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9200000009

第9章 “民间想象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1)

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的民间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我理解中国文学主要有两种想象传统:一是以《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想象传统。这一想象传统与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核心特征是虚拟性、幻想性;一是以《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作品为代表的注重现实演绎的“史传”想象传统。这一传统也体现着神话、民间传说故事的某些因素,但没有前者体现的那样充分,因此,我把前者看作是“民间想象”传统的主要体现者,对于民间原型想象模式及其特点的理解也主要以第一种想象传统为核心展开讨论。那么,民间想象原型有着怎样的特点?对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民间想象原型”的特点

讨论民间想象原型的特点,不能不讨论民间传说、故事与神话之间的关系。虽然“神话之后出现的民间传说、故事与“原始神话”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从“想象原型的角度看,也有极其深刻的内在联系。在第一部分讨论“主题原型”时,我们已说明了中国神话不够丰富的事实,因此,讨论想象原型与新时期小说的关系,也是以民间传说、故事及其相关作品为核心展开讨论,但需要重视民间传说故事与神话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民族的想象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有共同性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谓二故: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慧,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家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茅盾认为神话散失的原因是:“一为神话的历史化,二为当时社会上没有激动人心的大事件以诱引‘神代诗人’的产生”。鲁迅和茅盾都认为“原始神话”散失的原因与后代人的修改有关,原始的中国神话就只能以“片断”的形式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典籍中。茅盾认为“研究中国神话的第一步就是‘搜剔中国神话的原形’。所谓‘原形’者,据茅盾说,就是那些反映‘中国民族原始的宇宙观、宗教思想、伦理观念、民族历史最初的遗形,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等等’的神话作品。其它一切‘变质神话’(指宗教迷信所产生的‘古来关于灾异的迷信,如虹霓乃天地之淫气之类,又后世的变形记,及新生的鬼神等),‘次神话’(指反映方士思想的仙家传说)等等都不是中国神话的原形。”在这里茅盾提出了“原始神话”,“变质神话”,“次神话”几个不同的概念,我以为茅盾所说的“变质神话”“次神话”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间故事传说。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以“西王母的神话”为例,说明了神化演变为“变质神话”或“次神话”的过程,他说:“西王母的神话之演化,是经过了三个时期的。在中国的原始神话中,西王母是半人半兽的神,‘豹尾虎齿,蓬发戴胜’,‘穴处’,‘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即是一位凶神。到了战国,已经有些演化了,所以《淮南子》公然说‘弈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而假定可算是战国时人所作的《穆天子传》也就不说西王母的异相而能与穆王歌谣和答了。我们从《淮南子》的一句‘不死之药’,可以想见西王母的演化到汉初已是从凶神(司天之厉及五残)而变为‘有不死之药’的吉神及仙人了。这可说是第一期的演化。汉武求神仙,招致方士的时候,西王母的演化便进了第二期。于是从‘不死之药’上化出‘桃’来;据《汉武故事》的叙述,大概当时颇有以西王母的桃子代表了次等的不死之药的意义,所以说西王母拒绝了武帝请求不死之药,却给了他‘三千年一著子’的桃子。这可算是第二期的演化。及至魏晋间,就把西王母完全铺张成为群仙的领袖,并且是‘年可三十许’的丽人,又在三青鸟之外,生出了董双城等一班侍女来。这是西王母神话的最后演化。西王母神话的修改增饰,至此已吿完成,然而也就完全剥落了中国原始神话的气味而成为道教的传说了。大段引用茅盾的这段话,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神话在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神话”或“次神话”实际就是民间传说故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道教、儒教、佛教都不同程度的起到了作用,并且有产生了一些新的传说和故事。诺思罗普·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曾说:“文学中的神话和原型象征有三种组成方式。一种是未经移位的神话,通常涉及神祗或魔鬼,并呈现为两相对立的完全用隐喻表现同一性的世界……第二种组成方式便是我们一般称作传奇的倾向,即指一个与人类经验关系更接近的世界中那些隐约的神化模式。最后一种是‘现实主义’倾向(加上引号,这说明我对这个欠妥的术语并无好感),即强调一个故事的内容和表现,而不是其形式。”弗莱所说的这个已经发生移位的、于人类经验关系更接近的世界,相对于中国的文学发展过程来说,就是那些从神话演变过来的民间故事传说(中国的民间故事传说有些是不能找到演变的依据的,而是与其他文化因素有关)。即使那些没有演变依据或新产生出来的的民间传说故事也总是或多或少的有“神话”的元素。

如上用大量篇幅说明原始神话与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在联系,是因为从“想象原型的角度看,民间传说故事的想象方式仍然保留了“神话想象”的某些因素。与神话相关的民间故事传说中的“想象原型”到底有哪些特点呢?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几点:1,“万物通灵论”的宇宙观,相信万物有生命和思想情感,常常把自然物神化或人格化,人兽易形、人兽通婚等等;2,在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人、神、鬼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转化的,人可以变为神,人可以变为鬼,鬼、神也可以有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相互转换的关系带来了想象空间的变化,日常的生活空间与日常生活之外的虚拟空间(譬如天堂、阴间),共存于一个想象的世界中。这样的特点在《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以及“太阳山的故事”“烂柯山的故事”等文学文本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3,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出现的艺术形象,不管是动植物还是人、神、鬼往往有着平常人不具备的超常的功能,具有浓重的传奇色彩。民间想象原型的这些特点在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中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呢?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1980年代小说中的“想象原型”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是以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开始的,所谓“现实主义”就是强调写“真实”、说“真话”,以反拨虚假的、被政治意识形态所规范的文学话语表达方式,因此,在1980年代初期出现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作品中,以虚拟性和幻想性为基本特点的“民间想象原型”并没有呈现出其深厚的美学力量。伴随着人们对文学自身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文学呼唤着自身美学特质的呈现和表达空间的拓展,在此情景下,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想象原型”的特点开始和新时期小说发生了深刻的联系。

民间想象原型所呈现出的“万物有灵”的宇宙观以及文学形象所具有的超常功能,为新时期小说“想象世界”的方式注入了鲜活、生动的审美因素,这样说并不是否认世界性文学潮流、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荒诞、魔幻的想象方式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或许正是外来文化力量的推动,才唤醒了作家本土的文化记忆。在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比较早的呈现出这种“想象能力”的是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这部作品中的小黑孩具有民间传说中人物的传奇性特征,他的身上有许多超现实的成分,他看到的阳光是蓝色的,他可以听见头发落地的声音,他能看见胡萝卜中流淌的透明的液体,能听见水汽中的声音。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写到“二奶奶”去高粱地挖苦菜时,看到一只黄鼠狼,站在坟顶上挥动前爪向二奶奶叩拜,二奶奶因此昏迷不醒,倒地乱叫,这正是民间关于“黄鼠狼大仙”传说的转述。这种类似的想象性叙述在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等许多作品中也都体现出来,这种想象方式在张炜的小说中体现的更为明显,甚至成为他小说的基本呈现方式。张炜小说《三想》中的动植物都是有灵性、会思考的。当他写到一个叫呣呣的母狼时,这样写:“美丽的小儿子咕咕死去已经半年了,呣呣直到现在想起它蓝莹莹的眼睛还要流泪。一颗母亲的心在颤抖,这颗心的悲伤与其他生命的悲伤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一颗母亲的心——世界上生活着多少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母亲。呣呣相信每个母亲都有相似的感触和经历,如果可能的话,母亲之间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张炜的另一篇小说《我的老椿树》的想象方式则直接与众多的“动(植)物报恩”故事相关,如果从“想象”的角度寻找其“原型”,这篇小说与“捡来田螺做妻子”的故事非常接近。依照刘守华教授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观点,这一民间故事在魏晋时期已成熟定型,故事有“拾螺归养”﹑“化身现形”和“窥视离去”三个情节单元构成。这一故事在唐末皇甫氏的《原化记》中的主人公由“农夫”转化为在衙门当差的人,在后半部分增加了“难题考验”的母题,生动活泼的叙说了螺女同县官斗智、最后火烧县衙大快人心的情景。《我的老椿树》写“老椿树”与寡居女子及所生孩子相爱相守、共同对抗饥饿和恶人的伤害,小说的情节单元有“护养老椿树”“老椿树有人的品格”“老椿树与人共同生活”“耗尽精力去世”。在这里情节单元虽然有所变化,但想象世界的方式是一致的,都是在“万物有灵”宇宙观基础上,通过幻想展开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美好关系,把动植物人格化,在虚拟的生活空间和人的经验世界的联系中建构审美的艺术世界。

把经验世界和虚拟世界融会在一起,建构艺术的审美世界是民间想象原型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与“万物有灵”的理解世界的方式是联系在一起的,相信万物(包括人、神、鬼)都有相通的精神、情感、思想,才能在同一时空中发生关系。季红真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她是用了“经验世界”和“神话世界”两个概念,她所说的“神话”是广义的神话,包括仙话、历史传奇、民间故事传说等,这个“神话世界”与我说的“虚拟世界”的内涵没有太大的区别。她认为:“这里所谓的经验世界,指作品中人们经验的认知方式,可以领悟到的世界人生内容,也是指艺术作品中模拟客观真实的表现形式。这里所谓的神话世界,则是指人的非经验的认知方式,纯粹主体的情感意愿以特殊的心理逻辑推动的艺术思维,对客观现象世界加以重构的虚幻世界,也就是作品中那些非写实的表现形式。”民间想象原型的这一特点在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我概括为三种主要的想象模式,分别是:象征性想象模式;现实性想象模式;假定性想象模式。

1、象征性想象模式。这类作品在总体结构上与神话、民间传说故事有相近的结构方式——也就是对客观现象世界加以重构的、非现实的、象征性结构方式。在新时期小说中的这种象征性想象模式,并不排斥日常生活的经验。譬如阿城的《棋王》就部分的保留了“烂柯山故事”的想象方式。在“烂柯山”这一民间故事中,两位得道高人静心对弈,忘却世事的烦恼和功名利禄的诱惑,“他们一下就是几天、几十天,乃至几十年,以致棋盘和他们下棋时的姿势仍历历再现于人们的眼前。”

2.1两位得道高人下棋时的时间和空间相对于人世而言是虚幻的,但通过“观棋人”的感受,又与人世的日常经验联系在一起。《棋王》中的王一生沉醉于下棋,忘却日常生活的无聊。当他进入连环大战的境界时,与“烂柯山”中的对弈者并无多少差异,王一生超人的智慧和毅力显然具有象征性、虚拟性的特征,但是他喜欢“吃”、喜欢下棋的行为方式又是与日常的经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象征性的想象模式在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刘索拉的《寻找歌王》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命若琴弦》之于“神仙考验故事”,《寻找歌王》之于“夸父追日”,其间的想象方式都有内在的一致性。韩少功的《爸爸爸》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典型。《爸爸爸》在现实经验的叙述之下深藏着民间想象原型的模式。鸡尾寨的历史象征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它的象征意义非常明显。“《爸爸爸》断断续续的介绍了有关鸡尾寨家族的祖先的发祥史,实际上是楚湘南方少数民族的远古传说,亦即北方黄帝与南方水泽地区的炎帝(其后代是蚩尤、刑天、夸父)的争斗及大迁徙。从《爸爸爸》的结构来说,正是对这一古老神话模式的复现,鸡尾寨人为生存而与鸡头寨人的宗族械斗以及失利后的大搬家,正切合了他们祖先的神话史”。

2.2这一与神话传说极为相近的想象模式体现出民间想象原型的明显特点:时间和空间的虚幻性。时间的虚幻性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时间长度不明晰,而且还表现在空间的相对稳定性,哪里的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似乎是不变的,特别是那个长不大的“丙崽”,在时间的流逝中并没有怎样的变化。这种不变的“虚幻性”显然象征着古老传统在今天的延续。但是在这种整体的象征中,又有着我们能够理解的经验现实,譬如他们用传说来解释所遇到的奇异怪事,相信杀人祭谷神等习俗的力量,并且他们也吃饭、做衣、生孩子等等。这种经验性和虚拟性相结合的想象方式,使韩少功把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联系在了一起,使人们在一个幽深的世界中感悟到文化的力量。

2、现实性想象模式。现实性想象模式是指以现实的日常性生活逻辑为基础的想象方式,在这种想象模式中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具有虚幻性的特征,因此,民间想象原型的基本特点并没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来,但却具有民间想象的某些因素,譬如王安忆的《小鲍庄》。《小鲍庄》的“引子”是具有某些“原型”意味的,但这个原型并没有在后来的叙述中充分的展开。在文本中展开的艺术想象内容主要是乡村社会中以“仁义”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这种“仁义道德”对人们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就总体而言支配小说想象的是现实的日常生活逻辑。

同类推荐
  • 沉默的经典:月光的合金

    沉默的经典:月光的合金

    1.“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新一辑,诗歌爱好者收藏佳品。2.露易丝·格丽克是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众多文学大奖得主,享誉诗坛已久,作品首度引进。3.《月光的合金》包含的四本诗集均为格丽克成熟期的作品,不乏大奖之作。《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 最后一个匈奴(上)

    最后一个匈奴(上)

    这是一部高原的史诗,陕北这块曾经让匈奴民族留下深深足迹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
  • 搏浪天涯

    搏浪天涯

    收在这部集子里的,是作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 海明威诗集

    海明威诗集

    海明威以小说家知名,从来不希望被众人认为他是一个诗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小说创作中,一生仅发表过25首诗。本书收集了海明威生前发表的诗,每一首诗都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概念与意象:性与欲望、战争与后果、猫、斗牛、杜松烧酒等,表达了对桃乐西帕克、埃德蒙威尔逊等人的愤怒与反感,其中部分诗诙谐地模仿了拉迪亚德吉卜林、乔伊斯基尔默、罗伯特格雷夫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格特鲁德斯坦因……
  • 风情·人情:人文卷

    风情·人情:人文卷

    本书是“中外经典散文读库”丛书之一,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60余篇散文佳作,包括钱钟书、郁达夫、张恨水、老舍、沈从文、波德莱尔、左拉、克洛代尔等的代表作品,基本涵盖了中国及欧美近现代散文精华。
热门推荐
  • 斗罗之法老之魂

    斗罗之法老之魂

    血羽,一个21世纪的苦逼高中生,因为放假看完《游戏王》后激动碰了漏电的电线导致死亡,魂穿后来到了斗罗大陆,跟唐三一起成长,。因六岁那年觉醒武魂,开启了法老二十七考,他开始了那苦逼的“RPG”生存,见证海神唐三的诞生也见证了武魂殿的灭亡。可是因为自己考核和别人考核不同的原因,他成神要先收集七件“千年道具”才能通过考核成神,“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 妖域日志

    妖域日志

    总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不知为何,近期的梦总是和许多神兽、妖物相关。这是梦对现实的预告,还是曾经的经历呢?
  • 青梅太呆萌:竹马,你被捕了

    青梅太呆萌:竹马,你被捕了

    【宠文&青梅竹马】1v1,身心干净。——三岁,安安第一次见到林陌瑾时候,就被他迷住了,从那时起,她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好看的人。五岁,最好看的人突然消失了。十三岁,两个人再次相遇,却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他说:“不要来招惹我!”她道:“谁想招惹你。”但后来,却变了。他双手抵住墙,把她困在手臂里。“看你还往哪逃。”她奋力挣扎。“混蛋,你……唔!”——以吻封缄——
  • 六朝名文赏析

    六朝名文赏析

    作者历时数载,以近百万字的遒文巨制,以高屋建瓴、五丁凿山的气魄,以普及传播国学的强烈使命感,详细解析了六朝时期21位古文大家的27篇名作。本书以注为作,汪洋恣睢,涉及朴学、美学、史学等多门知识,又以现代视角审视古文内涵,不乏独到精辟之处,实为一部学习六朝古文的好书。行文清丽豪迈情愫亦随处可见,颇具骏马下坂、势如破竹之势,终成一家之言。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抱着“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的奢望进行赏析,学贵履践,经世致用,读书贵在自得,还望读者在赏析本书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原作的辞采、布局、气势和神韵等,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 校园爱恋:真的喜欢你

    校园爱恋:真的喜欢你

    洛雪,小小女仆,撞倒了黑帮老大的夏熙玦。“为什么喜欢我。”她问。“因为喜欢你,所以喜欢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落入王府不等闲

    穿越之落入王府不等闲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冷酷王爷、古怪的鸭子、金发不祥的皇子,再加上迷糊的女主,从丫环到百般受宠,从在宅院到宫墙内,美人心计,怎能少!失忆!那是必须的!我们古代穿,可是个个穿越元素不能少!
  • 宿主她靠不自知爆红娱乐圈

    宿主她靠不自知爆红娱乐圈

    【已弃,勿入!!】苏栀夭,有令人震惊的身世,有疼她宠她的父母和哥哥,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曝光前苏栀夭:除了脸,其它我都很普通的!全网:幸好你还有自知之明。曝光后苏栀夭:我真的很普通。全网:你有多有颜,有钱,有身材,你心里没点bi数啊!苏栀夭:……城郊别墅此时说自己普通的女人正窝在男人的怀里,委屈的嘀咕道:他们怎么就不信我呢!男人低笑了一声,宠溺的摸摸怀里女孩的头说:夭宝真可爱啊!女孩突然绷着精致的小脸,一本正经道:我很凶的,很凶很凶。男人在心里默说:是很凶,奶凶奶凶的。不过嘴上还是附合着女孩的话。【注意:不能保证一直打卡的小可爱,就不要收藏了哦!默默在背后看就可以了,蟹蟹辣!】本书又名【宿主她有祖传系统】
  • 我的生命里有过你

    我的生命里有过你

    原在国外求学,一夜醒来突闻双亲死讯。难忍失去至亲之痛的同时,那继承父亲全部财产的叔叔引起她的怀疑。当凤凰变山鸡的她对上家财万贯的董事叔叔。她节节败退,失去好友,失去贞洁,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她一一隐忍,将所有的痛恨埋在心底,寻找任何方法接近他,当她越来越接近真相时,是否真能够为双亲报仇雪恨....
  • 华娱之极致巨星

    华娱之极致巨星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小鲜肉。什么?你说他们要演技没演技,要唱功没唱功?关我什么事?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花旦。什么?她们也没演技?不大点事儿,看我如何调Jiao,啊不,调Xi,啊呸,指导他们。Ps:本书很正经,三观很正,超级正。(认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