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14100000006

第6章 九五心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桓温大司马的这次北征,居然是以失败而告终。他败给了大燕国雄略过人的统帅慕容垂。在枋头,他损失了三万精兵,而这些被俘的晋军,都死在了燕国鲜卑人的屠刀下。败退中,他又遭到大秦辅国将军王猛埋伏军队的阻击,失去了近两万官兵。

对这次失败的原因,桓大司马心里是很清楚的。他两次没有听从郗超的建议,致使到了冬天河旱水枯时,晋军失去了水运的粮道。而后,他兵驻枋头,却犹豫不进,不肯白白折损兵力。那时,大燕朝廷内部正剑拔弩张,他居然要在枋头等待燕国内乱之后,再以逸待劳。却没有想到,大燕吴王慕容垂看到了他的彷徨,采取了诱敌而围歼的战术。然后将晋军拖垮,迅猛出击。最终,慕容垂仅以一万人,就打败了兵力数倍于他的桓温。

这一次北征的失败对桓温的打击是沉重的,他的很多谋划都要因此而重新制定。与王谢家族齐名的梦想,看来也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大司马战败的消息报到建康,陛下把几位近臣传进宫来,把战报给他们一一过目。

丞相司马昱起身参拜,说,陛下,今夜风清月朗,可以睡个好觉啦。

司马昱今年五十一岁,他是大晋元皇帝最小的儿子,被封为会稽王,兼领丞相。论起来,他应该算当今陛下的祖辈。他极善清谈,仪态俊美。同王谢等高族的名士们,一向有着非常好的关系,并经常提携他们担任官职,当年谢万就曾得到了他的赏识。谢安了解这位丞相,他曾不无幽默地对谢万说,司马丞相的最大长处是清谈哪。

二十八岁的皇帝司马奕,也就是大晋的第十一代君主,端正地坐在皇座上。他听了司马昱的话,并没有什么表示。过了许久才说,丞相说的,朕知道了。那毫无生气的语言,毫无神采的目光,就仿佛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

这时,尚书仆射王彪之忽然站起来行礼,神态沉重地说,陛下,这绝非可以高枕无忧啊!这一败,是福是祸,难说啊!王彪之一向以坦言直谏而闻名,在座并没有桓温的党羽,他也未加掩饰。丞相司马昱接过说,噢,王仆射的意思,这一败,反会是祸吗?王坦之也是不解,站起来说,是啊,王仆射还请明言哪。

侍坐的谢安没有表情地听着。王彪之说的是对的。至少谢安对这件事的感觉并不好。他原以为大司马举倾国之兵,应该得胜而归,那么下一步,就会向朝廷求九锡之礼,而九锡之礼就是一个同意他禅位的默许。所以,谢安想出办法去削弱这胜利的威信,这样在他声望仍不足的情势下,那九锡之礼还可以暂不赐给他。但谢安没有想到,他居然战败了。桓温原本是个持重而犹疑的人,这一败,他树立声望的打算就会破灭,他恐怕也不会再去北征,那么……从前的打算一下落空,他难保不会有另外的非常举动啊。况且,他已经得到了徐州,朝廷还有什么可依赖的呢?

王彪之说,势尽则破釜沉舟,没有了后路,就会背水一战哪!王坦之说,如今在国家失去了威信,那么就要胡作非为了吗?王彪之缓缓地点头,难说啊。司马昱思索着,觉得王彪之说得是有道理的。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枋头一败,反倒让局势更加不可预知了。他看看沉默的谢安,说,安石,你的意思呢?谢安回答,王仆射说得有理。

正在这时,宫人飞快地奔进宫来,跪地呈上一封奏表,禀陛下,大司马自姑孰有表上奏。司马昱接过,转身恭敬地呈上去。司马奕淡淡地说,请丞相启看罢。司马昱打开奏表,他的脸上忽然掠过惊慌,说着,奏请免去袁真豫州刺史之职……说完,他紧张地把奏表递给了王彪之。

王彪之看着,念给大家听,那大意说,豫州刺史袁真在北征作战中,贻误时机,使大军断绝了粮道,致使作战失利,王师惨遭败绩。特奏请陛下,将其免为庶人,以正国法……他念完,又恭敬地呈给司马奕。大家听着,相互交换目光,半天没有人说话。每个人心里都是清楚的。豫州是大司马早晚要拔掉的势力,这一次,终于被他找到了口实。

忽然听到司马奕冷冷地说,声音显得那样尖厉,在这宫殿里回荡,这明明是诬陷!他战败了,折我大军,损我国威,却又要把罪过都推到袁刺史头上!当真是贼子之心!朕决不答允!说着,他把那奏表掷在地上,一张面孔冷若冰霜。

大家纷纷跪倒,王坦之说,陛下不要动怒啊!万事自然可从长计议!司马奕忽然站起来,愤怒地说,从长计议吗?朕这天下还有多少可以计议呢!他转过身,看着那皇座,渐渐流下泪来,说,他不过是要朕这个位子啊,朕送给他就是了……为了这个,朕冤屈了多少人呢?何必再多一个……他突然转过身,谢侍中,给朕拟旨!

谢安再拜,沉痛说,陛下!臣不胜惶恐,请陛下三思啊……王彪之叩首说,陛下!老臣恳请陛下,看在我晋室天下的份上,就允了大司马罢!他说着,几乎要落下泪来。听了他的话,几人同声说,恳请陛下,允了大司马罢!

你们!你们……司马奕说着,无助地坐下。司马昱又说,陛下!允了罢……司马奕失神地坐在那里,看着他们,泪水不断地流淌下来。

后来发生的事情,的确是很多人都不愿看到的。

朝廷准了桓大司马的奏章,将豫州刺史袁真免为了庶人。但袁真不肯屈服于桓温的诬陷,上表为自己申辩。朝廷没有理会。袁真心灰意冷,忽然倒戈,竟拥据寿春之地反叛了大晋,投降了燕国。但很快,他就在忧愤中死去了。他的儿子袁瑾接过了他的兵权。桓大司马亲统大军征讨叛臣,在寿春,一举消灭了袁氏势力。袁家的门生故吏几百人,在当地被活埋坑杀。而近百名袁氏宗族,也被一举送到了建康,交付给廷尉审理。在叛国的罪名之下,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很快,他们就被判处了极刑,袁氏的这一支几乎从此就在这个国家消失了。

于是,这一次北征之后的形势明朗起来,桓大司马败在了北方,声望折损,但是在这国家里,他却几乎扫除了一切通向那权力顶峰的阻碍。他已经直接面对着大晋皇廷,还有他一直心中忌惮,但又难以摸清心思的王谢高族。

他已经五十八岁了,从二十三岁担任琅玡太守开始,三十多年过去,他征战四方,算尽机谋,终于就要将大晋这本已残破的半壁江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终于把桓氏这个没有兄弟势力,一直被世人看不起的家族振兴了起来。当名士们忘却了天下,在寻求自己心灵愉悦的时候,他却在秣马厉兵;当陛下在贵族们的扶持下,自以为坐稳了皇位,也跟着他们一起玄谈的时候,他却在冒死拼杀。他几乎耗尽了自己一生的心力,那么现在他所得到的,正是本该属于他的回报。这一次出师北征,他率领大军再次经过琅玡郡,看到二十岁时自己亲手种下的柳树,如今都已成材,他潸然泪下,手抚着树干,感叹那岁月的无情: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世界留给他的时间不太多了,不可能再有一个三十年。那么,他的宏图大略,他的雄心壮志,必须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完成。他应该怎么做呢?

与他同坐着一张坐榻的参军郗超,仿佛正在体味着他的心情。他看看郗超,忽然觉得自己是失败的。他的下属,一个个都是过客,无论他怎样尊重和喜爱他们,他们始终都不会留下来。谢安曾是他的司马,王坦之曾是他的长史,但他们谁也不喜欢他。而现在的谢玄,又是另外一番风格。他很快就发现,谢玄是个有才略的人,他会把一切事务都处理得非常好,并且还精通骑射。但是,谢玄却绝不参与任何谋划和决策。除了恭谨地去做事以外,总是一问三不知。对于谢玄,他渐渐地感到失落,于是就让谢玄去了荆州,到弟弟桓豁那里去任司马,并没有带他北征。其实这其中的原因,他是非常清楚的,因为他们都有更可倚仗更可信赖的东西,那就是他们各自的家族。那才是他们的根。想到这里,他如鲠在喉,这个时代是多么不讲道理呢,即便贵族没有了军队,他们却依然能够左右这个国家。如果,不是郗氏家族已经衰落,那么他也不会这样真正的拥有郗超。他不自觉地感叹着,嘉宾哪……

郗超与他是心意相通的,听到他的感叹,郗超说,明公,您不必忧伤啊。桓温转过头,看着这位刚过三十岁,同样名士出身的年轻人,说,嘉宾为什么这样劝我呢?郗超抬起头,吩咐周围的侍从,你们都出去罢。

郗超若有所思地看着桓温,说,明公,您不过是忧心折损了声望啊,那么,这声望到底是什么?让我来为您说说罢。桓温凝重地点点头,嗯。郗超站起来,在厅里踱着步子,说,自大汉曹魏以来,陈群设立九品中正,来为朝廷选拔官员,把天下人分为九品,不是上品就不能做官。而这九品,是由各地的中正官来议定。中正官自然要推举与自己最同心,最近密的人选了。如此,历经一百余年,到了今天,自然会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啊。而做官的必须是上品之人,士族高门子弟只要待在家里,官职就会自己送上门来。名士们都称赞你,你的声望就好,自然就有高官在等待;名士们如果不喜爱你,你的声望就不好,那就不会有出头之日。

桓温说,嘉宾说得透彻,正是如此啊。郗超接着说,这就是声望,绝非一天两天可以得来。那么既然已经是这样,明公何必再为了它而忧心忡忡呢?桓温不答。郗超说,明公,天下能服众的,并不仅仅是声望啊。桓温神色一动,噢?郗超的目光投向远处,说,您何必用您的短处去对抗人家的长处呢?他们长于声望,而短于武力;明公您却长于武力,而短于声望。这声望能让他们名扬天下,担任高官,甚至把持朝政,但却能保得住他们的性命吗?

桓温变了脸色,说,嘉宾?郗超目光炯炯地看着他,说,明公,以您之长制其之短,何必要什么声望呢,只须动之以兵,再振之以威怒,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桓温在心里思索……郗超的话是有理的,但是现在,难道只能这样去做吗?这国家并不是这样的情势啊。他一直努力着要让桓氏跻身最高门户,就是为了这声望,为了顺应这国家的大势。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而如果真的按郗超的想法去做的话,那么就是彻底地撕掉桓家贵族的面具,以武夫之能取胜。但这样一来,他就是在违背这国家的大局,就会变成一个独夫,只怕天下人都会同他为敌了。他能够掌握住这局面吗?

郗超观察着他的神色,说,明公,这样虽然背时些,但一定可以成功啊。您意下如何呢?桓温不答,半晌,他缓缓地摇了摇头。郗超想了想,又凝重地说,明公,您如果认为这策略太急切的话,那么……不妨……他思索一下,那么不妨,把这一步分为两步走。桓温抬起头,噢?你且说说。郗超缓了一口气,看着桓温,明公,姑欲取之,则先予之啊。这样,既可在朝廷再树威望,又可以借此看看诸位大人的心思。桓温思索着,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脸上挂起一丝微笑,嗯,那么,“予”给谁呢?郗超注视他,慢慢地吐出两个字,丞相。桓温露出赞赏,轻拍着郗超的手,嘉宾,好啊!他的目光渐渐坚定,又凝重地说,好!

那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但我却是在新皇帝登基后诏告天下时才知道,是越嫂看了城中的文告,回来告诉我的。你仿佛醒悟过来,说,你指的是,桓大司马将陛下废为海西公,另立新君的事吗?我说,是啊。那正是太和四年。而我的孩子,也就是在那时出生的。你说,谢太傅竟从没有对你提起这些来?我说,没有,他从来没有提起过。所以那段时间,我一直以为,他生活得像我一样快乐呢。

对纪真来说,谢安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从前那放纵的愉悦渐渐不见,他倒是更加喜欢弹琴了。在晴朗的天气,他会穿戴得端庄而素雅,在初阳阁宽阔明丽的厅堂里,排下琴案和坐毡,然后焚上香。稍等一会儿,他宁静了心神,正襟危坐,就缓缓弹奏起来。纪真远远地靠在榻上,半闭住眼睛,没有目的地倾听。

……现在我们还在一起,我能够看到你,你也能够看到我。不知哪一天,你就会从我的眼睛里消失。当你走出了我的眼睛,你就走出了我的心。我的心是那样美好,而你,正是这美好中的一部分。你在,你不在;我记住你,我忘记你,都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我们是一样的人……

纪真就是认为,谢安和她是一样的人。所以,她就能够听懂他的琴声,所以,她就可以不必多说话,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所以,她也可以丝毫不去关心他身外的事情。她安然地顺应着他带给她的一切,这华屋,这舒适,这愉悦,这宠爱。现在,还有这孩子。当她认定了这孩子是属于他,而不是属于自己之后,她就又愉快起来了。

她依然可以做那天上的云,依然可以什么也不需要,那么对她来说,他依然是她的愉悦,当她不喜欢他了,或者当他不喜欢她了,他们依然可以很美好地就把对方忘记。这有多好呢。她想着,忽然甜蜜地笑起来,有些费力地从榻上直起身体,想走到他身边去。谢安轻声问,真儿,你要做什么?她坐起来,真率而又小心地看着他,大人,您能不能,抱我一会儿呢?

谢安的心头袭上一阵暖意。他宽容而欣慰地微笑,走过去将她拥在怀中。纪真满足地靠着他,微闭着眼睛说,大人,这样多好呀。就让我这样陪伴着您,咱们就这样快乐着,快乐着,直到有一天,就慢慢地互相忘记了。谢安的心微微抖动,她说得这样自然,这样豁达,当真得了《庄子》那一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形容不出自己心中的滋味。

这情形怎么会这样相似呢?他忽然想起了死去的四弟谢万。那一年,阿万大概只有十七岁罢。那时二哥刚刚出仕,两个弟弟又跟随伯父去了山阴,府里一下子冷清下来,只剩下他和谢万。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失落,可谢万却看不出有丝毫伤心。他不能理解,拉住正要去游玩的谢万,问他,你难道不想念哥哥们吗?谢万头也不回地说,我已经把他们忘记了。他心中一震,又问,那如果有一天我也要离开你呢?谢万转回身,莫名其妙地看着他,我自然也会忘记的呀,这有什么可问呢……那眼神那么坦白,那么豁达,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

谢安闭上眼睛。这世上的人都喜欢说他潇洒,但他心里却知道,若说潇洒,他是永远也比不上四弟的。阿万才是真正置身于天地之间,而外物全然不会入于心的人。所以,无论谢万作出什么样的事,他也不肯去数说他。他在心里认为,阿万是胜于他的。甚至眼前的真儿,他认为也是胜于他的,她虽然弱小,但那绝对的坦然,绝对的豁达,他却永远也不可能做到。他低头看着她满足的微笑,心里感觉到的是慰藉和温情,却绝不会是忘记……

这一晚谢安并没有在初阳阁过夜,因为朝中局势的紧张,宫里随时都会有人来找他。所以天黑之前,他就回到了乌衣巷。府宅中的安定和绿绮楼没什么两样,虽然夫人和孩子们都知道这国家正在发生的变故,但他无言中的安静和稳定,却是家里所有人都能够领会的。于是,一切依然那样正常,仿佛无论多大的风雨,都无法侵蚀这府宅的淡定。

只是今天,谢安却觉得有点不寻常。刚刚进门,悦耳的丝竹声就传了出来,这让他听起来,觉得既陌生又诧异。他平生酷爱音律,这几乎是整个国家都知道的事。但四弟去世后,他遣散歌伎,立下了府中十年不再举乐的规矩。于是,八年过去,这府里再没有听到任何丝竹笙歌。但是今天……他们是在做什么呢?

谢安十分奇怪,但并没有因此而生气。他叫住一个仆人,这仆人支吾着,半天才说,是夫人……夫人在厅里看歌舞……谢安怔了怔,正要问什么,却见一个婢女慌张地跑出来,见到他,战战兢兢地站住,十分为难地说,主人……夫人吩咐,请您先不要进厅去,稍待片刻……现在……多有不便……谢安摸不着头脑,但却停住了脚步。

他站在阶前等待,身旁的仆人们见到,都惶恐地侍立在一旁。他是无比了解夫人的,那么她今天设下这个局,如果不让她满意的话,不知后面还会有多少个局在等待着呢,让你疲于应付之余,她还会永远比你更有理。想到这里,谢安忽然觉得这事十分有趣,心里倒轻松起来。一会儿,那婢女跑回来,也不敢再看他,只躬身说,主人……夫人请您进去呢。

谢安走进厅去,却立刻发现,大厅的另一面,竟已经用围幔罩住了,只留下了让他走过的通路。而围幔的另一侧,却是管弦悦耳,歌声撩人,细听来,竟是那曲《凤求凰》。原来是这样,他想,她不让我进厅,自然是做这些道具来着。他微笑着,沿着夫人留给他的通路向前走。转过围幔,却看到刘夫人极舒适地倚着胡床,欣赏着婢女们的歌舞,十分陶醉的模样。谢安心里忽然一动,这些小姑娘各个不通音律,这些天,竟让她调教得这样入情入理,这《凤求凰》唱得虽缺些韵致,但情味却不差呀。也真是难为她了。

他正要上前去,却见夫人转过头,仿佛十分吃惊似的,立即站起来,夸张地行了个礼,您回来了!不知您这时回来,妾身放肆了!谢安笑着,没有理会她话中的讽刺,自然地引了《孟子》中的一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两者为众,你我一起欣赏,不是最好吗?哪知夫人笑着,却摇了摇头,不行啊。此独妇人之乐耳,君子安得与共之?谢安笑而不语。他钦赏于夫人才思的敏捷,她化用了宋玉《风赋》中的句子“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与共之”,她信手拈来,竟化用得那样巧妙,而又那样恰切地表达了她此刻的心思。

谢安不想再这样较量下去,于是笑说,这风与乐,还要分君王和庶民,还要分君子和妇人,古人也太促狭了啊。夫人摇头说,不是啊。您是君子,妾是妇人,您怎能同我一样呢?说着,她转头吩咐,你们都下去罢。不要唱了。婢女们应声而止,纷纷退去。夫人又说,把那帐幔也撤了罢,留在这里挡路吗。谢安一旁看着,忍俊不禁。

夫人安排好,这才回头看他,说,像这样放肆纵情的音乐,我能看,您却不能看哪。面对夫人的设问,谢安只得说,我为什么不能看呢?夫人慢慢说,因为看这放肆纵情的音乐,一定会伤害您的盛德啊。您既然是一国的辅臣,言行被国士瞩目,您的盛德难道不比泰山还要重要吗,您一时迷惑了,把这些忘记了,我却不能不为您担忧啊……

谢安听着,半晌无言。他想,夫人心中不快,这是很自然的事。她一向是个聪明的女人,从娶她入门那天起,她就从不肯在心里承认,她什么地方会比不过他。所以,她也从不愿去认同,这世界赋予他的特权。但是,她又很懂得这世界的道理,很懂得怎样去做一个女人。而她这样做的目的,却只是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和重视。谢安觉得,那是一种聪慧而天然的热情。甚至对这热情,他竟是有种依赖的。

夫人的话说得并非没有道理,她并不仅仅是向他宣泄不满。谢安想,难道我果真沉迷了吗?难道是我身在局中,而没有察觉?夫人淡淡笑着,又说,倘若你是阿万那样的人,我当真也服了你,自然不会有今天的话了。他抬起头,看着夫人。夫人的目光是复杂的,那其中有明智,有幽怨,有包容,有疼爱,有无赖,也有豁达。这让他有些无所适从。不过,夫人并不需要他的回答,她走过来推推他的肩头,略带哂笑地说,哎,昨天庄园里送来了时新的鳢鱼脯,我特意让他们用燕窝烹好了,一会儿给你送到房里去。说着,她斜瞟他一眼,出门去了。谢安看着她的背影,无奈地摇头轻笑。

此后,谢安到初阳阁来的时候的确减少了一些,好在纪真那似在意非在意的神色,并没有给他造成任何压力。只是,真儿还是令他担心的。别的事情,她不愿做的,他都可以很简单地帮她办到,但这件事,他是无法代替她的。她的心思过于不可捉摸,他难以预料,经历这样的大事,她的头脑会发生什么变化。于是,他从宫里请了名医时常去看她,讲给她一些她需要了解的事情。纪真自然地接受着,但她的确是寂寞的。不过她不认为这与谢安有关。她只是怀念没有这孩子的时候。她认定,这寂寞一定是因为这个孩子。而这又是可以期待的,等他一旦脱离了她,那她就又可以快乐了,无论有没有谢安。总之,快点把他送走,把他忘了,就是她最盼望的事。

谢瑾出生的那天,正是这个国家梦魇一般的日子。桓大司马的军队进驻建康,包围了宫廷。我总在想,这孩子后来的不幸,是不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伴随着厄运而来的呢?他是太傅的第三个儿子,却是我唯一的孩子。那一天,从宫里赶来接生的两位婆婆,神色都是那么慌张。她们一面做着她们的事,一面低声告诉越嫂,天下就要乱了。

因为早已把一切都谋划得周密,桓大司马的行动是果决而迅速的。他扔掉了心中的负担和犹疑,将自己最锐利的力量指向了皇廷。那么再没有人能够与他对抗。这件事他志在必得,王谢高族至今态度不明,那么就可视为默许。而眼前这宫廷,除了一个人还令他有些忌惮以外,就再没有什么了。而这个人,就是当今陛下的姑母,曾历经过四位皇帝,并两度临朝训政的崇德皇太后褚蒜子。

前一天的晚上,桓温领兵直驱宫外,向褚蒜子递上了奏章,守在那里等待批示。而那时,褚蒜子正在佛堂中。她端庄地跪在蒲团上,向菩萨进香。对于门外的刀兵和人事的嘈杂,仿佛充耳不闻。她今年四十五岁,在这宫廷里度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她的丈夫、儿子先后为帝,又都先后死去了。在那些短暂的皇位交替中,在时常会出现的宫廷危机里,一直是她在维护着皇室的稳固。她的父亲是德高望重的大将褚裒,而母亲是谢尚的姐姐,说起来,她的血管中流淌着一半谢家的血。不过这毕竟是很疏远的事。

褚蒜子拜后归座,接过大司马的奏章。她字字地读着,想起不久前的事情来。大约半年以前,民间开始有了传言,只说当今陛下有阳痿之疾,不能生育皇子,还特别喜爱娈宠。宫中两个美人生下的三位皇子,都并不是陛下的骨血,而是那些嬖人在陛下的唆使下,与美人私通而生。这谣言渐渐在民间传播开来,幸好当政的高族大臣都并不相信。

她缓缓抬起头,看来,这谣言就是为了今天而准备的了。大司马奏章的意思是明确的,陛下不能承肆贵统,又惑乱宫闱,日久皇统必移,国祚将危。本当废昏而立明。当今丞相司马昱,雅量动于国中,美德传播四海,正是人皆瞩望的明君……褚蒜子没有再看下去。一会儿,她吩咐内侍取来纸笔,短短地批复:未亡之人,遭遇百忧,念及今日,心痛如割……写到这里,泪水沿着她的脸颊缓缓滑落,沾湿了书笺。她合上奏章交给内侍,送给大司马罢。

桓温焦灼地等待着。这是他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把那件事做成。但他的内心依然是犹疑的。如果褚蒜子不肯答允的话,那么……果真动之以武,把自己推入与天下为敌的境地吗?内侍出宫呈上批复的奏章,桓温看着,目光渐渐变得坚定。他一手紧紧握住那奏章,而另一只手又慢慢地从怀里取出一封书笺,冷峻而缓慢地说,把这个禀呈皇太后,我就在这里等你。

那是一封诏书,出自郗超之手,是他替代皇太后而写下的。既然褚蒜子已然默许,那么桓温就不想留给她任何时间了。他需要她最快地颁下诏谕,最好就是今晚。并没有等很久,那内侍就返了回来。他将一卷诏书擎在手中,端正地站好,朗声说,崇德皇太后诏谕——桓温心中一喜,忽然打断了他的话,不要念了。说着,他一把从内侍手中抢过诏书,装在了怀中。他矫健地跨上马背,又举目看了看这宫廷,然后目光移向远方,领着兵卫缓缓驰去。年迈的内侍站在宫门前,呆呆地看着他,伸着双手,仿佛那诏书仍然在他手中。半晌,这老人竟轻声地抽泣起来。

清晨的朝会,是由大司马主持的。除了将要继位的陛下司马昱之外,他命令所有在朝的官员,都按时赶到朝堂去。由于这一次行动的迅速,大家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王谢虽然在宫中都有亲信的人,但他们还没来得及向各自的主人通报。官员们是惊恐的。大司马排下今天的阵仗,到底有什么样的打算呢?他竟然没有请陛下临朝,难道当真要改易这大晋的天下吗?大家猜测着,不由自主地收敛了呼吸。但对这一点,谢安竟是放心的。如果桓温今天的意图在晋室天下,那么就不该是这个做法。并且……谢安抬头凝视桓温,心里想,他果真敢这么做吗?

桓大司马终于开口,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不容更改的,他只是要通告群臣,以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这足以撼动乾坤的力量。他义正词严却不容置疑地向大家宣告了他的决定,并耐心地等待他们的回应。

没有人说话。王坦之面色阴郁,紧咬着牙齿。他环视众人,大家竟是那么惊恐,各个垂着目光,面色苍白。王坦之几乎能听到他们每个人的心声:今天大司马能够废了陛下,那么明天他如果想除掉我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想到这里,王坦之忽然长叹了一声,把脸转向朝堂之外。桓温并不理会他。他的目光在每个人身上扫过。仿佛在问着,你们可有谁不同意吗?但所有人都在回避。他望向王彪之和谢安,这两人的神色竟是出奇的一致,各自漠视前方,不言不动,就仿佛这些事与他俩没有任何关联。桓温不能明白他们的心思,但他也不准备去明白了。他想,这样很好啊。看来,你们两家一定是没有异议了。

但正在这时,忽然有一个人站出来,朗朗地说,大司马的话,说得固然有理,但我大晋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大司马将以什么样的礼仪行事呢?倘若不合礼仪的话,可怎么向天下百姓交代?桓温看去,这个说话的人,正是武陵王司马晞。司马晞是司马昱的哥哥,因为身份的尊贵,被尊封了太宰的称号。他和桓温一向是并不和睦的,他一直不愿遵循皇室的文雅之风,倒喜欢练武,还常常研习兵法,这曾令桓温很是忌惮。司马晞显然是要反对桓温的,但苦于他的威势太过强大,又有皇太后的御诏,只怕反对也是没有用处。不过,从中作梗却并非不可,于是,他提出这没有成礼的说法,倒看一看桓温可有什么办法来处置。

桓温压抑着心中的厌恶,虽然这不足以左右他的大局,但司马晞说的并非没有道理,这件事也的确不能弃置不顾。他继续环视众人,但仍然没有一个人出来说话。桓温的眉头蹙了起来,再看司马晞,他正带着半分得意的嘲讽,淡淡看着自己。桓温冷冷地想,你也能够左右我的大事吗?就凭你吗?想着,他的脸色渐渐阴郁。这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冰冷。

而正在这时,忽然听到王彪之爽朗的话音,在这朝堂里回荡起来,大晋没有先例,但大汉却有先例啊!大司马无须担忧。他的话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王坦之和谢安的目光一齐集向他,然后又相互对视了一下。王坦之的脸上显出了气恼。谢安垂下目光,再不抬头。桓温凝视着王彪之依然神采奕奕的面庞。这是令他怎么也不能想到的。王彪之的话,无疑解去了他心中最大的担忧。第一高门琅邪王氏终于给了他一个表态。这真是再好不过了,倘若琅邪王氏能够给他以支持,即便并不是支持,但只要不来反对的话,那他还有什么不能办到呢?

王彪之的话无疑使这局势发生了扭转。如果说起初人们是在观望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就是在认同了。……连王家都已然承认,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再争呢?……原来惧怕大司马的并不只有我一个,一向坦言直谏的王仆射,也同样畏惧他啊。这样想着,大家居然感到心里舒适了许多。王坦之强压住心中的怒火,看着谢安。但谢安仍然淡视前方,毫无表示。

桓温渐渐露出笑意,说,王仆射,不知这大汉的先例,又是哪一个呢?王彪之站起来说,请侍臣取《汉书》来罢。桓温说,好。内侍急忙奔去,一会儿,捧上了《汉书》。王彪之接在手中,翻开来,说,当年汉大将军霍光,忧于昌邑王荒淫国事,不能祭祀宗庙,遂废昌邑王而另立明君,也才有这大汉孝宣皇帝。虽说大晋没有先例,但当年霍光大将军礼仪仍在,大司马只须依此而行,天下自然无怨!王彪之话音朗朗,振奋着桓温的心。桓温说,天下礼制,王仆射尽知在胸,国中哪有人能比呢?今日之礼,不如就请王仆射代为主持?王彪之稍稍思索,说,好!遵大司马之命罢。

于是,这一回的废立大典,居然是在王彪之的调度下完成的。王彪之当堂宣读了皇太后的诏书,将当今陛下废为海西公,并命令督护和散骑常侍去接收他的玺绶。然后,桓温亲自率领百官去为海西公送行。

海西公穿着单衣,在侍卫的看护下从西堂走出。他缓缓地走着,对周围视而不见。他早就不想要那个皇位了,他从来没有因为它而享受到快乐。但他想不通的是,他把它送出去了,把这在他们看来最有价值的东西送给他们了,可他们又给了他什么呢,竟是要他做一个阶下囚吗?!他将永远被看守和管制,将永远待在自己封国的住所里,直到死去……他没有表情地向外走,大臣们跪在道路两侧,痛心疾首地看着他行去的脚步,他们都在落泪。在毫无留恋当中,海西公坐上早已备好的牛车,在侍卫们的严密看护下,从神兽门离开宫廷,回到他很久以前居住过的东海王府去。

很快,沉痛的告别之后,在大司马的率领下,大家又去迎接新君。桓大司马宣读诏书,请新君当即拜受玺绶。司马昱面东而拜,忽然之间,就仿佛这命运已经让他无法支持,他仆在地上,呜咽着,泪水滚滚,许久不能平复。桓温苦劝,终于把他扶上车辇。于是,司马昱进宫称帝,接受了百官的朝贺。当礼仪已定,大司马要向陛下奏告废立的原委,司马昱再一次泪落如雨,根本无法把桓温的话听完。许久,他仿佛明白过来,说,大司马忧心国事,功在千古,自然该受不同的礼遇。然后,他特许大司马日后可以乘舆入朝,再也不必和群臣相同……

从这个时候,桓大司马的威势就走向了极顶,大晋的这一个时代,正是属于他的。

王坦之和谢安终于回到官署,换去了官袍,一起乘车回乌衣巷去。而这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虽然这极不寻常的一天,令他们的内心遭受着剧烈的折磨,让他们的身体感觉到无比的疲惫,但王坦之仍然不能按捺胸中的愤怒,当确定牛车已经远离了官署和其他官员后,他愤愤地说,安石!这有多么可恶呢!谢安说,你说什么可恶?王坦之说,还有什么不可恶呢!他停了停,说,别的可恶倒也罢了,只是王叔虎却最是可恶!这个人……居然在这等时候助纣为虐!居然……背信弃义……撕毁前约……他气得说不下去。

谢安不喜欢听到他这样的言辞,因为在这种情绪当中,人是很难对事情作出正确判断的。于是他并不说话,只等待王坦之快些把情绪发泄掉,这样,才能同他说些有用的事。王坦之愤愤不平了好一阵,终于渐渐缓和,问,安石,你怎么不说话呢,今天他这作为,你又怎样看呢?谢安忽然笑起来,说,文度,你是说他向大司马指点霍光行废立的旧例,是说这事吗?王坦之不解地看着他,你没有在听我的话吗?不是这事又是哪件事呢?谢安拍拍王坦之的手臂,文度,那我问你,倘若叔虎不去做这事,那大司马今天的事就不做了吗?王坦之想想说,那倒不是的。只是,他本可以不理啊,倒看看桓温可怎么办呢?谢安摇了摇头,文度啊,你没有明白他的意思。王坦之说,好,那你说,他还有什么意思?谢安叹气,说,难道你不让大司马行霍光之事,就不怕他行曹丕之事吗?他若当真行曹丕之事,你我又能怎么样呢?王坦之微怔,你是说,他是担心桓温一怒之下,作出倒行逆施的事来?谢安说,是啊。文度,晋室不移,才是根本哪。天下不易姓,就还可以周旋啊。王坦之看着他,你的意思,倒是说王彪之反倒是明智的举动了?谢安肯定地点点头,不错。王坦之思索着,半晌不再说话。

谢安先把王坦之送回了府,他想着刚才的言语,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这件事如果没有办好的话,那么后面的结果就会很糟糕。他劝导王坦之的话,并不完全是真的。王彪之今天的做法,他与王坦之是有同样感觉的。只是他没有像王坦之那样把自己陷在当中,所以他俩的看法就完全不同。在谢安看来,王彪之肩负的是琅邪王氏这个庞大的家族,他怎能不去顾及门户的利益呢?看到桓温威慑朝野,王彪之借机向他表示一下缓和,以保住最糟糕的情势下王家的生路,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理解。何况他并没有真的去帮助桓温。至于什么背信弃义、撕毁前约之类,那当真是糊涂人的糊涂话了。

无论如何,王谢三家的联合不能因此而产生嫌隙。这是谢安的规则,否则,晋室就当真无望了。王彪之是会相时而变的,维系晋室原本就是他的第一需要。王家人一向善于机变,从王导丞相那里就是如此,那么,只要王彪之感到,晋室能够扶持,他就不会去同桓温站到一处。但如果像王坦之那样的话,就真的会把他推到大司马那边去了,那么就会满盘皆输……于是,面对王坦之的责问,他索性为王彪之编了一个似乎很有说服力的借口。

谢安渐渐舒缓着重负,听到车夫说,主人,已经到了。他忽然想了起来,心里颇感自责,那样重要的事我险些忘记了。于是说,我不回去了,你去叫阿其来罢,要他准备小船。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件事对我来说居然是那样艰难。这令两位婆婆十分惊诧。她们说,从前宫里的皇后十五岁生下皇子,都要顺利得多。但我并不害怕。我想,经过这一天的忍受,一切就会好了。不过,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回竟是凶险的。她们还曾发生了争执,两位婆婆首先要保住孩子,她们认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但越嫂却坚决不同意,她说,大人如果在的话,绝不会这样做的。

纪真生下了一个男孩。母子俩居然都还活着,这让大家十分欣喜。她躺在那里,觉得无比轻松,就像真的飘在天空上。婴儿的啼哭引起了她极大的好奇,她试图起身去看一看,却被越嫂劝住了。芸儿和嫣然进来向她道喜,不再称呼她“姑娘”,却改为了“女主人”。纪真懒懒地闭住眼睛,任由她们在一旁折腾着,她只觉得心里清亮亮的,很舒服。仿佛送走了一个重大的责任,她疲惫着,很快地睡去。

纪真完全不了解,这一回她所受到的创伤。两位婆婆见过谢安后,才把这情形大致地说给他听。她流了很多血,身体已然十分虚弱,另外,很有可能,她将不会再有孩子。谢安没有想到这件事竟会这样不顺利,他无言地听着,想,只要真儿还活着,那么就会有办法。再不能有孩子吗,这样也好,倒省去了再让她为难。不过,一直让他最不放心的,仍然是她的心情。他没有介意两位婆婆的劝阻,执意上楼去看她们母子。

谢安忽然意识到,自己竟也是第一次去关注这样的事。夫人生下了四个孩子,但那完全不需要他。夫人也并没有让他感到过担心。但是真儿……她是需要保护和照顾的,虽然她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她和阿万仍是那么相像。他端详着纪真满足睡去的模样,心情才渐渐地平缓。忽然听到她模糊地说,是大人吗……谢安怔了怔,轻声回答,你怎么知道的呢?纪真没有睁眼,似乎也没有清醒,她无意识地伸出手,仿佛在寻找什么。谢安立刻握住了她的手,她安定下来,笑了一下说,我闻到了您的气息……谢安微笑着,无语。她又喃喃地说,大人……我把您的儿子生下来了……您喜欢罢……仿佛为自己感到满意似的,她微笑着,又睡了过去。

这个孩子名叫谢瑾,小字叫作秦儿。在这段日子里,他得到了谢安非常多的宠爱。虽然朝廷的局势依然险恶,虽然夫人的谆谆告诫他还铭记在心,但他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初阳阁度过的。纪真的身体在渐渐地恢复,秦儿也很快地长大起来。

秦儿非常漂亮,这让纪真十分喜欢。她没有见过谢家其他的孩子,于是就向越嫂问起。越嫂笑说,你没听说过“谢家兰玉”的话吗?如果说美啊,那么谁家也比不过谢家呀。大人你见过,却还没见过他的兄弟和子侄们啊,他们每一个都很美的。大人的二公子末儿,从小就是金玉一样的人,是最美的了。纪真听着,有些失落地说,噢。难道我的秦儿,不是最美的吗?越嫂笑而不语。这时谢安走上楼来,越嫂说,真儿,正好,你还是问问大人罢。说着,行礼出去了。

谢安说,你们要问我什么?纪真端详他一会儿,您说,秦儿是最漂亮的孩子吗?谢安说,自然是啊。纪真摇了摇头,可越嫂却不是这样说的。她说……您的其他孩子都很美呢。谢安笑说,秦儿日后一定比他们更美啊。纪真这才释然,微笑说,那是自然了,我的孩子一定是最美的。

她不自觉地说着,谢安却微微怔住了。她说“我的孩子”,她不是曾坚定地向他表示,她不想要这孩子吗?她不是说孩子是他的,而不是她的吗?那么现在……谢安看着她无比怜爱地抱着秦儿的模样,在心里感叹这变化。一会儿,他故意说,真儿,过一段日子,秦儿长大些,还是把他送到府里去罢。纪真看着他,好一会儿,她才失落地说,您真的这样打算吗?谢安笑说,你说行不行呢?纪真低声说,噢……他是您的儿子,他要怎么样,您做主就是了……谢安握过她的手,真诚说,真儿,他也是你的孩子啊。

纪真忽然醒悟起来,说,不……不是这样的。大人,如果您要带走他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的。我会当作从来也没有过他……也许是她情绪的变化给了婴儿以刺激,他的双手摆动着,酝酿一会儿,终于哭起来。

谢安觉得必须要弄清她的心思了,于是郑重地问她,真儿,你喜欢这孩子吗?纪真轻轻拍着婴儿,摇头说,大人……我不喜欢。谢安无奈,就让他永远在这里陪伴你,好不好呢?纪真又摇摇头,这不可能的。谢安说,那么,你希望怎么样呢?她思索一会儿,缓缓地说,大人,我不知道该希望什么。因为,我已经生活得很好了。我是一个幸运的人。谢安看着她,他需要继续听她说下去。于是他凝重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纪真的目光投向远方,她心中的话,她本来永远不想对他说的,因为她认为,有些东西,语言并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不过,他终于问到了这里。她沉默许久,开口说: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我想,我本来很早就应该死去的,也许像我姐姐那样被人吃掉。可吃掉她的那些人真的那么可恶吗,并不是的。他们非常饥饿,他们的心里充满仇恨,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我的父亲去报仇,去杀死他们,可那是多么没有意义的事情呢?但我是幸运的,那些人在饥饿中,选择了我的姐姐,却不是我。

我想,我本来也该被卖到非常可怕的地方去,被人欺负,被人折磨,或者被人杀死。但是我却碰到了越嫂,于是,我认得了您。我是幸运的,如果不是您收留了我,后来又把我送给桓大人,那么,我将永远不会懂得人世间还有美好,而这美好只属于你自己,并不依赖于任何人。它可以让你美好地生活下去。

我想,我本来也该被桓大人的夫人处死的,她有这个权力啊。我侵犯了她的尊严,我当时有多么傻呢,完全不懂得那对她是多么重要。但我是幸运的,她并不是一个凶恶的女人,她没有去为难我,去折磨我,而只是让我永远地离开她的视线。

我想,我本来也该再一次被那些人卖掉,或者被那些人侮辱,过上同样悲惨的日子。但越嫂却没有忘记我,她千辛万苦地把我赎回来,再次给了我一个平稳的生活。我想,她同样是艰辛的人,她是需要我帮助的,无论在这歌楼里,我要去做什么。但我是幸运的,她从来没有去逼迫我,她对我的珍爱,甚至超过了我自己。

我想,我本来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的,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想象。但我再一次遇到了您。我是多么幸运呢,您给了我此生从来不曾想象的关怀。我想,在您的心里,有什么东西会容纳不下呢?我才知道,一个人的心,原来可以这样旷远,这样坦然……

我是多么幸运呢……所以,我并不知道应该去希望什么。我想无论怎样,一切都会是很好的。

纪真说到这里,泪水滴落下来。其实,秦儿的出生,是使她发生了变化的,使她又重新思考了一些道理,只是她并没有意识到。她说完,渐渐露出微笑,觉得心里是那么舒适。谢安听着,如果她是一个男人的话,而今天如果就是大家在一起清谈,满座的客宾都会为她的言辞而动容,都会为她而折服的。他许久不能说出话来。一个女人,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怀呢?她毕竟是个女人啊,并且还这样年轻。

他稍稍思考,忽然明白,她为什么“不知道应该希望什么”呢,因为对她来说,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呀。他想,那么有一件事,的确应该问问她了。于是,他说,真儿,你希望随我到府中去住吗?纪真怔住,她想了一会儿,坦然地说,您的意思是,要我做您的妾吗?谢安同样坦然地回答她,是。纪真不答,她知道这是多么重大的事情,不可以有丝毫轻慢。她问,那么您怎么想呢?谢安回答,真儿,你不必在意我怎么想,只说你就行了。

纪真想着,自己希望这样吗?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她是永远也不想到乌衣巷去的,那里会使她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但她如果希望永远地留住自己的孩子,留住她作为母亲的权力,那么她只有选择去接受这个名分。纪真觉得自己有了秦儿以后,多少变得糊涂了。她从前是多么正确呢,生下他之后,就该立刻把他忘记,那才是最好的做法啊。但她现在却做不到了。她为难地垂下头,把面孔贴向秦儿的脸,说,大人,我想不清楚。又说,您为什么不说说您的意思?您到底希望我怎么样呢?谢安回答,真儿,我怎么想并不重要。

……他一定是明白我的想法的,我也是明白他的啊。想到这里,她的心忽然明朗起来,说,大人,就算您不肯说,我也知道您是怎么想的。谢安不语。纪真肯定地说,您是不希望我到府里去的,因为那样您就不会快乐了。其实,那也并不是我的愿望。只不过,您疼爱我,希望让我去挑选。谢安拥过她,说,真儿,这件事必须由你自己来决定。

纪真很快地回答,我不想去。我只希望在这里陪着您,另外的人,我谁也不想见到。您也愿意这样,是不是呢?谢安轻叹,我愿意。只是……他是有些不忍的,因为这样对她来说的确是无情的。她将会失去本该属于一个母亲的很多权力。并且这事实是,绝不是她所有的愿望,他都能够为她实现。

纪真是懂得的。她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争得那个权力。所以,她一直执著地坚持,秦儿不是她的孩子。她微笑着,但却坚定地说,大人,我真的希望这样。不想有什么改变。谢安点点头,坦然说,只要你心里想好,那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罢。纪真顺从地答应,嗯。她忽然绽出一丝微笑,那如果,我明天忽然改变了呢?而后天又改变了呢?行不行呢?谢安觉得她的语气有点像夫人,他非常习惯地笑起来,想变就变罢。你要变,我哪里管得了呢。

于是这一年,纪真就是在这样的心思中度过。当她把这件事真正看清以后,她的心居然是稳定的。她为秦儿做着所有的事情,但却在心里渐渐地习惯,不再把自己当作他的母亲。在她的眼里,谢瑾是一位高贵的公子,是与她完全不同的人。他只是暂时寄居在这里,终将要永远离开这与他身份极不相称的地方,去享有这个世界赋予他的尊荣。纪真并不思考这规则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过分残酷。因为那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你想生活得快乐一些,那么就应该去顺应它。

你思索着说,对于谢太傅,那段日子应该是十分艰难的罢。我说,是啊……不过,令人不能想到的是,他虽仍坚韧地隐忍着朝廷中的险恶,但在这隐忍中,他居然渐渐看到了这个国家的生机。也许他认为,对桓大司马这个人来说,他已经走到了极盛,那么在那强势之下,就有另外一些东西可以生发,并滋长起来了。

朝廷的局势几乎是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或者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当到达桓大司马这样的高处时,都会像他一样。他杀了很多人。

他依然以诬蔑再加威逼的手段,铲除了高门殷氏和庾氏的势力。这两家在十几年前仍然显赫一时,而现在,他们的家族已经难以倚仗,他们必须为对大司马曾经的傲慢和违拗而付出代价了。殷庾两家共有三支被族诛,近千人被判处斩刑。

然后,他开始处置一向令他厌恶的武陵王司马晞。但这件事要难办一些,他必须得到陛下的俯允,而司马晞正是陛下亲近的哥哥。他找到因由,逼迫主理监察的御史中丞向司马昱上表,奏请赐司马晞死罪,但没有被批复。于是,他又亲自上疏,再请处死武陵王。

皇宫内廷里,司马晞捧着奏章,颤抖着,望向一旁的谢安。他和谢安是亲近的。在做丞相的二十年里,他周旋在这些高族之间,使他们都能暂时愉快相安。而谢家兄弟,一向最得他的喜爱。他把那奏章递给谢安,说不出话。谢安恭敬地接过看着,他说,陛下,您要拟诏吗?司马昱的眼里含着泪水,说,安石,朕写给他罢!说着,他提起笔,飞快地写下几行字,然后,随手把笔抛到了一边,略带喘息地坐下。谢安走上前,将诏书捧在手中。……隽秀飞扬的字迹映人眼帘,而那话语,竟是凄厉而绝望的:如晋室灵长,请奉前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如果大司马还想存留晋室的话,那么就按前诏免去武陵王的死罪;如果大司马认为大晋运势已尽,那就让朕把这位子让给贤人罢……谢安捧着诏书,郑重地参拜,并不多言。

桓温接到司马昱的手诏,思忖许久,渐渐有汗珠从他的额头渗出。他思考着,终于吩咐身边的主簿王珣,再启奏章罢。王珣问,明公要怎样启呢?桓温蹙着眉,说,启奏,废武陵王司马晞及其两子为庶人,迁离封国,到新安郡安置。王珣极快地思索一下,回答说,是。

陛下终于保住了武陵王的性命,但却几乎耗尽了他的心力。朝廷的气氛是如此冷漠,所有的人都学会了视而不见。大家在恐惧中,渐渐变得麻木,仿佛这天下真的已同他们没有关系,而明天早上,那皇帝究竟会是姓司马或者姓桓,也都并不值得在意了。

也许,竟然在这麻木中看到转机的,只有谢安一个人。将所有的人拖至麻木而迫使他们接受,这是大司马十分高明的策略。然而这麻木,却使谢安渐渐地看到了另外的一件事——人们都并不愿意支持他。大司马虽然让人惧怕,但却并不令人臣服。所以,至今他的势力仍然无法渗透到朝廷中枢。虽然,他已经把郗超安置在中书省,担任了中书侍郎的要职,但他依然没有办法,去操纵那最高权力的分割。而除了郗超以外,他就再没有可以真正相信的人。所以,在人们的疲惫中,谢安居然看到了一些希望。他思考着,目前的情势是不好的,朝臣的漠视,或者就可视其为默许。而这默许会日益助长桓温的气势,也许不久,非常糟糕的事就将发生。于是,他开始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了。

人们吃惊地发现,在这样的凶险当中,谢侍中居然又开始悠闲地谈起玄理来了。而这一回,他清谈的主要对象,竟是陛下。司马昱原本清雅,谈论玄理一向是他最大的喜爱。与谢安情气相投中,仿佛真的就要把这国家忘记了。司马昱脸上的担忧减少了,渐渐地浮现起笑容来,仿佛要找回他做丞相时的快乐。既然大司马录尚书事,那么国事自然有他在做主,自己又何必去耗费那些心神呢。谢安长时间地在宫里陪伴他,清谈,弈棋,欣赏歌舞。以至于他时常想把忧心国事的王坦之请回家去,免得搅扰他的欢愉。在谢安自然但又稳定地支持下,司马昱慢慢地从忧惧中解脱出来,让桓大司马远远地离开他的头脑。他时常会为了一局棋而忘记自己仍然是九五之尊,或者为了听到一首美妙的曲子而愉快上整个通宵。他以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好境界。而这些,正是谢安所希望看到的。

王坦之仍然气愤地向王彪之谈起,这一回,他的评价更加直接,简直就是那误国殃民的王衍!桓温说得好啊,当年如果不是王衍,大晋还不至于败落如此呢!他说的王衍,是王导丞相的从兄,也曾是大晋的宰相,他自幼以美貌和清谈著称,同样是名动一时的风流领袖。但他虽身居相位,却没有治国的才能,以至于“国亡犹在清言”。在人们的心里,这位风流貌美的宰相,仿佛就正是那“清谈误国”的典范。不过王坦之说完,倒略感有些愧疚,因为王衍毕竟是琅邪王氏中极负名望的人,而他,正是王彪之的叔祖。

王彪之轻声笑着,并没有介意。他说,文度,你不要这样说啊。王坦之说,怎是只有我在这样说呢?难道你没听旁人说过吗?王彪之说,那些人的话也要听吗?王坦之说,自然可以不听的。只是,他这是要做什么呢?王彪之轻叹说,我不知道啊。不过他一定是有打算的。王坦之无奈说,谁知道他什么心思。王彪之笑起来,想知道他的心思,那就少看名礼,有闲暇就读读《道德经》罢。对啊,你接到他的帖子了吗?王坦之说,我正要说这事呢。据说,为这三月三的修禊,他发了近百封请帖啊。王彪之笑说,你果然是灵通。那么,他请大司马了吗?王坦之说,请了。难道在这危急之秋,他要学那王右军(王羲之),再弄个什么兰亭雅集不成?王彪之说,文度,那是他的事,你费那么多心思做什么呢。

这一回三月三修禊节的新亭集会,实在是非常盛大的。谢安几乎请来了建康所有的名士,而他们中间,很多都是在京的官员。郗超和王珣也赶来参加,但桓温却没有来。人们并不知道,谢安到底想要做什么,而来到后,却又发现,他仿佛什么也不想做。他依然适意地同名士们畅谈一处,并不让人感觉,他一定要表示什么意思,或者另有其他的打算。人们渐渐地感到,这一年里,每个人都承担了太多的危险和忧虑,的确需要让自己的心舒适一些了。于是,大家自然地轻松着,饮酒,畅谈,歌舞,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太平的年月。很多人都作了诗,这些作品中,谢安最为推崇郗超和王献之,情不自禁地表达了他的赞美。这甚至使郗超也感到了迷惑,难道他果真是名士的风流性情又发作了,真的忘怀于天下了?

不过这样的名士集会,以往谢安是并不请王彪之和王坦之的,但这一回,他不但请了他们,并且还同他们十分亲近。王坦之终于拉住谢安,低声问他,你这是做什么,难道要让大司马得知你我交往近密而生疑,必欲除之吗?谢安看了他一眼,笑说,你说到哪里去了?寻常百姓,春阳还要临水而祝贺。大司马虽然没有来,但他如果得知今天的盛况,一定会十分欣喜啊。王彪之一旁看着谢安的神情,陷入了沉思中。

桓温慢慢地听完郗超和王珣的转述,他的心情是无比复杂的。

接到谢安的请帖,他的感觉并不好,所以他选择了不去。在朝堂上,这些人可以顺从他,可以对他忍气吞声,但名士集会,他们却完全可以并不理会他。因为在最深处,这个国家是他们这些人的,陛下也是和他们一样的人。他无论做了什么,在他们眼里,不过还是个粗俗的武夫。

桓温曾以为,这一回成功的废立,这些人已然被慑住,至少在他把大事顺理成章地做完以前,他们会小心地把自己包藏好。但这件事,却使他渐渐醒悟起来,他再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弱处。无论他们是否勤于政务,但他们依然在支撑着这个国家。他又能把他们怎么样呢?他忽然有些惊慌,那么,自己在建康,岂不是处在险境之中吗?刚刚扶立起新君,下一步的目标必须要经过等待才能实现,倘若他们暗中对自己不利呢?这难道不是十分凶险吗?

他在心里念着谢安的名字,他无法断定谢安这样做是不是有意。他与谢安是有情分在的。虽然他曾导致了谢氏豫州势力的失去,但谢安依然应征做了他的下属,看不到丝毫记恨。他并不能算是一位名士,但名冠士林的谢安,却一向对他这位上司谦敬而恭顺。甚至他镇姑孰,偶染疾病,谢安还曾亲自去探望,就像去拜访老友,那诚恳而真情的神气,至今仍然留在他的心里……他叹着气,仿佛在自语着,安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若无其事地说,嘉宾,你说说。郗超想着,行礼说,谢安石一代名士,从不见他有什么济世之功,从不知他有什么济世的志向。但以属下之见,他并非只是个挥麈清谈的人物啊。桓温应着,嗯。郗超接着说,纵然他就是挥麈清谈之人,但此人在朝在国都素有根基,倘不能被明公所用,早晚必是大害。桓温又应了一声,嗯。郗超说,明公,不如……早做定夺啊。桓温听着,并不表态,他看到一旁的主簿王珣,忽然问,东亭(王珣,被封东亭侯),你是谢万的佳婿,你说说罢。

王珣虽然刚刚二十四岁,但两年前就因精干有谋,得到桓温的赏识,被任为主簿。他和弟弟王珉一起,出自琅邪王氏最为显赫的一支,他们是王导丞相的嫡孙。两兄弟几年前与谢家联姻,他娶了谢万的小姐,而王珉,则娶了谢安的女儿。王珣的目光显得明快而犀利,仿佛可以看穿一切复杂和纠缠。他思索一下,很快回答,明公,郗嘉宾说得有理。桓温面无表情地说,噢,为什么有理啊?王珣说,以属下所知,谢安心思深远,是个难测的人哪。明公……当早日定夺才是。

桓温听到这句话,忽然转脸盯着他,那目光锐利而冰冷。王珣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慌乱。桓温嘴角挂着一丝冷笑,缓缓地问,东亭,你是要劝我杀了你的妻伯吗?劝我杀你弟弟的岳丈?王珣没有躲避他那含着威胁的目光,他朗声说,不错。明公若明智的话,就该早些杀掉谢安。桓温忽然仰天大笑,这房屋也似乎随之震动,他厉声说,好个无情无义的王东亭啊,你身为贵胄子弟,居然要反吗?王谢两家虽非一体,但世代交好,结为婚姻,你好大胆子啊,居然要劝本公杀谢安,我来问你,倘若不是谢安,而是你那些叔伯们呢?你也劝我杀了他们吗?!

王珣一句句地听着,眼睛里闪动着光芒,当听完桓温的话,他竟也纵声大笑起来。郗超看着两人,他忽然明白了桓温的意图,于是旁观着,并不说话。王珣说,我原以为明公是能为大事的人,现在看来,哈哈。桓温斜睨着他,好,你就说说,我怎么不能为大事啊。王珣说,丈夫志在四海,既要为大事,岂能囿于家族之名!明公竟不能明白这道理!他冷笑一声,王珣忠心辅佐,不想竟至猜疑!明公既然如此,我回我的乌衣巷去,逍遥一世岂不好!说着,他转过身,冷笑着向外走去。郗超看一眼桓温,急喊着,东亭不要走!他上前拉住王珣,又把他扯了回来。

桓温忽然开怀地笑起来,牵住王珣的手说,东亭啊,不要挂怀,我不过是试一试你啊!说着,他又感叹,东亭果然是我的良佐之人哪!郗超说,东亭身系王谢两族,说到谢安石,桓公又怎能不防呢?王珣行礼,说,明公何必多虑呢!王珣眼中,能举大事者才称得英雄,这与生在哪一门又有什么关系!

这时,士卒忽然来报,琅邪人王子敬求见桓公。听了这话,三人都不由吃惊。王献之到这里来做什么?他和桓温几乎是从不来往的。王珣是他的堂弟,郗超倒也常和他交游,他来找这两个人,倒并非不合情理。但他却明明是来拜见桓温。桓温的脸上堆起笑容,快把王公子请进来罢,何用这些礼节呢。

王献之面带欣喜的微笑,优雅地走进府来,手里庄重地托着一叠书笺。大司马公府的庄严肃穆,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压力,他依然闲散自然,顾盼神飞。他远远地向桓温深揖,又同王珣郗超见礼。桓温见到,竟起身向他还礼,请他在客榻上坐下。

王献之并不客气,他仍然没有出仕,依是一派名士的飘洒。他笑着说,桓公啊,昨天新亭会,众贤群集,却独独缺了您一人哪。桓温爽朗地笑着,说,安石做主人,就算没有了老朽,也自然兴意盎然啊。王献之并不否认,他笑说,只是这集会少了桓公,已经可惜得很,这诗集却万万不能再缺了桓公的佳作啊。说着,他捧起手中的书笺,交给桓温。桓温稍现惊喜,接在手中。郗超和王珣也走上前来,这书笺正是集了昨天新亭会上的诗作,郗超和王珣的诗也收录其中。

王献之笑着,凑近桓温说,昨天,谢侍中请我作集。只说,怎能没有桓公的佳作呢?一定要放在卷首才好。呵呵,今天我正是特意向您求诗来啦。桓温的脸上渐现微笑,说,子敬啊,你和安石这是特意为难我来了?王献之抬起头,吟着……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不知道是哪一朝先人做的好诗啊?桓温大笑,子敬啊!王献之一揖,笑说,桓公可不是偏要这一回雅会不能成集罢?若没有这压卷之作,我这诗序又从何作起?桓温看着他真率明朗的目光,觉得心中舒畅许多,说,好,那我就献丑罢了。桓温神气微敛,凝神提笔,即刻成了一首五言诗,拿给几人看。诗句虽然写得不饰精琢,但句句质朴动人。王献之情不自禁地持卷吟诵,朗声称赞,好啊。然后如获至宝地收好,十分满意地告辞去了。

王献之去后,郗超再次提起关于谢安的事,桓温却一直保持着沉默。两人见他如此,也只好暂不说起。

不知道桓大司马是什么时候决心要杀死太傅的,但应该不是那个时候。不过,那次新亭会,的确给他带来了糟糕的影响。他的威势,无论是对陛下,还是对朝廷的大臣,都开始渐渐地减轻了。同时,他又一次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弱点,这使他原本就犹疑的内心,更加布满了阴云。但有趣的是,几乎没有人能够确定,太傅做这些事情是有什么意图的。因为它们看上去太合理,太自然了。甚至还有人认为,这些根本就同他没有关系。这其中就包括陛下。

新亭会之后,司马昱对于朝廷的政事,愈发地心不在焉。他常常忍耐着把大司马的奏报听完,反正他能够杀的,都已经杀掉,能够罢免的,也都驱出了朝廷,其余还能有什么要紧的事呢。于是总是等桓温话音刚落,他就说,凭大司马去裁夺罢,退朝。然后径直回后宫去,过他的逍遥日子。大司马上奏的表章,他也常常会拖上许久才去看,而有时就干脆忘记了。

桓温无奈之中,渐渐恼火。他突然想起,不久前,他上奏削减三省十几个虚员的奏章,陛下仍然没有批复。于是这个早上,桓温并没有再奏请其他事情,只是直接地问起那道减员的奏章来。司马昱怔了怔,半天才说,噢,朕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桓温冷冷说,请陛下早日批复罢。司马昱忽然慢条斯理地说,大司马啊,朕日理万机,怎么可能这么快呢!群臣忍住笑,心想,果然还是当年那言辞机巧的司马丞相啊。看桓温怔住,司马昱立即趁机说,大司马既然没有事了,那就退朝罢。说着,起身向后走去。

桓温的面色阴郁着,陛下怎么会变成了这样呢?有些东西,他是不该忘记的。他如果真的忘记了那些的话,自己当初的机谋就将会化为泡影。桓温想了想,突然开口喝道,陛下!所有人的心都被震动了。司马昱颤抖一下,站住。他看着桓温凝重而隐着威胁的目光,那久违的恐惧忽然袭上心头。他原本为帝时间不长,又时常在悠闲中忘记自己的身份,现在突然面对桓温的恐吓,竟然不自觉中,向他打了一揖,说,大司马莫急……说到这里,他仿佛才醒悟过来,满面窘迫地挺直了身体,朕批复就是了。说完,他又觉得仿佛愧对了桓温一般,急忙快步地走去了。

群臣又一次看到了大司马的威仪。陛下居然会向他行礼。大家屏住呼吸,刚刚变得和煦的心情,重新笼罩起惊惧和担忧。桓温转过身,阴沉地扫视着群臣,缓步向外走。然而,他忽然看到,坐在不远处的谢安,竟缓缓站起来,跪拜在地。桓温疑惑地看着他,停住脚步。陛下已然退朝,他这是在拜谁呢?难道是在拜我吗?当他终于确定,谢安果然是拜他之后,一种极其复杂的感觉袭上了心头,他别无选择地快步走上去,扶起谢安,吃惊地,却有些惶恐地说,安石,你这是做什么?谢安抬起头,神色无比平静,他说,桓公,陛下在前面已经拜过您了,我这做臣子的,怎敢不拜呢?桓温怔在那里,谢安的目光是明朗的,平静的,毫无躲避,并且无法看出任何心情。

朝堂里的空气凝滞着。王彪之注视两人,不自觉中紧紧地抓住了绶带。谢安站起身,恭敬地给桓温让路,温和而平静地说,桓公,请罢。桓温那样复杂地看着他,说,安石,请。群臣依次走出朝堂。桓温在最前面走着,他倾听着身后那嘈杂的脚步声,忽然感到心在慢慢地缩紧。这些人……他们一直都在自己的背后,他们……他觉得后背正透着丝丝的凉意。谢安同群臣一起,一直恭送他上车,行礼告别。他终于坐回车上,竟有汗珠沿着花白的鬓发淌落下来。他想,也许这个地方,是不可以久留的。

而后这些天的晚上,郗超常常会留在桓温的公府,与他同榻而眠。桓温真切地感觉到,在这朝廷中,他必要对付并且防范的人,依然是这样多。郗超几乎每天都会陪他商议到三更,然后就宿在这里。

早上,桓温还没有醒来,侍从忽然来报,王谢两位侍中大人,奉陛下诏命来商议要事,已到府前了。桓温心中一惊,没有想到两人居然来得这样早。郗超坐起,稍理散乱的鬓发,思索说,明公,他们既是奉皇命而来,只怕不是小事啊。桓温正想起身到厅上,但又想一想,对侍从说,请两位大人到这里来见罢。见侍从走出,他一面整备衣冠,一面又对郗超说,正好,嘉宾哪,你就避在帐后,听听他们说些什么。郗超点头,好。

也许这件事并不像桓温想象得那样重大,谢安、王坦之今天来这里,只是为了桓温上奏削减官员的事。陛下批复了那道奏章,但是,他并不同意大司马的意思,于是派遣他们两个来同桓温商议。桓温原本奏请削减朝中三省十几名在任的官员,这些官职有衔而无实,于是,官员们愈发整日清谈,举止放肆,全然不把朝廷官礼放在眼中。不过,陛下并没有认可。王坦之把那奏章交给桓温,说,大司马一次免去这许多人的官职,恐有不妥啊。桓温想,早知是为了这事的话,倒不必把郗超留在帐中了。郗超留宿他的公府,如果被外人得知,于他的声名实在并不是好事,他想,还应尽快结束这一番争执才好。

他提起笔,问,太多了吗?那就删去几人罢。说着,他开始在那削减名单中挑选。而王坦之却完全不去理会他的心情,对桓温划出的人选,他提出了异议。桓温无奈中,只好同他一个个议论起来。谢安无语地听着。桓温这一回削减三省的官员,并非没有道理。大晋朝廷的官职,向来需设则设,不需设则免。而这十几处,的确并无保留的意义,这些官员也都是高族的公子,个个清贵,不屑于政事。只是,桓温借此打击高族的用意,倒是十分明了的。谢安以为,这算得什么大事呢,朝廷多了这十几个孩子未必能够得益,没有他们也不致会有什么缺失。所以,他并不说话,只任由王坦之去斟酌。

桓温和王坦之的争执,倒使谢安瞬时轻松了起来。他不经意中抬头,忽见从窗中穿入的风正撩起了幔帐,而帐中隐约竟有一个人影。他吃了一惊,细看,那人竟是郗超。他很快地思索一下,忽然含笑地,又仿佛自言自语地感叹,呵呵,郗生真可谓是入幕之宾哪。桓温和王坦之一下子止住争论,王坦之不解地说,你说什么?什么“入幕之宾”?说着,也向帐中看去。桓温不自主地显出了羞惭,心里想,偏偏是被看到了。再想,这谢安居然毫不通融啊。于是,他凝眉向谢安望去。如果说上一次他没有弄清谢安的心思,那么这一回,他却觉得是被刺痛了。谢安的眼神依然是平静的,毫不躲避,并且微挂笑意。桓温突然感到,在他那平静背后,似乎有种不可预知的力量,那力量在支撑着他,使他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始终如一。那么这力量来自哪里呢?这力量……他立刻回想起,那一天群臣在他身后从朝堂走出来的情形,那一天,他就曾感到了那种力量,强大而不可预知。这就是他的倚仗吗?但桓温仍然不能肯定。

王坦之哈哈大笑起来,桓公啊,郗侍郎如果要听,也无须躲在帐后啊。叫他来听就是了。桓温无言,他并没有什么可以说。这时,忽然看到郗超撩开幔帐,起身走出来。他披散着头发,但却依然昂着头,并不看周围,旁若无人地出门去了。谢安笑对桓温说,嘉宾果然不同寻常啊……

当晚,桓温增加了公府的戒备,各处都增设了护卫。同时,他终于作出决定,他要尽快返回姑孰去。郗超和王珣懂得他的意思。在桓温一向谨慎而多疑的内心,建康对他来说,的确太凶险了。在这里,他没有他的军队作为保护,也没有更多能够为他效力的人。他把皇位捧给了司马昱,原本司马昱是理该帮助他,并且也曾准备帮助他的。但现在,这位陛下却把这些忘记了。为了避免不测,他必须要离开这里。郗超想,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妥,姑孰近在咫尺,朝中有事,一日内就可以赶到,仍然可以遥控时局。桓温做好了部署,郗超将留在朝中,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参与朝廷大事,大臣须向大司马奏报的事务,就由郗超来料理。王珣则跟随他回姑孰去。

在动身前的这天晚上,郗超问起,关于谢安和王坦之,将怎么处置呢。桓温思考了许久,说,嘉宾哪,没有因由啊……说完这话,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叹息。

大司马退回了姑孰,这让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他的强力并没有远离,但大家却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生活。只是,不知为什么,司马昱的感觉却仿佛并不相同,他竟然变得忧虑了,仿佛桓大司马的离开,是把什么沉重的东西扔到了他的头上。他踌躇而伤感地对谢安说,安石啊,你是能解朕心怀的人,只是,这一回,你却解不了啊……谢安说,陛下是为什么而忧虑呢?司马昱说,人非圣贤,谁又能忘情呢?朕自然是为天下而忧虑了。谢安缓缓说,陛下说得是啊,这天下,的确堪忧啊……司马昱摇头叹息。

谢安很快找到王坦之商议,他说,陛下忧心国事,心不能安,不如劝他早日立下太子,这样国有王储,才能稳固啊。王坦之点点头,安石说得有道理。不如你我一道前去面谏陛下,早日定下此事才是。谢安说,好。但是,令王坦之想不到的是,当他们诚恳地向陛下提出这谏议,司马昱竟显得更加担忧了。王坦之不解,陛下年近六旬,立下太子,以嗣国统,这本来是极合情理的事,他为什么要担忧呢?谢安沉默地坐在一旁,丝毫没有开口的意思。回来的路上,王坦之问谢安,陛下是什么意思呢?你提议要劝陛下立嗣,怎见了他,你倒没有话了呢?谢安轻叹着说,文度,陛下一向有陛下的难处啊。

如果说陛下的忧虑是难以理解的话,那么郗超处境的尴尬,就是人所共知的了。虽然他以中书侍郎兼桓温的一切权力,但,就凭他的资历和家世,就想傲踞中书,要大家都恭谨臣服吗?所有人都这样想。他们虽然会到他那里去商议事务,但却傲慢而随意,仿佛是在看一个笑话。不过,郗超并不理会这些,他会依着桓温的权力发布号令,并不管他们怎样去议论。群臣虽然傲慢,虽然不屑,但居然没有一个公然违抗他的命令。

谢安对郗超始终都是恭谨的,就像他是在面对桓温。他这自然中的举止,再一次得到了高士们的嘉许。但郗超对他,却并不客气。王坦之觉得,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郗嘉宾,不知为何对门下省似乎有着浓厚的兴趣,总会找出一些看去琐细平常但实际上却并不简单的事情,扔到他和谢安的头上。虽然他们都一一料理妥当,但这却令他十分恼火。尤其看到谢安对他的恭谨与听命,他就愈加忍无可忍。

这一天早上,郗超送信来,要他们俩到他那里去商议关于会稽郡海匪作乱的事。昨晚,陛下刚刚接到会稽的急报,近三千名海匪自会稽登陆,突然举事,一日一夜间,竟占据了沿海三县,杀掠官员子弟,又打开牢狱,放走犯人。虽然近年来,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大家早已不以为怪,但无论如何,这仍然是十分重大的。谢安和王坦之没有耽搁,立即整理案卷,起身到郗超那里去。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郗超公府的门前居然已停了许多车辆。王坦之命门人通报,那门人却回答,郗侍郎公务繁忙,一时抽不开身,请两位大人稍候。而等了许久,仍然不见有人召唤。王坦之再次叫过门人,责问起来。不想那人却并不怕他,指着府前的牛车对他说,我们大人每天料理的大事,不知有多少件呢,您看这里的车子,都是在依次等他召见呢!王坦之气得说不出话,那门人又说,两位大人不愿候在车里,为什么不像别的客人一样,到客堂等候呢?那里要舒适得多啦。王坦之生气地说,用不着你惦记,我们就在这里等他!

但是,他们仍然很久没有见到郗超。的确有官员陆续地从公府走出来,但并没有人请他们进去。门人几次恭请两人到客堂去,都被王坦之拒绝。看着渐渐西斜的日光,王坦之终于说,安石,不必再等了,我们回去罢。说着,又吩咐车夫。谢安舒了一口气,说,文度,不要走。王坦之说,你还要忍到哪一天呢?你难道惧怕他吗?谢安缓一下僵直的身体,说,这是大事啊。会稽是皇姓封国,如果贻误了时日,罪责不在小啊。王坦之说,即使贻误,难道是你我贻误的吗?谢安说,你要走了,就是了。王坦之积怒许久,怎肯就认。于是说,我走了又怎么样呢?明天我同他到朝堂辩理去!谢安微微皱眉,明天你同他到陛下面前争辩这种事吗?王坦之说,本来就是由他挑起的吗……不知是因为这一天的等候还是因为王坦之,谢安忽然觉得很疲倦,他有些落寞地说,人家正在寻你的短处,要置你死地。你却偏要把这留给人家吗?难道就不能为了性命,再忍一会儿?王坦之怔住了,心头涌上一阵难言的滋味。谢安缓闭眼睛,说,只等一会儿就好啦,他不会不见的……

谢安并没有说错,郗超的确是在这样做着。他希望这件事能尽快地办到,以敦促桓温在杀掉两人的事情上不再犹疑。但这一回,他仍然没有成功。并且让他恼火的是,他们隐忍了,反倒取得了主动。面对王坦之的气愤和不屑,他还必须要向他俩表示歉意,还要为此找到合适的理由。他草草地把海匪的事商议完,就赔着笑把他俩送出门去,而在心里,却暗暗地咬着牙。

那些日子,太傅到这里来的时候并不多,也许是郗嘉宾给他找了太多的麻烦。幸运的是,在他的谨慎之下,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曾让我许久都不情愿去接受的是,他能够支撑起这个国家的局势,但却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儿子。你吃惊地说,你说的是秦儿吗?我抬起头,想着那遥远的事情……是啊。

谢瑾马上就要两岁了。初阳阁对他来说,是个非常宽阔的天地,他常常自顾自地从厅堂的这一边跑到那一边,又从那一边再跑回来,往来不断,边跑边发出轻快而满足的笑声。而每一次奔跑的最后,他都会停在阁中伸向秦淮河的露台上,那里总是阳光洒满,即使冬天也十分温暖。他满意地喘息着,通过雕栏的缝隙去看河面上的渔船和波光,一会儿看得入了神,再没有声息。

纪真走过去,看到他的脸上仍挂着细小的汗珠,明澈动人的眼睛里,自然地流露着温存和笑意,因为河上总有让他着迷的东西,他稚嫩的嘴唇微张着,露出一排洁白小巧的牙齿。纪真长时间地看着他,想,秦儿多美呢。他的目光,从他生下来,就那么像他父亲。其实,大家都认为,秦儿的神气,也同样十分像她的,只是她不愿去这样想。

纪真等了许久,见他仍然没有理会自己的意思,就轻轻握住他幼小的肩,把他的身子转过来。秦儿乖顺地看着母亲,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纪真轻柔地问,秦儿看什么呢?秦儿指着河面,娇嫩地说,船——纪真说,噢,船是做什么的呢?秦儿说,坐船看阿爹——纪真笑问,阿爹在哪里?秦儿转过身,抬起手缓缓指向远处的乌衣巷,然后又回头看纪真,仿佛等她认同。纪真嘉许地抱住他,从秦儿能够听懂她的话以来,她就在渐渐地把这些教给他。她希望他从小就能习惯于他的身份,而永远不要把这卑微的出生遗留在心中,这样,他今后的日子才会过得自在。于是,她继续问着她的问题,在这个世上,谁是最疼爱秦儿的人?秦儿十分熟练地回答,阿爹。纪真满意地点头,又问,在这个世上,谁又是秦儿最喜欢的人?秦儿轻快地笑着说,阿母——纪真噘起嘴,微嗔说,秦儿——秦儿立刻意识到自己记错了,又说,阿爹——纪真笑着抱起他说,秦儿乖啊——这回记住了吗?秦儿忽闪着眼睛,点点头。

这时,秦儿忽然指着远处,阿母——船——纪真看过去,远处的河面上,竟出现了很多小船,那些船渐渐地驶近,它们都同样残破,而每只小船的船桅都挂着同样的白幡,那白幡上似乎还画着什么图案,但纪真无法看清。在朱雀桥的码头附近,小船越聚越多,嘈杂的人声、水声、船舷相撞声传进楼来。这是怎么回事呢?纪真疑惑地看着,忽然听到秦儿欢快地笑起来。纪真问,秦儿为什么高兴?秦儿指着远处,好看。纪真说,什么好看?秦儿说,白色的——好看。原来他说的是船上的白幡。只是,那白幡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小船还在不断地聚集,不少人下了船,聚到码头上去。那些人的衣着,也同样破烂不堪,而他们头上,都裹着画了相同图案的白巾。这些白巾又让秦儿兴奋起来,他指点着,笑得很快乐。

越嫂和芸儿她们听到楼外的声音,也赶到露台上。越嫂皱着眉说,一定又是哪家的教主布道来了。纪真说,总有这样的教主吗?越嫂说,是啊。还有很多人都愿意跟随他们呢。纪真说,为什么从前没有见过呢?越嫂说,这京都之地,是极少放他们进来的,就算允许了,也会派许多官兵跟随着呢。越嫂说到这里,觉得很奇怪,怎么今天竟没有人管呢?眼看小船还在不断地聚集,带着白巾的人不断涌上岸来。岸上也有人跑来接引,他们很快地编成了队伍,唱起曲调怪异的歌,沿着建康的街市行进了。

两个小姑娘议论着,芸儿说,有这么多人都信奉这教主吗?你说会有一千个人吗?嫣然说,一定有的。不知道是哪家的教主呢?你还记得吗,王右军家就是信道的,他家献之公子娶郗家小姐时,还卜问了教主的意思呢。纪真看着那景象,听着小姑娘们的话,觉得这些事并不让她喜欢,于是尽管秦儿还执著于看那白巾,她还是把他抱了回来。

你打断我说,你说的是不是那个名叫卢悚的教主,冲进宫廷行刺陛下的事?我说,是,就是那件事。你说,那个卢教主只带了八百人,竟然能够直入宫廷去,人们都传说,那是他用仙术把那些人送进去的。我说,不,不是只有八百人。有八百人去了宫廷,而剩下的几百人,却是来抢掠的……他并不懂得仙术,所以能够直入宫廷,是另有其他原因的。

也许,这件事情对寻常百姓来说,富于传奇的意义。但对于宫廷,它却实在并不算什么。卢悚在举事前,曾暗中拜访过海西公,声称愿以神教之主的法力帮助他复位,但海西公却无动于衷。他已经对这些毫无兴趣,甚至不久前,他曾宠幸过的美人以及她们生下的皇子们都被人密谋害死,他也没有悲伤。人们都说那主谋一定是桓温,但他却并不关心。他没有理睬这位神通广大的教主,只是守在窗前继续看他的日升日落。

或许卢悚真的相信,自己是有强大法力的,不然他又怎敢这样图谋宫廷。并且让他惊诧的是,建康居然可以这样随意地进出。他的教徒冲进宫去,甚至抢得了许多武器。但谁也没有想到,护卫建康的中央台军,居然早有准备,仿佛正在等待着他。在游击将军毛安之的眼里,这群贫苦的败落的乌合之众,实在不值得他动什么干戈。很快,这八百多人就被歼灭殆尽,而卢悚,在逃跑时,也被毛安之一枪击杀在大殿前。

事情是很漂亮地结束的,整个皇宫没有受到任何损伤,陛下也没有因此而被惊扰。卢悚带来的八百名教众,也都随他殉教。但与此同时,那剩下的几百名教徒,却流窜在疏于防备的建康城里,大肆地抢掠……

绿绮楼的防卫,谢安是曾经关注过的。这里虽然地处杂乱,周围流民与商旅常年交混杂居,但各色人等,都有其不成文的规矩,加之官兵日夜防范,乱虽难免,但却不致闹出大事。而楼中又有六七个身手矫捷的少年,以备日常之用。所以,这里一向并不让人担心。

但这一回的情势却是那样猝不及防。也许是有人向那些教众透露了内情,让他们得知在这杂乱中,这里却还是个富贵的地方。所以,他们是集聚人手冲上楼来的。为首的是两名头目。他们把姑娘们赶到一间房子里看管,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掠夺。

越嫂本想帮助纪真趁机逃出去,但没有来得及。那两名头目已经带着教徒闯上楼来。纪真抱着秦儿躲在榻上,她看上去并不惊慌。两名头目用尖刀指着他们,教徒则开始搜刮这楼中的东西。纪真无言地坐着,这样的情形,虽然许久许久不曾见到了,但她却没有感到陌生。她不怕他们,也不恨他们。只是想,拿去罢,都拿去罢。拿去了就好了。

而那些教徒,也许他们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人,虽然这暴行本身已经在激荡着他们心中的恶念,但他们并没有打算去伤害这些人们,他们最需要的,是抢到东西。而这时,忽然听到秦儿稚嫩的声音,阿母——我要——纪真心中慌了慌,但又镇定下来,轻声问他,秦儿要什么?秦儿轻快地笑着,把双手伸向那持刀的中年头目,热切地期盼。他是那么高兴,那最让他喜欢的白色头巾竟会一下子到眼前来了,而且那上面还有那么奇妙的图案。纪真这才明白他的心思,轻声说,秦儿不要——那不是我们的——年轻的头目听到她稳定轻柔的声音,心里竟有些畏惧。

中年头目蹙着眉,凝视这孩子。秦儿那明亮的眼睛正在看着他,充满了快乐和热望。这中年人的脸上掠过一丝奇怪的表情,他突然走上前去,用刀尖指着纪真,阴沉地说,把这孩子给我。纪真吃了一惊,她抬起头说,这里的东西,你要拿走的话,拿走好了。但他不能给你。中年人并不理她,刀尖又向前送,同时另一只手已经揽住了秦儿。他命令着,放手。纪真没有选择地松开手,秦儿如愿以偿,竟没有丝毫恐惧,他欢快地笑着,伸手就去抓他头上的白巾。

纪真神情激越地说,你要这孩子做什么用呢!中年人并不回答,只是抱着秦儿,一言不发。纪真吃惊地看到,他阴郁的颇显苍老的面孔,竟挂上了一丝温存与暖意。他居然抓下那白巾,塞到了秦儿的手里。秦儿把玩了一会儿,仿佛醒悟过来,身子挣了挣,有些委曲地叫了声“阿母——”,就向纪真伸出手。中年人看着他的模样,向前走了一步,似乎要把他还给纪真。

但就在这时,忽然听到芸儿的呵斥声从下面传来,这里是侍中谢大人的私宅,如果你们知趣的话,得了些好处就快滚罢!倘若伤了谁一根毫毛,管叫你们死了也没人收尸!还不快滚!接着是一阵嘈乱。原来,芸儿在无奈中,忽然发现,这些人虽然蛮横,虽然强悍,但他们却是胆小的。他们都太贫穷太低贱了,低贱的人,大多都是胆小的。于是,她鼓足勇气大喝起来,没有想到,这居然很有效用。那些人已经抢得了财物,听到她的话,更加不愿逗留,居然很快就跑去了。芸儿定了定神,赶忙跑上楼来。

也许这中年人正是要把秦儿还给纪真的,但他忽然听到了芸儿的话。这句话使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他的目光忽然变得犀利了,向后退了一步,紧紧盯着门口。芸儿赶上楼,看到这情形,惊得呆住了。她定定神,喊着,你还不把小公子还给女主人,不想活了吗!她这一喝,另几名教徒和那年轻的头目都吓了一跳,倒想赶快跑掉才是最好。但是,这对那中年人竟毫无作用。芸儿有些害怕又有些焦急,坚持着说,你要知趣的话,就快放下小公子,滚下楼去!倘若被大人得知的话,自然叫你千刀万剐!这中年人突然开口,那声音震得仿佛整座楼都在轰然作响,侍中谢大人?!那在会稽隐居了二十年,最喜欢游山玩水的谢安吗!

所有人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包括这个人的同党。那年轻的头目不想再耽搁,就示意他离开这里。但他却像完全没有看见。仿佛他已经把到这里来的真正目的忘记了。年轻的头目没有办法,向几个教徒使了个眼色,然后相跟着奔下楼去。

芸儿被问得退缩着,中年人却又大喝,是不是!芸儿不自主地回答着,是——然后躲向越嫂身边。秦儿大哭起来,断续地叫着母亲。中年人侧头端详他,仿佛咬着牙说,你是他的儿子啊?!他又细看纪真,竟用刀尖指着她的脖颈,缓缓抬起她的脸,那你就是她的小妾?果然很美呀……纪真颤抖着,忽然听他大喝,下贱的女人!他刀尖一转,又指向越嫂她们,你们是他的奴婢,是罢!

中年人大喊着,你们这些下贱的人!统统给我跪下!听到没有!不然我立刻杀了他!说着,他把刀锋抵在秦儿身上。纪真起身来,在榻上跪倒,越嫂两人见到,也跟随她跪倒在地上。纪真抬起头,轻声地但却坚定地说,你与大人有仇怨,你本该去找他清算,你也可以等在这里,他不久会来的。伤害一个孩子,难道是男人应该做的事吗?她忽然伸出双手说,把孩子还给我。

中年人看着她,竟然有些退缩,但却更紧地抱住了秦儿。他狠狠地说,我不会还给你的。他杀死了我的儿子。说着,他冷笑,你们谁也不知道罢,十年前,他杀死了我的儿子!纪真说,他不是那样的人,他不会去杀死一个孩子的。中年人说,是他杀死的。纪真说,他为什么要杀死他呢?中年人说,因为,他喜欢游山玩水,他喜欢那座山。纪真问,哪座山?中年人说,我们的那座山。那是一座非常好的山,有很多高大的树林,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鸟兽。那座山一直都是我们的,从三百年前开始。我们在那座山里打猎,生存。纪真说,他占去了那座山,是吗?中年人说,是。忽然有一天,官兵把我们从那山里赶出去,要我们到山下去种田。他们说,这座山以后将要姓谢了。我们永远也不能再到这里来。

这时,越嫂忽然想起来,这件事她是知道的。主人的确曾经很喜欢一座山,他钟情于那山里参天的林木以及极少见的几种鸟儿,而当时会稽的长官正是王羲之。一次他和王羲之赌棋,胜了之后,他就提出,要王羲之把那座山卖给他。但是买下后,由于那里远离东山,他去游玩的时候并不多,而后他又出仕了。所以那座山一直作为谢家一处广阔的庄园,每年会向府里交上许多粮食和物产。越嫂想,这个人说的,应该是这件事了。

纪真问,你的儿子和那座山有什么关联呢?中年人没有表情地说,我的儿子十三岁的时候,他忘记了,他像从前那样,到那山里打猎去。他被那庄园里的家兵打死了。纪真问,那么你为什么不告到官府去呢?中年人说,官府说,我的儿子是强盗,是活该死的。纪真垂着目光,听着……听着……这世界到底是什么呢?她痴痴地跪在榻上,仿佛失去了知觉。

那中年人的眼睛里忽然闪动起邪恶和仇恨,他大笑着,说,我有多幸运啊!我以为我一辈子也不能见到他,但苍天有眼,却让我见到了他的儿子!说着他突然把秦儿拎在了手里。秦儿“哇”地大哭,乱蹬着小腿。他看着这孩子,痛苦地对着他的脸大喊,不许哭!秦儿受了惊吓,突然哽住了,大瞪着一双眼睛,仿佛停止了呼吸。过了许久,他才断续地喊出,阿——母——我不要——

纪真扑倒在榻上,泪落如雨,求你,不要再折磨他了,如果你心中难过的话,就折磨我罢……中年人抬起眼睛,看着这个纤弱、美丽但又坚定的女子,恨意扭动着他的心。他慢慢地走过来,纪真看着他,觉得自己立刻就要死了。他对着她的脸说,你这个下贱的女人。纪真颤抖着,却不反驳。刀尖抵在她的衣襟上,一划之间,襟带断作了两截。她的心渐渐地悲凉下去。绸衫自她的肩头滑落,展露出那洁净而美丽的身体。芸儿伏倒在地,叫了声“女主人”,泣不成声。

越嫂强忍心痛,忽然看到摆在不远处的一只长颈铜觚。她悄无声息地,缓缓凑了过去。纪真没有表情,也没有心情地等待着。她的世界在这一刻里又一次停止。中年人观察着她的身体,忽然说,我不杀你,也不杀你的儿子。后面这一句,让纪真仿佛已死去的面孔上掠过了一丝生气。这人又说,但我要给他留些东西,让他一辈子都记着……说着,那刀锋一转,竟向纪真的胸前划去。纪真本能地向后躲避。他命令着,你不要动。她的身体颤抖着,泪水滚落着,但却不再躲了。

这时,越嫂终于握住了那只铜觚,她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中年人的头顶砸了下去。他感觉到了身后的响动,立即回过身,但已经晚了。那只铜觚无比沉重地砸在了他的头顶。大家都听到了骨头碎裂的声音。越嫂想去抢过秦儿,但是,他竟拼着最后的力气,持着刀向后退去。他倚在柱上,渐渐向下滑倒。越嫂再次上前,但越嫂的急切却给了他最后的刺激,他用余光看了一眼在怀中扭动的秦儿,心里想,这是个多好的孩子啊……然后,在越嫂的惊叫声中,尖刀刺穿了秦儿的胸膛。然后,这个人就死去了。

纪真从榻上扑向地面,她很快就确定,秦儿已经死了。只是在他微睁的眼睛里,流露着的仍然是那种温存,还有笑意,他始终并不懂得,这人世间还有痛苦和丑恶的存在。越嫂扯过衣裙,裹住她裸露的身体。她看了秦儿一会儿,一滴血从她的唇边滑落下来,她说,不要告诉大人,秦儿是因为什么死的……然后,她就晕倒在那尸体上,她想,她一定是死去了。

纪真醒来的时候,谢安已经在这里了。初阳阁也恢复了往日的模样。谢安一语不发地坐在那里。这对他来说,同样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就在他进门之前,年幼的丫头芸儿跳进了秦淮河,她说她要去陪伴小公子。越嫂则久久地跪在地上哭泣,然后把经过讲给他听。但谢安完全不相信。他知道越嫂是在骗他。他始终弄不清那恶徒为什么偏要去杀死一个不足两岁的孩子,而芸儿为什么又要追随秦儿自尽。但是,越嫂的悲痛和坚决,让他渐渐感觉到,或许在这事情的背后,正隐藏了极大的痛苦,而这痛苦一定与这惨祸相关联。他想,越嫂很可能是对的,也许自己知道了它,完全不是好事。于是,他顺应起来,接受这事实,不再追问了。

秦儿死了。但对他和纪真来说,失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就仿佛那已经饱满起来的空间,而有一部分忽然缺失了,你将会永远感觉到那空旷的存在。纪真苏醒过来之后,并没有说过话。她仰头靠着卧榻,看着窗边随风涌动的锦幔,仿佛在想着天外的事情。这让谢安无法同她交谈。他握住她的手,她就让他握着,他怜惜地抱住她,她就让他抱着。但是,他完全感觉不到她的心。她的心在无比遥远的地方,任何人都不能到达。夜里,他在睡梦中,忽然听到她轻微的抽泣,甚至含着惊恐,他揽住她,感到她正在颤抖着。他的手臂仿佛给了她以依赖和希望。她不自觉中变得急切了,焦灼地靠近他,然后抱住他,把身体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许久不肯放开。谢安轻拍着她,让她在梦魇中安静下来。她的呼吸渐渐均匀,缓缓睁开眼睛。昏暗的灯烛下,她的黑发混乱着,面色无比苍白。谢安轻掠她的头发,看到,她的目光又滑到天边去了。好一会儿,她看着他说,大人,您睡罢。不必惦念我。请您也不要太伤心。她的终于开口振奋着谢安的心,他抱着她,轻抚她的肩头,说,是做噩梦了罢?不然的话……你愿不愿到别的地方去住呢?纪真淡淡说,不用。您放心罢,我不害怕。谢安的心里掠过阵阵疼痛,他不能预料,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让她的心回到这个世界中。

第二天早上,陛下没有早朝,谢安直接去了王坦之家。因为有件事,他想要弄清楚。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意义。换作以往,他也是不会去做的。但这一回,心痛、悲伤、愠怒和疑惑,纠缠在他心头,让他终于无法抑制。

这是怎么回事呢?昨天朝廷没有接到教徒抢夺民宅的奏报。但听越嫂的描述,绿绮楼的遭遇,并不是一个偶然,这绝非是一件小事。建康的安定,对这个国家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而这些人居然光天化日闯入民宅杀人行抢吗?!在他的印象里,自从苏峻叛乱以后,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那么,城中的官兵哪里去了呢?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产生这个疑问了。当卢悚的教众突入宫廷,他就很疑惑,这不足一千人,居然直入宫省,竟无人阻拦?而这回数百人公然行抢,也未见奏报?那么丹阳府知道不知道呢?这王坦之到底是动的什么心思?丹阳府主理着建康一切的日常事务,与中护军将军、游击将军一道,维护着这都城的秩序与稳定,而它的现任最高长官丹阳尹,正是由王坦之兼领着。

谢安的到来让王坦之吃了一惊,看到他苍白的面色,王坦之不安地问,安石,你这是怎么了?谢安说,文度,我有话对你说。王坦之迷惑着请他坐下,吩咐周围的人退出去。谢安直接问着,你可知道昨天城里的事吗?王坦之怔了一下,你是说妖道在城中抢掠的事?谢安轻叹,原来你知道啊。王坦之奇怪地说,是啊。谢安抑制着自己,说,有多少伤亡呢?王坦之淡笑说,那些妖道意在行抢,虽然声势不小,但伤亡并不大,没有超过十人哪。这也值得一说吗?谢安说,文度,我多口说一句,这怎不值得一说呢?就算没有几人伤亡,但全城人人恐慌,这建康还怎么做京都呢?天下最重在一个“安”字,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还能做成什么事呢?

王坦之疑惑着,这实在并不是谢安的风格啊。他一向是从不去评判别人的政事的,甚至有些事,即使摆在他的眼前,他也能够视而不见。但今天……王坦之思索着说,安石,难道是有什么贵人受到了损伤吗?谢安的面色阴郁着,贵人?难道小民就不是人吗?你看这天下高族,总共不过几十家,而小民百姓呢?有多少家?你既处尊贵,却不能令小民百姓心神安定,你这尊贵又怎能长久呢?文度啊,这道理难道还要再说吗……他说得沉重而恳切,王坦之无由之中,倒仿佛被触动了。

谢安沉默许久,倒觉得自己有些无礼。于是说,文度,我只是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撤去城中的防务呢?王坦之叹口气,半晌说,安石,这其中另有隐情啊。谢安说,噢?什么隐情?王坦之说,你不知道啊。那妖道进城之前,我已经得知了这讯息。他不久前进入扬州界,大司马身为扬州刺史,竟然不闻不问,不加阻拦,任他直入建康,这其中一定有文章啊。谢安听着,不说话。王坦之说,难保两人不是串通一气,图谋作乱哪。谢安终于明白了他的心思,于是说,你怕大司马趁机作乱,就和毛安之一道,把全城兵力结集一处,以守卫宫廷,是吗?王坦之轻叹说,是啊,建康的台军不到万人,倘大司马果真作乱,能够守住宫廷,就十分不易啦。谢安垂下目光,感叹,文度,你的确忠心可嘉呀。只是这时,他的语气变得沉痛,大司马他不会作乱哪。王坦之一怔,噢?为什么这样说呢?

也许关于这些,谢安从来没有打算说出来。但今天,他终于不能再忍了。他说,你想一想,大司马倘若作乱,他早就可为之,为什么还要费尽周折另立新君?大司马性情犹疑持重,他是要名正言顺地去取得那极位,而并不愿假以非常的手段,他拥陛下称帝,正是“姑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啊。他又怎能在拥立新君不久,出尔反尔,再举非常之事呢?

王坦之的目光闪动着,一会儿,忽然说,安石,你说得是啊!他继续想,你是说,他正是在……等陛下禅位给他!说着,他站起来,在厅里踱着步子,哎呀,正是这样啊!所以陛下自继位以来,一向忧心忡忡,他一定是深知大司马的意图的,甚或还有什么默契啊。那么安石,你一向陪着陛下谈论玄理,自然是想让陛下把这禅位的事暂时忘掉,不去理会,否则以陛下的性情,在忧惧当中,难保不会去做……他欣喜地说,你做得对啊。他忽然想起自己还曾说谢安是误国殃民的王衍,心里颇觉惭愧。他又说,你后来提议早立太子,也正是想让陛下断了这禅位的念头罢。但陛下不肯答允,倒是说,他仍然存着这心思……安石,这些……你为什么不早说出来呢?

谢安听他说着,心想,王文度原本是个聪慧的人,只是他总是囿于自己头脑中的规矩,所以常常看不到事情的全部。如果,他能看清楚些的话,就不会作出这错误的判断,建康就不会搞得一团糟。而自己,也就不会失去最心爱的儿子了。他听着,觉得心中渐渐地失落,今天这事有什么意义呢?他已经弄清了这原因,但又有什么用呢?他想,他真是糊涂了,他本来就不该到这里来的。那么让这件事快些结束才是对的,特别是在他的心里。王坦之欣喜着,正要由衷地称赞他,却忽听他淡然说,文度,我回去了。王坦之感觉到他的失落和悲凉,关切地问,安石,你是不是遭遇了什么悲伤的事?谢安没有回答,只是郑重地向他一揖,说,告辞了。王坦之目送着他,心中涌动着欣赏和怜惜。

同类推荐
  • 最后一只红狐

    最后一只红狐

    本书荟萃作者原创情感、民间、励志和逸闻传说等22篇,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坊间话题。多数作品具有较大情感张力,催人泪下,如历史故事《贱业》写一个刽子手苦心让自己的孩子考中了进士,然而孩子贪腐不堪,草菅人命,父亲无奈之下亲手斩首自己的儿子,表现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严重冲突。
  • 北漂爱情故事

    北漂爱情故事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群为了生存和理想来首都北京打拼的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和工作的故事,他们每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也许在每一个北漂人身上也都曾发生过,是一部令人深思,能够引起北漂群体共鸣的长篇小说。他们的故事绝不是个案,是每个北漂人都曾经历过的故事,必然引起1000万北漂的共鸣!
  •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为聂世奇自选诗集,收录了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创作的诗歌共计一百余首,作者为天津大港油田职工。他最熟悉的、日常生活接触的就是石油人的生活,石油人的生涯以及其间的磨难,使他饱获生活之赐;红蓼滩头的一草一木,使他葆有足够的淳朴,他的诗,是真诚的,是真实的。其描写的诗歌意象和内容也来自于最朴实的基层生活和朴素的情感,这也就足以使他的诗在诗国占有一席之地。
  • 查理日记1-厄运古堡的百年诅咒

    查理日记1-厄运古堡的百年诅咒

    荣获国际钢琴大赛金奖,拥有钢琴界“天使手指”之美誉,海湾王国最后的皇裔,坐拥富可敌国的家族遗产……被贴着上述标签的少年,即是罗伦市皇家学院最特殊的存在:查理瓦伦贝尔!当所有人都以为他未来会成为名钢琴家时,这个沉静寡言的小家伙却郑重宣布:“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侦探!”12岁生日,一张不期而至的黑暗契约书,打破凡事顺遂的生活……
  • 死刑白名单

    死刑白名单

    盘点近十年间警方极力侦破,最终却悬而未果的“非常式”冤案错案。性欲倒错的变态土豪,虐尸恋童的斯文大叔……独特的写作视角,将极度残忍的犯罪手法血淋淋剥给你看……还原法网之外的故事,让背后的事实震撼到你。杀人不偿命,飞雪六月天!死刑白名单,国内首部第一人称冤案错案类小说,带给你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一同走进那“疏而不漏”的边缘地带!
热门推荐
  • 修仙魔少

    修仙魔少

    魔王夺舍重生,此时的地球人间,仙人们下凡传法,各地出现修仙学校。天命仙校,校花的宿舍内,昏迷的少年睁开魔眼。新书《修仙白蛇传》作者声明:用手机看本书就下载QQ阅读软件来观看,用电脑看本书就来创世中文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绝代小仙之运气满满

    绝代小仙之运气满满

    与身份神秘的父母隐世而居,鱼白岫本以为可以苟全于一个安稳平凡的人生,却因缘踏上修仙之途。什么?大家都天资卓越只有她是杂有八种元素的废灵根?没关系,有父亲的法宝心决,封灵根这种操作没听说过吧?什么?你穿越的比较强?没关系,重生男主来帮忙!且看她如何一步步蜕变,浴火重生!
  • 萌萌小徒弟:师父来亲亲

    萌萌小徒弟:师父来亲亲

    她本该是无人爱无人疼的孩子,她却遇上了他,从此成为他的爱徒。他本是法力高强的上仙,因为遇上了她,为她心动,想要好好守护她。“师父,我今天不小心把掌门师叔的灵芝吃了怎么办?”“没事!”某上仙大气的一挥手,“反正他多的是,兮儿要是还要,师父就让他把整个药园送给你”“师父,我今天不小心把几个师姐师兄打了怎么办?”“没事,有没有伤到哪?”某上仙心疼的说,“师父帮你报仇”……有朝一日,顽徒变顽妻,“师父,今日你下我上,不然,嘿嘿…”某女邪恶一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族纪实

    人族纪实

    史前时代,是万族并起的年代!在诸多林立的种族之间,人类太过渺小了...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有多少豪杰为了种族繁衍毅然站出身来...又有多少人杰,无奈的凋零在历史长河...一个种族的兴起,又该付出多少泪水与鲜血?这个时候,一个意外出现的人,来到了这片没有历史记载的年代!
  • 刑世录

    刑世录

    当别人还在纠结没有好的功法时,主角已经身怀绝学!当别人以为可以任意践踏他人时,主角已经先一步踩上他的头!当别人踏上武者巅峰的时候,主角却已经踏出了天道之路。所谓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是否另成虚空,脚下所踏的路,仅仅是沧海一粟!神秘的宫殿,灭世的妖兽,六道轮回!*********************************
  • DNF创世纪阿拉德

    DNF创世纪阿拉德

    这是一本可以玩的小说!!欢迎来到阿拉德大陆,这块大陆充满着属性魔法,和物质能量!是的,你偶尔可以看见GSD老人家打盹儿,凯丽姐姐把魔法附加在子弹上,奥兰奶奶的宠物店,还有小铁柱的铁匠铺。当然这里还有安徒恩大乌龟,卢克爷爷。超时空。无尽的深渊,A套?只要动动嘴皮子,换取到深渊派对邀请函,大把金币,泡妞,装x,全没问题。黑钻,卡妮娜的手工面包,牛奶,当饭吃。buff药当保健品用,超速胶囊当豆子吃。最吃香的副职业,炼金术师等等,体验各种生活,逛遍所有麾下!那么,我们从地球来的主角,会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游戏世界里,兄弟姐姐姐们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墨岚侦探社

    墨岚侦探社

    听说,库恩街176号新开了一家侦探社。店长好像是一家跨国集团的少爷;女店员好像是世界冠军;店里还有一个神色淡漠的少年,只是当他看到书架旁的女孩时,眼里盛满了星光…
  • 十二层玲珑宝塔

    十二层玲珑宝塔

    圣人手笔,连续万年的爱恨情仇,于卑微弱小中成长。不努力奋斗最后的成败又如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