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41800000002

第2章

常應常靜解

夫天體本靜,應之以日月雲霞。地體本靜,應之以江河萬物。四序本靜,應之以春夏秋冬。人心本靜,應之以喜怒哀樂。凡有一靜,則有一應。靜者,主也。應者,賓也。靜者,君也。應者,臣也。靜為內體,應為外用。是以聖人之心,常不易而應乎萬物之情,常不動應乎萬物之變。雖與萬物接應,而此心未始逐萬物而遷動也,故能為萬物之主焉。雖日應萬機,曾不損乎毫釐,太上執此以御三才萬物也。常應常靜,聖人之至德乎,天地之真心乎。學者之日用緊要,切不可放過也。

解谷神不死章

無極為太極之谷,太極為天地之谷,天地為萬物之谷,人心為衆理之谷。谷者,納物而不盈,呼聲而能應,象乎人心也。神者,天地間之至理,人心中之至妙。此神知覺虛靈,與心相應,猶谷之應乎聲也。三才有休否,此神元歇滅,故曰不死也。是謂玄牝。玄者,天地之始象。牝者,至靜之真體。三才未立,四象未生,是道已具。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即此也。曰太極,曰性命,曰鉛汞,曰水火,無非玄牝異名之妙也。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玄牝一竅,乾坤之根蔕也。衆道由此而出,三才由此而生。或以口鼻呼吸往來清濁為說,是亦道也,但不得谷神之妙矣。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綿綿者,無終之義也。謂谷之有神,不斷不滅,劫火洞燃而不壞,二儀變易以常存。人能用之,不急於勤,不荒于怠,故可與道相為無窮也。

性宗命宗同體說

世謂禪學為性宗。禪者,梵曰禪那,此翻曰靜慮。以清心澄神、靜念息慮為本,以忘形去累、止欲離貪為宗,在身為戒,在心為定,在性為慧,禪宗以戒、定、慧為第一義。命者太極混沌中元命之命也。以無為自然、妙有清虛為本,以專氣致柔、抱元守一為宗。在腎曰精,在身曰氣,在心曰神,命宗以精、氣、神為第一義。戒、定、慧,即精、氣、神也。戒以養精,定以養氣,慧以養神。非戒則不能生定,非定則不能生慧。戒不立則精喪亡,定不全則氣流散,慧不生則神凋竭。故戒定慧依精氣神而立,精氣神依戒定慧以全。三教聖賢,不能去此六字而成道者。今之學釋者則曰:本來無一物,何用精氣神也。學道者則曰:吾有精氣神存,何待戒定慧為。此皆不明根本,妄自分別,所以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悲夫!

解金剛經一合相理分

夫有合相之者,天地萬萬物也。無相之合者,如來性理也。萬萬之合,莫逃乎身命。陰陽性理之合,不越乎真空妙有。分云一合相理者。相者,事物也。理者,性理也。凡貌象炁質之物,宥于天地之間者,莫不合乎數,當乎理也。至于蜎飛蝡動之屬,有情無想之類,孰能逃乎一合之相矣。故如來說法,必自有相而至于無相。謂一切衆生,必固相而後顯理也。非相財真空之理無所明,非理則妙有之機何所發。故以相明乎理,以理合乎相,欲使衆生即色即空,即心即佛也。經云:如來如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顯名世界。解云:此言天地一合相,世界若此其大也。蓋太極未形時,即無此世界,大塊既判後,是名世界也。經云: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解云:元始之際,本無一合之形,今實有世界,不過一合相也。蓋天與地合,日與月合,陰與陽合,男與女合,其餘不言,可知是名一合相。解云:如來真性,本無名相,不過假權就實,借有明無,隨順世間,名一合相也。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解云:然此一合,乃真空與妙有合也,衆生與佛性合也。老子謂神形俱妙,此也。千聖不傳,故曰不可說也。但凡夫之貪著其事解,凡夫不明佛性,但與世界塵勞煩惱為合,貪求無厭,著相不解,事事執迷,不能省悟,使一靈真性流浪生死,出入韜迴,皆貪著其事也。諸經之解為為不同如來之旨,遂成訛舛。經中明白,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見得形炁之合明矣。又破曰即非一合相,此性理之合明矣。謹解半章,發明後學云耳。

解老子貴生章

經: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解:生猶日之出也,死猶日之沒也。莊子云:死生如夜旦,此也。十有三者,乃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胞、胎、養,此十二事,兼吾之身共十三也。凡萬物始而復終之道,陰陽往而復反之理,人物盛衰死生之數,在坤卦為復,在乾卦為姤,陰陽消長,寒暑推遷,造化相為無窮者,此也。凡有生之徒,必循此而生,又循此而死。今生動至於死亡之地,其盛衰存亡之跡,亦不能逃此十三徒之數,有能逃此數者,其惟聖人乎。釋氏之生老病死亦本於此。其所謂韜迴者,此三三徒歟?

經:一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解:萬物無生,故得無死,既有生則必有死,有死則必有生,此天地間必然之理也。今不能兔乎十三徒之患者,為萬物生生之情不已也。既厚於有生,何得免乎死也。老君恐世人不明出生入死之理,故設問曰夫何,故又自答曰以其求生生之道甚厚,不能至於無死之地,所以未免乎十三徒之生死。今欲不與此徒為伍者,則當出五行生死之外可也。

經: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避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也。解:既厚於有生,則當其攝衛養生之術,順其生旺興衰之數,明其死生出入之機。修其身,養其氣,固其精,存其神,黜聰明,屏嗜慾。使七情不擾於內,六塵不擾於外。不奔走於名利之場,故陸行不避乎虎兕也。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不徇身欲,不為禍先,故入軍不待避乎甲兵也。故善攝其生,必洗心藏密,忘物忘形。使乎六欲之兕虎無所投措其爪角,三毒之甲兵無所容頓其鋒刃。神形俱妙,與道合真。故曰無死地也。又曰聖人能外形骸,不與十三徒為侣,故物不能為之害,世不能為之患。老君曰:吾所有大患者,為吾有身。若吾無身,何患之有。以其無身,故能無死地也。諸家解義各以九竅四肢,七情六慾,或言水六火七,或言六根、四大、三毒為十三,似與經旨不相侔合。今特解此,發明後學。

若嬰兒之未孩

嬰兒者,未出胞胎也。出乎胞胎,謂之孩也。嬰兒在母腹中,惟抱一團和氣。喜怒哀樂之情未發,見聞知覺之性未萌也。出母之胎,便有喜怒哀樂之情,見聞知覺之心,故不足以況於道也。古人曰:溫養子珠,保養太和。又曰:聖胎道胎,胎仙胎息,未嘗言出胞胎也。三教聖賢泏養之術,孰能越此。老子抱元守一,專炁致柔。釋氏之宴寂,顏子之坐忘,止是嬰兒。

二極中說

無極,無中之中也。太極,至中之中也。寂然不動,元炁總禽之首也。不可得以狀之,即無偏倚流伏、過踰不及之患,是為乾元之始,萬物之根也。極名雖異,而中不異也。三才萬物不能須臾者,離此中也。至于喜、怒、衰、樂之未發,此中者,在儒謂之精一,又謂存神;在老謂之抱元,又曰守一;在釋謂之禪定,又曰寂觀。是皆人心固有之中也。以我固有之中,合乎二極本然之中,則天地物我同乎一體。物我既同一元,中寂故不見有起滅,不見有流滯,不見有去來,不見有偏倚。若然者,故可齊萬物,一生死,立於至中之中也。

坐忘說

坐者,止動也。忘者,息念也。非坐則不能止其役,非忘則不能息其思。役不止,則神不靜。思不息,則心不寧。非止形息役,靜慮忘思,不可得而有此道也。故古人立止觀二法,對治散昏二病。止者,止其散,即散歸於定。觀者,觀其昏,即昏復於慧。非定力不能止其散,非返照不能明其昏。古之上士莫不由此而求之,所以顏回惰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伺於大通。子棋隱几而坐,喪乎吾我。明道坐如泥塑人。許君曰:靜定棲神,無生雜想。廣成子曰:毋視毋聽,抱神以靜。西王母曰:無勞汝形,毋搖汝精,靈山六載,少室九年,又有脇不至席,身不離座,身心不動,入乎大寂。釋門若此者甚眾,不過止散而照昏也。不假坐養,聖胎何以克成,定慧大事明了,任意逍遙。事若未明,不宜廢坐。雖然冥頑兀坐,又謂鬼窟黑山,外靜內動,名曰坐馳。若此謂之坐忘,又不可也。

降伏其心說

人心最老最險,易於動搖。瞬息之間,遍歷萬物。其貪也,猶虎狼鷹鷂。其毒也,猶蝮蝎蚖虵。縱之則萬騎奔風,放之則群猴擲樹。其中物也,如戈矛劍戟。其用謀也,如羅網鈎錐。享千鐘利祿,不以為足。居九層樓閣,不以為榮。萬物皆可測其情,惟人心不可得而測也。今以何者而降伏之?必也先之以知足,繼之以毒,抑其縱,歛其放。散其戈戟,去其網罛。忘其富貴,一其馳散。靜其念慮,割其恩怨。喜怒哀樂,寢而不發。顛倒夢想,默而遠離。六欲不興,七情不繆。世間一切理事境界,併不掛懷,若月停止水,雲散太虛,無為自然,如如不動。若此可為降伏也。猶外敵之降於中國,群臣之伏太君。然後安危保險,棄甲揩兵,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此心天下之太平也。

仰山禪房座右銘

陰雲消散

則般若

慈救衆生  迷則無明悟慧月流空

慈悲        十二時中

悲於一切  行住坐臥總是真如

心常如一

隄防眾欲

禁欲百非

恵濟貧窮      五陰廓落

布施     五藴皆空便為菩蕯

廣施陰德      一性圓明

佛道者心

佛即是心即心定佛

大圖智鏡   反觀自心    貪愛若滅       諒不由他

慧    無貪

耳等真空   照彼昏昧     煩惱自無       道不遠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之在我

晝夜孜孜      識塵清静

精進      六根清净即同如來

善念不退      清身獨露

安心止散

静慮澄神

日用中間

知覺見聞無非妙用

能忍其辱      頭頭貝足

忍辱

福德日生      塵勞不礙

塞則煩通則菩薩

覺性現前

即此身心為佛法,休從外象推尋。明之無古亦無今。大圓平等智,即是本來心。戒定慧根須决定,貪嗔煩惱無侵。六塵五蘊總邪陰。若人如是會,大地變黃金。

惟此法門為最直,明心見性為先。如來一大事因緣。了明真的意,即便是金仙。布施慈悲兼忍辱,無貪精準常然。運情平等倘無偏。此心如不昧,臘月火中蓮。

知覺見聞皆妙用,住行坐臥如如。朝昏百刻莫虛拘。物情如不著,此即是工夫。無我無人無住相,真然委鑒玄虛。圓明具足了無餘。竿頭須進〔步〕,午夜月輪孤。

仰山丹房座左銘

隂陽停合

和而不流即是沐

調息漸香 薰蒸四肢

魄守在肺 調理中合

綿綿若存即是火候

總歸無念

知雄守雌

元炁常存

含光隠景      都攝六根

眼      五炁朝元即是採藥

魂守在肝      總歸無念

負陰抱陽

玄牝之门  含真抱一    停思息慮  娘生之身即是丹鑪

神    脾          盡在吾身

天在之根  元神自居   意守在脾  烹鍊汞鉛

日用之心即是金翩

不離方寸

絕音止聰           戢精炁神

耳       三花結葉即是丹頭

精存在賢           融成一片

知白守黑

元精不散

十二時中

時時不怠即是工夫

薄味寡言   心常如一

神守在心   毫髮思念

圓而無漏即是固濟

不擾靈臺

但把心為汞鼎,〔此身〕便作鉛鑪。汞鉛二味結玄珠。一粒大如黍米。 意馬纔奔汞失,心猿微動鉛枯。若能過住十三徒,生死何干吾事。

魂魄精神意識,色身香味為徒。都將一炁貫玄珠。收入中華國土。

玄圃淨夷精徹,心田平治荒蕪。大丹煩赫耀冰壺。獨露堂堂誰侣。

精乃生神之本,炁為養命之根。三般結就合乾坤。斗柄周天輪轉。

子夜起從海角,午初流下崑崙。金烏玉兔兩停輪。昭一見皆空五蘊。

真道不傳

天下之術可傳,道不可傳也。術可說,道不可說也。老君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本無文,何言可說。道本空寂,何物可傳。必須自得於心,然後引師之說,證我悟處。言行符合,即師度我也。師者,華表也。眾人不由其道,非華表之咎,師能印其是非,不能同使之得道也。《金剛經》云:若言如來度眾生者,即有我人眾生壽者相。言眾生之性,本自圓成,我惟啟悟之也,使人明理自度。若言我能度者,我即著世間之名相也。老君亦曰:真常之道,悟者自得。亦未曾言能度之。近之學者趨奇慕怪,謂彼能出神,此能通聖,或見地獄,或遊天堂,或言神與之交,或言鬼報之夢。惑人以禍福,詐人以吉凶。休糧為觀夜行為之定。飲酒啖肉為之養精,曲背垂頭為之坐圜。妄想為之禪,顛倒為之佛。數氣息為之命,認識神為之性。至有裸形、赤體、服炁、採陰陽、弄胞元、穢荒婬、觸邪僻,言有不可問者,為之祕密。曲躬稽首,稱為弟子。不可勝言。善知識,不該奇怪者,見之不敬,語之不愛,指瑕斥庛,喧傳毀謗。悲夫!世之宜假不宜真乎。道有可傳,皆為之術。心有可取,亦謂之妄。不從自得,而從外求者,非曰真道。故曰術可傳也。

人直畜說

人之生也。其形必直。畜之生也,其形必橫。直者,肖天地之形為形也。橫者,反天地之形為形也。肖天地為形者,奉行天地之情性也。反天地為形者,供奉人道之享用也。羽毛鱗介之屬,莫不為橫其身焉。橫其身者,橫其性。狼虎鷹梟蚖蛇蛟囗,天地間凶獰貪嗔之類是也。人則直首方足,厚背寬腹,佩服於道德,串帶於仁義,所以貴居萬物之上也。然直其身,直其道也。故能以直用心,以直治民,以直事君,三才之中,直者王也。三字中直落也孔子曰:人之生也直。凡直其身心者,人類也。橫其身心者,畜類也。世之不橫其身心者鮮矣。

接木說

花木之樹極多,其色不可眼,其味不可口者,皆為常木。雖然,亦有博接之道也。當其芽蘖之始萌,良工剪去其常梢,博之以嘉梗,周之以草,按固之以泥塗,然後條風吹之,膏澤潤之,則新條發於舊梢之上。向之酸澀者,易為甘美。常木易為奇葩,色可以眼,味可以口,眾人莫不悅其美,而嘗其實也。由此觀之,謂人性不可改者,非也。當其意之初萌,能剪其惡念,易之以嘉謀,護之以忍草,固之以信土,吹之以和風,沐之以智雨,則善謀由是而生,惡念由是而止也。向之邪佞者,易為中正。妄偽者,易為誠信。開智慧花,結真實果。眾人莫不服其能,嘉其志也。謂性不可改,惡不可回者,非人之徒歟。余觀接木,遂得伐惡遷善之理,故作接木說耳。

三身同根圖

道分三身之用

理合一真之元

三身同根說

道生一,一偶二,名之曰乾,三才由是而始也。古人設象必體乾元。道有玉清、上清、太清,佛有法身、報身、化身,釋迦有文殊、普賢,彌陀有觀音,勢至。此太極函三之義也。三者,乾元也。乾屬金,故道曰:金丹、金鼎、金公。佛曰:金剛、金仙、金相。凡曰金者,皆象乾也。姑指一佛言之,諸理不言,可喻也。彌陀有觀音衣白,勢至衣青。青,東方夕個也。白,西方之色也。青屬木,表慈仁教育眾生之象也。白屬金,表智慧覺悟眾生之象也。佛處於中,必空手而高下之,表德合天地而無為也。二士各有所執,表行化之義也。立必蓮花,表清淨無染也。指必執中,表執中有道也。衣必紅純,陽之象也。相必金堅,剛之象也。足必跣,離塵之象也。餘者不言,可知也。夫道體空寂,本無形色,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而佛與道以區區之相示人,在理豈不謬哉。鳴呼!去聖逾遠,源流益別。苟不以相,後世何以韶將來也。此古人不得已而為之。誠哉,睹假形而思古道,亦啟信之一端矣。雖然,立象設教未免乎假,而聖人之心未始不同焉。象外真體,故未易言也。合則萬殊一本,散則一本萬殊。悟則一身兼三,迷故三身不一。

金剛經三心不可得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夫三心者,用之於前為過去,用之於今為現在,用之於後為未來。又前念已滅為過去,今念方生為現在,後念未發為未來。此三世之時有不同,然一理之諒無以異。聖人之心,萬古一定。逾上古而不老,在即今而不憎,處未來而不滅。不為事物之所變,不為今昔之所遷。用之以治天下,教人徧育萬物揆四時,雖發之於情;形之於事,未嘗所取也。視其始,寂然不動。觀之今,廓矣無為。覘之終,邈哉罔極。化之於群生,群生莫知其德。用之於天下,天下不賞其功。過去不取於名,現在不取於相,未來不取於法。故曰不可得也。

六對之圖

六對義

智慧對愚癡者,悟則愚癡成智慧,迷則智慧成愚癡。佛性對衆生者,迷則佛性成衆生,悟則衆生成佛性。煩惱對菩提者,悟則煩惱成菩提,迷則菩提成煩惱。喜樂對嗔怒者,悟則嗔怒成喜樂,迷則喜樂成慎怒。利欲對仁義者,悟則利欲成仁義,迷則仁義成利欲。虛妄對真實者,悟則虛妄成真實,迷則真實成虛妄。已上諸對之義,往還為體用,互換成始終,至聖至誠,至頑至愚,莫不同具。是六者之對也,猶水之與湯,本同而用二,湯冷復水,水熱復湯,兩者相入,無能分別,獨冷熱有不同矣。今夫湯即水為之,猶愚癡即智慧之有也。今夫水即湯為之,猶佛性即衆生之有也。湯之不離乎水,水之不離乎湯,猶六者之不離乎對也。故愚癡生則滅智慧,衆生迷則滅佛性,虛妄生則滅真實,嗔怒生則滅喜樂,煩惱生則滅菩提,利欲生則滅仁義。如湯生則滅水性,水生則滅湯性也。雖互為生滅,而本未始不同焉。嗔怒、喜樂非有兩種性也。非嗔怒,去喜樂,復生也。兩者直是一條道理。譬如一條棒,一頭是嗔怒,一頭是喜樂,由人手拈來拈去使也。猶水熱便是湯,湯冷復成水,如上六對,義同是如此。若離衆生求佛性,離愚癡求智慧,離煩惱求菩提,元有是處。

或問金丹性命類

或問:丹經譬喻,千篇萬論,弟子初真,不能窮究直截處,乞一言。答云:五氣不謬,五情不思,五味不貪,不欲不染,六根清淨,方寸澄徹,便是真丹。此法第一直截矣。

問二真丹烹鍊,其法云何?答曰:徹世事,靜打坐,青龍降,白虎伏,朱雀滅,玄武死,勾陳守,五兵不試,八表平安,丹法如此。

問:如此人人見成也?答云:雖然如是,亦要到得這般田地,可謂現成。未默斯要,又不可言現成也。

問:鉛真鉛,汞真汞,水真水,火真火,為是有賢之物,為是萬言譬喻?答云:夫道不從外求,外求非為大道。言真鉛汞者,乃天地之根元也。真水火者,乃陰陽之本祖也。汞鉛在人為性命,水火在人精神,非世間有賢之物也。古人不欲直泄,故萬言於物,使人遠取近求,以象外陰陽,合身中之神炁也。除本命元神外,其餘鼎器藥物、龍虎龜蛇,及世間有象者,無非譬喻。

問:世傳置壇靖,立鑪鼎,法象陰陽,煅鍊世藥,丹成服之,長生上昇,果有是否?答云:還丹以身為鑪,心為鼎,以無念為方,集虛為藥,鍊之以神火,濟之以性水,混合於片時之間,便得服食之妙。久久如此,克定成仙。夫鍊世凡藥,損財耗力。上世帝王英傑,多為方士誑惑,萬萬無一成就。

問:名山洞府,丹藥鑪竈,尚有存者,然則古人皆非乎?答云:至人置鑪立鼎,外鍊凡藥,內鍊心丹,法晝夜時刻,行文武抽添,假外鑪火之功,制內心情之動。內心不怠,外火無差,內心若懈,外功已失。外守鑪鼎,內運坎離,內丹者就,外藥亦成,服之豈不飛昇也。今人知鍊外藥,不明內丹,六根不清,三毒不滅,定慧不生,妄想不除,坎離不交,汞鉛不結,雖有外藥,仙道未夢見哉。

問:既知藥物,須明火候。請問藥物如何結?火候如何用?答云:精氣神交感,心意識不動,為之結丹。坎離默運,十二時中,無雜思想,是為火候。如時刻不著工夫,則火候差失,如時刻精神耗動,則大藥無功。或知藥不知火候,徒無益耳。

問:修鍊之時,須依節候合卦炁,按時刻否?答云:真火無候,大藥無方。古人立節候卦炁者,不過使人明彼陰陽,識彼象數,驗彼時刻,然後劉而行之,使此精此炁、此神此心,合乎天機,應乎卦象,不相背戾也。如天道時刻差失,則陰陽錯謬,風雨失節。如人心時刻妄動,則火候差失,丹道不成。要時時刻刻與造化同功,五行合度。所以立卦象時刻,

為人心之準的也。

問:文武抽添,進退火符,可得聞乎?答云:火符至妙,千聖不傳。今略而言之,不過調和金火也。金即鉛,火即汞;鉛即黑,汞即神;神即性,炁即命。性命融會,金火和光,丹道成矣。火太武則燥,太文則濫,要之不燥於武,不濫於文。後則抽之,前則舔之;首則進之,尾則退之。

使之綿綿若存,溫溫得中。譬理琴也,絃緊則絕,絃緩不鳴,不緊不緩,應指而聲。火候莫不若此。

問:十月成胎後,還更進火否?答云:譬之金鑛,一鍊成金,不再入鑛,堅明精粹,不變其性,謂之金剛不壤身也。到此之時,大安大歇,雖不進火,亦不退火。含光默默,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問:聖胎圓成便是了當否?答云:十月胎圓,即是打成一片。如要了當,打破一片,昇入無形,離種種邊,名為妙道。

問:伯陽《叅同契》、《龍虎古經》準易而作,文古意密,莫究歸旨,外此別簡易之道否?答云:神仙恐世人得之容易,失之亦易,故借易象以明之。謂人肖天地為形,易準天地之道,能明彼易,則天地之道在吾心矣。甚簡易者,性命也。性者,太極之真無。命者,無極之妙有。儒之五車,釋之三藏,丹書百千,莫能越此。

問:除性命外更有玄旨否?答云:心也。心者,神之府,精之君,氣之帥也。心止則神止,心一則精一,心定則氣定。心動則百慮皆生,心靜則萬緣俱息。大則兩儀充塞,歛則四象調和。攢簇五行,會同八卦,融會鉛汞水火,歸安精神魂魄,成仙作佛,為師為儒,莫不由心所以造也。

問:金丹之道,性命二者何先?答云:從性宗入者,性為主,命為應。從命宗入者,命為主,性為應。性不可無命,無命謂之乾慧。命不可無性,無性謂之枯陽。此兩者同出而異別,不可執乎一也。

問:人以形氣精神性命為本,未審始終極於何地也?答云:太極混而為炁,炁之一者曰精,精之妙者曰神,神之妙者曰性,炁降於人是為命。在人則氣為形主,氣足則精足,精足則神明,神朋則性極。性始也,命終也,極於斯矣。

問:但能抱元守一,其餘卦象陰陽,特譬喻也。何待窮奇,徒煩於心耳?答云:神仙之道,非劣識者之所能也。明不到太極之始,天地之根,識不到卦象氣數、坎離鉛汞等事,非通理之士也。若但抱元不變,守一不通,朦然不知道之所在,豈為玄妙也哉。神仙之道,非固執者之所能成,非不學者之所能至耳。

問: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玄牝非形質之物乎?答云:玄牝即先天道之祖也。三才萬物由此生也,衆理萬法由此歸也。在物為性命,在藥曰鉛汞,在人曰精神,在卦曰坎離,在易曰太極,在釋曰本來,在道曰玄關。一竅玄功妙理,非言可盡,人能得之,可與天地齊年也。非有形質之屬耳。

問:烹鍊服餌既不可恃,孰為可恃者?答云:鉛自已鉛,汞自已汞,精自已精,神自已神,鼎器自已,藥物自已,龍虎自已,坎離應繫。譬喻並作自己受用,始與大丹相應。始棄家中珍寶,尋世上丹砂,猶蒸砂作飯,握葉為金,徒費精神也。

問:平叔曰休妻謾遣陰陽隔,絕粒徒教腸胃空。然則金丹固不必礙妻室飲茹名利乎?答云:神仙以世人但言休妻絕粒便是大道,更不尋求自己本命元神也。若能在俗而無俗,居塵不染塵,固不待忘恩棄義,絕粒休妻,卓然矯異而後為道也。若執認古人詩句,以不礙妻室飲茹名利而學仙者,又地獄中人也。

問:古人必遇人而後成道,亦有不遇而成者乎?答云:未悟必須遇人,悟後即自為心師也。莊子曰:使道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子孫。大槩用自心自悟,若外求於人,徒無益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没我什么事了呀

    没我什么事了呀

    王昊重生了,可是他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再这样下去没我什么事了呀!
  • 我家有个神仙姐姐

    我家有个神仙姐姐

    主角伍逍遥莫名奇妙的被玉皇大帝选为他的继承者,为了使他能够真正继位,王母娘娘决定派太白金星的首席弟子林婉儿下凡去帮助伍逍遥完成历练,于是展开了一系列修仙、异能、妖魔战争、神兽大战、创建最强组织,招募各类高手,把许多美女都簇拥在手上的一系列离奇故事。看伍逍遥如何率领自己创造的组织,突破重重难关,成为宇宙最强的公会,伍逍遥也经过神兽大战之后,成为传说级‘驯兽师’操纵上古级‘神兽’青龙打败了神迹级神兽,成为神兽之王,最终当上玉皇大帝,统管众神的经历,一统宇宙万物。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多投票,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多多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对此书的厚爱,你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创作源泉。本书宗旨:用心创造出使读者感到快乐的小说!交流群:65619793ps: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聖天三土,我会努力传递快乐给每一位读者!
  • 轻平人间

    轻平人间

    这人间有你,轻灵无声,平静逍遥。这天下既是我的天下,也是你的天下!
  • 独家记忆1999

    独家记忆1999

    90后的青春都如同电影里面一样太轰轰烈烈了,其实大都数的我们都是普通人,在这个90后即将30岁的年纪,希望写出我们自己的独家记忆。
  • 朱可夫传

    朱可夫传

    朱可夫出生于沙皇统治末期的一个没有任何显赫背景的普普通通的农家。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朱可夫可能会成为一名毛皮匠,平凡地度过一生,除了家人外,不会被其他人记得。然而,由于沙皇扩军参战,朱可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朱可夫是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长为名垂军史的伟大元帅,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由于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立下显赫战功,朱可夫曾经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两次获得胜利勋章,此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以及多枚外国勋章。
  • 从死后开始忽悠诸天

    从死后开始忽悠诸天

    双开新马甲新书《我当了999世反派》,欢迎前来品鉴支持!人被杀就会死,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可某夜,回家路上离奇暴毙,连骨灰都被扬了的姬不平。却发现死亡对于他而言并非终结,而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自此,他便踏上了忽悠诸天的远大征程!没有什么是死一次没法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多死个千儿八百次!【无系统,原创非同人,轻松欢乐向,和谐有爱不喜勿喷(>▽<)】(普群:533427458)
  • 逍遥道爷张一半

    逍遥道爷张一半

    降妖除魔既是人间扫平天下不平之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是一只九尾狐妖

    我是一只九尾狐妖

    【短篇小说,仙侠爱恋】青丘九尾狐妖白樱和仙魔之子阡陌的爱情故事。☆☆☆☆作者随笔,喜欢的收藏,不喜欢的勿喷。
  • 师兄日记之一个学长的救赎

    师兄日记之一个学长的救赎

    有个朋友总说我不正经,于是,我决定以不正经的口吻来写部小说,好让该朋友明白什么才叫真正的不正经。可当我开始着笔时才发现一切并没我想的那么容易,由此可见,我其实是个非常正经的人,只是偶尔有点不靠谱而已。但这次写作计划我已经向那朋友透露了,怎么办?幸好,在这千钧一根毛的时刻,文子郁出现了,他说:“那有什么?赶上这么流氓的一个时代,你要不以流氓的心态和行为来要求自己,你都觉得自己不好意思活在这世上!”——呼!主人公有了,就以文子郁为原型,来说说他和他的混蛋生活!——“我用最真挚的青春那么热切的投奔生活,然而生活却把我变成了一个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