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84400000035

第35章 非各各相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①当度②众生③。须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④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⑤。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⑥。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⑦,而凡夫⑧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⑨,是名凡夫。”⑩①我:指如来。

②度:划分、度量。

③我当度众生:论述了“是(如来)”与是者(众生)的关系不是各各相的关系。

④何以故:追问了“是”与是者为什么不是各各相。

⑤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论述了我与众生(“是”与是者)不能够划分开来。

⑥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如果认为如来与众生各各相,那么,如来便成为一个什么,也即如来是一个相。如柏拉图的eidos正是与是者分开来,而成为一个相。

⑦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如果以为有一个如来我,就是认为存在一个孤立的形而上学式主体。佛陀有时把如来称作“我”,这只是为了叙述方便,而非存在一个可称为“我(真如)”的东西。

⑧凡夫:一般指执迷不悟、尚未觉悟的人。巴门尼德在“意见之路”中,把承认“非是”的人们称为凡人,认为凡人是走在歧途的人们,并认为凡人的意见是虚假的。从根本上否定了凡人对本体的认识。被巴门尼德称为凡人的人,其实也是哲学家。此处,佛陀也许与巴门尼德一样,把外道哲学家称为凡夫。

⑨非凡夫:非字之后、凡夫之前可能存在一个定冠词限定了凡夫,使这个被限定了的凡夫指我们日常意义上的凡夫。那么,非凡夫便不一定是愚昧之人,其实他们都是哲学家,只是走上了认识的歧途,尚未觉悟的人。

⑩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这一三段论应是第二十一品:“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的另一说法。就当时佛讲经的环境而言,此处凡夫当指须菩提等人,因为须菩提还一直疑惑于佛的说法。

【译文】

“须菩提,你是什么看法?你们不要对如来有这样的认识:如来与众生各各相。须菩提,千万不要这么想。”

“为什么‘是’与是者不是各各相?”

“实在没有办法把如来(“是”)与众生(是者)分割开来。如果众生能够与如来分割开来,如来便具有我、人、众生、寿者等一切外在形式,也即如来成为一个相。须菩提,平时把如来称为‘我’,只是为了叙述方便,但凡夫便真的以为存在一个在众生之外的‘我’。须菩提,所谓凡夫,其实也不一定就是凡夫,他们只是对‘是’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我们便称其为凡夫。”

【评析】

西方哲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就割裂了两个世界的联系,他们把两个世界当成了各各相,并一直认为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是独立于并先于感性具体事物而存在,关于它们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而感性世界只是真实世界的影子,对它们只能有意见而不能有知识。由此造成对确定性、普遍性的追求与认为现实世界的不稳定性、特殊性处于永恒的矛盾之中,致使西方哲学要么以天国的秩序约束人间,要么以人间的欲望滥觞一切、亵渎一切。如柏拉图把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当成了各各相的世界;亚里士多德在问“诸存在”的“存在”时,认为表象、经验世界的后面有一个更深层、更纯粹的世界“在”那里,这是一个普遍的“存在”。直到康德才开始认识到理念世界不属于现象界,但却比现象界更重要。理念世界是现象界的根据和基础,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着联系。胡塞尔也认识到这两个世界是交互融通的,本质世界并不在现象世界之外。

奥义书哲学中,把与思维相对应的、不变的、绝对的、永恒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把与感性相对应的、变化的、相对的、暂时的世界当作虚假的世界,造成了人们认为在此岸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彼岸世界,感觉世界与超感觉世界相分离,也即世界被“二重化”,而为上帝的存在留出了空间。部派佛教各派一般都认识到有一个本体存在,并把它称为无为法。但由于部派佛教各派的立足点和侧重点不同,对有为法与无为法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现了不同的认识。大多数部派都认为无为法是有为法之外的存在,是与有为法不同的另一种法,由此,“是”与是者成为了各各相的存在,“是”也成为了是者,而呈现出二分性哲学的特征。大乘佛教也许认识到“是”并不是抽象的、外在的,而是在事物的自身中自在自为地规定事物的“东西”,由此提出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哲学主张,而将“是”拉回到是者之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揭示了“是”是最普遍、抽象的范畴,它逻辑地包含着一切所是。而众生也不是单纯的是者,而是原初的是者,都是依“是”的方式而为其所是,或传达出“是”的消息。也即是说,众生都是“是”与是者的复合物,也即一切是者都包含着“是”。因此,人们便能通过众生追问“是”。《八千颂》第十六章中“如来之真如tathagatatathata”一语中以如来作为是者,而以真如作为是者中的“是”。龙树在《大涅槃经》把如来藏当成是如来和藏的复合词,指一切众生中隐藏着的清净自性,这个清净自性实质上便是物之性,而这个物之性即是如来的“是”。换成现代哲学语言,即是“是”与是者不能被割裂开来,既不能在各个方向上和用各种方式在秩序中作割裂,也不能汇拢。

中国佛教也一直不断地追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中国佛教首先把佛性与众生的关系分为有情和无情两种,以有情众生表述有生命的存在,无情众生表述无生命的存在,由此产生了有情有佛性和无情无佛性两种认识。如慧能在《坛经·付嘱品》说过“无情无佛种”;《神会录》中记载神会主张“佛性遍一切有情,不遍一切无情”。在达摩未来中国之前,道生法师凭借自己对佛教哲学的理解,提出“佛性当有”说,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即使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后来,这一思想观点得到《大般若涅槃经》的映证,道生法师也被誉为神悟、通情、孤明独发、涅槃圣之称。湛然的《金刚錍》也论证了佛性的遍在性,他的无情有性说认为不能发心修行的无情识之物也有佛性。也即认识到佛性的遍在性,也即佛性充满一切处。但由于在我国语言中佛性与众生、真如与万物不存在“是”与是者这样的逻辑对应关系,我国佛教便没有把佛性与众生、真如与万物的学问发展成为本体论,也就未演绎出本质与存在的讨论。

本品中,论述了如来不是一种脱离万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如来与万物的关系既不是两个东西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外在并列关系,也不是一个东西内部所包含的两种不同构成元素。万物也不是一种与如来分离独立的东西。人们既找不到一个完全没有如来的单纯事物,也找不到一个完全脱离万物的如来。如来与万物如果是比肩而立的两种不同的东西,那么,如来将是一个有限物,成为万物之外的另一种东西。如来与万物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而成为一种“内在”的联系,它同时地、全部地分布在它所包括的众多个体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与事物既同一又不同一。我们不可能用直观的或机械的,以及任何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加以区分的两种东西。“众生佛性犹如虚空,非内非外”指出了如来不在事物的背后、之上或之外,从如来过渡到众生不是过渡到如来以外的东西,而是和它自身在一起,我们不能发现一个叫如来的东西。

再有,西方哲学家大多的一种凌驾于普通社会意识之上的智识优越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一种傲视和低估民众的倾向,把普通民众视为需要教导和监管的学生。赫拉克利特具有一种自大狂的精英意识,他不仅蔑视普通民众,而且骂遍了同时代和以往时代的一切名人。而巴门尼德又骂赫拉克利特既聋又瞎、群氓。佛经中,佛陀从未用真理去贬低意见,用理性去贬低感性,用本质去贬低现象,骂他人为群氓的情况。佛陀只是认为,凡夫并不是没有能力去知,而是有能力却未去知。展现了佛陀的宽容胸怀。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佛陀对待不同观点的人的态度和胸怀。

同类推荐
  • 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本书通过历史事实,不仅详细地阐述了开国帝王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而且更着重介绍了这些开国帝王在用人、纳谏、理政、变革、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智慧。
  • 相约Barroom

    相约Barroom

    循着季节的轮转而来,踏着青春的鼓点而来——相约Barroom,带给少男洁白的风帆,招展憧憬;带给少女款款的芬芳,留驻韶华。是青春期待的召唤,是爱情的彼岸挂满神秘果实的顾盼,是一片绿洲招摇的处女地在远方的依恋……捧着Barroom,总有一份诚挚的祝福,守望在紫丁香的雨巷,总有一份灿烂的笑靥,洗去你心头的阴云。或明或暗的灯光下,两人谈着谈着就有点投缘了,他看着她,发现浅浅几口酒更衬得她梨涡轻漾,齿颊留香,惹人怜爱,就有点沉醉了。
  • 中国人的心灵

    中国人的心灵

    本书作者没有按常规的教材模式来编写则是显而易见的。全书五十一个专题,既不按朝代也不按文学潮流加以分期,只是大略地依照时间顺序,挑出作者心目中最为杰出的作家与作品加以介绍和论析,而自然而然形成具有“史”的意味的流动。就好像在一大堆成色各异的珍珠中挑出了最漂亮的珠子贯穿成链,显得简洁而好看。体现了文学史的感性化特征,也体现了历史学的思想性特征。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 爱就是不断地忘却和遇见

    爱就是不断地忘却和遇见

    这本书会让读者看到,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的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闯去梦。你一定要相信,只要努力去爱,努力奔跑,世界就在眼前。
热门推荐
  • 一九八四(译文经典)

    一九八四(译文经典)

    《一九八四》(1949)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 噬魔魂

    噬魔魂

    组织终于成功找到穿越的方法了,但她却好像被抛弃了。“那些没人性的东西,本小姐即使在异界,也会活的惊天动地”天才?她才不屑。妖孽?这是她的专属词好么。长生?手到擒来。无敌?谁能打得过她。人族血脉却修炼着魔族无上神功,世间男子皆拜倒在她的石榴下.......
  • 天坠之后众生相

    天坠之后众生相

    我也不知道到底算什么,大概算是比较奇葩的末世生存。简单来说,冥府在上,而天使游荡。
  • 向前向后走

    向前向后走

    女主自幼在美国长大,经历了西方式的价值观,建立了与国人不相同的人生信条。在5年的时间里,教官,朋友,恋人的陪伴让她成长。对祖国忠诚还是背叛,对爱情是相信还是怀疑,在紧急关头选择安定还是选择波澜…成长,毕竟是要面对一些真相的。看女主如何冲破重重阻碍,赢得军人荣誉,实现人生价值。
  • 快穿之夭夭灼其华

    快穿之夭夭灼其华

    九天梧桐林最受宠爱的小公主下凡了带着自家姐夫新研究出来的法器走了真的,她是测试法器去的,绝对不是因为无聊凤夭发誓,她真的只是看那些家伙可怜,然后帮了个小忙而已,绝对没有贪图他们身上那浓厚的气运再说了她都帮忙了,分点气运给她怎么了!最后小公主回了九天之后梧桐林就被人围了(微笑) 那位是刚把魔界一统的魔帝,魔界不用管的吗??? 那位是九龙山万年来最优秀的子弟,不是传闻这位钟于修炼,不近女色吗??? 那位是仙界最近声名大噪的新晋仙帝,据说他修的无情道??? 那位是西方的佛子怎么回事,知不知道色即是空? 躲在梧桐林里的小凤凰瑟瑟发抖,要不你们四个凑一桌打麻将?她就只有一个啊 等等,你们咋回事?还带合体的?犯规了! 这位上神,如果她没记错的话,你不是自己兵解入轮回了吗?
  • 千玺直达心底

    千玺直达心底

    她和腼腆、做作都不沾边,在别人面前永远用最真实的性格,她会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用真心对待她的人。他是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明星,他给人的感觉是生人勿近,而对她却是一个暖暖的有点萌的男孩。
  • 狂狼传奇

    狂狼传奇

    吕天卓是一个农村的高中学生,由于和班里的混混发生冲突,从而起了建帮的念头!吕天卓本人则被封为狂狼,开始自己的传奇人生!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有朝一日龙得水,定要长江水倒流!有朝一日虎归山,定要血染半边天!谁能奈我何?
  • 半缘半追伴我心

    半缘半追伴我心

    一个由亲身经历改编而来的流水账氏的追人经历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给生命以时光0

    给生命以时光0

    她是人美独立的企业继承人,在演唱会上见过他一次之后,便毅然决然的去当起了他的小助理。他是温暖有才华的原创歌手,从没想过有一天他的爱情会自己走来。回归现实后,她是必须独当一面的小方总人;而他仍然是那个走着自己喜欢道路的创作歌手。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毫无交集的人生方向,他们的爱情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