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65500000007

第7章 智慧超群

成为有敏锐观察力的人

我们必须学会用新颖的眼光看待世界,观察那些就在我们周围的机会,并同时洞察未来,探寻将来的机会。

平时要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牛顿不放过苹果落地、伽利略不忽视吊灯摆动、瓦特研究烧开水后的壶盖跳动……这些似乎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因此而有所发明或发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惊奇,引起无数人的注意,有些事则平淡无奇,许多人漠然视之,但这并不排除它可能包含有重要的意义。

有一个小镇叫做温特芬,它周围都是农地。这儿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完全不能吸引游人的地区,因为它与世隔绝,既无海滨,又无高山,只有一些微微起伏的小山,山谷中有一些小湖,此外还有一片丝柏丛生的沼泽地。

但是自从理查德·丹尼斯来到了这个地区后,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丹尼斯是怎样做的呢?他用一种别人未曾使用过的眼光看待这片丝柏丛生的沼泽地。丹尼斯买下这块沼泽地的一部分,用篱笆把它围住,把它创办成世界著名的丝柏花园,曾有人出价15万美元,购买这块土地,但遭到丹尼斯的拒绝。

当然,这事并非像所说的那样简单,丹尼斯曾经认识到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丹尼斯知道,只有通过广告形式才能把公众吸引到这么荒凉的地方来。但是广告耗资巨大,所以丹尼斯就只好做简单的广告。他首先参与大众摄影事业。他以丝柏公司的名义开设了一家摄影器材商店,向旅游者出售胶卷,然后教他们如何拍摄花园的特殊镜头。他雇请技术高超的滑水运动员,请他们进行精彩复杂的表演。这时,他用高音喇叭向公众宣称他们应当用什么样的相机框架拍摄这些动作。这些旅游者带回去的精彩照片就给丹尼斯做了最好的广告宣传。

丹尼斯的观察是一种创造性的观察,为了能够获取成功,就有必要发展这种观察能力。我们必须学会用新颖的眼光看待世界,观察那些就在我们周围的机会,并同时洞察未来,探寻将来的机会。

今天大街上流行的牛仔裤的产生得自于140多年前淘金者的一句话。当年美国的淘金热将许多有发财梦的人们吸引到了西部,1850年,利瓦伊·施特劳斯还是一名商贩,随淘金者来到西部经营帐篷等淘金者需要的商品。一天,一个淘金者抱怨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结实的裤子而不是别的东西。利瓦伊灵机一动,请裁缝用做帐篷的帆布缝制了一批裤子,由于其结实耐穿受到了矿工们的青睐,滞销的帐篷变成了畅销的裤子。三年后,他集资成立了“利惠”牛仔裤公司,并依据矿工劳动特点不断改变裤子面料和样式,最终形成了特有的风格,100多年后的今天,“利惠”公司已跻身于世界大公司的行列。

施特劳斯的发迹主要得益于对信息的敏捷反应,当别人还只是停留在信息表面时,他已经窥测到了其背后的无限机会。

希望成功,却又不知怎样做才能成功,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年轻人,充满热情,却又缺乏经验,那么可以从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别人的经验中寻找灵感。

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的父亲是个酒商,每次他只需用手敲敲酒桶,就能知道酒桶内有多少酒。奥恩布鲁格想,人的胸腔和酒桶相似,如果用手敲击,不是也可以诊断出里面是否有毛病吗?经过反复实验,他发明了叩诊,这在医疗设备落后的100多年前不啻是一项创举。

敏锐的眼光不仅是要发现别人看不到的,还要学会从不同的领域进行知识“迁移”,假如奥恩布鲁格没有联想到胸腔与酒桶的相似之处,也就没有医学上叩诊的诞生了。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深事深谋,浅事浅谋,大事大谋,小事小谋,远事远谋,近事近谋,都要具备深远的策略和高明的见识。计谋贵在高人一筹,策略贵在高人一着。

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彼此越来越复杂、怎样将各种关系调理得清清楚楚,并适当地驾驭它,这就离不开谋略。科学越发达,谋略的法门越神奇玄妙。能够就事论事,就理论理,就事办事,就理从理;能够正确计划,妥当处置,这也不失为有见识、有作为的人。

刘邦起兵后,萧何担任他的后勤部长,负责后方粮草供给,未有一次令刘邦失望。萧何每到一处,十分注意收集法令制度、图书文献,而不像其他将官那样忙着抢掠财物。刘邦当上汉王后,请萧何担任丞相。其时,项羽和一些诸侯杀死秦王子婴,烧毁咸阳城,然后扬长而去。刘邦之所以知道:天下各地的要塞,形势强弱的地方、人民痛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获得了秦朝的全部地图、书籍等资料的缘故。

刘邦入关后,在张良的劝谏下,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还军灞上,以待项羽等各路起义军。在此期间,刘邦集团还实施了一系列极有远见的政治措施。刘邦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宣告说:“父老们,你们在苛酷的秦法之下生活,痛苦很久了。秦法规定,如果人民有诽谤朝廷的,就灭族;人民有相聚谈话的,就是犯弃市死罪。我,和诸侯有约,先入关的,就为关中之王。现在我当为关中之王。今天我要和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抵罪;盗,抵罪。此外一切秦法,完全废除。官吏都依原来位置,全不迁动。”

秦国人听了约法三章大喜,争先持牛羊酒食献给沛公的军士。沛公又谦让,不肯接受所献食物,民众们更为喜悦,惟恐沛公不做秦王。这些安民措施,为刘邦争得了民心。对于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做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成功者需要站得高、望得远,要善于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事物的连续性、因果性的联系,预见它的发展趋势。而且事物是多变的,要根据其时间、地点不同以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各利益的差异来做出战略决策。这需要有统率全局的战略头脑而成为有口皆碑的人物。天玄子说:“就事计事,就事理事,因事策划,因事立功的人是行为谨慎的人,不是深谋远虑的人才。有深谋远虑的才能,就能计事于未来之中,理事于未形之中,决策于末萌之中,立功于未知之中。一个人策划出的谋略,令天下人都看得出,识得破,那么,这个谋略就不是上等的谋略,这个人才就不是上等的人才了。图谋大计的人,必须有高瞻远瞩的见识,有详尽周全的措施。”

有几十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几十年的事业;有千百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千百年的事业。只争一时之得失,只料一时之成败,逞强好胜于一地,作威作福于一方,不是见识远大、功德圆满,它只能祸害自己,贻害后代。

齐国太霸道,周公料定它以后必将出现篡位弑君的大臣,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卫国太软弱,季子料定它以后必将灭亡,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吴国破楚进人郢都,逢滑料定以后楚国必将收复失地,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孙策自视过高,好诛天下英雄豪杰,郭嘉料定他以后必将死于匹夫之手,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这都是知人所不能知,见人所不能见的大智慧。有大智慧,就能深谋远虑,就能料事如神。有大智慧,就能先知先觉,就能识见远大。

策划能力成大事

读古看今,我们在现代的商业战场上,更应该具备卓越的策划能力,用来创造一个新的格局。成大事者要杜绝在时间上的损失,积极努力地创造一个好的策划方案。

成大事的根本在于靠谋略取天下。谋略也就是策划,成大事者必须善于用谋。古代哲人管子认为,决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三项是:则、象、法。只有掌握这三项,你在决策过程中才有法可依。这里所讲的正是对策划能力修炼的基础。

古书日:“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出奇就是不循旧轨,超常思维,反常用兵,使对方惊骇,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心理态势。“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不意就是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办法,对其进行进攻。出奇密切地联系着不意,相辅相成,出奇可达成不意,要不意则多半要出奇。

孙武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在谋略对抗之中,出其不意的谋略运用不胜枚举。

出奇制胜。《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杜佑注:“正者当敌,奇者从傍击不备;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也。”又如《百战奇法·奇战》:“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膑兵法·奇正篇》云:“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又云:“发而为正,其未发者为奇也。”“正”是指一般的,正常的;“奇”是指特殊的、变化的。孙武认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相生”、“奇正之变,不可胜穷。”按照孙武的想法,只有能够随情况而变换奇正战法,多方变化,善出奇兵打败敌人的将领,才是一个高明的领导。他强调“示形”、“动敌”,认为这是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奇正”在战术运用上,大体可包含以下内容:在作战部置上,担任守备任务的为正,担任突袭的为奇。在作战方式上,正面攻击的为正,迂回侧击者为奇;明攻为正,暗袭为奇。在作战方法上,一般战法为正,特殊战法为奇;常法为正,变法为奇等等。战争史上,“出奇制胜”这一谋略被广泛采用,精妙战例数不胜数。

公元前718年,郑国进攻卫国,燕国出兵救援,与郑国军队交战于北制(今河南荥阳县境)。郑国以三军部署在燕军正面,另一部分兵力偷袭燕军侧后,燕军只注意了正面防备,背后遭到了郑军的突然袭击,结果大败。

如果说仅靠偶然或侥幸就要谋士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可能的。出人意外、出奇制胜是优秀谋士谋略的一大特点,而他们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见识预见了人之未见之事,从而提出常规之外的方法,从而高人一筹、常操胜算。

例如,在元末反元斗争中,朱元璋想麾军北伐消灭元朝。但湖广有陈友谅,浙西有张士诚,他们经常侵扰朱元璋的根据地,因此必须先消灭陈、张,稳定江南根据地,然后再北上灭元。

但陈、张在当时都是很强大的割据势力,而且互相结援。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解决这两股势力呢?为此朱元璋特意召开了一次讨论会,在会上许多人都主张先攻张士诚。刘基献策说:“以兵力而言,陈悍于张,以战事而言,张繁于陈。若以常情论,应当全力先破软弱、疲惫的张士诚。何况张士诚的腐败程度已远远超过了陈友谅,而且此人一向无大志,只图自守,确实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陈友谅却与张不同。他雄心勃勃,锐意进取。我若急攻张士诚,陈友谅必来救援,两人合兵,于我不利。反之我军急攻陈友谅,张士诚则未必骤然来援,这样我们便可避免两面受敌。陈氏灭,张士诚便是我囊中之物了。”

这里,刘基不仅把强弱对比,难攻易攻的角度考虑在内,还把张、陈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也考虑了。

也就是说,他比别人考虑得更深、更周全,因此他提出了看似超出常情,而其实是更符合当时敌情实际的战略策划。

于是,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意见,终于消灭了张、陈割据势力,进而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善于抓住敌人思维空隙是运用这一谋略的关键。如果行动全在敌人意料之中,也就无法做到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之法,多出于常规、常法、常识之外。韩信暗渡陈仓,就是正确选择了出其不意的策划路线。在中国历史上,创造出出其不意战略策划的人物数不胜数,他们的成功事例总能读之引人入胜。如《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就是别具一格的高明策划。

书中写道:孔明兵出祁山,连战连捷,所向披靡,造成关中的紧张局势。魏主曹睿不得不“御驾亲征”,率军前往长安,抗拒蜀军。当时,出任新城太守的原蜀军降将孟达,由于既没有被曹睿重用,又被“朝中多人嫉妒”。所以便想乘曹魏后方空虚之际,举兵谋反,直取洛阳再归降诸葛亮。

孟达此举若能成功,必将会与诸葛亮形成对曹魏前后夹击的战略态势,陷曹魏于完全不利的境地。与此同时,曹睿为了抗蜀的需要,重新起用正在宛城住闲的司马懿。

孟达谋反的消息,被即将去往长安的司马懿得知了,在这危急时刻,他当机立断,自作主张,一方面令大军向新城进发,并传令“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迟立斩”。另一方面,他又派参军梁畿赍乘轻骑星夜先一步赶往新城,“教孟达等准备征进,使其不疑”,并制造司马懿大军已“离宛城,往长安去了”的假情报。

孟达果然中计,丝毫未加防范。结果几天之后,司马懿率大军突然出现在新城城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平定了这场叛乱。

战争史表明:军事上取得很大效果的战争多是在敌人失去戒备或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突然袭击取得的。司马懿克日袭孟达一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要想实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首先必须要想方设法隐蔽作战企图。袭击孟达一战,司马懿在这方面干得十分漂亮。当他得知孟达企图谋反的消息后,采取了一系列欺骗麻痹的手段,使孟达自以为得计,疏于戒备,为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创造了条件。

如果想为突袭行动争取到极为宝贵的时间,就必须做到根据敌情果断灵活地实施指挥。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行动神速是实现出其不意的重要条件。但对一支军队来说,神速的行动,并不单单表现在部队的行动能力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军事指挥员当机立断的决策水平上。

当时司马懿刚刚被起用,身在宛城并非朝中之臣。按照规矩,采取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必须“写表申奏天子”,待奏准后才可行事。

孟达也正是这样判断这个问题的,他认为“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来回要费去月余时日,这就可以使自己从容地做好迎敌准备。但聪明的司马懿并没有死搬教条,他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在事关安危的决策问题上,敢于先斩后奏,毅然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结果,使原先企图乘虚直袭洛阳的孟达,反被司马懿这一突然袭击打得昏头转向。这一仗,真可谓是以快制快、先机破敌的典型战例,体现出在关键时刻,军事指挥员随机应变、决断行事的重要价值。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有趣现象,就是数学计算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定量分析在正确的战术指挥中占有一定地位。

孙子曾说过:“多算胜,少算不胜。”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数学计算只有在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反而会推算出与实际相反的结论来。这次作战,孟达对司马懿作战的行程和时间,进行了具体的换算:

宛城至洛阳八百里,宛城至新城一千二百里。

孟达的计算公式是:800×2 1200

就是说,司马懿若前来讨伐,须先得派人去洛阳“表奏”,待得到魏主的“手令”,才能向新城发兵。于是孟达认为,至少需要“往复一月间”,才能行完这两千八百余里的行程。到那时,“城池已固,诸将皆在深险之地。司马懿即来,达何惧哉?”

司马懿的计算公式却是:(2800—800×2)÷2.

就是说,司马懿决定先斩后奏,直接发兵前往新城,省去了往返洛阳“表奏”的时间,并且严令部队“一日要行二日之路”,结果仅用八天就赶到了出事地点。

孟达由于作战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对敌情的错误判断,结果导致了他在数学计算上的“时间差”。这一教训,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深思。

读古看今,我们在现代的商业战场上,更应该具备卓越的策划能力,用来创造一个新的格局。成大事者要杜绝在时间上的损失,积极努力地创造一个好的策划方案。

想象力能造就大事业

想象力这种天赋,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最大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天赋,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的状况中。因此,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全归功于他能建设性地、积极性地利用想象力。

一个人要想做成大事,就要突破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时时在大脑中闪现“金点子”。

日本的“电子之父”松下电子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富有智慧、善于洞察未来的成功人物,每当人们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松下幸之助总是淡淡一笑说:“靠的是比别人稍微走得快了一点。”

1917年,松下幸之助在确立自己事业的方向时,靠的就是这种强烈的超前意识。严格地讲,松下幸之助能同电器结下不解之缘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他的祖上经营土地,父亲从事米行,而他进入社会首先是涉足商业,所有这些都与电器制造相隔甚远,况且有关电的行业在当时只是凤毛麟角。

然而,他深信电作为一种新式能源,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欲望。灿烂的电气时代如同电灯一样将会照亮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投身电器制造,也一定会前途灿烂。

尽管在创业伊始。他就受到挫折和打击。然而,这种超前意识使他具有了坚强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正是由于“稍微走得快了一点”才使得松下电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又恢复了新的和平。遭受战争创伤的日本人民,在新的和平环境里又重新燃起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睿智的松下幸之助又“超前”地看到“新文明”将带来世界性的“家电热”。对于“松下电器”,既是一次发展壮大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艰巨而又严峻的挑战。

松下幸之助正是凭借着“稍微走得快了一点”,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调整和技术改革,从而使松下电器在新的挑战前景下得以长足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问美国和西欧时发现:欧美强大的生产主要基于民主的体制和现代的科技,尽管日本在这方面还相当落后,然而这一趋势将是历史的必然。

松下幸之助正是把握住了这一超前趋势,在日本产业界率先进行了民主体制改革。政治上给予产业充分的自主权,建立了合理的劳资体制和劳资关系。经济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资制,使职工工资超过欧洲,接近美国水平,并建立了必要的职工退休金,使员工的物质利益得到充分满足。劳动制度上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这在当时的日本还是第一家。

松下幸之助认为:这一改革并非为了单纯增加一天休息,而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产品的质量,更好的休息才有更出色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生产才能突飞猛进,效益才能日新月异。

“时势造英雄”,被改变了的环境就是一种新的时势、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地理环境、交际环境,还是职业环境、人文环境,每一次改变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经验证明,许多创造性的想法是在不经意时就如黎明前的曙光一样突然产生,使自己的思想焕然一新。不过,开始时如果没有有意识的思考,创造性的思想也不会自动降临,这些事实证明了一个结论:为了接受“灵感”或“预感”,一个人必须对这个特殊的问题给予关注,或寻求解答,有极端的兴趣。在这个问题上尽力收集所有的资料,并考虑所有可能的行动,而最重要的是,他必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问题,要想得到圆满的解决,就必须尽力想各种方法,焦急、暴躁、忧虑都是无济于事的,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在找不出问题的答案时,总是躺下来小憩片刻,而非坐立不安。

达尔文告诉我们,当他写《物种起源》时,努力地思考几个月也想不出一个问题,其后,总会有一个直觉突然闪进脑际。他说:“我还记得,当我坐马车在路上走时,突然有一个令人兴奋的答案自动跑来找我。”

罗素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写比较深刻的题目,最好的方法是努力地加以构思,尽我所能地用几个小时或几天来构思,最后再命令自己不去想它,任它在暗地里自行滋长,几个月后,当我再想这个题目时,却发现文章的内容已经全部完成了。以前我没发现这个办法,老是因为没有进展而连续忧愁几个月。忧愁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几个月的忧愁等于白费。现在我可以将这几个月用在想其他的问题上了。”

从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换,意味着用全新的视角、全然不同的新方式来思考原有的问题。要转换成为新的模式,就要改变以前对工作的看法。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相信休闲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事,和我们以前所从事的人很工作一样有价值。纯休闲的生活并不一定一点好处都没有。休闲并不意味着就孤独地锁在家里,在充满了无聊的电视肥皂剧生活里虚度。在休闲的国度里,我们的生活其实可以变得很有意义。

生于春天的松鼠没有经历过严冬,但一入秋,便会匆匆忙忙地囤积果核,准备冬天时食用。小鸟不用教就能筑巢,不用教就能飞行。候鸟能飞行数千里,甚至飞过汪洋大海,它们没有报纸或电视的气象报告,也没有先驱者或探险者的经验指引,然而它们却知道寒冬何时来临,甚至也知道数千里外温暖气候的正确地点。

经过分析后,发现这类动物的“本能”可以成功地帮助它们对抗环境。因此可以简单地说,动物有“成功的本能”。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人类也有成功的本能,而且比动物的更加神奇,更加复杂。

上帝并没有虐待人类,相反地在很多方面特别赐福人类。

动物对于目标不能任意加以选择,它们的目标(自保与繁殖)可说是既定的,它们的成功机能也仅局限于这类既定的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能”。相反,人类拥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万物之中,人类不仅是物,而且是造物者。惟有人类才能利用想象力去导引成功机能。

我们经常认为,只有诗人、发明家等才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其实,做每一件事时,我们的想象力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为什么想象力能推动创造机能呢?历代伟大的思想家都无法找到答案,但他们皆承认这一事实,而且能加以利用。

拿破仑说道:“想象力可统治整个世界。”

格林·克拉克也说过:“人类所有天赋之中,最像神的就是想象力。”

想象力这种天赋,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最大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天赋,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的状况中。因此,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全归功于他能建设性地、积极性地利用想象力。

统观全局不碍明察秋毫

“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这是成大事的首要条件。

成大事者既能高瞻远瞩,又能明察秋毫。

所谓知人,就是善于了解人,有知人之明。

所谓知时,就是善于洞察世事,能够掌握做出决断的条件。

所谓知成败,就是能够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对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并同时为取得最好结果而积极准备。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可谓是古往今来战争经验的总结。

“知彼”的情形十分复杂,包括对对方的将帅、士气、作战能力、所处形势等所有方面的综合了解。

如果说“知彼”难的话,“知己”就更难,所谓“当局者迷”,人们往往很难对自己做出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如果既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又能全面地了解对手,那么就会无往而不胜了。

但在“知彼”的诸多方面中,了解彼方主帅的性格、谋略、为人、心态、志向等因素恐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首要的。只要能吃透对手,对他的意图了然于胸,那主动权也就牢牢在握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们往往有如神算。实际上,他们也是平凡普通的,只不过善于根据社会形势、人事去分析得失成败以及各种力量的对比发展罢了,所以,高瞻远瞩就成了统治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因此,中国在政治预测方面的智慧是相当发达的,但具体的世事变化之后,总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把握了规律就能有正确的预测。从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来看,不外乎从社会发展、形势变迁、人事转化三个方面人手。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可谓有知人之明,亦有政治家的才干。他在派大将钟会和邓艾伐取蜀国时,做了一番细致独到的分析,可谓把钟会和邓艾紧紧地捏在手心里,不论二人反与不反,都逃脱不了司马昭的控制。

当初司马文王(司马昭)想派遣钟会征伐蜀国,下属邵悌求见文王说:

“臣认为以钟会的才能不能担任征伐蜀国的重任,更不可让他统率十万军队,否则只怕会有不测,请您再考虑考虑别的人选。”

文王笑着说:“我难道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吗?蜀国给天下兴起灾难,使黎民不得安宁,我现在讨伐它,胜利如在指掌之中,而众人都说蜀不可以征伐。”

“人如果犹豫胆怯,智慧和勇气就会丧失干净,智慧和勇气都没有了,即使这样的人勉强去了,估计也打不了什么胜仗而只会大败而归。”

“只有钟会与我的主意相同,现在派钟会伐蜀国,一定可以灭亡蜀国,灭蜀之后,即使发生了你所顾虑的事情,他又能做什么呢?凡败军之将不可以同他谈论勇气,亡国的大夫不可以与他谋划保存国家,因为他们心胆都已吓破了。

“倘若西蜀被攻破,残留下来的人都已震惊恐惧,就不足以与他们图谋起事了;中原的将士各自思乡心切,就不肯与他同心了,倘若作乱,只会自取灭族之祸罢了。所以你不必对这件事感到担忧,只是不要把我的这些话再告诉别人了。”

等到钟会禀告邓艾有反叛的迹象,文王统兵亲自西行征讨,邵悌又说:

“钟会所统领的军队超过邓艾五六倍,只要命令钟会逮捕邓艾就可以了,不值得你亲自领兵去。”

文王说:“你忘记了前一阵子你说的话吗?怎么又说可以不必我亲自去呢?虽然如此,我还是应当以信义对待他人,但他人也不应当辜负我,我怎能先对人家产生疑心呢?近些日子中护军贾充曾向我说:‘是否有些怀疑钟会?’我回答说:‘如果我派遣你去,难道又可怀疑你吗?’我一到长安,事情就会自行结束了。”

司马昭的军队到长安时,钟会果然像司马昭所预料的那样,已经死去了。

司马昭深知二人必反,但又派二人前去,这是利用其勇。的确,如果不是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偷袭成都,蜀国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攻破。正是由于邓艾和钟会两人的内外夹攻,蜀国才破于一旦。但二人皆有反心,必然相互牵制,所以钟会先是逮捕了邓艾宣布反叛,然后又被部将所杀,邓艾亦被乱兵所杀。

二人取了成都,却又拱手送给了司马昭。即使钟会在蜀地反叛成功,司马昭也不怕,因为他早已断定,蜀地人心不可用,钟会成不了大事。

况且司马昭听到钟会报告邓艾反叛的消息,即起大兵西去,众将不解,其实司马昭用意不在对付邓艾,而在对付钟会。可以说司马昭实在是计出万全了。

人们常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与我们俗语中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意思相近,即人们为达到一定的远期目标,有时候需要放弃一点眼前的利益。

春秋时期的秦晋关系也很有意思。今天还有一句话,叫做“永结秦晋之好”。实际上,秦晋两国总是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时还会大打出手,弄得亲戚成了仇家。

晋国曾经一度动荡不安,国君屡有变动,持续了将近20年,直到重耳成为国君才安定下来。

晋公子夷吾在秦国,想借助秦国的力量回晋国即位,于是发生了下面一段故事:

晋国人□芮让晋公子夷吾厚贿秦国,以便让秦国帮他回国即位。□芮说:“别人把国家都占去了,我们还爱惜什么钱财?回国后能得到民心,贿赂些土地又算得了什么!”夷吾听从了。

于是,齐国的隰朋率军队会合秦军送夷吾回晋国即位,夷吾就是晋惠公。

秦穆公对(衣字旁加豆)★★★芮说:“公子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答道:“下臣听说逃亡的人没有党羽,有党羽就一定有仇家。夷吾小时候不喜欢玩闹,能够争斗但很有限度,长大后这个脾性也未改。至于其他方面我就知道的更少了。”

穆公又问秦国大夫公孙枝说:“夷吾的位子能够稳固吗?”

公孙枝回答:“下臣听说只有合乎准则才能安定国家。《诗经》上说:‘无知无识,适应自然规律。’这说的是文王。又说:‘不弄虚作假,不残害人民,就很少有不合乎典范的。’不爱玩闹也不爱争斗,个性自然是少猜忌也不争强好胜。现在他的话里边既猜忌又好胜,要安定国家,恐怕很难呀。”

秦伯说:“猜忌多怨恨,又怎么能成功呢?正好可以为我所利用。”

穆公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国君,他不立好的反立一个坏的,其目的就是要利用坏国君搞垮晋国,夷吾回国果然是弄得天下大乱。

鲁僖公14年(646年)冬,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请求粮食援助,晋国不给。

晋大夫庆郑说:“前年晋国灾荒,秦国救济了我们大量的粮食和钱财。现在我们不去救援他们,就应该算是幸灾乐祸,忘恩负义。我们忘恩负义,就会失去亲附的人。幸灾乐祸,是没有仁义;爱惜财利是不祥,激怒邻邦是不讲义气。这四种德都失掉了,凭什么保卫国家?”晋大夫虢射也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八字进谏。

庆郑说:“背弃信用,背叛邻邦,谁来周济患难?不讲信用,祸患必至;失去后援,必定失败,一定会应验的。”

虢射说:“即使支援秦国也不会减轻对我们的抱怨,反而会助长敌人的力量,不如不给。”庆郑曰:“忘恩负义,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何况冤家敌国呢?”晋惠公听后依然不予理睬,仍是一意孤行。庆郑退出宫室,说:“国君肯定会为此后悔的。”

当初秦国送晋惠公回国即位的时候,秦穆公把贾君托付给他,并且叮嘱:“让中公子都回国吧。”晋惠公曾答应送给中大夫器物,不久也违背了诺言。他曾许诺秦穆公送给秦国黄河以外的五座城邑,东到虢略城,南及华山,还有黄河之内的解梁城,也没有兑现。

晋国闹饥荒,秦国向晋国输送了粮食;秦国赶上饥荒,晋国却不伸出救援之手,秦穆公考虑到晋惠公做了这么多的不义之事,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大举讨伐晋国。

9月,晋惠公迎击秦国军队,先派出韩简观察敌情。韩简回来报告说:“敌军人数虽少,然而斗志昂扬,我军恐怕抵挡不了啊。”惠公问:“什么原因?”

韩简回答:“国君您当初逃离晋国是得助于秦国,回晋即位也是由于秦国的宠信,闹饥荒时吃的是秦国粮食,秦国三次有恩于我国,我国却不思图报,所以才起兵来攻打我们。现在我们又迎击他们,我军懈怠,秦军振奋,斗志差一倍都不止啊。”

之后,秦、晋两军战于韩原。此一役,秦国虏获晋惠公而回师。

其实此次秦晋之战秦穆公已是胜券在握了。秦穆公早就做好了打算,这不仅仅是单纯的预测,而且一步步地实行了自己的方案。

秦穆公从对晋惠公夷吾的性格分析人手,再经过几次外交攻势,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的地位,更何况秦国的军队本来就比晋国强,一战而俘获晋惠公,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司马昭平钟会、邓艾之叛和秦穆公俘获晋惠公,这两个例子均是把政治预测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通过努力来实施自己的预测,最终达到预测的结局。这是一种主动性极强的预测,能够进行这种预测的人,一般来说都能取得成功。

相对来讲,预测成败并具体操作要比单纯的知人和知时要困难多了,因为它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有统观全局的能力。

洞若观火的政治预测,历来被传统智谋视为较高的境界。因为政治预测要比军事预测复杂得多。政治预测是包括军事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和人事因素等诸种社会因素的一种综合预测,其内容包罗万象,其关系错综纠葛,若有一处考虑不到,就会产生重大的失误。

由此可见政治预测并不简单,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窥见端倪,需要大学问也需要大智慧。能够成功的人,已不是一般的政治家了,而是能成大事的政治家!

现实生活中,并不需要我们去预测什么政治、军事大局,但是对你所从事的事业却需要好好预测一下,经商要及时掌握各种有关的信息,以便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从事教育工作,要密切注意最新教育形式和动态,不然你很可能是一个平庸甚至不合格的老师,要登上极高的位置恐怕遥遥无期,更不用说成为一个出色的教育家了;投资房地产,要看新闻读报纸,统筹整个地区的人口稠密度,流动情况,经济状况,你才好决定盖出什么户型什么价位的楼房……总之,要成大事就需要统观全局、谋划整体的能力。

将地平线忘掉才能飞

忘掉地平线,学会轻装上阵,尽情挥动双翅,让它在经历狂风暴雨后更加坚强,带着一身的阳光和快乐奔向梦想的殿堂。

人的一生是为了什么而活,有人为了名利,有人为了财富,其实这就是人生的目标。人,是为了理想而活。如果向命运低头,那你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如果你有了坚忍不拔的意志,最后即使你失败了,即使你的生命不完美,但你的生活依然很精彩——虽败犹荣。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会局限自身,桎梏灵魂。要像鸟儿忘掉地平线一样,忘掉束缚才能飞得更高。

倘若留恋地平线,雄鹰就无法飞翔在广阔的蓝天;因为依偎地平线,麻雀只能在林间蹦跳。

人生像是无名的河,陈陈的酒,无畏的歌。让我们忘掉它的深浅、苦甜、高低,用自己的心去趟、去品、去唱。

只有忘掉地平线,才会飞向梦想的彼岸。追求忘我,超越束缚。有句很经典的话是这么说的:不要把自己当作鼠,否则肯定被猫吃。

1858年,有一个小女孩在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出生。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就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从而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有一天,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去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只非常漂亮的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非常希望能够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这时孩子耐不住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没有走路的能力,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就在这时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以后,孩子的病便痊愈了。这个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这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超乎人想象的能量。

一个人只有超越自我,才能不受外界的种种诱惑,才能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执着走自己的路。超越自我,才能正确正视自己遇到的困难、挫折、坎坷和不幸,才能在顺境里不狂妄自大,在逆境中不至于颓废和气馁。

杰瑞和吉姆两人是邻居,他们从小就在一起玩,杰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即通,他知道自己有这一优势,为此颇为骄傲。吉姆的脑子没有杰瑞的灵光,虽然他非常用功,可总是不能进入班上的前十名。与杰瑞相比,他总是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然而他的母亲没有忘记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不过只是一个‘追随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呼啸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

杰瑞自认为是个聪明人,可是他业绩平平,一生没有任何成就,而自认为很笨的吉姆却一点点地超越自我,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最终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杰瑞愤愤不平,以致郁郁而终。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遇到上帝就问道:“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吉姆,我应该比他更伟大,可为什么你却让他成为了人间的卓越者呢?”

上帝笑道:“可怜的杰瑞呀,你至死都没能搞清楚,我把每个人送到世上,在他们的‘褡裢’里都放着相同的东西,只不过我把你的聪明放到了‘褡裢’的前面,你因为看到或是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以致误了自己的终生!而吉姆的聪明放在了‘褡裢’的后面,他因看不到自己聪明,总是在仰头看着前方,因此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上,不断向前进取,从而获得成功!”

无论是谁都应该记住,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赋,都有自己独特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不断地超越心灵的羁绊,你就不会忽略生命中的太阳,也不会使自己湮没在他人的光辉里。

曾有一个举重运动员,总认为自己非常普通,以至于难以在运动生涯中有所作为。因此无论他是在训练还是在比赛中,成绩总是平平。他的教练注意到这一点,通过观察这名运动员,知道他不是没有出好成绩的能力,只是被心理问题束缚着。

在一次训练中,这个运动员通过努力仍未把加重的杠铃举起来,这时他的教练在旁边冷不防猛地把他的短裤往下一拽,这名运动员下意识地腾出一只手来拉短裤。这时令人感叹的是,他竟把那杠铃举了起来,而且还是一只手。

在面对教练那富含深意的笑容时,这名运动员顿时若有所思。至此以后,他就开始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于是积蓄在体内的潜在能力被他发挥了出来,最终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这自然就会影响自我真实水平的展现。在人的一生中,唯有忘掉地平线,主动地超越自我,充分发挥生命中优秀的潜能,那么即使是再平凡的人,也会有不平凡的表现,因为他懂得抛开地平线的束缚。

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是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生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随时都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挫折,我们何不给自己一个重来的机会呢……

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有个烧木炭的老汉,他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红山。老汉年龄大了,无法再砍柴烧炭,就把两片树林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他把东岗分给了青山,把西岗分给了红山。

西岗树木稠茂,能烧很好的木炭,红山也很勤快,每天辛辛苦苦地烧木炭,日子过得还可以,但几年后,树都被他伐光了,于是红山就在岗上种了庄稼。不料,一场意外的暴雨冲走了红山辛辛苦苦种下的全部庄稼。他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庄稼,无奈之下,只好去东岗投奔哥哥。

东岗原来树木稀少,但青山很会规划,他先把不成材的树木伐了烧炭,然后又种上新苗;他在岗下开荒种田,养牛放羊。刚开始,生活虽然很贫困,但岗上树苗很快就长大了,岗下庄稼连片,牛羊成群。因为树木防护,那场暴雨对他的庄稼也没有太大损害。红山见哥哥这边山清水秀,一片兴旺,非常奇怪,就问哥哥是怎么做的,哥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说:“你吃山不养山,终究会山穷水尽;先养成山后吃山,才会山清水秀,越来越旺啊!”

后来,人们都称赞青山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是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生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随时都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挫折,我们何不给自己一个重来的机会呢……

当我们在强大的对手高压下,在面临危机的时候,采取藏巧于拙、装糊涂,扮作“诚实”的样子,往往可以避灾逃祸,转危为安。虽然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而装傻看呆。但这总比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的壮烈要明智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拙诚和对手周旋,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之术。

1.装疯卖傻,保全自己

《孙子兵法·九地》对此有专论:“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于其途,使人不得虑。”意思就是通过蒙骗和迂回等办法,使人们无法推测你的真正意图。在环境不利于我的情况下,为了避敌锋芒,保护自己,可以采取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的办法蒙混过关。想办法蒙蔽敌人的视听,不让敌人了解我方的意图,这是取胜的根本保证。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有许多儿子,于是朱元璋就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一些领地,把他们称为亲王。后来,这些儿子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拥有了自己的军队,成为藩王。朱元璋一死,立皇太孙朱允为皇帝(朱标死得早),就是建文帝。朱允上台后,受到众藩王的威胁,于是就开始削弱众藩王的权力,有反抗的则受到杀戮。燕王朱棣精明强干,没有被立为皇帝,非常不满,常常想推翻建文帝,自己做皇帝。现在建文帝削藩,燕王也在被削之列,朱棣很是恐慌,不知怎么样才好,忙请属下们出谋划策,属下们劝他举兵造反,推翻建文帝,继承帝位。朱棣听后,很符合自己的想法,就马上采纳了。他暗中招兵买马,表面上却佯装无事。不久,这事还是传到建文帝那儿,建文帝决定派大臣讨伐朱棣。朱棣见事不妙,为了保全自己,就想出一条妙计:装病。

朱棣上奏朝廷,声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建文帝就派大臣去探视虚实。朱棣装疯卖傻,满街乱跑,在盛夏的烈日之下,穿着皮袄围着火炉烤火取乐,还乱喊乱叫。建文帝派来的人回去报告说,朱棣确实病得不轻,于是建文帝便不再注意燕王朱棣了。过了些时日,建文帝批准了大臣齐泰上奏逮捕燕王的请求,还要秘密派人来杀死朱棣。朱棣得知此事,就与属下按事先定下的计谋,等建文帝派来的谢贵等人来抓拿自己的时候,先行下手将其擒住,举兵起事,然后以诛杀齐泰、黄子澄的名义,攻进北京城。经过艰苦的激战,最后打败了朱允,夺取了皇位,改法建制,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在政治风云中,有时当危险要落到自己头上时,通过装傻弄呆,可以达到逃避危难、保全自身的目的。

孙膑遭到老同学庞涓暗算后,身陷绝境。然而孙膑没有绝望,没有放弃,他决定诈疯来迷惑庞涓,达到逃脱的目的。一天庞涓派人送晚餐给孙膑吃,只见孙膑正准备拿筷子时,忽然昏厥,一会儿又呕吐起来,接着发怒,眼睛大张,乱叫不止。庞涓接到报告后亲自来查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伏在地上大笑不止。过了一会儿,又嚎啕大哭。庞涓非常狡猾,为了考察孙膑狂疯的真假,命令左右将他拖到猪圈中,孙膑披发覆面,就势倒卧猪粪污水里。此后庞涓虽然半信半疑,但对孙膑的看管比以前大大的松懈了。孙膑也终日狂言诞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白天混迹于市井,晚上仍然回到猪圈之中。过了一些天,庞涓终于买下了孙膑推销的“傻气”而愚蠢地进了孙膑下的“套”,相信孙膑真的疯了。孙膑这才有机会逃出魏国。

一个人懂得装傻,就表明他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做人切忌张狂,锋芒太露易暴露目标,更容易惹人疑心。与对手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纠正对方的错误。你必须有好演技,才能把局做得恰到好处。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运用谋略的人,一定要做到不露锋芒,从而既有效地掩饰目的,又能达到目的。当你做大事时,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否则你会被别人当靶子打!

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也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如今天下英杰唯属自己和刘备了。当时刘备被吓得大惊失色,手中酒杯也掉在地上,而这时恰恰有惊雷打过。曹操问刘备何故,刘备连忙装成极为害怕的样子,说是被窗外的响雷惊吓所致。曹操仰天大笑,自以为天下英雄只剩自己了。聪明的刘备装傻,装成孬种的样子,把曹操给骗过去了,这才有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

如果当时刘备不“卖傻”,而是勇气外露,要和曹操一争高下那么必然会被曹操干掉,西蜀皇帝也就做不成了。

处于弱势时要装傻,在处于强势或势均力敌时,也是运用假痴不癫的计谋,才能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手。

刘备任长沙太守,主管湘州地方的行政事务。当时正赶上王僧粲阴谋反叛,湖南的一些郡县都起来响应王僧粲。前镇军钟玄绍潜伏在长沙,做王僧粲的内应,准备王打来时起事。

一天,此事被太守刘备察觉,但他佯装不知,一样理政判讼,谈笑如常。到了夜间,刘备故意打开城门,钟玄绍惊疑有变,不敢贸然行动。

2.难得糊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一种“难得糊涂”的智慧,它包含着一种韬光养晦的世故。当人处在某种险恶的形势下,而又对这种形势无可奈何时,“糊涂”的智慧,可以起到一种应付时局、摆脱困厄的作用。我国两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加之当时朝廷专制、政治黑暗,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于是那个时候的许多文人雅士,不得已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动辄借酒以消愁。所以那个时代出了不少酒鬼,刘伶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他嗜酒如命、近乎颠狂,还作了一篇《酒德颂》,人称“酒仙”。这些人虽不满现实,但为求自保,只得成天放浪形骸,痛饮狂歌,糊涂度日。这种“糊涂”的境界,包含着无奈、压抑和痛苦,也代表着一种与世俗格格不入、不跟当权者同流合污的独立精神。他们的“糊涂”,未必不是装出来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要说起贤相,有两句非常著名的成语,一个叫“萧规曹随,”一个叫“房谋杜断”。“萧规曹随”说的是西汉时的宰相萧何、曹参,萧何制定规章,然而曹参遵行不改;“房谋杜断”所说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多谋,而杜如晦善断。中国的盛世称汉唐,而汉唐的名相首推这四位,说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宰相,恐怕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而其中的这位曹参曹相国,就正是一位糊涂的贤相。

曹参本来是沛县里的一名小吏,跟随着刘邦共同起家,攻城野战,“身被七十余创”,是一位十分勇猛的将士。曹参与萧何本来关系很好,但等到萧何当上了相国之后,两人就产生了隔阂。可是萧何临死,偏偏推荐曹参接替相国;而曹参在山东一听说萧何死了,马上就叫人准备行李动身,说自己一定要当相国了。

可见这两人的自知、知人之明,都是非同一般的。

曹参当了相国,找了一些老实厚道的人当下属,而把原来那些精明干练之徒全赶走,然后就什么也不干了。“日夜饮醇酒”。别的大臣看他太不务正业了,想劝劝他,他不等人家开口,就强拉人家一起喝酒,把人家灌个不亦乐乎,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惠帝看他这副样子,也很不理解。但曹参是高帝时的功臣,又不好直接说他。就把他的儿子找来,让他回去问父亲:“高帝刚去世不久,现在的皇帝还年轻,您当丞相,整天喝酒,是不是嫌皇帝少不更事,不值得您辅佐呢?”但不许说是皇帝让问的。儿子回去问曹参,曹参把儿子打了二百鞭子,发怒说:“国家大事没你说话的份儿!”惠帝没有办法,只好说,是我让问的。曹参这才免冠谢过,问惠帝道:“陛下自己觉得您比高帝如何呢?”惠帝说:“哪儿敢比呢?”又问:“那么您看我比萧何怎么样?”惠帝说:“您似乎一点也比不上。”

曹参在这时便说道:“陛下之言是也。更况且先帝已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曹参就这样为相三年之久,老百姓歌颂道:“萧何为相,顺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那些所谓当宰相的,只知道日饮醇酒,不理政务,不能不说是一种为人的糊涂;知道自己本来就是块糊涂料,索性于糊涂之中而求大治,又怎么不能说成是一种过人的智慧呢?假使这位曹相国偏不服气,一定要改弦易辙,干出点属于自己的政绩,那么又会如何呢?恐怕一定会乱套不可。通常就有一些人们,常犯这样的毛病。新官上任,生怕别人会说自己无能,三把火乱烧一气。对于在历史上如此惹出乱子的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人生在世,必定要生活在一个错综繁杂的人际交往圈中。每个人不外乎是这个圈子里维系平衡的个体,所以,做一个“若愚的人”,还是一个“精明的人”这是一个如何优化个人生存环境的选择。因此,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再对交往对象的定位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精明过人的杨修,对自己的定位发生了严重的偏差,想以自己的光芒遮挡曹操的光芒,岂会有善终。

做人不能太精明,“精明的人”往往以自己的强势,在群体中脱颖而出,却因破坏了群体的平衡而遭来嫉恨。反之,“若愚的人”则在群体中处处体现出弱势,得到群体的同情和帮助。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世间万物,时也好,运也好,势也好,都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进行转换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精明的人”兢兢业业,苦心算计,患得患失。回头一看,自己已经付出了那么多,还不如常人所获,于是哀叹命运不济,天道不公,岂不知“塞翁失马”的道理。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得失,一切都会变得很好。

所以,做人还是糊涂点儿好,要学会给自己留下余地。正所谓“大智则若愚”,这是一种境界。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并没有那么容易就会成功的,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就要懂得保全自己。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愁没柴烧。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需要有这种做事的心机,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会激流勇进,也懂得顺流而下

人生仿佛一条射线,永远向前而且散发着美丽的光芒,需要我们学会激流勇进;然而在走上人生的巅峰时,更要懂得顺流而下,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才不失为一位智者。

人生仿佛一条射线,永远向前而且散发着美丽的光芒,需要我们学会激流勇进;然而在走上人生的巅峰时,更要懂得顺流而下,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才不失为一位智者。

学会顺流而下!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中华民族风风雨雨5000年历史,横看形形色色13亿人的现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并承认,这句俗语至真、至诚、至善,道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无论在哪个领域,多种势力在接触与较量的时候,进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退更为必要,也就是说,走为上,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忡忡,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亮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与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姜维愤愤而出,见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杏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西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建功立业,是千百年来不少人的人生梦想,在这种梦想的感召下,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他们的确创立了丰功伟绩。但是,杰出的业绩,经常是危险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忘;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韩信、岳飞、李善长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不了解这其中的奥秘,因此被杀。张良、范蠡、韩世忠、石守信等智者深明上述道理,急流勇退,去官归隐,因此,苟全性命,更以广阔的胸怀,引起后人景仰。

还有一种走计,称为“弃权”,常用于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场合。在评比、选举或决策制定等事件中,各路诸侯争权夺利,都试图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局势;或者弱小,哪一方都得罪不起,或者虽然强大,但哪一路神仙也不敢得罪,便宣称放弃参与表态的权利,在保留意见的同时,保留了其他许多东西,说不定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作为企业决策者,当企业在危难关头时,要有胆有识,看准新的门路,当机立断,实行战略转移,及时转产,调整投资方向,企业才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日本日立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生产,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新建厂房、建筑材料,新添置了一些设备。这时,正赶上了60年代初整个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现有产品滞销,卖不出去,扩大企业规模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一严峻情况日立公司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是继续投资;另一条路停止投资施工。日立公司经过大家认真讨论、分析、研究,最后,果断决定走后一条路,停止投资实行战略目标转移,把资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积蓄财力,待机发展。经过实践证明,日立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从1962年开始,日本三大电器公司中的东芝和三菱的营业额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日立则一直到1964年仍在继续上升。进入60年代后半期,一个新的经营繁荣时期来到了,蓄势已久的日立不失时机地积极投资,1967年投入了102亿日元,1968年上半年销售额就突破了千亿大关,达1220亿日元。从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内销售额提高了1.7倍,利润提高了1.8倍。

北京服装厂是一个只有百余人的集体企业,产品曾一度滞销积压,资金无法周转,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怎么办?厂领导从市场调查中发现,服装行业强手如林,竞争激烈,本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薄弱,难以与其抗衡,如继续生产服装,势必走向绝境,无异于“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他们根据市场情况和本厂条件,转产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酒心巧克力。产品拿到市场试销,订户蜂拥而至。当月投资生产,当月盈利,企业起死回生。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有时候还要学会顺流而下,避免与敌手正面相撞,使自己得不偿失。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走”的艺术。“走”或“不走”有时的确要费一番思量。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又走了,都会产生困扰。所以,“走”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掌握时机,也要靠点运气,才能走得正是时候,走得理直气壮。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其原因亦是主动与被动两种因素相撞促成的结果。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刘伯温为了免遭朝廷官场斗争的不测之祸,随即上书明太祖,要求辞仕过隐居生活。原因有二:一是青少年立下的报国志得以实现,位至开国功臣之列。二是他生就这豪爽刚正、嫉恶如仇的思想性格,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时曾得罪过不少人,像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就是对明太祖朱元璋,他也常常直谏不讳。因此,他想尽早从官场的旋涡中抽出身来,激流勇退。洪武四年二月,刘伯温回到浙江青田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县)故里,在乡间每日读书吟诗,饮酒奔棋,谢绝同一切官府来往,静心修养,乐哉快哉。说刘伯温上书请求辞职含有被迫原因,还可以从他后来被朱元璋剥夺俸禄一事加以佐证。公元1373年,胡惟庸当上了丞相,他对刘伯温曾经在明太祖面前不同意自己担任丞相一事,怀恨在心,故诬陷刘伯温在故里谋占有王气之地为自己墓地,图谋不轨。朱元璋因疑心极重,遂于第二年下旨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被迫忍气吞声进京说明真情,不想在京积忧成疾,公元1375年3月他重病不起,被送回乡里,一个月后逝世。如果刘伯温在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前夕,不待封官列侯即隐退故里或山中寺院,恐怕也不至于后来遭到剥夺俸禄的冤屈。由此看来,政治斗争中的急流勇退宜早不宜迟,否则,虽辞职也难保全终身。

当我们处于人生巅峰时,就要学会顺流而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自存下去。

急功近利无长远之业

人生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敢于相信,并坚持到底,就有可能实现。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都尊敬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尊敬第一个在荆棘丛中迈出第一步的人,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行动一下子就号准了成功的脉搏,他的双脚一下子就踏在了成功的大道上。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有了第二步;就会有第三步,这样地一直走下去,肯定会步入成功的辉煌。

一心只想急迫地追求短期效应而不顾长远影响;总是思考追求眼前的小利,而不顾全局的根本利益,这都称之为急功近利。

古语讲,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业的绊脚石。急功近利者,是戴着功利名位近视眼镜的目光短浅者。他们只看到目前的境况,只看到暂时的贫富盈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急功近利者一贯的思考模式。为了治了头而不顾脚,为了治好脚又不顾头了。为了摆脱眼前的状况,可以不顾未来的利益,为了求得一时的痛快,而以长远的痛苦为砝码。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

1950年,丰田公司因破产危机,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发生分离。但是,不久爆发的朝鲜战争却给丰田带来了喜讯,美军大量的卡车订单使丰田汽车公司起死回生。这对于亲身体验了产销公司分离痛苦的丰田英二来说,自然希望回到以前产销一体的体制。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分离的体制已经形成,当时负责技术部门的董事丰田英二,深知即使他提出重新合并的建议,在当时也是行不通的。

丰田英二在确定丰田的未来发展方向时,决断很慢,这是因为英二在深思熟虑考察各种条件的同时,还要衡量各方面的利益是否均衡,他认为条件不成熟,即使勉强行事也是失败的,他只有耐心地等待。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的两家公司才终于结束了长达32年的产销分离,诞生了全新的丰田公司,丰田英二的等待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

在处理丰田赴美建厂一事上,丰田英二也同样小心谨慎,着眼长远。丰田进军美国,在日本汽车厂商中,是继本田、日产之后的第三家,为此不少人抱怨为时太晚。会长丰田英二和社长丰田章一郎的回答是:“我们在耐心等待,我们的行动并没有落后。”由于采取了谨慎的战术,丰田公司最终顺利地打入了美国汽车市场。

许多成功者,如丰田英二和丰田章一郎,他们与失败者的惟一区别不是更多的努力,或是更聪明的头脑。只在于他们能耐心等待多坚持了一会儿。

人生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敢于相信,并坚持到底,就有可能实现。人类历史上那些文化丰碑,都是曾经也是平凡人的巨匠们呕心沥血多年坚持而成:玄奘去印度求取真经来回19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18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30年;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30余年;法布尔著《昆虫记》30余年;歌德写《浮士德》前后60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22年;摩尔根著《古代社会》40余年;马克思著《资本论》40年。

你可能不敢奢望有这么大的建树,但不论你希望做成什么,你并不需要什么,你只需要每天坚持进步1%,长此以往,你一年就会进步500%。贫困的人不必羡慕富者,因为,你只要时常抱着富于使用、富于享受的观念,你不主张像守财奴那般看重钱财,你也不主张像大富翁那般强迫平民,你但愿有了些钱,能够多做一些造福于民的事。那么,深信你所愿望的东西,它一定可以被你得到。

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获得长远发展的秘诀在于付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如果我们的所想所说所行,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同时还可以帮助别人,那种心情是再令人兴奋不过了。

成功一定要先付出,只要付出,就会有获得。想要收获什么,就要看你先付出什么。这是永远不变的成功定律。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意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些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啧啧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免除,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往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毁。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一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呀。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

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

获得长远发展的秘诀在于付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如果我们的所想所说所行,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同时还可以帮助别人,那种心情是再令人兴奋不过了。我们常常被那些为了追求人生最高价值之人的故事所感动,他们无条件地去关心人们,带给人们极大的幸福。你也许看过根据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拍摄的音乐片,对电影里的主人翁冉阿让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为人们的幸福付出了很多时间、精神。每天我们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到底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别只想到自己的好处。

许多人一生下来什么都不会,就只知道要求。跟别人要求就像个无底洞,永远是不满足的。但是当你学会了付出,你的人生就开始活了起来。我们人生里许多问题的产生,就在于等待别人先表示。有一对夫妇不和,先生指责太太不温柔,太太指责先生不体贴。他们之间问题的症结何在?原来他们都在等待对方先表示对自己的感情。要想维系良好的关系,你就得先付出,并且继续地付出,千万别停下来光等待对方的付出。如果你只想等待,那么这场戏就唱不下去了。

感情的维系犹如种植果树。如果你只跟土壤说:“给我水果吧!”土壤一定会说:“抱歉,你不是昏了头吧?要水果是这种要法?”这时土壤可能告诉你先撒下种子,然后浇水、施肥、除虫、细心照顾,迟早有一天会有水果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管你有多少钱、多大公司、多广的土地,如果你只为自己着想,那根本就算不上成功,算不上能干,也算不上富足。就算你攀上了“成功之巅”,那也只会使你高处不胜寒。

成功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你想美梦成真,那就得把成功看成是一个人生的过程、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心灵的嗜好、一种生活的策略。

说话只需点到为止

处世高手说话圆滑而保守,不该说的则不说。这绝对不是不诚实的行为,也不是狡猾的行为,而是有心机的表现。

说话应把握分寸,不能一吐为快,点到为止是智者的表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狮子把羊叫过来,问羊自己是否很臭,羊说:“是的。”狮子很不高兴,就把它的脑袋咬掉了。狮子又把狼叫来问同样的问题,狼说:“不臭”。狮子又把狼咬成了碎块。最后,狮子又问狐狸同样的问题,狐狸说:“我感冒得很厉害,闻不出来。”结果,只有狐狸活了下来。可见,说话太诚实了不行,而尽说好话奉承的也遭殃,话说一半,点到为止,才是恰到好处,是真正的大智大愚。

坦率真诚,快人快语,言无不尽,这是人的美好品德。但人心险恶,你的坦诚和言无不尽极可能被有心人利用,给你造成伤害,所以你不得不防。

戴高乐将军曾经说过,真正的领袖人物要幽居、伟大和超脱,要神秘,有时就需要沉默寡言。无巧不成书,在戴高乐之前的几百年之前,我国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曾经总结圣人的处世经验说:独处看不破,忽处看不破,劳倦时看不破,急遽仓猝时看不破,惊扰感时看不破,重大独当时看不破,吾必以为圣人。

这里所提到的圣人,也只是一个有悬念的人而已。

我们或许成不了圣人,但我们可以做“部分的圣人”——一个有悬念的人。为此,首先我们必须在必要的时候学会免开尊口。

在交际中,不应该问对方“你是做哪一行的”,要留给别人一点自由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被看破,才能显示出我们的风范。俗话说:“祸从口出”,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大多都演绎在说话当中。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但是这些弱点和缺点,一旦从他人嘴里出来,就成了短处和隐私。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大忌。聪明者说话懂得点到为止,给他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局外人一般很难知道真相,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不一定可靠,况且另外还要有许多隐衷非外人所知。因此,对于任何问题,我们都不能凭主观猜测乱说,更不能只由于片面的观察就在背后批评别人,这样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会被人认为是道德问题。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在与他人交往时,倘若你与对方的交情不是很深,但你却畅所欲言,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可是也要考虑对方愿不愿意听。双方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只会显出你没有修养,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这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意思是说,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说话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经显得太多;得其人,而非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趁机观察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好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再择地作长谈,这可以说是世故通达,是有心机的表现。

古人有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谨慎。让人们缄口不言是做不到的,唯有小心谨慎而已。这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品行的一种保护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每天都在兴风作浪,把人际间的是是非非编排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便说,不清楚由此种下了多少怨恨的种子。

倘若遇到这些人说其他人的短处时,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听了就算,像别人告诉我们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也不深信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倘若在听到片面之言后贸然宣扬出去,十有八九被认为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当明白自己说错话时,已经为时已晚了。

除了要懂得不应散布别人的是非外,还要学会对自己的秘密也应该少开口为妙。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倘若你凭一时冲动找人去倾诉。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把秘密泄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霉。社会是复杂的,我们“抛出一片心”说不定恰巧入了别人的陷阱。

因此,说三分话并不是狡猾和不诚实,而是一种修养。我们说话必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倘若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我们就只能说三分话。

有心机的人对于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都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假如轻率做出决定而没有实现就会惹来耻笑。一件事情只显现出他的三分而留七分在其后,无论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都会使自己有足够的空间去把握。

在有些时间你只说三分话,是出于你的职业习惯。倘若你是一名医生,特殊病人的状况、病历,你是只字不能向别人提及的,这是医生的职业道德。

倘若你从事的是保密工作,或者特殊的行业,对人只说三分话,更是应该注意的。你说的三分话,或许是风花雪月,或许是柴米油盐,或许是天文地理,或许是稗官野史。总而言之,应该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在外人听来,你虽然说得头头是道,说得淋漓尽致,说得皆大欢喜,其实是言之无物,不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处世高手说话圆滑而保守,不该说的则不说。这绝对不是不诚实的行为,也不是狡猾的行为,而是有心机的表现。

同类推荐
  • 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

    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笑如春风、真爱无限、快乐很简单、真情一瞬间、阳光明媚的日子、爱没有边崖等。
  • 计高一筹

    计高一筹

    本选题是温暖千万人的成功智慧丛书!打造“中国信心”的人生励志装备丛书!无论寒冬暖春,信心都是力量之源。信心来自我们的内心,来自对自己和他人的肯定与信任,来自对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清醒认识,来自勇往直前的勇气、胆识和锐气。信心是廉价的,谁都可以有;信心也是无价的,只有你的信心才能解救困境中的自己!
  • 关于机遇和命运的格言

    关于机遇和命运的格言

    有多少生活中的不幸和坏运气只不过是没有看准时机,抓紧时机,这才是成功的秘诀,机遇无所不在:要随时撒下钓钩,鱼儿常在你最意料不到的地方游动,要及时抓住飞来的机遇,机遇偏爱训练有素者。本书通过名言的警句,教导我们把握好机遇,掌控自己的命运。将逆境也变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中多个饱含快乐、阳光的小故事,融趣味、悬念和哲理于一体,用睿智的语言告诉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态才能找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帮助你走向人生的顶峰。
  • 冯仑内部讲话

    冯仑内部讲话

    本书通过冯仑的经历和他曾经的讲话,还原了他们创业的过程,找到了万通地产发展、壮大的关键时间点,并展现了冯仑在该时刻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还对冯仑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剖析和拓展,探讨了他的做法中哪些能给人理论上的启示,哪些值得现实中直接推广和学习。通过这些,让读者对冯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创业及管理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热门推荐
  • 纹刻师

    纹刻师

    陈东,极有天赋的纹刻师,却从小渴望成为一名修者。无奈觉醒的是血之纹印,根本无法修行。一次意外的运用血纹眼,陈东偶然发现一种修行的办法,多年的夙愿能否达成?奇异的纹卡世界,一段精彩纷呈的路途。
  • 嫡女无双异界炼药师

    嫡女无双异界炼药师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杀人无数,但是却因组织追杀意外穿越,穿越就穿越吧,还穿成了将军府最废材的嫡小姐身上。他是青龙大陆最尊贵的王爷,冷酷无情,天赋惊人。当他看到人人嫌弃的她,却不自觉的沦陷,倾尽全部只求她留在身边。且看废材逆袭,斗智斗勇斗小三……
  • 末日尸化人

    末日尸化人

    末世毫无征兆的降临,萧逸父母早逝,也没其他亲人,作为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末世前萧逸本该面临很多压力,却在末世来临后成为了独特的存在,是新生?还是面临更多压力?
  • 始于初遇

    始于初遇

    阿叶,在对的时间遇见你,你的出现是上天对我最大的偏爱。我会尽我所能,帮你护住你想要的一切。——by欧阳若轩阿轩,你是我唯一的美梦。——by苏叶
  • 岁月长河里与命运抗争的弃儿

    岁月长河里与命运抗争的弃儿

    我的命运,因为一些特定的原因,还没有出生就注定要被遗弃,就连出生之地都是异乡别处,生来就饱受冷嘲热讽,讥笑蔑视,从小在艰苦甚至恶劣的环境中战战兢兢长大,阅尽人情冷暖,步入社会后也是风餐露宿、颠沛流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娶了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她是全日制本科毕业,在当时的年代很是了得,两人风雨兼程,齐心协力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后来有了一双儿女,纵使生活的压力很多时候让人窒息,但始终都不言放弃,一如既往的努力,拼搏,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本书通过描述一个被遗弃的弃儿如何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作斗争,如何自律自强一步步前行,鲜明的阐述了什么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豪门壕妻,千金小姐拒嫁总裁

    豪门壕妻,千金小姐拒嫁总裁

    这本小说讲述的是女主是个千金小姐,钱多得也用不完,性格也是高傲,骨子里就透着一种让人感觉她很牛B的样子……(不过我们女主本来就是嘛!)让我们不禁觉得她反倒像恶毒女配。。至于男主人前那个样,在女主面前简直像狐狸一样狡诈,像狼一样坏,像老虎一样凶猛…!!幸好女主没那么轻易被拐走。精彩片段:“嫁给我,我爱你。”男主充满爱意的说道。“你说什么??”女主啥都没听见。。(男主内心崩溃)“我,,算了,下次再说”男主回道。(男主真随便)“哦哦。下次再说下次再说。你怎么还不走?”有这样的女主吗。。将男主狠心赶走…“……”这是一篇轻松搞笑文啦,可能会有一丝丝小虐,但是虐了才会更幸福!!哈哈哈哈哈哈……
  • 赛伦卡亚

    赛伦卡亚

    平凡学生,突遇怪物袭击之后,身上竟长出一身鳞甲,从此他觉醒的超能力越来越多。他历经无数奇遇,在魔法与科技的巅峰里游历。不经意间他竟发现自己已经如此强大。当年那个懵懂的羸弱少年早已不在,他早已成为拥有超越整个宇宙的智慧与力量的英雄。可是作为赛伦卡亚人的宿命总是让他频频失去他所珍视的一切。痛苦的折磨,力量的反噬,光与影的交织迷离让他越来越认不清自己。难道他也终将被宿命吞噬?在光明与黑暗难分真假的宇宙,他又将走出什么的道路?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将从一个看似平的开头由此展开。
  • TFBOYS之我是你的小精灵

    TFBOYS之我是你的小精灵

    (TFBOYS短篇小说)一见钟情后TFBOYS和三个女生的故事开始了。
  • 修武封魔

    修武封魔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事变故,光怪陆离。武学,在这片大地上存在了千万春秋,默默繁衍。大陆之上,沧海之内,高手遍野,门派林立。相互之间尔虞我诈,纷争不止。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风云变幻,诡异莫测。飞鸽传书,接连警告。大陆,即将有大难发生……新书修炼等级:渡元境通灵境化羽境广成境
  • 无神论者与诸神

    无神论者与诸神

    乱编神话,气跑城隍,不信鬼神的吴天惹上鬼神了,无神论者从此走进诸神的世界。本地的神、外国的神,无神论、泛神论,各种神烦,还有邪教来作乱。信仰是什么?究竟有没有神?只有到了故事最后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