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0500000023

第23章 藏露:曾国藩升职记(1)

在晚清的官场里,曾国藩仕途之顺畅,足以令人眼红。他少年得志,从28岁中进士、点翰林起,到37岁时,已经从翰林院检讨的七品,升迁到了礼部侍郎的正二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他自己认为,环视左右,纵观官场,极少有人升这么快的。在给弟弟的信中,他更是说:“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

——作者题注

一、少年得志的传奇人物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如果你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别人就会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传奇故事加于你身上。曾国藩成为“中兴名臣”之后,一些神鬼传说之类的事情,就与他有关了。例如,有人说他是“巨蟒转世”。

1.“巨蟒转世”的传说

话说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年)十月十一日那天,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白杨坪村的一处被一株苍老巨大的白果树覆盖着的不大的院落里,发生了一件充满传奇色彩的事。

当天清晨,一位须发皆白的古稀老人迟疑地推开房门,抬起头来不解地看着天空。只见漫天雾气,喷薄欲出的朝日把它的微曦透入层层晨雾,秋风瑟瑟,红叶满地。老人习惯性地拿起扫帚,慢慢地打扫落叶。他不经意地抬了一下头,猛然看见一条巨蟒从房子上蜿蜒进入院落。他大吃一惊,定神一看,才发现原来是房后白果树旁的那株老藤,攀缘着白果树,将藤身盘过正房,进入了院落。这时,老人忽然想起了昨晚做的一个梦:

云遮雾罩,阴霾满天。雾气之中,一条巨大的蟒蛇在空中盘旋,呼的一下降至院子上空,盘旋一周,慢慢地将巨大的蛇头伸进了房门。大蟒蛇双目闪光,浑身黝黑,嘴里吐出血红的芯子,咝咝有声。

老人吓得猛然醒来,浑身冷汗,再无睡意。这时金鸡唱晓,于是心里七上八下的他披衣下床,打开房门,打扫院庭。适才藤影一晃,梦境与现实油然相连,更是令他心惊肉跳。

左右狐疑之时,忽听西厢房里传出“哇——哇——”的婴儿哭声。随之,呀的一声,房门开处,老伴儿颤巍巍地走过来说:“孙媳妇生了,是个胖崽!”

老人慌忙随老伴儿进入西屋。只见红烛光下,孙媳妇抱着初生的婴儿。婴儿头脸正大,双目似睡似醒,肤色光亮晶莹,在昏黄的烛光里,犹似梦中的蟒身之光。老人打了个寒战:“怪了,莫非此子乃巨蟒转世!”于是,他把刚才之事与昨晚梦境讲给大家听。大家听后,皆心中发虚,不知是福是祸。

这位古稀老人,就是曾国藩的曾祖父曾竟希,新生的婴儿便是曾国藩。

面对狐疑不定的子孙们,老人忽然开心地说:“当年郭子仪出生时,他的爷爷也梦见了大蟒临门,郭子仪后来当上了唐朝兵马大元帅,成为大富大贵的名臣名将。今天蟒蛇进入我曾家门,崽伢子正好降生,这不分明是又一个郭子仪降生吗!我们曾家的发达,应在此子身上了!”

看着如醉如痴的老头子,极其孝顺的曾家子孙对老爷子说的曾国藩是蟒蛇转世、郭子仪再生的说法,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再加上此子出世,曾家四世同堂,当年曾祖竟希公70岁、祖父玉屏37岁、父亲麟书21岁。祖孙都还少壮。于是,全家欢天喜地,杀鸡炖米饭,热烈庆祝四世长孙的降生,盼望他将来能为曾家光宗耀祖。

从此以后,巨蟒降生到曾家的传说沸沸扬扬,慢慢地流传开来,流传于那古老神秘的高嵋山麓,流传于广大的湘乡、衡阳偏僻的山村之间。

2.“巨蟒转世”越传越神之谜

从小曾国藩就知道这个蟒蛇的故事和房后那株古藤的传说。但他一直都只是把它当作故事来听,并没有把故事跟自己连在一起。但同时,他又朦胧觉得自己似乎不凡,将来可能能当大官。

关于蟒蛇转世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据说有一年,他入塾读书了。整天埋头在“子曰”、“诗云”里,闷死了。正月十六到了,乡下出嫁女儿要回娘家,母亲带他去外婆家。一大早舅舅就划了船来接,他如小鸟放出笼子般,高兴极了!于是同母亲、妹妹上了小船,小船慢悠悠地在涓水上划行。江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阳光照射,浮光跃金。曾国藩时而看着远去的山峦,数着峰顶;时而伏在船边,数着游鱼。突然,母亲一声尖叫:“蛇!”小船随着母亲的叫声一个歪斜,专注着江水的曾国藩“扑通”一声掉进了江水里。母亲和舅舅大惊失色,急得要跳水救人,但是却见孩子抱着一根木头稳稳地浮在水上。舅舅把船轻轻划过去,伸过船桨把曾国藩拉到船上。母亲睁大眼睛说:“刚才明明是一条大蟒蛇游过来,怎么会是一根木棒?”这事传开,便又成了曾国藩“巨蟒转世”的根据。

还有,曾国藩长了一身蛇皮癣,青少年时期还没怎么发作,但到了35岁以后,癣疥一天天严重起来,变得奇痒无比。曾国藩或坐或卧,皆不断抓挠,煞像个猢狲。曾国藩终生有个围棋癖,因此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景象:他一边下棋,一边抓背挠腿,搞得皮屑飞扬,以致一局下来,周围地上、棋盘桌案上便会到处都是皮屑,像下了一阵小雪。曾国藩的满身蛇皮癣,被有些人说成是蟒蛇的鳞片,这也成为了“蟒蛇转世”的根据。

再有,曾国藩最爱吃鸡,却又莫名其妙地最怕鸡毛。当时的紧急公文,信封口处往往要粘上鸡毛,俗称鸡毛信。但曾国藩在见到这种信时,总是毛骨悚然,如见蛇蝎,一定要别人帮他取掉鸡毛,才敢拆读。有一次,他到上海阅兵。当他登上阅兵台,猛然看见台上有一把鸡毛掸子时,他吓得直往后退,差一点摔下台去。在旧社会曾有这样的说法:“焚鸡毛,修蛇巨虺(huǐ,毒蛇)闻气即死,蛟蜃之类亦畏此气。”曾国藩对鸡毛如此害怕,难免也被人理解为他是蟒蛇转世。

生死轮回,投胎转世,那是宗教的说教,唯物主义者大可不必去相信它。那么,如何认识关于曾国藩“巨蟒转世”的传说呢?

我们知道,在古老封建的国家里,转世之说是非常普通的一件事。帝王们都说自己是真龙天子,也就是金龙转世,受命于天。皇后、皇妃自然都说自己是凤凰转世了。文臣呢?都说是文曲星、太白星下界;武将就说是武曲星、白虎星下凡。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是一百零八个星宿下界。就连平常老百姓也不例外,例如男的说自己是牛郎星,女的则是织女星、是七仙女。“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每个人都是星,都是转世来的。所以,大家传说曾国藩是“巨蟒转世”,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曾竟希老人梦蟒和后园古藤两者之间是可以联系得上的。古藤盘环如蟒,老人终日与古藤相伴,在古藤下休憩,古藤高大,覆盖了住房,他梦到巨蟒入室,实际上是古藤在老人脑海里的影像。

有了“巨蟒转世”的传言之后,其他的传说就更容易因循附会了。癣疥在旧中国里患者很普遍,既难治好,又易传染,曾国藩的一身癣疥正好与巨蟒转世相附会,蛇皮癣便成了蟒的鳞片。

怕鸡毛也并非莫名其妙,有皮肤病的人见到毛皮、毛发,包括鸡鸭毛、兽毛等就害怕,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皮肤过敏症引起的恐惧症,跟恐水症、广场恐惧症、高空恐惧症一样。实际上,蟒蛇类动物并不惧怕鸡毛,蛇以鸟、鼠为主要食物,见则吞之,又怎么会惧怕呢?

涓水见蟒是曾母看走了眼,把一根水中的木头看成了蟒蛇,因为曾母脑中也充满了儿子是蟒蛇转世的神话,所以很容易看走眼。

事实上,像“巨蟒转世”之类的传说,用到曾国藩这样的人身上,就极易流传。曾国藩官做得大,地位显赫。高官显宦,在一般人眼里都不是凡人,于是往往要找出一个典故来传说。拥护他的人要神化他,南方多蛇,容易以蛇精比附;北方多虎,多以虎比附。附会者本可以说是龙转世,但龙是天子的专利,曾国藩们自然不敢说是龙转世,那会犯了皇帝的禁忌。反对他的人也容易接受他是“巨蟒转世”之神话,巨蟒大蛇凶恶无状,曾国藩及其军队湘军杀人如麻,恰似恶蟒,甚于毒蛇,以巨蟒比附,恰如其分。而太平天国运动也是以宗教面目出现,他们宣布自己是天帝、基督、天兵天将下凡,宣布自己是天主救世,要斩杀人间的妖精。清政府是“清妖”,皇帝是妖头儿,大臣们都是妖精,那么曾国藩是蛇妖转世,正好是他们斩杀的对象,自己承认了岂不更好?

而文人墨客、好事之人,往往喜欢捕捉奇闻异事,于是不加分析地猎取了这个“巨蟒转世”的奇闻,记录了下来。不但野史、笔记,就连史学家们也如此猎奇,如朱孔彰所写的史料价值很高的《中兴将帅别传》中,首篇记述曾国藩,开笔便写了曾国藩“巨蟒盘旋入室”和宅后古藤的传说。其他的小说、传奇、逸史之类更争着记载、渲染,于是就有了曾国藩“巨蟒转世”的传说。

3.少年得志

刚开始,曾国藩不叫曾国藩。从小到大,曾国藩有过好几个名字。

出生后,曾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叫宽一。后读书时,家人为他取名子城。后来他转到湘乡涟滨书院读书,改号为涤生。道光十八年(1838年),当他中了进士之后,便改字为伯涵,后又取名叫国藩。

曾国藩6岁时,祖父便为他请了个姓陈的先生,教他识字。第二年,父亲曾麟书在自己家里设了一个私塾,取名“利见斋”,有十几个儿童入学读书,国藩也就随父读书了。

曾麟书自知天分不高,自己想取得功名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于是便把满腔热血都灌注在了儿子身上。他在读书方面也没有高招,只是在儿子身上用苦功夫。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指导,就连吃饭、走路、睡觉都嘟嘟囔囔,爷俩相互提示,背诵诗书、议论文义。

在父亲的苦心教导下,曾国藩也苦下功夫,他的天资很高,记性也好,到9岁时就读完了五经,开始学作八股文。读到14岁时,在当地的读书人中已很有才名。那年,父亲的好友衡阳廪生欧阳凝祉(字沧溟)到湘乡来看曾麟书,读了曾国藩的诗文后大加赞赏。欧阳氏是衡阳、湘乡有名的学者,尤其诗文作得好,功名虽不高,但平日自负得很,值得他称赞的实在不多。为了试一试曾国藩的才学,他当场出题考问。曾国藩对答如流,据题赋诗,这使欧阳凝祉大为惊奇,认为这孩子将来一定大有前程。当即与曾氏议婚,成就了曾、欧阳两家的儿女亲事,欧阳之女便是后来曾国藩的原配。

曾国藩16岁那年参加了长沙府举行的童子试,考取了第七名。为了前程,家人又送曾国藩赴衡阳读书,是年19岁。只用一年,他就学完了该校的课程,然后又回到本县的涟滨书院就读。经过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曾国藩渐知自己过去各方面的幼稚,许多想法也不对,必须重新做起,奋勉不懈,才能真正有所长进。为此,在涟滨书院读书期间,他特为自己取了个“涤生”的名号,即有洗涤过去,重新做人之意。

曾国藩23岁时,父亲于前一年考取了秀才,便也让曾国藩去参加秀才考试。他一举成功,中了秀才。这一年,家长为他与订婚已9年的欧阳小姐完婚,23岁才结婚,这在当时是突出的晚婚了。

第二年,24岁的曾国藩入省城长沙岳麓书院读书。该书院是全国极负盛名的学府,其山长是声望很高的欧阳厚钧,他是嘉庆四年(1799年)的进士,曾任郎中、御史等官,以母老告归主讲于该书院。他为书院主讲长达27年之久,前后教出当时知名的学生有3000余人,因有“弟子三千”之称。曾国藩在该校系统地学习了儒家著述,掌握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在岳麓书院学习了不满一年时间,曾国藩于1834年秋天参加了省城乡试,得中举人。两年连中两级,成了“举人老爷”,这对于曾家来说,已是破天荒了。全家喜庆尚未结束,曾国藩便打起行装,前往北京,准备参加来年的进士会试。

这年十一月,曾国藩离开湖南,独自一人赴京赶考。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北京,参加了礼部的会试,但杏花榜一发,他名落孙山。可巧道光十六年(1836年)适逢皇太后六十大寿,照例增加乡试、会试的恩科一次。于是他决定在北京多留一年,准备参加恩科。这一年他除了准备功课之外,还目睹了京华文物名胜,大开了眼界。这时的他,也不再是蛰居湖南山乡的寒门儒生了。可惜这次恩科,他又是榜上无名。他只好收拾行李回家。

道光十八年(1838年),又逢会试之期。曾氏又让儿子进京,曾家以农为业,本不富裕,偿还他借贷易氏的100两白银,已无钱可供路费了,只好东挪西借。恰好离他家15里远的桐木冲的他的一个堂舅,称作南五舅江氏的主动地送来了他家的所有现金12吊钱,家里又凑了20余吊,曾国藩拿上这30余吊钱上路了。到了北京,身上仅余3吊钱。曾国藩知道这是孤注一掷了,如果再不中榜,可能连回湖南都难了。

幸运的是,三月春榜发布,曾国藩取得礼部会试第三十八名进士。接着又连续进行殿试、朝考,成绩越来越好。殿试取得三甲第四十二名,朝考取得一等第三名。朝见皇帝之后,更是被钦点为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亦即“红翰林”。红翰林,是科举仕途中的巅峰了,因为中央的极品大员、地方的封疆大吏,绝大多数都是从翰林里选拔的。换言之,曾国藩成功了!

同类推荐
  • 险难中的毛泽东

    险难中的毛泽东

    本书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是第一部全面记录毛泽东一生在重大危难关头临危不惧,逢凶呈祥的纪实作品。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在毛泽东露宿的地方,突然窜出一条毒蛇,向他吐着长长的蛇信……,第二部分介绍了毛泽东在组织秋收起义时,巧用一把银元换回了性命……,第三部分介绍了毛泽东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红色华佗”使他渡过了这次大难。第四部分介绍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望着倍受痛苦折磨的妻.
  •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中的“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统治者开辟了新的王朝。开国功臣的人生在被封侯拜相后到达了鼎盛。皇帝赋予了功臣权力,同样也是皇帝,终结了功臣的性命。开国功臣大都经历了“两重天”的人生考验。建国前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左膀右臂,珍爱有加,建国后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可与他同患难,难与他共欢乐”这句话道出了两千多年来开国皇帝的共同心态。开国功臣在功高震主的忧患下,或者如韩信般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或者如李靖般高风亮节,功成身退。他们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求苟全性命,安敢复望富贵?当我们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开国功臣的真实命运与结局。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4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4

    公孙丹是北海王国有名望的世族大家,朝中有人,州郡有势。董宣到任北海相后,因不明底细,误用公孙丹为五官椽(郡中武官)。一次,公孙丹家中造房子,请了一名卜卦的算命先生预测吉凶。哪知算命先生胡说八道并煞有其事地说:“以情理推来,住这所房子是要死人的。”没想到这一句胡言乱语却诱发了公孙丹的歹念:既要死人,何不找个“替死鬼”呢!于是,这个恶霸公然指使他的儿子杀死过路人,并把尸体放在新屋之内,以求消灾避祸。消息报到董宣那儿,他为之震怒,立即派人查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断然决定收捕公孙丹父子,枭首示众,以平民愤,乡里的百姓无不称快。
  •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遇见江竞辰

    遇见江竞辰

    在林子璇偶然出去散心,遇见了江竞辰,她本不知何为钟情何为一见,但,那天,她信了
  • 栀子花的小王子

    栀子花的小王子

    在这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完成的事。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和无法靠近的人。我想,即使如此,在一旁当一个隐形人默默关注着你。也好。
  • 纵横西汉

    纵横西汉

    刘彻问他:“那一世如何?”马大舌答道:“国家内忧为患,国力蒸蒸日上!”刘彻道:“哈哈哈,和朕一样!尔等待如何?”马大舌答道:“横扫八荒,荡平四宇!”刘彻大笑道:“好!如此方为我汉家子孙!”
  • 梦里的流萤

    梦里的流萤

    一部大学校园里的青春风暴。学习,生活,友谊,情感的天地。他纯真,善良,英俊潇洒;她美丽,聪慧,魅力四射!他们在四年的时光里有怎样的故事?命运无法动摇,梦想一次次起航!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青春又是谁的新娘?!
  • 穿越之皇子的未婚妻

    穿越之皇子的未婚妻

    一场意外的时空碰撞,让两个相隔千年的人相遇了,为了追爱的故事~
  • 不生病的吃法

    不生病的吃法

    错误的饮食观念让我们每天吃进大量的非健康致病毒害物质,“你,就是你所吃食物的产品!”“服毒”怎么能不生病呢?其实,人类完全可以靠适当的饮食,加上心智的提升,达到身心的全面健康。1.疾病是我们吃出来的;2.癌症的预防必须从饮食入手;3.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4.饮食也要顺应天时;5.为什么说素食让人更健康?6.瑜伽修行者的饮食方法;7.最美昧的素食菜谱。相信你在读完后,将会懂得如何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
  • 哪座城市不孤单

    哪座城市不孤单

    一座城,一个人。路过桥,路过城,路过你。到头来,终究是一袭平淡御繁华。
  • 君神你家上单已上线

    君神你家上单已上线

    她并非是这电竞圈里唯一的女生,却是唯一一支带着队友冲进全国赛的女生,是唯一一位被封神的女生,三年前突然宣布暂时退赛是为了什么?三年后回归,新的队友,新的战队她还能否带领他们回到那个舞台?
  • 厚土

    厚土

    厚土,作者陈永祥。父母在,不关机。这是前几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看过之后,就记在了心里。从那时起,我的手机一天二十四小时开着,就是充电,也是开着。
  • 松木桥头小山丘

    松木桥头小山丘

    安小丘那时候说,“他永远都只是我的老师。”可是后来她又说,“他曾经是我的老师,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命运给了她一次无痛感,还了她倾世温柔,当迷失,青春,绝望,期待同时发生时,她该如何抉择。她生命里那个比她成熟的男人到底会不会爱上一个小朋友,这个谜有人解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