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39000000002

第2章 蚱蜢

春天的某个时候,或早或晚,取决于纬度或时节,田野,草坪和花园里突然出现了大量的蚱蜢幼虫。这些古怪的小家伙,大大的脑袋,没有翅膀,后腿结实(图1)。蚱蜢幼虫以新鲜的绿叶软茎为食,轻轻地跳来跳去,它们的存在似乎与生命的奥秘没有什么关联,也不会唤起人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它们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它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到这里?

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在所有这些问题当中,只有最后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可以给出明确地回答。

如果我们在这个季节仔细观察地面,也许有可能看到表面上没有母亲的蚱蜢幼虫是从土里爬出来的。有了这一信息,古时候研究自然的学者大概已经很满意了 --- 他这时也许会宣布,蚱蜢是从土壤里某种物质中自生的;公众也会相信他,并完全赞同和支持他的说法。然而,到了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一些自然科学家成功地否定了这个观点,确立了这样一句名言,即任何生命均源自一个卵。这句名言现在仍然是我们的信条,我们必须寻找到蚱蜢的卵。

打算研究蚱蜢生活情况的昆虫学家觉得提前一年开始进行研究工作更容易一些;他用不着从土壤里筛选虫卵,等到春天幼虫从这些虫卵里孵化出来。他可以在秋天观察成虫,在田野里或专门准备的笼子里获得雌虫刚刚产下的卵。接着,他可以在实验室密切观察孵化过程,准确地看到幼虫孵化出来的细节。所以,让我们改变一下日程表,看一看上个季节产出的成虫在八月和九月的活动情况。

图1. 蚱蜢幼虫

不过,我们首先有必要弄清楚蚱蜢是什么昆虫,或者说我们称为“蚱蜢”的是什么昆虫;因为在不同的国家,名称并不总是表示相同的东西,相同的名称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不总是适用于相同的东西。“蚱蜢”这个术语也是这样。在大多数其他国家里,人们管蚱蜢叫做“蝗虫”,或者相反,事实上我们在美国管蝗虫叫做“蚱蜢”,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旧世界的用法。所以,当你读到“蝗灾”,你必须理解为“蚱蜢”。但是一大群“十七年蝉(又称周期蝉)”则是指另外一种昆虫,不是蝗虫,也不是蚱蜢 --- 正确地说,是一种蝉虫。所有这些名称上的混淆,以及我们自然史中许多不合适的通俗用语或许归咎于我们美国早期的移民者,他们用自己在家乡所熟悉的名称为在新大陆所遇到的生物命名;但是,由于缺少动物学家的指导,他们在识别和鉴定方面犯下了许多错误。科学家们试图通过为所有生物创造一套国际名称的做法,解决名称混乱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这些名称大多数是用拉丁语,或拉丁化的希腊语命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

图2. 蚱蜢雄虫和雌虫虫体尾部

雄虫(A)的虫体,或腹部,呈钝圆形;而雌虫(B)的虫体有两对粗厚的尖头,构成了其产卵器官,即产卵器(Ovp)。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蚱蜢是一种蝗虫,需要说的就是,任何长着短角,或者触角,很像蚱蜢的昆虫就是一只真正的蝗虫(见卷首插图)。具有细长触须,类似的昆虫要么是美洲大螽

斯(图23,24),要么是蟋蟀族群的成员(图 39)。如果你收集和检验一些蝗虫(我们继续称作蚱蜢)的标本,你也许会观察到,有些虫体的后端很圆滑,而有些虫体的尾部长有四个角尖。后一种是雌虫(图2.B);前一种(A)是雄虫,眼下我们先暂且不谈。这是大自然的一个条款,任何生物出于本能被迫要做些什么,而做这种事情,生物就会得到合适工具的提供。然而,除非它是似人类动物,否则其工具总是它身体的一部分,比如下巴或腿。雌性蚱蜢虫体尾部的四个尖头构成了一个挖掘工具,通过使用这个工具,雌虫在地上挖出一个洞,这个洞就是雌虫存放卵的地方。昆虫学家把这个器官叫做产卵器。图2.B显示了蚱蜢产卵器的通常形状;尖头短而厚,上面的一对尖头向上弯曲,下边的一对尖头向下弯曲。

图3.雌性蚱蜢用产卵器在地上挖出一个洞,在合适的位置放下卵囊。

当雌性蚱蜢准备好产出一窝卵时,雌虫先选好一个合适的地点,这样的地方通常阳光充足,地面开阔松软,有利于雌虫把产卵器插入土壤,而且在那里她将四个尖头紧紧合拢,插入她的产卵器官。当四个尖头很好地插进土中,尖头或许四下伸展开,以便向外压紧泥土,因为在钻土过程中,并没有碎土或石屑出现在地面,逐渐地,雌虫产卵器越来越深地进入土里,直到虫体相当长的一部分被埋在土里(图3)。

现在,排卵的准备一切就绪。出口被卵巢的导管封住,而卵巢里充满已经成熟的卵, 在产卵器较低的两个尖头底部之间和下部打开,这样一来,当上面和下面的尖头分开时,卵从它们之间的通道脱离出来。卵被放在洞穴的底部,与此同时,虫体分泌出的一种泡沫状,胶水似的物质被排放在这些卵的周围。这种物质在干的时候,在卵的周围变硬,但不是固体状态,因为其泡沫性质,致使它充满凹坑,像一块海绵,为卵以及随后孵出的蚱蜢幼虫提供足够的呼吸空间。覆盖物质的外面,当它是新鲜而且黏黏的时候,尘粒附着在上面,形成一层细细的颗粒状的外衣罩在卵块上,而这个卵块一旦变硬,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豆荚状外壳或胶囊,而这个胶囊被铸成含有胶囊的空腔形状(图4)。每个卵囊所含有的卵的数量相差很大,有的只有六个,而有的多达一百五十个。每个雌虫还能产下几窝卵,分别存放在卵囊里,直到她的卵全部排尽。有些雌虫很有规律的摆放自己的乱,而有些雌虫则比较随意。

图4. 蚱蜢各种形状的卵囊。(多倍放大图)

蚱蜢的卵的形状为细长的椭圆形(图5), 通常长度为一英寸的十六分之三,或稍长一点。卵的两端呈圆形或有些发尖,而末端(卵通常在这个位置排放)似乎有一个小帽盖在上面。卵的一侧总是比较弯曲,而另一侧则总是更笔直一些。如果我们用肉眼看上去,卵的表面是光滑的,有光泽的,但是在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出表面被轻微突出的一道道线分割成许多多边形区域。

图5. 蚱蜢的卵,其中一枚卵上端裂开,蚱蜢幼虫就要孵出

在每一个卵里都有生殖细胞,用于生产一只新的蚱蜢。这种生殖细胞,卵的生命要素,只占整个卵含量的微小部分,因为后者包含营养物质,叫做卵黄,其目的是为处于发育当中的胚虫提供营养。极小的生殖细胞以某种形式被卵包含,即使是用倍数最大的显微镜也显示不出来,其性质将决定未来蚱蜢身体结构的每一个细节,除非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跟踪观察卵内未成熟幼虫的发育情况是非常有趣的,而且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其中的大部分细节;但是,尽管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蚱蜢发育的情况,篇幅所限,我们还不能把蚱蜢的故事完整无缺的在这里讲述出来。

一旦卵在秋天孵出,卵的生殖细胞就开始形成。然而,在温和的或北纬地区,低温很快就成为干扰因素,所以其发育要等到春回大地以后才能继续进行 --- 或者等到某个昆虫学者把卵带入人工加温的实验室,否则,发育就会受到抑制。某些种类的蚱蜢卵,如果在寒冷季节到来之前被带入室内,而且保存在一个温暖的地方,将会继续生长,大约六个星期蚱蜢幼虫就能从卵中孵出。另一方面,某些种类的卵,如果也这么处理,却根本孵不出来蚱蜢幼虫;这些卵里的胚胎生长到某一特定阶段就会停止生长,而且它们大多数将不会重新开始他们的生长,除非把它们置于寒冷的温度!但是,经过彻底的冰冻之后,卵如果被转移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蚱蜢幼虫就会出来,即使是在一月份。

就昆虫胚胎而言,不经过一冷一热就不能完成其发育,看上去似乎有些反常,前后矛盾;但是,除了蚱蜢,其他许多种类昆虫的胚胎有着这种相同的习性,从未背离。所以,我们必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这不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而是昆虫被赋予的一种有用的生理特性。被授权照管生物的非凡的自然女神很清楚的知道,北风之神有时会睡过头,如果秋天产下来的卵完全依靠温暖的气候才能发育,那么温暖的气候持续下去,秋天产下来的卵也能在秋天孵出蚱蜢幼虫。那么,如果冬天迟迟不来,刚刚孵出的可怜的卵会有什么机会呢?当然完全没有,物种保持繁衍不绝的系统会被打乱。但是,如果就是这么安排的,卵内的发育只有经过冬季寒冷的影响之后才能完成,昆虫幼虫的出现就会被推迟,直到春天到了,大地回暖,这样,物种会得到保证,其成员不会因不合季节孵化而夭折。然而,有些物种并不能这样得到保证,而且,每当冬天来迟的时候,这些秋天产卵的物种确实遭受损失。春天孵出的卵会在同一个季节孵化出幼虫,而生活在温暖地带的某些物种的卵,其发育从不需要什么寒冷的气候。

蚱蜢卵的硬壳由两层清楚可分的外衣组成,外边的一层比较厚,不透明,为浅褐色,而里边的一层较薄,并且透明。就在孵化之前,外边的一层在虫卵的上端部分(通常位于虫卵平面一侧的三分之二或一半的位置)以不规则分裂方式裂开。这一层外衣可以很容易的用人工方法剥离下来,而里边的一层这时看上去像是一个闪闪发亮的胶囊。透过半透明的囊壁可以看到小蚱蜢,其所有的腿全部紧紧地交叠在其身体之下。当然,如果孵化正常进行,卵壳的两层外衣都会裂开,蚱蜢幼虫再慢慢地从裂缝爬出(图6)。

图6.蚱蜢幼虫破壳而出。

一些好事的研究者为了观察,把刚刚从卵里新孵出来的蚱蜢从卵囊取下来,而这些蚱蜢幼虫很快就将他们的外皮从虫体上脱落下来。这种皮肤,在孵化的时候已经松弛,这时看上去很像是一件非常合适的服装,里面包裹着纤细动物柔软的腿和脚。然而,后者在身体有些向前拉起之后,伴随着脖子背部两处的膨胀(图6),成功地分离了脖子和脑后的皮肤,然后表膜快速地收缩,并从虫体上滑落下来。小蚱蜢,就这样首次露面,自身从其孵皮皱缩的残余物里挣脱出来,成为地球上新的自由生物。作为一只蚱蜢,他开始练习跳跃,而且经过最初的努力,它跳跃的距离可达四,五英寸,是其身体长度的十五倍或二十倍。

然而,当蝗虫幼虫在正常,未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孵出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它们想象为从卵里孵出,进入卵囊多孔的空间,而且全部被埋在泥土里。它们这时还完全不是自由的生物,只能靠向上挖掘,爬到地面才能获得它们的自由。当然了,它们离地面并不非常远,而且大部份路程是穿越较容易穿透的卵的细胞壁。但是,再往上就是一层薄土,经过冬雨之后已经变得硬实,而穿破这一层土一般说来可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没有多少昆虫学家仔细观察过新孵出的蚱蜢出现在地面的情景,但是法布尔利用人工手段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在玻璃管子观察了被土覆盖的蚱蜢幼虫。他讲述了这种小动物所作出的艰苦努力,通过利用它们伸直的后腿,向上挤压它们纤细的身躯,穿出土层,与此同时,脖子后边的泡囊交替地收缩和膨胀,弄宽向上的通道。法布尔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孵皮脱落之前完成的,而且只有在到达地面,昆虫已经获得了在地面上的自由之后,围裹的细胞膜才被丢弃,肢体活动才不会受到限制。

昆虫的所作所为,昆虫做事的方式总是被当作一些情况而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如果我们能发现昆虫行为的起因,我们人类该有多么聪明!例如,考虑一下埋在土壤里的蝗虫,几乎就是一个胚胎罢了。它如何知道自己不会注定要住在这个黑暗的洞中,虽然它是在这里第一次感觉到了自我?什么力量刺激了推动它穿过土壤的生理机能?最后,什么东西告诉这种生物在上方能找到自由,而不是水平方向或向下方向?许多人认为人类知识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但是科学家有信心最终解答所有这些问题,至少在控制宇宙活动的基本力量方面。

我们知道,动物的所有活动取决于神经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能量,对外部的影响作出微妙的反应。约束身体机制的任何种类的能量会根据机制的结构产生各种结果。因此,动物体内神经力量的效果由动物的身体结构决定。这样,一种本能行为就是在某个特定种类身体内起作用的神经能量的表达。在这里解释本能性质的现代概念也许离题太远;我们只需说明新孵出的蚱蜢在周围所遇到的某种情况,或者其内在生成的某种物质,将其神经能量转化为行动,作用于某个特定机制的神经能量形成了昆虫的动机,而具有如此性质的机制能够克服地心引力。因此,如果在各个方面是正常健康的,如果没有碰上巨大的障碍,生物就能不可避免地到达地面,就像淹没在水下的软木塞最终还是要浮出水面一样。一些读者会提出异议,像这样的观点破坏了生活的浪漫,但是谁会愿意浪漫故事必须出自小说作家之手;而且即使是浪漫的故事也不一定就是好小说,除非它体现出描述真相的某种努力。

图7. 依恋在嫩枝上的美洲大螽斯的卵;幼虫从卵中孵出的几个阶段;新孵出的幼虫

在露天环境从卵里孵出的昆虫,其生活开端的条件可能要比蚱蜢稍好一些。例如图7所示的属于大螽斯家族一些昆虫的卵。它们看起来像是平卧的椭圆形的种子一样,一排排交错的挤在一起,有些依附在嫩枝上,有些出现在叶子上。当要孵化时,每个卵都会在一侧(快到一半的地方)裂开,在无遮蔽的平坦的表面上横越,形成一个十字形裂口,这为幼虫孵出提供了一个容易的出口。后者被一个精妙透明的鞘包裹,在鞘里面,昆虫的长腿和触角被紧紧地压在虫体身下;但是,当卵裂开,鞘也裂开,而幼虫孵出时,皮肤随之脱落,把皮留在鞘里。新出生的昆虫这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能伸展它的几条长腿,然后迈腿走开。如果这时得到了适当的食物,昆虫很快就会满意地进食。

现在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观察这些刚刚从卵囊这个黑暗地下室里爬到地面的小蚱蜢(图8)。你也许会说,虽然有三对腿支撑着,但如此大的一个脑袋,肯定会使短小的虫体失去平衡。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比例,大自然作品的画面从来不会让人觉得画得不够准确,不够协调;由于某种补偿法则,你永远也不会觉得这些自然产物在构造方面有什么错误,让你感到不安。尽管它的头巨大,蚱蜢婴儿是敏捷的。它的所有六条腿都依附在紧靠头部后边的身体部位,这一部分叫做胸部(图 63),而身体的其它部分则被称作腹部(图63),自由伸出,没有支撑。昆虫,依照它的名字,是一种身体可分为几个部分的动物,因为insect(昆虫)在英文里的意思就是in-cut(分割)。所以,苍蝇或黄蜂是理想的昆虫;但是,尽管从字面上讲不是胸部和腹部之间分隔的昆虫,蚱蜢与苍蝇和黄蜂以及所有的其他昆虫一样,拥有一个头,一个带有腿的胸部,和处于末端的腹部(图 63)。在头上有一对细长的触角和一双大眼睛。有翅昆虫通常有两对翅膀,依附在胸后的部位。

昆虫身体的外部,不像大多数动物那样展现一个完整而又连贯的表面,身上似乎套着许许多多的环,而实际上也真的如此,除头部之外,身体的各个部位均被分成一个个短小且相互覆盖的部分。这些被分割的身体部分称作体节,而且所有昆虫及其近亲,包括百脚动物蜈蚣,虾,龙虾,螃蟹,蝎子和蜘蛛,都是体节动物。昆虫的胸部有三个体节,第一个体节载有第一对腿。第二个体节载有中间的一对腿,而第三个体节载有一对后腿。腹部通常有十个或十一个体节,但是一般没有附器,除了在末端有一对小的尖状物,叫做尾须,而在雌性成虫的第八和第九体节上长有产卵器(图2.B)。

图8.孵化后第二阶段的蚱蜢幼虫,或称蛹

头部,除携带触角(图63)外,还有三对附器,聚集在嘴的周围,用作进食的器官,通称“口器”。这样,头部出现的这四对附器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头部不像胸部和腹部那样有体节呢?在胚胎生长的早期阶段,头部也是分体节的,其每对附器出生时是一个单一体节,但是头部的体节后来被缩进头颅的实心囊之内。这样,我们看到昆虫的整个身体由一系列体节组成,而这些体节则构成了三个身体区域。请注意,昆虫的头部没有“鼻子”或任何呼吸孔。然而,它有许多孔,称作节肢动物的气孔(图70),分布在胸部和腹部的两侧。尽管它的呼吸系统与我们人类的呼吸系统非常不同,但是值得我们在另一个论述内部组织的章节里进行描述。

大多数昆虫幼虫的生长速度都很快,这是因为他们必须在单一季节的时间范围内压缩它们的整个生活。通常只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就足以让它们到达成熟,或至少在脱离卵时从外形上达到成熟的生长,因为,就像我们将见到的那样,许多昆虫一生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在不同的阶段,虫体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不同。然而,蚱蜢这种昆虫从小到大,身体外形却没有什么变化,很容易识别(图9)。另一方面,以躅的形式孵化出来的蛾的幼虫,却与它们的父母没有什么相似处,而苍蝇和蜜蜂的幼虫也是这样,其形状是一种蛆。昆虫在成长期间所经历的形状改变被称作变态或变形。变形的程度因虫而异;蚱蜢及其近亲变形是一种简单的变态。

图9. 蚱蜢的变形,从新孵化的蛹到全翅成虫发育的六个阶段

昆虫与脊椎动物不同,其差别在于昆虫的肌肉附着在其皮肤上。大多数昆虫物种通过形成强壮的外层表皮使自己的皮肤变得坚硬,以便获得对肌肉的支撑力,并抵御肌肉的拉力。然而,一旦表皮形成之后,表皮的这种功能就会强加给昆虫一种永久不变的状态。结果,不断成长的昆虫,在其身体长到一定尺寸之后就要面临着选择,要么困死在其皮肤的包裹之中,要么丢弃原有的表皮,重新获得一个新的,更大一点的表皮。昆虫为自己找到了适宜的策略,周期性蜕皮。这样,昆虫的生活历程就会出现几次蜕皮阶段,既表皮的脱落。

蚱蜢从孵化出来到完全成熟要经受六次蜕皮,所需时间大约六个星期,而且还要经过六个胎后期阶段(图9)。第一次蜕皮时脱掉胎衣,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通常发生在幼虫出现在地面上的一瞬间。这时的蚱蜢可以过上大约一个星期平安无事的日子,吃着眼前能吃到的几乎任何绿色植物,但是最喜欢吃的还是豆科植物的嫩叶。在此期间,它的腹部由于体节之间细胞膜扩张而被拉长,但是虫体的坚硬部分无论是在体积还是在外形上都没有做出改变。到了第七天或第八天,昆虫停止了其活动,静止了好一阵子,然后表皮纵向地在胸的背面和头部顶端裂开。死皮这时被丢弃,换句话说,蚱蜢从死皮中爬出来,小心地把它们的腿和触角从鞘里拖出来。整个过程只需花费几分钟时间。这时,出现的蚱蜢正在进入它孵化后的第三个阶段,但是孵皮的脱落通常并为算入一系列蜕皮,而随后的第一次蜕皮,我们会说,引导它进入地上生活的第二阶段。在这种状态中,昆虫在某些方面与第一阶段的状态是不同的:不仅虫体变得大了一些,而且与头的大小相比,虫体,还有触角,尤其是后腿,也显得长了许多。昆虫再次变得活跃,忙于它的例行生活;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星期,昆虫开始接受第二次蜕皮,伴随而来的是在体形和比例方面的变化,使之有一点像一个成熟的蚱蜢。经过连续三次蜕皮之后,昆虫看上去已经具有成虫的外形,昆虫在余下的生活当中会一直保留这种外形。

尽管还处在卵中,蚱蜢的腿,触角,以及大多数器官已经得到了发育。然而,这个时候孵化出来的蚱蜢还没有翅膀,而我们大家知道,大多数生长完全的蚱蜢有两对翅膀(图 63),一对依附在胸部中间体节的背面,另一对依附在第三体节。所以,在其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期间,它已经获得了自己的翅膀,而且通过观察不同阶段昆虫的发育情况(图9,W2,W3), 我们也许能够获知翅膀是如何形成的。在第一个阶段,翅膀形成的迹象还不太明显,但是到了第二阶段,覆盖胸部第二和第三体节背面的片状组织的后下角得到了一点扩大,像一对裂片微微向外突出。在第三个阶段,裂片的尺寸已经增加,看上去有些像翅膀的雏形,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当昆虫进入第四个阶段,又要经历一次蜕皮,小小的翅垫向上翻转,在后部展开,其排列不仅颠倒了翅膀的自然位置,而且还使后边的一对翅膀超过了前边的一对。在接下来的蜕皮中,翅膀仍保持这种颠倒的姿势,但是它们的体积又一次得到了增加,不过还远远没有达到成年蚱蜢翅膀的尺寸。

在最后一次蜕皮的时候,蚱蜢采用的姿势是把头向下伸向树干或树枝,并用脚爪牢牢地抓住树干或树枝。然后,当其表皮裂开时,它就向下从表皮里爬出来。然而,一旦蚱蜢获得自由,它就颠倒自己的姿势。观察一下迅速张开并伸长的翅膀(这时的翅膀已经能够下垂,自由的伸展,没有被压皱的危险),你就会看出这种行为的智慧。在十五分钟内,翅膀从小小的,无关紧要的爪垫扩大到细长的,细胞膜的扇形物,延伸到虫体的末梢。有这样一个事实可以解释这种快速生长,即翅膀是空心的囊状物;翅膀在尺寸上的明显增长不过是它们皱缩的细胞壁的膨胀状态,因为它们完全是在旧的表皮的束缚下形成的,而且在蜕皮之前,就像存放在那里的一些小软块,而这些小软块一旦从约束它们的鞘里面移出,很快就完全舒展开来。它们细小柔软的细胞壁这时紧缩到一块儿,变干变硬,而柔软松弛的袋子转换成飞行器官。

了解蚱蜢身上发生的蜕皮过程是很重要的,因为变形过程,就像那些完成躅转变成蝴蝶的过程一样,只是在程度上不太一样。蚱蜢一生任何两个阶段期间都会出现一次蜕皮。昆虫的主要生长形成于蜕皮之前的这些休止期。所以,此时处在这个时期的昆虫,其各个部位都在增大,并在形状上做出改变。原有的表皮已经松弛,表皮下开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新的表皮在重新塑造的身体表面生成。已增大的触角、腿和翅膀致使它们被挤压在新旧表皮之间狭窄的空间,而且,当旧的表皮被丢弃的时候,被弄皱的附器就会完全伸展开来。这时,观察者就会获得这样一个印象,即他亲眼目睹了这一突然发生的变形。然而,这个印象是错误的;实际发生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比较一下,每到一个特定的季节,商家为了促销都要在橱窗摆上新的服装。然而,这些服装的制作其实在工厂里就完成了,商家要做的就是打开包装盒而已。

成年蚱蜢过着平淡无奇的的生活,但是,与许许多多的普通大众一样,它们填充着这个世界分配给它们的空间,并注意这些地方是否还有与它们同类的居住者,时刻防备着在自己被迫退出时是不是会有别的同类占了自己的位置。如果说他们很少高飞,那是因为这么做不是蚱蜢的天性;如果说在东方,某个蚱蜢什么时候飞得比同伴高,恐怕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行为,除非它碰巧落到曼哈顿摩天大楼楼顶,其英勇壮举幸运地刊登在报纸上,而且蚱蜢的名字很有可能被错写成蝗虫。

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生来就默默无闻,作为个体不起什么作用的普通老百姓一样,成群结队的蚱蜢成为令人畏惧,难以对付的动物。发生在地中海南部国家的蝗灾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事件,即使是在美国,被称作落基山蝗虫的蚱蜢也曾在中西部几个州造成极大破坏,致使政府派遣了大量昆虫学家前往调查虫灾。虫灾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几年里,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通常习惯于居住在落基山脉东边的西北部地区的蝗虫开始不满意它们原来的繁殖地,大规模地向密西西比山谷迁移,所到之处,各种庄稼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新的居住地他们会产卵,下个季节孵化出幼虫,在获得它们的翅膀之后,就会返回它们父辈前一年的居住区。

参与过1877年虫灾调查的昆虫学家告诉我们,在一个适宜的日子,迁移的蝗虫“午前起飞,从八点到十点钟,下午从四点到五点落下吃东西。据估算,它们飞行的速度每小时从三英里到十五英里或二十英里,根据风的速度决定。因此,七月中旬从蒙大拿州开始飞行的昆虫可能在八月或九月初才能到达密苏里州。这段路程大约需要六个星期,然后它们才能抵达自己预定的繁殖地。大批蝗虫在天空飞行的场面被描述成“就像一大片浮云瞟了过来”,或者说“像雪片般在空中飘舞”。大片飞来的蝗虫“时而飞得很低,几乎接近地面,而有时飞得很高,肉眼很难看得清楚”。据估计,蝗虫的飞行高度离地面可达两英里半,或者说海拔15,000英尺。参与虫灾调查的一位昆虫学家C。V赖利博士说,成群落下来的蝗虫致使这个地区“像是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或大灾难”。赖利博士还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状况:

农民耕地播种。他满怀希望地耕作,观赏着正在生长的庄稼在温暖的夏风吹拂下,掀起一道道优美的波浪。绿色的庄稼逐渐变得金黄;丰收在望。喜悦使他忘却了劳累,因为辛苦劳作的成果即将变成现实。天气晴朗亮,太阳露出灿烂的笑容,金色的阳光照耀着丰收在望的果园和田野,各种牲畜和农具已准备妥当,所有人似乎都很高兴。天空越来越亮。突然,太阳的脸色变黑了,天空一片昏暗。清晨的喜悦被不祥的恐惧所取代。随着天色渐暗,成群饥饿的蝗虫落到了地上。翌日,啊!蝗灾带来的这是什么变化呀!丰收在望,硕果累累的肥沃土地已经变成了一片荒原,而老天爷太阳,即使是在他最明亮的时候,也只能悲伤地把光线穿过充满无数闪闪发光的昆虫的大气层。

即使在今天,美国中西部各州的农民为了保证庄稼获得丰收经常需要花大力气灭虫,尤其是苜蓿和禾本科作物,这些田地里聚集着大量饥饿的蚱蜢。为了减轻虫灾所造成的损失,他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手段。其中一个方法是利用一种被称作“灭蝗机”的装置,驱除田里的蚱蜢。这个装置可采集活蚱蜢,然后杀死。灭蝗机的主要构造是一个又长又浅的盘状物,长度为十二英尺或十五英尺,安装在滑行装置下面的一个低槽里,并配有一个由一个木框制作的高背,框上绷着金属片或布片。盘状物里面装有水,水上面是一层煤油。当推动灭蝗机在田里走过,大量飞起来的蚱蜢就会撞到高背,要么直接落在盘状物上,要么落入水中,余下的事就由水面上的煤油来做了,因为即使剂量很小的煤油对蚱蜢来说也是致命的。以这种方法,每亩苜蓿田里常常可获得大量的蝗虫尸体;但是还是有许多蝗虫跑掉了,而且灭蝗机通常不能用在不平坦或者高低不平的田地,牧场,以及生长着高科作物的田地。另外一种更有效的灭虫方法是毒杀蝗虫。人们把麦麸、砷,劣质糖蜜混合起来,加水调成糊状,抹在某些能吸引蝗虫吃的东西上,然后把这些致命的诱饵仔细地撒播在经常遭受蝗虫侵袭的田里。

图10. 凯利食肉蝇,Sarcophaga kellyi,其幼虫寄生在蚱蜢身上。(多倍放大图)

尽管这样的灭虫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难免会被人说成是人类残忍的做法。那么,利用虫子对付虫子的办法又会怎么样呢?一种苍蝇,不是那种普通的苍蝇,而是被昆虫学家以F。O。G凯利博士的名字命名的凯利食肉蝇Sarcophaga Kellyi(图10),频频出现在堪萨斯州的田野上,而那里恰恰聚集着大量的蚱蜢。凯利博士向人们描述了这种苍蝇的习性。他叙述说,人们经常见到这种苍蝇突然冲向蚱蜢的翅膀,向翅膀发动进攻。受到攻击的蚱蜢顿时落到地上。检验结果表明,蚱蜢的身体没有受到伤害,但是进一步仔细观察发现,在蚱蜢翅膀底下粘着一些极小的白色软体。毒药丸?传染疾病的颗粒状药丸?事情没那么简单。这是一些生物,它们沿着翅膀的折层爬向翅基 --- 简而言之,它们是母蝇身体冲击蚱蜢一瞬间生出来的小苍蝇。不过,你根本看不出来这些刚出生的幼虫是苍蝇的后代;它只是一种类似蠕虫的生物,或者说是蛆,没有翅膀,没有腿,只能通过收缩和扩张其柔软灵活的身体才能移动(图182D)。

在形状方面,凯利食肉蝇幼虫与其它种类苍蝇的蛆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之处,但是总的说来,这种苍蝇与其它大多数苍蝇的主要差别在于,它们的卵是产在母体内。所以,这些苍蝇孵出来的是幼蛆,而不是卵。这样,当雌性食肉蝇向飞行的蚱蜢发动攻击的时候,她承载着准备孵出的幼蛆,利用幼蛆身上的水分把蛆粘到蚱蜢翅膀上。幼小的寄生虫就这样被它们的母亲强加给蚱蜢,而蚱蜢还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苍蝇幼蛆在毫无防备的寄主蚱蜢翅膀上蠕动,并在翅基这个地方找到一片柔软的薄膜区域;它们穿透膜状区域,并由此进入受害蚱蜢的身体。在这里它们以无助的蚱蜢的体液和细胞组织为食,在十天到三十天期间逐渐发育成熟。与此同时,当然了,蚱蜢死了;而且当寄生虫完全成长起来,它们离开蚱蜢的尸体,把自己埋入土中,深度约二到六英寸。在土里它们将经受变形,变得与他们父母一个模样。当它们达到这一个阶段,他们从土里出来,成为有翅膀的成年苍蝇。就这样,一种昆虫遭到毁灭,另外一种昆虫就可能活下来。

难道凯利食肉蝇是异常精明的动物?为了避开照看后代的工作而想出奇妙方法的发明家?毫无疑问,把自己新出生的后代放在陌生人家的门阶上,她的方法真的是一种改进,因为苍蝇的受害者必须接受赋予它的信任和责任,不管它是否愿意。但是凯利博士告诉我们,苍蝇并不能把蚱蜢与其它飞虫区别开来,比如说蛾和蝴蝶,排放在这些飞虫身上的蝇蛆找不到合意的寄主,也永远不能发育成熟。他还说,热切的苍蝇母亲也会追逐丢入风中被弄皱的纸片,并把蝇蛆排放在纸片上,而无助的婴儿毫无生存希望地依附在那里。如此这般的表现,以及其他一些昆虫许多类似的表现,都说明本能确实是盲目的,不是依靠先见之明,而是依靠神经系统的某种机械行为。这种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获得理想的结果,但是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或条件不合适,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当我们细想一下昆虫的许多完美本能,我们时常会惊讶地发现一些明显的例证,即人们极端明显地忽略了大自然赋予动物的本性,因为治疗他们疾病的方法似乎很容易地得到了提供。

图11.两种芫菁科昆虫,其幼虫以蚱蜢的卵为食。(放大两倍图)

A。黑边芫菁,Epicauta marginataB。横带芫菁,Epicauta sittata

在现代的人类社会中,犯罪分子从表面上看已经变得与遵纪守法的市民没有什么区别。从前,我们观看电影或舞台表演,小偷和恶棍都是一脸流氓相或面目可憎的家伙,很容易识别,不会弄错;但是今天,我们的强盗多半是穿戴整洁,彬彬有礼的年轻人,走在人群里丝毫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昆虫界里的事情也是如此,完全不受怀疑的一种昆虫可能接近另一种昆虫,并在一夜之间抢劫人家的住所,或者对邻居施加暴力行为。举例来说,有一种表面上清白无邪的甲虫就常常和蚱蜢住在同一片田野里,身长大约四分之三英寸,虫体为黑色,并有黄色条纹(图11B)。这种甲虫的昆虫学名称是横带芫菁,当然与蝗虫没有什么关系。它现在是一个素食者,但是在它幼小的时候,它强夺蚱蜢的巢穴,并吞食蚱蜢的卵,而它的后代还会做着相同的事情。横带芫菁及其家族的其他成员统称为芫菁科昆虫,因为它们的血液里含有“斑蝥素”这种物质,可用作发炮药,以前曾广泛用作药材。一些种类的雌性芫菁将卵排放在蚱蜢经常出没的田野里,即将孵出的幼虫在这里可以找到蚱蜢的卵囊。小的芫菁(图12)孵出的样子相当不同于它们的父母,在昆虫学上被称作三爪幼虫,因为在它们的每只脚上的单爪旁边有两个棘状突起,使他它们的脚看上去似乎有三个爪。虽然芫菁幼虫这种恶棍是破门而入的盗贼或小偷,它的故事与许许多多罪犯的故事一样,往往能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下面就是C。V。赖利博士为我们讲述的横带芫菁的故事(略有删节):

从七月起直到十月中旬,卵被散落地,不规则地排放在地里,平均每堆大约有130个卵 --- 雌虫为了排卵先要开凿一个洞,事后用脚把卵堆掩盖起来。她几次排卵的间隔时间并不相同,所产卵的总数大概有四百到五百个。为了顺利排卵,她更喜欢到蝗虫选择的阳光充足的温暖地带,而且本能地把卵排放在蝗虫居所附近,我已经好几次观察到这样的情景。在大约十天的过程中 --- 或多或少,根据地面的温度而定 --- 第一期幼体,三爪幼虫孵化出来。这些小的三爪幼虫(图12), 起先虚弱无力,虫体苍白,但很快就显现出了它们天生的淡褐色,并开始四处蠕动。在夜晚,或天气寒冷潮湿时,一窝孵出来的三爪幼虫就聚在一起,不怎么动弹;但是如果天气暖和,有阳光照着,它们就变得非常活跃,迈开长腿在地上跑来跑去,并用它们的大脑袋和坚实的下巴刺探在土里的每一处缝隙,到了适当的时间,它们就会在土里掏出一个洞藏进去。随着它们成为食肉动物,它们必须勤奋地寻找自己的猎物。它们表现出了极强的忍耐力,只要气候适宜,即使两周时间不吃任何食物也能生存下来。然而,在寻找蝗虫卵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许多三爪幼虫命中注定要死亡,只有更幸运者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

图12.芫菁(图11)的第一期幼体,三爪幼虫(放大12倍图)

到达一个蝗虫卵囊后,我们的三爪幼虫,偶然地或本能地,或两者兼而有之,开始挖穿黏液质的颈状物,或者叫覆盖物,而且在那上面吃了第一顿美餐。如果它已经搜寻很长的时间,而且它的下巴变得足够坚硬,它就能很快穿过这种多孔的细胞物质,并一下子咬住一个卵,首先吞食卵壳部分,然后,经过两天或三天的时间,吸光卵内所含之物。假如两个或更多的三爪幼虫进入相同的一个卵囊,你死我活的冲突迟早跟着发生,直到剩下唯一一个胜利的持有者。

幸存的三爪幼虫接着攻击第二个卵,或多或少完全地吃光其内含之物,这时,在其进入孵化期大约八天后,它停止进食,进入一段休止期。很快,表皮顺着背部裂开,这样导致三爪幼虫进入其生存的第二个阶段。非常奇特的是,这时它的外貌非常不同,通体白色,身体柔软,腿也比以前短了许多(图13)。在继续以卵为食大约一星期之后,幼虫第二次蜕皮,但外貌仍然与它们的父母不同。然后再一次,接着第四次,它脱掉外皮并改变了自己的貌相。然而,就在第四次蜕皮之前,它放弃卵,在土里挖出浅浅的一个洞,在这里让自己平静下来,休息一段时间,而且在这里接受另外一次蜕皮,但外皮没有被丢弃。就这样,半成熟的昆虫度过了冬天,而且在春天第六次蜕皮后重新活跃起来,但是没过多长时间 --- 它的幼年生活就要结束,再一次蜕皮使它变成了一个蛹,而且就是在这个阶段它将变回与父母一样的形态。最后一次变形用不了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接着它就会从土壤里浮现出来,现在它已经是完全成形的有条纹的芫菁科昆虫。

图13.有条纹的芫菁的第二期幼体(赖利绘制)

蚱蜢的卵为其他许多昆虫供应食物,除了芫菁科昆虫幼虫。有些苍蝇和类似小黄蜂的昆虫,其幼体在卵囊进食,所采用的方式与三爪幼虫一样。另外还有一些昆虫是杂食者,它们吞食蝗虫卵,作为它们混杂食物的一部分。然而,虽然它们繁殖后代的生殖细胞遭受了这种破坏,蚱蜢的家族仍然兴旺,因为蚱蜢像大多数其它昆虫一样,相信这样一句格言,即安全存在于数量。所以,每个季节都会有众多的卵产出,储存在地里。数量之多,即使它们的敌人把全部力量结合在一起也不可能彻底消灭蚱蜢,蚱蜢完全可以保证自己安然度过难关,完好无损的继续保持自己物种的延续。这样我们看到,大自然拥有各种不同方法达到循环发展的目的 --- 大自然在卵囊里已经给予蚱蜢卵更好的保护,但是,由于通常无法照管每一个个体,大自然选择利用繁殖力保证物种的繁衍不绝。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材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材

    本书介绍了世界主要林木树种及珍贵木材特性,同时还介绍了人们对林木资源的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重点阐述了木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基本概念、作用原理和处理方法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等。
  • 触摸生命的神奇——人体奥秘

    触摸生命的神奇——人体奥秘

    生命对于人类而言,不是简单的生存过程,而是创造和发展的过程。人类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的出现,使整个地球改变了面貌。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人体本身的形态结构、机能与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健康、疾病、信息的感知与处理等,对人们而言都充满着趣味性和神秘感。人们对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青少年,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知识感兴趣,愿意学习,而且对许多人体本身的奥秘更加关注,更感兴趣。
  • 不可思议的惊世预言

    不可思议的惊世预言

    本书精选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预言故事,以独特的视角,趣味横生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曾经发生在某些大人物身上,并离奇应验的神秘预言。这些神秘的预言有的左右了大人物的命运,有的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的预言甚至跨越数千年,令人闻风丧胆。
  • 野人与怪兽

    野人与怪兽

    本书分为野人篇,怪兽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野人未解之谜;外国野人未解之谜;中国怪兽未解之谜,外国怪兽未解之谜。
  • 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探寻航天精神,全方位学习航天精神,鼓舞着每个人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赤诚和热血。
热门推荐
  • 代嫁公主要休夫

    代嫁公主要休夫

    “殿主,林姑娘要嫁入太子府了……”“无妨,太子眼瘸。”“殿主,千面剑客拐走了林姑娘……”“无妨,他没时间。”“殿主,林姑娘刚上花轿就被人劫走了……”“传令三万暗卫,掘地三尺也要给本殿主找出来!”现代特工林若曦医毒无双,遭人暗算穿越到天照第一美女白若涵身上,稀里糊涂成为代嫁公主,自从遇到腹黑的林子轩,日子就没一天清净……某天,林若曦抓住一只蠢萌的小狐狸,邪魅一笑,“你说本公主要不要告诉小轩轩,他爹其实……是一只狐妖?”“哦?本座还没当过妖狐奶爸!”“你……本公主要休夫!”
  • 豪门婚宠:重生千金难搞定

    豪门婚宠:重生千金难搞定

    前世惨死,再次睁眼,她是全市最尊贵的豪门千金。原来的渣男未婚夫是堂哥?那又怎样,拆了喂狗!心肠歹毒的渣女还想鸠占鹊巢?炖了喝汤!扮猪吃老虎谁不会,过招看看谁玩儿死谁!这一世她不要做等待命运垂怜的可怜草,所有欠她血债的她都要一一讨回!女王归来,披荆斩棘,回头才发现,冷酷腹黑的他早已对她情根深种,一路保驾护航……
  • 落英公主

    落英公主

    这是一个假公主逃离皇宫,跟帅哥私奔的故事。最后能写成什么样,姐也不管了。总之,姐能做到的,就是写完它……
  • 她家贺总又酸了

    她家贺总又酸了

    前世,自爆红以来她就一直被两个小人安排得明明白白,被骗了感情掉了娃,还失了粉丝丢了命,带着仇恨重生回六年前,轮到她将两人安排,顺便红透半边天,玩转娱乐圈,只是玩着玩着,某些绯闻对象的消息就那么没了……闺蜜实在不忍那些根正苗红的大好青年就这么一个个被炮灰,“二诺别闹了,你家贺总又该酸了。”天天柠檬当饭吃的贺总发来飘香十里的酸味儿消息,“今天这个男的又是谁?长得还没我帅,封.杀了……”“……”于是,重生后的乔思诺整天忙着整小白脸与绿茶妹,红得一塌糊涂,玩得不亦乐乎,而某位贺姓总裁整天都忙着封杀这个,封杀那个,差点自己披甲上阵进军演艺圈……
  • 人财两旺:不可不知的500个风水常识

    人财两旺:不可不知的500个风水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风水知识。内容包括风水尝试大揭秘——入世持家的法宝;购房选址风水——择吉入祥宅;婚姻好风水——为美满生活做参谋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晴朗的我们

    晴朗的我们

    那个与你牵手一生的人,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敬请品读成朗与苏晴的爱情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佛前兔

    佛前兔

    人去楼空,作者已疯,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