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37900000007

第7章 欧洲中世纪雕塑

早期基督教雕塑

早期基督教雕塑的主要形式是石棺雕刻。石棺雕刻大量继承了罗马艺术传统,只是将其改头换面,赋予了基督教题材的内容。3世纪前后,石棺雕刻在对福音书或圣经题材的处理和雕刻手法上几乎完全采用古希腊罗马的雕刻艺术传统。而古希腊罗马雕刻中的传统表现内容,也仍然被运用在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上。

现藏于意大利罗马拉特兰博物馆的石棺雕刻《好牧人》,表现的内容是基督自称是一位好牧人,在构图和情景设置上同希腊雕刻的传统题材负羊的赫尔墨斯十分接近,显然这一题材的基督教石棺雕刻源出于希腊雕刻。

基督教艺术总的特征是不重视对客观世界的忠实描绘,而强调对精神世界的表现。因此自然主义的雕刻手法被一步步放弃了。到4世纪时,石棺雕刻大量生产,因而出现了不少质量平庸的作品,但也有一些水平很高的作品。这个时期的石棺雕刻更注重叙事性,内容也更丰富。

罗马及附近曾发现了一个早期基督教最大的石棺群,石棺雕刻在地中海及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现。现藏意大利罗马拉特兰博物馆的两兄弟石棺,以及359年去世的行政长官尤纽斯·巴苏斯石棺(现藏梵蒂冈圣彼得教堂地下洞室)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在这两件作品中,浮雕中的人物几乎完全脱离了背景中的古典建筑,接近了圆雕的形式。人物形象较为真实,体态自然多变,保持了古典艺术造型的传统特色。

4世纪的象牙雕刻,如布雷西亚的基督教博物馆中的著名珠宝盒,是一件圣物盒,并被作为一个微型石棺来进行雕刻装饰。上面以连续桃檐的形式雕刻着许多取自《日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中题材的场景。这件雕刻中基督被表现为古代神话中青年英雄的形象。

藏于佛罗伦萨国立巴杰罗博物馆中的一幅双连板上的象牙浮雕,在处理上受到了古典雕刻中俄尔浦斯形象的影响。当时的基督教信仰同古希腊罗马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存,雕刻家们往往同时为两者服务,因而在他们的雕刻中两种信仰的艺术之间距离并不明显。

拜占庭雕塑(5世纪-15世纪)

拜占庭存在的时间从330年到1453年土耳其将其征服为止,中心在君士坦丁堡。拜占庭艺术源自罗马艺术,但很快就演变成为东西方融合的艺术。拜占庭艺术更多地具有东方的装饰性和抽象性特色,同传统的欧洲艺术分立而自成体系,并在1000年的时间中始终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

早期拜占庭雕刻延续着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传统,但很快新的风格从中发展起来。5世纪时一些雕刻采用了非写实的构图与造型,并在造型上强调精神性、表现性。这一点也是拜占庭艺术的典型特色。

在10世纪的破坏圣像运动后,雕刻在拜占庭艺术中已不占据重要地位,圆雕作品几乎完全消失了。雕刻主要存在于建筑装饰雕刻和石棺雕刻中。而装饰雕刻在拜占庭式教堂中,仅仅被用于柱头、门窗上楣和石制祭坛的屏饰等处,其形式多为浅浮雕和透雕,镶嵌画和壁画取代了雕刻成为教堂中主要的装饰手段。在建筑物的装饰雕刻中很少表现人物形象,而主要是用透雕的手法表现以树木、花草、鸟兽及抽象纹样为母题的装饰图案。浮雕形式也被拜占庭的雕刻家作了较为平面化的处理,他们的浮雕作品类似于略有一些起伏而具有一定明暗效果的绘画。

拜占庭时期保存下来的最著名的木雕作品是圣萨比纳木门教堂的两扇木门,它作于5世纪中叶,两扇木门各有14块嵌板,现有些已经佚失,嵌板上有表现圣经内容的浮雕,这些浮雕在人物造型和构图上完全采取同当时绘画性一样的形式。但中世纪这件大门雕刻样式曾影响过意大利和德国的艺术家,他们用青铜模仿了这座大门雕刻。

象牙雕刻和金属雕刻在拜占庭美术中有重要地位。象牙质地坚硬,经久耐磨,能够表现微小的细节。象牙雕刻作品的形式最常见的有饰板、执政官折合板、首饰盒和圣物盒等。但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作品是象牙雕双连板,它由两片象牙浮雕板组成,用绞链连接起来。现藏卢浮宫的一件双连板被认为表现的是查士丁尼皇帝,他骑着战马,一个手持胜利女神小雕像的将军向他走来。象牙板的下部是由胜利女神所引导的野蛮人带着礼物前来。象牙板的上部是两位天使擎着一个雕刻着基督胸像的大徽章。这件象牙雕刻在构思和人物造型上都继承了古罗马表现皇帝凯旋的浮雕形式。

拜占庭象牙雕刻另一件重要作品是出土于拉文纳的《马克西米连宝座》。这件宝座的下部雕刻着5个圣经人物,分别是圣约瑟、圣约翰和福音传导者,他们的形象端正威严,都站在有螺旋纹柱廊的小建筑物前,头顶笼罩着贝壳形的光环,圣者的周围还装饰着各种动物和植物花纹;宝座上部的雕刻表现的是圣母和圣子的故事。

蛮族雕塑

5世纪,来自东方、北方的曰耳曼人、汪达尔人等游牧民族部落,大批迁徙到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区,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些民族经济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罗马,还处于原始公社的生产水平,因而他们被称为“野蛮人”和“蛮族”。他们的入侵最终摧毁了罗马的奴隶制度,确立了欧洲的封建制,他们的艺术富于天真质朴和自由开阔的想像力,具有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为以古希腊罗马传统为主的欧洲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蛮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的艺术家擅长于各种手工艺品制作,他们创作的工艺品上雕刻着各种以变形了的动物形象为母题的繁复精美的装饰图案,但这些雕刻是平面化的,没有立体感。蛮族雕塑家也曾将他们熟练地运用于工艺品上的雕刻应用到建筑装饰雕刻中。7世纪蛮族人的一支伦巴第人在意大利北部建国,在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后,他们建立了一些教堂,并在教堂建筑上作了大量装饰雕刻,这些雕刻也是平面化的,表现的多是动物和花草为主的装饰图案,但也有一些有人物形象的基督教题材的浮雕作品。如现藏意大利奇维达莱圣约翰教堂的祭坛装饰浮雕《光轮中的基督》。这类浮雕作品显示出拜占庭艺术的影响。在西班牙的哥特人的教堂中也有大量装饰雕刻,这些雕刻十分精美,但也主要是平面化的各种华丽的装饰纹样。

盎格鲁-萨克森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擅长制作饰有精美雕刻的金属制品,其作品包括金属模铸、错镀金银、镶嵌玉石等等,这种装饰雕刻艺术后来被应用到建筑装饰雕刻中。盎格鲁-萨克森人5世纪时开始入侵英格兰,并逐渐占领了英格兰全境。七八世纪,盎格鲁-萨克森人在不列颠岛上留下有几百件巨型的十字架,其中最著名的是苏格兰西南部拉斯韦尔教堂前高达5米的十字架。这些十字架的顶部是四福音使徒的象征像,造型较为生硬,但布满十字架表面的有鸟同走兽居间的葡萄藤涡纹高浮雕却十分精彩。

维金人是来自北欧斯堪第那维亚半岛的渔猎部族,以制作极端复杂的装饰图案性雕刻而闻名,著名的奥塞堡木雕兽头雕刻就是维金人的作品。在丹麦发现的维金人制作的大型石碑,两面刻有耶稣和狮像,周围还有植物纹和蛇纹盘旋围绕。维金人在9世纪开始入侵英格兰,并在那里定居。在英国他们的艺术风格被运用到建筑装饰雕刻中。8~9世纪,不列颠的雕刻主要以莱斯特郡弗莱顿教堂和布里登教堂的板壁、饰带、拱叉口上的雕刻及约克郡伊斯比十字架雕刻为代表,这些雕刻品都渗入了维金民族特有的繁复华丽的装饰风格。

加洛林王朝雕塑

8世纪,法兰克王国查理曼是一位著名的国王,他统一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力图恢复古罗马的繁荣,在文化上复兴罗马的传统,鼓励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查理曼大帝热衷于用雕塑布置教堂和宫殿。他专门购买了意大利雕塑杰作作为楷模,如亚琛王宫教堂的云石柱头和青铜的狄奥多里克骑马像等。

查理曼时代的雕塑模仿了古罗马式的自然主义的手法。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一件高24厘米的青铜圆雕国王骑马像,约作于810年,塑造的可能是查理曼本人的形象,这件雕像明显是按照《马可·奥里略骑马像》一类的雕刻创作的。所不同的仅是这件骑马像塑造的是一位狂热好战的国王,而不是一位罗马式的古代英雄。

奥托时代的雕塑(10-11世纪)

查理曼曼死后加洛林王朝随之完结,但它在文化艺术上影响巨大。号称“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王朝继承了加洛林王朝的传统,并发展为一种肃穆宏大的风格,在雕刻方面发展了圆雕的形式,十分注重对人物情绪的表现。可以这样说,奥托王朝的雕塑具有纪念碑的气魄。

《杰罗十字架》(约975-1000,现藏德国科隆大教堂)是一件表现极刑的大型涂金着色木雕,高188厘米,是奥托王朝雕塑的代表作。表现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受难的肉体,基督全身的肌肉因体重的压力而紧张膨胀,他的身体被拉长,观者似乎能够感受到那几乎无法忍受的酷刑之苦。他的脸上因极度痛苦而深重的皱纹,显示出其肉体所承受的痛苦已经达到了极限。这件雕刻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具有德意志民族的艺术特色。

奥托王朝的金属雕刻有较高的水平,当时最为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是希尔德斯海姆的主教,他建立了一座第一流的铸铜雕像工场。这个工场制作了该地圣米歇尔教堂装饰着青铜浮雕的大门和东面圆柱浮雕装饰。这对大门的浮雕被划分成8个水平方格,这些浮雕都以人物群像为主,其中的人体造型仿照了加洛林插图绘画。圆柱浮雕清楚地反映了罗马纪功柱雕塑的影响。

哥特式雕塑

12世纪40年代一种新的建筑样式——哥特式建筑,首先出现在法国,而后传遍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将12世纪到他们时代(大约15世纪)的艺术称为“哥特式”,认为这段时间的艺术是“蛮族”哥特人创造的,实际上哥特艺术与哥特人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哥特式雕刻稍后于哥特式建筑,在13世纪初开始出现,但发展很快。哥特式雕刻主要是用于装饰教堂的石雕,此外还有木雕、木刻。木雕主要有折叠祭坛、唱诗班席位和各种私人宗教祭礼用雕像。

哥特式教堂建筑重视外部的装饰,雕刻人物和装饰花纹布满教堂内外。法国的兰斯教堂是较为突出的例子,教堂内外的人像雕刻达2300多个。罗马式教堂中的装饰雕刻完全服从于建筑结构的需要。哥特式雕刻最初也是附属于建筑的。到13世纪,哥特式雕刻开始从建筑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半圆雕或高浮雕形式。哥特式雕刻的最高成就也是在这时即1220-1420年之间出现的。

哥特式雕刻的作用是对宗教教义作形象的图示,由于当时的教义企图成为无所不包的哲学。使得为它进行形象注解的雕塑艺术有可能涉及广泛的题材。除了圣经故事外,哥特式雕刻中还出现了有关历史、地理、生产劳动以及宫廷生活等方面的题材,这就使艺术家在完全的宗教题材之外,有了直接表现自己生活的可能。

哥特式雕刻在表现手法上也日益追求写实,追求自然真实感情的表现,形成了所谓“哥特现实主义”。哥特式雕塑家征服了许多前辈遇而未解的技巧难题,尽管他们还不太懂人体解剖,但他们创作的雕像富于激情。

早期哥特式雕刻中的人物形象刻板冷漠,后来逐渐变得丰富自由起来,雕塑家不再满足于对形象公式化的制作,开始注意模仿自然造型,采用人体自然的比例,使雕像的姿态越来越准确生动。

盛期哥特式雕刻是纪念碑性质的,不太注重对人物个性的表现,而强调对信仰的传达。但这种情形到13世纪末就基本结束了。此后的哥特式雕刻中宗教信仰的崇高感,被人间的温情所取代。纪念碑式的庄严让位于绘画性和充满感性色彩的细节描写。圣子和圣婴是哥特式雕刻的重要题材,这类作品中的人物被赋予了温柔的人间情感。

受到当时宗教运动的影响,14世纪的哥特式雕刻中出现了表现献身和神秘冥想的题材,如夸张死亡恐怖与悲哀的圣母哀子像。14世纪的艺术倾向也逐渐发展为15世纪的国际哥特式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强调表现物象的体积感和重量感,并有向优雅和灵巧发展的趋势。

晚期哥特式雕刻世俗化的倾向较为明显,出现大量配合复杂建筑结构的装饰雕刻,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还出现了追求逼真肖似的陵墓雕像。而此时期的雕刻制作也逐渐脱离教会的控制而转向同业工会和私人工场。

法国的夏尔特尔教堂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教堂的西边大门建于1145年,它代表了哥特式雕刻最早最完整的风格。西大门入口处的3个大门并排,他们被两侧排列着的门像柱图联系在一起。这些像柱是具有建筑结构作用的装饰雕刻。在罗马式的大门侧柱上也有过这一类拉长的人像雕刻,但它们是被设计成为建筑物上的浮雕,而夏尔特尔教堂侧柱上的人物则被处理成为独立的雕像,并显示出脱离建筑而独立的倾向,人物形象不是紧贴柱子的僵硬模式,而是左右顾盼形象生动的高浮雕。这些雕像为了要与建筑的垂直线条取得统一,因而对人体的处理显得过于纤长,但这些雕像的衣纹处理精致优雅,每个雕塑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表现,他们仿佛都在深思内省,富于神圣感。这些雕像的身体虽然还有些僵直,但已开始向较为自然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革命式的发展,它标志着希腊罗马古典时期以来三度空间中的立体雕塑传统的逐渐恢复。

盛期哥特式雕刻在构图布局上、人物动态处理上,都显示出雕刻家的技巧已经日益成熟。巴黎圣母院袖廊旁侧正面的圆雕与浮雕和亚眠大教堂与兰斯大教堂的雕刻都是这一时期出色的杰作。

亚眠大教堂的雕刻体现了盛期哥特式雕刻的典型风格。门廊中的基督雕像是哥特式S形人体的出色范例。这种人体弯曲成S形的造型,是哥特式雕塑向自然主义复归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它生动地表现出随便站立的人的自然动态。晚期哥特式雕刻这种S形的躯体动态变得过分矫揉造作。而在盛期哥特式雕刻中,这种人体的弯曲是很有分寸的。这座基督像的雕刻手法豪放大胆。雕刻重视线条的表现力,衣服上的衣褶有流畅的韵律感。基督的头发、胡须线条也富有节奏感。手的动态准确。基督的面容显得俊秀而庄严。整个雕像精致严整,内心刻画丰富,有一种威严而又和谐的美。

亚眠教堂的南十字耳堂中的圣母玛丽亚原来是镀金的,被称为“镀金的玛丽亚”或“金色马利亚”。圣母手中抱着圣婴,面含发自内心的慈爱微笑,她微微躬身,仿佛在同儿子嬉戏。她的身体自然弯曲呈S形,体态闲适优雅。这件雕刻反映了新的自然主义的崛起。

兰斯大教堂数量庞大的雕像创作于13世纪30年代-70年代。这个教堂中大多数雕像,反映出创作者对于揭示人的精神世界。刻画人物独特性格的兴趣,这一点也是雕刻走向世俗化的标志。兰斯大教堂的西门雕刻具有古典主义雕刻的自然柔和的特征。其中《天使访问圣母》主柱群像,雕像的表情有着较微妙的感情流露。人物的衣纹褶襞虽然繁复,但准确地体现出了衣服下面人体的动作,真实地表现出人体的三度空间造型,增添了雕像优雅的风度。这些雕刻的古典主义处理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巴台农神庙的雕刻。

斯特拉斯堡主教堂南耳堂双门的两个山墙雕刻作于1230年左右,内容分别是《圣母之死》《圣母的加冕》,门像柱分别代表了“基督教信仰”和“犹太教信仰”,其风格同法国的夏尔特尔教堂雕刻十分接近,只是更加强调富于神经质的戏剧性因素。

晚期哥特式时期的浮雕有了很大发展。巴黎圣母院绕道上的着色浮雕(作于1318-1344)反映了较多世俗生活的内容。圣坛绕道北面精致的透孔浮雕《玛利亚升天》(作于1319年左右),是一件优秀的范例。

作于14世纪的《巴黎圣女像》(现藏巴黎圣母院)是另一类型的雕刻。它不注重刻画人体的真实造型。但却着意表现人间的情感,小耶稣不再是严肃的小救世主,而成为了一个玩弄母亲衣领的顽童。

14世纪后半叶,由于百年战争造成的贫困与萧条,建筑工程与大量的艺术品的定货显著减少。但当时哥特式雕刻匠师对于摆脱宗教束缚,将雕塑向世俗化方向推进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在他们的手中独立式雕像终于出现。作于14世纪70年代的查理四世与皇后肖像就是代表性作品。

15世纪左右,一些雕塑家注意到了雕塑体积感的表现力,从而更进一步探索雕塑的写实性技巧。在勃艮第涌现出一批强烈倾向于写实的雕塑家,克罗斯·史鲁特(Claus Sluter,1350-1406)是其中的领袖人物。

史鲁特生于尼德兰。他对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他从1384年开始在法国第戎与雕塑家马尔维列合作,为无畏者菲力普陵制作墓碑雕塑,并在这件工程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的作品还包括尚波莫尔修道院正门上《供养人与圣母子》;这个修道院中的群雕《六先知》,雕像《摩西和两位先知》(1395-1406)就是其中的作品。

《摩西井》表现的是一口象征性的水井,水井有六边形的台座,台座周围雕刻了摩西和其他旧约圣经中的人物形象;井的顶上是一个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台座上的摩西穿着一件大袍子,袍子厚重的衣褶加强了人体的重量感。加上摩西的手中拿着戒书向外摊开的姿势,使雕像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这件雕刻表现出史鲁特非凡的写实能力。

史鲁特还是一位杰出的肖像雕刻家,坚持严格的写实主义手法,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根据专门的模特创作的。在德香摩尔修道院的大门上,他曾为一位伯爵夫人作了一对精彩的头像。

德国哥特式雕刻

13世纪法国的哥特式风格传入了德国,与当地盛行的罗马式地方风格结合起来,发展为德国的哥特式风格。

早期德国哥特式雕刻代表作为瑙姆堡教堂中唱诗祭坛屏饰上的《基督受难》。这座雕像强调体积感和戏剧性的悲壮气氛。而同一教堂壁联上的两位贵族供养人的雕像《埃克哈特和乌塔》形象写实,比例准确,较为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德国班堡大教堂开始兴建于8世纪,建筑本身体现出晚期罗马式向盛期哥特式过渡的不太一致的风格。大教堂中的雕刻也并存了两个学派——“老派”和“新派”的风格。老派的艺术家与德国罗马式雕刻传统联系紧密,而新派则接受了哥特式雕刻艺术的新原则。新派的主要匠师学习了当时法国哥特式雕刻风格,尤其受到兰斯大教堂的较大影响。

老派的主要作品有圣乔治圣坛的围栏浮雕、东南门廊的《天国之门》和《公爵门廊》中的一些雕刻。新派的主要作品有《玛丽亚·伊莉莎白·班堡骑士》雕像与《亚当之门》雕刻。

德国的哥特式雕刻对人物形象的处理喜欢用夸张手法,魔鬼和地狱中的黑暗势力被表现得丑陋可笑。即使是在庄严的题材中也依然有怪诞的形象出现。例如在传统题材《最后的审判》中和《公爵门廊》山墙雕刻中,人物的手势与面部表情都有近似于漫画式的夸张,诚实人的喜悦和犯罪人的恐惧都被强调得很突出。

科隆大教堂中的雕刻标志着哥特式雕刻进入了发展的最后阶段。大教堂圣坛中装饰着基督、圣母与十二使徒的雕像。这些雕像造型优美,人物形象充满活力和热情,服装刻画独具匠心。

14世纪,一种被称为祷告图的用于私人宗教仪式的木制雕刻较为盛行,德国的这种雕刻最具特色。这种木雕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受难基督所忍受的极度痛苦,被进行了最夸张的强烈表现。这种木雕通常涂有鲜艳的色彩。圣母哀子是这一时期的木雕最典型和普遍的题材。波恩博物馆现藏的一座《圣母哀子》(约作于1300年)木雕,出自一位德国民间木雕艺人之手,这件雕刻中圣母和基督的形象都具有怪诞离奇而阴郁恐怖的色彩,圣母失去儿子的悲痛之情,仿佛可以同经受地狱煎熬的精神痛苦相比。

英国哥特时代雕塑

英国的哥特式雕刻在宗教改革和国内战争期间被毁,现存较多的是一种坟墓雕刻,这在欧洲大陆是没有的。在这些坟墓雕刻中,写实手法的运用越来越明显了。这些雕刻作品也是英国哥特式雕刻中最精美之作。

威斯敏斯特大修道院中的皇帝夫妇镀金青铜雕像,制作于1397年,雕刻家在死者脸上作了蜡模,再利用蜡模翻制死者的面容。而奥格斯堡教堂中主教坟墓中的青铜雕像。刻画了一张苦行者的面孔,他闭着的眼睛眼球突出,真实地表现了骇人的死者形象。

意大利哥特式雕刻

13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最早的哥特式雕刻在托斯卡纳出现。意大利的雕塑家曾在法国研究过哥特式艺术,并把它带回本国。这些艺术家中包括尼古拉·皮萨诺和他的儿子乔凡尼·皮萨诺。

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由于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二世(1194-1250)的提倡,在西西里和意大利的南方掀起了一股恢复罗马雕像和装饰风格的热潮。意大利雕塑家尼古拉·皮萨诺(1220-1278或1287)和他的儿子乔凡尼·皮萨诺(约1250-1314以后)在艺术风格形成时期也受到当时风尚的影响。然而从法国归来后尼古拉·皮萨诺父子同他们的助手为意大利开创了新的雕塑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就是将罗马雕塑的古典风格同哥特式风格结合起来。他们开创的新风格开启了文艺复兴的新风。

1250年后,尼古拉·皮萨诺父子从意大利南部来到北部并定居比萨,在比萨大教堂和锡耶那大教堂从事创作。他们在1260年为比萨大教堂的洗礼堂和锡耶纳大教堂设计制作了大理石讲经坛浮雕、彼鲁查喷水池及其他装饰雕刻。尼古拉·皮萨诺的雕刻保留了哥特式雕刻的传统构件如支撑柱子、三叶拱和石狮,同时又结合了古希腊罗马雕塑的古典主义风格和基督教石棺雕刻的风格。他为华丽的柱头所作的装饰明显地将柯林斯式柱头同哥特式装饰结合起来。讲经坛上的长方形浮雕分别表现了基督降生、受刑等,基督、圣母、圣徒等形象直接模仿了罗马石棺浮雕。如《耶稣诞生》(1297-1301)中圣母斜倚的姿态虽然源于拜占庭象牙雕刻和镶嵌画等,但是人物形象写实,形体壮伟、端庄,造型受到古罗马石棺雕刻的很大影响,具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和一种崇高庄严之感。

乔凡尼·皮萨诺不仅是一位天才的雕塑家还是一位建筑家。他是意大利哥特式艺术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早期雕塑作品风格同父亲相近。两者很难相互区分。但成名后的风格同父亲有了较大区别。他的代表作有皮斯托亚城的圣安德烈亚教堂的讲坛(1301)、锡耶纳大教堂的讲经台雕刻(1302-1310)。乔凡尼创作的浮雕,人体结构准确,构图疏密有致。

乔凡尼为普拉多大教堂所作的圣母像,身体的重心放在一只腿上,臀部向外扭曲,动势优美,这种姿势被称为哥特式倾斜。这种姿势后来被法国雕塑家所采用,并且对于整个欧洲的哥特式雕刻都有影响。

同类推荐
  • 败家之耻

    败家之耻

    挣扎于社会底层的秦风,毕生之愿来世投个好胎,能当一个无忧无虑的纨绔败家子。穿越,又是穿越!拥有了一切败家条件的秦风,忽然发现,败家子似乎也不是这么好当的。一个不慎,家没败成,反败出了一片天下。草根逆袭,尽在《败家之耻》秦风:“如果上天能给我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
  • 绝地求生之雄霸三国

    绝地求生之雄霸三国

    穿越到了世家嫡长子袁谭身上,开局一套绝地求生系统,横行霸道无人能挡!叮!恭喜宿主成功打开空投箱子,获得独孤九剑分卷破枪式!叮!宿主抽中定制版法拉利跑车一辆,请在古代谨慎驾驶,切勿装逼。叮!恭喜获得超级英雄黑寡妇,哇呀~,宿主请收敛,黑寡妇不是用来做这个的!叮!全军猛攻效果还有五秒到达战场,请宿主做好准备。哇~,皇后娘娘正在上吊,抢之就有大礼包相送。从此踏上一条至尊无敌大皇帝的路,每天不是在装逼,就是去捡装逼箱子的路上。
  • 崛起在南宋

    崛起在南宋

    一个喜欢小富即安的机械工,穿越到了国势强盛、军力羸弱的南宋,成为一位富商千金的护院。正当他准备安享他的安逸生活时,却被大小姐威胁去给朝廷制造火枪。又因兄弟的被劫,不得不全力协助志大才疏的韩丞相伐金。为此,他寒冬赤膊练孬兵、只身单骑赴敌国、太行山中斗悍匪、襄阳城下战金兵……连金抗蒙中,他大败成吉思汗的天下第一铁骑。最终使懦弱的大宋成功崛起,成为真正的第一强国。
  • 大王令我来巡山

    大王令我来巡山

    一觉醒来,林宁发现自己成了一名“高贵”的山贼二代。只是因为手无缚鸡之力,无法继承大位,只能由他彪悍无匹的未婚妻来继承。
  • 盛唐大救星

    盛唐大救星

    重生为大唐名门的纨绔公子,还没来得及享受一天没羞没臊的二世祖生活,就要面临老爹倒台、家族覆没的噩运,大唐盛世也将化作一场过眼云烟,王烁的心里很不平衡。救爹即是即救己,救爹还要救国。为了成全自己的一世纨绔,王烁只好出手,拯救大唐。先从拯救老爹王忠嗣,开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界女殿下

    末世界女殿下

    这是末世文,然后我本人不是很会写这些简介,所以呢,我就跟大家说一下大纲,就是开始很平淡,中间很牛逼,随后很尴尬。
  • 虹

    这部长篇小说以家族历史的方式展开。第一代以汤姆·布兰文为代表。汤姆被雄心勃勃的母亲送到语法学校受教育,唤醒了他对奇怪而又神秘的事物的好奇心。他爱上了波兰爱国者的遗孀莉迪亚,并终于结合。
  • 从核爆中崛起的男人

    从核爆中崛起的男人

    (2019火爆免费连载科幻小说)他来自地球,他从核爆中崛起,弹指秒星辰。
  • 我的时间在倒流

    我的时间在倒流

    如果你的时间每周六都会随机倒流一次,你想做些什么?回到小学拯救被害女同学,让父母买几套房子!回到古代藏几幅被侵略者盗走的古画!回到侏罗纪采集恐龙的生物基因编码!呀!怎么一不小心回到了宇宙诞生以前……
  • 画中影

    画中影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 夫余王

    夫余王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在我国东北三江平原上,生活的少数民族部落就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些部落大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性情豪放,善于骑射,精于狩猎。其中以居住在嫩江跟牡丹江流域的秽、貘两族最是兴旺。这里四季分明,鱼肥水美,利于渔猎,适宜农耕。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秽、貊两大部族相互帮助,共同抵御外来部落的侵犯,誓死捍卫着自己的领地。到秦朝末年时期,秽、貊两族便融为一族,名为秽貊。之后又建立起自己的民族政权,史称槀离国。藁离国是三江平原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东北疆最先崛起的少数民族国家之一。在藁离国崛起之后,三江平原上又相继崛起了东胡跟肃慎两大部落。从此在三江平原上就形成了以藁离、东胡、肃慎三族鼎立的局面。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藁离国的一个传说开始了。
  • 相公乖乖入怀来

    相公乖乖入怀来

    某天某人扶额叹息到:我养了一条小狼狗,他吃我的,住我的,使唤着我的佣人,还敢对我大呼小叫,我都对他这么好了,他怎么还不是小奶狗啊某直男部下狗腿讨好道:既然养不熟,那老大不如让属下一棒子结果了那狗子,烧开水炖了吃了,省的老大看见它心烦。某老大:呵-呵!居然想对我家阿衍下手,信不信我先把你大卸八块丢到海里喂鱼啊!某男顿时泪崩,他怎么知道老大说的狗子居然是董少爷。其余部下一块叹息:果然直男就是直男。若有雷同,并非抄袭。
  • 误染豪门:总裁大人,要够没

    误染豪门:总裁大人,要够没

    “不,不要……停下……”正在动作的某人猛地一顿,紫色眸子在黑夜中尤为阴冷深邃,男人绝美的唇形勾起一抹邪肆的笑,“不要停下?”转而继续加快动作……某女心里怒吼:禽兽,简直是禽兽!!!………………三年后,她带球强势回归,某宝贝一脸傲娇的看着面前放大版的自己,“听说,你是我老子?”
  • 爱你太累,执迷不悔

    爱你太累,执迷不悔

    相爱的男友让姐姐抢了去,父母还想把她送上陌生男人的床给他们谋利。面对家里的重重压力,顾梨抱着医院的帅哥,委屈说道:“老公,你不要我了吗?”一张支票砸下来,男人阴沉的面上,吐出冷冷的字眼,“如果想要钱,这是你的。”本以为是个简单的相撞,却不曾想,从此两人纠缠不清。医院内,他拉着她的手宣布,这是我妻子。当她就要遭遇残害的时候,帅气大叔从天而降,抱着她说:“这是我的女人。”顾梨才发现,其实大叔比小鲜肉更疼人。“白大叔,你喜欢我什么?”“我喜欢你不要经常问我喜欢你什么?”“白大叔,我们年龄相差太多,我们走出去像爸爸和女儿