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53400000008

第8章

南谷子杜道堅纂

道德篇

文子問道,老子曰:學問不精,聽道不深。凡聽者將以達智也,將以成行也,將以致功名也。不精不明,不深不達,故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以耳聽者,學在皮膚;以心聽者,學在肌肉;以神聽者,學在骨髓。故聽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盡其精;不能盡其精,即行之不成。凡聽之理,虛心清靜,損氣無盛,無思無慮,目無妄視,耳無苟聽。專精積蓄,內意盈并,既已得之,必固守之,必長久之。

天性即道,性善即德,道德之在我者也。故聖人不學而知率之謂道,修之謂教,則是以在於我者,施於人矣。中人以上,中人以下,皆得而學之,聽乎耳,悅乎心,如鏡得磨,光明內發。豈非吾心之固有乎?因其學而明之,以之修身則道德著,以之治國則事業成。此以見學問之精而吾心之明。

夫道者原產有始,始於柔弱,成於剛強,始於短寡,成於眾長。十圍之木始於杞,百仞之臺始於下。此天之道也。聖人法之,卑者所以自下也,退者所以自後也,儉者所以自小也,損者所以自少也,卑則尊,退則先,儉則廣,損則大,此天道所以成也。

氣形道德之體用乎?氣乃無形之物,物乃有形之炁。炁無形故柔弱,物有形故剛強。則知炁者形之始也。道生德畜,由微至著。聖人法之,體立用行,天道成矣。

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門,萬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待之而寧。夫道無為無形,內以修身,外以治人,功成事立。與天為鄰,無為而無不為,莫知其情,莫知其真,其中有信。天子有道,則天下服,長有社稷;公侯有道,則人民和睦,不失其國;士庶有道,則全其身,保其親;強大有道,不戰而剋;小弱有道,不争而得;舉事有道,功成得福。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愛,故有道即和,無道即苛。由是觀之,道之於人,無所不宜也。

道德根于心,精神著乎外。功成事立,與天為鄰。自天子至於庶人,有道則亨,無道則屯。

夫道者,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盡行之天下服,服則懷之。故帝者,天下之適也,王者,天下之往也,天下不適不往,不可謂帝王。故帝王不得人不能成,得人失道,亦不能守。夫失道者,奢泰驕佚,慢倨矜傲,見餘自顯,自明執雄;堅強作難結怨為兵,主為亂首,小人行之,身受大殃,大人行之,國家滅亡,淺及其身,深及子孫。故罪莫大於無道,怨莫深於無德,天道然也。

身之本在德,德之本在道。無小無大,行則得之,天下服之,服則懷之。帝適也,王往也,天下適往,是謂帝王。然得人則成,有道則守,無為兵主,無為亂首。失道則亂,失德則怨。天道然耳。

老子曰:夫行道者,使人雖勇,刺之不入;雖巧,擊之不中,夫刺之不入,擊之不中,而猶辱也,未若使人雖勇不敢刺,雖巧不敢擊。夫不敢者,非無其意也,未若使人無其意。夫無其意者,未有愛利之心也。若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懽然皆欲愛利之,若然者,無地而為君,無官而為長,天下莫不願安利之。

道非有心於應物,而物自應之。夫刺擊不傷,未若懽然皆有愛利之心,雖無地而人君之,無官而人長之,天下莫不願安利之。古之人有庚桑子者,其德似之。

文子問德,老子曰:畜之養之,遂之長之,兼利無擇,與天地合,此之謂德。何謂仁?曰:為上不矜其功,為下不羞其病,於大不矜,於小不偷,兼愛無私,久而不衰,此之謂仁也。何謂義?曰:為上即輔弱,為下即守節,達不肆意,窮不易操,一度順理,不私枉撓,此之謂義也。何謂禮?曰:為上即恭嚴,為下即卑敬,退讓守柔,為天下雌,立於不敢,設於不能,此之謂禮也。故修其德則下從令,修其仁則下不爭,修其義即下平正,修其禮則下尊敬,四者既修,國家安寧。故物生者道也,長者德也,愛者仁也,正者義也,敬者禮也。不畜不養,不能遂長,不慈不愛,不能成遂,不正不匡,不能久長,不敬不寵,不能貴重。故德者民之所貴也,仁者民之所懷也,義者民之所畏也,禮者民之所敬也。此四者文之順也,聖人之所以御萬物也。君子無德即下怨,無仁即下争,無義即下暴,無禮即下亂。四經不立,謂之無道。無道不亡者,未之有也。

德者,五常之總名。有德之人,五常備焉。七則慈,義則宜,禮則敬,知則明,信則實。有之是謂五常,一曰五德。君子未有無德而能為國家者矣。文子之問,為天下後世發也,其德博哉。

老子曰:至德之世,賈便於市,農樂於野,大夫安其職處,士修其道,人民樂其業。是以風雨不毀折,草木不夭死,河出圖,洛出書。及世之衰也,賦斂無度,殺戮無止,刑諫者,殺賢士,是以山崩川涸,蝡動不息,野無百蔬。故世治則愚者不得獨亂,世亂則賢者不能獨治。故聖人和偷寧靜,生也;志得道行,命也,故生遭命而後能行,命得時而後能明,必有其世,而後有其人。

天之視人,猶父之視子,其愛均也。君者,天之元子,民,天之赤子。上不恤下,天必示儆。夫至德之世,愛均合天,萬物遂長,民樂其業。世之衰也,苛政干和,天怒震發,地見其灾,國家多難,流毒民人。惟聖人和愉寧靜,志得道行,民物遂生。是之謂有其世而後有其人。

文子問聖智,老子曰:聞而知之,聖也;見而知之,智也。故聖人常聞禍福所生,而擇其道,智者常見禍福成形,而擇其行。聖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禍福所生;智者先見成形,故知禍福之門。聞未生,聖也,先見成形,智也,無聞見者愚迷也。

聖不曰生知而曰聞知,何哉?生知道在我者也,聞知事在外者也。聖人聞於未然,禍福先知。智則必待事成而後見,愚則溺於聞見,終不自知,迷亦甚矣。

老子曰:君好知,即信時而任己,棄數而用惠。物博智淺,以淺贍博,未之有也。獨任其智,失必多矣。好智,窮術也;好勇,危亡之道也。好與則無定分,上之分不定,即下之望無止,若多斂即與民為條,少取而多與,其數無有,故好與,來怨之道也。由是觀之,財不足任,道術可因明矣。

智者不為其所不能為,強所不能,則非智矣。然則智可好乎?好智則術易窮,好與則分不定。多歛民讎,來怨之媒也。

文子問曰:古之王者以道蒞天下為之奈何?老子曰:執一無為因天地與之變化。天下大器,不可執也,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執一者見小也,見小故能成大也。無為者守靜也,守靜故能為天下正。處大滿而不溢,居高貴而無驕。處大不溢,盈而不虧,居上不驕,高而不危。盈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富貴不離其身,祿及子孫,古之王道,期於此矣。

以道蒞天下,曰執一無為,何哉?一則定矣。是以古之王者,因天地之變化,無為而治,見小不棄,守靜不為,大器安而天下正矣。是故處大不溢,居上不驕,富貴可守,子孫可久。

老子曰:民有道所同行,有法所同守,義不能相固,威不能相必,故立君以一之。君執一即治,無常即亂。君道者,非所以有為也,所以無為也。智者不以德為事,勇者不以力為暴,仁者不以位為惠,可謂一矣,一也者,無適之道也,萬物之本也。君數易法,國數易君,人以其位,,達其好憎,下之任懼,不可勝理。故君失一,基亂甚於無君也,君必執一,而後能羣矣。

天下雖大,君以一之。君一則道不待為,民所同行;法不待變,民所同守。智不以德,勇不以力,仁不以惠,合而一之,君之道也。若夫君數易法,國數易君,則甚於無君也矣。

文子問曰:王道有幾?老子曰:一而已矣。文子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不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用兵有五: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誅暴救弱,謂之義;敵來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謂之應;争小故不勝其心,謂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義兵王,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此天之道也。

道為治本,君以道王。本喪亂生,兵革興焉。然則古者有以道王,有以兵王,雖若不同而同歸于有德。故五兵之用,唯義兵可王,是雖兵,亦道也。故曰一而已矣。其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此戰國之事,非王者之兵也。

老子曰:釋道而任智者危,棄數而用才者困。故守分循理,失之不憂,得之不喜,成者非所為也,得者非所求也。入者有受而無取,出者有授而無與。

因春而生,因秋而殺,所生不德,所殺不怨,即幾於道矣。

道在乎治,數關於時。任智釋道,用才棄數,危困之階也。惟守分循理,得不喜成,失不憂退。物之入者,有受無取;物之出者,有授無與,因時而行,生不為德,殺不為怨,則近乎道矣。

文子問曰:王者得其懽心,為之奈何?老子曰:若江海即是也,淡兮無味,用之不既,先小而後大。夫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天下必效其懽愛,進其仁義,而無苛氣,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眾不害,天下樂推而不厭,雖絕國殊俗,蜎飛蝡動,莫不親愛,無之而不通,無往而不遂,故為天下貴。

江海善下而有容,故百川歸之。王者法之以為治。容民畜眾,故得百姓之懽心,樂共推戴,天下歸往矣。草木昆蟲,亦將欣服,其貴可知。

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聖人者應時權變,見形施宜,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論世立法,隨時舉事。上古之王,法度不同,非故相反#也,時務異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者,與化推移。聖人法之可觀也,其所以作法,不可原也,其言可聽也,其所以言,不可形也。三皇、五帝輕天下,細#萬物,齊死生,同變化,抱道推誠,以鏡萬物之情,上與道為友,下以化為人。今欲學其道,不得其清明玄聖#,守其法籍,行其憲令,必不能以為治矣。

一炁運行,四時更變。有不容不爾者,天道然也。皇帝、王伯之治不同者,若出人為,實由天運。故不可執一世之法籍而為傳代之治,惟隨時而舉事,隨事而應變,則可以論世立法。如冬不可葛,夏不可裘,知天道者能之。

文子問政,老子曰:御之以道,養之以德,無示以賢,無加以力,損而執一,無處可利,無見可欲,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無矜無伐。御之以道則民附,養之以德則民服,無示以賢則民足,無加以力則民樸。無示以賢者,斂也,無加以力,不敢也。下以聚之,賂以取之,儉以自全,不敢自安。不下即離散,弗養即背叛,示以賢即民争,加以力即民怨。民離散即國勢衰,民背叛即上無威,人争則輕為非,下怨其上即位危。四者誠修,正道幾矣。

古人以道德為政,後世以功力為政。以道德則民服而風俗淳,以功力則民怨而戰争起。故御之以道,養之以德,無示以賢,無加以力,則無為而天下治矣。

老子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用也,下言者權用也。唯聖人為能知權,言而必#信,期而必當。天下之高行,直而證父,信而死女,孰能貴之?故聖人論事之曲直,與之屈伸,無常儀表,祝即名君,溺即捽父,勢使然也。夫權者聖人所以獨見,夫先迕而後合者之謂權,先合而後逢者不知權,不知權者善反醜矣。

上言下用,經者,權之體也。下言上用,權者,經之用也。經權相濟,事無不宜。唯聖人知權,言而叉信,期而必當,與之屈伸而審其迕合。若夫執中無權,則不能隨時而適變。膠柱鼓瑟,善反醜矣。

文子問曰:夫子之言,非道德無以治天下也,上世之王,繼嗣因業,亦有無道各沒其世而無禍敗者,何道以然。老子曰:自天子至于庶人,各自生活,然其活有厚薄,天下時有亡國破家,無道德之故也。有道德,則夙夜不懈,戰戰兢兢,常恐危亡;無道德,則縱欲怠惰,其亡無時。使桀紂修道行德,湯武雖賢,無所建其功也。夫道德者,所以相生養也,所以相畜長也,所以相親愛也,所以相敬貴也。夫聾蟲雖愚,不害其所愛,誠使天下之民,皆懷仁愛之心,禍灾何由生乎。夫無道而無禍害者,仁未絕義未滅也。仁雖未絕,義雖未滅,諸侯已輕其上矣。諸侯輕上,則朝廷不恭,縱令不順。仁絕義滅,諸侯背叛,眾人力政,強者陵弱,大者侵小,民人以攻擊為業,灾害生,禍亂作,其亡無日,何期無禍也?

古之治天下者,道德衰而仁義次之,仁義衰則禍亂作,戰争興焉。上世嗣王,如桀紂之主,國未云亡,諸侯已有輕上之心,則道德喪而仁義衰矣。故湯武起而夏商絕,若周之幽、厲視桀紂,才一間耳,故不免大戎之殺,驪山之死,諸侯力政,強陵弱,大侵小,六國從衡,與周俱亡,可不鎰乎?

老子曰:法煩刑峻,即民生詐,上多事則下多態,求多即得寡,禁多則勝少,以事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猶揚火而欲使無焚也;以智生患,又以智備之,譬猶撓水而欲求其清也。

法本以求,治煩則生亂;刑本以禁,奸峻則興詐。夫上多事而欲民無事者,是猶強之飲而責其醉也,則是罔民也矣。安可云治乎?

老子曰:人主好仁,即無功者賞,有罪者釋;好刑,即有功者廢,無罪者及;無好憎者,誅而無怨,施而不德。放準循繩,身無與事,若天若地,何不覆載?合而和之,君也;別而誅之,法也。民以受誅,無所怨憾,謂之道德。

好仁而不知為政,賞及無功,釋及有罪,猶能害政。好刑而不知為法,廢及有功,誅及無罪,其害深矣。惟至公不偏,合於道德,賞不致濫,刑不致酷,則百官盡職,萬民服業,天下隆平。

老子曰:天下是非無所定,世各是其所喜,而非其所惡。夫求是者,非求道理也,求合於己者也,去非者,非去衺也,去逆於心者也。今吾欲擇是而居之,擇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謂是非者也。故治大國若烹小鮮,曰勿撓而已。夫趣合者,即言中而益親,身疏而謀,當即見疑。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從規我者乎?吾若與俗遽走,猶逃雨也無之而不濡。欲在於虛則不能虛,若夫不為虛而自虛者,此所欲而無不致也。故通於道者,如車軸不運於己,而與轂致于千里,轉於無窮之原也。故聖人體道反至,不化以待化,動而無為也。

名分法理,辯是非,別善惡之道也,不求公道而自取己見。以是為非,以惡為善,而望名分正,法理明,難矣。惟正身待物,不廢公道,猶車行陸,舟行水,無往而不通,惡有陷於不平者哉?

老子曰:夫亟戰而數勝者,則國必亡,亟戰則民罷,數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而國不亡者,寡矣。主驕則恣,恣則極物,民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兵不常勝,敗亦隨之,反覆之道也,惡可亟戰而求數勝哉?主勝而驕,民罷而戰,伐國之斧矣。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其是之謂歟?

平王問文子曰:吾聞子得道於老聃,今賢人雖有道,而遭淫亂之世,以一人之權,而欲化久亂之民,其庸能乎?文子曰:夫道德者,匡衺以為正,振亂以為治,化淫敗以為樸,醇德復生,天下安寧,要在一人。人主者,民之師也,上者,下之儀也。上美之則下食之,上有道德,即下有仁義,下有仁義,即無淫亂之世矣。積德成王,積怨成亡,積石成山,積水成海,不積而能成者,未之有也。積道德者,天與之,地助之,鬼神輔之,鳳鳥翔其庭,麒麟游其郊,蛟龍宿其沼。故以道蒞天下,天下之德也;無道蒞天下,天下之賊也。以一人與天下為讎,雖欲長久不可得也。堯舜以是昌,桀紂以是亡。平王曰:寡人敬聞命矣。

文子家睢,與亳為鄰,久師老子,聞道故博。平王聘而問道,文子對以積德成王,積怨成亡。堯舜以是昌,桀紂以是亡。平王曰:寡人敬聞命矣。以是觀之,平王若有志於為治者也,何不能修德釋怨,而乃信讒懷疑,輒誅伍氏?此文子所以去楚而適越也。子胥勸吴伐楚,遂致鞭尸之辱,甚矣。有國者,怨其可不釋乎?

同类推荐
  • 史氏菊谱

    史氏菊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伤科补要

    伤科补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量寿经义疏

    无量寿经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决定义经

    佛说决定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儿二便门

    小儿二便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跨越千年遇见你01

    跨越千年遇见你01

    鱼和飞鸟,这无疑是最绝望的爱情。然而我们的爱情早已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我想,我跨越千年,只为遇见一个你。
  • 寻心人

    寻心人

    一个入世修行的道士带着个便宜得来的猎人徒弟,在这个神魔都飘零的年代入世寻找自己的信仰和坚持。道虽飘渺,尙容足迹去追寻,世界至大,何以不能容心。
  • 慕容雨馨

    慕容雨馨

    她,原来是可爱的。但是,经过一次游轮宴会,她,变得冷漠。经过4年,她彻彻底底的改变。她回到这个城市,冷笑。她要那全家人死。她是国际第一杀手:冷血芙蓉。原名:凌冰雪。在复仇的过程,她爱上了之前夺了她初吻的男生,也就是男主角:叶皓泽。……………………剩下的要看正文哦!
  • 与校花阴阳同修

    与校花阴阳同修

    渡劫失败,变成一只狗,这简直是坑神仙的节奏。秦风是欲哭无泪。本来做好安安分分将元神修复好,再选个黄道吉日渡劫飞仙,没想到遇到校花让人绑架。英雄救美这种狗血剧情秦风向来不怎么做,但是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于是他出手了。校花是救下来了,可麻烦事一桩接一桩。这时候秦风才恍然大悟,救人时忘了他是修仙的,却说了佛家的话。他倒是想撒手不干了,可是校花开始暗送秋波..
  • 末世无敌超市

    末世无敌超市

    末世爆发五年,各项资源极度匮乏。但机缘巧合下,狄咏却被一个超市系统附身。已经足足五年不曾看到的大米、果蔬,居然在系统的帮助下,如同不要钱的一样,无限量供应!最可怕的是,这个卖场出售的,可不只食物、甚至还有异能!狄咏达成系统公布的一项又一项任务,解锁一样又一样商品。他想借用这个系统,改变整个末世。
  • 海贼之我是一个战士

    海贼之我是一个战士

    托尔兹,一个真正的战士,在海贼世界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作为新一代海军的象征,同时是和多拉格互相信任的战友,他是人心所向的英雄,终结了罗杰缔造的大航海时代。“真正的战士是不需要剑的,而我挥剑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能放下剑……”(海贼同人,故事框架基于OP,掺杂冰海战记元素)
  • 末日尖兵系统

    末日尖兵系统

    一夜之间地球突变,天地元气瞬间暴增,无数的动植物变异成远古凶物,人类一时间成为无数凶物的美味口粮。张海,意外传承尖兵系统,只为在这末日世界取得一生存之地。
  • 深海提督

    深海提督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来自火星的深海提督,打劫全世界的故事。----PS:深海镇守府VIP群:256656852(欢迎各位支持正版的提督和舰娘加入,进群请附上起点ID)-PS1:本书在八百八十六章就已完结,后面的剧情是日后谈,也就是完结之后的故事。-PS2:新书《文化入侵异世界已开》
  • 最后的太古神魔

    最后的太古神魔

    洪荒的神魔纷纷醒来。满天的仙佛纷纷涅磐。日月同空,雪夜惊雷。一场惨无人寰的屠杀过后,孤独的我该何去何从?风华正茂的佳人,荡气回肠的爱情,豪气云天的兄弟情,神秘的幻境,惊险刺激的世途,神秘的洪荒传说,没落的太古神话,强大的神器、无敌的仙。
  • 若你爱我寒风也不怕

    若你爱我寒风也不怕

    传说,如果你爱了一个不能爱的人,那么不要吻她的唇,要吻眼睛。宋芝华泪眼朦胧的看着方延,这个她深爱的人,这个世界上她最爱的男人,因为她自己竟“被小三”小三,她宋芝华做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