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0500000039

第39章

第三答菩萨所住功德亦二十句。初十自分中。一起行心。二正行行。三智顺理故超言。此上修始也。四近善友。五若不精勤虽近无益。六若不取意会法虽勤无益。又善取佛意者有三种。一约教。以二谛三性三量四理四悉檀四意四密六相六释八声五力等会取经意而受持之。二约义。谓言近意远。虽说法相诸门意在真理超言之处。三约行。谓意在灭惑成德。非但口言故也。七若不依行会意亦何益。此上修次也。八成大誓二严。九因位成满。十圆同果位。此上修终。胜进中二。先明观解。后摩诃萨作是念下明依解起行。前中初结前生后。谓善成诸地名巧方便。又于地不着亦名巧便。成地之要。故云先应修习也。十中初八是所成地法。初一总。二是诸地证智。三施戒等行。四所依净土。五所缘及分齐。六胜通及十自在等。七示现异身。八后智说法。此并诸地非一故皆云随其也。下明能成方便。谓虽分别而无著是方便也。由心造者释无著所以。谓知心外无法故无所著。心造有三重。一转识分别作。二本识随薰作。三真心依持作。皆心作故不有。心作故不无。是故无著也。菩萨若能下结能成地。下明起行于中三。先标。二释。三结。并可知

第四答清净行有二十句。初十自分中。谓十度纯熟出障故。净谓初施即无不舍。二戒即无毁犯等。皆明清净相也。前六可知。七巧成诸行故是方便也。八大愿坚誓尊重如山。此同下尊重行。九由思择力修习力说法除热。如世凉池。十智度摄生令同佛法。后胜进中。以后过前故云转胜。十中。初三宿成行。次三依缘行。后四悲智行。前中。一内有实德外感佛念。二由依护念更增胜善。三能同佛八相现粗隐细名密方便。又了达如来玄密之义。如王髻中珠等。又善解权密之教等故名安住也。次依缘中。一近善友谓身亲近心依附。二依善友起正行。三生正解。谓揽别成总故非总。分总成别故非别。全夺俱尽双融无碍。是故缘起俱非总别。后悲智行中。先一大悲。后三大智。于中。一实智。后二巧智。一成因巧。二向果巧第五答大愿满有二十句。初自分中所求皆得名愿满。一忍恼摄生。二严土为物。三于佛兴供。四于法守护。通论护法有四重。一护理法。谓照理不杂无明等。二护行法。谓行不杂名利懈怠等。三护教法。谓如法说授广宣流布等。四护果用法。谓存护形像等。五令物身生净土。六令物智入法门。七令他愿满。八无足修行。谓行尽未来际。令如须臾不生厌倦。又愿劫随心转。九愿因究竟。十愿果圆净。后胜进十中。一大誓严心不虑不成故无忧也。二仰念胜侣转起彼愿。三悉愿往生者顿起诸行。四究竟等常起所行。上自利。五化令愿满。六常化不倦。七处苦益生。八舍乐利物。九授以果法。十得果平等。上利他

第六答得菩萨藏。初结前生后。总有十句。谓以蕴德成藏深广无尽故无胜进。一见佛。二持法。即是持藏。三说法即辩藏。四悲普。五妙定。六胜用。七入证。八依证起通。谓以天眼见地伏藏及海中众宝。并知众宝出处价直等事。九佛加增德。十智达器界

第七答随其所应而化度之。先结前生后。谓称机授法名随应化。于中三。初知根机。二教离过。三教修善。初中亦三。初知众生病患所宜。二知宿习因缘。三知现在心念。二教离过中三。先一句总次九句别。第八由观自他平等不起慢于他也。第九心谄曲者多为名利喧心不直。菩萨知其非有故心静也。三如是下结。三教修善中。初一句总下十三句别显。于中初八自分法化。后五胜进法化。前中初二于法能说。一观理等而不违事别。二折事坏而不碍理存。良以理事虽复相夺俱尽而不碍双存故也。又释。分别是说。谓于******上虽更以异门种种别说而皆不失本宗故云先后无违。此是本末无碍。二说缘起法无性名破坏。而亦不碍缘起法界无所散灭。此是成坏无碍。已下于人能益。三化令生信。信除疑故欢喜也。四化令生解。解实理名入。下教令起行。五福行趣果。下教慧行。六破相行。七入实行。八无著行法皆依心。二边俱离故云无染。下明胜进化。九教以此无二平等之念念敬诸佛。此近佛身。十教自学软音而无所著。十一于他异音而无差别。此二学佛语业。十二学佛法教。十三具足下修佛智慧。此二学佛意业。下结可知

第八答不舍诸波罗蜜。先结前生后。此有二义。一虽常化物。而内心恒寂故云不舍自行。二为他行此。是故不舍自行。即是利他故云也。以十度中后四是第六中开出故但标六。又以后四严前六故云一切诸度具。庄严六于十中第二内。不倚戒以自高。又不执戒为有故令净也。三中初安受苦忍。闻恶无忧等耐怨害忍。闻好无喜法思惟忍。未曾等双结违。四中初勤修佛因。究竟下勤修佛果。五禅中一入定体。舍欲等是初禅。次第入是后三禅。此是事定入而不着故云无染。下明灭惑出定。是理定。下明定用起通。二超次。谓于八九次第入。及超越入。此是上事用。三入一知多。四渐具智德。此二是理定用。六智度中。初求闻慧。次所闻等下明思慧。次入真等明修慧。上是加行智。次妙善等辨正证智。次具足等明后得智趣佛慧。七方便中有六种方便。皆以悲智相导巧无住着故。云方便。一悲示威仪。智离爱见。二悲现身。智无染。三悲外示童。智内具黠。四悲现缚脱。智巧不取。五悲智现严。六悲能入趣。智了所行。八愿中有十。一一皆愿尽彼原际。各云究竟。初化众生愿。二净佛土愿。三供养佛愿。四摄智慧愿。五修法界行。六大志愿。谓以志力修上行时尽来劫住谓若须臾。七修促愿。谓愿以长劫为促。上句但转能见之心。此回所住之劫。是故上句有住字此无也。八成坏愿。谓愿解达世界成坏。一缘集成不作坏。二劫初成劫未坏。皆愿了达。九现净土愿。十成正觉愿。九力度中有十义皆有堪能。不可屈伏故名力也。一一各初标名后释义。初中释。内离烦恼等是离过也。具净等是成德也。此二成自行故名自专正。二释中。谓以胜力正理他时无能坏者故也。此二总举利他。三拔苦心满。四与乐心齐悉能覆护一切。是力义也。此二利他心。五持力内蕴法义。六辨力外宜应机。此二利他德。七大行具严力。八弘愿不断力。九因力多出。十果力普覆。十智度中。谓识病了根称理授法故云智。亦有十句。于中初四知病轻重。次三知根欲。谓一知病者学位。二知其心中串习所行。即根行也。三知欲乐悕望。次三知法药。初知境法。二知智法。三知境智无碍无边法门。故云法界

第九答所请众生皆能度脱中三。先结前生后。二教化一切下十句正显度脱。于中初一化出恶道。谓初句修善因后出苦果。二化出众难。谓精进修出因。超难出八难果。次三教治三毒。但贪欲有二种。一贪色教不净观。二贪财教离欲观。嗔亦二种。一嗔有情教慈心观。二嗔无情教平等观。以不称意无情物与称意物无二故云平等。愚痴亦二种。一顽无知教界分别观。二邪见愚痴教因缘观。以诸法从因缘生非自在等作故也。又以不信因果故教因缘观也。次三教化令出三界。初教离欲恚等。舍欲界至初禅等。二教增上观。舍****增上至无色处。三教细微智。以照察细想令断尽。证空超出三界。次二句化令入三乘中三。乘初教寂静行有三义。一以彼二乘修离生死喧杂行故。二令修证入人空寂静行故。三无余涅槃名寂静。修彼名行。二教以十力等。是超过凡小严显大乘。三下释所请度义。谓如初发心举其本愿。指本曰如。见生堕恶举愿所为。大师子吼举其愿辞。誓言决定名师子吼。知病法济正显愿相。此中文意显从初发心见众生苦故以决定言请取一切众生誓悉度之。具足下结意可知

第十答兴隆三宝中三。初标。次释。后结。释中初九别后一总。别中九句为三重。有释云。初约教道。次约证道。后约不住道。今更释。谓初中后分三也。且约佛宝。初教发菩提心。次已发菩提愿者赞彼大愿令不退转。三令依愿起行使佛因圆故云下佛种等。因圆果发名生正觉牙。是故始终相继令佛宝不断。二约法宝者。初示深教法。次释理法。三护持等明行法。又释。初总示深法。次以法深难解故须解释令解法流行。三法既行已即加守护不顾身命。是故令斯法宝广行不绝。又释。初契经。次是对法。后是毗尼。故须严护。三约僧宝者。初受持威仪教法。是僧行方便。次行六和敬。僧行成就成行不乖曰和。行和相导曰敬。谓三业慈为三。同戒同施亦云同舍。同见亦云同慧。故有六也。后善御大众。心无恼。是僧德已成统摄绾御。是故能令僧宝常存。下总结可知。此中有三宝章。如别说

第十一答所为境界不虚。于中初结前。从菩萨如是安住下生后。于中三。初总。次别。后结。总中三。初语业不空。二彼菩萨下身业不虚。谓所作不谬是也。三如是一切下意业。智慧回向不虚。二别中三。初法。次喻。后合法中。初标。次列。后结。列中初五明自依正严。后五明法摄生严。前中初三三业即正报严。次二依报严。于中初明土离染。谓受用此土长道灭惑故也。后明土具净德。谓常有光明故也。后五。一摄胜众。二示神力令生信。三授圣教令生解。四化现成佛。谓涅槃者此非是圆寂之义。梵云泥畔此名化也。是此所用故应云化地严。谓是现化处故也。五量机授法。余结可知。喻合亦可知。上来答初问竟

第二答行所成德中有二十句。初灭愚痴是牒前问。具智慧故是答也。下诸句皆先举问后显答。二慈悲答降魔问。三慧功德力答制外道问。四入金刚定除心习垢答离尘垢问。上来离过行也。五于先佛所等答具足成一切德问。六净慧满足答能离恶道等问。上六总是行修具足。七次第方便智慧力答诸地等六种名众德圆备。一地。二度。三定。四通。五明。六无畏。上来因圆。八白净法力答佛依正三业之问。九智慧分别速解诸法等答得佛十力等问。前句明依正相好果。此句明功德差别果。此二总明果满也。上来总是自利门竟。十愿力神力智力答随其佛刹问。十一随应受化等答随成就众生等问。十二菩萨如是修行等答修行成佛问。十三于无量刹等答护持法藏问。十四成就四辩等答分别广说问。十五于大众中无所畏等是牒问。具足增上般若是答魔不能坏问。十六次第分别等答摄持正法无穷尽问。十七具足大悲下答于一切世界悉能演说问。十八十王敬护略无答文。又此是行果故无答。又除佛无过等亦是通答耳。问十地满后受职菩萨方云唯除如来余无能过。何故此中位是地前十住之处即有此言。答此是圆教普贤位相陀罗尼法。是故一位成满之处即摄一切诸位皆尽。如下海幢比丘顶上佛说法处十住满后即补处成佛更不言入十行等者同此说。此据初位为言。如下小相品中从地狱出即到十地无生忍后位至离垢三昧前等者。彼据终位而说。中间二答位准可知矣。十九一切世间恭敬等亦无答。同行果故。亦可同在后门内通。二十佛子下答得善根力增长白法等问。于中初总举后释成。前中初身业胜利。次以慈心下意业胜。后具足辩才下语业胜。下释中有十一句。初六成自分因德。一成证智净。二如证而巧说。三于教能念持。四如念能巧说。五于已得法能记持。六于未得法能推求。后五成胜进果德。一得佛外力用。二得佛内实智。三得佛巧说智。四正说深法。五成佛胜智。谓具理量及菩萨愿智等也

第二偈颂中有二十偈。初十三颂前初段十一种行法。后有七偈颂后十八种行所成德。前中初四偈颂初二段。谓初一偈半颂所修转胜。谓名初发心住为初地也。已得发心功德之藏故云长养也。次句颂灭放逸。次句颂离痴闇。次二句颂菩提心不忘等。下二句颂如来欢喜。次一偈重颂修胜。初三句颂不退转。下一句颂离在家出家凡夫。余略不颂。后一偈重颂佛喜可知。次有二偈。颂次三段。谓初五句超颂第四清净之行。次具足诸地一句却颂第三所住

功德下半颂第五大愿成满。次半颂第六得菩萨藏。次一偈半颂第七随其所应而化度之。次一偈颂第八不舍诸波罗蜜。次一颂第九随所请众生皆悉度脱。次一颂第十兴隆三宝。次二颂菩萨所为不虚。自下七偈颂行所成德。于中初一偈半颂十八句中初九句因圆果满文也。次二偈半颂护持正法及广说等。次三偈颂第十八三业利益文。谓颂上于大众中安谛威猛坚固甚深说法除惑故也。下明所说契理故如来随喜所说合机故大众奉行。此上第三会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火影之深海阴影

    火影之深海阴影

    我,来自遥远的地球。我,不属于这里。我,并不想要杀戮。但是,我在这个世界留下的,除了似是而非的花前月下,就只剩下了鲜血!有人叫我深海阴影,有人叫我采花大盗,还有人叫我过客。可是,归根结底,我还是存在于这个世界。
  • 我从地狱杀了上来

    我从地狱杀了上来

    我从地狱来,将往仙界去,正路过人间!我的一生,是杀戮的一生,是放浪的一生!我本出生在人间,奈何有人将我打入地狱。然而我又从地狱杀了上来,当我君临人间时,人间必将匍匐在我脚下,诸神也将为之颤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沉迷于此

    沉迷于此

    一个富三代的T爱上了森林系女孩的故事,两个人面对亲人的支持与反对,拼命的坚持在一起。最后修成正果的故事。这之中,有亲情的牵绊,友情的支持,还有仇人之间的恩怨。leshappyending文。
  • 月曦斋录

    月曦斋录

    萧然前世是个美女,被渣男坑了一世之后,怨气不散,偷了鬼差的令牌跳进了轮回井,带着前世记忆投了胎。因为是逆天之举,黑白无常一直都在找她,奈何这怨气极深的千年女鬼竟然有了奇遇。
  • 枕上国师耍威风

    枕上国师耍威风

    她为他谋得太子之位,却落得万箭穿心。再次醒来,她要让太子死无葬身之地!一个小小的病弱侯府嫡女,自然要拉虎皮扯大旗。“国师大人,小女愿意付出一切!”她虔诚地说着!“做本国师的宠物就好!陪吃陪喝陪玩带暖床!”几年后,“小东西,本国师娶你可好?”“我们已经解除合约了,国师大人,本小姐的夫婿,你当不起!”
  • 我等你TF

    我等你TF

    自己看吧,这是第二部了。也多多关照第一部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天升级

    玄天升级

    在一个遥远的大陆,叫天玄大陆唐天从苍云国崛起
  • 无敌旅

    无敌旅

    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抵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强者的故事,一个剑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