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00400000019

第19章 西南民族学院的创建及50年办学经验

中国自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各族人民就有了希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战争,长期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进行艰难卓绝的斗争,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直至最后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前后,中国革命正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北、大西南进军,很快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1949年12月底,西南各省云南、贵州、四川、西康(原西康省)相继得到解放,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进驻重庆。

鉴于祖国大西南云、贵、川、康、藏地区广大,国防线漫长,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建设任务紧迫,急需大量的干部,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立即决定开办学校,大力培养各种干部、人才。

第一个决定,成立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总校),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亲自挂帅兼任校长。同时,在云南、贵州、西康、川南、川北、川西各地成立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分校,广招青年知识分子和工人,培养各方面的建设人才。总校第一期招收学生6000余人,各分校大约各招收1000余名学生,共10000余学生,进行培训。

第二个决定,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精神,成立一所西南民族学院,由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的王维舟兼院长。为西南各省区、各民族培养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各方面的干部、人才。

这两所大学的成立,当时在西南乃至全国都是极有影响和号召力的。历史说明,原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培养干部、人才,特别是非常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他们的决策是非常及时、非常正确的。我们今天庆祝西南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不能忘记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设在重庆,西南民族学院为什么设在成都?当时考虑,一方面重庆夏天气温太高,许多少数民族有影响的人士、青年不易适应;另一方面成都将来在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各个方面的发展,可能会较快成为中心地,因此将该院设在成都。

根据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决定,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维舟亲自着手抓西南民族学院的筹建工作。于1950年11月,即派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德璋同志(藏族的红军干部),率7位同志到成都选择校址,在新玉沙街购买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刘文辉的一所被胡宗南炸毁的公馆进行筹建学院工作。

在新玉沙街刘文辉的公馆,筹建学院工作人员和学生一起将炸毁的房屋的破砖烂瓦,用手提肩挑搬运出去,在废墟之地建起学生宿舍、食堂。

我是1951年3月奉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之命,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调来成都开办西南民族学院的。同我一起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来的还有孟铸群、杨琴、林柱、贺新民、刘心平、王东、颜思久、张伊伊8位同志。我们一起从重庆乘坐两部破烂汽车于3月18日到达成都。

记得同期到达的还有从贵州省到西南民族学院学习的龙玉和(娜佳)等30多位学生。

顺带说一下,当时,我在部队上,正准备进军西藏,领导突然找我谈话,说:组织上经过多方研究决定,派你去筹办西南民族学院,学校办起来后,如果你不愿意在那工作,再离开哪里返回部队。我想,既是组织上这样考虑,就去完成这个任务,然后再回部队。然而,当我完成创办西南民族学院任务后,组织上却再也不理我回部队的要求了。为此,我一直在西南民族学院工作到离休,几十年风风雨雨,几遭不公正对待,仍然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为人民作出贡献。我创办西南民族学院时,是军人,没有转业,以后也没有办转业手续,就这样在地方工作了几十年,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才对我说自己的转业时间从1956年算起。

我们到校时,校内已有200多名各民族男女学生,但是学校一个教师也没有,一个正式干部也没有,教育计划、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什么都没有,问题确实很多。学生已到校,学什么?教什么?谁来教?教材在那里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在我脑海里回旋,感到心中无数,困难大,担子重,压力大,不知道这学校怎么办?抗大、革大的经验虽然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川大、华西医大的情况与我们创办民族学院有很大区别也不便借鉴。我请示王维舟院长:有教育计划没有?他回答说:哪里有?就是等你来。我想,我有什么天大的本事?为了党的事业,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只有自己走出一条路,困难再大也要往前走。我没有被困难吓倒,坚定信心,理出头绪,闯出一条路子来。我仔细研究政策,和现有人员每天到学生中去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弄清楚各方面情况后,我第一次拟订出了学校八条工作计划方案,在摸索中逐渐把工作开展起来。

办学校,地方小了不行,为此我们到校后继续购买刘文辉公馆周围居民的破旧房子,扩宽校址,由原来30亩地扩展到70余亩地,并继续建学生宿舍、教室、大礼堂、办公楼等各项生活、学习设施。大家紧张地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没有假期。我们想的是,为了培养民族干部,一心一意要把学校建设好,不辜负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的希望。

学生陆续到校,到5月还不能举行开学典礼,怎么办?就决定在学生中进行时事政策、抗美援朝等形势任务教育,认为这样做不会有问题。我作学习动员报告,讲形势问题,请上级有关领导同志作报告,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收获很大。学生都表示坚决支持抗美援朝,自动捐献物资、银元、人民币等,堆了一大屋。为此学校举办了抗美援朝捐献展览。经过这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使我对各族学生的思想、学习的愿望、目的、心理素质、文化程度、接受问题的能力等,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拟订西南民族学院第一期的第一个教育计划、制订各项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打下了基础,掌握了依据。

没有干部,没有教师怎么办?我找黄德璋同志谈,请他留下,我们一起干,他说:你不能依靠我,我筹备完了就要回西南民委干我那一角(办公室主任)。我又找当时帮助工作的张汉城同志谈,请他留下,我们一起干,他拒绝说:我要回王老那儿去(他是王老的秘书)。我也不失望,多次找黄、张两位同志谈,要他们顾全大局,最后还是把他俩个争取留下了。我这才有了两个好帮手。接着,又调来一些干部即安毅夫、苏小柱、何书祥、蒲文彩、何开贵、何强等。到5月底,王维舟院长从重庆来了,他带来一位副院长即夏康农,他是党外的高级民主人士、生物学家。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干部、教师问题基本解决了,我们立即着手准备开学典礼工作,开会讨论通过了我提出的教育计划和各项工作安排规划。

1951年6月1号,成都新玉沙街西南民族学院的校园内,红旗招展,彩旗飘扬,全院师生喜气洋洋,隆重举行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川西区党委、川西行署、西康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各级领导同志,有社会各团体、各界知名人士代表。学院全体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穿着新制的服装,整整齐齐地参加大会。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贺电,赠送的锦旗,挂满了整个会场,大会主席台前,升起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大会主持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向红旗致敬,唱国歌,雄壮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

大会上宣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发来的贺电:西南民族学院的创立对我们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西南军政委员会祝贺学校的成功和学习任务的胜利达成。为发展各兄弟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生活而努力,为加强团结,巩固国防,建设新中国而努力!贺电宣读后,大会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接着王维舟院长讲话,他说:西南民族学院的成立,是一件对西南地区甚至全国民族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这个日子它将永远被各族人民引以为豪,西南民族学院是为西南各少数民族服务,为西南各民族培养干部的学校,是属于各民族的。王维舟院长讲话明确了学校的方针、任务后,特别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要求各兄弟民族学生和干部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把学校办好。继而,上级有关领导同志和社会团体代表、各界著名人士代表、学生代表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会上宣读了西南民族学院全体师生向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致敬电,通过了向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进军西藏部队的慰问电,向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发的致敬电。

开学典礼大会结束,参加大会的各级领导和来宾与学院全体师生合影,照了一张长幅巨型照片作纪念(可能还保存着)。合影后,在学院大坝露天广场摆设的100张桌子举行聚餐,到会各级党政领导人和各社会团体代表,各界知名人士、所有来宾、同学院20多个民族的500名男女学生和职工共席,互相敬酒祝贺,热情洋溢、共同享受民族大团结的第一餐饭,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

晚上,全体师生举行了庆祝晚会,各族男女学生欢歌笑语,表演了各民族各具特色风味的文艺节目。跳起雄健的舞步,唱起洪亮悠扬的歌声,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和长鼓声,欢声笑语,尽情欢乐。这在成都市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的确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建校纪念日。

大会第二天,《川西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为学院的题词:各兄弟民族团结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建设一个独立繁荣幸福的新中国。专版报道了西南民族学院的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盛况。6月17日,《人民日报》、重庆《新华日报》及云南、贵州、西康、川南各省区报纸都对西南民族学院的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盛况作了报道。可见,西南民族学院的成立在当时是件大事。

学校开学了,还是没有足够的教师,只有我们现有人员上马。由夏副院长和强留下的国家民委一司长韩戈洛同志负责,以共同纲领为依据讲民族问题理论、民族政策课。由张天伟和张汉城负责,讲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及工作方法、群众路线等课程。另请四川大学、华西医大教师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来上一些专业课程。

王维舟院长对学校的工作非常关心、重视,从学校的大政方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他都考虑到,亲自过问。学校缺少干部,缺乏教师,他也非常着急,多方设法物色人才,调往学院。他虽然住在重庆,有时不顾年高,坐汽车来成都学院了解情况,指示工作。他每次来,全体师生非常欢迎,对他非常亲热。

学校工作由党组全面负责,王维舟兼院长兼党组书记,我任副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做具体工作。我当时既管党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教学行政工作,还负责繁重的基建任务。每周要兼8个小时的课程。每晚备课到深夜,没有星期天。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有一次晕倒在厕所内,人事不知,是学生到厕所才发现,将我扶到办公室,找来医生,打了两针强心针,休息片刻,又继续工作。当时年轻,顶得住。

第一学期,全院处级干部两人,科级干部3人,班主任5人。其他是科员、办事员、采购员、炊事员、理发员。开学典礼时,教职工总共有64人,学生500多人;学生学习到1952年4月毕业分配工作。

1952年,开始开办培养初级农牧业干部、人才和师资、司法检察班。我院第一批来的专业教师有曹焕常、潘克琼、江新西、徐志仪和罗时济教授、贾子铮体育教授;接着来的有河南省开封大学农业专家王陵南教授、肖季玉农业教授以及全国知名的社会学家吴泽霖教授、藏学专家李安宅、于式玉教授、玉文华教授、陈宗祥讲师、人类学博士罗荣宗教授,等等。到1954年,学校规模扩大,各方面的教师队伍不断增加;学校的机构逐渐完善和扩大,院级干部、处级干部,也逐渐增加起来。

时过50年,西南民族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张白纸绘新图。在党的领导下,一靠政策,二靠调查研究,按学院的宗旨,开始在云、贵、川、康各省招收各民族男女学生、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和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的轨道上逐渐发展起来。学生学历由短期培训逐步发展到学习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不等;专业设置由初级发展到设置中级、高级,教研工作也经历了不断改进、完善、提高的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起,学院培养了大批乡村和区县级党政干部,办过妇幼卫生班、民族研究班、上层人士班、汉语文、藏语文、彝语文、翻译、司法检察、农业、畜牧兽医、中小学师资、农业会计、体育、铁道班、艺术班等班次。

1954年起,逐步将专业班班次扩建为科系机构。设政法专修科、农牧专修科、师范专修科、汉语文及预科、藏、彝语文专修科。1956年,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扩大系科设置,增设了物理化学、地理、兽医、历史等系科专业。到1978年,国家批定为10大专业,即政治、历史、畜牧、兽医、汉语文、藏语文、彝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专业。现在学院正将原来的系扩建为院了,这是学校在新形势、新时期发展的新气象。

学校的招生概况。由1951年招收534人、25个民族的学生,到1952年招收1084人、40多个民族成分的学生。当时感到压力很大。1953年招收849人;1954年计划招生850人,结果到校1000多人;1955年开始,招收西藏学生400多人;1956年增加招生到2000千余人、30多个民族成分的学生。继而逐年增加招生到3000、4000、五六千学生不等。2001年,大概招生七八千到上万人。这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教职工概况。学校教职工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发展的。1951年,第一期总共教职工人数只有76人,与学生人数比不到七比一。当时学校的架子几乎是空的。1952年4月,第一期学生毕业留下60人,才开始把架子逐步搭起来,他(她)们成为学校的一批中坚骨干力量。后来不断接受大学毕业生。1953年,教职工有300来人、十几个民族成分。院级干部、处级干部和教师也逐年增加。到1955年有400来人;1957年增加到600多人;到1973年下降到400来人,因文革而停止招生。当时有些领导扬言要撤销学院,因此许多教职工离开了学校。到1978年,教职工人数又上升到550多人;1985年增加到1100多人;到2001年,学校教职工大概已近2000人了。这也是一个从不平衡的发展逐渐走向正规发展道路的历程。

西南民族学院50年来,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培养民族干部、人才,在民族教育事业上,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和实践上,在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在科学研究上,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共培养了40多个民族5万多男女学生毕业,输送到祖国西南各省区、各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各地。他(她)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于党的事业,有大批学生成为有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博士、翻译家、作家,各行各业有名的高级人才;有大批学生从事党、政、军各级工作,由村乡干部到区县级、地专州级干部到省部级、军级干部,为祖国、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骨干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是可喜可贺,可歌可敬的。

西南民族学院全体各族教职员工在党的领导下,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艰苦创业,几十年来全心全意为党、为国家的民族教育事业,培养民族干部,走过了艰辛的历程,是有成绩,有贡献的,他们没有辜负党和各民族人民的希望,使学校不断地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现在学校以新的姿态跨入新千年、新世纪,发展成为综合型培养各方面干部、人才,在国内国际上都有一定名望和影响的一所高等学府。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西南民族学院走过了50年不平凡的道路,特别是在文革十年浩劫中,受过不少的苦,当时全国不少民族学院被撤掉,而西南民族学院却能保存下来,这是万幸,也是必然。

西南民族学院风风雨雨走过50年的光辉历程,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考虑有以下十条可供大家研究参考:

第一,学院从成立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精神。这是民族学院与其他大学不同的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政策原则。

学院从开办的那一天起就在全体师生员工中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把民族政策教育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凡来校的干部、教师、工人、学生进校后都必须学习民族政策问题,讲民族团结、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讲清楚要互相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讲清楚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文明史,各有优点,有长处;讲清楚不能有大民族主义,也不能有地方民族主义,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友爱合作,共同进步。特别是对汉族干部、教师严格要求,一言一行要作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榜样,形成人人学民族政策,人人讲民族政策,人人遵守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好风气、好传统。

学院认真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经常讲、讲深、讲透,讲各民族紧密地团结在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初,在解放初期,在学生中要首先讲清楚消除民族隔阂问题,来达到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这个问题,特别是在开办之初,我们在实践中、理论上都有深刻体会。这些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中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在全院师生员工中树立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互敬互学、互助和睦的好风气、好学风,使学校教学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这是各级领导都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加强热爱祖国观念的教育。这是与民族团结教育紧密相关联的一个重要内容。祖国幅员辽阔,是广大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的中华民族;讲清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各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重任,要热爱祖国,共同建设祖国,引导学生树立学好本领,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

学院从第一期开始,我们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就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关党的民族问题理论、政策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设专职民族问题理论政策教研室,配备强有力的教师,收集整理撰写出系统和完整的教材,在全院各种专业班及学生中普遍进行民族问题理论、政策教育,使广大学生从理论的高度上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各民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研究各民族文明史,认识要共同保卫祖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历史重任。使各族学生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问题理论、政策上,民族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丰富的知识和丰硕的成果。

关于民族问题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我们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历史的、现实的资料,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从1951年起到1954年这一段时期,学院内有几名高级教授、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深入到各民族地区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到极其丰富的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先后撰写出关于十几个民族的40多万字的专著、论文和几十万字的民族问题参考资料专集,在各方面进行宣传、交流,并积极出版,这是有历史价值的重要成果。以后,学院历年来都有出版的理论成果,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学院从1951年开始筹建起来的民族文物馆,广泛地收集到西南各省、区各民族大量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到湖南、黑龙江等地的民族地区收集到丰富的民族历史资料,其中绝大部分是原始的珍贵文物、史料,有的是仅有的孤品。文物馆的同志将它们分类进行科学研究、整理、制作艺器,成套配合进行历史文物展览;展览分成四大类,内容丰富,在校内校外进行展览。在文革前,到校外成都、重庆等地区进行展览,先后有50多万人次参观;在校内,来参观展览的有省、市机关人员、大中小学学生、工厂工人,一个时期天天来参观的人数之多,总数大概不下10万人。我知道在文革前,来学院参观访问的有国内党、政、军各级领导人,有几十个国家的外宾,包括国家元首以及各界人士、专家学者、教授,他们来院都要参观学院的民族文物馆。这个民族文物馆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专家学者的好评,誉其为新型的博物馆。这个民族文物馆,在校内校外起到了极好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问题理论、政策和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作用,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这充分证明了党的民族政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原理、原则,在西南民族学院乃至西南各民族中有着深厚的基础。这种基础,在文革时期有力地抵制了要撤销西南民族学院的一股风浪,使得西南民族学院能够保存下来,这是可喜可贺的。

第二,学院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学院从创办起就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中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每周用一定的时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此来武装师生员工的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要求师生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在实践中取得成效。要求师生员工在政治上、理论上不断提高,形成人人自觉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风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学院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学院教育学生在思想意识、观念、形态上坚信社会主义,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夯实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实思想基础。

第四,学院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既要从民族地区和国家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出发,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施教中求质、求精、求新、求深,政治与业务兼施,使学生朝着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真正成为能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的有用人才。

第五,学院在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学院反对空洞无物,华而不实的讲空话;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提倡唯物论,反对主观唯心论,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六,学院坚持革命光荣传统教育。

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勤劳勇敢,百折不挠,树雄心,立壮志,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利益,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不惜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

第七,学院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各个方面,一言一行,起模范带头作用。

学院的各级干部和教职工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成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好园丁。

第八,学院工作要关心全体师生员工的衣食住行和疾苦安危。

全力造就好的环境、好的生活秩序,使全体师生员工亲如兄弟姐妹,心情舒畅,健康向上成长;使学校成为温馨如家,安心工作、安心学习的好园地。

第九,学院尊重知识,爱护人才,重视科学,重视研究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提高教师科研人员的素质。

学院保证有足够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力量,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一环,是领导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多出人才,出好才,出高才,多出研究成果。

第十,学院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加强党团建设,在各族男女学生中不断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团员,使更多的民族学生成为各民族的共产主义战士。使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旗帜在各民族地区生根、开花、结果,在祖国大地永远高高飘扬。

(2001年3月8日)

同类推荐
  • 益往直前:水均益看世界

    益往直前:水均益看世界

    《益往直前》是“央视名嘴”水均益最新力作,首度敞开心扉,回顾央视生涯20年,剖析“伊战逃兵”等心中之痛,点评央视离职潮,回应“月薪26万”传言,讲述与白岩松、崔永元、敬一丹等新闻老兵不得不说的故事,袒露“名利场中”心路历程。同时,以冲锋在新闻前沿的记者视角,揭秘亲历伊拉克战争、欧债危机、朝鲜炸毁核设施等重大国际新闻背后的真相,讲述采访普京、梅德韦杰夫、安倍晋三、卡梅伦等国际风云人物的独特感受;并以20年来脚步遍布全球的采访经历,密切关注世界变迁,从曼德拉到金正恩,从法兰西到美利坚……剖析当今世界格局,点评国际热点问题,记录中国崛起的脚步。
  •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以史书为依托,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通过写西门庆的一个家庭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腐败,开创了我国小说史上的先例。本书从美学角度剖析金瓶梅,从破题入手,将一位位书中人物的性情、命运发展详细解说。引领读者认识一个更真实的《金瓶梅》。
  • 渝州月江中酒

    渝州月江中酒

    这是一本文化随笔。作者以重庆的特色美食为引,渐次引申到周围的那些人与那些事,将最平凡的衣、食、住、行的故事,一一铺展在读者眼前。与平凡中窥见不平凡,从淡然中探寻生活的奥秘。
  • 有间文库:热风

    有间文库:热风

    《热风》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杂文四十一篇。鲁迅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中做些短评,还在这前一年,因为所评论的多是小问题,所以无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却了。但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沦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鲁迅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
  • 海洋拯救了我

    海洋拯救了我

    本书作者戴维·赫尔维格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与大海相关的故事。作为一本纪实文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写作基础,记录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与爱人南希一同在中美洲去人体冲浪、在珊瑚礁中潜水、在南极洲遇上鲸鱼等等,这些故事除了让读者的肾上腺素飙升,还有不能忽略的环境保护问题:全球暖化、珊瑚白化、物种的消失、原油泄漏导致的海湾污染等等,你能看到我们美丽的海洋在逐渐失去活力,如果人们再不行动起来,从自己能做到的每一件小事出发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那么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我们会失去这片“蔚蓝之地”。
热门推荐
  • 乃木坂往事

    乃木坂往事

    这是秋山君的爱情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任务与日常

    任务与日常

    带着系统穿越为某平行世界的咸鱼学生,本以为又是平淡校园生活……却因为系统的任务,掺杂着奇怪的物品,搞笑的技能,以及一份份交织的情感。“你果然有意思~”“咸鱼能换零食!你别跑~”“告诉我,你的名字?”“哼!”本文缘更。
  • 科学读本(英文原版)(第2册)

    科学读本(英文原版)(第2册)

    以一位名为威尔逊的教授与3位学生为主角,通过对各种事物与科学知识和原理的讨论,系统讲述了孩子们身边随时可见的事物与现象原理。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这比死记知识,大量解题要实用得多。《科学读本(英文原版)(套装共6册)》对中国学生而言,这又是另一习得英语的良好途径,尤其对那些准备出国学习的孩子们,《科学读本》的阅读学习,对他们继续国外课程的学业定有很大帮助。比起文学与文史题材的英语读本,科学英语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与学习。一是其讲述内容均为我们身边熟悉的万事万物,容易联想记忆;二是科技英语的语法、句子结构相对简单,比文学语言更简洁清晰,易于理解。相信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 新娘

    新娘

    本书是一部原创长篇抗日题材小说。《陕西日报》记者“我”在壮丽多姿的中条山中,在浩荡不息的黄河边上,在雄奇险峻的虎跳峡旁,寻访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动容的抗日志士故事:《新娘》《废戒》《断臂》。这三个既相互关联,又可独立成章的故事均以“新娘”为描写对象,塑造了以袁心初为代表的三个为家国大业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形象,同时围绕她们,刻画了渭河平原上令人动容的英雄群像。其中,《新娘》一篇荣获首届“禧福祥杯”《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
  • 梦枕人间

    梦枕人间

    朝游北海暮蓬瀛,人间谁笑我多情。红尘借酒寻常过,不问逍遥与飘零。?
  • 我家何少又被宠了

    我家何少又被宠了

    震惊,京城何少在被赶出家门15天后加入了晴天战队打团控!震惊,京城何少在被赶出家门一年后考上了京大!震惊,京城何少在被赶出家门370天后被京大数学系教授当成宝贝吹嘘!据说当记者采访十三中的班主任何少有没有可能作弊时,班主任老贾:他考到这个成绩不足为奇,不过如果能把语文学好分还能再高一点。京城何少,原名何逾青,京城有名的病秧子,京城众豪门评价:难成大器,怯懦无用。传言他活不过25岁,被何家流放到青城养病,任他自生自灭、。何逾青,天生灵体,通晓万物,游离于世外,就因为喝了口酒莫名其妙成了京城何少,男的?确实挺像。
  • 杀手养成:倾本佳人

    杀手养成:倾本佳人

    她以为,一切的不幸,都源自于那个丧心病狂者的谋杀,她以为,抓住了凶手,一切就是落定。可是,谁来告诉她,她的人生,为何要如此的多折多伤?山中那毫无规则可循的任务,城市里宛若小白鼠般的追逐,一切都只是一个早就设定的计划。她,就像是他盘上的棋子,每一步,都不由她自己来走。暗杀,偷窃,盗取机密,一切的一切,都会有人告诉她,这属于光荣的任务,因为她属于国家。可是为什么,当她站在真正的仇人面前,他却告诉自己,什么都是骗局。连所谓的仇恨,都变成假的!
  • 魔禁之崛起

    魔禁之崛起

    《魔法禁书目录》与《超电磁炮》的同人。讲述着少年秦轩在学院都市的生活,身为中国古武界传人的他将会与魔法侧或科学侧发生什么碰撞呢?男主身怀内功与超能力,不会一开始就无敌,但保证不会虐主。PS:本书11,不喜者勿扰。
  • 天谴

    天谴

    1933年,在尼加拉瓜的小城莱昂,连续发生了三人暴卒事件,当局为此展开一系列法庭调查、取证、审讯和辩护工作。英俊潇洒的进步律师卡斯塔涅达被无端指控为杀人凶手,身陷囹圄,备受折磨,最终死于当局预设下的圈套之中。本书结束时,案件仍一塌糊涂,但其影响从三十年代延续到八十年代。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自始至终没有定论。《天谴》是塞尔希奥·拉米雷斯刻意创新的一部“反独裁小说”:它集侦探小说、政治小说、实证小说、爱情小说、风俗小说的诸多特点于一身,兼有众家之长而又自成特色。本书被誉为20世纪“中美洲最佳小说之一”,1989年荣获“哈梅特奖”——世界侦探文学最高奖。墨西哥著名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称赞这部小说继承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罪与罚》的写作手法;拉美文坛称本书为“真正的中美洲的微型万花筒”,称拉米雷斯是一位可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科塔萨尔、富恩特斯并肩而立的大手笔。作者塞尔希奥·拉米雷斯曾任尼加拉瓜副总统,是拉美爆炸后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