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0500000032

第32章

第二华严三昧于中二颂半分二。初辨业用。于中有七行。一严土行。二供佛行。三光明行。四教化行。五智慧行。六说法行。七十度行。后二句结行所依三昧。以行门无碍称一切自在。华严是行法故结属之。如第七会入华严三昧说二千行法等

第三因陀罗网三昧于中有四颂分三。初二句标定门。谓将现因陀罗网土故。先入因陀罗定也。二明其业用。于中二。先明一尘内现。后类一切尘。三后二句结所依定。虽法界缘起理数常尔然由菩萨不乱智力而得显现故云自在力也。亦名解脱者是不思议解脱以离诸碍故。如下文不思议品末说有十种。谓一尘中现三世佛事等。又可上句是定力解脱是智力。以不乱是定作用无碍是解脱故也

第四手出广供三昧。于中有十七颂分三。初三句标定门。二辨业用中二。初手内出供。二无量清净下明手光严供。以是法界手故求差别性了不可得。然出供具不可穷尽。三后一偈结所依定。涅槃中名佛为大仙也

第五现诸法门三昧。于中八颂分四。初一标门及意。二明业用有二十二门。摄众生通入故云门也。三有二句结无尽。四一偈结所依定

第****摄摄生三昧。于中十六颂一句分三。初一颂标定门及意。二明业用。三末后一句结无尽。就业用中四。初二颂明布施摄。二以诸相好下四颂辨爱语摄。于中初示爱色令脱。二柔软下妙音说法。此八种梵音义略作三门。初种类。二名体。三业用。初中检诸圣教有四种类。一约教义辨。如十住经说。如来有八种音声。一谓见苦。二谓向苦。三谓见习。四谓向习。五谓见尽。六谓向尽。七谓见道。八谓向道。此八以音从所说辨。以约佛音用故也。二约佛音体。亦如十住经谓。梵音有八种。一不男音。二不女音。三不强音。四不软音。五不清音。六不浊音。七不雄音。八不雌音。三约佛音德亦八种。如梵摩喻经说。一最好声其声清雅如迦陵等。二易了声言辞辨了。三调和声大小得中。四柔软声言无粗犷等。五不误声言无错失。六不女声其声雄朗。七尊慧声言无惮怯如尊重人如胜慧人言无所畏。八深远声齐轮发声犹如雷震。此上三类是佛圆音体德用分三耳。四约通融有六十四种梵音声。此有二释。一别数六十四种如密迹力士经中具显。二诸德于前三类之中。以初八入后八内。一一具八。是故八八成六十四也。二名体。先名者具足五义方名梵音。如阇尼沙经说。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义乃名梵音。又梵者圆洁之谓又如梵天普应等故名也。声者是执受声。音者明彼有诠表之韵是故名也。二体者小乘唯是色蕴摄。是不可见有对色。十二处中声处摄。十八界中声界收。初教声处等则空为性。又是十一识中言说识为体。终教此声用佛净识为性。然此净识复不异真如故则以真如为彼自性。顿教梵音称同本性则不可说也。圆教以彼无尽法界无碍为性。是故通摄一切。圆融自在如下性起品如来音声处说。三明业用者有二。初约益生。小乘唯益当会等众。三乘乃益显密等众。一乘益于无尽显密。谓重重无尽也。二约分量。小乘唯同人类言音。三乘佛音遍一切界。如目连寻不知等。一乘遍因陀罗网法界处重重无尽无尽也。三众生苦乐下明同事摄。于中初同其事。二若有不识下明示法。十行是十度也。四或有众生下四颂显利行摄。于中初示生死过令舍。二如来十力下显佛德令求。三如是方便无有量一句结无尽也

第七穷同世间三昧。于中有十七颂一句分二。初三句标意。二博综下正辨大用。于中二。先明身业用。二若见世间无正见下明语业用。初中有五。一作王臣等益。二或于旷野下作非情益。三若见世界下作悲匠益。四咒术下作仙人益。五作外道益生皆令解脱。二语业用中三。初一偈总举。二别显。三知一切下二句结所依定。一心说法名三昧也

第八毛光觉照三昧。于中有八十九颂分四。初一标门及意。二所放光下正辨业用。三是名下结所依本。四所修行业下重释成分齐。第二业用中有二。初明一毛光用。二如一毛下类显多毛。前一毛中复二。初略辨四十三门。二如是等比下广结恒沙。谓此菩萨身同法界穷尽九世遍该尘道。常有如此光明大用无休息时。是故此光常定恒有恒无。于净眼者无时不见故恒有。无净眼者无时暂见故恒无。法光常定。废兴在缘故也。前中四十三门内一一皆有三义。一出光名。二显光益。三出光因。初光中因内或以言说显三宝。或约事如开佛门现塔形等。第二中灯明离染闇故得净光。或灯照现净境。三四二因内各二。一事因。二法因。第五欢喜光因内。一庄饰佛像令见者喜。二赞佛德令闻者喜故也。第六因中。一自乐三宝。二教他乐。寂静光因内离十种非法语者。以恶语恼人令他心不安静故是障也。依燃灯经十种非法语。一妄语。二痛心语。三粗语。四苦恶语。五不喜语。六不乐语。七不爱语。八不入心语。九恼他语。十结怨语。又见佛光中依西国法。有欲舍命者令面向西卧。于前安一立佛像。像亦面向西。以一旛头挂像手指。令病人手捉旛脚。口称佛名。作随佛往生净土之意。兼与烧香。鸣磬助称佛名。若能作此安处非直亡者得生佛前。此人亦当得见佛光也。又乐法光因中有七。一听。二说。三书。四爱。五护。六施。七行故也。此中护法者通论有四义。一护理法不滞见故。二护行法令增长故。三护教法说不倦故。四护果法。谓敌对恶王等护住持三宝故。于此四处皆不惜身命而存护也。第二广结中。业者是光往因也。果是现光也。二俱同现者过去因行以依十世门故亦在此现也。第三结所依中不乱故明了故结定智二门也。第四重释中。何须重释者以上云彼光觉悟一切众生何故乃有众生而不见耶。释中三。初二偈法说。于中有七种众生。得遇此光。以有缘故。一同业。二随喜。三闻修。四见行。五修多德。六供多佛。七求大果。二有三偈半喻说。于中初二偈明机眼开闭喻。二有一偈半明机业善恶喻。三有一偈明闻法胜益

第九主伴严丽三昧。于中有六颂分二。初一偈标名及意。二三千下正显业用。于中五偈。初一偈化现身座则主也。次一摄眷属。次一释眷属胜。次一显主胜。次一结通十方无边法界身也

第十寂用无涯三昧。于中有三十五颂分三。初一偈标意。于中往返约方出入约定。二或东方下正显业用。三是名下结无尽。第二业用中二。初约位总明自在。二一切鬼神入正受下明微细差别自在。前中三。初明器世间自在。二东方世界下于智正觉世间自在。三于眼根中下于众生世间自在。凡论菩萨三世间自在有二义。一菩萨身作三世间故得无碍。二菩萨于三世间处示现自在。今此文中初二世间约后义说。众生世间约前义说。文中互举。理实遍通具此二义也。就初二世间自在中。何以得成东入西出等者。通论文中有四重无碍。一处无碍。谓以东方则西故。是故不移东而常在西也。问文中不言不移而至。何必不是东没西出耶。答文中既言常见在东亦常见在西。故知非移动也。二佛无碍。谓以东佛则是西佛故。常在东佛前则是恒在西佛边也。三身无碍。谓在东之身即是在西身故。是故不动东身常现西也。问岂是不分身一身在东一身在西耶。答若多身在多处何成奇特。何得名为不思议用也。是故当知定不分身。四入出无碍。谓以入定则是出故。是故不坏入定常见出也。问何必不是先入后出耶。答既言常见入亦常见出故知是则也。理实义中具斯四重。然此文意为但显彼菩萨功力故。初之二种非此所辨。以初二则菩萨无力故。问此刹那入定何因则是出耶。答如幻巾作兔此兔则生是死。何以故。以有则是无故。入出等亦尔准思之。又此菩萨以法界为身故。是故纵于东方百千界外见。法界时以法界非是分限法故随显现处无不全现。故菩萨身常在入定中现恒在出定中现。无碍圆融难思议也。是故若向出定门中看唯见出不见入。亦不见出竟时也。余义准之。又若约境论理数法尔如此圆融。若约智说由菩萨智了达此法回动自在。今此文中具通二也。就众生世间自在中二。初约自身。后约他身。自中约十二处辨。于中缘起无碍定等圆融。一一皆有十事五对无碍之相。第一对根境无碍。既观根入定还应从根出。为显此根则是境故从境出也。以一心缘起无二而二故。恒相则而根境两分。第二对二定无碍。谓理事二定也。为分别境事应入境定。反入根中为观根空寂应入根定。反入境中以分别境事智即是观根无生智。是故二定无碍唯是一心。第三对二境无碍。谓深广也。此所分别广事即是无生无性深理故。是故真俗双融唯一法界。但以不碍二义故。寄俗于境寄真于根。理实遍通。第四对入出无碍。谓以入定则出故。是虽起定而念不乱也。第五对体用无碍。谓自他也。谓虽现于境广故。人不能知。恒寂故。虽起于定深故。自心恒不散。是故此上十义同为一聚。法界缘起无碍相则故也。又此中复有三重希有。谓根入境出已为一希有。复能境中更示无边分别。非天人所知。为二希有。从境出已示此分别已甚希有。复于彼时定心不散更复希有。何以如此者欲显三昧纯熟故也。文处可知。二童子身下于他身无碍。此有二义。一菩萨化现彼身转变速疾。二菩萨既具三世间身。则以一切众生实报之身作自身故。是故现彼身入此身出也。而彼遍计众生不觉不知。除应度者。此明定用自在可知。第二微细差别自在中。亦三世间皆分折显示。于中毛孔毛端是众生世间之差别。佛光明为智正觉之差别。微尘等余并器世间之差别。悉是菩萨身现于彼等中出入定也。非是观彼入定等。以文中皆言现故。现者现身于彼中也。第三结者有二意。一近别结此第十定。二远通结前十门。是略。约实则无尽

第六喻说玄旨分。亦名举劣显胜分。以上来所明正显一乘普贤行德穷乎佛境。然位次之言盖是外凡十信之位。既越三乘反于视听。滞情对教取信无由。是故举斯近事以镜玄趣令开悟耳。于中有七十七颂分二。初一偈总标。于中众生业等者。下文诸天修罗等是正报。海风等为依报。次一句是下诸龙兴雨等。下句是声闻三昧及梵天等。并于世间有少不测。故云难思。所以为喻况。二别辨中有******喻。一声闻现通喻。喻菩萨自在饶益众生力。于中三。初标意。谓理实声闻之通比于菩萨。如牛迹之与大海萤烛之与日光故云无可为喻也。但以今举萤德尚尔。矧乎羲阳。令聪慧者翻对悬解彼云聪慧者能解是义也。次得八下举近喻。后现作下显远趣。二水现四兵喻。喻菩萨海印三昧德。三海天妙音喻。喻菩萨总持巧说令众喜德。四女授辨才喻。喻菩萨方便智授法令喜德。五幻师化术喻。喻菩萨不思议解脱力转变悦机德。六修罗入丝喻。喻菩萨自在无碍通。七象王随变喻。喻菩萨定用隐显自在德。八修罗大身喻。喻菩萨现法界等身德。谓如上文三千大千世界中化一莲华满世界等知之。九帝释破怨喻。喻菩萨降破众魔德。十空声说法喻。喻菩萨无功用心说法利生德。十一空声安慰喻。喻菩萨慈音除恼德。十二天王普应喻。喻菩萨圆回之身应机无碍德。十三魔王自在喻。喻菩萨十力摄生令同行德。十四梵身殊现喻。喻菩萨以解脱力遍坐道场说一切法德。十五摩醯数渧喻。喻菩萨一念了知一切众生心德。十六风轮持散喻。喻菩萨大愿宿成无心无碍而辨说应机德。十七大海包含喻。喻菩萨蕴积众德印现群机德。十八龙王遍降喻。喻菩萨穷尽法界普雨法雨德

第七校量劝发分。于中有十颂半分四。初一偈喻况难。二一偈明说者难。三有三偈半显信行者难。四若三千下五偈举易显难。各是一事向后渐难可知

第八显实证成分中有三偈。一辨益有三。一动地。二降魔。三灭苦。二诸佛摩顶。三述赞随喜

第二会竟

同类推荐
  • 张氏可书

    张氏可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Return Of Tarzan

    The Return Of Tarz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书灵筵手巾

    书灵筵手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蓝山集

    蓝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诗别裁集

    清诗别裁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顾秘书身价千万

    顾秘书身价千万

    (都市言情+男主超宠文+温馨向)一通电话改变了顾晴空的人生她!暴富了!闺蜜爱她,从小玩到大的竹马暗恋她,公司老板早就觊觎她许久。或许这就是成功巅峰吧。可总是有奇奇怪怪的男男女女出来搞事情。霸道总裁魏峥:“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我追妻的脚步。”顾秘书本人:“不管了,先把工作辞掉再说。”总裁:“???”【文文日更四章,欢迎评论收藏哦】
  • 木叶之三神

    木叶之三神

    因为懒的爆肝,所以,主角开挂了。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不用修炼,真爽。没人打得过,真爽。没人能骑到头上,真爽。“我是宇智波云,专治花里胡哨,莽就完了。”
  • 创世系统之最强创世之神

    创世系统之最强创世之神

    就不想说,没有介绍我喜欢看的,可以进来看
  • 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本书以轻松、风趣而又求真的风格,记述了东南大学建校百年的时代风云、办学脉络、重要人物和事件,并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关于办学规律和治学之道的研究。阅读本书对了解东南大学的发展史和我国近现代高校的轨迹有重要参考价值。
  • 梦中天

    梦中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人在梦里,还是梦在人心里。
  • 天庭战神下都市

    天庭战神下都市

    天神下凡,都市震颤!凌振玄,天庭战神,登临九天之巅!重返人间,解封记忆,满目仇敌。任你富可敌国,财力滔天;任你武道逆天,凌压世间;任你证道成仙,骄纵苍穹;必将在我脚下垂死挣扎,悔恨至死!
  • 那时的光

    那时的光

    “徐愿,我在你心里重要吗?”“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到别人碰一下我都觉的是抢。”少年皱着眉头,紧紧抱着怀里的小,生怕一个不留神就再也抓不到。“呵呵,那你可别爱上我,万一哪天不要你了,你都没地方哭。”怀里的她笑的很甜,似乎整个宇宙最闪的星。“在你眼里我连一百万都不值吗?”“安筱沂,你的心,狗吃了吗?”
  • 腹黑BOSS的悍妻

    腹黑BOSS的悍妻

    他曾开玩笑的捏着她小鼻子说,长大后你若未嫁,我若未娶,我们就在一起,她问他多久?他说那就十年!那一年,他18岁,她12岁。结果十年已过,她一直未嫁,而他身边早已沾满桃花,他是靳氏名冠的靳二少,身边美女如云,早已将承诺抛至脑后,对于女人他向来大方,金钱,钻石,奢侈品,只是谁也看不懂他的心。“二少,我是不会对你负责的!”女人完全没把眼前的男人当回事儿。“不过念你表现可圈可点,这些作为小费!”大方地从皮夹里抽出一沓钞票,包括曾属于他的一张白金卡,往床上一扔。男人诱人的唇瓣一勾,手上多了一张粉嫩小娃儿的照片:“算上本金和利息,女人,你欠我的恐怕这辈子都还不清吧!”
  • 校花与狼少年

    校花与狼少年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少女与一位狼少年的故事。
  • 你一定想知道,发明探索卷

    你一定想知道,发明探索卷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