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0500000077

第77章

第二明慈悲二心。于中有二。先明三观为二心方便后即生大悲下正显所起二心行相。前中三观即为三段。初真乐本有迷隔名离。慈由此生。二妄苦本虚情取名具。悲由此起。三于此得失复不了知名彼二倒众生。既尔可愍之甚。双结悲慈。又释此三各有二义。一但无他乐已为可愍。况复此乐本自有之而反远离。二但令离乐已是可愍。况更有苦。设苦是实亦甚可愍。况本虚妄而枉受之。三彼二倒者。若虽无乐有苦。自有能觉知力。容有反苦得乐之期。由无明倒故体有妙乐不知悕求方。复谤云都无此事。虚妄容苦。不知厌离方。乃甘受妄想轮回。由此菩萨起深重慈悲。就初中作是念等者。乘前所信故。今念法甚深。伤物不悟故。起悲愍也。十中初一总。谓超情曰深。深极名甚。别中一离妄计实有所取之相故。云离相。此约遮显。二真理体寂名为法定。恒沙德义寂名义定故云寂灭。三无二我故云空。四无根境等故云无相。五离取舍愿求故云无作。若约治障。论中分别者。即是妄想能取心也。相者即是名相所取相也。取舍者即是妄心于妄境顺处愿取。违处愿舍。对治此三。如次三句应知故。又佛性论此三脱门治皮肉心三障可知。又彼论中配三无性观。次第应知。六性净不杂故云无染。七生德无穷故云无量。八俱益自他故云广大。九多劫方证佛果。坚固故云难坏。第二具足诸苦中有三。初显十二缘相。二如是下结成苦聚。三是中下明缘体空彰有是倒。论中于前初段内前之三支合为一分。二于三界下辨后九支及后二段。合为一分故为二段也。就前中亦二。初一句总。余九句别。总中凡情迷理没于二执故云心堕邪见。别中惑业皆名邪见。释有二义。一是彼品故如恶趣业愚等。二如缘起六相相即无碍。上下文中例同此释。九中初五属无明支。次三是行支。后一是识支。前中初三依法义妄计。后二于追求时心过故。前中初是无明住地。迷覆法体障其慧眼。论名蔽意。故云无明痴等。次二慢爱由痴。迷覆因果之义。妄计内外。初一于内执我。自高陵物名为憍慢。建我如幢。恒起名常故云常立等。后一于外贪取。爱网自缠故云堕在等。又上三句。初一痴使。二慢使。三爱使下二追求时过。一于可得处诈善外相生谄曲过。二于不可得处情忌在内生嫉妒过。又妒他内报嫉他外财。由此生生卑贱鄙陋。是妒心为因。资生不足。嫉心为因。此释经中而作后身生处因缘也。此经名悭嫉者。于已得生悭。可得生谄。不得生嫉。又由悭自财故。资生不足。由嫉他身故。身形贱陋。下三明业支。一总明三毒造业。后二别显业相。初中于乐受生贪。苦受生嗔。舍受生痴。舍翻前二故云彼颠倒非迷。前二名为颠倒。由此三毒集起重业。下别中初句内心思业。后句动身语业。前中烦恼如风。思心如火。烦恼动心如风吹火。此思中始也。常令炽燃思之。终也。论云于怨恨时互相追念者。释嫌恨吹心也。欲起报恶业者释炽燃也。二明起业者从思发动身语业也。颠倒是烦恼。烦恼发业。业还与彼颠倒相应。谓作恶时迭相加害者望杀业说。第九一种明识支。以识支亦是所引亦是能引。今取能引。以彼能持惑业种子。令四流不断染诸善业悉成有流。四流者。谓欲界中一切烦恼。除见及无明。名为欲流。色无色界一切烦恼。除见及无明名有流。三界无明名无明流。三界见名见流。流者是流注不断义。心意识名。有通有别。别言本识集起名心。末那审思为意。余六了别为识。通则俱有可知。言起种子者有二义。一随流造业。熏在本识名起彼种。二由无明行能引识中五果种子。令随业生名起种子。今取后义故云起也。第二段于三界地下辨后九支。于中论主分为三相。一自相等者释有二门。一约分位。二约随义。分位者。自相者谓明现在因缘体状故。同相者谓未来因缘同现在故。理实现在亦有生者等。未来亦有识名色等。今约分位分相故立二相。三颠倒相者显缘体实空。显执有是倒。二约随义者。一约从因生微细行相。是缘起自相。二约果相显彰。缘起过患遍通果位故云同相。犹如色法碍为自相苦无常等为其共相。共犹同也。此亦如是。从生名色牙即生义。次第乃至有彼老死。过患同故。三缘实无我。妄取为倒。问同相中。二支一向是果。一向现行。自相七支为现果为因种。设尔何失。俱有过故。若取因种则不应言三界地生牙。若取现果则彼前四不异生等。后三复非所生果摄。答此等并是现生果位。却谈因名以显自相。就自相七支内。此中和合者。是论****生义。亦是不离义。论分为三。一报相名色共阿梨耶识生者。谓名色支中有义通摄一切名言种子。阿梨耶即识支。通有三义。一依杂集论第四。以业种为识支故。属能引识种入名支摄。是故此文前三支一处释者。以俱是能引故。为四流等润彼业种及五果种。转为有故。令其生果。是故前言起心意识种子。由起彼种子。令三界地生苦报牙。二以本识种为识支故。唯识第八云。此中识种谓本识因。是故此中识种及名色等种为前。惑业引润力故。起此种子令生苦果。三现行第八亦是识支。唯识第三引经证彼第八是识支故。是故此中因相云名色。不离本识故。谓此共识所生名色生已依于现行第八。为彼执持故名因相。理实此中识等五种由前熏发同时而生。但依当来现起分位有次第故说为前后。是故名为彼果次第相也。爱取有三虽非所生。然正生时具有此故。唯识论说生引同时。是此义也。问此三相与摄论中本识三相何别。谓彼云一自相谓本识自体。二因相谓种子识。三果相谓异熟识。答此中三相与彼不同。彼中一本识从种生边名为果。能持种边说为因。此二无二名自相。今此明本识与能依和合名为报相。二显能依无体。依于所依故说此识名为因相三能依相尽。唯所依转。转入彼位名为果。亦以本识转为此果。是故渐略余相皆尽。唯有识在。此上约始教。若约终教即此本识是如来藏。初即与染和合次即染法依真。后乃染不异真故唯真转。二如是因缘下结苦聚也。是中无我下显颠倒相。并如论释可知。第三凡夫可愍下明彼二颠倒。谓失乐不知。得苦不觉。第二菩萨于此下正起悲慈。先见苦生悲。后令得最上乐故生慈。此二皆与后智俱故皆名智慧也

第四施行中三。初总。次别。后结。初总中句别有五。一牒前慈悲。二深心住地。三于物不惜。四重佛妙智。五尽舍一切为求彼智故。论云求佛无上大妙智故。二与金下别辨。九句。前八外财。后一内报。外中金等是贮积。余是所用。此二中不摄内报。通九为二喜。一金等摄益令物生喜名藏摄喜余八利身名利益喜。亦摄内报。一严饰。二代步。三代苦。四自在。五戏乐。六眷属。七悭著者物未必上。但悏己情名所爱着。八称意。并如文可知

第五无疲倦行中三。初牒前起后。二勤求下正显不倦之行。谓前用财施摄之未具。更为求法转成大益。世间胜事亦堪益生。是故世事亦是所求。三是故下结成行相

第六知经书行中略无牒前。正显及结可知

第七世智中初牒前。二善能下正显行相。中论云随自己力者量己智力也。随彼能受者量众生堪闻也。于自于他有宜应作。无宜不作。如论中说者如瑜伽菩萨地菩提分品具显此义言上中下众生者谓胜中劣众生也。随其所应随其所宜而利益故。三是故下结

第八惭愧中。初牒前起后。二即知时下正显行相。谓虽得世智能为利益众生。然于或刹那时或昼夜时或所作成就时。每自斟量。不令自心随逐世法。常生惭愧。不失自行故云习自他利道也

第九堪受中。论名坚固力。谓是精进于上八行遍能策进故云如是功德。即信等也。然精勤有二。一自分成处无退舍。二胜进分中修不息坚。心辨此名堪受力

第十供养修行中。利供是财。行供是法。即上二事可知。上来别释十行竟。下结位显名中。初结位。此是当地离障所显地之净法故云起如是净地法。前安住中亦名净地法者。彼是能治净行此是障净之处。二显名可知。行校量竟

第三果校量中。四果之义略作十门。一释名。二体性。三属因。四摄果。五分齐。六通局。七同异。八行相。九次第。十释文

初名者调柔有二义。一约能调。谓供养摄化及回向等。能炼信等名曰调柔。地满足故称之为果。此则调柔之果。依主释。二约所调。谓信等十行。为供养等所调炼故令离垢清净故名调柔。调柔即果。持业释也。二发趣果者。谓亦二义。一发于前地趣向后地。行相差别名为发趣。地满明解名之为果。此从境为名。二在于此地满处发正慧解。求趣解知后后地中所有义相名为发趣。发趣慧解即是果故。三摄报果者亦二义。一王位之身酬因名报。从于此地胜福所生故名为摄。此则因力果相为名。二胜生之身业感名报。属此地收故名为摄。摄报即果故以为名。四愿智果者亦二义。一内证愿成。通慧外用。体用合举故名愿智。此在地满故称为果。二以愿力助智令业用无边故以为名

二体性。初果以信悲愿相应智为性。以信兴供悲化众生回向愿求。谓初地后得与此三行相应断彼粗重名调柔故。二以欲勤慧三法为性。谓胜进道中寻师求法勤无懈惓。正慧明解名发趣故。三以报五蕴为性。四如名以愿智为性。又初是行。二是解。三是报体。四是业用

三属因者有二。一别。二通。别论调柔是前安住地分及行校量家果。二发趣是前释名分家果。以彼念当得中解诸地等。此处显故。三摄报是前初住地家果。以此王身是依何身。果此中常不离念佛等。是为何义果。此中于一切众生为首为胜等。是以何因果。此中能动百世界等。是有何相果。四愿智是前愿校量家果。二通论四果遍属此地可知

四摄果者。此四中几是等流果及离系果。谓初二。几是异熟果及事用果。谓第三。几唯事用果。谓第四。几作增上果。谓一切

五分齐者。初二是其行修方便。后二明其行报纯熟前二唯在地满之处后二该于当地始终。谓从初住地乃至地满所受王身名为摄报。所有业用说为愿智

六通局者。发趣一种文局初地。义通十地。其余三果义局初地。文通十地。何以得知发趣义通。释以后地地行既渐增解亦明故。若尔解行何故不齐。释解可悬解。行无悬修。故不类也。等是悬解何故唯在初地释。以是初首故。又是见道可悬见故。三果文通。何故义局。释以地地皆有。是故文通。各各属当地。是故义局

七同异者。前之三果诸地有异。愿智一果诸地齐同。所以尔者良以诸地相别难分故。以前三显其优劣。实德须论故。明愿智。彰地平等。又前约三乘显地差别。后约一乘明地齐等。谓以一地即一切地一切地即一地是此义也

八行相者通论四果。各通二利。别显其相。发趣自利。余三具二

九次第者何故于先说此调柔。以前说信等十行。今此转更炼使精妙。义便先彰。既当地行熟必趣后地。次明发趣。问若尔何故瑜伽住品。先明发趣。后说调柔。答此是本经彼论引此。计应不别。然论主回之随别义意义。意云何彼论意说当地修行。信等满则便推求后诸地事。是故先明发趣然后方说当地炼行。故后辨调柔。此约说时以明次第。今此本经中约行时说。是先调柔行后求上进。亦可法实随说皆得。三前二行解细故先说。摄报是粗。是故后显。若尔愿智非粗。何乃最后释。前三俱是差别果故。同在先论。愿智是其无差别果。是故后说。前中行细。解次。报事最粗。以为先后也

十释文者。文中四果即为四段。初中三。谓法喻合法中四。初见佛是能练行缘。二心大下明所练行体。三多以下显别地行相。四是菩萨随所下明所炼净。初中此名少见。论名多见。并是总言。非是数。数法长引声读其义相似。以胜通力飞往他方。见佛色身及闻正法。即他受用身也。又以内正愿不动一处。见法身遍满义等。又依瑜伽住品。正愿得生受用土中。常见佛。地论通力愿力。即是瑜伽二因缘见佛也。此中一愿二力亦同彼论故云以愿力故。下明所见广多。约数渐增。论名方便示现多佛等故。二行体中成三种行。一供养佛僧行。三供如论。二以是下回向菩提行。三是菩萨下教化众生行。三别地行中。论有二行。二摄利他。檀度自利。此略无檀度者。以二摄中施是财施爱语是法施无畏通二处。是故二摄以摄具檀行故不重显。四是菩萨下明所炼净。于中初牒前供佛化生。二行为能炼也。行净地法是信等行。是所练行也。如是功德牒所练信等。回向种智牒前回向。亦是能炼炼此所炼。令出障成用。谓前地满时已得清净。今此更净故云转益明显。此出障也。言堪任有用者调柔德成堪为胜用。第二喻中金师喻菩萨。金喻信等行。火喻所见佛。数数入火喻供养等三行。此名随火力。是论数入也。调柔等喻所炼净。问余经论说。佛性犹如在矿之金。炼出令显。此中复说。信等如金。此有何别义。答佛性有二。一理性。二行性。此二地前为障所缠。如金在矿。一大僧祇勤修资粮。及加行力发本行性。生得初地初无流智及显理性。一遍满义如金出矿。此中信等是行性所发初无流法。又如彼金新出沙矿更须火练令其清净。地法亦尔。初一刹那所生无漏唯行性力。第二念去更重新熏增益转盛。况今至此地满果位烧炼纯熟所况如是。余文可知

同类推荐
  • 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金宝要

    千金宝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横吹曲辞 捉搦歌

    横吹曲辞 捉搦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革命军

    革命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李星沅日记选录

    李星沅日记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末世来袭!系统坑娘!

    末世来袭!系统坑娘!

    苏忧颜,一个槿枫组织的小成员,从来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在末世中脑子里却住着个坑娘的破系统,非要她扶持别人走上强者的道路,不从就只有一个字,罚!好死不死的路上有一个龟毛大叔杀死了他的目标人物。“靠,我不要背丧尸追啊!”……某龟毛大叔:“我和你一起咯”……
  • 如斯大神:公子世无双

    如斯大神:公子世无双

    一朝穿越,安居于小村庄。她以为她这一生可能就当个快乐的米虫就行了,不想,私塾同门让她帮个忙,竟惹上如斯大神人一个,唔......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 幽游太真

    幽游太真

    血液能治百病?甚至起始回生?“看”到他人思想还能加以控制?听上去是个黄金霸主,设定这么彪悍,为啥总是躲来藏去?因为对手也很强!有时候没有环境逼你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那么爱就地趴下。吃美食逛美景玩玩你追我赶,这是一个围绕主角进行的冒险故事。
  •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境界妖的夜幕舞台

    境界妖的夜幕舞台

    (开学了,不定期更新,抱歉)繁华的都市里,夜晚闪耀的霓虹灯的照耀下,隐藏这什么呢?普普通通的白洛言,莫名其妙地登上舞台。奇异的舞会,非常识的能力,致命的危险....无时不刻影响着白洛言。我愿一生沉于安稳,也不愿轰轰烈烈一世。我本平凡——白洛言
  • 洪荒使者

    洪荒使者

    一个没有几万载岁月前世的青年天宇,一生与劫数灾难相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冥冥之中,却巧遇一步古老的穴位神技,独自磨炼,不仅创立了自己的绝学神通,也开始透彻到古老的神秘面纱。
  • 奈何是个小书生

    奈何是个小书生

    叶子晨穿越玄武大陆,拥有俊美的主角脸,气质超凡,迷倒众生。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剑仙,怎么办,自己也想低调啊。也就只能胡扯诗文,引天地法相,功德加身才挺过去。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你是温暖

    你是温暖

    “我要让你的胸腔充满温暖,就像你说喜欢我的名字一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