用。史载“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江淮之间,独为化主”。“淮南江左净持戒律者,唯大和上独秀无伦,道俗归心,仰为授戒大师”和“一方宗首”,“前后度人、受戒,略计过四万有余”。可见,他是把讲律与传戒结合在一起的,即不但在理论上弘扬律学,而且在实践上推行律学,设坛授戒,律风大振,被天下五百余州奉为授戒大师。

几年后,鉴真又由龙兴寺搬进大明寺居住。大明寺位于扬州城西北约两公里的蜀岗上。初建于南朝宋大明(457-464)年间,故名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下诏在全国建塔三十个,以供养佛骨。该寺人选建塔之列,从而建起一座九层“栖灵塔”。由此,该寺名声大振,成为扬州第一名刹。前来拜谒者不绝于途。这里殿堂庄严雄伟,佛塔挺拔云霄。李白《登扬州栖灵寺塔》诗云:“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刘禹锡亦有诗云:“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闻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大明寺自鉴真到来之后,一举成为江淮地区的佛法中心。鉴真在这里继续弘律布戒。传法授徒。除了传律授戒之外,他还主持建造寺塔八十余座,造佛像菩萨像无数,缝制袈裟三千领,抄写佛藏《一切经》三部各一万一千卷。这些佛教活动与讲经说法活动交相辉映,使江淮佛教盛极一时。

作为一名佛教高僧,鉴真不但将智慧的法音广布于佛门净信之士,还把慈悲的甘露遍洒于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在扬州期间,鉴真广泛从事救济贫困的工作。如设立无遮大会、开辟悲田、施药疗疾等等。无遮大会是供养一切沙门和贫苦人民、孤独老人、乞丐等的布施大会,会期达七天以上,也就是大施会。悲田是供救济苦难贫穷者的田产。可见,鉴真是把救济孤贫作为一件长期的工作。由于鉴真对医学有很深造诣,所以,他在为民疗疾方面作了大量的事情,甚至经常亲自煎调药物,体现了佛门高僧的一片慈心悲意。

四应请东渡初遭挫折

天宝元年(742)十月十五,扬州大明寺在初冬的晨风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鉴真率领众僧作完早课,刚准备回僧房休息,忽然从山门那边匆匆走进五六个人来。思托和明债此刻正走在鉴真的左右两旁。看见一群人走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大家感到诧异,思托则要上前询问,却听明债突然喊了一声:“道航!”

“道航?”这名字多熟悉啊,鉴真迟疑了一下。这时,只见一个僧人快步走上前来,跪拜在鉴真脚下:“弟子道航拜见师父!”

一看鉴真还在迟疑,站在一旁的明债急忙对鉴真说“师父,他就是长安安国寺的道航啊!和弟子一同在长安拜您为师的,您难道忘记了?”

“长安安国寺,对!对!我在那里住过,是有个道航,对!他就是道航!”鉴真终于记起来了,他扶起道航,深情地说:“为师离开长安已二十多年了,你那时还是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小和尚呢。”

“师父,这次与弟子同来的还有两位日本僧人,他们对您可是崇拜已久啊!”道航站起身来,对鉴真说。

“啊?日本僧人?他们来这里是……”鉴真感到意外。

“还是让弟子先介绍一下吧,这位是日僧普照,这位是日僧荣睿。”道航指着普照和荣睿。向鉴真作了介绍。普照和荣睿立即俯身而拜。接着,道航又把一同来的几位中国僧人向鉴真作了介绍,他们是长安安国寺的澄观、洛阳德清和正在长安求学的高丽国僧人如海。

鉴真立即吩咐打扫客堂,邀一行人到堂内坐下。道航来不及品尝扬州的名茶,便将日僧此行的目的及前后经过等情况作了详细的说明。原来,这次来扬州的日本僧共有四人,除普照、荣睿外还有玄朗和玄法,他们都是日本国第九次遣唐使的成员,是作为留学僧前来中国求法的。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高潮。日本一次又一次地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学问僧来中国学习。隋王朝(589-618)的三十年间,日本先后派出三次遣隋使。唐代从603年到894年的二百年中,日本又先后派出十九次遣唐使。使团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在这些使团中,前来学习佛教的留学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佛教成了当时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佛教自公元前后传人中国,经几百年的发展,到唐时达到高度发达的阶段。那时,日本实行“大化革新”,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积极推行中国的社会制度与文化思想,所以日本的佛教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统治阶级对由朝鲜和中国传人的这种新兴宗教采取扶持的政策,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持统天皇(687-696年在位)年间,日本各地寺庙多达五百四十五座。虽然佛教自传人日本后已成了适应日本统治阶级的国家宗教,但和封建制度还不完备一样,佛教的僧伽制度在日本也很不完备。当时,农民为了免除课役,逃亡出家的很多,政策一再下令禁止,也没有收到效果。同时,由于师资不足,无法举行正规的授戒仪式,所以,当时日本人出家一般是通过私度、自度的方式进行的,即一个人只须在佛前自誓受戒,就算取得了正式比丘、比丘尼的资格。这样便产生了放任自流、僧徒冒滥的现象。国家虽然颁布了二十七条僧尼令,但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整顿僧伽组织,确立戒律的传授和奉持制度。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一位律学精深、德高望重的大师来主持其事,而当时的日本却缺乏这样的大师。

圣武天皇天平四年(732),日本政府决定派出以多治比广成为大使、中臣名代为副使的第九次遣唐使团。这次出使和以往一样。最重要的是派遣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学习。这时,日本元兴寺有一位名叫隆尊的和尚向政府献策,请求派专人去中国学习律法,礼请高僧。隆尊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律师,他的建议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他挑选了两位僧人来完成这个任务,他们便是大安寺的普照和兴福寺的荣睿。隆尊对他们说明了请一位律学高僧来日本传授戒律的重大意义,并嘱咐他们说,请大唐高僧来日传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他们竭尽全力,完成这个任务。普照和荣睿心领神会,也暗暗下了决心。

于是,普照和荣睿以及同行的玄朗、玄法两位僧人随着日本国第九次遣唐使团一起,于公元733年四月,分乘四条大船,从难波律(今日本大阪)出发渡海来到中国。八月到达苏州。唐朝廷派通事舍人韦景先为接待使,到苏州向日本使团表示慰问。次年四月进入东京洛阳,受到唐玄宗的接见。

此后,普照、荣睿被安置在洛阳大福先寺,跟随定宾律师修习佛法,普照还从定宾律师处受具足戒,获得了正式僧徒的资格。在大福先寺,他们物色到一位名叫道睿的中国僧人,此人是福先寺增算和尚的弟子,深明律法,慨然接受邀请,与在华印度僧人菩提一起,于日本天平八年(736)五月,随日本使团的副使中臣名代等人去往日本,住大安寺弘法。但由于道睿在学问和资历方面还不够理想,加上僧员不足,仍不能完成正规的授戒仪式,因此,荣睿、普照认为自己尚未完成来唐的使命。

开元二十五年(737)十月,唐玄宗由洛阳返回长安。荣睿、普照和玄朗在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的帮助下,来到长安。按照自愿,他们被分别安置在安国寺、崇福寺、荷恩寺继续学习。长安是高僧云集之地,也是佛教文化的中心,他们在这里除了研习律学外,兼习佛教的其它学说及佛教艺术与佛教文学。

荣睿在安国寺学习时结识了道航,而道航与鉴真又有师徒关系。荣睿、普照从道航那里知道鉴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并了解到鉴真有度人、授戒数万人的丰富经验,所以,他们认为鉴真是赴日本传授戒律最理想的人选。在此期间,他们在长安、洛阳一带云游求法,广泛接触中国僧人,寻找愿意东渡日本的朋友。除了道航之外,长安僧人澄观、洛阳僧人德清,高丽僧人如海等人均表示愿意赴日弘法。

天宝元年(742),荣睿、普照在中国已生活了十个年头。他们与同行的道航等人商量妥当,准备南下扬州,共邀鉴真,东渡日本。当然。他们对能否请动鉴真还没有多大把握,但他们认为至少可以征求大师的指点,也可以让大师推荐其手下弟子一同前往。于是,当年深秋,他们由陆路到汴州(开封),从汴州乘船沿大运河南下,十月中旬抵达扬州,投宿既济寺。他们刚卸下行装,便来到大明寺拜见鉴真大师。

听了道航的介绍,鉴真对日僧费尽周折赴唐求法的精神大为感动,他立即将手下弟子们召集到一起。

这时,日僧荣睿开口说道:“佛法传入日本一百八十多年了,但因没有传戒师至今还不能正规地授戒,所以,日本虽有佛法却无传法之人,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遗憾。如今,日本佛法大兴,举国上下热切希求传戒高师,特请大和尚推荐律师渡日弘法,整顿戒律,光大圣教。”

法堂内外已拥了许多僧人,人们听日僧的讲话,表情顿时严肃起来。在他们看来,日本是大海深处的一个十分遥远的国家,与中华神州相比,那里是一个尚未开化的蛮夷小国。

众人鸦雀无声。鉴真的情绪倒比往常高涨了许多。他接过日僧的话题说道:“你们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中土巡礼请法,愿力宏大,精诚可嘉。老衲听到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从前的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禅师圆寂以后,托生在日本,做了王子,就是当年你们国家的圣德太子。他做了太子之后大兴佛法,济度众生。我还听说日本有位长屋王子很崇信佛法,曾作了一千件袈裟送给中国的僧众,还在袈裟上绣了四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由此看来,日本是个与佛法有缘的国家。”

日僧普照、荣睿连忙合十称谢道:“大师所言,对小僧激励不小。只是眼下日本尚缺传法僧才,致使正律不畅,正戒难行,如此下去,日本国与佛之缘终将难保啊!”

鉴真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对在坐弟子们说:“日本急需传戒布律之人,你们哪位愿去担负此任?”

客堂内一片沉寂。众弟子面面相觑,没有一人表态。

日僧荣睿、普照一看无人表示愿去日本传戒,既着急,又懊丧,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又过了一会儿,鉴真环视了一下诸位弟子,轻轻叹了一口气。紧坐在鉴真对面的祥彦终于耐不住了,他吞吞吐吐地开口说:“弟子听说日本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国家,到那里去要渡过浩淼的沧海,一百人中难得有一人过得去的。常言道,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何况我们进修未备,道果未成,所以……”

日僧荣睿、普照想对大家解释,可觉语塞难言。是啊,中土与日本远隔茫茫沧海,风涛浪险,吉凶难测,当年他们来唐时竟在海上漂泊了四个多月,总算没有葬身鱼腹。

这时,鉴真以坚定的口吻说道:“为了传授佛法,怎能顾惜自己的身命,你们都不愿去,那我就去吧!”

荣睿、普照不敢奢望请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所以,当鉴真说出此话后,他们竟不知是真是假,茫然无措地望着鉴真大师发愣。而座下弟子们这时心里却非常明白,大师一向是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口有所言,身必有行。

大家经师父这么一说,心里都十分惭愧。祥彦首先开口说:“如果师父要去,那我也跟您一块去。”紧接着,道兴、道航、神崇、忍灵、曜祭、明烈、道默、道因、法藏、法载、昙静、道巽、幽岩、如海、澄观、德清、思托等二十一人均纷纷表示愿同鉴真大师一起东渡日本。

日僧荣睿、普照这才相信了眼前的事实。二人大喜过望,连忙拜倒在鉴真脚下,不住地表示感谢,接着又向众人合十致礼,那种恭敬与激动,真是无以言表。

当下,鉴真便正式宣布了渡日的决定,然后大家分头准备。

那时,唐朝法律规定,未经政府批准,私人是不能出国的,因此唐僧渡日将被视为违犯国法的行为。为此,鉴真多日愁眉不展。幸好,日僧南下扬州前已在京城长安作了些工作。

原来,道航曾是宰相李林甫的哥哥李林宗的家僧,荣睿、普照经道航介绍,拜见了李林宗,向其申述自己的打算,并请求李林宗予以帮助。李林宗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当然不会反对唐僧赴日传法。可是要办理正式证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过再三考虑,他们商定了一个办法,即办一张从扬州出发经海路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朝圣的证件,出海后若遇顺风,马上直航日本,若风向不顺,则前往天台山再作计议。关于航海的船只问题,李林宗答应捎信给在扬州担任“仓曹”官职的侄儿李凑,让他帮助办理。

鉴真对荣睿、道航等人的方案表示同意。几位日本僧人为了遮掩官厅的耳目,便分散投宿于郊外各寺。普照和玄法搬到大明寺,玄朗搬到开元寺,荣睿仍留在既济寺,不久鉴真也搬到既济寺。这样,他们便把既济寺作为联络中心,一切事情都在暗地里进行。

首先,他们设法从各地弄来了许多粮食,因为东渡日本并非十天半月之事,没有大量的粮食是不可能的。他们把粮食储藏在既济寺中,对外怕引起他人怀疑,便声称是运往天台山国清寺给和尚们吃的。其次,他们又把渡海的船只也落到了实处,这多亏了李林宗的那封信。扬州仓曹李凑同意在扬子江东河口打造船只。

天宝二年(743)春,正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浙东一带发生海盗骚扰事件,公私航行因此全部断绝。鉴真召集大家商议,但到底什么时候启航,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开船的日子还没有确定下来,谁知在僧人内部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当时,从长安来的道航认为这次东渡日本主要是为传授戒法,但也得把中国成熟的文明介绍到日本去,而人员又不能过多,这就需要选择学识较多及德高望重的人组成精悍的队伍。道航认为像如海这样的人,学识尚且不足,戒法也不精通,最好还是不带去为好,谁知这个意见尚未得到鉴真的认可,却让如海给知道了。如海自认为受到侮辱和排挤,一气之下便向淮南采访使(中央派驻各道的监察官员)控告,诬称从长安安国寺来的僧人道航在东河口造船准备人海,与海盗勾结。还说道航等人在几个寺院里屯集了大批粮食,不久还要引五百多个海盗到城里来抢劫。

淮南采访使班景倩一听,大吃一惊。他立即下令将如海关到狱中进行审问,同时又派捕役到几个寺院里捉拿诸僧。

荣睿等人潜居各寺,自以为外人不知,所以未加特别防备。官厅突然搜捕,使他们躲藏不及。于是日僧普照在大明寺被捕。日僧玄朗、玄法在开元寺被捕。另一日僧荣睿情急之中仰卧在既济寺的水池里,可捕役发现水波晃动,还是把他从水中捉住了。道航躲到老百姓家中,可第二天也被捉走了。与此同时,官厅还在既济寺查出大批粮食,并发现了打造船只的事实。这样一来,问题就严重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刘殿学为青少年朋友撰写的古代科技故事,在生动的故事里再现了古代人民开拓创新精神,作者特别从数学、医学、地质学、机械学等各领域里选出代表性人物如祖冲之、孙思邈、郦道元等人物故事。
  • 三分归晋

    三分归晋

    中国历史真正迷人的地方在哪里,有人从不读史,但却读魏晋风流。有人说: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魏晋:魏晋风流是人格精神与现实方式的统一,是时尚生活的历史写照。
  • 三毛传:流浪是最好的疗伤

    三毛传:流浪是最好的疗伤

    《三毛传:流浪是最好的疗伤》,本书从三毛的一生情感经历入手,跟着三毛成长的脚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她感情的起起落落,身临其境的感受她每一段感情的甜蜜与喜悦。三毛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回望三毛的一生,多数的时间是在异乡漂流。想来也并非都是为了爱情,还是因为她骨子里蠢蠢欲动的渴望,她迷恋放逐。为了追寻远方的梦,她告别亲友,选择一个人徒步天涯。她用双脚走过五十多个国家,她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文化苦旅”。人生如梦,是常人性情大作之时的感慨,然而,对于三毛,人生真真像极了一场梦。她在三十岁之前便已经在如梦的境地中游走了西班牙、巴黎、柏林、芝加哥等。多少个时日,她是在陌生的地方醒来的,多少个时日,她在晨起的阳光中用力思考自己身在何处。因而,她时常打趣自己:真不知是蝴蝶梦我,还是我梦蝴蝶,颠颠倒倒,半生也就如此过去了。梦中的橄榄树在向她招手,于是她用纤弱的肩膀,背起沉重的行囊,走遍万水千山。前世的乡愁,今生的姻缘,她一直在流浪,一直在寻找。
  •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

    面对成就,他没有喜悦,因为对于他而言,成就永远是过去时;面对危险,他没有畏惧,当刺客用剑相逼时,不为所动;面对敌人,他没有仁慈,抓住一切机会给敌人致命一击;面对暗算,他没有畏惧,用自己的狡黠和对手周旋;面对弹劾,他没有失落,在隐退后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司马懿,人称“冢虎”,人如其名。没有性格,正是司马懿最为鲜明的性格。深藏不露的性格成了他抵御他人的最佳屏障。他总是在沉默中令人难以捉摸,并在别人放松警惕时给以致命打击。
  • 母爱耀皇宫

    母爱耀皇宫

    本书介绍了顾全大局的赵威后、女中豪杰萧太后、影响三代皇帝的窦太后、被妖魔化的慈禧太后、善良的慈安太后等27位皇太后。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宰星空

    武宰星空

    幽寂与黑暗并存的星空深处,青铜门前半面碎镜;一鼎残炉;一口裂鼎,亘古长存。这些究竟是穿梭上古,还是要降临未来?少年登天路;破万古;弹指碎星辰。
  • 月倾之夜

    月倾之夜

    上上辈子,一个要美貌有美貌,要脑子有脑子的天才少女,林倾月,一笑倾城再笑倾国,想当年多少男生倒在这位的石榴裙下?一个小小的冰激凌却将林倾月带到了橴铉王朝。她,可以是人人闻风丧胆的妖鬽之主亦是冷酷无情的妖主。她,可以是娇蛮却破天荒的被冰山冷血王爷宠上天的夜王妃。她,可以是掌管后宫三千佳丽更是被敌国王上看中的倾国倾城月天后她就是慕容倾月,被现代灵魂附身的红颜祸水。天元三年,天皇、天后殇,无一子嗣。两人同被后人传颂成一段美好的佳话。这辈子,重生在一个任人欺负,胆小懦弱却有着孝心的慕倾月身上。一个废物的逝世,一个天才的诞生。上辈子的承诺,这辈子的无情狠绝。昂头,全兽朝拜抬手,池城被毁两人的相遇可以是缘分,也可能是注定,五千年前的生灵涂炭,会再次重演。且看这位绝美少女是如何凤啼九重天,翻云覆雨,睥睨天下!
  • 神级武医

    神级武医

    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世界成为神一样的人,这篇小说就让你感受不一样的魅力。
  • 夫君跟我去修仙

    夫君跟我去修仙

    身为修仙界纵横一世的女魔君紫珵,飞升失败以后,被雷劈到凡间做人。一朝恢复记忆,发现自己正面临,夫君夺嫡失败的危机。不慌,修仙也挺好的……
  • 我靠炼丹发家致富

    我靠炼丹发家致富

    【修仙爽文】叶家一夜之间在苍梧界凭空消失,只剩下年仅五岁的叶瑶,为了温饱,不得已混入天一宗,灵根杂乱的只能当个外门弟子。想要修炼资源没有,想要灵石也没有,好在学会了炼丹这门手艺,勉强混个日子。“南景煜,你有病啊!”“没有!”“那你吃什么药?”“......听说师妹的丹药有气运成分。”我需要一点好运,把你娶回家。……总之,是一个欧皇和非酋的绝美爱情故事。女主运气好到爆,天材地宝随便捡,男主脸黑当肝帝,被迫成为一个只能苦练的剑修。
  • 南柯一梦之红尘劫

    南柯一梦之红尘劫

    览尽人间红尘景,与君执手共天涯。情之所至,生死无悔;鹣鲽情深,离人再聚;比翼双飞,天上人间;情深不寿,殊途同归;连枝共冢,韶华白首;心心相印,红颜枯骨;浮生若梦,沧海桑田;南柯,终归是等到了她的他,可他,却是南柯劫难的开始……
  • 穿越西元3000后之再过千年

    穿越西元3000后之再过千年

    她,美如神话,包容着万物,一笑倾城而他,邪魅横生,万物臣服于他,但只对她温柔宠溺当她不再是她时,他又如何面对?当再相遇之时,他依旧站在她的身后守护着她“当你成功,我陪你君临天下,当你失败,我和你东山再起”她曾这样对他说“时光荏苒,有我陪你”而他也曾这样说过他眼中的温柔只属于她而她的各种单蠢也只属于他
  • 浩虚藏

    浩虚藏

    黑夜如同潮水般涨幅人类部族的火光则如同萤火般飘渺奇幻的故事随处可见但,谁会有兴趣?
  •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