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0600000008

第8章 中国区域经济体发展报告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质量”不断向前跨越。其中,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广东,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提出“不打经济仗”,而是着重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淡化对速度的要求,着重强调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大力推进“双转移”战略,并将转型升级成果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江苏省则在确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后,2012年年初明确提出将于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西省在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同时,注重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确立了到2015年,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浙江在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湖北则在中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形成之后,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引领下,跨越式发展大势已成,支点框架渐趋完善,支点实力日益增强,支点功能初步显现。

广东:踌躇满志的“中国第一经济大省”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到2000年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2003年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发端于广东或者在广东提出。2012年是邓小平南行20周年,温家宝总理视察广东,重提小平讲话,强调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调研,短短五天内,接连视察深圳、珠海、佛山、广州等改革前沿地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强调将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习近平在考察中对广东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广东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012年12月18日,胡春华任广东省委书记。他表示,要推动广东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脚踏实地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要结合广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广东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要切实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坚持民生为重,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让全省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到任8天后,2012年12月25日,胡春华到深圳市调研时强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重大政治任务,“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是该省今后工作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是广东工作的总目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经济总量先后赶超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2011年广东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201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达5.3万亿元,增长10.0%,折合美元为8200亿美元,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体参与全球排名的话,排在荷兰之前,居全球第15大“经济体”。“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承接了大量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日益突出,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同时,广东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地区间人均GDP差距较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双转移”战略,即着力推进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加快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实现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有机结合。

为了配合和切实做好“双转移”工作,广东省2008年出台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决定》及7个配套文件。从2008年到2012年,该省5年时间里安排了400余亿元资金,从扶持欠发达地区完善基础设施、以竞争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园、加大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政府有效引导的产业转移政策、实施免费技能培训、鼓励贫困农村适龄青年掌握职业技能等八个方面予以扶持。为进一步推动“双转移”工作,2009年6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2011年7月,广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园合作共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广东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以来,着力扶持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优先发展,对产业转移园区实施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度和转出转入地奖励激励制度,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2年11月,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引进项目3592个,总投资9811.75亿元,项目平均投资额比2011年同期提高15.2%,其中在建及建成项目2445个,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比2011年同期提高15.4%。2012年4月,广东省政协发布的《广东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从2007年末至2010年底,广东省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66.6万人,转移就业469万人,本省农民工增加258万人,外省农民工减少200万人。

2012年,被广东省定为双转移工作由“三年初见成效”转入“五年大见成效”的攻坚年。广东省经贸委透露,10大重点园区到2015年年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两番。

在全面推进双转移的背景下,广东省着力把双转移的成果向社会和民生领域推进,让双转移最终落实在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点上,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的转型。2011年1月6日,广东省委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广东“十二五”发展核心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幸福广东”一词由此登上了广东发展的舞台。它的提出宣告广东未来发展将以增强民众福祉为重,未来广东的发展要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从而强化转型升级的目的依归和价值导向,使转型升级成果更好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

为建设“摸得着,看得到”的幸福广东,2011年10月1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在全国出台了省级幸福指标体系。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客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主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共有10项,分别是就业和收入、教育和文化、医疗卫生和健康、社会保障、消费和住房、公用设施、社会安全、社会服务、权益保障、人居环境。2012年2月14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10年建设幸福广东综合评价报告》,首次发布全省21个地级市建设幸福广东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测算表明,建设幸福广东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2006—2010年综合指数珠三角地区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年均提高0.36个百分点。2010年与上年相比,各市幸福广东建设工作明显进步。

2012年12月30日,广东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在广州召开第八次会议。省长朱小丹在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快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步伐。珠三角地区要把更多精力用在“换鸟”上,开展新一轮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现代产业项目,形成新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转移园合作共建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为进一步抓好园区的提质发展,继续扶持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优先发展,会议还审议修改了《关于推动产业转移创新提质发展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

而就在2012年10月,为破解制约“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过程中的一些瓶颈和体制机制性障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广东省建设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广东省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广东省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行动计划》《广东省培育幸福导向型产业体系五年行动计划》《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广东省从严治党五年行动计划》和《广东省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共八个行动计划。八个行动计划紧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发展主题,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步骤、可量化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具体来看,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培育幸福导向型产业体系、创建幸福村居、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四个行动计划,旨在提升广东的“硬实力”;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改善创新环境、从严治党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四个行动计划,则旨在优化广东的“软环境”。贯彻实施好四“硬”四“软”八个行动计划,必将对广东省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产生深远影响。

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江苏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强省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江苏以“苏南模式”引领全国风气之先。进入新世纪,江苏确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后劲的地区。2011年11月6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做了题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报告。报告提出,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1年初,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和指标体系研究》作为重大调研课题之一,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联合开展研究,从国内外诸多现代化研究成果中搜集整理、遴选,首次制定了包含4大类30项指标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2012年1月5日,江苏省委召开“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江苏将于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该指标体系为江苏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是:到202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在“十二五”时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地区巩固发展全面小康建设成果,不失时机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北地区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2020年以后逐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于2020年将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2年,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收入水平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三项成为指标体系中权重最高的指标。

现代化有着国际通行标准,但江苏的现代化不能照搬国外标准,既要体现“国际公认”,又要彰显“中国特色、江苏特点”。整套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组成。其中经济发展指标9项、人民生活7项、社会发展8项、生态环境6项。评价指标都设置了相应的目标值和权重,可测算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综合评分。在30项指标中,有6大指标为江苏自创,分别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这套指标体系突出了注重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农业和农村,民生幸福,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五个注重”,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现代化的核心是让人民得实惠。在大力推进“两个率先”的同时,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始终把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年底的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更大功夫,像安排经济工作一样安排民生工作,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指标,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住房、物价、收入分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将民生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文件中,改善民生方面的内容占了22%,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而且,“七年倍增计划”明确提出了要做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使“倍增计划”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强烈期待,改善民生的重点更加明确,思路也更加清晰。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对江苏工作提出了“六个注重”的新要求后,2011年4月21日,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立即做出《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提出实施包括“民生幸福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2011年6月20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并原则上通过了《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突出“四个群体”增收,拓宽“五大增收渠道”,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增加居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2011年8月19日,江苏省《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江苏省将实施“一个计划”(居民收入倍增)、构建“六大体系”(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到2017年,居民收入要实现倍增。人民网、新华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三家权威媒体均以“收入倍增计划”6字作为文眼,统率“民生幸福工程”,可谓突出了江苏的“民生之重”。

为了解江苏百姓的幸福感、自豪感及对个人生活的其他感受,为幸福指数研究积累一定的数据资料,从2006年起,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百姓个人生活感受调查。2012年1月,省民调中心公布的2011年江苏百姓个人生活感受调查显示,有90.1%的百姓觉得自己的生活总体上看是幸福和比较幸福的。这意味着,从2006年至2011年的六年,江苏百姓的幸福感均超过了90%。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1.3%;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幅均超过一成,同比分别加快2.7个、0.1个百分点;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2.99万套、竣工8.2万套、发放租赁补贴5.56万户……这是2012年上半年江苏省“民生答卷”中的一组数据。数字无言,发展有力。江苏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自觉追求,把增进民生幸福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不断刷新民生的“幸福高地”。

江西:红色土地,绿色崛起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曾被认为是中国四大淡水湖泊中唯一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有着中国“最后一盆清水”之誉。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鄱阳湖遭受了巨大的污染,与其密切相关的区域面临严重的水生态安全威胁。到了2006年,鄱阳湖水全年优于三类的不到六成,劣于三类的则逼近两成。鄱阳湖已经从整体上呈现出中度营养化的状态。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有关文件上做出重要批示:“要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考察江西时又明确指出:“像江西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在全国已经不多了,要好好保护。希望江西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在中部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走出一条新路子。”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们一定要像珍惜生命那样珍惜青山绿水,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珍惜青山绿水”。面对挑战,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响亮的回答。2008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打响了一场保护青山绿水的大“战役”。

2009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期间,专门听取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专题汇报。他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从江西实际出发,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希望江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宝贵机遇,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坚忍不拔的毅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不断迈出富民兴赣新步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还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2009年4月,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由25个国家部委联合组织的调研组分赴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新余、宜春8个市的130多个调研点进行考察调研,帮助完善规划。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江西省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江西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生态相融合、人与自然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1年,江西省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405个重大项目已启动建设3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近5000亿元。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面积389万亩。全省81个县(市)新建配套污水处理管网1240公里,第二批3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建设。在3万个自然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场2350个。积极开展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生态镇40个、生态村9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扎实开展,20个工业园区成为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2012年以来,江西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2012年上半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中的405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73.2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33.4%;由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共同构筑的核心增长区加速形成;五河源头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日益凸显的“龙头”带动作用得到投资者认同,2012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沪深股指低位徘徊的情况下,全省上市企业直接融资达143.6亿元,同比增长5.8%,融资额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作为革命老区,60多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社会民生等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的面貌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加快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跨越式发展,成为江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小康,就没有江西的小康;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崛起,就没有江西的崛起。江西省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从2012年起,江西省大力实施“四个一”的组合式扶贫攻坚战——每个县有一个省级领导定点扶贫;一个有实力的省直部门帮助扶贫;一个重点企业参与扶贫;连续10年,对原中央苏区和特困连片地区涉及的38个县市每年每县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并力争2—3年内就有较大起色。有关专家指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积极探索革命老区建设的新路子,加快革命老区的振兴,不仅对当地的发展,而且对江西乃至全国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为了让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2015年和202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对于渴望得到更快发展的江西来说,这一意见的出台,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有赣州官员透露,从2012年至2020年的8年间,中央将给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1万亿元扶持资金,帮助苏区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浙江:坚守实体经济,开启“智造”新航程

银根紧缩,老板“跑路”,吴英案……2011年以来,浙江一直处在中国经济的风口浪尖。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当年“敢为天下先、无畏闯市场”的浙江精神的缺失的表现,而对政府来说,如何完善减负惠企措施,营造尊商、亲商、兴商氛围,着力提振企业家信心,是这个中国民营经济大省十万火急的战略选项。

2012年1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时任浙江省代省长夏宝龙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按照夏宝龙对该省民营企业的定位:民营企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浙商群体是浙江创业创新的重要支柱。夏宝龙表示,未来政府将降低民营资本准入门槛,破除影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夯实立身之本。作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浙江也将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和浙商联络组织体系,推动省外浙商回乡创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集聚。他说,民营企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要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夯实立身之本。

为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浙江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组合拳”。一是“止血”,即“三严五禁”遏制金融机构抽资压贷。2011年10月9日,浙江省召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做到“三严五禁”。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重点要在信贷规模、信贷成本、机构设置、产品开发、考核评价五个方面落实差异化政策。拓展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为从源头上对浙江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控,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行为,2012年2月8日,浙江省工商局出台业内首个《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规定小额贷款公司须向工商部门如实申报融资信息,规范开展融资操作。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浙江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经营全程纳入工商日常监管,资金来源将更加透明化。二是“输血”,即破解融资难题。为了切实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破解融资难问题,浙江省通过制订出台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等举措来支持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造血”,即温州金融综改率先开启改革新路。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政策的倾力扶持下,浙江企业开始“回归实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倾向得以缓解。在2012年5月15日召开的全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动员视频会议上,浙江省启动实施了《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快构建结构优化,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三大产业领域,着力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

2012年12月26日,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工商局根据系统掌握的全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数据指标,综合对全省2600家民营企业运行监测体系的数据进行汇总比对,并对2012年全年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5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5万户,民营企业78万户,民营企业总量同比增长8%,占内资企业比重达到了87%。最新民企生存指数显示,浙江民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民企体量增长较快,结构调整初显成效。5年来,民营企业的数量年均增速达13%。注册资金年均增长24%,到目前总量已经达到了2.4万亿元,户均资本从2008年的230万增长到了320万。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5.7万家,比2008年翻了一番。民企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2年年底,从事三产的民企达到43万户,占比超过50%,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全省文化产业民企共有9万户,同比增长18%。二是景气指数企稳回升,民企发展稳中有进。2012年,民营经济景气指数呈现明显U形的发展走势。一季度景气指数为109.01点,二季度跌至103.35点。三季度虽然创出102.54点新低,但跌幅收窄,四季度回升至107.77点,进入温和回升通道。三是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在挑战中孕育新机遇。随着世界经济由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全省民企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主要出口市场外需不足,企业产能相对过剩、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约束增强等挑战。据民企监测数据显示,去产能化的进程尚未结束,62%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成本上升、需求不足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困难,分别占被监测企业的35%和33%。

民营企业发展面对挑战,也面临机遇,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空间。根据调查,民企最大的期盼是深化体制改革和优化创业创新环境,60%的民企对未来5年企业发展环境充满信心。多数企业对经济景气状况判断较为乐观,发展心态指数大幅反弹,从2013年开始,民企景气进一步提升,直到现在仍保持在高位。

湖北:构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发展,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形成。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为湖北带来了重大机遇。2005年8月和2011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时均提出殷切希望,要求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所谓“战略支点”,就是战略安排和战略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也必须要有战略支点。所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按照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的说法,就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支撑点、着力点,就是湖北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好于、优于、快于其他地区,在地位上、重要性上、作用上、辐射引领带动功能上、影响力上,异于、优于、重于、特于其他地区,就是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区域和战略枢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杠杆撬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增长极和支撑点。

2011年7月,湖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进一步提出:“把构建战略支点作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构建战略支点为旗帜统领各项发展战略。”

5年多来,湖北省紧紧围绕构建战略支点的目标,结合湖北省情,相继启动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将其作为支点建设的载体和总抓手。如今,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由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组成的“中三角”将有望打造成中国经济第四极。

“现在湖北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就是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2012年3月8日,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湖北省官方说法,所谓的“一元”,即将湖北打造成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多层次”则涵盖“两圈一带”“一主两副”“四基地一枢纽”等战略。

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引领下,湖北省跨越式发展大势已成,支点框架渐趋完善,支点实力日益增强,支点功能初步显现。2011年,湖北GDP总量达到1959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居中部六省第一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在全国的排名由2010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引进世界500强企业94家,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近1500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达到9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2300亿元。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以下简称构建重要战略支点),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强省,2012年9月29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湖北省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条例》,该条例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了支点建设要遵循的原则,即“统筹协调、民生为本、改革创新、开放合作”,要求建设支点“立足湖北、服务中部、面向全国”,还要“建立健全与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和中部地区各省合作共建机制”,以推进“四个强省”和“五个湖北”建设,“使湖北成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点和重要增长极”。条例从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内涵、“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省域协调发展与产业发展战略、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等方面,对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作了全面阐释。

在省内全面布局支点战略的同时,湖北还把视野扩大到中部城市群联合发展上,积极牵头筹划“中三角”区域战略,努力使之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2011年5月,胡锦涛在视察湖北时指出,要充分利用湖北九省通衢的区位,以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同中西部省份,特别是沿江省市的经济联合,对内开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一跨省域的重大构想已经被写入2012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加强与长江中游省份合作,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培育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共同开发,率先成为三省合作的突破口。2012年2月4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聚首武汉,共同签订推进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将实现航空、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覆盖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及其邻近39个中心城市。2012年4月18日,“中三角”旅游发展会商会议在武汉举行,湘鄂赣三省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聚首,共商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一体化”发展大计。会议正式发布了《“中三角”旅游合作发展2012年行动计划》。

为就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进行深入探讨,2012年2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三省城市集群旅游合作协议》,确立四大合作机制。这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赣湘鄂三省区域经济整合发展构想,终于迈开实质性步伐。2012年2月24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第一次商务联席会议在武汉召开,湖北、湖南、江西的商务厅厅长联合发表“武汉宣言”。“武汉宣言”承诺,三省将建立六大机制,推进中三角的商务流通一体化建设。当天,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商务官网“中国中三角商务网”正式开通。

2012年年初,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1)》预测,到“十二五”末,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从1.5万亿到2.5万亿的跨越,力争达到3万亿。而之前达到这一标准的广东、江苏等地,花了4—5年的时间。

同类推荐
  • 给领导干部的七十二条建议

    给领导干部的七十二条建议

    本书以领导力与领导艺术为主题,内容包括年轻干部需要坚守的3项基本原则、当干部应有6大好习惯、领导干部要树立的9种理念、机关干部工作18法、对领导干部的36条忠告等五部分和附录“领导微艺术1000句”,对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具有积极作用。
  • 大赢家的悲哀:美国与战后的国际秩序

    大赢家的悲哀:美国与战后的国际秩序

    二战以来,美国先后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入侵阿富汗、入侵伊拉克、轰炸南联盟等战争,这些都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路线生动写照。本书介绍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形成、发展,阐释了美国霸权在上述战争中的体现,解读其对国际关系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本书展望并预测,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衰退以及内部矛盾的加剧,美国的霸权主义还能走多远?
  • 美国“阴谋”

    美国“阴谋”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
  • 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本书介绍了日本国的简况,风土人情以及日本文化。日本文化被认为是暧昧的文化、“耻”的文化,说明日本人比别国人更含蓄、更自律。
  •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两个秘密情报组织,从他们最初的雏形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300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两个机构为美国全世界战略作出了卓绝贡献。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二战,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华盛顿、林肯等人也对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赞不绝口。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特工加入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肩负起维护美国安全决策、刺探别国事务、进行机密资料整理分析等重要职责,继续在美国的军政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后我成了打脸专业户

    重生后我成了打脸专业户

    笑她丑?!让你看看什么叫国民女神,倾国倾城?!!说她笨?!让你看看什么叫全校第一,宇宙无敌?!!讽刺她没用?!医术无双,开公司,经商场,医死人,药白骨......简直逆了天了!!还有......古武界最牛叉大佬,见了她,动弹不得,跪服x1。异能界最狂大神,见了她,动弹不得,跪服x2。x3、x4、x5......就连帝都人见人怕的暴君,见了她,都......
  • 有生之年舍你其谁

    有生之年舍你其谁

    前世被渣男未婚夫杀害,重生归来遇到了曾经拒绝过的商场霸王钻石美男相信一见钟情吗?相信爱真的可以持续到一辈子吗?相信兜兜转转,那个人还是一直在哪里吗?原来除了你我的心里不会爱上任何人啊有生之年谢谢你还在我的身边
  •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30岁前靠能力,30岁后靠实力。现在三年,决定未来的一生。提升职场竞争力,改变自己,就是让自己走在未来之前。这是一部关于职场修炼、提升自我的图书,是作者根据自身十年企业经历写成的职场励志读物,意在为职场新人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书中提出了树立正确的职场目标和人生信念,从改变自身开始,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在企业要遵循能量法则,提升个人软实力,才能获得身心同步成长。
  • 星空之下之星际战争

    星空之下之星际战争

    26世纪人类已有相当庞大的殖民星域。人类曾自以为能称霸猎户旋,但他们错了。
  • 英雄盖世

    英雄盖世

    月圆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突然远处一片黑云至东方而来,片刻间便遮挡圆月,顿时,天地间仿佛陷入一片黑暗。然而在这一片巨大的黑云之上,却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影。领头之人,正是一身黑色锦衣的周正,此刻他帅气的脸上写满了仇恨与复杂。看着下方天魔城中因黑暗带来的混乱。周正脸上露出残忍的笑容,叹了口气,低声淡然道:“起风了,最适合杀人了!”
  • 撞到恶魔学长

    撞到恶魔学长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带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捻,我就跑,轰的一声学校不见了…….正式加入渊海私立学园第一天,我呢,.喜玫玫穿着超级美美的裙子去,哼着歌儿走在宽敞的校园小道,哦不,是大道上。哦,MYGOD,站在大道边一脸坏笑的帅哥是怎样?虾米?唱歌唱到需要以扫地来偿还债务?这位仁兄有没有搞错,我不过唱个歌而已,什么时候就欠了债了。二年级A班的这位学长是很拽厚,居然敢扣罪名在我头上——什么污染学校环境,对校长不敬,所以,要清扫学生会办公的地点一个月作为补偿?切,谁理你,叫我扫地,我就去嗑瓜子,气死你,哈哈。
  • 现世逍遥传

    现世逍遥传

    白夕,时日无多的人。无畏无惧,可逍遥。······后来,发现,仅有一颗逍遥的心是不够的,强者,才有资格逍遥。
  • 盛唐之最强驸马

    盛唐之最强驸马

    大唐贞观十年,就是这一年,被世人给牢牢记在了脑海之中!这一年,大唐天下风起云涌!这一年,千古一帝横空出世,剑指八方,气吞山河!
  • 若水明川

    若水明川

    如果可以,我宁愿永生永世做魔界最财迷的那只魔,也不愿成仙,再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